回覆列表
  • 1 # 自己716農事

    一:下圖是褐飛蝨翅膀和腳跟後面兩個品種相比身軀褐色更深,像嬋的縮小版。

    二:下面兩張圖是灰飛蝨,比褐飛蝨身軀稍短一些腹部大一些,顏色也淺一些。

    三:下面兩張是白背飛蝨,顏色最淺,相比上面兩種更好區分了。

    關於若蟲就是三種蝨子的低齡幼蟲。

  • 2 # 贛鄱農事

    題主你好!大家好!我來分享一下如何快速區分問題中的,水稻三種飛蝨,請望下看。

    【第一種】:如何識別“褐飛蝨”。

    ☆1:成蟲。有長翅型、短翅型兩種。長翅型雌蟲體長(連翅)4~4.8毫米,長翅型雄蟲體長(連翅)3.6~4毫米,前翅端部超過腹末;短翅型雌蟲體長3.5~4毫米,雄蟲體長2~2.5毫米,前翅端部不超過腹末。前胸背板和小盾片上有3條凸起的縱脊,縱脊不間斷。雌蟲體大,腹部較長而胖,末端呈圓錐形;雄蟲體小,腹部較短而瘦,末端近似喇叭筒狀。成蟲體色分為深色型和淺色型。深色型頭部、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均為褐色;淺色型通體黃竭色,僅胸部腹面和腹部背面顏色較暗。

    ☆2:卵。呈香蕉狀,產於葉鞘或葉片中肋組織中,常10~20粒排列整齊的一行。初產時乳白色,半透明,漸變為淡黃色,較細的一端出現1對紅色眼點。

    ☆3:若蟲。共5齡,初孵時淡黃白色,漸變為褐色,近橢圓形。3齡若蟲中後胸開始有明顯的翅芽,呈“八”字形,三至五齡若蟲腹部第三、第四節背面各有1個明顯的“山”字形淡色斑。若蟲落水後,兩後足伸展呈“一”字形,易與白背飛蝨和灰飛蝨若蟲區別。

    【第二種】:如何識別“白背飛蝨”。

    ☆1:成蟲。有長翅型、短翅型兩種。長翅雌蟲體長(連翅)4~4.6毫米,前翅端部超過腹末;短翅雌蟲體長2.7~3.5毫米,前翅端部不超過腹末或稍超過腹末;雄蟲一般為長翅型,體長3.8~4.6毫米,短翅型罕見,體長2.7~3毫米。

    長翅雄蟲,體淡黃具黑褐斑。頭頂顯著向前突出,常大於兩複眼間的距離。前胸背板、中胸背板中央黃白色,整體上看頭胸部背面有一黃白色的長五角形斑,形似倒置的鋼筆尖。前胸背板側區、複眼後方有一暗褐色新月形斑,中胸背板側區黑褐色。長翅雌蟲體色多黃白,有淡褐色斑,頭頂和各部位顏色同雄蟲,但中胸背板側區為淺黑褐色,中央薑黃色。短翅雄蟲特徵同長翅雄蟲。短翅雌蟲蟲體各部位顏色基本與長翅雌蟲相同,但中胸背板側區為淡灰色,中央黃白色。

    ☆2:卵。長橢圓形,稍彎曲,數粒至數十粒成單行排列成卵條,較鬆散,位於葉鞘和中脈組織內。卵初產時乳白色,漸變為淡黃色,並出現2個紅色眼點。

    ☆3:若蟲。共5齡,體灰褐色至灰黑色。從二齡起胸部背面有灰藍色或灰褐色斑紋,三齡若蟲翅芽明顯出現,第三、第四腹節背面各嵌有1對乳白色近三角形斑紋。若蟲落水後,兩後足伸展呈“八”字形。

    【第三種】:如何識別“灰飛蝨”。

    ☆1:成蟲。有長翅型、短翅型2種。長翅雌蟲體長(連翅)4~4.2毫米,雄蟲體長(連翅)3.5~3.8毫米,短翅雌蟲體長2.4~2.8毫米,雄蟲體長2.1~2.3亳米。雌蟲黃褐色,雄蟲黑色。頭頂略突出,雌、雄蟲額、頰均為黑色。雌蟲中胸背板淡黃色,兩側暗褐色;雄蟲中胸背板深黑色,翅半透明,帶灰色。前翅後緣中部有1翅斑。

    ☆2:卵。長橢圓形,稍彎曲,前端細於後端。初產時乳白色,半透明,漸變為淡黃色。卵粒雙行排列成塊,形狀像一粒粒魚籽。

    ☆3:若蟲。共5齡。三至五齡若蟲,體灰黃至灰褐色,腹部背面灰色斑紋較清晰,第三、第四腹節背面各有1對“八”字形淺色斑紋,第六至第八腹節背面的淡色紋呈“一”字形,並各有淡色圓斑1~3對。若蟲落水後,兩後足伸展呈“八”字形,但張開角度小於白背飛蝨。

  • 3 # 神農35

    褐飛蝨,白背飛蝨,灰飛蝨,等統稱為稻飛蝨。該蟲,為害分佈區域廣,為害物件主要是禾本科植物。雖然看似體態嬌小,但是破壞力不容忽視。其遠看極為相似無法區分。但是近觀細看其形態特徵還是有明顯的差異。那麼!

    褐飛蝨,白背飛蝨,灰飛蝨等若蟲,有哪些形態特徵可以快速區分呢?

    若蟲是幼蟲至翅芽長出階段,此階段若蟲基本上不具備飛行能力。褐飛蝨,白背飛蝨,灰飛蝨等若蟲均為5個生長階段,也就是5個齡期。各個齡期其形態特徵均有變化。下面我來一起了解一下。

    褐飛蝨:褐飛蝨分佈區域廣泛,由其是長江流域以南的各省發生量較大。

    危害物件:以稻穀類植株為主,食性較單一。

    為害特點:成蟲,若蟲都具備為害能力。一般群集於水稻根部,用口器刺吸水稻汁液消耗水稻株體養分和水分。並在莖稈上留下褐色斑痕,斑點。分蜜露引起葉片煙黴孽生,嚴重時稻叢下部變黑,逐漸全株枯萎。

    褐飛蝨若蟲形態特徵:若蟲共5齡,各齡若蟲體長分別為1.1毫米,1.5毫米,2毫米,2.4毫米,3.2毫米。腹背斑紋和翅芽各齡期的特徵不同。1~2齡期若蟲腹部背面有淡色T形斑,均無翅芽。

    1.齡若蟲後胸後緣平直,背面有淡色T形斑。

    2.齡若蟲後胸兩側肢體略向後伸,蟲體逐漸向褐色轉變。背面T形斑清晰可見。

    3.齡若蟲中後胸開始有明顯翅芽,呈八字形,但翅芽末端未達後胸後緣。

    4.齡若蟲翅芽更明顯,前翅芽末端伸達後胸後緣。

    5.齡若蟲前翅末端伸達腹部底三,四節,前後翅芽末端彼此相接或前翅芽伸過後翅芽。低齡若蟲體色淡,呈灰白色或氮黃色,高齡若蟲有淺色或深色兩類,前者體色灰白,體上斑紋模糊,後者黃褐色,斑紋清晰。

    關鍵詞:若蟲落水後,兩後足呈一字形,特點明顯易與白背飛蝨和灰飛蝨區別。

    白背飛蝨:白背飛蝨分佈較褐飛蝨廣,基本上在國內稻區均有分佈。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受害尤為嚴重。

    危害物件:主要危害早稻,中稻和一季晚稻。包括甘蔗,稗草,小麥等禾本科植物。

    危害特點:基本上與褐飛蝨相似。但是,成蟲分佈位置較褐飛蝨稍高,蟲口大時,受害水稻大量喪失養分和水分。稻株上葉黃化,下層葉則粘附飛蝨分泌的蜜露而孽生煙黴。嚴重時稻葉變黑枯死,並逐漸全株枯萎。

    白背飛蝨若蟲形態特徵:若蟲共5齡期,體色,灰褐色至灰黑色,各齡期若蟲體長分別為,1.1毫米,1.3毫米,1.4~2毫米,1.5~2.2毫米。2~3.1毫米。此外,腹背斑紋和翅芽是區分各齡的主要特徵。1.齡若蟲各節間和中線色淡,呈較清晰的豐字形斑紋。

    2.齡若蟲後胸兩側肢體略向後伸,蟲腹背灰褐色,第二三腹節氮褐色,各節間中線仍淡色,較清晰,以後各齡特性仍保持不變。

    3.齡若蟲有明顯翅芽出現。前部肢體八字形前伸。第三四節背面各嵌有一對乳白色近三角形斑紋。

    4.齡若蟲前後翅芽長度相等,乳白色三角形斑紋清除。

    5.齡若蟲前翅芽尖端超過後翅芽尖端,斑紋與4齡若蟲相近。

    關鍵詞:若蟲落水面後,兩個後足呈大八字形,與褐飛蝨有明顯區別對照。

    灰飛蝨:全國各稻區均有分佈,以長江中下游及華北稻區發生較多。長江中下游早稻發生數量較多。

    危害物件:除水稻外,稗,小麥,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也包括其中。

    危害特點:成,若蟲均以口器刺吸水稻汁液為害,一般群集於稻叢中上部葉片,成蟲為害穗部,蟲口大時,稻株汁液大量喪失而枯黃,同時因大量蜜露灑落附近葉片或穗上而孽生黴菌,但很少出現類似褐飛蝨,白背飛蝨的蝨燒,冒穿等症狀,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灰飛蝨是傳播紋枯病等多種水稻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危害常大於吸食危害。

    灰飛蝨若蟲形態特徵:若蟲5齡期,胸背面沿正中有縱行淺色部分,後端與腹部背面中央淺色的中縱線相連,腹部第四五節有八字形淺色斑紋,附近有一個較周圍色淺的區域,腹部各節分界明顯,腹節間有白色的細環圈。

    關鍵詞:落於水面若蟲後足後伸明顯,雖然張開也呈八字形,但是展開度明顯小於白背飛蝨後足張開角度。屬於小八字形。

    小結

    褐飛蝨,白背飛蝨,灰飛蝨若蟲明顯區別除形態特徵外,其落水後的後足姿態應該是明顯區分特徵,褐飛蝨若蟲落水面後,其後足呈一字碼。白背飛蝨呈標準的八字形。灰飛蝨雖然也呈八字形,但是後足伸展八字形角度明顯小於白背飛蝨。根據以上總總,透過三種若蟲落水後,其後足所呈現的形態特徵,是我們在實際生產中,能夠快速有效的辨別區分,田間稻飛蝨若蟲的型別。

  • 4 # 古月谷

    昆蟲綱同翅目(Homoptera)飛蝨科(Delphacidae)害蟲。俗名火蠓蟲。以刺吸植株汁液為害水稻等作物。

      

      常見種類有褐飛蝨(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飛蝨(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飛蝨(Laodelphax striatellus)。

    褐飛蝨

    白背飛蝨

    灰飛蝨

    圖片

    學名

    Nilaparvata lugens

    Sogatella furcifera

    Laodelphax striatellus

      共同特徵是:體形小,觸角短錐狀,後足脛節末端有一可動的距。翅透明,常有長翅型和短翅型個體。

    特徵

      長翅型成蟲體長3.6~4.8毫米,短翅型2.5~4.0毫米......

      長翅型成蟲體長3.8~4.5毫米,短翅型2.5~3.5毫米......

      長翅型成蟲體長3.5~4.0毫米,短翅型2.3~2.5毫米......  

    分佈及寄主

      在中國北方各稻區均有分佈;長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區)發生較烈。

      

      分佈範圍與褐飛蝨大體相同,以長江流域發生較多。

      

      以華北、華東和華中稻區發生較多。

      

      3種稻飛蝨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褐飛蝨能在野生稻上發生,多認為是專食性害蟲。白背飛蝨和灰飛蝨則除水稻外,還取食小麥、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

    世代

      褐飛蝨在廣西和廣東南部至福建龍溪以南地區,各蟲態皆可越冬......  

      白背飛蝨在廣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區以卵在自生苗和遊草上越冬......  

      灰飛蝨在華北以若蟲在雜草叢、稻樁或落葉下越冬......

      稻飛蝨長翅型成蟲均能長距離遷飛。趨光性強,且喜趨嫩綠;但灰飛蝨的趨光性稍弱。成蟲和若蟲均群集在稻叢下部莖稈上刺吸汁液,遇驚擾即跳落水面或逃離。卵多產在稻叢下部葉鞘內,抽穗後或產卵於穗頸部內。

    習性

      褐飛蝨取食時,口針伸至葉鞘韌皮部,先由唾腺分泌物沿口針凝成......

     白背飛蝨的習性與褐飛蝨相近似,但食性較廣......

      灰飛蝨先集中田邊為害,後蔓延田中......

      發生與環境

      褐飛蝨生長髮育的適宜溫度為20~30℃,最適溫度為26~28℃,相對溼度80%以上......

      白背飛蝨對溫度適應幅度較褐飛蝨寬,能在 15 ~30℃下正常生存......

      灰飛蝨為溫帶地區的害蟲,適溫為25℃左右,耐低溫能力較強......

      防治 

      ①選育抗蟲品種。充分利用國內外水稻品種抗性基因,培育抗飛蝨豐產品種和多抗品種,因地制宜推廣種植。  ②栽培管理上實行同品種連片種植;對不同的品種或作物進行合理佈局,避免稻飛蝨輾轉為害。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適時適量施肥和適時露田,避免長期浸水。

      ④藥劑防治。根據蟲情測報,掌握不同型別稻田飛蝨發生情況和天敵數量,及時在早發田和發生中心噴灑葉蟬散、速滅威、馬拉硫磷等,或用呋喃丹作根區施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Keil2軟體安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