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暢談職場

    企業運營體系的僵化,是一種“綜合徵”,來自個體僵化與組織僵化的雙重因素,反僵化,也必須“綜合治理”。

    企業的僵化,來自個體的僵化,而個體的僵化有三個病源:

    01 人性的弱點

    人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然而人的理性受制於其擁有的資訊、大腦的認知侷限和必須做出決策的時間限制。因此,真實的人是滿意人,即追求滿意的解決方案,而非最佳解決方案。

    人的思維也過分依賴經驗法則,習慣於三種啟發思維和四項心理偏見。

    三種思維:

    ▼一是錨定啟發思維,人們往往會將思維鎖定在現有的資訊上,即使那些資訊完全沒有相關性;

    ▼二是可得性啟發思維,人們認為自己清楚記得的事件更有可能發生;

    ▼三是典型性啟發思維,人們為資訊分類而建模和定型,當要求人們判斷某物的屬性時,比如車屬於某一類而非另一類,人們會透過定型進行歸類。

    四種偏見:

    一是樂觀偏見,在未知和偶發情況中,人們存在樂觀偏見,降低了對改變的感知需求;

    二是損失厭惡偏見,人們都存在系統性的損失厭惡偏見;

    企業僵化,怎麼破?

    企業運營體系的僵化,是一種“綜合徵”,來自個體僵化與組織僵化的雙重因素,反僵化,也必須“綜合治理”。

    企業的僵化,來自個體的僵化,而個體的僵化有三個病源:

    01 人性的弱點

    人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然而人的理性受制於其擁有的資訊、大腦的認知侷限和必須做出決策的時間限制。因此,真實的人是滿意人,即追求滿意的解決方案,而非最佳解決方案。

    人的思維也過分依賴經驗法則,習慣於三種啟發思維和四項心理偏見。

    三種思維:

    ▼一是錨定啟發思維,人們往往會將思維鎖定在現有的資訊上,即使那些資訊完全沒有相關性;

    ▼二是可得性啟發思維,人們認為自己清楚記得的事件更有可能發生;

    ▼三是典型性啟發思維,人們為資訊分類而建模和定型,當要求人們判斷某物的屬性時,比如車屬於某一類而非另一類,人們會透過定型進行歸類。

    四種偏見:

    一是樂觀偏見,在未知和偶發情況中,人們存在樂觀偏見,降低了對改變的感知需求;

    二是損失厭惡偏見,人們都存在系統性的損失厭惡偏見;

    三是維持現狀偏見,人們自然傾向於保持現有狀態;四是框定偏見,人們都存在自我的資訊和選擇的展現方式。

    02 缺乏自信與毅力

    個體常常在自負與自卑之間徘徊,而缺乏自信、缺乏毅力是排在心理偏見和啟發思維之後的個人僵化因素,或者說是個人和公司有時候無法適應和應對挑戰的原因。人們沒有自我效能(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主觀判斷),將社會的變化、艱鉅的任務視為威脅,因逃避而僵化。

    03 缺乏行為上的改變

    認知神經科學是從神經層面理解心理過程的學術領域,它關注大腦的動作方式、思考(認知)、感覺和行為背後的生物過程。該學科研究表明,大腦在迴應所面臨的挑戰時,能夠產生令人驚歎的內部改變或可塑性。伴隨著“情緒性”的事件和經驗將產生更加牢固的記憶。

    在有壓力的緊張情況下,人們會感到不舒服,抗拒改變,並恢復到更多“原始”或“基本”行為;如果人在強大的正面情緒(比如解決問題很愉快)中學習,正面情緒可以抵消變化引起的壓力或焦慮後果,併為加強神經元連線的過程和在大腦(及記憶)內植入改變提供條件。人的大腦回路不通暢,必然產生僵化。

    個體的僵化,進而集結成組織的僵化,給企業的持續發展帶來致命的影響。組織僵化有以下成因和針對性措施:

    第一,組織僵化的第一個文化因素是密集型組織結構。

    針對性措施:

    一是眼睛盯著客戶,既包括購買我們產品、服務的客戶,也包括內部客戶,還包括重要的利益相關方,比如投資者、政府主管部門,而不是盯著上級。組建與不同客戶對應的阿米巴團隊,讓“聽見炮聲的人”決策。

    二是最佳化流程和最佳化組織同步,明確首要責任人。

    三是對經營結果負責,而不是對績效考評負責。

    四是市場化競爭,遵從馬太效應。

    五是資訊透明,用資料說話。

    第二,缺乏組織使命感、缺乏高度認同的組織文化。

    這是組織僵化的第二和第三個因素。

    針對性措施:

    一是在組織成員中開展對公司信念和價值觀的承諾和認同,其作用超過了公司使命本身。

    二是建立企業文化外部適應與內部融合的基本共享模式,讓成員看到、感覺到和聽到組織屬性,預設組織的價值觀和規範。

    三是規範大融合,執行型規範(績效導向、誠實坦誠、唯才是任)、協作型規範(相互信任、互惠互利、共同目標)、創新型規範(無層級壁壘、保持開放、實事求是、挑戰),三個規範系統融為一體。

    第三,缺乏激勵。

    這是組織僵化的第四個因素。

    金錢激勵是當今員工激勵和變革管理計劃的基礎。儘管金錢激勵的效果很好,但還是有很大的侷限性。

    如,金錢激勵往往會很注意並只關注獲得回報的活動和結果;金錢激勵措施還減少了社會性行為如跨部門的協作;使用不當的金錢激勵會改變人們對道德行為的期望;過度的金錢激勵可導致作弊。

    針對性措施:

    建立有效的激勵系統。近年來,心理學領域積累了有關非金錢激勵效果和作用的大量知識,包括社會認同(指非正式的認可、關注、讚美,對個人或團體出色完成工作的由衷讚賞)、績效反饋(以特定方式改變或保持績效,提供過去績效的定量或定性資訊)和內在有吸引力的工作任務。

    非金錢激勵的六個標準:

    一是員工準確知道其作用和公司的期待。

    二是人們有完成預期結果所需要的能力、權力、資訊和資源。

    三是員工確切知道“優秀”是什麼樣子,從而有積極性和意願展現出所要求的行為。

    四是將獎金與“良好”的行為和結果適度聯絡在一起。

    五是組織運用公正和準確的系統,衡量結果和評估績效(同時保證合規性)。

    六是人們就績效是否偏離理想標準,以及以何種方式偏離,可以頻繁地獲得有建設性的反饋意見。

    第四,現有的能力制約發展和組織的適應性。

    這是組織僵化的第五個因素。

    能力涵蓋了一家公司擁有的所有資源,包括運營技能(是植根於公司人員、制度和流程知識中的能力)、專有資產(是難以複製的實物或無形資產,併為其所有者提供競爭優勢)、外向拓展能力(組織具備的廣泛適用的成長支援能力,比如收購、交易結構設計、財務、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和特殊關係(包括客戶關係、外聯關係,有助於進軍新行業和地區的關係)。

    針對性措施:

    一是培養“快速突破”的能力,如深入解決問題,在關鍵崗位配備自信的人員,為組織流程引入變革,能夠快速提高新能力的構建;

    二是借用能力,透過聯盟、夥伴關係或簽訂許可協議從其他機構借用相應的力量;

    三是購買能力,僱用新人,採購更多技術,或收購整個公司以購買能力;

    四是儲備備用能力,在潛在利益領域的風險投資或若干小型戰略舉措,公司可獲取超出當前戰略實施所需的大量能力。

    同時,快速學習提升自己,具備適應組織發展所必備的能力。要掌握四條方針:組織創新優於業務創新;利益一致才能力出一孔;解決客戶痛點先於商業模式;市場是檢驗業務的唯一標準。系統性地反僵化。

    因為隨著組織的成長和成熟,會在個人和組織層面產生持續僵化。多家公司的經歷證明,同時多個學術領域的研究表明,明智的系統性反僵化措施將會打斷或至少減緩企業的僵化過程。

    反僵化系統性措施如下:

    ◆一是培養企業員工敢作敢為的意願。

    ◆二是打造學習型高管團隊。

    ◆三是傳達積極的意願和戰略。

    ◆四是建立自我管理的經營單元。

    ◆五是提升企業員工執行和成長的驅動力。

    ◆六是培養快速獲取新資產和新技能的能力。

    ◆七是培育促進執行和鼓勵挑戰的文化。

    能踐行上述措施的公司就是持續創新者,不斷自我重塑,走出僵化,改變世界。

  • 2 # 十七影視文化

    首先應該搞清楚企業組織為什麼僵化,一般企業僵化有以下幾個原因:

    1.企業預算和業績指標缺乏調整機制。每個管理者都清楚,業務方向應該根據市場情況同步調整。但通常企業的預算及業績指標,都是年初制定、年中執行、年終考核。這種情況下,管理者即便想敏捷,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2.組織層級過多,決策速度遲緩。“資訊每向上傳遞一層,便會經過一遍過濾和調整,不僅導致資訊傳導速度過慢、延誤戰機,還很可能導致管理者決策失誤。”

    3.各部門之間壁壘高聳,各自為戰。遇到重大困難或危機時,如果各部門員工相互推卸責任,對內就會消耗凝聚力,對外則會損害客戶評價。

    如何破除企業組織僵化

    對於企業組織的僵化現象,拉姆·查蘭提出了破除僵化的五件事:

    首先,從核心高層開始,解除對“固定計劃”的執念。

    企業不能只在年初做一次戰略規劃,應該根據市場變化情況,每半年甚至每個月調整一次工作計劃。要想推動高層轉變思維,CEO需要HR的幫助。

    拉姆·查蘭建議,HR需要牽頭組織CFO、CEO等高層管理者在每個月聚首,對公司業務做一次診斷,思考如何在業務目標、預算、資源和人員方面賦予組織靈活性。這類HR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深得組織高層的信任;對企業戰略、市場情況和業務狀況有深刻的瞭解。

    第二,建立靈活的預算和KPI調整機制。

    拉姆·查蘭認為,預算、KPI是幫助企業所有成員明確目標、創造價值的有效手段,“當業務的前景一馬平川時,可以設定具體的KPI,保持企業的高速前進;當前路變得崎嶇,暴風雨也即將來襲時,必須放慢腳步,且行且思,甚至停下來重新規劃”。

    第三,削減組織層級,賦予基層決策的能力。

    很多高效的企業,只有3到4個層級,想讓組織變得更加敏捷,就要從削減層級開始。對於給基層“賦能”,拉姆·查蘭認為,資訊的掌握程度是權力的基礎、能力的保障,如果基層人員無法掌握高層的資訊時,他們就沒有足夠的信心去承擔責任,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做出相對正確的決策。因此,企業要把整個組織的資料集合起來,確保所有被授權的人員都能實時看到資訊。

    第四,找到影響企業命運的“一小部分人”。

    有兩種方式可以找到這部分人:一個是內部調配。企業需要搭建線上人才資料庫,對每位員工的資料資訊進行實時收集和分析,識別出能為組織未來作出貢獻的人。另一個是引進外部人才。他們可以對公司業務不太瞭解,但必須具有全域性意識。

    第五,小範圍試點實驗。

    當資源得到了保障、流程得到了最佳化、資訊得到了公開、人才得以配備的時候,這時就要快速行動。拉姆·查蘭建議,企業可以選擇一個專案、一條業務線作為試點,然後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和調整。

  • 3 # 口齒間

    在僵化的企業組織裡,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資訊阻隔、效率低下。企業組織僵化的本質,是一種“權力病”——過度地依靠,過度地使用權力。治病的根本,變長官意識、權力意識,為夥伴意識。夥伴意識的本質“透過成就他人的價值,來成就自己”。

    一、解決企業組織僵化,用個體的“自組織”,替代傳統線性、科層制的組織結構。

    筆者熟悉的一家連鎖企業,建立輕組織的“門店合夥人機制”。透過劃小單元,建立獨立經營核算的小組,小組的每個成員,對自己小組的利潤負責。

    二、解決企業組織僵化,重新構建組織,內部創客化、外部眾包化。

    組織的部分工作環節從“僱傭關係”改為“合作關係”,員工從被動執行者,轉變為自我驅動的創造者。組織透過派發任務給創客,創客接任務(線上或線下)提交任務成果,根據任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需要多個崗位協同完成時,透過協同流程機制,實現多人、異地高效地完成協作。

    也可以透過“眾包”的方式,把任務分派給擁有相應技能的外部人員完成。

    三、解決企業組織僵化,一專多能

        專業化精細分工,誕生了定崗定編這個產物。對於很多中小微企業來講也許並不合適;人員精簡、多能、高效、管理簡化,高投入高產出的“一專多能”才是企業組織要走的路。

    除了一些行業中個別特殊崗位必須由持證人員操作以外,任何人可以做任何事,當然,持證人員也可以做持證以外的任何事情。企業組織模式正在轉變:不再刻意強調崗位差別;人才培養模式也在發生深刻轉變,標準化人才輸出將成為大勢所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君子不器”和“知行合一”有什麼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