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歷史的女人

    首先宣告,被紂王挖心純屬封神演義的虛構。後世為了諷刺紂王,才製造了一個如此觸目驚心的故事。另外,近有史學家也發現,歷史上的紂王並非後來的歷史記載的那麼糟糕。而周公也不是歷史美化的那麼好。總之,客觀看歷史,理性看人物。

    比干,子姓,名幹,沫邑(今河南淇縣)人,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師(丞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商王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殷紂王)。從政40多年,主張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終年(公元前1063年)63歲。比干是帝辛的叔叔,也稱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輔佐殷商兩代帝王,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敢於直言勸諫,被稱為“亙古忠臣”。

    比干是商朝君主太丁之子,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幹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關於比干之死:在商時期是兄死弟繼,比干和微子、箕子三人由於是賤出被剝奪了繼承權,所以就組成聯盟反對 帝辛的統治。在帝辛時期國家領土迅速擴張,各新歸納的民眾得到鞏固團結,後來帝辛決定攻打一個徐夷的大國,經過幾年的戰爭打敗了徐夷,但是國內軍事實力削弱的嚴重,這時候比干的侄子微子就派人到周請周在商最弱的時候攻打商,帝辛聞訊大怒清除比干聯盟,可能手段有點暴力,然後周就集結大軍於牧野和商展開決戰,由於收編的俘虜臨陣倒戈,商大敗,帝辛到摘星樓自焚身亡。由於比干聯盟對周有巨大貢獻,所以周就大力的宣揚比干追封國神,還把比干的兒子堅找到賜姓林並分封領地,後來又分封了微子。】

    比干夫人媯氏甫孕三月,害怕禍及到身,逃出朝歌,於長林(今河南省衛輝市獅豹頭鄉龍臥村林堅出生地)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紂,天下大定,四處尋找比干後人,得知其遺孤生於長林,於是因林而命氏,賜林姓,改名為堅,並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縣),比干則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後人在各個領域內,成績非凡。周武王封比干壟,壟為國神。賜後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廟宇;唐太宗下詔封諡“忠烈公”、“太師”;宋仁宗為《林氏家譜》題詩、元仁宗為比干立碑塑 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等等,此外,還有比干嶺、比干墓(殷比干墓)。周文王將伏羲的演卦滲入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並進一步推演為64卦,使之成為六經之首,完成了《周易》。比干諫死後,周文王《易系詞》:比干“是故蓍之德,國而神”。[2] 周武王克商消滅暴君殷商王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滅商後,為了收服鞏固新建的政權,在政治上採取了許多政策和措施,分而治之的辦法,安撫殷商遺民。他下令釋放被紂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賢臣比干的墳墓, 封比干國神,命三千年後才可發揚光大,派閎夭立放銅盤銘。放出賢臣箕子並恢復其原職。孔子說的周染與殷禮損益可以知道。可見,古今對比卻是事實。周武王封比干留下銅盤銘:封軒轅王子比干壟,上報天神,下報地神。中華民族千秋令:“齊封神雨,雷電照今;供幹師忠,慎為瞻遺。”命為宗祀,歷朝致祭。並令禁慎瞻遺。

  • 2 # 心淚殘痕

     在劇中,比干是一個有著七巧玲瓏心的人兒。但是自古君王最不喜歡聽的就是大臣在自己耳邊瞎叨叨,並且說的還都是些不好聽的話。就算比干受先帝託孤輔佐紂王,但是當時的紂王暴虐殘忍,當然容不得比干這樣的人存在。

      紂王藉機挖了比干的心臟,理由是想看看這七巧玲瓏心到底長得是什麼樣的。

      在封神榜裡比干還有一個機會活命,他出門去問別人:人若沒有心臟還能不能活?只要有一個人回答可以,比干就可以不死。但是按照普通人的思維來說,沒有心臟當然會死,所以比干是必死無疑的。

      比干這人在歷史上沒有什麼黑點,能擁有七竅玲瓏心的人,必然是有大仁大才的。雖然結局悲慘,但是後代過得還是不錯的。

    雖然沒有封神榜說的那麼誇張,但是比干的確是被商紂王下令殺死的的。 在公元前1029年,當時的商紂王,為了自己的享樂,完全不顧人民的死活,他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一時間市井當中怨聲載道。

      比干是商紂王時期的丞相,同樣也是商紂王的叔父,他不但品德高尚,是個翩翩君子,而且敢於直言進諫,他曾多次規勸紂王不要過於沉迷享樂,可這更是激怒了當時沉溺於酒色的紂王,在他眼裡比干是臣子,而臣子又怎能干預帝王的私生活呢?因此他把比干的話當成耳邊風,行為舉止絲毫未改善,比干見此是又氣又急,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

      最終,比干來到紂王尋歡作樂的摘星樓,跪地三日不去。可他這一忠貞的行為卻最終激怒了紂王,紂王不但命人殺死了比干,甚至還挖出了他的心。就此一代忠臣最終隕落,觀比干一生,實在是可敬可嘆,令人唏噓不已。

      好在他老婆機靈,看到形勢不對,帶著懷孕的身體躲了起來,為比干留下了一絲血脈。後來周武王伐紂成功,就派人去尋找比干的後代。最後在長林這個地方找到他們,便將此地封賞給他們,並賞賜姓氏為林。

  • 3 # 君宇子軒

    首先必須講清楚:商王帝辛子受,也就是被歷史嚴重矮化,抹黑的對中國歷史有重大貢獻的商紂王,絕不是昏君,更不是暴君!最近這幾年曹操,秦始皇,隋煬帝都終於給予客觀評價了,而唯獨商紂王還很少看到客觀評價的。

    第二,商紂王是周武王給的諡號,所以我們不用以此來顯公正,我們就稱帝辛,帝辛的功績是征服了東夷,東夷被納入華夏版圖是在帝辛時代!

    第三,帝辛有沒有殺比干等大臣?為什麼?首先帝辛確實殺了比干等一些大臣,但絕對沒有封神演義小說寫的挖心這樣殘忍,原因是帝辛想廢除奴隸制度!你可能不敢相信,但根據周武王討伐紂王的檄文中列舉紂王罪行,就是不近人倫仁臣,而對奴隸關係比較好,甚至不是一般好,在奴隸制社會簡直就是叛逆!所以當時商朝的大臣貴族很多都反對,包括比干,微子,箕子,主要原因是紂王想廢除奴隸制度,但觸動了比干等貴族官僚奴隸主利益,而殺比干是因為貽誤戰機,也不是在朝歌殺得,而是在陣前殺的!

    帝辛的失敗是因為征服了東夷,而沒有做好奴隸工作,而周朝就用奴隸制度不能亂,天神不能不盡奉為由,導致當時的奴隸怕受天神遭殃,所以紛紛在陣前臨陣倒戈,帝辛最後自焚而死,還有蘇妲己也不是小說寫的那樣!

    最後,商朝滅亡導致中國從海洋文明又回到農耕文明,商朝航海非常發達,所以紂王死後商朝南方20萬軍隊海上集體跑到了美洲,這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印第安人也就是殷商來的人,殷地來的人。同時周朝建立了人倫家族社會政治制度,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兩年就死了,兒子即位,周公旦攝政,周公是被儒家美化的歷史人物,周公旦想稱王,武王在世時後來周把商王帝辛的兒子武庚封在朝歌,還把武王的三個兄弟封在武庚旁邊監視武庚,後來武庚聯合三監和東夷等50餘國發動判亂,因為他們包括三監認為周公想篡權,後來周公和姜子牙二次東征,後來三監和武庚被殺,50餘國被滅,不過箕子跑到了北韓建立了箕子北韓,微子沒有參與判亂,所以後來被周公封於宋國,周公因為是儒家代表人物,一直和伊尹被美化神話,這點竹書紀年有不同記載,其實周公是講繁文縟節的,我舉例子,比如歷史記載周公吃飯要吃了再吐出來再吃進去,連續幾次,因為這是繁文縟節。

  • 4 # 關東俠客

    商紂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在位時商朝經濟很繁盛,國力強大,常年與東夷作戰,國土擴大到淮河長江沿海地區,作戰中俘虜大批戰俘,朝歌城非常繁華,商人釀酒業發達,華人好酒,紂王叔父徵孑,萁孑,比干多次勸說紂王。紂王把微子,萁子關進藍獄,對比干說吾聞聖人有七竅,今剖汝心,吾觀有幾竅。比干後來成為人們供奉的財神爺,周武王剩商人和東夷人打仗國內空虛聯合西方南方八百諸候偷襲,紂王把奴隸武裝起來經牧野一戰,奴隸陣前倒戈,周人攻入朝歌,紂王全身珠玉自fen,商亡周立。

  • 5 # 陸棄

    商紂王稱他為“聖人”,卻因勸諫被剖心而死

    提起聖人,大家都會想起“文聖人”孔丘,“武聖人”關羽。其實歷史上獲聖人稱號的人有很多,比如酒聖杜康,書聖王羲之,草聖張旭,史聖司馬遷,亞聖孟軻, 醫聖張仲景,樂聖李龜年,茶聖陸羽,棋聖黃龍士,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詞聖蘇軾,曲聖,關漢卿,近代還有個康有為以“聖人”自居,毛澤東稱魯迅是現代中國的聖人,比這些“聖人”更早,比孔子都早五六百年的商代,也有一位“聖人”,他就是比干。

    比干,子姓,比氏,名幹,河南淇縣人。他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太丁”(一稱文丁)。周朝為什麼成為商朝的“掘墓人”,實際上是比干的父親太丁惹得禍。周文王的父親叫季歷,這個季歷非常厲害,曾率兵征伐程、義渠、鬼方、餘吾戎、始呼戎、翳徒戎等諸侯國並大獲全勝,先後被商帝武乙、太丁授以征伐之權,賜封“牧師”、西伯。但後來,比干之父太丁看季歷這麼厲害,起了恐懼之心,竟然莫須有的囚禁了季歷並冤殺了他,埋下了周、商仇恨的種子。

    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當了太師,輔佐帝乙。帝乙執政期間,比干主張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減輕賦稅徭役,富國強兵,先後協助帝乙征伐昆夷、島夷、淮夷、孟方等江淮地區的夷族並取得勝利。為了緩和與西周的關係,帝乙把太丁的一個幼女即比干的妹妹嫁給了周文王姬昌並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並向姬昌所代表的周人致歉,史稱“帝乙歸妹”,又稱“天作之和”。

    公元前1076年,帝乙駕崩,此時比干已以太師的身份輔政29年,比干受帝乙託孤輔佐帝辛,即商紂王。帝乙有三子,微子啟是長兄,中衍居中,受德(紂王)最小。但微子和中衍出生時,其母親是妾的身份,受德出生時,他們的母親已貴為王后。有人主張立長子微子為帝,比干和太史主張立帝辛(紂王),理由是有正妻的兒子在,不可立妾的兒子做太子。最後帝乙聽從了太史和比干的意見,立受德為帝,即帝辛(紂王)。比干有擁立之功,又有託孤之重,兼貴為王叔,其權利地位可想而知。其實比干力主擁立紂王,不只是法理上的原因,更看重的是帝辛人才難得。史稱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能夠“手搏豺狼,足追四馬”,和後世的楚霸王項羽有得一拚。帝辛在世時,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國土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就連毛澤東對他都高度評價,認為“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軍事上的成就,與太師比干的賢良輔佐是分不開的。

    紂王雖然軍事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顯然不是一個明君。他親小人、遠賢臣,重用費仲、惡來、飛廉等小人,好酒淫樂,寵幸妲己妖妃,酒池肉林,炮格酷刑,是非不分,狂妄自大。史稱他”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對於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濫用重刑的表現,賢能之人紛紛諫阻,微子、箕子、祖伊諫不聽,比干以太師之尊、王叔之親、託孤重臣之貴去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比干認為:“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紂王問王叔:你憑恃什麼要這樣做呢?比干回答:“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以“仁義”自居。紂王非常憤怒地說道:“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你既然是仁義的“聖人”,這個事是不是真的,剖開來看看。從紂王這句憤怒的話分析,比干在民間廣施仁義,其聲望達到了“聖人”的高度,遠遠超過了做為天子的紂王,“仁高蓋主”,於是引發紂王動了殺機,比干被施以“剖心之刑”,終年64歲。

  • 6 # 海之音2021

    比干為什麼被挖心?原因就在用別人的醜,彰顯自己的美!

    比干是商紂王時期的丞相,也是中國古代一位著名的賢臣,被譽為“亙古第一忠臣”。他德行淳厚誠實,敢於直言進諫,一生忠君愛國,體恤百姓。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聲名遠播的賢人,最後卻落得個被人挖心的下場。

    比干之死,令人痛惜,更讓人反思。是誰殺死了比干呢?史書說是荒淫無度的商紂王,其實不然,殺死比干的元兇不是別人,而是比干自己。

    公元前1029年,由於商紂王橫徵暴斂,大興土木,追求個人奢華生活,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輔政大臣比干多次以叔父的身份語重心長地規勸紂王,可是沉溺於酒色的紂王就是聽不進去,不但把比干的話當作了耳邊風 還抱怨比干干涉了他的私人生活。比干又氣又急,嘆氣說:“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諫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於是比干來到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他的這一行為徹底激怒了紂王,一氣之下,紂王殺死了比干。

    與其說紂王是盛怒之下殺死了比干,不如說是長期積怨的結果。平日裡,比干仗著自己是紂王的叔父,又是輔政大臣,常常對紂王大呼小叫,絲毫不顧及紂王的感受。對此,紂王總是讓他三分,要麼隱忍於心,要麼裝聾作啞不予理會。而這一次積存在紂王心底的憤怒與不滿,終於如山洪般爆發開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掃除橫在自己身邊的這塊絆腳石。

    比干對國家、對君王的忠心無可厚非,但他失敗就失敗在沒有分清君臣之間的關係。國君是什麼人?他是高高在上,掌握了天下生殺大權的人。他的自尊和顏面豈能受到絲毫傷害?商紂王雖然昏庸殘暴,但他心裡肯定明白,比干是一個忠臣,並且還是自己的叔父,但他為何還是逆天而行,殺死比干呢?原因了就在於比干用他的賢德將自己襯托得一無是處。紂王為一國之君,他比任何人都需要面子,需要威信,豈能容一個臣下在朝堂之上指手畫腳?所以,殺死比干,也屬無奈之舉。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對於自己的頂頭上司,你不僅需要忠誠和實幹,還要處處照顧領導的顏面。聰明的人,總是做了事,又往領導臉上貼金。領導在高興之餘,不僅採納了你的建議,還對你充滿了信任和感激。經常誇耀自己才能的人,無異於在領導和同事的心目中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一旦達到一定限度,就會被炸得粉身碎骨。

  • 7 # 林屋公子

    今年正好去過比干摘心處和比干墓。比干摘心處,在河南淇縣的摘星臺公園內;比干墓,在河南衛輝的比干祠內。比干被挖心,是紂王的罪狀之一。這個史料非常具有戲劇效果,並經過小說《封神演義》和影視《封神榜》的演義,可謂是非常深入人心了。

    但我們必須知道,我們所瞭解的歷史,是由很多人書寫的,即是李開元先生說的“第N歷史”,如果要還原第一歷史即史實,還需對史料進行抽絲剝繭。根據顧頡剛先生《紂惡七十事次第》考證,紂王最初最大的罪名不過是“酗酒”,只是一個昏君而非暴君的形象。至於比干之死,最早是《論語》說的“微子去之 箕子為之奴 比干諫而死”,可見比干確實是個因勸諫而死的直臣,但是究竟如何死的,史料其實沒有說清楚。

    在戰國後期的《楚辭》中,比干的死法是有交代的:抑沈(沉)比干。那麼,比干應該是淹死的,而不是剖心的。最早記載比干被剖心的,要到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了,明確提到了“殺比干而觀其心”,而到了西漢有部書叫《列女傳》,裡面把妲己作為反面角色深入刻畫了一筆:

    “百姓怨望,諸侯有畔者,紂乃為炮烙之法,膏銅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輒墮炭中,妲己乃笑。比干諫曰:‘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婦言,禍至無日。’紂怒,以為妖言。妲己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於是心而觀之。”

    戰國時期出現的紂王“炮烙之刑”和“剖比干心”兩件事至此搖身一變,變成妲己是主謀了。至此,比干被妲己慫恿紂王剖心的故事,已經基本形成,後世的《封神演義》基本也是擴充了這個故事。而到西晉《帝王世紀》中,則又說,“剖比干妻以視其胎”,但是按照更早的《呂氏春秋》,這個被剖開肚子的產婦不過是個普通女人而已。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個大致結論:春秋時期的人看來,比干可能是個被殺的諫臣,但是具體是如何被殺的,戰國以後的史料不過只是傳說和演義罷了。

    感謝閱讀!

  • 8 # 歷史大學堂

    《封神演義》又被翻拍了!

    借用一句名言“對名著的每一次翻拍都是名著的重生”——這部出自明代許仲琳之手的、號稱中國“諸神之戰”的《封神演義》如今又迎來了新的生命!

    一部《封神演義》,歷史與神話交織,事實與傳說並存。究竟熟真熟幻?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談談!

    圖1 《封神演義》2019年王麗坤、羅晉主演電視劇

    紂王、妲己,真的很low麼?

    妲己與妺(mò)喜、褒姒並稱為歷史三大著名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堪稱這部《封神演義》中的反面大boss!紂王貪淫好色,寵信老婆妲己(狐狸精轉世),作酒池肉林以縱淫樂;同時殘忍暴虐,又聽信了老婆的讒言,興炮烙(把人烤死),制蠆盆(挖坑裡邊放滿毒蛇),把自己親叔叔捥心,剖開孕婦的肚子。。可謂無惡不作,罄竹難書!

    那麼,歷史上的原型究竟如何呢?紂王真的那麼昏庸麼?妲己那麼魅惑麼?

    紂王,原名帝辛,是商王帝乙的兒子。商代最高統治者稱“帝”,往往以出生之日的天干命名——帝辛的父親是“乙”日出生的,所以叫帝乙,那麼帝辛是由於在“辛”日出生,所以叫帝辛。

    帝辛是父親庶出的小兒子,但是由於父親的王后沒有兒子,而自己同母哥哥出生時母親還是妾,而自己出生時父親的王后去世了,帝辛的母親就成了王后,自己就是嫡出——優於哥哥微子啟。按照“立嫡”規則,所以被立為太子!

    圖2 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即商紂王

    紂王年輕的時候,天資聰穎,口才出眾,聰慧好學,特別是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

    那麼,這位天分極高的人做了國王之後會有什麼樣的舉動呢?據《淮南子》記載:“紂之地,左東海,右流沙,前交趾〈五嶺以南的一帶地方〉,後幽都。”又曰:“紂王兼天下,朝諸侯,人跡所及,舟楫所通,莫不賓服。”

    這段的大意是:紂上臺後,十分重視農桑,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使得國力強盛。繼而,紂王發動戰爭開疆拓土持續發起對東夷的軍事行動,把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自然,當商的領土被帝辛擴大到東南以後,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必然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照這麼說,紂王豈不是天大的賢君?!那麼為什麼是史書上說他是暴君?

    有很大原因是商朝被周取代,周朝自然要塑造自己的合法性,所以就把所以責任扔給了紂王。

    圖3 妲己畫像,選自葛飾北齋《北齋漫畫》

    另外,周朝建立後罵紂王不事祭祀,也可以理解為紂王蔑視商朝先王陳規陋俗——商朝喜歡人殉祭鬼神,紂王不再祭祀鬼神,而是讓他們參加生產勞動,補充兵源,參軍作戰。

    在這裡不得不說說妲己——妲己,又名蘇妲己,是有蘇氏部落族人,生於有蘇國(今河南省溫縣),己姓,字妲。父不詳——《封神演義》中說被九尾狐害死之前是冀州侯蘇護之女,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注意,蘇妲己的父親不知姓名,這說明她出身不高貴。上古的時候講求貴族部落聯姻,商是當時的天下之主,紂王是天下之王,卻娶了一個出身不高貴的女孩為妻,這說明紂王革除陋規,擇後選妃,不分出身貴賤。

    屈指可數的有關於妲己的罪惡是四件事:第一,寒冬時候,妲己看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而將他雙腳砍下,以便研究其不怕寒凍的原因;第二,妲己因為好奇而剖開孕婦肚子;第三,慫恿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剖腹剜心,以印證傳說中的“聖人之心有七竅” 說法。

    但是,這全是傳說,沒有任何根據。

    圖4 比干(gàn),子姓,比氏,名幹,沫邑(今河南衛輝)人

    特別說說這第三件事——剖心殺比干,因為這件事最著名!

    真相是什麼?

    局歷史學家考證:紂王末期,沒有繼承權的微子啟、箕子(紂王另一個哥哥)和比干聯盟,決定推翻紂王的統治!在帝辛攻打一個徐夷的時候,由於戰況持久,人心思變,三人趁機聯絡周,請周在商最弱的時候攻打商——這是叛國,結果被紂王知道,結果被處置了——沒有證據說明是被剖心!

    圖5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即周文王

    最後說說商朝為什麼會滅亡?與隋煬帝一樣,連年征戰,窮兵黷武!由於紂王四處征伐,所以國力下降,結果被國內反抗勢力(反紂王三人組)聯合周滅掉了!

    文:牛奕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人來跟我詳細講講韓寒和方舟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