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笨媽說育兒

    前幾年隨著我家老大年齡漸長,和我們溝通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矛盾點,當時我就買了這本書。這本書沒有太多的理論解釋,比較多的是關鍵點提煉和實用性技巧,對於父母來說可操作性比較強。讀完這本書後,在親子溝通方面,我會換個角度看待孩子的“調皮”和“不聽話”,也開始在實踐中使用自然後果和提供選擇的方式替代懲罰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立和自信,以及發自內心的讚賞孩子,而不是敷衍式地表揚孩子。

    首先,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將以前認為的孩子的“調皮”、“不聽話”看作是孩子情緒的表達。以前當孩子哭鬧時,我會先去哄他。但如果孩子一直哭鬧,我就會覺得孩子太調皮,哄都哄不好。但是現在我就會先想想,為什麼他會一直哭鬧呢?比如我家老二今天睜開眼睛就要看IPAD,我跟他說,一會我們要趕著出門,來不及看,晚上回來再看吧。他沒聽我說完就開始吵鬧。平常同樣的情形,我這樣說完,他會說好。但今天為什麼吵呢?我想起他早上醒來還說了一句,媽媽,我不想去上學。因為昨天週一他生病了,沒有去幼兒園。所以其實他今天有些焦慮,因為要去上學了。後來,我抱著他,跟他說“你想看IPAD了,是嗎?現在就想看?”他點了點頭,說“我不想去幼兒園。“我接著說,“你不想去幼兒園?媽媽知道你的感受了。”他感覺被接受後,就不再哭鬧,換好衣服就去吃早餐了。

    其次,用自然後果和提供選擇的方式替代懲罰,鼓勵孩子自立。比如我家老大上小學二年級後,作業非常之多,有的時候寫一會,玩一會,最晚會寫到晚上十點多。試過幾種方式後,發現問題總是得不到解決。後來我索性不管,等著他承擔自然後果。有一次,他寫作業直至接近凌晨1點,中間我只問過他一次,“要不要先去睡覺,明天早一些起床再寫?”他想要寫完作業後再睡覺,但即使快1點鐘了,他也沒有寫完。後來因為實在太困,就去睡覺了。第二天中午放學一回來,他自己就跟我總結昨天寫作業的效率太低,結果作業沒有完成,還一直犯困,人也沒有精神,實在是得不償失。經歷了那一次之後,他基本有了一個時間概念,每天會要求自己在8點左右就完成作業。

    此外,以前我總愛表揚孩子,你好棒!結果卻發現孩子越來越渴求得到別人的認可,實質的進步卻並不明顯。後來,我改變了方式,換成讚賞具體我所看到的行為。比如我家老大非常喜歡畫畫,並且非常喜歡將他的畫拿給我欣賞。我現在說比較多的是,“嗯,我很喜歡你的配色”“這個設計讓我感覺設計師考慮的非常周到”等等。然後接下來他很高興地為我講解他的構圖和想法。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對於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有比較實際的用途。而且,好好理解這本書不只是對親子溝通,對夫妻之間、朋友、同事之間的溝通也非常有用處。

  • 2 # 大小男孩媽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一書,真實再現了很多我和孩子相處的情境。

    特別有感觸的是,對孩子描述式的讚賞。

    平常對於孩子做得好的行為舉止,我大多都是:你太棒了!你很了不起!你這麼厲害!你好聰明呀!你讓我太吃驚了!我真為你高興!

    有時這樣評價式的語言也能讓兒子高興半天。但這樣籠統地說辭並不是每次都奏效,有時就被小兒子怨懟:我怎麼厲害了?我棒在哪裡?這也叫聰明!

    從《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本書中知道讚賞也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

    讚賞孩子時描述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比評價性的讚美更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有次孩子看到我在削梨,覺得很輕巧,自己也想試試。

    他拿著削皮刀,小心地颳了一下,一小塊皮掉落,他好高興,自已也可以象大人一樣幹活,隨即他要求單獨削一個完整的梨。

    那個削皮刀片用久了,有點鈍了,不擔心他刮到手上。我遞給他一個梨,接著就忙別的事了。

    他專注地蹲在垃圾桶旁,全力對付手中的梨。

    感覺沒多長時間,小兒子就讓我看他削過皮的梨,還不錯,除了上面有小手印,該削到的地方都削到了。

    第一次能削成這樣挺不容易的,因為削的過程中要注意拿刀片的手的力度,另外一隻手還要不停轉動梨,左右兩隻手的配合很重要。

    讓我欣喜的是,削的過程中,他沒有傷到自己。

    看著兒子的“作品”,我讚道,兒子你削得相當好了,媽媽在6歲時,根本就不會用這削皮器,你小手的協調能力不錯,而且從頭至尾都是你獨立完成的,你做事有始有終。

    兒子靦腆道,削得還不是那麼好!那以後這樣的事都讓我來幹!

    走心具象的評價比敷衍籠統地讚賞更能傳達父母對孩子的認可,也讓孩子有信心面對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跪膝法的原理和好處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