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智無掛

    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作者從生物體自我保護的角度,論述和推理了基因的生產、完善和壯大的基本過程,從定性和定量二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是人類自己瞭解自己的最好的指導書,推理簡單,易懂,極具說服力,雖然不一定正確,但邏輯上講,很好地回答了生物體從哪裡來?為什麼進化?為什麼這樣進化?也會激發讀者去思考未來會如何進化?同樣,回答了人類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樣(物和精神)?今後會變成如何?更大的說,回答了生物體及其行為具有客觀性和歷史性。總之,儘管書中的推論不少沒有給出實證,但是以一種富有想象力和符合科學觀點,論述生物體進化的名著,激發人的想象力。

  • 2 # 教育怪談

    首先,這是一本經典的科普讀物,如果你閱讀過一些進化論、進化生物學和心理學的讀物,你可以發現裡面的一些概念與其他書有一些相互的印證。作者將進化的動力學單位下降到了基因,從而在這個基礎上開始闡釋了以基因為視角的生物學世界觀,有了這個世界觀後再講基因的演化策略(Evolutionally Stable Strategy),以及文化的類基因性(meme)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從題目上乍一看,這本書可能會給我們說:這個書告訴我們這種生物,在個體上,本質上是自私的,自私基因可能會代代相傳。其實並不然,但其實這本書的基本視角是基因本身是自私的,人是一個基本的載體,基因只關注自己能不能不斷複製傳播,而不是人的個體利益。理查德老爺爺也在後面的很多次採訪與回覆評論時說道過,他其實有點後悔取這個名字,因為會帶來誤解。如果在閱讀這本書時始終記住這個基因的視角,你會發現這是一個經得住考驗的自洽體系。

    作者將基因描繪成自私的,其意圖不是說基因導致的行為效果是受到任何動機或意志的驅動,這裡的自私指的是,在對於其行為效果的描述上。事實上本書的論點是:基因只受其內部利益所驅使(持續不停的去複製)

    相反,作者在書的後面反而解釋了正是由於基因的這種「自私性」,才會有了生物個體的利他行為,生物個體處於族群中往往會做出親族行為,不只是人,生物體在危險情境下的犧牲他人保護族群的做法往往是自發的,當個體在迫不得已做出這種行為時,恰恰是為了保全基因在危難時最大程度的保全。這個意義上來說,「自私」不是自私的意思,反而是非常重要的意思。而且,我們也要注意到,真的基因選擇殘酷而自私,但在個體層面上甚至是集體層面上並不總是按照利益行動。

    當然這在傳播學上毫無疑問是成功的,也成為了一種新的 meme。其實,在本書中,理查德老爺爺用了很多隱喻來表述一些晦澀難懂,常人難以接觸到的概念。這對於科普讀物的可讀性非常的重要,也很難得。他也對於這種做法持開放的態度,認為這裡的隱喻並不完全精確,卻可以最大程度的讓更多的人去理解這些概念。這些比喻當然要被辯證地看待,就像理查德老爺爺說的那樣,

    「If we allow ourselves the license of talking about genes as if they had conscious aims, always reassuring ourselves that we could translate our sloppy language back into repectable terms if we wanted to, we can ask the question, what is a single selfish gene trying to do?」

    文章的最後面提出了文化的類基因性。文化傳播的最小單位是 meme,這是一種文化碎片。這個觀點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拓展。基因進化的載體是遺傳機制,而 meme 的進化載體是文化碎片,私以為說的具體點(往大了說)人類社會以來這些 meme是語言,文字,科學,這些東西逐步佔據人類思維的高層,而底層依然是安全,性,食物的需求,往小了說,這些 meme 是我們現在在社交媒體上用的梗,它們不斷的傳播、複製、進化成新的玩法,如果再大膽猜想一下的話,可能gene 和 meme 是進化載體的轉移,社會中的物質和流量轉移是 meme 擁有者對於 gene 依賴者的一種轉移。看看所謂的網際網路流量紅利就知道了。我們的社交媒體傳播的玩法可能是傳播最小故事(meme),而不是故事背後乾巴巴的事實。

    當我們把這樣的文化模因引入我們的社會學研究中,歷史學研究中,不知道會有怎麼樣的化學反應?

    當然這本書也引起過很多批評。有的人覺得基因並不是直接受到自然選擇,因為基因型並不與環境直接接觸,而表現型是如此,所以基因可能是自然選擇的記錄者而不是其選擇的單位。

    也有人從哲學角度來說,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可以透過社會文化等工具來重構自然。而瑪麗•米德格雷認為人透過這些工具來構建社會,文化,政治,其本質上是去自私化的自然傾向,而不是道金斯認為的自私遺傳這種核心概念會對意識形態的發展造成巨大的難以預料的後果。

    私以為,也可能是模因的存在與進化才使得這些社會文化工具誕生,我們看到的現象可能是 gene 和 meme進化速度不一致所導致的,也可能是協同進化形成的。如果以發展的眼光看社會意識,這裡所擔心的難以預料的後果並不會凸顯。

    這是一本好書,現在聽說似乎有四十週年版了,真的難以想象在這麼久之前就有如此偉大的思想誕生與進化。期待看到增補了的新內容。

  • 3 # 心理醫生巡診

    人類目前對基因的形成與變異動因還沒有搞清楚。目前還無法解釋為什麼生命能夠向著生存與進化的方向發展。地球生命的全部資訊是在地球環境中獨立生成的,還是靠量子糾纏等量子效應來自於宇宙,其中暗物質暗能量部分起到了什麼作用,都還不知道。

  • 4 # 顧道驚城

    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你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時候,始終緊扣利益點來論述呢?

    難道世界上就不會出現無視利益的聖人嗎?哪怕是小機率事件?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這世界上絕不會出現無視利益的聖人,這是由我們的基因所決定。如果你認為某人是無視利益的聖人,只因為你沒看懂他的利益點。

    或者說,你根本沒搞清楚什麼是“利益”。

    我曾問過我的讀者一個問題:當小林路過某地時,發現一個殘疾乞丐正在路邊乞討。小林同情心發作,給了殘疾乞丐100元錢,請問小林從中獲取利益了嗎?

    讀者給我的回答是“否”,而我告訴他:小林從中獲取了利益。

    我們可以模擬一下小林的內心想法:“我”覺得這個乞丐太可憐了,如果“我”不給他一點錢,“我”的內心會很難受,所以“我”給了他100元錢。“我”為什麼不多給他一點錢呢?因為“我”的家境一般,如果給他的錢超過100元,“我”就會更心疼錢,而不是更心疼乞丐。

    發現問題了嗎?無論小林做出什麼選擇,他的出發點都是“我”。換言之,無論小林做出什麼選擇,其目的都是為了消除自己內心深處那種不舒服的感覺。

    這種努力消除內心不舒服感覺的行為,在心理學上都可以稱之為“獲取利益”。

    理查德·道金斯寫過一本書,名為《自私的基因》。書中明確提到:所有基因都是自私的,每個基因都有各自的利益,基因之間、基因和生物個體之間都有可能產生利益衝突。

    比如世人推崇諸葛亮,都說他高風亮節,有絕對實力也不篡位,這就是不為利益動心的聖人。

    諸葛亮是不是“聖人”,要看我們怎麼去定義“聖人”這一概念,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諸葛亮絕對做不到“不為利益動心”,因為諸葛亮還是人。

    如果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在諸葛亮心目中,復興漢室比一切都重要,為了達成這一目的,甚至可以無償獻出自己的生命。

    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這種行為,超脫心理學對於“自私”和“利益”的描述了嗎?顯然沒有。

    諸葛亮所追求的利益,就是復興漢室。為了達成這一目的,獲取這一利益,諸葛亮願意付出所有,只不過這種利益並不屬於物質層面而已。

    或許有人會問:不追求物質利益,只追求精神利益,這種人難道不是聖人嗎?

    我認識一個宅男,他不喜歡社交,也不喜歡金錢,整天只知道窩在房間裡啃老打遊戲,目的就是把他玩過的遊戲都練到完美通關。

    請問:這位宅男追求的是物質利益還是精神利益呢?如果他追求的是物質利益,請問是什麼物質呢?如果他追求的是精神利益,那麼他是不是聖人呢?

    或許還有人會追加提問:至少諸葛亮追求的精神利益足夠高大上,根本不是宅男的遊戲目標可比擬的。

    如果說這話的人是一個維護皇權的老夫子,那我認為很有道理。可如果是一個接觸過唯物主義的現代人,我會覺得匪夷所思。

    身為漢臣,就一定要維護甚至復興漢室嗎?

    如果維護甚至復興漢室的結果,是使得中國分裂數十乃至上百年,百姓始終處於動盪之中,這種維護和復興有什麼可誇獎的?

    我在寫赤壁之戰的時候就說過:劉表入主荊州十八年,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安居樂業,堪稱亂世中的一大亮點。

    曹操南下之後,劉琮直接帶領整個荊州投降,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同樣沒遭什麼罪。

    如果曹操能夠一鼓作氣滅掉孫劉聯軍,那麼當我們在評選“三國時期最幸福的人”時,最佳入選者應該是荊州百姓啊。

    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操,荊州被一分為三,後又圍繞著這塊土地你爭我奪,打了幾十年,你說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們,過的是什麼日子?

    整天說大道理興復漢室的人不計其數,可誰是荊州當地百姓?站著說話總是不腰疼的。

    也許有人會迫不及待地給我扣帽子:您這種論調很適合侵華日軍啊!百姓們如果都不抵抗,咱們豈不是順利成為日本國土的一部分了嗎?

    事實上,我的所有理論都是基於一種大背景下來論述的。

    如果大家都認為這樣做是對的,那麼我們後世怎麼看其實不重要,因為在當時它就是對的。

    正如我說,如果是一位維護皇權的老夫子推崇諸葛亮,我認為很有道理,因為在皇權政治中,諸葛亮的行為是天然的政治正確,因為他忠君啊!

    但對於我們今天的人而言,這種觀點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諸葛亮值不值得推崇?自然是值得的,但不是推崇他忠君和不篡位,而是推崇諸葛亮的才華和理智,更是推崇諸葛亮的務實精神。

    我一直在強調:諸葛亮是一個極其理智又聰明絕頂的人,同時還是一個能夠把自己的才華落到實處的實幹家,這種人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可是很多人呢?整天把諸葛亮不肯篡位掛在嘴邊,這證明諸葛亮多麼多麼了不起,更把諸葛亮描繪成了一個超然於利益至上的聖人。

    忠君這種皇權時代的政治正確,我們實在是沒必要重複,不要肉體生長在新社會,思維卻停留在舊社會。

    話題回到侵華日軍身上,道理也是相通的。如果大家都認為投降有理,那麼這個地區必然會迅速淪陷。

    如果當時的大多數華人都認為投降有理,那麼我們今天自然就是天天講日語的日本二等公民,這是力量的對比,無關對錯。

    可問題是:當時的大多數華人顯然不認為投降有理,所以他們之間儘管矛盾重重,卻依然團結在一個不那麼能夠服眾的領袖周圍,和日本人正式血拼了八年(十四年中的前六年並未統一戰線,故不說十四年)。

    從這個角度來看,最大的利益點就從“個人生死”轉變為“國家存亡”,大家為了追求“國家存亡”這一最大利益點,寧願付出自己的生命,也絕不讓侵略者得逞。

    身為後世讀者,我們應該敬仰前輩們將“國家存亡”這一利益點置於“個人生死”之上的偉大選擇,但不能說他們都是無視利益的聖人,這不符合心理學,更不符合基因學。

  • 5 # 畫視界

    《自私的基因》我沒看過,但我認為擁有自私的基因是人類的本質,“為己利私”能使人將潛能發揮到極致。自私是一個人為了一個家庭,一個團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產生的“本位主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本位主義也是自私的基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火星存在生命的機率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