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州老楊說茶

    武夷巖茶獨有的巖骨花香的“巖韻”是怎樣產生的,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理解,老楊將幾個知名學者的見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1、武夷茶學泰斗姚月明:“第一個,要有一個小氣候的條件。我們武夷山這個小氣候的條件是非常好的,不管從溼度,溫度和土壤都是適合武夷巖茶的這個要求。第二個,是要求有適宜的品種,一定要有好的品種,沒有好的品種是做不出好茶來的。第三個,是要有特殊的加工技術,沒有這個特殊的加工工藝,也做不出這個好茶。”

    2、茶學專家葉啟桐:葉先生在《名山靈芽——武夷巖茶》一書中將“巖韻”形成的條件總結為:獨特的立地條件、品種:形成巖韻的先天條件、獨特的栽培管理、獨特的材質工藝。

    3、茶學專家陳德華:陳先生在《武夷巖茶(大紅袍)研究》中這樣論述:“‘巖韻’的形成,主要由茶樹品種、生態環境、栽培技術、製茶工藝等因素相輔相成,有機組合體現的。”

    4、茶文化學者邵長泉:在《巖韻》一書中有這樣四個章節論述了“巖韻”的產生:巖韻的本源——山場、巖韻的載體——品種、巖韻的栽培——耕作、巖韻的誘發——製作。

    經過實地走訪、體驗,老楊個人認為現在武夷山“巖韻”的產生有四大要素:1、武夷山獨特小氣侯、礫岩土壤。2、產地山場豐富多樣的植被。3、科學的栽培和獨特的製作工藝。4、適製茶樹品種的選育。

    武夷山獨特小氣侯、礫岩土壤。武夷山獨特的丹霞地貌造就了武夷山岩茶獨特的生長氣候,這種小氣候無疑是武夷巖茶獨特香氣口感的來源。老楊感受最深的是:武夷山風化礫岩土壤非常貧瘠但是礦質豐富,而這種不利於茶樹生長的土壤環境與豐富的礦物質卻正是武夷巖茶“巖骨”產生的主要因素。

    產地山場繁茂、豐富多樣的植被給武夷巖茶帶來濃厚、清新、多變的山野氣息,這是武夷巖茶“花香”產生的生物源泉。愛茶都知道好的環境出產好的茶葉,好的環境除了要有適合茶樹生長的氣候、地理環境,更要有優良的生態環境。雲南古樹普洱茶的山頭特點、安溪鐵觀音的“音韻”、洞庭碧螺春茶果間種產生的花果香、鳳凰單叢茶中的“山韻”等等無不是由於產地豐富多樣、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的。

    科學的栽培和獨特的製作工藝。嚴格限制化肥、農藥的使用,每年只在春季採摘一次。保證了武夷山的風景區內尤其是“三坑兩澗核心”產區巖茶的品質。雲南個別知名產區今年來古樹茶品質下降的主要因素就是使用化肥、除草劑、過度採摘。雲南很多茶葉產區一年四季不間斷的採茶製茶,茶葉品質下降嚴重。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的製茶工藝之一,每年要從4、5月份開始採茶製作一直到9、10月份焙火製作完成,需要經歷半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每一道製作工藝的細微差別都將制約巖茶的最終品質。好的製作工藝才能製成優秀的茶品,巖茶的巖韻必須透過優秀的製茶工藝才能充分展現。

    適製茶樹品種的選育與推廣。武夷山素有茶樹品種王國之稱,據茶葉志記載有名稱可查就有264個,其中以水金龜、半天妖、鐵羅漢、白雞冠“四大名叢”、水仙、肉桂為代表。透過武夷山茶人對優良茶樹品種的代代淘汰和選育,逐漸形成了現在武夷山茶樹以水仙、肉桂作為倆大當家品種的格局,水仙、肉桂已佔整個武夷山茶樹種植面積的80%左右。水仙和肉桂能夠成為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是因為這兩個品種香氣口感特徵顯著,肉桂以香氣取勝,水仙以滋味領先;肉桂以其霸氣、辛銳、衝擊感強常被比作猛士,水仙以其醇厚、柔順、內斂常被比作仙子。優秀、適制的茶樹品種是武夷巖茶巖韻形成的載體。

  • 2 # 賢匠茶業

    巖韻是武夷巖茶獨有的茶味,又稱作“武夷土地香”,武夷山土壤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巖,中部為礫岩、紅沙岩、貢巖、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組成。它是土壤特有的礦物質金屬元素經過加工製作在茶葉上體現出的一種味道。所有武夷巖茶有外山茶之說,不是生長在丹霞地貌的武夷山的茶葉即便做成巖茶,始終感覺缺少些什麼,就是少了巖韻茶水寡淡無內容物

  • 3 # 東家APP

    說到“巖骨花香”,即所謂的“巖韻”,剛接觸武夷巖茶的人,對於“巖骨花香”或許會有一些不同的感觸,有人說類似於鮮豆漿的味道,有人說是炭火中有茶香滲出,亦有人說茶湯中有骨的感覺……但我覺得,它不是某種特定的香型,也不是特定的味蕾體驗,它是由色、香、味共同體現出來的感受。

    那麼,“巖骨花香”究竟是一種什麼感受呢?是人們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嗎?

    “巖骨”=岩石的味道?

    姚月明老先生曾說道:“巖骨的本身就是體現了茶葉中間一種石頭的、岩石的味道。具體解釋就是說滋味非常厚、非常純,而且保留的時間非常長,回味非常好。”這裡所謂的岩石味道,是巖茶生長環境所賦予的一種味道。因其生長在丹山谷壑、峰巖坑澗之中,土壤介於爛石與礫壤之間,所以其岩石味道表現更為突出。

    巖骨花香中,最難理解的是其中的“骨”。

    蘇東坡在《和錢安道惠寄建茶》詩云:“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他認為建茶的“骨”是茶湯的稠厚細膩,香氣如縷凝聚,綿綿不絕,香久益清,味久彌醇。清朝乾隆皇帝在評價全國各地貢茶時,題詩詠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其中“骨鯁”的形容,更是一針見血,形象的刻畫了巖茶的渾厚霸氣,茶氣上衝,啜苦咽甘間,如鯁在喉,飲畢舌有餘甘,喉有餘韻,良久不絕。巖茶的“巖骨”之味,細細品咂,不難感受其中的醇厚和那長留口腔回味持久、深長的感覺。

    “花香”=花茶的香氣?

    巖茶的“花香”並非狹義上花的香味,亦不同於一般花茶那般,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泛指武夷巖茶透過特有的加工工藝使得茶湯中透出自然的類似花卉、果類、草木植物的香,茶樹品種不同有各種特有的品種香,但香氣銳則濃長、清則幽遠、馥郁具幽蘭之勝。但現在也有很多巖茶有炭火香而無花香,炭火香味蓋過了自然花香,因為一些人盲目的追求高火茶、火香茶而把巖茶焙死。花香,同時是考驗做青水平及炭焙火候的體現。

    “巖骨花香”的昇華“巖骨花香”的最後昇華離不開“焙火”這一工藝流程。一般情況下,火功越足、越透,巖韻越強。大紅袍的焙火程度介於中火與足火之間,既容易入口,又有濃厚的,而且茶的品性穩定,香久益清、味久益純。外形更緊結,色澤更烏褐,湯色加深;香氣不高飄,更濃沉幽長,是"巖骨花香"的完美體現。

    在品味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的過程,也是對巖茶的審美過程。巖茶品質越好,品飲者對巖茶的理解以及茶文化修養越高,產生的美感越強。到了這個層次,“巖骨花香”就不僅僅是用感官或是感覺來形容了,而是需要用心去體會其不可名狀的美妙。

  • 4 # 沐梵正巖茶

    巖韻☞簡而言之,巖中韻味。武夷巖茶之所以被世人所喜愛。巖韻功不可沒。以下為本人制茶10年中對巖韻的個人理解:巖韻的產生☞武夷巖茶的生長環境是造就巖韻的第一要素,其上者生爛石,指的是武夷巖茶生長的土壤,正巖茶的土壤表層含有豐富的風化砂礫岩,巖茶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從而達到在製作成品茶以後,提現出來獨特的氣息。

    其二:如何體會巖韻。巖韻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口感和體感的感覺,我個人理解為☞巖韻是好的巖茶,在喝完以後。喉嚨中會有強烈的醇厚感,口腔有飽和感。

    其三:怎樣的巖韻才是好的。我個人理解是☞能讓你身體愉悅的茶。巖韻之所以讓人著迷,肯定是讓人有愉悅的。任何讓你感覺不舒服的感覺。都不是好的巖茶該體現出來的巖韻。

  • 5 # 懂茶帝

    在品飲武夷巖茶時,總會聽到“這個巖韻不錯”、“巖韻不足”之類的評價。對於剛接觸巖茶的人,“巖韻”這個詞可謂是一臉懵逼啊!

    以前小懂有虛心請教過身邊的朋友,得到的是一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麼神秘的回答……

    現在小懂終於搞明白了~這裡跟題主和大家解釋一下:

    所謂“巖韻”,是在品飲武夷巖茶的過程中的感官體驗、化學特徵、哲理表徵與精神特徵及審美特徵相結合所產生的,是一種從生理感官到精神審美的綜合感受。

    在2002 年6月國家批准確認的《武夷巖茶地理志保護產品》的感官標準中,“巖韻”是否明顯,成了武夷巖茶品質優次的重要標準之一。

    但是,感官感受是最難以捉摸的,所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模糊表述也是有道理的。其實“巖韻”就是武夷巖茶的“茶韻”

    所謂“茶韻”,著名茶文化專家寇丹認為:“茶韻,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國的歷史、地方風土、審美標準和個人修養體驗的總和,非僅指茶的形、色、香、味,指一種精神境界,屬茶外之味;小的方面是指人在品飲茶湯之後產生愉悅、空靈、瞬間的迷幻和浮想聯翩的境界,餘味不盡,茶外之味。凡因茶賦予的,故稱茶韻。”

    所以說,結合“茶韻”來看“巖韻”,就是指在品飲武夷巖茶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以感官體驗、化學特徵、哲理表徵與精神特徵及審美特徵為內容的,從生理感官到精神審美的綜合感受。

    感官體驗、哲理表徵、精神特徵、審美特徵,這些都太過主觀,與品飲者的自我感受相關,但是化學特徵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就可以去研究一番。

    一、生長環境

    武夷巖茶,產於福建武夷山,武夷山土壤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巖,中部為礫岩、紅沙岩、貢巖、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組成。

    正巖茶園土壤含砂礫量達24~29%,孔隙度50%,土壤通透效能良,土層好,各種金屬元素含量較高,酸度適中。

    以綠茶作為對照,對不同茶種金屬元素含量進行分析。

    根據表中的資料,巖茶中鎂、錳的含量明顯多於綠茶、鐵觀音。鎂能啟用茶氨酸合成酶,而且對飽和或者不飽和脂肪族的羥類、醛類、酮類以及酸類的合成有非常大的影響,對茶葉的呈香物質有直接的影響。而錳可以促進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可以提高茶葉的品質。

    因此,茶葉中金屬元素對武夷巖茶的獨特風味是有一定影響的。

    二、呈味物質

    在哲理表徵、精神特徵、審美特徵上,每個品種的茶,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抽象感受。但是除了這些,武夷巖茶在滋味上一定是不同於其它品種的茶。

    茶湯的滋味主要和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含量有關,黃健安等6位茶學專家曾取4個產自武夷的巖茶和4個產自福建的鐵觀音,進行了一個對比分析。

    可以看出,巖茶系列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鹼含量高,而氨基酸含量稍低,這是滋味厚重的物質基礎;而其酚氨比大,使滋味濃厚,所以就有巖茶一個濃重苦澀,充滿剛勁“霸氣”的口感。

    關於“巖韻”,其實是虛實相結合的,我們只能客觀的解讀它的生長環境和茶湯的呈味物質,而因品飲者個體的文化積澱的深淺與審美品味的高下而產生的詩性精神、審美享受、哲理覺悟的“虛”感受,真的只能任憑自己感悟了。

  • 6 # 茶急送1

    “巖韻”一開始出自乾隆皇帝所寫的《冬夜烹茶》:“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所以乾隆被認為是悟出巖韻的第一人,“骨鯁”二字也被學界認為是“巖韻”。

    清代品茶大師梁章鉅在《歸田瑣記》中,也曾把武夷巖茶的“巖韻”歸納總結為“香、清、甘、活”四個字。

    “巖韻” 的產生因素:

    1、自然環境

    (1)武夷山有句俗話叫做“巖巖有茶,無巖不茶”。武夷山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三十六名峰九十九巖,在加上九曲溪,可謂是 “曲曲山迴轉,峰峰水抱流”,“高山之陰,日陽之早”,也形成獨特的小氣候,是茶所喜的特殊境地。

    (2)這裡年平均氣溫為18℃左右,形成為茶所適的氣候。

    (3)降水量多,溼度大,山間常年雲霧繚繞,日照時間短。

    (4)陸羽《茶經》所說的“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武夷山正巖茶園土質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岩、礫質沙岩、砂岩、砂質頁岩及頁岩組成,通透性好,鉀錳含量高,酸度適中,pH值為4.5-5.2之間。

    (5)是森林覆蓋率77.9%,比全國平均覆蓋率高4.2倍,為茶提供了良好生態環境。

    2、適合的茶樹品種

    武夷山茶樹品種有200~300個,其中大紅袍名氣最大,還有水金龜、半天妖、鐵羅漢、白雞冠“四大名叢”,再有武夷山當家茶水仙、肉桂,只有合適的的茶樹品種才能充分體現出巖韻。

    3、樹齡的關係

    研究發現幼齡茶香氣容易做出來,但是韻不明顯,20年樹齡以上的老茶樹,採製的茶不僅香氣高,且巖韻十分明顯。

    4、採茶時間

    武夷山春茶採摘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特早芽種在4月上旬,特遲芽種在5月下旬)。如果採茶時間提早,鮮葉過嫩,不易形成巖韻。採摘時一般選擇晴至多雲的天氣採製,陰雨天不採。晴天和多雲天氣的上午9~11點、下午2~5點採摘的茶青,質量好。

    5、耕作方法

    利用幽谷、深坑、巖隙、山凹和部份緩坡山地,以石砌梯,填土建園,還有竣險石隙,砌築石座,運填客土,以土代肥,客土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如:Fe、Cu、Mg、Zn、Mo等是形成巖韻的重要特質。在八九月時挖山深翻,將近根部有效養分吸收吊向行中,根部經日光曝曬、起除蟲滅病和土壤熟化的作用。如果大量施用化肥,採製的鮮葉反而不易形成巖韻。

    6、加工技術

    武夷巖茶加工工藝獨特,傳統手工製法有13道工序,即曬青——晾青——做青(包括搖青、做手、靜置)——炒青——揉捻——復炒——復揉——毛火——扇簸——攤放——揀剔——足火——燉火等,是“巖韻”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茶急送】讓喝茶從此不被套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聯邦國家是獨立主權國家嗎?跟英國還有哪些隸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