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香海韻

    綜述

    人的本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或行為傾向。

    對這個概念的研究,有"人的15種本能慾望"和"基於馬斯洛理論的人類本能"等多種觀點。

    本能慾望介紹

    美國俄亥俄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由15種基本的慾望和價值觀所控制的,這也許是人類第一次將自己的行為列出一個清單,在此之前,從沒有人將人類的行為分解為一系列內在慾望的組合。在弗洛伊德的眼裡,人類一切行為的背後只有一個字--"性",而俄亥俄大學的心理學家則認為,性和好奇心、仇恨、榮譽感一樣,是行為的驅動力。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Steven Reiss說:"幾乎人類想做的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可以分解為15種慾望中的一種或幾種,而且大都具有其遺傳學基礎,這些慾望引導著我們的行為。"

    這一發現建立在對2500名受試者的研究之上。受試者被要求回答300多個設計好的問題,如"士可殺不可辱"、"我必須消除疼痛"等,最後將所有的回答歸納為15種基本慾望和價值觀,其中只有公民權、獨立和被社會排斥的恐懼沒有遺傳學基礎。Reiss教授說:"大多數慾望與動物所表現出來的相似,這表明它們有共同的基因基礎。"

    研究人員還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他們發現,不同的人對這15種基本慾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拿性來說,性幾乎對每一個人都是愉悅的,但對每一個人的驅動力卻並非一致,有的人終其一生沉溺於其中,而有的人則在這方面投入甚少。其它慾望也是這樣,有的人追逐成功,有的人淡泊名利,有的人重視親情和家庭,有的人則是"工作狂"。

    內容

    這15種基本慾望和價值觀分別是:

    好奇心:學習的渴望是不可抗拒的。

    食物:對食物的渴望無須贅言。

    榮譽感(道德):據此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結構。

    被社會排斥的恐懼:這令我們守規矩。Reiss教授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該項得分很低。"

    性:弗洛伊德將之置於"清單"首位,難怪"偉哥"如此熱銷。

    體育運動:胖子們可能意識不到,人們對運動的渴望是天生的。

    秩序:人人都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獨立:對於自作主張的渴望。

    復仇:就像莎士比亞著作裡的王子那樣。

    社會交往:渴望成為眾人中的一分子,即使這意味著在商業街無目的地閒逛。

    家庭:這一與家人共享的慾望恐怕不適於忙碌的CEO們。

    社會聲望:對名譽和地位的渴望。

    厭惡:對疼痛和焦慮的厭惡。

    公民權:對服務公共和社會公正的渴望。

    馬斯洛理論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學術期刊《心理學評論》上發表了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在這篇論文中,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有5個層次的本能,滿足了一個層次必然會有高一層次的需要。這些都是人的本能。

    (1)生理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牴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慧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幹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 2 # 周初東

    本能是什麼,怎麼來的?答:這是每個人或每個動物,天生就俱有的!不用學而是無形或不知不覺中的~自然反應而已?也就是說:父母祖宗老子遺傳下來的基因裡面就有的東西!人與動物大概差不多,你看動物就知道,比如說狗狗一出世,還沒睜開眼就知道聞著狗媽的趣味,找到奶頭來吸?不用教這就是人類與動物一樣,天生下來就有的本能?還有草原上的羊群牛群等功物,一生下來趕站穩腳步,一看到獅子獵狗等動物,好象天生就知道他是他們的天敵?一見他們過來就知道要傷害他們似的,就趕緊跟著媽媽跑。這就是天生俱有的本能反應?大自然無奇不有,咱們有好多自然界謎底!一時半回也無法解釋清楚。

  • 3 # 海門老馮

    動物的本能是客觀存在的,本能是生物進化累積而就的全部生理狀態,並且透過遺傳得到傳承和延續。比如:人能夠聽到聲音、能夠語言運動時對發音的把控、能夠進行思維活動、能夠自主掌控和調節生理平衡、能夠吞嚥食物……等等。人能夠產生意識,也是建立在這些遺傳下來的生理機能之基礎之上的。何謂生理機能呢?它是人體細胞組織和器官以及神經通徑網路,在進化中暫時固定下來的、具有必然聯絡的和做出特定運作態結果的“機械”功能“裝置”。比如:大拇指被一支縫衣針刺了一下,針刺地方的感受器細胞,因受到刺激而做出肌肉囊包體收縮,肌肉囊包體內的乙醯膽鹼能神經興奮劑被擠出軸突,進入突觸間隙,在氧的摻和下,與突觸後膜的受體物產生反應,離析出電子後進入上傳神經。衝動經脊髓束最終傳到大腦左側大拇指感覺皮層,再透過運動皮層折返到頂蓋前區,在視網膜上再現大拇指印象“圖片”,進一步經視器聚焦成像,突顯出大拇指影象,再透過外側膝狀體投射到視覺皮層,再現出大拇指被針刺出來的疼痛點感覺影象。在這同時,還透過針刺後的強烈疼痛感,在不經意(未加思考)的情況下使得右手及整個右臂膀做出最短反射弧肌運動的自發反射,來背脫危機。上述這個生理通徑,就是透過遺傳獲得的本能“架構”。右手臂自主收縮避險動作,就是業已存在的通徑機能下的、不加思考的“本能”。

    鳥築巢是鳥的本能嗎?回答是否定的。首先,鳥要把鳥巢築起來,它離不開意識的參與,如果僅僅依靠本能就能夠把巢建起來,那才是真正的本能。鳥在築巢過程中除了它的生理上業已進化出的本能以外,還要有個動機,即產生築巢的念想。這個念想是本能(天生)就存在的嗎?這怎麼可能呢。動機,它最初來之於環境刺激。比如:環境氣溫由低轉高,在達到一定的高度時,鳥的身體密度下降、體液增多、體液流動加速,新陳代謝加快,性激素豐盈,生理上產生性需求慾望,這個慾望就是新產生的一個關注點。這個關注點的具體內容或者說在鳥的視覺“螢幕”上再現出的是異性“形象照”及其與其接下來發生的性行為思考出來的設想情景照片。這些情景照片不是本能照片,而是慾望驅使下的一張張生活經驗情景照片。這些照片本來是碎片化的,要把它根據適時需求而有機地組合起來就需要利用到本能(身理神經網路通徑),並在本能的基礎上,藉助於自我意識下的大腦聯想思維活動機制,來實現一連串的“程式”活動。所以,這個過程是思考出來的,不是本能出來的。行為是依靠本能實現的。交配完成後,一個新的需求欲在不久後產生——築巢生蛋。這個需求欲又是怎麼產生的呢?鳥的生長髮育期比較短,它小時候在睜開眼睛後對周圍的事物就開始觀察了。直到獨立生活,也就幾個月的時間。有觀察就有記憶資訊積累,有記憶資訊積累就有意識狀態下的思維“資本”可以呼叫。因此,當母鳥的生理發生變化刺激時,一個新的關注點就產生了。這個關注點可能是由子宮膨脹,也可能伴隨著其它生理不適所引發。於是,就依據這個關注點展開視覺思維地圖上的尋的活動,鳥類同樣除了擁有思維活動通徑機能以外,也還有對不同經驗(長期記憶)資訊對比的能力。有了比較能力,就能產生自我意識。有了自我意識就能進一步根據需求出的關注點展開聯想思維活動。由此可知,鳥是能夠思考問題的,也就具有主觀能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效能力。說明它的生理變化的刺激,已經使它能夠預見到生蛋。並進一步展開對築巢、選址、銜草、防風雨,防天敵以及後代生下來的食物供給是否能得到保障等一系列情景想象和利用“聯絡圖”進行演繹。之所以人類對鳥築巢難以理解,甚至還把它看作本能。比如,一對新鳥沒有看到過做愛、築巢,更沒有“親手”做過築巢,它們是怎麼知道怎樣築巢的呢?並且做出來的鳥巢在鳥的前後代之間都基本一樣。問題出在人類低估了動物思考問題的能力上,還有新鳥對老鳥行為的觀察上,他們“天生”具有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見機行事的能力。公鳥與母鳥之間是有心靈互動的,甚至同樣有感情的,所以公鳥懂得在產期與母鳥的配合和協作。如果,當初母鳥沒有交配,是否照常去築巢呢?公鳥與特定的母鳥建立牢固的“夫妻”關係,我們不能總認為那也只不過是一種本能吧?未交配的鳥“夫婦”是否去築巢的問題,沒有實驗觀察結果,答案應該不會。如果不出所料,這就足以說明,該鳥在沒有交配的情況下是不會去傻呼呼地構築鳥巢的。上述情形充分表明,主觀能動性常常被人們誤認為是本能,所謂的本能,其實它只是個生理功能上的基礎平臺而已。

  • 4 # 太陽天然笨真

    既然是本能,那就是某種基礎,本來就具有的某種運化機制。

    比如組成我們自身正常功能呼吸,心跳,消化,排洩,免疫,體溫調節機制,如此等等。

    由於我們是自然的產物,必然依靠這個自然生存,產生各種連結點。所以這些條件決定了我們的本能。

    就肉體來說比較簡單,就是如何維持某種能量轉化,維持生命,已經物種的繁衍。比如:空氣,水,食物,配偶

    隨著人類的進化,環境的變化,這種本能也會進化,比如:乾淨的空氣,乾淨的水,健康的食物,安全的居所,溫暖的衣服,健壯的配偶,如此等等

    隨著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論,我們的本能不斷在進化,並由此繁衍出各種人性弱點。

    因為是本能,所以我們不知不覺,所以才需要文化,才需要教育,才需要修煉,這是對我們自然本能的覺悟,和剝離。

    話說當你在書外看書,人外看人,心外看心的時候,也便了悟了一切的究竟;了悟,就是改變,因為你不再是它,而是它的主人。一個人重要的,不是聽從內心的聲音,而首要的是學會分辨內心的聲音。因為你內心的聲音,百分之九十九是別人灌輸給你的。你加入了這萬丈紅塵,被你的無數教育者引導者接收了世界秩序,然後你的一生就猶如浮萍。變化莫測,但是身不由己。分辨內心的最好方法,就是接收更多角度的觀念,然後細細品味。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當然針對自我本能的覺悟和剝離可能比這個更難。

    比如各種貪嗔痴疑慢,各種自私自利,你以為不貪財就不是貪了?你貪吃貪睡貪愛貪便宜都是貪。如此等等,剝離人性的難度如同登天,不過沒有了這些人的本能,你還算人嗎?哈哈,不是神仙就是妖魔!

    既然是本能,就應該坦然接受,只要不被它奴役了就好。

    對抗什麼,便是給予什麼力量; 接納什麼,就是讓自己更強大,也就無限了。 你經商也好,悟道也好,追愛也好; 那都不是讓你更蒼白,而是讓你更豐盛。

    比如:在這個人間,金錢本身是一種價值衡量尺度,一個人追求金錢,應當是作為充分生活過的證據,一個融入環境的座標,一個價值實現的路徑。實現財富正常累計並且可以不被財富奴役的人,才算剛剛開始成為了一個成熟的地球人,因為,他開始接納這個星球,透過接納其體系核心。接納便可以放下,然後,開始自由。這便是馬斯洛五大需求理論之外第六層,超越自我,超越本能……

  • 5 # 時代傻瓜李博士

    本能是任何生命體都具備的先天的維繫個體和種群生命延續的一切對內外環境的反應。但本能是怎麼形成的,我思考了若干年,有個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在生物體與環境交流中對趨利避害的適應性進化形成的。趨利形成正趨性,避害形成負趨性。本能總是體現在生物從體內化合物分子、細胞、組織、到器官系統和外部行為的變化上。請各位特正。

  • 6 # 薩凡

    本能是人或動物與生俱來的天賦秉性(天性),它是人或動物對肌體內外環境變化所做的應激反應。本能活動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為維持生存而覓食;二是為繁殖後代而交配;三是為自身的安全和舒適而做出趨利避害、趨樂避苦的抉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若郎平明年卸任,誰能接過女排主帥教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