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給那麼多家庭帶來擔心的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那麼多黃疸?
7
回覆列表
  • 1 # 天津桐竹麻麻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新生兒期常見的生理現象,是由於胎兒在母體內處於低氧環境,導致紅細胞生成增多以提供更多的氧氣,而出生後隨著呼吸功能的增強,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來運輸氧氣。這部分多餘的紅細胞破壞、衰老,分解成膽紅素進入血液,當面板毛細血管中膽紅素濃度升高時,就形成了我們肉眼可見的“黃疸”。

    另外一方面,因為身體發育不完善,尤其是早產兒,他們身體處理並將膽紅素排出去的能力也不足,所以就更容易導致血裡的膽紅素增多。黃疸有一定限度,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若抽血測定膽紅素,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12毫克/分升,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分升。

    黃疸是新生兒非常常見的現象,一般不會給孩子造成危害。但有一小部分孩子,因為早產、溶血、感染、餵養不當、或者膽道堵塞等原因,膽紅素產生得特別多,或者代謝、排出特別慢,導致血裡的膽紅素特別高,持續時間特別長,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黃疸。

    病理性黃疸主要的危害是未結合的膽紅素可能會損害大腦神經,也就是大家說的核黃疸,一旦出現核黃疸,就可能出現嚴重後遺症,甚至生命危險。核黃疸並不多見,大部分的病理性黃疸也都不會導致這個問題,但因為核黃疸後果很嚴重,所以醫生不敢對病理性黃疸掉以輕心。

    那黃疸該怎麼治呢?

    大多數新生兒黃疸都不需要治療。如果確實需要治療新生兒黃疸,光照療法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出現黃疸的原因不外乎膽紅素產生多了或者膽紅素代謝、排出慢了,所以治療病理性的黃疸也主要從消除病因及促進排出兩方面著手。

    對於感染、餵養、膽道堵塞等病因,自然應該針對病因做處理,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黃疸,把未結合膽紅素降下來,就可以消除神經損害的風險,所以新生兒黃疸一旦達了不安全的範圍,就需要治療了。

    目前認為,對於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藍光可以將孩子體內的可能危害神經的那種膽紅素,轉化成一種可以直接從膽汁和尿液排出的膽紅素,從而達到退黃的目的。

    但並不是所有的病理性黃疸都要照光,什麼情況才算不安全,需要照光,也不能一概而論,而是需要在瞭解膽紅素水平的基礎上,由醫生綜合孩子的胎齡、出生體重、一般狀況等因素來決定。在國內的醫療環境下,因為醫患關係緊張,而核黃疸的危害又特別大,所以光療標準往往放得鬆一些。

    透過光療,絕大部分的黃疸都可以降下來,但也有一些孩子需要配合一些其它治療,比如免疫球蛋白,特別嚴重的,比如溶血引起的黃疸,還可能需要進行換血治療,這些都是醫生才能做的決定,家長所要做的就是聽從醫生的安排。

    很多家長都期望有一些不用照光的方法,比如曬太陽、吃中藥。曬太陽是能幫孩子退黃的,但小面積的暴露效果很有限,大面積的暴露孩子無法保暖,而且直接讓新生兒暴露在Sunny下,紫外線還會損傷孩子面板,所以不建議透過曬太陽來給孩子退黃。

    而中藥是國內特有的退黃方式,比如茵梔黃普遍用於黃疸的治療,這個藥既有注射液,也有口服液和顆粒,直到最近,藥監局才禁止將茵梔黃注射液用於嬰幼兒,但口服液和顆粒依然不在被禁之列。我們不建議給嬰兒使用任何中藥,無論是注射液還是口服藥,都不建議用。

    所以如果孩子有黃疸,家長能做的就是儘量頻繁按需餵養,讓孩子多吃多排便,同時觀察孩子黃疸變化情況,按醫生的意見去複查監測。正常的黃疸在出生後兩三天出現,一週左右達到最高峰,兩週左右基本消退。如果黃疸出現時間提早,進展速度快或者消退明顯緩慢,就需要警惕病理性黃疸的可能,應該及早就醫。有黃疸加重,不吃奶,反應差,大便發白這些情況也要及時去醫院。

  • 2 # 團媽育兒

    從出院就開始,我家糰子黃了快三個月。月子裡發覺糰子面板確實很黃,特地去醫院檢查,醫院也沒法確定,說很有可能是母乳性黃疸,醫生建議定期檢查。後來奶水不夠,加了奶粉,糰子多吃多拉,才開始慢慢褪黃,直到兩個多月以後面板才白起來。

    黃疸的原因這裡就不累述了。寶寶黃疸不要擔心,如果是病理性或者溶血性的,醫生根本不會讓出院的,直接拉去做藍光了。大部分都是母乳性的,不用擔心,母乳可以繼續吃,但是要定期檢查,確保黃疸在安全範圍之內。母乳不夠吃的話,要儘早新增奶粉混合餵養,多吃多拉自然就褪黃了。我月子裡太偏執,堅持純母乳,到二十多天才不得不承認自己是草牛,終於給加了奶粉,那時候寶寶又瘦又黃,加了奶粉體重蹭蹭蹭得上去,黃疸才開始褪。

    總之只要寶寶吃好睡好,黃疸不用太擔心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猴子和大猩猩會有生理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