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四年的老魅友了,如今看到魅族每天都在走下坡路,不經為止感嘆,不懂魅族的意思。自從魅族放棄了小圓點做MX6之後(我用的是MX6),對魅族再無好感,甚至李楠都不想去搞一個自家手機問題的調查,還開箱iphoneX,讓人無法理解。昨日也是雙12,pro7直降600,這波操作也是一臉矇蔽。能吹上天的手機,卻官網打折促銷,這個價格其他品牌打王者榮耀都不卡的,都說魅族快充技術好,你手機用電無非就是打打遊戲,聽聽歌,聊聊天,打遊戲都很卡的時候,誰還拿來打遊戲,別人跟你開黑,你卡得不行,玩起來都心煩,你還會玩嗎?算一算打遊戲一個小時用電量,算算聽歌,聊天一個小時的用電量,這是多大的差距,而且如今火的手機遊戲也不止一兩個,馬上騰訊光子游戲工作室也要退出吃雞遊戲,魅族也就一兩款敢執行,這還怎麼玩?你會穿穿著膈應腳的鞋子去逛街?去奔跑?去做一個漂亮的倒掛金鉤?
如果說 PRO 6s 還能夠原諒,PRO 7 系列真的讓人寒心到骨子裡。
eMMC 5.1 + Helio P25 可以賣出 2880 的天價,這還是那個中國大陸上第一個做出多點電容觸控智慧手機、第一個做出全金屬機身、第一個做出前置指紋識別的魅族嗎?
這還是那個為了更好用的互動、更美觀的機身曲線、更探索性的機身材質的魅族嗎?
這還是那個 1799 仗劍走天涯、1299 引流金屬潮流、699 正面指紋識別的魅族嗎?
回頭再看一眼 M8 M9 MX MX2 MX3 ,我真的不敢想象如今的 PRO 7 系列,是出自同一個公司的作品。
目前魅族最新的訊息就是:魅族的15週年即將來臨,黃章降重新出山打造他的夢想機,去迎接魅族 15 週年。
話題有點跑偏了,畢竟主要說的是pro7呢,其實pro系列的定位一直找不準, 線下廣告又沒有狂轟濫炸, 何況線下廣告也需要透過時間沉澱品牌認知度.,別說pro7了,整個系列都不咋樣,一下就死我對pro7的整體評價:
魅族是經常試錯的,而且並沒有什麼試錯機制。魅族的試錯沒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和底線,唯一決定要不要冒險的決策依據,可能只是黃章的一次靈感迸發。試對了就引領了市場潮流,試錯了下一版就去掉,接著試錯其他的方向。這讓魅族經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創新出現,而也使得魅族,想壯大幾乎寸步難行。因為你一個功能和創新點嘗試後被證明錯誤了,買單的是消費者。忠於這個品牌的人你可以去解釋和分辨,但更多人會立馬轉向別的品牌。而在我看來,創新試錯的一個最基本原則是:不能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和保證機器順利迭代。從魅族MX 2開始,魅族在三代機器上都堅持一種叫smart bar 的操作邏輯,這種解決方案可以讓遵循android開發規則的程式顯示更多內容,更美觀,也更方便。魅族手機上的那個小圓點,作為home鍵同時也是呼吸燈,既靈動又美觀,確實讓人喜歡。但遺憾的是,大多數軟體開發者並不遵循android的開發規則,這導致很多程式在那幾代魅族手機上出現雙底欄的現象,像多了一個癤子。貌似用的最多的微信就一直沒有適配smart bar,直到魅族全線機型採用mBack操作邏輯,才徹底解決雙底欄的問題。那個時代的魅族,想以一己之力來引領行業,讓所有的開發者都兼顧自己的解決方案,三年後他才終於承認自己威望不夠,放棄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但瞎貓碰上死耗子,在smart bar的下一代,魅族的mBack操作邏輯獲得消費者認可,並且很快適配上魅族所有機型。這讓魅族和魅友們大吹特吹,並無比驕傲。如果是蘋果這種大咖來做這種類似smart bar的市場引領,那市面上幾乎所有手機廠商和軟體開發者應該會立即跪舔,跟隨這種設計方案。蘋果如果做這種事情,他會確保自己的產品在體驗上的一致。魅族做不到,他賭了,堅持了,最終放棄了。這是魅族最大的,也是最讓人感嘆可惜的一個試錯方案。因為小圓點真的太美,所以會有很多人懷念那幾代魅族產品。侘寂和靈動並存,那幾年的中國產手機廠商,沒有哪家有魅族那麼好的審美水平。可是堅持了4 代操作邏輯的手機還是換了方案,這就必定會給消費者一種體驗的割裂感。這種弊端是隻有消費者買單的。而消費者承擔這種損失的後果是:放棄你的手機。當然不會是全部,但肯定會有,這對手機品牌來說,是一種傷害。MX4和MX4 PRO,魅族在螢幕和邊框的結合問題上,用了一種叫做螢幕點膠的工藝,並且在釋出會上重點介紹,也被當作一個賣點宣傳。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點膠的脫落。很多機器會出現點膠脫落現象,甚至整個一圈的點膠全部脫落。這問題無解,魅族在下一代機器上隨即放棄了這套方案,並不再提及。這種技術方向錯誤所導致的不好體驗,同樣要由消費者買單。PRO 6 的三款機型,魅族全部用上了 3D press 的螢幕壓感功能,這功能不是魅族首創,是為了跟隨蘋果,想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操作體驗。機器釋出不久,曾有人討論過 3D press 這種功能究竟有沒有必要上。魅族的意思是,在高階機器上有更好的體驗,並沒有什麼問題。然而問題是,這種消費者幾乎不會用到的功能,魅族做了出來,並且需要消費者承擔溢價。消費者承擔了溢價,然後得到了一個幾乎不會用到的功能。然後魅族在釋出 PRO 7 的時候,放棄了這個功能。這意味魅族也認為這種溢價的無用。這個溢價被消費者所承擔。還有軟體上的一些操作邏輯的反覆更迭。這種操作邏輯的反覆更迭變動,至少可以認為是開發者對實現這種功能以哪種方式更便捷自己也拿捏不準的奇怪心理,而實際上這種反覆的修改肯定是會影響操作體驗的統一的。而魅族最新發布的 PRO 7 和 PRO 7 Plus,最大的賣點也是最大的爭議點,明顯是手機背後新加入的副屏。這個副屏的加入,從研發成本到生產成本,都必定要增加很多,很可能正是這種成本的增加才使得這兩款機器定出了之前魅族從來沒有過的定價。無論在各種平臺上人們怎麼爭論,給手機加一塊副屏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至少一件事所有人都要承認,就是副屏這個功能本身是否成功,還需要市場檢驗。在沒有長時間使用這個功能之前,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廠商,都不能下定論這個創新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廠家此時還必須要承擔的風險是,因為副屏的加入,手機所必定會出現的各種軟硬體風險。既然加入副屏,那麼這塊副屏就肯定會有碎掉的機率或者不良品的機率,遇到這種問題的消費者肯定會把問題轉架給廠家,可能這種風險在可承受範圍內,但它畢竟是新增加的風險。軟體上就必須要給副屏做各種軟體適配,還要解決誤觸問題,一旦消費者遇到這種問題太多,肯定會有人選擇關閉此功能。現在下定論說他成功或者失敗還為時過早,但下定論說這是一個風險和收效都可能很大的創新,就肯定沒什麼問題。這麼大風險的一個創新點,魅族在上馬之前會如何評估呢?如何評估或者評估時的側重點是什麼,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功能的加入,最終需要黃章拍板。黃章顯然覺得副屏的加入收效會大過風險,才會上馬此專案。而結果究竟如何,還需要等待市場檢驗。需要承認的是,魅族的創新,確實有很多都是不錯的。mBack 被市場認可也被友商認可,背面一刀切的天線也被友商借鑑,而魅族的審美水平向來都是不錯的。只是魅族這種每一代產品都不顧一切的試錯行為,對了固然好,錯了卻是壓上了自己的銷量和口碑的。現在的魅族,真的承擔得起這種風險嗎?說到其他手機廠商。蘋果不用說,要麼不做,做了就必定要保證體驗是好的。它太牛逼,已成神。以後肯定會出現綜合體驗超過蘋果的手機,但現在,它依然是那個買了之後可以最放心使用的手機產品,沒有之一。三星,除了電池爆炸那件事,其他沒見到哪個創新是給自己減分的。曲面屏和全面屏,三星的體驗都足夠好。三星站在了供應鏈的頂端,他可以笑看一眾手機廠商的相互廝殺。作為食物鏈的最上游,三星傲視群雄,只要自己不作死,它能活得悠哉悠哉。可惜那驚天一爆,也讓它意識到,這個行業其實哪裡有安全區,你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幹掉。華為,研發實力在中國產廠商裡排第一,產品和營銷配合,成功使消費者認為華為是好用的也是高階的。加上終端渠道可以和ov媲美,它真的慢慢坐穩了中國手機品牌第一把交椅。華為和魅族不同的地方是,什麼地方都不同。華為有的硬實力魅族都沒有,魅族的各種創新點也是華為最不在乎的地方。華為手機外形沒有魅族漂亮,軟體方面,無論是UI設計還是操作邏輯,它都跟魅族差的遠。它不care 各種走偏門的創新點,也犯不上冒那種險,他穩紮穩打,做好一款手機所有該有的功能點,再加上強大的營銷和渠道能力,讓它成為了中國產手機品牌的 NO.1 。小米,它的意圖已經越來越明顯,並且這種意圖在它創立之初就開始對外闡明,只是那時候其他人都聽不懂也理解不了。小米只是拿手機作為一個樞紐,想做成一個雜貨王國。手機現下還是它最重要的產品,但它的規劃又絕不僅僅在手機而已。小米在軟硬體上的創新,都十足體現了它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它不在乎工匠,也不刻意追求極致,它只在乎消費者最看重的地方,並用現有的資源把它做到最好。它太能摸準消費者的心理了,所以它的創新點基本都能打準。你說它有曲折有失敗,很多款產品也被人吐糟到不行。但它不在乎那些,它的每一款產品都是為了打中消費者的軟肋。小米最初的幾代產品硬體方面根本沒有自己的設計語言,那時候它要用手頭的資源最佳化好miui,它不計較設計語言的缺失。硬體上消費者最在乎什麼,處理器,小米就把自己的每一款高階產品用上高通最新最高階的處理器。魅族、錘子之流當然看不上小米這副嘴臉,但小米明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當它有資源去做硬體設計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現在的硬體設計越來越好,同時軟體最佳化也一直是高水平,硬體配置也都用能在臺面上說的最好的產品。像魅族這種在設計上下苦功夫,卻因為用不上高通處理器而被消費者吐槽的事情,小米是絕對不會幹的。它寧願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偷工減料,卻絕不會幹魅族那種吃力不討好的活。這就是小米,一個魅族永遠也學不會的小米。因為魅族太矜持,太在乎臉面。但在這種商業市場,無論是魅族還是小米,臉面不重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獲得最大利潤才最重要。所以魅族還是會用沒那麼高的銷量獲得很高的話題量和關注度,但它的商業道路卻遠沒有小米做的好。而比魅族還能有更高關注度的品牌,是錘子。錘子之所以在話題上比魅族獲得的關注更多,爭論更大,是因為錘子是一個認真做產品,無論軟硬體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想法的公司,同時,它的嘴更賤。嘴賤這種事,可以博得超高的關注度,魅族真的做不來。魅族的所有人加起來,不如老羅一句話獲得的關注度高。而錘子,在確定了自己的軟硬體設計語言之後,每一代的產品也沒有顛覆性的改變過。硬體方面,錘子的第一代產品最有個性也最有想法,後面的每一代產品都是在前一代上做了更多的修補和妥協。軟體不用說,確立了自己的風格之後,一直都沒有大的變動,全部是最佳化式創新。懂得妥協的老羅,沒有足夠的資金,意味著不可能燒錢做營銷,同時線下渠道的佈局幾乎沒有。再加上它產品的高爭議,幾乎每一年,錘子都在生死線上掙扎。老羅想站著並且高調的把錢掙了,不知道它能不能撐到那個時候,祝福他。OPPO和vivo,這兩個品牌無論研發步驟、營銷模式還是線下渠道佈局,幾乎沒有區別,連目標使用者群都高度重疊,這讓這兩個品牌再努力撇清關係,人們還是會把他倆放在一起說。ov成功的模式主要依賴於營銷和銷售渠道。產品上這兩家幾乎沒有自己主動創新的時候。他們和小米一樣,不在乎各種自主式設計和創新,比小米更甚的是,這兩個品牌不主打網際網路營銷,所以它完全不在乎網上一眾傻逼的各種口水,它在乎的是它的使用者群在乎什麼。軟體上從沒聽過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外形上學蘋果就行。它的目標使用者群最在乎什麼?“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2000 千萬畫素柔光自拍”,它會花大力氣把這些最佳化好,更重要的是花更多的的錢把這個功能點讓全世界都知道。當它的使用者群已經都知道它的手機好的時候,線下強大的渠道能力保證消費者能買到,於是銷量就高的不可思議。線上有人不理解ov為什麼賣得好,不理解並不是因為ov不行,它賣得好自有理由,不理解的人應該試著去理解,而不是牛逼哄哄覺得買ov的都是傻逼,其實自己何償不是傻逼。能做產品創新固然牛逼,但能把營銷和渠道玩的這麼好的廠商,誰能說它不牛逼呢?至於所有其他的手機廠商,HTC聲音幾乎聽不到;被聯想收購的摩托和聯想本身不知道發什麼神經,你都不知道它死沒死;諾基亞這個品牌似乎要涅槃,先不說它重生的可能性不大,就算它重生,也不是原來的諾基亞;酷派被樂視和360瓜分之後,不知道酷派這個品牌本身是不是還存在;360,當年做特供機它就不行,現在做自主品牌它依舊不行;樂視,母公司麻煩夠多了,不知道作為一個手機品牌的它,會不會被拋棄,心疼馬麟;格力手機,之前說它是個笑話,現在還是;一加,之前說它活得比錘子好,現在還是。而更多不被列出來還有我不知道的手機品牌,出現黑馬的可能性太小了
最後一句話:一個品牌誕生這麼多年了,一點一點的漸入人眼,讓人喜歡,如今改頭換面,偏離鍾愛人的喜歡,在自己的眼中定位,沒有了解整個場面,人家都是全面屏,你為了突出自我,小丑化搞了一個副屏,為了能蹭一個屏,不說使用者喜歡,連友商都想嘲諷你。你還去嘲諷別人:李楠
我算是四年的老魅友了,如今看到魅族每天都在走下坡路,不經為止感嘆,不懂魅族的意思。自從魅族放棄了小圓點做MX6之後(我用的是MX6),對魅族再無好感,甚至李楠都不想去搞一個自家手機問題的調查,還開箱iphoneX,讓人無法理解。昨日也是雙12,pro7直降600,這波操作也是一臉矇蔽。能吹上天的手機,卻官網打折促銷,這個價格其他品牌打王者榮耀都不卡的,都說魅族快充技術好,你手機用電無非就是打打遊戲,聽聽歌,聊聊天,打遊戲都很卡的時候,誰還拿來打遊戲,別人跟你開黑,你卡得不行,玩起來都心煩,你還會玩嗎?算一算打遊戲一個小時用電量,算算聽歌,聊天一個小時的用電量,這是多大的差距,而且如今火的手機遊戲也不止一兩個,馬上騰訊光子游戲工作室也要退出吃雞遊戲,魅族也就一兩款敢執行,這還怎麼玩?你會穿穿著膈應腳的鞋子去逛街?去奔跑?去做一個漂亮的倒掛金鉤?
如果說 PRO 6s 還能夠原諒,PRO 7 系列真的讓人寒心到骨子裡。
eMMC 5.1 + Helio P25 可以賣出 2880 的天價,這還是那個中國大陸上第一個做出多點電容觸控智慧手機、第一個做出全金屬機身、第一個做出前置指紋識別的魅族嗎?
這還是那個為了更好用的互動、更美觀的機身曲線、更探索性的機身材質的魅族嗎?
這還是那個 1799 仗劍走天涯、1299 引流金屬潮流、699 正面指紋識別的魅族嗎?
回頭再看一眼 M8 M9 MX MX2 MX3 ,我真的不敢想象如今的 PRO 7 系列,是出自同一個公司的作品。
目前魅族最新的訊息就是:魅族的15週年即將來臨,黃章降重新出山打造他的夢想機,去迎接魅族 15 週年。
話題有點跑偏了,畢竟主要說的是pro7呢,其實pro系列的定位一直找不準, 線下廣告又沒有狂轟濫炸, 何況線下廣告也需要透過時間沉澱品牌認知度.,別說pro7了,整個系列都不咋樣,一下就死我對pro7的整體評價:
魅族是經常試錯的,而且並沒有什麼試錯機制。魅族的試錯沒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和底線,唯一決定要不要冒險的決策依據,可能只是黃章的一次靈感迸發。試對了就引領了市場潮流,試錯了下一版就去掉,接著試錯其他的方向。這讓魅族經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創新出現,而也使得魅族,想壯大幾乎寸步難行。因為你一個功能和創新點嘗試後被證明錯誤了,買單的是消費者。忠於這個品牌的人你可以去解釋和分辨,但更多人會立馬轉向別的品牌。而在我看來,創新試錯的一個最基本原則是:不能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和保證機器順利迭代。從魅族MX 2開始,魅族在三代機器上都堅持一種叫smart bar 的操作邏輯,這種解決方案可以讓遵循android開發規則的程式顯示更多內容,更美觀,也更方便。魅族手機上的那個小圓點,作為home鍵同時也是呼吸燈,既靈動又美觀,確實讓人喜歡。但遺憾的是,大多數軟體開發者並不遵循android的開發規則,這導致很多程式在那幾代魅族手機上出現雙底欄的現象,像多了一個癤子。貌似用的最多的微信就一直沒有適配smart bar,直到魅族全線機型採用mBack操作邏輯,才徹底解決雙底欄的問題。那個時代的魅族,想以一己之力來引領行業,讓所有的開發者都兼顧自己的解決方案,三年後他才終於承認自己威望不夠,放棄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但瞎貓碰上死耗子,在smart bar的下一代,魅族的mBack操作邏輯獲得消費者認可,並且很快適配上魅族所有機型。這讓魅族和魅友們大吹特吹,並無比驕傲。如果是蘋果這種大咖來做這種類似smart bar的市場引領,那市面上幾乎所有手機廠商和軟體開發者應該會立即跪舔,跟隨這種設計方案。蘋果如果做這種事情,他會確保自己的產品在體驗上的一致。魅族做不到,他賭了,堅持了,最終放棄了。這是魅族最大的,也是最讓人感嘆可惜的一個試錯方案。因為小圓點真的太美,所以會有很多人懷念那幾代魅族產品。侘寂和靈動並存,那幾年的中國產手機廠商,沒有哪家有魅族那麼好的審美水平。可是堅持了4 代操作邏輯的手機還是換了方案,這就必定會給消費者一種體驗的割裂感。這種弊端是隻有消費者買單的。而消費者承擔這種損失的後果是:放棄你的手機。當然不會是全部,但肯定會有,這對手機品牌來說,是一種傷害。MX4和MX4 PRO,魅族在螢幕和邊框的結合問題上,用了一種叫做螢幕點膠的工藝,並且在釋出會上重點介紹,也被當作一個賣點宣傳。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點膠的脫落。很多機器會出現點膠脫落現象,甚至整個一圈的點膠全部脫落。這問題無解,魅族在下一代機器上隨即放棄了這套方案,並不再提及。這種技術方向錯誤所導致的不好體驗,同樣要由消費者買單。PRO 6 的三款機型,魅族全部用上了 3D press 的螢幕壓感功能,這功能不是魅族首創,是為了跟隨蘋果,想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操作體驗。機器釋出不久,曾有人討論過 3D press 這種功能究竟有沒有必要上。魅族的意思是,在高階機器上有更好的體驗,並沒有什麼問題。然而問題是,這種消費者幾乎不會用到的功能,魅族做了出來,並且需要消費者承擔溢價。消費者承擔了溢價,然後得到了一個幾乎不會用到的功能。然後魅族在釋出 PRO 7 的時候,放棄了這個功能。這意味魅族也認為這種溢價的無用。這個溢價被消費者所承擔。還有軟體上的一些操作邏輯的反覆更迭。這種操作邏輯的反覆更迭變動,至少可以認為是開發者對實現這種功能以哪種方式更便捷自己也拿捏不準的奇怪心理,而實際上這種反覆的修改肯定是會影響操作體驗的統一的。而魅族最新發布的 PRO 7 和 PRO 7 Plus,最大的賣點也是最大的爭議點,明顯是手機背後新加入的副屏。這個副屏的加入,從研發成本到生產成本,都必定要增加很多,很可能正是這種成本的增加才使得這兩款機器定出了之前魅族從來沒有過的定價。無論在各種平臺上人們怎麼爭論,給手機加一塊副屏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至少一件事所有人都要承認,就是副屏這個功能本身是否成功,還需要市場檢驗。在沒有長時間使用這個功能之前,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廠商,都不能下定論這個創新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廠家此時還必須要承擔的風險是,因為副屏的加入,手機所必定會出現的各種軟硬體風險。既然加入副屏,那麼這塊副屏就肯定會有碎掉的機率或者不良品的機率,遇到這種問題的消費者肯定會把問題轉架給廠家,可能這種風險在可承受範圍內,但它畢竟是新增加的風險。軟體上就必須要給副屏做各種軟體適配,還要解決誤觸問題,一旦消費者遇到這種問題太多,肯定會有人選擇關閉此功能。現在下定論說他成功或者失敗還為時過早,但下定論說這是一個風險和收效都可能很大的創新,就肯定沒什麼問題。這麼大風險的一個創新點,魅族在上馬之前會如何評估呢?如何評估或者評估時的側重點是什麼,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功能的加入,最終需要黃章拍板。黃章顯然覺得副屏的加入收效會大過風險,才會上馬此專案。而結果究竟如何,還需要等待市場檢驗。需要承認的是,魅族的創新,確實有很多都是不錯的。mBack 被市場認可也被友商認可,背面一刀切的天線也被友商借鑑,而魅族的審美水平向來都是不錯的。只是魅族這種每一代產品都不顧一切的試錯行為,對了固然好,錯了卻是壓上了自己的銷量和口碑的。現在的魅族,真的承擔得起這種風險嗎?說到其他手機廠商。蘋果不用說,要麼不做,做了就必定要保證體驗是好的。它太牛逼,已成神。以後肯定會出現綜合體驗超過蘋果的手機,但現在,它依然是那個買了之後可以最放心使用的手機產品,沒有之一。三星,除了電池爆炸那件事,其他沒見到哪個創新是給自己減分的。曲面屏和全面屏,三星的體驗都足夠好。三星站在了供應鏈的頂端,他可以笑看一眾手機廠商的相互廝殺。作為食物鏈的最上游,三星傲視群雄,只要自己不作死,它能活得悠哉悠哉。可惜那驚天一爆,也讓它意識到,這個行業其實哪裡有安全區,你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幹掉。華為,研發實力在中國產廠商裡排第一,產品和營銷配合,成功使消費者認為華為是好用的也是高階的。加上終端渠道可以和ov媲美,它真的慢慢坐穩了中國手機品牌第一把交椅。華為和魅族不同的地方是,什麼地方都不同。華為有的硬實力魅族都沒有,魅族的各種創新點也是華為最不在乎的地方。華為手機外形沒有魅族漂亮,軟體方面,無論是UI設計還是操作邏輯,它都跟魅族差的遠。它不care 各種走偏門的創新點,也犯不上冒那種險,他穩紮穩打,做好一款手機所有該有的功能點,再加上強大的營銷和渠道能力,讓它成為了中國產手機品牌的 NO.1 。小米,它的意圖已經越來越明顯,並且這種意圖在它創立之初就開始對外闡明,只是那時候其他人都聽不懂也理解不了。小米只是拿手機作為一個樞紐,想做成一個雜貨王國。手機現下還是它最重要的產品,但它的規劃又絕不僅僅在手機而已。小米在軟硬體上的創新,都十足體現了它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它不在乎工匠,也不刻意追求極致,它只在乎消費者最看重的地方,並用現有的資源把它做到最好。它太能摸準消費者的心理了,所以它的創新點基本都能打準。你說它有曲折有失敗,很多款產品也被人吐糟到不行。但它不在乎那些,它的每一款產品都是為了打中消費者的軟肋。小米最初的幾代產品硬體方面根本沒有自己的設計語言,那時候它要用手頭的資源最佳化好miui,它不計較設計語言的缺失。硬體上消費者最在乎什麼,處理器,小米就把自己的每一款高階產品用上高通最新最高階的處理器。魅族、錘子之流當然看不上小米這副嘴臉,但小米明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當它有資源去做硬體設計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現在的硬體設計越來越好,同時軟體最佳化也一直是高水平,硬體配置也都用能在臺面上說的最好的產品。像魅族這種在設計上下苦功夫,卻因為用不上高通處理器而被消費者吐槽的事情,小米是絕對不會幹的。它寧願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偷工減料,卻絕不會幹魅族那種吃力不討好的活。這就是小米,一個魅族永遠也學不會的小米。因為魅族太矜持,太在乎臉面。但在這種商業市場,無論是魅族還是小米,臉面不重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獲得最大利潤才最重要。所以魅族還是會用沒那麼高的銷量獲得很高的話題量和關注度,但它的商業道路卻遠沒有小米做的好。而比魅族還能有更高關注度的品牌,是錘子。錘子之所以在話題上比魅族獲得的關注更多,爭論更大,是因為錘子是一個認真做產品,無論軟硬體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想法的公司,同時,它的嘴更賤。嘴賤這種事,可以博得超高的關注度,魅族真的做不來。魅族的所有人加起來,不如老羅一句話獲得的關注度高。而錘子,在確定了自己的軟硬體設計語言之後,每一代的產品也沒有顛覆性的改變過。硬體方面,錘子的第一代產品最有個性也最有想法,後面的每一代產品都是在前一代上做了更多的修補和妥協。軟體不用說,確立了自己的風格之後,一直都沒有大的變動,全部是最佳化式創新。懂得妥協的老羅,沒有足夠的資金,意味著不可能燒錢做營銷,同時線下渠道的佈局幾乎沒有。再加上它產品的高爭議,幾乎每一年,錘子都在生死線上掙扎。老羅想站著並且高調的把錢掙了,不知道它能不能撐到那個時候,祝福他。OPPO和vivo,這兩個品牌無論研發步驟、營銷模式還是線下渠道佈局,幾乎沒有區別,連目標使用者群都高度重疊,這讓這兩個品牌再努力撇清關係,人們還是會把他倆放在一起說。ov成功的模式主要依賴於營銷和銷售渠道。產品上這兩家幾乎沒有自己主動創新的時候。他們和小米一樣,不在乎各種自主式設計和創新,比小米更甚的是,這兩個品牌不主打網際網路營銷,所以它完全不在乎網上一眾傻逼的各種口水,它在乎的是它的使用者群在乎什麼。軟體上從沒聽過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外形上學蘋果就行。它的目標使用者群最在乎什麼?“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2000 千萬畫素柔光自拍”,它會花大力氣把這些最佳化好,更重要的是花更多的的錢把這個功能點讓全世界都知道。當它的使用者群已經都知道它的手機好的時候,線下強大的渠道能力保證消費者能買到,於是銷量就高的不可思議。線上有人不理解ov為什麼賣得好,不理解並不是因為ov不行,它賣得好自有理由,不理解的人應該試著去理解,而不是牛逼哄哄覺得買ov的都是傻逼,其實自己何償不是傻逼。能做產品創新固然牛逼,但能把營銷和渠道玩的這麼好的廠商,誰能說它不牛逼呢?至於所有其他的手機廠商,HTC聲音幾乎聽不到;被聯想收購的摩托和聯想本身不知道發什麼神經,你都不知道它死沒死;諾基亞這個品牌似乎要涅槃,先不說它重生的可能性不大,就算它重生,也不是原來的諾基亞;酷派被樂視和360瓜分之後,不知道酷派這個品牌本身是不是還存在;360,當年做特供機它就不行,現在做自主品牌它依舊不行;樂視,母公司麻煩夠多了,不知道作為一個手機品牌的它,會不會被拋棄,心疼馬麟;格力手機,之前說它是個笑話,現在還是;一加,之前說它活得比錘子好,現在還是。而更多不被列出來還有我不知道的手機品牌,出現黑馬的可能性太小了
最後一句話:一個品牌誕生這麼多年了,一點一點的漸入人眼,讓人喜歡,如今改頭換面,偏離鍾愛人的喜歡,在自己的眼中定位,沒有了解整個場面,人家都是全面屏,你為了突出自我,小丑化搞了一個副屏,為了能蹭一個屏,不說使用者喜歡,連友商都想嘲諷你。你還去嘲諷別人: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