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子硬體高階工程師

    5G拖拉機

    5G技術不光是應用在5G裝置、手機、智慧家居、物聯網、遠端醫療等諸多方面,在2019年有訊息稱國家農機裝備中心已經研發出5G智慧拖拉機。所以這個網友提出的問題是有根據的。

    首先介紹下5G拖拉機吧!

    1、5G拖拉機的特點

    5G拖拉機是中國農機裝備中心研發的,利用5G通訊的特點,傳輸速度快、低時延、大連線等特性。將5G應用場景與新型農機無人叢集場景有機結合,有效提升農機作業的可靠性,更智慧、更安全、更高效。也是新農村建設的新裝備,體現國家的科技水平與科技實力。

    2、5G拖拉機的動力及控制

    5G拖拉機採用微電腦控制,有一塊主控板,還有5G收發電路、帶北斗定位功能。

    3、有了5G拖拉機,就不需要農民了嗎?

    不管科技多麼的發達,就像美國、俄羅斯等歐美的農業機械比較發達,但是至少還需要有人去操作,在中國科技進步的今天,國家現在是全面發展,科技全面進步,是科技穩步上升階段,就單從農業發展來說,由於中國起步較晚,首先是傳統農民、慢慢的有了普通的農業機械,如:播種機、插秧機、收割機、農耕機、拖拉機,都需要傳統農民機手去操作。

    到最近幾年出現的無人機播種、無人機殺蟲,還有剛介紹的5G智慧拖拉機,只要設定好程式,透過5G技術,可以利用拖拉機上的各種感測器智慧去完成現在需要農民去完成的工作。科技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農民會越來越少,用智慧機器代替傳統農民那是肯定的,指日可待!

  • 2 # 木木西里

    科技的進步,滲透到各行各業,而科技的初衷是為各行各業帶來便利,提高效率,節省成本,不是為了取代誰,消滅誰。

    在我們的認知中,好像“農民=農業”這樣的刻板印象一直存在,因為農業的發展進步,就想徹底取代農民,其實,科技進步的目的不是“沒有農民”,而是共同發展!

    當傳統的農民無法再滿足農業日常的需要的時候,也需要進步,也需要學習,也需要成長。

    農民依舊需要,傳統終將打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農民”這個稱呼就會升級成為“農業工人”

    中國首臺5G+氫燃料無人駕駛拖拉機發布

    據國內媒體報道,早在2020年6月份,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在洛陽釋出中國首臺5G氫燃料無人駕駛電動拖拉機(ET504-H)。該拖拉機基於中國移動5G網路,採用了蘑菇頭GPS天線、毫米波雷達、大資料雲平臺等先進技術,可實現遠端控制。

    據悉,這臺5G+氫燃料電動拖拉機由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牽頭髮起,清華大學天津高階裝備研究院洛陽先進製造產業研發基地聯合打造。拖拉機內搭載了中國移動的5G網絡卡,在5G技術支撐下,其執行動作平穩,走位精準流暢。

    為保障此次首發,中國移動河南洛陽分公司在試驗基地緊急建設2座5G基站,同時擴容和新建周邊3座4G基站,並對重點區域做好室內分佈,實現了基地5G網路的全覆蓋,且速率穩定在900Mbps以上。

    該拖拉機是在2018年釋出的“超級拖拉機I號”基礎上,中國首臺基於5G,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無人駕駛電動拖拉機。

    如果透過專業的加氫站補充氫燃料,僅需3—5分鐘即可達到續航4小時。最高作業時速30公里。由於搭載無人駕駛技術,它可以24小時待命。

    據瞭解,5G+氫燃料電動無人駕駛拖拉機的研製成功,對順應農機環保大勢,實現中國農機工業的跨越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5G 讓農業更加“智慧”

    說起在田地裡勞作,腦海中是否浮現的是農民朋友頭戴遮陽帽,挽起褲腿下地插秧,頭頂烈日辛勤澆灌的畫面。但是你是否會想到,如今,完成農作物的種植不再需要面朝黃土背朝天,只需“坐在炕頭”“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5G智慧農業已經讓這一切成為了現實。

    智慧農業,就是農業生產的高階階段。它集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依託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感測節點(環境溫溼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影象等)和無線通訊網路,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慧感知、智慧預警、智慧決策、智慧分析以及專家線上指導。

    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視覺化管理、智慧化決策,可以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

    也就是說,智慧農業是傳統農業的豪華plus版。

    在5G時代,農民們不需再侷限於傳統的務農方式,他們會透過資訊化、數字化的手段,利用“新農具”來精準科學的進行種植養殖。

    在5G時代,農場裡除了農作物,或許看不見農民,而更多的可能是感測器。

    這些感測器,用來收集資料,然後反饋給終端。人們只需“坐在炕頭”,在電腦前“動動手指”,就可以檢視農作物的水分情況、病蟲情況、土壤肥沃情況的資料。然後,分析資料,對“資料”下藥。

    這樣的場景,也正在重慶很多農業園區裡上演。在九龍坡區,5G+智慧種植已經開始執行。其中的一個展現形式就是,無人機巡檢以及噴灑農藥。在這個5G智慧園區裡,操作員只需操控5G網聯無人機,讓無人機按照預先設定飛行航線自主化作業,就可以噴灑農藥、播種施肥、遙感巡檢等。這極大地減少了勞動力,提高了勞作效率。

    在合川區錢塘鎮,操作員還可以透過智慧水肥一體化系統,檢測收集空氣溼度、風向、光照強度、雨量、土壤溫度溼度、各元素含量等,實現遠端一鍵控制果樹澆水施肥。

    改革目的不是“沒有農民”,而是共同發展

    在傳統說法上,中國是傳統農業國,農業大國,文明是農業文明,因為農民一直占人口的絕大多數,自古以來以農立國,課勸農桑。城鎮化是近三四十年才有的。根據中國社科院釋出的《2012年社會藍皮書》,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首次超過農業人口,達到50%以上。藍皮書還透露,其中29.7%的農業戶籍人口已經居住在城鎮,不再務農,只有40%的農業人口完全從事農業勞動。按13億人口計算,那麼完全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大概為2.6億。

      中國要步入現代化,農業一直是個難題,現在的農業還基本停留在小農經濟上。古代農業,土地是屬於地主階級的,農民是租種。土地革命後,農民成了土地主人,但還是個體的小農經濟,雖然有過短暫的集體經濟時期,是家庭承包制又讓農業回到了小農經濟模式上,直到今天。與工業、科學技術比較,小農模式的農業已不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改變小農模式將是不可避免的。不論從農業勞動人口的規模,還是現代社會發展同步要求,“農民的消亡”一定會是必然。  

      農民不等於農業,雖然在稱謂上傳統將從事農業的人叫做農民,但農業不必須是農民來從事。傳統觀念把農民等同於農業,認為取消農民,就沒有了農業,就會餓肚子。這種傳統的、頑固的觀念需要改變,如果不改變,就不能突破現有的小農模式,就不會推動和探索農業發展的現代化路徑,只會固守在舊有的低層次的模式上徘徊。

      有人說小農模式下的農民是最自然的存在,否定農民和消滅農民是反天道。但是必須看到,中國的農民是經過了兩千年帝制時代的人為塑造延續而來,它並不是什麼純天然的存在,因為它經過塑造後,有著非常顯著的中國特徵,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極自私,二是極愚昧,三是極落後,無需詳細闡述,它已為人們所公認。

      我們現在取消了公糧和農業稅,農民種什麼種多少,完全自由了,不種也沒人管,他也不管誰餓不餓肚子,所以土地撂荒已非常普遍。他們很多農戶頂多是種夠自己吃就行了,不再種多餘的。他們不會考慮全華人民的吃飯問題,至於別人餓不餓肚子,他不會去想也不會想到,因為都與他無關。國家糧食安全與否,那就扯的更遠。

      國家的土地在他們手裡,而國家卻不能使土地產出所需要的糧食,國家是被動的。農民工現象,所以有農民連分給他的那一點土地也不種了,撂荒了,靠外出打工掙錢買糧吃,他們成了荒廢土地功能、浪費糧食種植的最大群體。這是當今土地問題上國家與農民個體利益的衝突所在。如果放任農民對土地的放任,那麼國家糧食安全就是大問題。所以,農民的極自私性成為國家糧食安全的巨大隱患。而解除這個隱患,就必須解除對農民的被動依靠,解除土地與農民的捆綁,把土地從農民手裡解放出來,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掌握在國家手裡,主動組織和調動力量最大地力地使用土地,耕種糧食。否則,靠分散的、鬆散的而又極自私的農民個體,來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是極其不安全的路子。

      最好的出路,是產生一批農業工人。農業不等於農民和農村。農業也不等於小農經濟。小農模式只是社會某個階段的一種存在,不應是永久存在。所以,農業完全可以有非小農模式之外的別種形式來實現。國外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等為例,國內有東北農場、集體農村為例。種糧不是小農模式下農民的天然權力。

      

      今天農民人口已經降至百分之二十,如果繼續停留在維繫一個本不應存在下去的所謂農民階級的認識上,那麼主觀上將大大阻礙中國社會質的進步。

      要把單一的、分散的小農變成有組織的、成規模的、使用農業現代機械和農業科技的農業工人,的確不是靠一兩個命令就能實現。然而,即使再困難重重,步子再難走,這個困和難也必須要走過去。走過去了,前方就是金光大道,不走就永遠停留下當下的“三農問題”上苦苦支撐,原地徘徊,而吃苦的繼續是農民,威脅最大的是國家糧食安全。

      現有農民的出路,一是分散到城市,尤其中小城市,成為真正的市民,二是繼續留在農村和農業上,其中還會有遊離在城市和農村的農民工,但這是阻礙農業現代化的群體,因為他們既要城市打工的自由和收入,又要土地和農業上的穩定收成,這是維護小農經濟的習慣勢力,他們兩頭想得利的投機,使農業陷入了低水平徘徊的困境。要消除這個群體的阻礙,一方面要放寬城市市民條件,讓更多的農民工真正進入城市,融進城市,而對於實不願脫離土地的農民工,需另尋政策以改變。

      

      現在農村人口、完全從事農業的人口逐年在減少,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再靠很少有青壯年從事農業的家庭承包制來支撐中國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將是危險的。我們不可為所謂的“華人用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所陶醉,而看不到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以及農村無人種田的可憐現狀,最後吃虧的將是我們自己。這次長達幾個月,現在仍然還看不到結束的新冠病毒疫情,已有多國禁止糧食出口,這是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在敲響警鐘。現在正是集中土地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良機,抓住這個機會,中國農業將走出一片嶄新的廣闊前景。

      “消滅農民”,儘管說法會招致有人反對。正確的應是,不是“消滅農民”,而是“農民消亡”。“農民消亡”到“農業工人”,才是未來的必然。農業工人代替農民之時,就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實現之日。

  • 3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即便是拖拉機採取了5G的技術,或者是配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就中國目前的農業發展情況而言,農民還是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內的生產主力,還是不能缺少農民的參與。

    5G拖拉機,真沒見過什麼樣?但是,在黑龍江農墾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經開始了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拖拉機以及插秧機進行生產性的試驗,的確可以減少一些人力的參與活動。但是,這兩個地方太過於特殊,都是國家標準化農田打造的示範單位,也是中國農業機械化生產普及率最高的兩個地方,並不能代表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水準。

    我沒理解錯的話,5G拖拉機應該是利用5G訊號傳輸對拖拉機作業進行操控。同時,這類5G拖拉機也應該配套相應的GPS或者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進行輔助直行、衛星定位的作業需求。目前,在黑龍江農墾,很多的旱田種植大廠確實有利用搭載北斗衛星導航或者GPS衛星定位系統的拖拉機進行農業生產,而且也能保證作業質量。上千米長的一根壟可以做到沒有一處彎曲,還可以根據配套的計算機實時監控播種、整地等作業的質量。但是,這都有一個前提,作業的區域足夠大、耕地質量相對均勻、地理形勢較為適合這種無人化作業。畢竟黑龍江農墾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地塊面積都比較大,幾百畝、上千畝都有,比較適合這種先進的機械化作業。

    但是,在其他地區以及丘陵、山地較多的南方地區呢?明顯就不適合這種先進的機械化作業了。地塊面積小、塹溝短、地形和地勢複雜、地理情況也較為複雜。很可能作業區域內會有乾溼交替或者高低起伏較大的情況存在,這個時候無人作業的拖拉機就很難利用5G系統或者北斗導航系統進行均勻化的作業,這種情況下最適合的還是人為操控拖拉機,利用人力調整油門的大小、調節高低速四驅系統、人為避讓可能陷車的區域。所以,這種先進的無人拖拉機進行農業生產在短期內尚不能大面積的推廣。除此之外,由於中國人均耕地數量少、種植作物種類較為多樣化,也對這種先進的機械作業造成一定的限制。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無盡守約火了!一槍秒萬血坦克,連職業選手都用,玩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