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大小小的谷

    如果劉備真的與吳和好,用現代話來說,那就是人設崩塌,因為劉備的名言是兄弟如手足,……,這麼講義氣的人,做了與性格不符合的事,必然會涼了眾將士的心,軍心一旦渙散,何談大業!

  • 2 # 內蒙農夫

    如果,關羽死後,張飛不急著為關羽報仇,鞭撻士卒,亦不會死於張,範二賊之手,並被割了首級往東吳,劉備便不會一時震怒,攻打東吳,亦不會慘敗,那麼,經過兩年的修整後,率先攻吳,奪荊州沿江而下,東吳可滅,至於,修好一說不存在,奪了荊州還有什麼好可修,只有滅了東吳,劉備勢力會更大,短期修整後,取曹魏,這時的曹操己死,冢虎就是有通天之能也難與之抗衡,統一天下定矣。

  • 3 # 天人嘯劍

    如果孫劉好像以前一樣和好如初,共同伐魏,就要先解決足以下問題。1.關羽的死是吳魏合謀,還有不孝的劉封和叛逃的孟達。吳國血賺。對於一直宣傳自己是仁德之主的劉備如何解決內部與外部的輿論。2.荊州被奪,隆中對戰略不知怎麼繼續了,還是另開方針?

    所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劉備最好就是假意伐吳,跟孫權談條件,得到有利條件之後,再聯合攻打曹魏。但是有利條件估計不大,人家難道把荊州還給你?何況東吳和魏國一直眉來眼去,曹丕一上臺,東吳就稱臣。就算孫劉修好,雙方都是站在利益的同盟,這種同盟和塑膠差不多。

  • 4 # 星虎談歷史

    我是星虎,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如果關羽死後,劉備放下成見,與孫吳修好,和孫吳共同抗擊曹魏,能興復漢室嗎?我認為不能。

    1.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如果關羽死後,劉備放下成見,與孫吳修好。那麼劉備,多年樹立的良好人設,必將會崩塌。手下的文臣和將領也必將離心。天下之人就會認為,劉備是一個虛偽,假仁假義的人。孫吳也會在暗中處處防備劉備。兩方心有介慮,合作自然就不能進行。更何談抗擊曹魏,興復漢室。

    2.如果關羽死後,劉備放下成見,與孫吳修好。那麼劉備關羽的結義兄弟張飛必然會離劉備而去。劉關張,三人的結義之情,也就到此為止了。關羽死,張飛離去,劉備手下就沒有多少將才可用。更沒有和劉備推心置腹的人。與孫吳修好抗擊曹操,劉備將會是處於弱勢的一方,即使打贏了曹魏。孫吳也必將會將矛頭調轉指向劉備。二者交戰,勝者自立為皇,敗者走向覆滅,再也不會有復興漢室之說。

  • 5 # 歷史與文化縱橫

    問題是劉備不久就在白帝城病逝了,劉備也想到了自己的過錯,所以特別託孤給諸葛亮,還說如果阿斗不行的話,君可以自代。而諸葛亮本就是一直主張聯合東吳的。從隆中對裡面就可以看到。隆中對中說,

    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外結好孫權是既定方針,而在任關羽為荊州守將時候,諸葛亮也是問關羽如何保住荊州,關羽回答如果曹操來,就北面拒敵,如果曹操、孫權一起來,就分兵出擊。諸葛亮也是無言以對。最後還是說北拒曹操東和東吳。事實都證明關羽沒有聽進去。因為之前,東吳曾經派官到荊州的三個郡上任,被關羽罵回,劉備也是帶兵到公安與東吳兵對峙,雙方几乎打起來。結果是以劉備讓出三郡為條件雙方議和。但是,關羽對東吳自此很是藐視,大概是覺得沒有打過一仗就丟了地方很是不服氣。

    而在劉備那,可能是認為已經與東吳劃江而治了,聯盟已經很牢固,東吳在背後不會有什麼小動作。結果是大出意料,東吳偷襲了荊州還殺了關羽。所以,在關羽死後,劉備才發誓要報仇。但是從大局上看,蜀國和東吳爭鬥只是有利於曹魏。但諸葛亮也勸止不了劉備,眼看劉備敗於猇亭之戰。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東吳沒有守信用,其次的原因則是關羽的剛愎自用,在襄樊之戰中敗亡得太快。

    假如劉備還能夠多活10來年,他還能夠完全相信東吳麼。即使聯合了東吳,又能夠北伐成功麼。這就好比那個射大雁的故事。在大雁還沒有射下來,先爭論是煮著吃好還是蒸著吃好,而大雁已經飛走了。所以,劉備與孫權是走不到一起的。

    劉備也是後悔終於走了,接盤的是諸葛亮,這剛好是諸葛亮實行自己抱負的時候,與東吳也聯合好了,但是他5次出師北伐曹魏都沒有成功,在他出師的時候,東吳也沒有乘機對蜀國下手,對益州發起進攻。

    228年初諸葛亮第一次大舉北伐沒有成功退回,但是又聽說魏國與東吳在江淮地區石亭發生大戰,魏軍大敗,魏軍轉過去救援東方,關中兵力空虛,旋即在228年冬天再次北伐,又是無功而返。

    可見得當時東吳與蜀國在配合上是存在問題的。諸葛亮要北伐沒有先知會東吳,讓東吳同時發起攻魏?還是怕東吳得知蜀國要北伐,乘機來進攻蜀國?就不得而知了。

    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而這年孫權也帶兵進攻合肥,算是巧合。但攻魏都沒有結果。而諸葛亮本人還累死在五丈原。

    就蜀國而言,失去荊州後只能從漢中翻越秦嶺進兵關中一路,那麼孫權為什麼總是從合肥方向發起進攻,而不是從荊州方向發起進攻呢?或者是荊州、合肥兩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配合諸葛亮從隴西發起進攻,勝算不是更大嗎?還是地方思想在作怪。荊州這個地方,曹丕也親自帶領大軍打過,221年,劉備在猇亭戰敗後,孫權恢復郭州為荊州,這表示不再臣服魏國了。曹丕率領大軍南下,幾乎攻破江陵,但是跟曹操遇到的情況類似又是遇到疫情被迫退軍。可見東吳不但有長江之險要,還有老天爺在保護。而孫權經過10萬大軍在合肥被張遼8千人打敗的經歷,不敢主動發起進攻,荊州之地多是平原,吳國擅長水戰,能夠自保已經不錯了的。

    綜上,蜀國軍事太弱,而吳國不能陸戰,即使這兩個國聯合起來,也不能進入中原,實現北伐成功。

  • 6 # 歷史笑春風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是後人對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評價。當年劉備為了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發動了夷陵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劉備被東吳的陸遜以火攻擊敗,幾乎全軍覆沒。不過東吳也一樣損失慘重,僅人員就損失了上萬。這一仗,蜀漢和東吳兩敗俱傷,都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格。在一旁坐山觀虎鬥的曹魏坐收漁利,實力更加強大。

    那麼,如果劉備不採取攻打東吳的戰略,與東吳修好,共同伐魏,局勢是否能夠改觀呢?甚至說,有可能興復漢室嗎?答案是局勢是肯定會好得多,不過興復漢室的機會比較渺茫。

    這是因為,在當時三國的局勢中,劉備只佔有益州一州之地,而孫權也不過佔有半個荊州、揚州和交州,地廣民稀。兩國加起來也根本就不是曹魏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和孫權的出路只有一個,那就是聯合起來,共抗曹魏。這是兩國唯一正確的戰略,而劉備不採取這個戰略,發動夷陵之戰是在戰略上完全錯誤的。就算是劉備打敗了東吳,也只會得不償失。幸虧當時曹丕沒有聽從劉曄的建議進攻東吳,這才使得曹魏失去了在當時統一天下的機會。

    那麼,劉備採取了正確的戰略,和東吳聯合,共抗曹魏,就會興復漢室了嗎?我們說,雖然這是唯一的機會,可這個機會比較渺茫。

    首先是實力相差懸殊,我們已經知道,在土地上,曹魏就佔有了十分之七的土地,而在人口上,曹魏也佔優勢。經濟開發程度上,曹魏所擁有的土地開發比較成熟。在軍隊上,曹魏的軍隊數量比蜀漢、東吳的數量佔優勢,而且曹魏擁有一個其他兩國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它擁有優良的馬場,編制有數量眾多,戰鬥力極強的騎兵部隊。

    其次,蜀漢丟失了荊州之後,就只剩下蜀中北伐一條道路。而蜀漢和東吳北伐的戰場遠隔千里,相互配合不易。比如,在後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和東吳也進行過配合。可是由於配合不力,讓曹魏得以各個擊破。曹魏一般在關中以防禦拖住諸葛亮,而在江淮一帶,只要東吳脫離水軍的掩護範圍,曹魏就以強有力的突擊打垮東吳。

    因此,蜀漢和東吳想要共同北伐是極其困難的。這裡不但要有共同的謀劃,還要碰運氣。這個運氣問題就很不好說了。

    第三,在奪取荊州之後,東吳已經失去了北伐的能力。東吳奪回荊州,看似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改善了自己的戰略形勢。可是,其實它已經由戰略攻勢轉入了戰略守勢,採取了保守的策略。

    我們可以看到,當呂蒙向孫權建議奪取荊州的時候,就說奪取了徐州要投入大批的力量,很難守住。那麼,東吳奪取了荊州,將原來關羽承擔的防線承擔起來。這使得本來就不足的兵力更加分散。在這個時候,東吳還有多少力量去奪取徐州,更不要說奪取之後守住它了。因此,想要東吳去全力北伐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四,劉備北伐雍涼應該是能夠獲得一定的成果的,可是這種戰果不是決定性的。這是因為雍涼在長期的戰亂下,經濟遭受了極大的破壞。人口也因為戰亂,大批逃亡死亡,整個雍涼地區可以說是一片曠野。劉備就算奪取雍涼,短時間也難以成為繼續向關東進攻的基地。

    如果劉備不能拿下雍涼地區,在關中和曹魏展開拉鋸,那麼劉備軍隊的後勤補給線透過秦嶺,會遭遇很大的困難。再加上對方優勢的騎兵,劉備的以山地步兵為主的軍隊很難對付。所以說,劉備北出秦川並不容易。

    第五,由於東吳背信棄義,襲取荊州,擒殺關羽,使得蜀漢對東吳心存疑慮,雙方互相戒備,難以投入全力北伐。我們可以看到,在諸葛亮時代,雖然諸葛亮大力開展外交工作,與東吳重新聯盟,可是對東吳依然有所防備。

    在蜀漢和東吳的交界,蜀漢一直駐守著一支精銳的軍隊。即便是與東吳友好的時期,這支軍隊也一直沒有變動。在蜀漢滅亡後,這支軍隊還阻擊了東吳的軍事行動,打退了東吳的進攻,消除了東吳趁火打劫的念頭。

    而且,由於東吳的所作所為,劉備手下的荊州派和河北派的人員,都對東吳深惡痛絕。如果和東吳修好,即使他們不表示反對,在北伐中也會心存芥蒂,削弱蜀軍的戰鬥力。

    結語:

    透過我們上面的分析,劉備在建立蜀漢後,唯一能夠奪取天下的正確戰略,就是和東吳修好,兩者聯盟,共抗曹魏。但是,即便是劉備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打敗曹魏,恢復漢室的希望也是很渺茫的。

    這是因為雙方實力差距,還有蜀漢與東吳配合不易造成的。蜀漢和東吳想要北伐成功,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雙方將主力集中在長江一線與曹魏決戰。但是,這就需要東吳重新讓出荊州,給劉備作為進攻的基地。但是,從孫權的心理來說,這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劉備想要打敗曹魏,興復漢室,不但要採取正確的戰略,還要採用正確的戰術,最後還要看上天是否會給予好的運氣,這實在是太難了。

  • 7 # 職場觀察記

    三國時期要說“義薄雲天”,大將畢竟想到劉關張三兄弟,這三兄弟桃園結義後便誓同生死,也可以說寸步不離,如果不是後面的戰亂三兄弟也不會分開那麼久,劉備更是說出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物”可見劉備是多麼看重自己的情義,趙雲為了救劉禪七進七出帶了出來,最後劉備心痛子龍把自己的兒子丟在了地上。可惜這三兄弟沒有善終,劉備也沒完成自己的宏圖偉業,先是關羽戰死,又到三弟被人殺害,劉備的心境當時已經變了。

    關羽的死一切都是孫權造成的,關羽在荊州與曹操交戰,孫權下令讓呂蒙拿下荊州,當時孫劉還處於聯盟狀態,互不來犯合力抗曹,可孫權為了自己私心破壞了大好局面,最後呂蒙偷襲關羽後方,兩面受敵關羽戰死,劉備對於自己二弟的戰死也是懷恨在心,可為了自己的將士他不得忍讓,知道後來自己三弟也離去。

    呂蒙雖然取了關羽的性命,但他也沒有好現場,在呂蒙拿下荊州後,呂蒙便被孫權以慶功的名義召回了,活蹦亂跳的呂蒙,他很開心,自己打了勝仗主公給自己慶功多好的一件事,誰也沒想到孫權賜給他一杯毒酒,慶功宴上呂蒙喝下毒酒死了!而孫權為何殺呂蒙呢?原因讓誰也沒想到,孫權說從他上位便受大都督之位約束,從來沒有拿過軍權,這個主公讓自己當的很窩囊,周瑜魯肅二人當任大都督孫權都忍了,最後呂蒙當任大都督還不聽話,一氣之下孫權毒死了呂蒙。

    關羽的死呂蒙沒有得到好下場,孫權把關羽人頭給曹操,曹操也是用了計謀反擊,孫權的日子也是不好過,孫權要時刻防備著劉備的報復,全天下都知道劉關張誓同生死,今天殺了關羽,劉備定當為自己兄弟報仇,關羽死後劉備也是稱帝了,稱帝后的第一詔便是下令攻打東吳,曹操是漢賊全天下都知道,劉備也知道,大臣們更是卻說伐魏,劉備為何還要執意伐吳呢?

    其實這也應對了三國後期的一句話,說的便是蜀漢“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三國後期蜀漢真的是沒有大將。其實在哪之前關羽死後便沒大將了,關羽是自己的兄弟,雖然武藝高強但關羽也是有著很多缺點的,並不適合鎮守一方,你看人家曹操,自己的大將不都是跟著自己的嗎,都是派一些中層將領鎮守,大將軍只是掛個名號,這樣還能培養人才多好,而蜀漢就不是這樣,並沒有培養什麼人才,當時如果劉備要伐魏真的是一個大將也沒有,必敗的局面,魏延雖然為大將,但一個魏延根本不能和曹操大將相比。

    還有一點很重要,劉備如果伐魏,那人心必然丟失,劉備忠義品德是天下人認可的,蜀漢子民更是以它為自豪,討伐董卓之後三兄弟分開,關羽到了曹操的帳下,為了保護自己的嫂嫂不得力跟隨曹操,更是為了自己嫂嫂去殺了袁紹的顏良文丑,原本以為劉備死去了,關羽更是說看到劉備屍骨便隨大哥而去,最後得知劉備訊息更是過五關斬六將去尋找劉備。

    在曹操戰敗時,關羽立下軍令狀去把守曹操,曹操當時看到關羽應該就得知自己死不掉了,曹操誇讚關羽英雄豪傑,曹操說自己是真心對待關羽,這一點關羽應該也是明白的,畢竟當時過五關斬六將曹操都沒說攔下自己治罪,曹操更是提劍單膝下跪,關羽見此也下馬來扶,最後關羽下令放了曹操,關羽回到軍中便向劉備等人請罪,更是直接要自殺,劉備見此說道;身為大哥我要先走,二弟只能在我後方,就這樣劉關張三人搶著去死,這個舉動更是被魯肅帶到了東吳。

    劉備伐吳不打魏也是被逼無奈,伐魏沒大將,十打九敗,自己二弟三弟都因東吳而死,如果繼續伐魏那天下人不就笑劉備假仁義嗎?蜀漢百姓也是對其失望,最後劉備只好伐吳,可惜也是以敗告終,這一切還是因為無大將。大家對於劉備伐吳不伐魏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可以評論留言繼續討論。

    劉備關羽曹操呂蒙孫權

    平臺宣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景新手有哪些入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