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陳正雷老師,陳氏太極拳非遺傳承人丶中國武術“十大名師”之一、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有“太極金剛”之稱,“四大金剛"之一、當代享譽武林的“四大金剛”即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和朱天才。他們太極拳為什麼要讓你放鬆、不讓你用力,它最終練的是靈敏感以及速度的力量。太極拳的慢就是為了慢嗎,是為了將來更快、更靈敏、更敏捷。它練的要用的時候,它那種力量是速度的力量,這就是咱中國文化的哲理,所以把太極拳稱為哲拳、精神拳、文化拳、文明拳,這都是太極拳在外邊的影響。

    1958年,陳正雷剛滿九歲,一天,他見到了素未謀面的五伯父陳照丕,到家裡一看他說我在外邊含辛茹苦地去傳播太極,教太極、弘揚太極,宣傳陳家溝,宣傳陳氏太極拳,三十年了,1928年出去,1958年回家,三十年來我在外邊都是這樣傳播的,結果這個時候回到家鄉,冷冷清清,練拳的人很少。陳照丕早年從陳家溝前往北京同仁堂教拳,後來又輾轉到南京推廣陳氏太極拳,他漂泊異鄉幾十年,如今回到老家卻發現陳氏太極拳的發祥地陳家溝已經很少有人再練拳了,眼看著傳續要斷宗了,接不上代了,所以他心急如焚,回去就跟他領導說,我要回家,領導就說你現在走,只能拿百分之四十的工資、退休金,再有幾個月工資改革,你能拿到百分之六十,後來他說你不給我錢我也要回去,揹著行李就走了。就這樣回到家,當天到家,就把他們一幫孩子們都組織起來,我要教你們太極。陳照丕希望把包括陳正雷在內的二十多個年輕人組織起來,教授他們太極拳,但那個時候,陳正雷卻根本沒什麼興趣學拳,他早年喪父,後母親改嫁,現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個有精神疾病的大娘相依為命,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生存下去,才是他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陳正雷他在學校一直都是班長,他不讓人家掉隊,都是排著隊回家,但是他走到路邊有玉米稈、高粱稈、樹枝,他要撿這麼一捆回家自己做飯吃。生活的艱辛,讓陳正雷根本無暇學拳,面對他冷淡的學拳態度,陳正雷的伯父並沒有放棄他,太極拳是他們家的傳家寶,傳了幾百年了,代代都有名人,如果傳到你們這一代,傳不下去了,你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起子孫,子孫萬代都會罵你,“所以他(陳照丕)從小就給你這種壓力和責任感,然後他就講,我在外邊這三十年,我受到的尊重,我享受的條件,將來你也要當老師,你走出去了,你也會享受這些條件,他就給你一點希望,一點Sunny”,陳正雷說。說伯父是威逼也好,利誘也罷,總之九歲的陳正雷開始了學拳之路,他也慢慢地瞭解到了一些有關陳氏太極拳的歷史,明朝末年,陳王廷融合各家拳法之長,結合易經的陰陽學說和中醫的經絡學說,創編了陳氏太極拳,從此陳氏太極拳作為中國太極拳較早的一個分支,一直傳承至今。太極拳它本身就是一種內家拳,透過這種意念入靜,周身放鬆,促使氣血迴圈的這套內外兼修的方法,主要是練內氣為主,內氣也叫內功,這種內功充實了,內氣壯大了,產生了一種功力,這種功力也就叫功夫。功夫再加上各種套路,陳氏太極拳它有一路拳、二路拳,一路拳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二路拳是以剛為主,剛中有柔。兩路拳相輔相成,才能體現出陳氏太極拳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松活彈抖的獨特風格。

    後來回首往事,陳正雷的學拳之路走得可謂坎坎坷坷,跟著伯父學拳沒幾年,他們就遇上了三年自然災害,練拳需要體力,飯都吃不飽,體力從何而來,陳照丕老師在黃河灘政府的小農場裡,給他分了三十斤黃豆,後來他捎信讓他陳正雷去溫縣城,他把這三十斤黃豆給他了,讓他揹回去補助身體。他(陳正雷)回去以後,有時候煮一煮,有時候炒一炒,炒乾的可以裝在口袋裡,煮熟的在家裡可以吃,大概吃了一年多,三十斤黃豆一天也不捨得多吃,就吃那麼一小把。在伯父的接濟下,陳正雷捱過了艱難的歲月,不過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太極拳在1966年到1969年一度被列入“四舊”禁止練習,雖然伯父還是希望這些年輕人能偷偷地勤加練習,但是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習武本身就很難堅持,況且是在非常時期。

    他一進門,老頭子從來不批評人,看著他去了,哈哈一笑,昨天晚上你們一個人都沒來,我在屋裡練完拳,我就坐在床上還在等,等你們的時候我睡著了,睡著了到半夜把我凍醒了,凍醒瞭然後我練了一套拳,練了一套劍,身上出些汗,我就坐這裡喝杯水,坐這兒休息的時候,我做了一首詩,陳正雷他說你做什麼詩,我把咱們練功的場所作為一個練武場,“大夢誰先覺,武場人獨眠。橋樓三鼓響,(打更的,三更天了),練劍斬寒光。汗流如春雨,冬天夜伏天。猜透太極妙,賽似活神仙。他聽完老頭子講這話他就想哭,從那以後,陳正雷再也不偷懶了,只要有時間,他就往伯父那跑。後來他說我不但是要教你們技術,還要把理論東西整理出來,陳照丕他就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整理出來,叫《太極拳理論十三篇》,那時候已經快八十歲了,他寫的字都有點手發抖,所以外邊人很難認,他說我寫好以後,你(這裡指陳正雷)幫著我抄一下,你給我抄五本,一本寄到國家體委,省體委、地區體委、縣體委,然後咱自己留一份,那時候也沒有稿紙,都是買的小的筆記本,也沒有複寫紙,他一本一本抄,一本一本抄,他抄了五本,結果到他把這五本抄完以後,這些理論性的東西他全部背下來,所以給他後來上課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對他後來寫書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小記的東西不容易忘,給伯父抄書,極大的豐富了陳正雷的理論知識,再加上斷地練功實踐,他慢慢體會到陳氏太極拳作為一種內家拳,練的主要是內氣,他曾言,內氣和外部動作就像太極圖的陰陽轉換一樣相生相長,相輔相成,第一個過程,初學的人,學習套路、學習動作的時候,這個過程它叫以外形引動內氣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氣在體內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呢,首先是在手上,因為手是神經末梢比較敏感,方法正確了,能做到連綿不斷了,能動作到位了,能做到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氣下降、呼吸自然,下盤穩固,上肢輕靈自然,圓活、飽滿,連綿不斷的這種韻味找到了,首先他的手指會發麻發脹,又經過一段時間手心會發熱,下一步練習,它就是叫內外結合的過程,內是講內氣,外是講外形,這個過程是叫內氣充足飽滿過程。練到的內氣存到丹田、小腹部隊,你的小腹部位就會逐步地產生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什麼表現,充實、壯大、飽滿、沉重的感覺,小腹部位才有這種感覺,這樣子內氣越聚越多,感覺就越來越充實,這種充實以後,它叫內外結合的過程。這個丹田氣飽滿了,叫大河有水,小河才滿。丹田氣都沒有,怎麼往四肢百骸去灌輸,所以第三步它是叫以內氣來催動外形的階段,它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叫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氣到了,形是隨氣而動,氣不到,形是寂然不動的。所以在這三個過程中,它要求都是叫你放鬆、柔和、緩慢,所以這是太極拳要讓你松、柔、慢,要達到最終的目的,目的是要讓你儘快地去僵求柔、疏通筋絡、引動內氣,使內氣在體內達到一氣貫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森鷗外的作品《舞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