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劉談胃腸
-
2 # 醫患家
胃的“腸上皮化生”(簡稱腸化),是指胃粘膜上皮被腸型上皮所替代。一般情況下,在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中比較常見。這是由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時,有害因子不斷刺激,胃的細胞為了適應環境而不斷向腸上皮化生,最終形成腸化。
我們所說的腸化,通常分為2種類型:小腸型化生和大腸型化生。其中小腸型化生又分為完全小腸型和不完全小腸型。該類小腸型化生,多見於各種良性胃病,無明顯癌前病變,總的來說是比較好的腸化。而大腸型化生,上皮分化相對差些,也分為完全大腸型和不完全大腸型。其中大腸型化生,尤其是不完全大腸型,胃癌發生的風險較高,不完全大腸型化生與胃癌發生關係密切。
目前觀點認為,胃癌發生的基本模式是:幽門螺桿菌—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縮—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的過程。從腸化生到胃癌的出現,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有研究表明,對腸化患者進行1-10年隨訪,癌變率為1.9%。並不是所有的腸化生都進展為胃癌,僅有少部分,尤其是不完全大腸型,進展為胃癌的危險係數較高,但這也只是胃癌發生的一個風險因素,和我們平時攝入瓜果蔬菜不足,或者進食高鹽、高亞硝酸食品導致胃癌的風險一樣,因此也不必太過擔心,但是如果出現不完全型大腸型化生,需要多警惕或者及時諮詢相關專科醫生。
如果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有腸上皮化生,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調整心態,減少緊張情緒,避免過於緊張焦慮。一方面,我們知道,心情或者說情緒,也是引起胃病的一個原因,同時也要放寬心態,因為查出來腸上皮化生,並不會立馬癌變,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它其實和咱們平時飲食中缺乏蔬菜水果,高鹽或者亞硝酸鹽攝入誘發胃癌的風險相同。當然,如果出現不完全型大腸型化生,需要多警惕。
其次,去除誘因:既然腸化生是有風險的,那我們就儘量避免誘發腸化生的因素,比如減少幽門螺桿感染,減少慢性胃炎的發生,定期體檢等。
第三,注意日常飲食調節:平時飲食建議清淡,多吃新鮮瓜果蔬菜,儘量避免進食油膩生冷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菸酒等,減少對胃黏膜刺激,從而延緩腸化生的程序。
第四,藥物控制:必要時,聽從專科醫生的建議,服用一定的藥物治療。
第五,定期複查,定期做胃鏡,瞭解腸化生的情況。
-
3 # 肝膽外科崔醫生
小崔醫生堅持做大家看得懂的醫學科普,由於目前很多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的影響,胃癌的發病率還是挺高的。因此大家還是比較重視的,很多人都經常進行胃鏡檢查來早期發現胃癌,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增加生存期。
而在做胃鏡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現有腸上皮化生的診斷,大家可能不太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其實說白了大家都怕這與胃癌扯上關係,也就是怕這是癌前病變,但是一般情況下並不將腸上皮化生看作是癌前病變,胃癌的癌前病變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但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有腸上皮化生改變,如果如出現這類情況的話,是需要倍加關注的,起碼要定期複查胃鏡。
什麼是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與胃癌是怎樣的關係1、胃鏡取病理結果顯示腸上皮化生,指的是正常的胃內黏膜細胞的位置被腸子的上皮細胞所佔領,即出現了不該出現在這的細胞組織,一些慢性胃部是比較好發這種情況的。但是這並不是說腸子的細胞跑到了胃裡面,而是胃本身存在一些增殖細胞,在增殖細胞的時候因為一些誘因跑偏了,就成了腸上皮化生細胞,擔任這類增生細胞是不會長成其他部位的細胞的,如臉部或者臀部,因為這位於腸道這兩類細胞是同源的。
2、臨床上也是有人將腸上皮化生稱為癌前病變的。這是因為臨床上的一些證據顯示這兩種之間是有關係的。那麼腸上皮化生與胃癌到底有哪些聯絡呢,首先來說,後續的統計顯示,胃癌患者之前發生腸化生的機率是比胃的良性病變發生腸化生的機率是高的。此外,比較有說服力的是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的病變位置是極其相似的,這很大程度說明腸化生可能會轉變為胃癌;不僅如此,在中國的一些胃癌高發地區,居民發生腸化生的機率是比低風險區是高的。
腸上皮化生髮展為胃癌大概需要多長時間,一定會癌變嗎1、而腸化生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病理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所以從腸上皮化生到胃癌的轉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誰也不能說腸上皮化生多久會發展為胃癌,而腸上皮化生多是發生在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確實是存在癌變的風險的,但是如果已知有這種癌變的風險,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減少誘發病情加重的誘因,也是可以延緩病情的進展的,因此,沒有人會告訴你距離癌變有多遠,但是你要知道確實存在癌變的可能,所以重要的是要預防與複查。
2、而且腸上皮化生也不是一定會發生癌變的,就像你買彩票不一定會中獎一樣,都是有可能,只是可能性的大小不一樣罷了,如果你存在誘導癌變的風險因素,那麼就可以增加或加快癌變的風險。但是不得不防,因為有證據顯示胃癌發生在腸化生的位置,也有證據說腸化生轉變為胃癌,雖然有不到一半的胃癌患者是不合並有腸上皮化生的。
腸上皮化生常發生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該如何治療呢1、首先來說,重要的是生活不良習慣的改善,如戒菸限酒,也要減少是胃黏膜發生損傷的藥物食用,如中老年人常吃的阿司匹林等,此外,保持良好的進食習慣,避免辛辣刺激。
2、我再次強調幽門螺桿菌根治的重要性,這類患者也是容易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而幽門螺桿菌含也會加重這些胃病,進而可能誘發胃癌,建議查呼氣試驗,規律治療幽門螺桿菌,治療的方法是很簡單的,就是規律吃藥,堅持就好,但是要做好家人的防護, 儘量不共用餐具,餐後要消毒處理乾淨。
3、增強胃動力,減少腸液以及膽汁的逆流,這類藥物還是比較常用的,如嗎丁啉、莫沙必利等,使胃加快排出食物,加強胃腸道的蠕動,而應用消膽胺是可以一定程度緩和膽汁的逆流,也會消除這種逆流的損害,具有一定的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4、由於正常的胃內是酸性環境,而發生慢性萎縮性胃炎時可能會改變患者的胃液酸鹼度,可以少量給予弱酸來治療,如餐時口服一點米醋等,此外加用胃黏膜的保護劑也很重要,如硫糖鋁等,增加胃黏膜的防禦能力。
胃癌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死亡率也很高,小崔醫生給大家提出一些預防胃癌的建議1、首先來說,大家要注意飲食的衛生與安全,畢竟“病從口入”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我們的胃其實是很脆弱的,儘量減少辛辣刺激食物的進食,熏製食物以及醃製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我不建議大家經常食用;
2、戒菸限酒,飲食要有規律,不能好飯吃太多,不想吃的就不吃,也就是不要暴飲暴食,這樣是可以減少慢性胃炎與胃潰瘍的發生,進而減少胃癌的發病率;
3、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癌發生的非常重要原因,所以我建議大家有條件的都可以查一查幽門螺桿菌,如果存在幽門螺桿菌就要及時治療,時間長會引發各種胃病,如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當然也會誘發胃癌;
4、不要吃的太鹹,口重的朋友一定要逐漸適應低鹽的飲食,自己可以稱一下一勺鹽有多少克,儘量把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控制在6克以內比較合適;
5、每天可以適當的吃一些比較新鮮的蔬果,但儘量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尤其是寒涼的瓜果,此外,我還建議大家可以每天喝點牛奶以及奶製品
6、可以適當吃一點蒜,平時也要吃一些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魚肉等;
7、加大胃癌的篩查力度,尤其是胃癌的高危人群,以及胃鏡查出有胃潰瘍、腸上皮化生、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更要定期複查,以免發生癌變。
最後我做一下總結,胃癌的發病率還是挺高的,而且死亡率也不低,是威脅人體生命健康的重要問題,要引起大家的重視。而腸上皮化生病情持續的進展的話,是可能發展為胃癌的,常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但是並沒具體的癌變所需要的時間,這與個人的體質、有無誘發因素或高危因素是有關係的,但是如果查出有腸上皮化生是要定期複查的,小崔醫生給大家提了一些預防胃癌的建議,大家可以看一看,以減少胃癌的發生。
-
4 # 小克大夫
腸上皮化生和很多胃病都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和聯絡,在臨床上腸上皮化生也被叫做腸化生,其主要的含義是說正常的胃粘膜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替代。
而我們也知道,胃粘膜的細胞是有很多種功能的,當胃粘膜細胞被腸上皮細胞所替代之後,當然也無法發揮出胃粘膜細胞的多種功能。
而要說到腸上皮化生和胃癌有多遠的距離,小克認為對於腸上皮化生,首先我們應該抱有一種客觀,科學的態度,其次就是對於腸上皮化生不要有恐懼心理,因為在臨床上並不是所有的腸上皮化生都會有引發胃癌的可能性。
目前要說胃癌和腸上皮化生具體有多少聯絡,小克覺得以下幾點能夠更加準確的讓我們分析出腸上皮化生和胃癌之間的聯絡:
1.首先就是患有胃癌患者相比其他胃部疾病的患者,是更有可能發生腸上皮化生的。
2.另外就是腸上皮化生的部位和胃癌發生的部位有著更多的相似,胃癌和腸上皮化生都容易發生在胃竇的小彎側。
3.在胃癌發生率較高的地區,腸上皮化生也是同樣的多見,而在胃癌的低發區域,腸上皮化生則不多見。
4.目前有證據表明胃癌可以直接發生在腸上皮化生的部位,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的胃癌發生是不伴有腸上皮化生的。
以上的4點足以說明腸上皮化生和胃癌之間的聯絡,但是要具體的明確腸上皮化生和胃癌,還需要臨床上更加詳細的研究和證實。
另外就是對於有腸上皮化生的患者,在生活飲食上應該有所注重,如對於辛辣,過酸,過甜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應該做到避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菸戒酒,保證日常的飲食以清淡和富營養為主,以此減少對於胃粘膜的損傷和刺激。
對於一些腸上皮化生伴有胃潰瘍,糜爛性胃炎的患者,應該給於正確的藥物治療,如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和胃粘膜保護治療。
臨床上常用的胃粘膜保護藥物以硫糖鋁,果膠鉍,鋁碳酸鎂,麥滋林等為主。但是在使用以上藥物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及最重要的就是糾正自身不良的飲食習慣,把對於胃粘膜的傷害降到最低。
回覆列表
胃“腸上皮化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很多人拿到胃鏡病理活檢報告,看到有慢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字眼,就憂心忡忡、夜不能寐。於是,開始不停地諮詢、查資料,如臨大敵,懷疑自己的胃會不會癌變。那麼腸上皮化生是不是就會發生胃癌呢?
先說說什麼是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腸型上皮所取代,即胃黏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黏膜的上皮細胞。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特別是高齡病人更為多見,常常合併於慢性萎縮性胃炎,隨著年齡增長而比例上升。
病理學上,按化生上皮細胞的功能,將腸上皮化生分為完全性腸上皮化生及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 2型;按分泌物質不同,腸化生細胞可分為大腸型化生和小腸型化生 2 個亞型;按腸化程度輕重,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3 級。腸化生一般首先出現在胃竇部,進而逐漸累及胃小彎,然後再向胃體前、後壁擴充套件。
哪種腸上皮化生會癌變萎縮性胃炎合併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發生確實有關。現已確定,腸上皮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但不是說出現腸上皮化生就一定會發生癌變,而只有部分型別的腸上皮化生才具有癌變的可能性。一般說,小腸型化生或完全性腸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好,見於各種良性胃病,尤其多見於慢性胃炎,且化生隨炎症發展而加重。認為該型化生可能屬於炎症反應性質,與胃癌關係不大。而大腸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檢出率較低,但在腸型胃癌旁黏膜中檢出率較高,說明該型化生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目前認為,不完全型、大腸型腸上皮化生與胃癌關係密切。
腸上皮化生是怎樣演變為胃癌的胃黏膜的腺體頸部幹細胞具有多方面分泌的潛能,在正常時它可以分化成各種胃黏膜的成熟上皮細胞。幹細胞不正常工作時,從腸化生過渡到胃癌的經歷大體是這樣: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完全小腸型腸化→不完全大腸型腸化→異型增生→早期胃癌→進展期胃癌。從出現腸上皮化生髮展到胃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幾十年。由此可見,胃黏膜上皮細胞癌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由正常細胞一躍成為癌細胞,而是一個慢性漸進的過程,在發展成惡性腫瘤之前,會經歷多年持續的癌前變化。因此,若能及早識別和干預,也是一種防止胃癌的有效途徑。
怎樣預防腸上皮化生癌變1、根除幽門螺桿菌:目前研究發現,根除幽門螺桿菌雖然不能逆轉腸上皮化生,但可以使萎縮發展減慢或停止,以預防其進展為胃癌。早期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患者胃癌發生率低於未根除或根除失敗的患者。
2、抗氧化劑治療:葉酸、維生素 B 族等作為抗氧化劑可逆轉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目前研究表明,其機制可能為參與維護DNA甲基化狀態,抑制癌基因的表達。故在治療腸上皮化生中,適當補充葉酸、維生素 B 族等抗氧化劑有助於改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情況。
3、內鏡下干預治療:為預防胃癌的發生,針對廣範圍萎縮性胃炎及幽門螺桿菌的患者,提倡每3 年進行一次內鏡檢查。而針對可能出現早期胃癌的中重度幽門螺桿菌患者,則主要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內鏡下高頻電切治療、內鏡下氬氣刀治療、內鏡下鐳射治療、內鏡下微波治療等,可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透過切除病變組織達到去除病因,改善預後的目的。
小結一下,腸上皮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之一,小腸型化生或完全性腸上皮化生一般不會發生癌變,大腸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與胃癌關係密切。從腸上皮化生髮展到胃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若能及早識別和干預,是一種防止胃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