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芬9061
-
2 # 餘夫叄壹
賣豆腐其實不錯,只要勤快點,能吃苦,收入是不錯的。我有個親戚家就是做豆腐賣的,老父妻倆專門做豆腐賣,一年純收入有30來萬,只是比較辛苦罷了。
-
3 # 修行就是一場
豆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常食品,竟然可以“磨”出250多種花樣、遠銷至美、英、德、澳等10多個國家、每年創造出5個億的產值——這個幾乎天方夜譚的事情,蔡祖明卻做到了。 他的“祖名”豆製品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和最先進的豆製品生產加工企業之一。 小小的豆腐怎會有這麼大的“能量”? 解碼蔡祖明的創富經歷,一定能給我們以啟發! 蔡氏創富秘訣一:落實 蔡祖明,1960年出生在浙江省蕭山西興“豆腐世家”。 早在1816年,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蔡祖明爺爺的太爺爺,就開始做豆腐了。 蔡祖明初中畢業後,既不想“倒騰”豆腐,也不甘心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幹農活,一門心思只想賺大錢——青春期男孩的夢想總是帶著不切實際的痞氣。 於是,他拜師學藝做木匠。木匠一做就是7年,雖然娶了妻子王茶英,但他並沒有成為富翁。他鬱郁不得志。 當時,蔡祖明的父親在杭州當工人。父親42歲那年,身體不好,辦了病退,年紀還不太大,便想找點事做。思來想去後,父親決定把豆腐這門生意“撿”起來。 於是,他把杭州豆製品廠的豆腐販到西興來賣。杭州與西興隔條江,當年往返需要坐輪渡,一天一個來回,十分辛苦。 蔡祖明不忍心看年邁的父親如此勞累,便和妻子王茶英一起,跟著父親幹起賣豆腐的買賣來。 很快,賣豆腐賺得的“杯水車薪”又不能滿足蔡祖明的“胃口”了。 他把賣豆腐掙來的錢拿去買了臺三輪摩托車,跑短途客運,賣豆腐的事交給了妻子。 摩托車開了不到兩年,蔡祖明覺得不過癮,想開汽車,便把王茶英賣豆腐賺得的錢花了個精光,買了輛“達西亞”,當起了計程車司機。 那時,計程車行業剛剛起步,蔡祖明算是農民中最前衛的了。 可時代發展太快,他的“達西亞”還沒開到兩年時間,就有不少出租車換了空調車。 不甘落後的他立即也換上了空調車。隨後,別人換“夏利”,他就換“Jetta”……他開出租車掙得的辛苦錢都用在了換車上。 見蔡祖明換車換上了癮,父親和妻子發出了反對的聲音。妻子王茶英對蔡祖明說:“開車掙錢,掙錢換新車,沒日沒夜地跟著四個軲轆轉,賺來的錢還是塞進了軲轆裡,何必討這份辛苦呢?還不如做豆腐賺得實在!” 父親對蔡祖明說:“你以為開車值得驕傲?開再好的計程車也是個車伕,坐車的人才值得驕傲!人家當官的,坐 專車,一分錢也不用花。” 蔡祖明不服氣,認為他一天能掙500—600元,官員有這麼高的工資嗎? 父親卻說:“你一天24小時不睡覺,才可以賺到500元錢。可你不是機器,你需要吃飯睡覺。即便是機器,也得喝油。算得出來的錢總是不多的,算不出來的錢那才叫賺大錢。” 父親的話令蔡祖明醍醐灌頂。是呀!開出租車不就掙個辛苦錢嘛,而且還不安全。既然父親和妻子都不支援自己開出租車,那就轉行吧!可轉行幹什麼呢?這個問題又難住了蔡祖明。 就在這時,蕭山的國營豆製品廠倒閉了。 在社會上已摸爬滾打多年的蔡祖明意識到商機來了:蕭山這麼大的一塊地盤,總不能沒有豆腐廠吧? 於是,他和王茶英商量辦個豆腐廠,得到了她和父親的熱烈響應。 1994年4月18日,“蕭山華源豆製品廠”的執照拿到手,蔡祖明正式走上了賣豆腐的道路。 現在回想起走上這條路的契機,蔡祖明坦言,並沒有多少“時勢造英雄”的味道,更多的是當時的他從妻子那裡看到賣豆腐賣得好是可以讓家人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而幸福和安穩即是財富。 “折騰”了那麼多,卻返回到了賣豆腐這條路上,那之前的“折騰”豈不白費了? 蔡祖明卻說:“所有的折騰都是為了讓自己看清楚,到底什麼行業什麼職業才適合自己;所有的折騰都是財富,將自己磨練得更加穩重、幹練和成熟。”對於“大學生就業難”以及“大學畢業該就業還是該創業”這兩個問題,蔡祖明作為“過來 人”,如此建議:“不管是就業還是創業,首先要磨練。等磨練過了之後,這些問題自然就會有答案。” 蔡氏創富秘訣二:責任 蔡祖明在西興的北塘河邊的一畝八分地上,蓋起了簡易廠房。他賣了車,用賣車的錢買了幾臺磨漿機。 隨後,他又花高價從杭州豆製品廠請來兩個老師傅,一個搞安 裝,一個搞生產。機器安裝好,產品出來後,師傅就走了——養不起他們了。 於是,蔡祖明一個頂三個,睡在廠房裡,不分白天黑夜…… 就這樣,經過兩年汗水的“浸泡”,“華源”豆腐不僅佔據了蕭山的一半鄉鎮,還佔領了城區市場。 1999年3月,為了提高產量,蔡祖明拿出手中全部積蓄擴建廠房。可就在廠房破土動工兩個月時,杭州一家豆製品廠突然殺入他賣豆腐的農貿市場,並在他的對面擺起了攤位。 令他更氣憤的是,那家豆製品廠擺了一塊黑板,上面寫著:“豆腐每箱13元”,而他的豆腐每箱18元。 無奈之下,蔡祖明只好降低價格。可降價意味著虧本。 眼看著辛苦賺到的錢又賠了進去,王茶英心中萬分焦急。就在她和蔡祖明束手無策時,卻發現那些經銷商又一個個都回來了。 原來,那家豆製品廠因為壓低價格,所以採用低廉劣質的豆子,導致豆腐放一天就壞了。而蔡祖明堅持用最好的豆子,製作出來的豆腐可以保質存放兩三天。 產品質量提上去了,接下來就是向市場做推廣。 2000年9月,蔡祖明夫婦的第一家豆製品專賣店在杭州開業。 晚上做好的豆腐,早上送到專賣店銷售,蔡祖明夫婦的做法讓杭州市民漸漸感到放心。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他們先後在杭州開了28家專賣店。 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產品的知名度,2004年初,蔡祖明夫婦想去電視臺做廣告,可高昂的廣告費讓他們捨不得賠本賺吆喝。 幾經思考與權衡後,蔡祖明覺得,既然做廣告的目的是吸引消費者,不如直接把消費者拉到工廠來參觀。 王茶英在廠裡修建了參觀走廊。蔡祖明買了幾臺依維柯中巴車,免費請杭州城裡的老百姓來他的廠裡現場參觀流水線,包來包回,參觀者可以現場吃,現場買,相當於趕了趟超市。 在老百姓心中,豆腐作坊總是髒亂差。然而,在蔡祖明這裡,老百姓卻看到了乾淨、整潔、每道程式都綠色有機,還可追溯責任。 這樣的免費接客,堅持了一年時間。蔡祖明的產品“清潔可靠,放心食用”的印象終於在杭州城的老百姓中紮了根。(原作者:王玉 吳洪 範豔林)口碑相傳後,杭州城裡幾乎所有的超市和農貿市場都有了蔡祖明的豆腐。 2001年3月,蕭山撤市,併入杭州,設為蕭山區。蔡祖明的廠掛上了“杭州華源 豆製品有限公司”的牌子。 如今,蔡祖明在蕭山擁有一座佔地面積達36畝、4萬平方米的特製廠房。規模擴大了,“透明度”也進一步加強了。 在這座特製廠房 裡,修有一條參觀通道。工人操作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舉動,在參觀通道里都看得一清二楚。 只有真正有良心的企業,才可以做到這樣360度無死角的“透明”——在蔡祖明看來,豆製品加工,工藝並不複雜,技術也不高深。 但是豆製品微生物多,容易變質,在工廠化作業和市場化流通的條件下要把質量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關鍵是企業從上到下,各個環節,人人都要有一顆責任心。 首先是企業上上下下都要有像關愛家人一樣關心消費者的責任心。 只有做有責任心的企業和產品,才可以有長遠的發展,才可以完成他的商業帝國夢想。 就是這樣的一份責任心,使得蔡祖明的產品相繼通過了ISO9000認證、ISO14000認證和HACCP認證。 同時,飽含“責任心”的產品很快就走出了杭州,覆蓋長三角地區。 蔡氏創富秘訣三:創新 生意做大的時候,也是考慮給產品取個響亮名字的時候。 在蒐集來的眾多的名字中,蔡祖明看中了“祖名”,既與自己名字同音,也是對祖宗的感恩。 生意做大,隨之而來還有一個更令蔡祖明頭痛的問題,那就是被仿冒。 2005年4月的一天,在杭州錦江農貿市場負責銷售的趙志軍無意中發現,有幾筐公司的豆腐看起來不大對勁,公司包豆腐的布一向是很白的,而這幾筐豆腐的布卻很髒,顯然這幾筐豆腐是假冒的。 但豆腐筐上又印刷著“祖名”二字。 趙志軍馬上打電話給工商管理部門,值勤人員過來後,把假冒的豆腐沒收了。 蔡祖明的本意是把產品名字印在豆腐筐上,以防別人假冒,沒想到有些批發商不負責,被別有用心的人把豆腐筐也偷了去。 一 筐豆腐賣10.5元,而一個豆腐筐就要20.5元的進價。 很多消費者看到豆腐筐上面的“祖名”才掏錢購買,結果買到假豆腐,一時間投訴電話接連不斷。 情急之中,蔡祖明想了一個辦法——此後,凡有經銷商來進貨,就得拿來賣完豆腐的豆腐筐。 經銷商拿幾個空豆腐筐來,他們就給經銷商幾筐豆腐。 寧可少賣豆腐也要保證豆腐筐不丟失。蔡祖明的方法雖然有些無奈,但豆腐筐的數量明顯得到了控制。他和他的產品也重新得到了消費者的信任。 “祖名”最早推出可吸式豆奶系列,採取獨特的可吸式外包裝。 如今,在市場上,除商標有所差別以外,豆奶的外包裝幾乎都一模一樣,大家都“學”了“祖名”。 但在蔡祖明看來:被仿冒也不完全是壞事,這督促著企業不斷地進行產品升級,更新換代。 沒過多久,蔡祖明就和他的研發團隊研製了“黑活”系列新品種豆奶,有黑米、黑芝麻、黑豆奶等幾個口味,還推出了5種口味的“祖名”牌豆腐卷、滷製豆乾、臭豆腐、香豆乾。 2011年廣交會上,“祖名”共有近50種真空包裝豆製品類產品參展。 參展產品包括豆乾類、滷製豆乾類、豆腐卷類、重慶風味類、臭豆腐類以及炒菜專用類等。 談到產品創新,蔡祖明也聊到了大學生求職。每年向他們公司遞交求職簡歷的大學生數以萬計,但大多數學生都被他們拒之門外。 這些被拒絕的學生,且不說有沒有特長特色,就連簡歷設計幾乎都一模一樣。 蔡祖明說:“有個性有特色才能吸引別人的關注,而不斷創新又能使你立於不敗之地。做企業做產品是這樣,求職就業亦如此。” 蔡氏創富秘訣四:共贏 一 次,蔡祖明到香港參加一個農產品展銷會,發現香港與揚州合作的一家豆製品廠經營不善,虧了本。 對方正想找出路,他們也看到了“祖名”產品的銷量好、前景好。雙方一接觸,有了一些合作的意向。可幾經談判,合作的條件始終沒能達到。 蔡祖明便勸對方乾脆甩包袱,把廠折成股份出賣,對方居然採納了他的建議。 最終,蔡祖明以2200萬收購了揚州豆製品廠,又投入2400萬重新裝置,建起了揚州生產基地,生產“祖名”系列產品。 這個分廠由他控股,揚州當地也參股一部分。不足部分,蔡祖明採取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方式,讓公司的部分高管來參股。 就這樣,16個股東抬起了揚州基地。 人心齊,泰山移——蔡祖明深信不疑,並始終將這條古訓貫穿於企業管理中。 第一年,揚州分廠的產值就超過了1000萬。 2012年12月18日,蔡祖明又迎來了浙江安吉分公司的開業。安吉分公司佔地面積178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繼續秉承蔡祖明的生產過程“透明化”理念,建造了參觀通道。 蔡祖明的想法是,安吉分公司不但要提供安全優質的食品,還要打造成為食品工業旅遊基地和豆製品文化傳播基地。 “祖名”為何要下血本誓要在安吉做生產生活旅遊消費一條龍服務呢?血本的背後,其實蘊藏著蔡祖明對員工的無私關懷。 原來,在硬體設施改造的同時,蔡祖明更加重視企業的基礎建設,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先後招進一批高等學歷人才及研究人員,在關鍵部門擔任主要職務,用他們的先進理念管理企業,提高企業員工的文化結構和層次,提高企業的整體水平。 對於這些為“祖名”奉獻青春和熱血的優秀人才,蔡祖明向來優待他們,他希望藉助公司擴張的力量,努力提高員工下班後的生活質量。 比如建造運動館、健身房、幼兒園,甚至配備“婚房”。目前,這些為員工服務的設施,正在逐步完善。 得民心者,得天下!蔡祖明和他的“祖名”系列產品,贏得了員工的心,也贏得了消費者的心。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祖名”豆奶也會打出一片天下來,跟牛奶製品一爭天下!
-
4 # 1冰清
關鍵是看擺在哪裡,一定要人氣旺,年輕人多的地方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製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1]。
豆腐有南和北豆腐之分。主要區別在點石膏(或點滷)的多少,南豆腐用石膏較少,因而質地細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用石膏較多,質地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88%。豆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味美而養生。
豆腐一般用黃豆、黑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質較高的的豆類,都可用來製作。
一是以鹽滷為凝固劑製得的,多見於北方地區,稱為北豆腐,含水量少,含水量在85%~88%,較硬;
二是以石膏粉為凝固劑,多見於南方,稱為南豆腐,含水量較北豆腐多,可達90%左右,鬆軟;
三是以葡萄糖酸-δ-內酯為凝固劑,這是一種新型的凝固劑,稱為內酯豆腐,較傳統制備方法提高了出品率和產品質量,減少了環境汙染。
回覆列表
鄉鎮不咋的,最多掙兩餐,鄉鎮飯店酒樓少,買的都是家庭吃,一天也應該賣不多。去城市裡做,賣的比鄉鎮貴,也有飯店酒店訂貨,只要做得好利潤會讓你笑。深圳石巖料坑市場既就一個豆腐檔做得又差又貴,下午還沒得賣。所以找到好地方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