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感護士

    孫臏傳

    孫武⑴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⑵。臏生阿、鄄⑶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⑷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⑸。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⑹,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⑺,欲隱勿見⑻。齊使者如梁⑼,孫臏以刑徒陰見⑽,說齊使。齊使以為奇⑾,竊載與之齊⑿。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⒀。

    【註釋】

    ⑴孫武:春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

    ⑵臏:古代的一種刑罰,挖去膝蓋骨。周代改臏刑為刖刑,砍斷兩足;但典籍中仍常用“臏”來指刖刑。孫臏的名字不傳於後世,因為受過刖刑,所以稱之為“孫臏”。

    ⑶阿:齊國地名,在今山東陽穀縣附近。鄄:齊國地名,在今山東鄄城縣。

    ⑷事魏:位魏國服務。

    ⑸陰:暗地裡,秘密地。使:派人。

    ⑹疾:妒忌。這個意義後來寫作“嫉”

    ⑺以法刑斷其兩足:指對他實行刖刑。以法刑:根據法律用刑。黥:古代的一種刑罰,刺面後塗上墨,又稱“墨刑”。

    ⑻隱:這裡是使動用法,“使……隱”,“使……不顯露”的意思。見:出現。這句是說,想使孫臏不能露面。

    ⑼如:到……去。梁:魏國從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後,又稱為“梁”。

    ⑽以:以……的身份。刑徒:受過刑的罪犯。

    ⑾奇:指有特別的才能。

    ⑿竊載:偷偷地載到車上。與之齊:和他一起到齊國去。“與”後面省略代詞賓語“之”(他),文中的“之”是動詞,“到……去”的意思。

    ⒀田忌:齊國的宗室。善:意思是認為他有才能。客待之:把他當做客人對待。“客”是名詞作狀語。

    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⑴。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⑵。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⑶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⑸。及臨質⑹,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⑺,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⑻,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⑼。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註釋】

    ⑴數:屢次。諸公子:指諸侯的不繼承君位的各個兒子。馳逐:駕馬比賽。重射:下很大的賭注打賭。射:打賭。

    ⑵馬足:指馬的足力。輩:等級。

    ⑶弟:但,只管。臣:古人對人講話時常謙稱自己為臣,並非只對君才能稱臣。

    ⑷信然之:相信孫臏的話,認為孫臏的話對。這句中“信”、“然”共一個賓語“之”。

    ⑸逐射千金:下千金的賭注賭駕馬比賽的勝負。

    ⑹及:等到。臨質:指臨比賽的時候。質:雙方找人評定是非。這裡指比賽。

    ⑺駟:古代稱同駕一車的四馬為“駟”。與:對付。

    ⑻再勝:勝兩次。

    ⑼進:推薦。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⑴,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⑵”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⑶,居輜車中⑷,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⑸,救鬬者不搏撠⑹,批亢搗虛⑺,形格勢禁⑻,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⑼,老弱罷於內⑽。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⑾,據其街路,衝其方虛⑿,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獘於魏也。⒀”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⒁,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⒃。

    【註釋】:

    ⑴將:以……為將。

    ⑵謝:婉言推辭。刑餘之人:受過刑的人。

    ⑶師:此處指軍師,和上文“遂以為師”的“師”不同。

    ⑷輜車:有帷的車。

    ⑸大意是,解亂絲的人不能握緊拳頭。雜亂紛糾:指亂絲。控:攥緊,拉。卷:通“拳”,拳頭。

    ⑹大意是,勸解打架不能在雙方相持很緊張的地方去搏擊。撠:彎起胳膊去拉住東西。這裡指打架的人互相揪住。

    ⑺批亢:指打擊要害處。批:擊。亢:喉嚨。搗虛:指衝擊敵人的空虛之處。

    ⑻形格勢禁:是兩個並列的主謂結構,指形式禁止相鬥。格:止。

    ⑼輕兵:輕裝計程車兵。

    ⑽罷:通“疲”。

    ⑾走:趨向,奔向。大梁:魏的國都,在今河南開封市。

    ⑿街路:指要道。方虛:正當空虛之處。

    ⒀是:這樣。收獘於魏:對魏可以收到使它疲憊的效果。獘:通“弊”,疲憊,指力量削弱。

    ⒁邯鄲:趙的國都。在今河北邯鄲市。

    ⒂桂陵:魏地。在今山東菏澤市東北。“圍魏救趙”的事發生於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

    ⒃根據銀雀山出土的《孫臏兵法》記載,在桂陵之戰中龐涓被擒。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⑴。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⑵。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⑶,齊號為怯⑷,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⑸。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⑹。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⑺。”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⑻。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⑼。馬陵道陝⑽,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⑾:“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⑿,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⒀”。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⒁。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⒂。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⒃,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⒄。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註釋】

    ⑴馬陵之戰發生在魏惠王二十八至二十九年(公元前342—前341年)。關於此次戰役,《史記·魏世家》的記載是“魏伐趙,趙告急齊”,《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的記載是“魏伐趙,趙與韓親,共擊魏,趙不利……韓氏請救於齊”,和這裡不一樣。

    ⑵齊軍已經越過(國境)而向西進了。

    ⑶三晉之兵:指魏軍。三晉:指魏、趙、韓。晉是春秋時一個強大的諸侯國,後來它的三家大夫分晉,成了魏、趙、韓三國。

    ⑷號為怯:被稱為膽小的。

    ⑸因其勢:根據客觀情勢。利導之:順著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導。

    ⑹趣利:跑去爭利。趣:通“趨”,趨向。蹶:跌,挫折。這裡是使動用法,“使……受挫折”的意思。軍半至:軍隊只有一半能到達,意思是在行軍途中軍隊損耗過半。這些話見《孫子·軍爭》,文字不盡相同。

    ⑺逐日減灶是為了造成齊軍逐日逃亡的假象,引誘魏軍“倍日兼行”,使之處於“百里而趣利”的不利地位。

    ⑻輕銳:輕兵銳卒。倍日兼行:兩天的路程並作一天走。

    ⑼度其行:估量其行程。馬陵:魏地,在今山東鄄城縣。

    ⑽陝:“狹”的本字,與“陝”不同。

    ⑾斫大樹白:把大樹砍白了。指把樹皮砍掉。斫:砍。書:寫。

    ⑿善射者萬弩:善射箭的弩手一萬人。

    ⒀期:約。發:(箭)射出去。

    ⒁見白書:看到樹白上的字。書:字。鑽火:鑽木取火,這裡指取火。燭:照。

    ⒂相失:彼此失去聯絡。

    ⒃剄:用刀割脖子。《史記·魏世家》說龐涓是被殺的。

    ⒄太子申:魏惠王的太子,名申。馬陵之役,魏以太子申為上將軍,以龐涓為將。以:而。

    吳起傳

    魯人或惡吳起曰①:“起之為人,猜忍人也②。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③。遂破其家。鄉黨笑之④,吳起殺其謗已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⑤。與其母訣⑥,齧臂而盟曰⑦:‘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⑧,而與起絕⑨。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⑩。且魯衛兄弟之國也(11),而君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12)。

    ①或:有的人。惡:詆譭,說壞話。②猜忍:猜疑而殘忍。③遊仕:外出謀求作官。遂:遂心、如願。④鄉黨:鄉里。《周禮》二十五家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⑤郭門:古代外城城門。⑥訣:決絕、長別。⑦齧(niè,聶)臂而盟:咬胳膊發誓。⑧薄:輕視,瞧不起。⑨絕:斷絕關係。⑩圖:算計,謀取。(11)魯衛兄弟之國:魯衛兩國皆出姬姓,所以叫兄弟之國。(12)謝:疏遠而不信任。

    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①,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於是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②。

    ①貪:貪戀。此指貪求成就名聲。②拔:攻克,奪取。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襄贏糧①,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②,起為吮之③。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④。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⑤,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①,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②,中流③,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④。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⑤,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⑥。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⑦。”武侯曰:“善。”

    ①廉平:廉潔不貪,待人公平。②浮西河而下:從西河泛舟,順流而下。浮,泛舟。③中流:水流的中央。④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要使國家政權穩固,在於施德於民,而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⑤德義不修:不施德政,不講信義。⑥放:放逐。⑦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同舟共濟的人,也會都變成敵人。敵國,仇敵。

    (即封)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①?”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②,韓趙賓從③,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④,何也?”文曰:“主少國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於子乎⑥?屬之於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①,而害吳起②。公叔之僕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僕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③。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強秦壤界④,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群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⑤,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⑥。’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⑦。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⑧,則必辭。”於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子而弗信也⑨。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①尚:匹配。古代臣娶君之女叫尚。②害:畏忌。③節廉而自喜名:有骨氣而又好名譽聲望。節,氣節、節操。廉,鋒利、有稜角。④“而侯之國”二句:當時秦未變法,國力未強;而魏國之文侯、武侯時代,國力為天下第一,今乃謂其“國小”,皆與實情不合,顯為後人編造。壤界:國土相連。⑤延:聘請,邀請。這句的意思是說,用請吳起娶魏公主的辦法探試。⑥卜:判斷、推斷的意思。⑦輕:鄙薄,輕視。⑧賤:蔑視。⑨弗信:不信任。

    ①明法:使法規明確,依法辦事。審令:令出必行。審,察。②捐不急之官:淘汰裁減無關緊要的冗員。捐,棄置。③這一句的意思是,把疏遠的王族成員的按例供給停止了。④要:致力於。⑤破:揭穿,剖析。馳說:往來奔走的遊說。縱橫:齊、楚、趙、韓、魏、燕六國形成南北關係的縱線聯合,用以抵抗泰國,叫合縱;六國分別與秦國形成東西關係的聯盟,叫連橫。注:吳起相楚先於蘇秦說趙五十年,距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尚早,不應有縱橫家.⑥卻:打退。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①,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旋設者②。語曰③:“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籌策龐涓明矣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⑤。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水恩亡其軀⑥。悲夫!

    ①稱:稱道,稱譽。師旅:古代軍制以二千五百人為師,五百人為旅,因以師旅作為軍隊的通稱。②施設:設施、安排。③語曰:常言道,俗話說。④籌策:謀劃。⑤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卻不能提前自免於砍斷兩足的苦刑。蚤:通“早”。⑥刻暴少恩:指前文“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刻,刻薄。少恩,少施恩惠。亡:喪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灌籃高手》中以櫻木的實力成長速度,今後陵南隊的福田可能成為他的宿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