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魂舞大漠

    實戰了的武器,被奉最可靠。裝備實用的王道在於,只有透過嚴酷的環境極限檢驗與測試,才會被貼上好與不好的標籤。印度有一支步槍,名稱“英薩斯”,借鑑和參照多國先進設計和技術,1999年用於卡吉爾衝突,種種弊命都成為致命性,不得不低下頭來思索,最終於2017年正式將該槍停產了事。

    槍支是軍隊最基本的裝備,有這麼難嗎?對於工業落後的印度如此,那麼最發達的工業國家——美國,如何呢?M16用於越戰,不敵AK47的威猛,可靠性也不高,不少美軍士兵紛紛扔下自已的國貨,拾起AK來,從此叫響AK47的大名,至今改進改型不斷,仍是最可靠槍支的代表。

    1978年正式定型生產的法國FAMAS“法瑪斯”,自裝備以來即被指先進,不但自用,而且多有出口,經過數場戰爭檢驗,其可靠程度並不高,法蘭西作為老牌的工業發達國家,造一支槍鹹說漂亮,漂亮到最後,不得已在2018年換裝德國黑克勒-科赫的HK416,此槍被裝備多國部隊,就是美國經過數次實戰應用,也以為好,成為美軍制式裝備到今天。

    早說自已要造新槍,造來造去已多年,手中唯一所可恃還是HK。這事絕非事出偶然,德國是具有精密製造傳統的,正是機械製造強國的代名詞。今天世上步槍上千種,令人眼花繚亂,真正好用堪用能實用者,則少而又少,原因正在於要經過實戰,才能知道好與不好,不是嗎?

  • 2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武器裝備是因作戰需要而產生,武器裝備服務於戰爭需要是武器裝備發展的宗旨,而武器裝備的原則是好用、管用、耐用。所謂好用就是效能要符合作戰需要和作戰環境的需要,使用方便,戰場上維護保養容易,說白了就是簡單可靠。管用就是要有所需要的殺傷效能,打中要害一槍斃命,打中非要害部位也要使其失去戰鬥力。耐用就好理解了,要能適應戰場環境,不怕雨水泥土,也就是要皮實,抗折騰。而檢驗武器裝備最好的試驗場就是戰場,戰爭也是催生武器裝備發展進步的溫床。

    然而,戰爭並不是時時都有發生,即便有也基本上都是和具備武器裝備研製的國家無緣。這是因為,凡是能夠產生研製武器裝備的國家都是軍事大國,武器裝備研發強國,這些國家除了美國到處惹事具備武器裝備檢驗的條件,多數並不具備,那麼和平環境下武器裝備又是怎麼來檢驗是效能和是否適應戰場環境呢?下面我們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武器裝備的研發是立足服務於戰爭需要的,這是根本,武器裝備的研發都具有傳承性,而前輩武器裝備都是由戰爭需要而研發,這就等於有了一個指導方向,在此基礎上,結合部隊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調研,武器裝備雖然是專家們設計,但真正需要的卻是戰場上計程車兵,它們最有發言權。所以,武器裝備的研製都需要去調查研究,例如,戰鬥機的研發定型就有試飛員參與,透過試飛員的意見進行改進。舉一個例子,俄羅斯在研製具備加油能力的蘇-57戰鬥機時,就是根據試飛員提出的意見改變了受油杆的安裝位置。任何武器裝備研發都需要深入實際才能做到儘量符合作戰需要。

    那麼,武器裝備裝備入役後如何檢驗效果呢?有很多方式,一個是定型前的效能實驗,這個不難,只要比前款好就是合格了,前文說了,武器裝備都是一代代相傳的,這是基礎,至於如何檢驗是否符合作戰需要,又沒有戰場怎麼辦呢?首先就是透過演習和部隊平時的訓練使用來檢驗,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做法,也叫做試裝備,就是檢驗性試用。透過下部隊試用發現問題,聽取士兵反映出來的不滿意,進行改進。其實,武器裝備試用階段基本就定型了,主要的效能指標都經過了嚴格的實驗性檢驗,例如,一款步槍,初速、有效射程、子彈的侵徹力,理論射速,戰鬥射速都有一個數據了,改進的基本都是人機工程方面,操控性、攜帶性,是不是符合好用、管用、耐用的條件,簡單說就是看看士兵們喜不喜歡,如果不喜歡,那麼問題就出來了,非改不可。

    武器裝備並非是只有在戰場上才能獲得性能驗證,當然,戰場上是最好的檢驗武器裝備的場所。武器裝備的基本效能都遵循傳承而來,例如,一架戰鬥機,別人的效能資料都是容易獲得的,到了什麼水平都清楚,就看你能否超越了,這類武器裝備的檢驗可不向一款步槍那麼簡單,涉及到飛行員的做戰能力,基本上是人機工程合理性符合要求,就可以了,效能是否適合作戰,只能是透過不斷的技術積累逐步改進。一款步槍可好辦,透過類似實戰的演習訓練就能找出問題來。

    由此來看,和平年代武器裝備的發展也是傳承前者,經過了深入研究,並透過使用不斷改進。目前,武器裝備能用、管用、好用、耐用基本原則沒變,只要效能符合作戰需要就是和格的,實戰雖然能夠更直觀的檢驗一款武器的綜合性能,但也是有限制的,總不能為了驗證一下就去打一仗吧!這也太壞了。和平年代武器研製也是要遵守從實戰出發的原則,而不是盲目攀比,跟風,要有符合本國特點的武器裝備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武器裝備是為戰爭而研製的,但也未必都拿到實戰中去檢驗。原子彈也是武器總不能用實戰來檢驗吧!試爆幾下,別人知道了,也就達到目的了。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路。

  • 3 # 紅色手電筒

    在武器設計定型以前,是會在各種環境下的進行測試,各個國家都有各種檢測場,用來測試武器裝備在各種條件下使用情況,並且根據這些測試的結果對於武器裝備進行修改。美國的阿伯丁試驗場。俄國的庫賓卡測試場,現在這些地方都成了博物館,但是一開始這些地方都是用來測試各種武器的。

    進行武器裝備的環境測試是武器定型以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一般是要測試在各種地形,各種季節的武器使用情況,比如像中國測試新式坦克的時候就需要到漠河進行冬季測試,當時車輛的研製人員換這種測試過程叫做反候鳥,就是天氣越熱的就要去熱的地方,冷的時候去了冷的地方。中國境內也是有不少武器測試場,其中最大的是白城測試中心。

    當然如果是有的裝置比較先進的國家,據說是有一種試車臺,可以把坦克車輛放在上邊,模擬各種環境,包括下多大雨,刮多大風,都可以模擬。象輕武器的使用還是會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測試諸如泡河水,揚塵後浸水的實驗,中國的這種輕武器測試方法是從當年蘇聯學過來的,中國的輕武器都是要經過這些嚴格的測試。

    通常經過這些測試以後,武器就會設計定型,開始小批次生產,生產一定數量以後,還會根據這批武器的使用情況進行若干改進,不過這個時候就是小修小補了,主要是改進生產工藝性,使之方便大規模生產,M16的設計師斯通納說好槍是改出來的,就是說這個階段,不過也有改壞了的,中國的63式步槍就是在大批次生產中,採用了工廠還沒有過關的新工藝導致63式步槍的產品質量一下子無法保證,導致這種本來還不錯的步槍僅僅裝備了10年就撤裝了。新式武器定型以前,是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測試,如果沒有經過這些測試那就會出各種可靠性的問題,最典型的是M14,M16。M-14是經過了各種測試,M14在越南沒有出可靠性的問題,M-14被淘汰是由於武器不適應越南戰場,而不是武器本身的問題,是用的地方不合適。而M-16是倉促之間的參軍入伍,之前沒有透過軍方的那堆測試程式,加上沒有合適的維護保養工具和資料,所以一開始M-16的問題很多,迫不得已是一邊打仗,一邊改進,最早使用M16的美國士兵就是實驗的小白鼠,但是這樣做的代價太大了。

    各種武器在正式定型以前的各種測試可以說是在給武器裝備頒發準生證一樣,沒有這個過程這種,一種新式武器就不能定型正式裝備部隊。

  • 4 # 國平軍史

    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軍隊新型武器裝備也不斷地服役,但真正投入實戰的軍隊並不多,許多國家的軍隊戰後數十年來,居然都未參與過任何實戰。因此,新型主戰武器裝備在服役前,一般都必須經過兵器試驗中心裝備定型試驗這一關,由於陸軍主戰裝備較多,本文就以陸軍重要的壓制兵器自行火炮舉例來說明之。自行火炮,在長途機動以後,要經過泥水、沙塵、顛簸等區域後,到達指定作戰位置,與假想敵展開作戰,整個定型試驗過程,猶如一場實裝實彈演練,非常緊張也非常逼真。以前,自行火炮常在固定炮位上考核射擊效能,對其在崎嶇路面的快速機動效能方面,則試驗不多,現在,總裝以實戰需求為標尺,提出更新完善常規武器裝備定型技術標準,對自行火炮等新裝備展開實操實練、使用維修,檢驗其實用性。對於自行火炮這類支援性火力輸出單元,在實踐中不斷補充、逐步完善,力爭讓其在戰場上實用好用,發揮大口徑火炮強大的壓制性作用,為機械化部隊和步兵的展開提供強大的火力援助和火力覆蓋。但是,對於自行火炮這類常規武器裝備來說,在兵器實驗中心近似實戰的定型,裝備各野戰軍以後,還沒完必須得過軍方使用單位這一關,這一關過了,才算真正成了一門合格的自行火炮。軍方的這一關,那就是比兵器試驗中心更接近戰場實戰的軍方演練,對自行火炮有著近似苛刻的要求,有時打的就是實彈,包括雙方相互對攻的對抗性演練。

    參與自行火炮實戰的單位,會圍繞人裝結合效能、武器裝備技術性能、彈藥效能等問題,檢驗和採集大量資料,演練以後會經過嚴格評估,得出兵器的作戰效能等結論,對存在部隊尚難以解決的缺陷,可能會重新回爐,由自行火炮研發和製造單位加以改進和提高。

    在軍事對抗演練中,也非常有可能對自行火炮實施空中打擊,能有效規避空中打擊,揚長避短,在空中打擊中能生存下來的自行火炮,才是部隊所需要的適合未來戰場的火力支援兵器。

    作戰單位展開的實戰化對抗演練,不僅能錘鍊參戰官兵的戰鬥意志,同時也能檢驗自行火炮這類主戰兵器裝備的作戰效能,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待改進提高以後,就能保持人裝結合的最佳狀態,全面提升自行火炮的全天候作戰能力。

  • 5 # 一葉楓流

    這要分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設計標準和質量標準。

    武器作為工業產品,要標準化,系列化。制訂貼合實戰需要的標準非常重要。比如槍炮口徑,射速要求。這些需要專家去研究,試驗。還要蒐集外國的資料。

    第二是設計師要從實際出發,裝備部門提出合理的技術要求。這要有對戰爭的預測,作戰方式的評估,未來作戰戰術。也需要專門的研究。

    第三個是小批次裝備部隊試用。充分試驗、檢驗。

    第四就是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總有武器設計的不好。但是不能總不好。

  • 6 # 嘯鷹評

    在和平年代不意味著周邊國家都是和平的,也不意味著世界上就是和平的。

    而且武器性質不同,檢驗方式也不同。

    通常是用彈道凝膠模擬子彈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

    透過均質鋼裝甲板模擬裝甲,測試穿甲能力。

    透過把靶船測試導彈對艦艇的傷害能力。

    透過高拋彈道預估彈道導彈射程。

    透過無預導彈來襲測試防空能力

    而這些基礎測驗完成後,下一個階段成本更高

    對於步兵武器而言

    步槍,衝鋒槍,狙擊槍,輕型火箭筒,反坦克火箭筒,在經歷過本土的研發,評價,篩選,落實,小批次生產後,完全可以透過少數的武器試驗部隊在一些國家 實地使用這些新型武器裝備,在實戰中檢驗武器裝備的可靠性。

    但是最常用的方式還是模擬實戰情況,進行模擬測試,然後選擇評價較好的幾個小批次生產裝備少數部隊根據這些士兵的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交改進意見 照最後選擇最優的產品,接著繼續激勵改進一點,然後在其原有產品基礎上一代又一代的逐步改進。

    而在這方面的話,則是類似於精準度試驗,說白了就是打靶。

    耐磨損,抗風沙試驗,說白了就是扔土裡。

    而且如果需要實際模擬對人體造成傷害的話,還可以拉一頭豬過來。

    像坦克,裝甲車之類的,著這手段無非就是耐久性測試,速度測試,長距離機動測試適應度測試。精準度測試。

    測試火炮殺傷力的時候,會選擇放滑板或者來一個老式坦克當靶子打靶才能得到最確切的一手資料。

    對於水面艦艇而言,測試反艦導彈的最佳方式呢,自然就是來一艘靶船。但是問題就是為了更好的確定殺傷效果,所以說通常會排空燃料,卸下全部武器彈藥。(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號被揍的25天的原因)而且因為軍艦靶的情況很少見的,所以說所有國家都要謹慎行事,儘量減少對把船的傷害,多用兩天。

    測試彈道導彈的射程主要是提高導彈的射高(飛得越高,射程約定是必然的。)

  • 7 # 河東三叔

    新式武器裝備實用化肯定要有個裝備定型過程,也就是透過兵器試驗場地進行模擬測試最終定型,這個過程包括武器設計效能、壽命、環境等方面,需要消耗大量時間進行各種模擬,有些裝備甚至要送達高原、雪鄉、熱帶叢林等區域試驗,以儘量達到設計要求並滿足實戰需要。

    戰爭年代武器裝備開發快應用也快,很多功能可能是在戰場上邊用邊完善,而且透過實戰檢驗可以很快速形成戰鬥力。歷史上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就將幾乎所有常規武器裝備都投入使用,比如當年的F-4戰鬥機也是首先投入越戰,立刻就驗證了不裝機炮是錯誤的(純導彈空戰時代還有點距離)。而蘇聯當年在阿富汗戰場也投入了大量常規武器裝備,同樣有力的檢驗了武器的戰場實用性,回到和平年代最近俄羅斯就將其蘇-57戰鬥機投入敘利亞戰場,目的就一個檢驗該機在戰場環境下的實戰效果。

    這種戰場檢驗方式不是每個國家都適用(美華人除外),和平年代其他國家需要試驗新式武器裝備還是得靠專用試驗場模擬,以及送抵各種極限環境下測試。比如我們常看到的新式步槍、火炮、裝備車輛等測試新聞報道,以99式主坦坦克為例就經過了高原、寒區、火炮測試等。

    99式主戰坦克原型車在寒區進行機動效能測試

    未加裝複合裝甲的98式坦克進機動測試

    類似裝備測試很多,對於我們這樣國土廣袤的國家來說基本可以實地測試,如果一些小國家可能更多需要實驗場內模擬測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五次中東戰爭,伊朗、土耳其、伊拉克和巴基斯坦有沒有派兵參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