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造就

    知識和經驗是一個囚籠。

    大家好,我在浙江大學心理系讀了九年,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大二的時候,有一位心理學的教授,他一見到我們就說,他其實不懂心理學。當時在場的同學們都很詫異,感到不可思議,然後這句話就一直埋在我的腦海裡,始終揮之不去。

    後來我讀了心理學博士,學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看了很多心理學論文,我都感到自己不懂心理學;甚至畢業後參加工作需要解決現實中的很多難題時,我還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懂心理學。

    《精進》作者

    我發現心理學是一套自圓其說的語言系統,當它跟現實世界對接時,會有很多模糊的環節,會包含很多未知的東西。我會想,我到底懂不懂心理學?我到底懂了多少心理學?

    思科的網真系統是一個遠端會議系統,遠端開會的人在電視中的成像會跟現實中的人像呈一比一等大小,且雙方會有面對面的視線交流、眼神溝通,就像真的在一起開會一樣,這是個很棒的設計。

    然後,我就查了很多資料、論文、專利,我跟設計師也不斷碰撞出很多新的想法,但我發現做這些其實都不是太難,最難的是,我真的不知道這些創新的想法,究竟會在未來真實的市場競爭中,有多大的成功機率!

    我們不知道,我們沒有評判的依據,這是最頭疼的。後來,我其實只做到一半就退出了這個專案,但這個經歷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即便對這件事情我掌握了跟它有關的全部知識,但我仍不知道該怎麼辦。

    對我影響特別深刻的第三件事並不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而是我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關於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創業的影片。

    特別是那些工業設計師,有的工業設計師會說,這個車怎麼防盜?城市那麼大,我把這些車布點在什麼地方?設計師們有很多設計中的問題提出來,他們最後就覺得這件事情不靠譜,做不了,他們便從一開始就退出了這件事情。

    知識和經驗是一個囚籠

    這個故事對我的衝擊特別大,因為它告訴我們,知識和經驗可能是一個囚籠。對於怎樣做一輛腳踏車,有更多知識和經驗的工業設計師們覺得這事做不了,他們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而沒有這麼多知識和經驗的人,卻反倒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所以那幾個工業設計師錯失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不是一開始就退出了,他們也會成為摩拜單車的創始人。

    這三件事情混合到一起,給我內心中形成了一個最深的印記,那就是,我發現其實自以為很厲害的我,真的很無知。

    我這樣說絕不是因為裝或是想擺一種姿態,而是真的發自內心的覺得,但我發現絕大多數人並不是這麼想的。

    在很久以前,人類文明的源頭之一蘇格拉底也說過類似的話,現在我真的理解了這句話的內涵,我相信很多人其實還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

    大多數人他不會認為自己一無所知,他看世界用的是一種叫“地心說”的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掌握了極為有限的已知,再用這些極為有限的已知去看待這個世界,去輕易地評判他人,去評判這個世界。

    但這個評判很可能是錯的,只是我們不認為它是錯的,我們被自己有限的已知所侷限,只有發自內心地意識到自己是無知的,你才能拋開地心說的心態,去真正認識這個世界。

    一個真正知道自己無知的人,他能看到一個廣袤無際的未知世界。

    我能感到這個未知的世界有多麼大,我能深深感到自己的無知,知道自己無知的一個最大好處是,我會有疑問。

    一直困擾我的三個問題

    這幾年,我一直圍繞著三個問題進行思考、學習和寫作。這三個問題是: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最好的思維方法是什麼?

    最好的創新方法是什麼?

    關於這三個問題,其實前人已有了一些解答,但這些都只是部分的解答,還遠不夠完美,所以我就試著去解答它們。

    這幾年,我一直都在做這事。從理論上講,這三個問題都從屬於心理學的範疇,是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所以一開始我想到的是,能不能從心理學浩如煙海的學術論文裡去尋找答案。

    我看了很多論文,但得到的最大感受就是失望,那些做科學研究的人其實也有他們的侷限,他們的這套研究方法、邏輯和思路實際上都非常固化。

    他們在既有的一個囚籠裡做這件事情,雖然他們可能本身很聰明,是非常厲害的大學教授,但是他們未必能看到這個問題的全貌。於是我就想,還有什麼方式、渠道可以讓我更好地去解答這個問題。

    這又回到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就是知識的全貌是什麼?

    我認為一個簡單的劃分就是,知識可以分為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

    理論知識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最熟知的那種知識,我們從小接受的系統教育其實都屬於理論知識的學習。

    實踐知識並沒有完全被記載在書本中,它是大量的實踐經驗積累出來的東西,這些東西其實很重要、很有用。但這些在我們傳統的教育之外的東西並不會很容易被找到,而它們卻是回答那三個問題的關鍵。

    所以,我的重心就放在了我該怎樣去找到那些隱藏的、基於實踐得到的知識?比如說我們可以從對話中去挖掘隱藏的知識。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墨西哥建築系的學生,他叫裡卡多,他23歲的時候非常幸運地見到了當時德高望重的一位建築設計大師,包豪斯學校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

    然後,這位裡卡多就去問格羅皮烏斯,學好建築的最好方法是什麼?格羅皮烏斯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儘可能多的去旅行。

    這位年輕的建築系學生聽從了偶像的建議,真的就是到處去旅行了,最後他真的成了一位非常出色的建築設計大師。

    這張圖片就是他的一個建築作品。為什麼學習建築最好的方法是旅行?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建築系的學生,他都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透過一個固定的視角去了解建築,你瞭解到的這個建築資訊其實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但是旅行不一樣,你到實地去看建築,可以繞著這個建築360°無死角的去觀察,你可以去看建築的外部,去看建築的內部,還可以走到這個建築的角角落落去看建築的每一個細節。

    如果你能夠花很多時間來旅行,而且在旅行的時候去觀察各種各樣的建築,去看這個建築的N維資訊,然後去收集、累計,到一定時候你就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建築師。

    這就是格羅皮烏斯的一句話影響了這位墨西哥年輕人的一生,使他也變成了一位建築學的大師。而這些東西,都在一個理論體系之外,是基於實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的碎片。

    這些實踐知識都分佈在一些非常偏門的資料裡,比如說我剛才給大家舉的那個例子,叫《建築師的20歲》,很少有人知道這樣的書,然而我最喜歡從這種奇奇怪怪的、很少有人看的那種偏門書裡面去找寶石。

    一個人的價值及核心競爭力

    學習並不是我們最根本的終極目的,我們根本的目的是什麼?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一個人的價值及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他能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知識是我們的中介、工具和素材,所以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我們該怎麼樣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這裡面其實也有很多方法。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三個方法,怎麼樣利用知識去把一件事情做得完美?

    第一個方法是遷移。以摩拜為例,因為摩拜是一個創新非常強的產品。摩拜剛開始做的時候,追求的是更多的人使用,儘可能少的維修。

    胡瑋煒想,傳統的腳踏車鏈條設計很容易壞,她就想把汽車的設計遷移到自行車裡,徹底將鏈條拿掉,變成一種軸傳動的幅輪轂,不充氣、實心的,跟汽車輪胎一樣,這樣的做法在自行車裡是一個完全顛覆式的創新。

    這個創新的好處是,它能夠做到免維護,這就是一個知識遷移的作用。在這個例子裡面,我們要注意的是,胡瑋煒雖然不是一個專業的工程師,但卻運用了很多汽車方面的專業知識,將腳踏車輪胎做了創新。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當我們要解決一個難題時,我們往往受限於原有的這個思考框架,如果你可以把原來那個框架完全打破,你就能把這個難題給解決掉,這是一個非常給人以啟發的例子。

    第二個方法是調參。調參也是用知識來把一件事情做完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很少有人來講。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問大家,你知道怎麼做麵包嗎?好像這個問題很簡單對不對?你搜索一下,幾分鐘的時間,你就能知道怎麼做一個麵包。

    但是如果我換一個問題,問你知道怎麼樣做一款世界上最好吃的麵包嗎?你可能就不知道了,做一款世界上最好吃的麵包,這裡面的關鍵是什麼?最關鍵就是引數。

    在你做麵包的過程中有一系列的引數,比如說麵粉、水、酵母的配比,所選的麵粉,烤箱的溫度,發酵的時間,你只有把這一系列引數調到最優,你才可能做出最好吃的麵包,而這一系列最優的引數沒有人能告訴你,唯一的方法就是進行大量的實驗。

    透過大量的實驗去反覆地調參,最後找到一個最優引數,最終知道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麵包的引數是什麼,這就是調參的方法。

    第三個方法就是積木化。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我們以後的知識是一個積木化、解耦合、扁平化、可自由拼搭的。

    什麼意思?什麼叫扁平化?什麼叫解耦合?是指在我們傳統的教育體系裡,它是階梯式的、它是一個結構化很強的系統,你必須先學完這個概念,再學下一個概念。

    但是現在,在我們終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我們的知識就是積木化的。我們學這個知識,可以把前置知識扔掉,就直接去學一個知識的碎片。

    這個知識的碎片就像樂高積木,我們可以把它自由拼打,但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積木式的學習方法。

    所以,未來的知識者、學習者,他的一個知識體系是什麼樣的?

    未來學習者的知識體系

    我最後給了三個答案。

    第一個答案是不存在標準的知識系統,一個追求精進的人他的知識系統是尋求差異性的。

    以前的學習包括學校的教育都是標準化的,同樣一個班級裡的學生他們的知識系統是雷同的,但現在我們學習完全不應該去追求雷同,而是應該追求差異化。

    每一個人的知識體系應該都是不一樣的,而且你的不一樣程度越高,你的競爭力就越強,你的知識體系應該不斷的進化。

    第二個答案是理論和實踐的界限將變得模糊。幾十年前的人跟我們現在的人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理論和實踐是分開的,但我們現在的學習者完全是混在一起的。我們今天學了這個知識,明天就應該去用,在學和用的過程中反覆形成一個迴圈,再反覆去迭代。

    所以,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邊界也變得模糊了,如果你的理論和實踐迴圈在非常快速地迭代,那你肯定也會越來越強,變成一個非常強的人。

    第三個答案就是學科的界限不復存在。在以前,一個知識屬於什麼學科它是非常明確的,但在今天,一個知識屬於什麼學科,它是不明確的。你根本就不需要分類,現在的知識是不需要分類的,也沒有必要去分類。

    知識就是在不斷的交叉,不斷的組合,然後再不斷的分化。

    一個未來的學習者,他的知識體系應該是什麼樣的?這個知識體系裡具體是什麼知識?

    我不知道,因為我對這些東西都一無所知,我只能告訴你的是這句話:

    未來的學習者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勇敢的走向未知,承認自己一無所知,然後勇敢的走向那個廣袤無際的未知世界,擁抱它們。

    職業生涯規劃得好,你也可以用賣白菜的努力,掙“賣白粉“的錢

    中歐商學院教授陳威如:想要出人頭地,要麼當媽咪,要麼做頭牌

    《奇葩說》黃執中告訴你:未來最稀缺的資源是什麼?

    羅輯思維專欄作者成甲:有個小知識讓我年入百萬,不知當講不當講

  • 2 # 讀須火鮜

    超級個體一詞,已然分曉。

    能稱得上超級的,當然是萬中無一的。人貴自知。若汝無膂力,智力,巧工等等先進特徵;當終身發力學習精進;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改進,假以時日,或可成為超級個體。

    若汝資質太差,當應努力經年累月後,適度調整目標,成為先進個體,優勢個體即可。

    此為目標的設定和調整。

    如何才能成為超級個體?

    一者,當覓得名師,蠻力不如巧力。師傅傳幫帶,自然容易成功;

    二者,當有恆心,有抗挫折力,有不斷進步後的巨大信心;

    三者,要有膽量。沒有膽量,萬事難成一二;

    四者,要有本事。本事就是你的方式方法和資源調動配置的能力,此會助你達成目標。

    最後,吾要傳承的,是有緣者必聽必學必做的,要有良善之心,方能善行恆遠。

    超級個體,不若超級團隊,超級團隊,不若自在個體。諦聽諦聽。

  • 3 # 使用者9354341422035

    網際網路帶來的巨大產業升級使得個體崛起,各行業的頂尖人才一波波出現在大眾面前,從前個體被傳統企業所控管,傳統企業也無法給個體賦予能力幫助其職業成長,現如今,扁平化結構公司尤其是網際網路企業越來越獲得更高效的發展,在互惠機制下,個體價值中提煉的集體智慧更加快企業發展。

    超級個體的產生和發展是這個時代助推的衍生品,想要在如今的時代中成為乘風破浪的人就必須勇敢面對這個時代空前的機遇與空前的競爭,把握住自己的初衷,穩住自己的內心不受誘惑,勇往直前。

    個人成長現在很火熱,個體意識覺醒,創造價值的訴求被正視,將來也許一個超級個體就能夠代表一隻獨角獸,這是驚心動魄的希望,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一切都將被重新定義。

    改變世界很難,能夠認識一部分世界已經不簡單,我們探尋自我,瞭解自我,忠於自我,建立自己的價值觀體系比盲目地被時代帶偏好的多。去了解我們自己的信仰、驕傲、恐懼,看清自己才能夠更看清世界,尊重自己才能夠更敬畏世界,用思維武裝大腦,用行動執行,用自律堅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女人味,女人味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