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羅廖夫

    印度是一個軍火進口大國,每年都要花兩百億美元以上的軍費,用於進口美俄等國的先進武器。莫迪政府為了讓印軍相信中國產武器一點不比外國差,一直都在絞盡腦汁增加中國產武器的“出鏡率”。據環球網最新報道稱,印度近日將兩架中國產輕型攻擊直升機(LCH)部署至邊境前線地區,展示中國產裝備的“優良效能”。

    不過,有印度媒體卻披露,稱這款武裝直升機連武器都沒有配全,毫無作戰能力,將其部署到前線只是為了“展示信仰”。據印度媒體介紹,作為增兵邊境地區計劃的一部分,這兩架“輕型戰鬥直升機”專門用於執行印軍前線基地之間的巡邏任務。據悉,這款武裝直升機僅僅配備的小口徑火箭彈和機炮,缺乏用於高強度戰鬥的反坦克導彈、空對空導彈等關鍵武器。

    印度中國產武裝直升機(LCH)有印度斯坦航空集團研製,2010年3月首飛。該機以印度中國產“北極星WSI”輕型直升機為基礎研製,比中國的4噸級直-19輕型武裝直升機稍微大一點點。採用縱列式座艙,全重5.5噸,航程700公里,實用升限6000米。印度空軍在2011年訂購了55架,印度陸軍訂購了110架,不過LCH專案被嚴重拖延,直到如今,才有2架試驗性的部署前線。

    自莫迪上臺之後,就一直高喊“印度製造”的口號,但時至今日,印軍的主要武器裝備,還得繼續從外國大買特買。聯想到之前印軍從法國購買的5架陣風戰鬥機,由於交貨日期太倉促,導致這些戰機交到印度空軍手裡的時候,僅僅處於能飛的狀態。除了能給印度政客和媒體增加吹牛的資本外,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

    印度中國產武裝直升機在處於五臟不全的狀態時,就被緊急部署到邊境前線基地,基本也與那幾架陣風戰鬥機一樣,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由此就可以看出,印度自身國防工業的不給力,讓印度軍隊目前的境況非常尷尬。如果這時候爆發大規模戰爭,真無法想象印軍會拿什麼樣的武器去作戰。

    面對軍隊如此尷尬的處境,莫迪政府也是心急如焚。尤其是此次印軍與鄰國發生小規模衝突,導致20名印軍人員死亡的事件發生之後,更讓新德里的政治精英們意識到,實現國防自主化的重要性。LCH武裝直升機的此次前線部署行動,獲得印度空軍的高度重視,印空軍副司令哈吉特·辛格·阿羅拉親自搭乘LCH武裝直升機飛赴前線,直升機從特霍伊斯起飛,飛行到了氣溫高達36度的高海拔機場,向印度空軍展示了該機在極端環境下的飛行能力,LCH直升機還演示了對高海拔目標進行打擊的能力。

    所以,莫迪政府日前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取消美俄上百種武器裝備的進口,計劃在5年內實現這些武器裝備的中國產化。理想就是成功的一半,但這並不意味,另外一半的成功,會因為莫迪把口號喊得震天響,就可以唾手可得了。

    事實上,造成印度軍隊武器長期依賴進口的,國防工業落後就是當中的主要因素。別看印度現在發射衛星大造航母的,但其軍工體系的落後程度,簡直慘不忍睹,別說是飛機坦克這類重灌備,就連步槍彈藥彈藥全都得依賴進口。就這樣的軍工水平,莫迪想要在5年內實現武器中國產化,無異於就是在大白天做夢。

    另外,印度國內的政治利益集團,主要都依靠從國外採購軍火斂財。莫迪想要實現武器自給自足,等於就是斷了國內利益集團的財路,因此難免會遭到很大的阻力。 果然,莫迪政府的進口禁令一處,馬上在國內就招來一片反對聲浪。多家印媒和很多專業人士,紛紛對莫迪此舉表達了悲觀的態度,稱“最近實施武器進口禁令,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提高印度國防工業的效率沒有多大作用”。

    由此可見,此次印軍中國產直升機上前線進行部署,並不具備什麼實際意義,完全就是在呼應莫迪的口號而已。畢竟,面對國內軍工產業的爛泥糊不上牆,加上利益集團的怨聲載道,莫迪回過頭來還得繼續進口外國武器。至於“武器中國產化”問題,就只能留給繼任者去解決了。

    早在2015年,印度自主研製的中國產LCH武裝直升機就已經到邊境列城(Leh)的空軍基地進行了高原飛行試用,而且據印軍說試驗進展順利,時隔5年,LCH已獲得180架訂單,但距離正式量產還遙遙無期。顯然,猜測這種長相醜陋的直升機未來真正量產裝備和服役的時間,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

  • 2 # 高山流水116820061

    有這個可能呀,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也許要等上50年、10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印度是有希望做到武器中國產化的。

    這並不是有意貶低印度。印度近期在挑釁周邊鄰國後,剛宣佈從俄羅斯、美國、法國、以色列等國進口大批武器裝備,轉臉又宣佈將禁止101種武器的進口,其中不乏高科技武器系統,這真的讓人難以置信。

    自行生產先進的武器裝備一是要由強大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做基礎,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先進和全面的製造能力。如果印度真有這樣的能力,就不會幾十年如一日的購買別國的武器裝備了。現在,印度突然宣佈禁止101種武器的進口,自己製造武器的能力一下子就會全面提升嗎?這顯然是很不現實的。

    事實上,印度從獨立以來,就一直在武器中國產化方面積極努力。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印度的製造能力有目共睹,那真的是非常水呀。重武器方面,自制潛艇漏水,自制的坦克因為太重,很多橋樑無法承受而不能透過,飛機更是經常從天上摔下來。重武器造不好也就算了,畢竟需要真功夫。可印度自行研製的英薩斯自動步槍打到一半經常就會卡殼,所需子彈全部靠進口,這真的是說不過去了。

    就這樣的製造能力,印度在禁止進口武器後,想快速實現武器的中國產化,無異於在空中造樓閣,很不現實,也非常困難。雖然這項禁止武器進口的計劃從現在開始到2024年逐步推行,給了幾年寬限的時間,但還是太短了。80多年都沒做好的事想在短短4年內做好,就憑印度現在的水平和基礎,這可能嗎?

    印度自己不具備武器中國產化的能力,想和其他軍事大國展開合作提高自己的製造能力更不現實。出售軍火有巨大的利潤空間,軍事大國都爭相分吃這個“大蛋糕”。包括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別看平時和印度的關係像是親兄弟,但這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之上的,一旦沒有了利益,這種友誼將迅速消失。所以,他們都沒有幫助印度提高其軍火製造能力的意願。印度不能實現武器中國產化,符合這些國家的實際利益。

    軍事強國不僅不會幫助印度實現武器中國產化,而且,印度一旦武器中國產化的能力明顯提高,他們還會進行無情的打壓。特別是美國,一直不願看到別的國家強大起來,理由就是害怕威脅到自己的霸權地位。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地理位置又非常重要,一旦軍事實力真正強大了,將威脅到美國在印度洋和亞太的霸權及利益。所以,印度發展武器中國產化的過程中,美國肯定會千方百計進行阻撓,關鍵時候將揮舞制裁大棒喝止!

    綜上所述,無論是自身條件,還是外部因素,都決定了印度武器中國產化將面臨巨大困難和嚴峻挑戰,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內會實現。莫迪作為一個善於調動民眾情緒的領導人,就喜歡講這種看似豪情萬丈卻又不切實際的話。至於能不能實現,反正又沒人對這類大話進行追責,而且印度人還都很喜歡聽,所以儘管說好了。到時候自己造不出來武器,仍然可以花錢去買,這一點印度是最容易做到的。

  • 3 # 蘆管

    印度的話別當真話,他與美國一樣都是假話多,不過印度是放空話,美國則是說了不算數,特別是簽下的約都一樣能賴賬,印度的空話是搞笑,美國的假話是坑人,性質不同可信度卻一樣。

  • 4 # 夢幻時空2020

    印度實現武器中國產需要一個過程,奇葩國家,腦洞大開,總有好多奇思妙想,異想天開,總想一口吃一個胖子,凡事都想和中國一較高下,中國的發展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從武器進口逐漸實現主體中國產化的,印度這個讓正常人都很難理解的國家,或者叫宗教組織,老是做白日夢,夢想著扔下乞討碗,便得帝王位,太可笑了,奇哉怪哉……

  • 5 # 見腫消世界

    8月9日,印度國防部長宣佈一項重大決定,從今年起禁止101種軍事裝備進口,以後全靠自己本土製造,時間到2024年完成。從政府的決策看是極為正確的決斷,如何事兒都有可能,所以,如此禁止進口,實際剛需又都存在的現實矛盾,倒逼印度的製造業向前推動,不失為一種“有效”地執政手段囉!

    問題是橫亙在印度政府面前的許多困難,是否能在這幾年得到解決?——

    第一,外界一直公認印度的工業製造極不完整,製造能力實在太差,他們能不能夠勝任軍方的所需?比如,印度的中國產航母,已經幾次下水幾次剪綵,但至今還沒有具體的交付給軍方的報道,再比如,那架他們引以為傲的“光輝戰機”,前前後後30多年,直到今年,印軍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俄羅斯到法國採購戰機,硬是沒有讓“光輝”上去秀一把雞肉,還記得早年印度一款遠端火炮,是在他國的幫助下完成製造,結果試射時炸膛,查詢原因,居然是因為我們製造的“軸承”有問題,實在匪夷所思!莫迪政府要“印度優先”,“印度製造”,多年過去了,情況有多少改觀?

    第二,內部障礙。據報道說,印度的某些採購部門連蒼蠅飛過也要逮住看看有沒有肉,突然一下子減少那麼多的採購專案,斷了多少人的灰色收入?而能夠拿好處的都是有權有勢的部門,極具影響力,他們如果從中作梗,這一政策能不能貫徹始終,會不會虎頭蛇尾,需要觀察,所以,別高興的太早!

    第三,印度的國防政策是否發生改變?本人認為這一點極為重要。像今年,印度和我們掰手腕,和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等等等鄰國搞摩擦,有的甚至是“一觸即發”,印度是不是能“等得及”自己製造?千萬不要——自己的工廠正在刻苦鑽研,突破技術難關,政府卻突然採購一大批迴來,讓工廠立馬洩氣,工作流程半途而廢,如此三番折騰,非常不利於企業的發展。

    打造完整的工業體系不是一天一年能夠完成,只要印度持之以恆,堅持下去,改革創新,堵住漏洞,絕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印度武器裝備中國產化一定會實現。

    2020年8月12日 18.00

  • 6 # 洗過的白襯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軍火大國,都是國內工業門類齊全,經費充足,研發能力處於前沿的國家。反觀印度,除了微軟這一塊還值得一提外,在世界上的還真沒有其它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莫迪只所以現在這樣說,一是為了給自己遮臭,都知道印度武器庫是萬國牌的,為了樹立自己的形象和忽悠印度民眾,所以提出來了這麼一個口號。反正這個事情又沒有時間限制,我二十年或者五十搞出來都不會有人追責,莫迪就是這個心理。其二,印度國內現在是真的沒錢了,就那麼幾個錢都被用來購買武器和中國對抗了。就連對抗新冠肺疫的經費都沒有了,現在確診人數已經位居世界第三位了,莫迪能不愁嗎?為了節省幾個錢,也只好給自己找個臺階下了。

    可能是跟特朗普混的時間長了吧,莫迪也染上了好大喜功的特點,有點飄飄然了。

  • 7 # 愛跑的老張

    印度是自費武功,自我閹割。而且並不能實現武器中國產化。

    印度是一個,半工業化國家。他的武器中國產化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了。造的坦克部隊不願意用,修的飛機,天天往下掉。就這樣的一個工業化水平,怎麼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中國產化。

    印度也快面臨選舉了,國內疫情一塌糊塗。這也是轉移視線的一種方法吧!

  • 8 # 魂舞大漠

    既然做不了土豪金,還只得靠自主技術才能真正滿足軍事需求。莫迪政府開啟武器“印度製造”,明文101種不再進口,其中有槍,也有運輸機等。媒體關注和熱議,以為斷尾求生之舉,唯其如此,方能推動武器中國產化。只是依照印度現有能力,令行能否禁止,真心一大問題。

    比如榴彈炮“丹努什”,說中國產有年,至今淪於不能用的尷尬境地,進口了美製M777和韓製K-9,加在一起不過245門,也不夠用呀。說中國產,像是玩真的, 可是軍隊缺乏火炮這種基本裝備,別看印軍如今手中有那麼多飛機,戰力要受到重大削弱和影響,該買還是得買,不能客氣。

    類似的還有中國產坦克,現在只有上千輛俄製T-90,中國產“阿瓊”,根本不能滿足使用,日前放出與俄合作T-14“阿瑪塔”的訊息,也不知究竟如何,在中國產沒有任何希望之前,尋求外購,恐怕是其裝備唯一的路。真要有事,政府相關命令可以無限寬鬆,也當不得真。

    想國造是好事,可是軍隊等不得天長日久。不可否認印度的雄心萬丈,立足武器全部中國產化,此番下了大決心。進口武器凡是不能在印度生產和轉讓技術的,一律免談,也許正要藉助政府一紙命令,來引進數個武器合作專案,比如下一代坦克和下一代戰鬥機,又會引得國際無數軍火大鱷風馳而至,以合作的名義,來搏取軍火豐厚利潤,說到技術轉讓仍然會口惠而實不至。

    中國產航母“維克蘭特”,就是一大明證,所有關鍵裝置造不了,配套全靠進口,到頭來說是中國產,一樣也沒有學會。

    過去數箇中國產專案皆如此,如“北極星”直升機,LCA戰鬥機,自稱中國產化率達到了60%以上,實際30%都不到。自己真格搗鼓不了,弄到最後,還只得除了進口,就是進口。

    既然印度件件要貼上自己製造的標籤,國際軍火商為了縷縷攫取利益,也樂得其請,扼住關鍵裝置和技術的命脈,再拿一把,穩賺上一筆。

    總之,印度國防自主化之路遙遙,現在就說能關上進口的大門,到頭來無非是變相換個說辭,只怕會被敲得更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稱霸CUBA的華大五虎為何沒人打上CBA呢?他們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