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主角

    《琅琊榜》固然是梅長蘇的復仇史,但其他人物的塑造也是極其出色。

    譽王,野心勃勃,滿心算計,眼中只能夠看到權勢,聰慧過人,太子與譽王之爭,假若不是太子身後的謝家,恐怕是要落於下風。

    但很可惜的是,譽王的出身註定他與皇位無緣,身為滑族玲瓏公主的兒子,梁帝對他本身就心有忌憚,儘管曾說過想要將皇位傳給譽王,但實質上樑帝仍然更加傾向太子繼承大統。那麼假若譽王得知自己身世後,選擇隱忍不發,而不是九安山反叛,最終譽王又將會如何呢?

    首先譽王為何會選擇反叛呢?

    根本上是得知自身的真實身份,知道梁帝將其作為制衡太子的工具,當有一天工具失去效用,那麼迎接自己的是廢棄的結局。

    譽王自己明白,在梁帝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是不會選擇一個滑族公主所生的孩子,否則勢必對朝廷穩固有所影響。所以如果他不反叛,迎接他的只有一種結局,向太子認輸,僥倖被饒一命,一生碌碌無為,不涉及任何朝政,這樣才可安穩度日。

    當時,譽王已經由於私炮房以及懸鏡司事件被削為雙珠親王,在梁帝心中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分量,渾渾噩噩的在家中酗酒。但即便如此,若譽王接受自己落敗的事實,便意味著成王敗寇,再無翻盤之地。

    譽王本身性子野心勃勃,固守自己想法,他不想自己成為下一個祁王,在牢獄之中一杯毒酒了卻餘生。而這時,一個晴天霹靂落下,他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份,自己的肩上揹負著為滑族復興的使命。既然拼與不拼的結果,都不差什麼,那麼為何不在九安山反叛,為自己爭奪一個可能的未來呢?

    其次,假若在得知自己身世後,譽王選擇隱忍不發,也絕對不會像梁帝與高湛閒聊時,說考慮將地位傳給譽王。

    古代爭奪帝位,若有一個好的外族幫助,則如添一翼。太子之所以是太子,是因為越貴妃在後面幫助周旋。可譽王與皇后,不過是兩人互相合作,共同謀利。九安山的叛亂,是一場必然。因為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譽王踏上了和太子的爭位的道路,那就要走下去,縱觀歷史上奪嫡時期失敗的王爺,最後的結局不是圈禁一生,就是鬱鬱而終。

    對於譽王來說,他本以為自己的努力是能夠被別人看到的,是被梁帝信任的,可在權力爭奪的過程中,他開始迷失自己,野心和慾望越發強烈,而當這種情緒到達頂點時,被人告知一切都是假象,實際上他沒有奪位的資格,這等打擊,何其之大。

    最後,譽王走上九安山的造反之路,而靖王則踩著譽王,徹徹底底的上位。

    梅長蘇的謀劃可謂一箭雙鵰,太子實力被大大削弱,而譽王又因造反而徹底廢了,梁帝在當下能夠選取的繼承人,則只有靖王。叛亂一事,看起來像是譽王因得知身世後,所選取的最後一搏,可實際上卻是一種必然。

    皇子中唯有譽王最像梁帝,被當作棋子,在朝堂上享受過權力帶來的滋味之後,心中有了對地位的追求與渴望,就再也回不到當初的時候。他的賢王之稱,他的隱忍不發,都是因為可能繼承皇位,而若一切都沒有情況下,利用好手中的殘餘的力量,進行最後的搏鬥,其實是能夠理解的做法。

    總之,譽王的人生,就像是一場註定的旅程,他的作用早在他誕生之日就被清楚地確定。

  • 2 # 無心浪味仙

    譽王若不反,也不會是未來的皇帝。

    從頭至尾,其實梁帝只是想要平衡,所以才會在有太子的情況下,還要封譽王為七珠親王。

    後來太子被廢,梁帝又提升了靖王與譽王競爭。

    譽王在得知自己滑族身份的時候,是秦般若告訴他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已經沒有了鬥志的譽王。

    若譽王去問皇上,或許結果會不一樣。

    可惜,譽王是等到最後才問的皇上,他的生母究竟是誰。

    試想一下,如果譽王不反,其實也不會有什麼新的局面。

    因為,梁帝為了朝局平衡,依舊會讓譽王和靖王互相牽制,互相制衡。

    結果不過是又一次太子和譽王之爭。只是說因為有梅長蘇的存在,譽王估計會節節退敗。

    說到底,譽王就是一顆棋子,陪跑的棋子。

    梁帝心中清楚,其實靖王才是最佳皇帝的人選,而譽王適合陪跑,至於太子,更像是扶不起的阿斗!

    因此,如果譽王沒有選擇九安山叛變,不是繼續鬥,就是放棄鬥爭,好好過日子了。

    他可能真的累了!

    不過,不管他選擇了繼續鬥爭,還是放棄,都比起兵九安山強。

    看到譽王的結局,很是悲哀。

    他就是一顆被利用的棋子,原本他沒有那麼壞,也沒有那麼多心眼,更沒有那麼大的野心。

    然而,譽王卻被利用,被不停的激化,被權力一步步套牢,最終走上了九安山叛變之路。

  • 3 # 腦殼秀逗

    《琅琊榜》:譽王得知自己身世後,不選擇九安山反叛會如何?

    進局容易出局難,在《琅琊榜》的京城奪嫡紛爭中,只要一腳踏入,想淺嘗輒止或全身而退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奪嫡紛爭必然是各方利益間的你死我活,一旦捲入這場風波,唯有成為笑到最後的人才能站著。想中途退出,即便他的對手能夠放過他,他的盟友也不會同意。

    正如劇中譽王說的:“若不能再往前一步,那便只有死路一條”,可見譽王心裡非常明白,踏足奪嫡紛爭,若不能登頂必然不會有好下場。

    我認為想要解答題主的這個問題,要從劇中的兩個方向分析,

    即:

    1、譽王的支持者

    2、譽王的對手

    下面我將從這三個方向逐一分析若譽王不選擇九安山反叛會如何。

    譽王的支持者

    在電視劇《琅琊榜》中支援譽王的勢力除了朝臣之外,主要是皇后以及秦般弱代表的滑族勢力。

    譽王在奪嫡紛爭中處於劣勢時,支援他的朝臣不是被拔除就是倒戈,能用的人手捉襟見肘。皇后那邊在眼看譽王失勢沒有了利用價值後,也果斷抽手退而自保,對譽王若即若離。

    登頂無望的譽王便是在這樣的境遇下得知自己是滑族人身世的,此時這個訊息對譽王來說可謂悲喜交加。

    喜的是在大梁隱藏的這股早已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的滑族勢力可以為己所用而且忠誠可靠,自己又有了強大的奪嫡資本和力量。

    悲的是他終於知道原來自己只是梁帝制衡權術的一枚棋子,即便再怎樣努力也沒有機會成為儲君。另外,真實身份讓譽王獲得支援和力量的同時,也不得不背上新的包袱,再次成為權力和慾望的棋子。

    不管是悲還是喜,眼下的局勢對他來說依舊不是很樂觀,畢竟滑族的勢力始終是隱藏在暗處,即便有夏江和秦般弱的暗中聯絡和經營,想要把滑族勢力聚集起來成事卻也並不容易,畢竟此時梁帝和朝臣是向著靖王的,再加上琅琊閣和江左盟的打壓,滑族隱藏勢力的日子並不好過。

    但是在劇中編劇還是給了譽王他們一個機會,那就是九安山狩獵,梁帝和靜貴妃、蒙大統領、梅長蘇、言侯爺等靖王的主要支持者都在九安山,守軍也僅僅只有三千人,譽王完全有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編劇給了這麼好的一次機會,精明的譽王自然能夠從當前的局勢中分析出利害得失,他必然會抓住這次絕佳的畢其功於一役的機會。退一步講,即便如題主所問,譽王選擇放棄九安山叛亂,又會如何呢?

    我的答案是譽王會被夏江、灰鷂等滑族勢力威逼利誘,裹挾著實施九安山叛亂。

    此時揹負著滑族皇族後裔身份的譽王已經不再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整個滑族勢力,他們的宗旨是顛覆大梁,重建滑族自己的國家。

    在劇中真正謀劃和實施九安山兵變的人並不是譽王而是夏江。夏江憑藉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九安山圍獵是一次絕佳的達成滑族多年復國願望的機會,也是他積極密謀、鼓動譽王並實施了這次九安山叛亂。所以,即便譽王不同意發動九安山叛亂,以夏江和秦般弱的手段,必然會逼迫譽王就範,畢竟這種機會一旦錯過是不會有第二次的。

    當然,以劇中譽王的心性和謀略,他是絕對不會放過這次絕佳機會的,畢竟他心裡很清楚,不管是自己滑族的身份還是曾經陷害祁王、宸妃的過往,將來只要靖王登基,自己一定不會有好下場。

    另外,將來只要譽王徹底失勢或者沒有了利用的價值,不管靖王、梁帝、滑族如何對待他,皇后一方的勢力必然要殺他滅口,廢太子一方也不會放過他。

    譽王的對手

    在《琅琊榜》中譽王一直是一個比較悲劇的角色,從他的身世來看,他和林殊算“同是天涯淪落人”。林殊要揹負的是為赤焰軍伸冤,譽王揹負的是為滑族復國,兩人要面對的都是道阻且長。

    在劇中譽王隨著自己以及對手身份的變化,他的對手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當譽王在皇后的支援下開始參與奪嫡之爭時,他的對手是皇長子祁王以及林府赤焰軍;當譽王地位逐漸尊寵直至加封七珠親王時,譽王的對手是太子和太子背後的勢力集團;當梅長蘇捲入奪嫡紛爭後,譽王的對手是明面上的太子及其勢力以及暗中扶持靖王的梅長蘇;當譽王知道自己滑族後裔身份時,他的對手便是整個大梁國。

    所以,譽王如果放棄九安山反叛,那麼他的結局將取決於大梁國內各方勢力對他的態度,以及各方勢力角逐的結果。

    在這裡我們可以明確一點,放棄九安山反叛,譽王必然沒有登基、復國滑族的可能。這一點從當時滑族以及譽王所處的態勢就可以看出,一邊是失勢的皇子一邊是隻能搞破壞的地下勢力,他們很難成就大事。因為,靖王、琅琊閣和梅長蘇的江左盟必然不會放棄對滑族勢力及譽王的進一步打擊。

    梁帝

    在所有梁國勢力中,梁帝大概是唯一一個會保譽王榮華富貴一生的人。

    在劇中譽王策動九安山叛亂,當知道譽王謀反時梁帝氣憤之極,大呼“逆子,逆子”,當時梁帝殺了他的心都有。

    可是當譽王被俘關在囚籠中時,見到譽王狼狽樣的梁帝卻並沒有暴怒,更沒有當即殺他,而是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回到京城之後,梁帝只是將譽王關在了天牢裡讓他悔過,始終沒有對譽王有任何處置。當得知譽王自盡的訊息時,梁帝驚慌失措,看著譽王的屍體痛心疾首道“他怎麼可以……”。

    梁帝如此種種反常的行為,足見梁帝是很疼愛譽王的,雖然他不可能讓譽王登基,但只要譽王不謀反忤逆,梁帝必然會妥善給他一個終生榮華富貴的安置,就如同廢太子一樣。

    皇后

    此時的皇后是譽王名義上的盟友事實上的對手敵人,雖然皇后對譽王有養育之恩,但從國家層面看皇后卻是滑族的敵人。

    如果譽王沒有選擇九安山反叛,將來譽王失勢以成必然,不管梁帝是否在位,成為棄子又知道太多秘密的譽王必然會成為皇后的眼中釘。

    到那時即便皇后不忍心殺他,皇后身後的勢力也不會放過譽王。

    林殊

    當年“赤焰軍謀逆”、“祁王賜死”、“宸妃自盡”這些慘劇的始作俑者中就有譽王。在祁王飲下毒酒的畫面中,牢門口看著賜死的就是譽王,如今譽王又背上了滑族後裔的身份。這些對林殊來說可謂國仇家恨集一身,對譽王恨之入骨。

    因此,不管是國仇家恨還是扶持靖王上位,林殊都會盡力打擊譽王和他的滑族勢力。

    從林殊對翻案的執著來看,他對譽王的執念恨意還不足以抵過為赤焰軍平反的執念。另外,林殊很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譽王沒有謀反,在有生之年林殊是不可能見到譽王伏誅的,畢竟梁帝還在位。

    所以即便林殊對譽王恨之入骨,也只能做到打擊譽王,以林殊的智慧還不至於暗殺譽王給靖王帶來麻煩。

    靖王

    如果沒有譽王九安山謀反之事,靖王短時間內還不足以坐上太子之位,靖王在朝局中的勢力和人望也不會像叛亂後那麼穩固。

    畢竟靖王是在平定九安山叛亂中徹底獲得了梁帝和朝臣的信任,最終拿下了太子之位的。

    即便靖王知道譽王是滑族後裔,再加上當年逼死宸妃,賜死祁王的始作俑者就有譽王,靖王也不可能將譽王如何,畢竟有梁帝在位,兩人說到底都是皇子有血緣關係。

    即使靖王將來登上皇帝之位,也不太可能置譽王死地,一來兩人都是皇族血親,二來靖王並不是嗜殺暴虐的人。

    廢太子

    譽王得知自己滑族身份的時候,廢太子已經被封為獻王遷出京城了,基本算是安全退出了奪嫡之爭。

    但是以廢太子狹隘的胸襟必然不會善罷甘休,若將來譽王失勢落得和廢太子一樣的結果甚至更慘的結局,廢太子必然會趁機落井下石暗中報復,他很有可能要譽王的命。

    總的來說,九安山逼宮是譽王難得一次的“畢其功於一役”的機會,譽王不可能放棄,尤其在他知道自己是滑族後裔身份時。即便他想退出奪嫡紛爭,他的盟友不會允許,他的對手也不會相信。無論譽王做那種選擇,在《琅琊榜》中他的結局都不會太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4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