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長平之戰換帥,是趙孝成王最臭的一步棋,廉頗堅守長平,雖然不能取得勝利,至少不會導致全軍覆沒。可趙括一上來,就把趙國45萬大軍毀於一旦。

    那麼換帥以後,廉頗到底去了哪兒?還有後世非常感興趣的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在長平換帥以後,到底在幹些什麼呢?

    廉頗擊退燕軍,卻被趙悼襄王給罷免了。

    廉頗被換下來以後,心裡當然很不爽。在趙括徹底敗亡以後,廉頗也沒有因為被換掉而置氣,依舊選擇保衛趙國,畢竟是自己的母國,他不忍心放棄。

    當時秦軍圍困邯鄲一年多的時間,差點就把趙國給滅了。要不是後來魏無忌竊符救趙,或許秦昭襄王就提前完成稱帝的想法了。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餘,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史記》

    隔了一年,燕國也不淡定了,燕國丞相慄腹去了一趟趙國,發現趙國的壯丁基本都沒了,家家戶戶戴白孝,小男孩兒還沒長大,這正是滅亡趙國的好機會。

    於是在燕王的支援下,慄腹帶著兩路大軍直奔趙國而來。慄腹進攻鄗城,而卿秦進攻代地。剛對付完秦國,又來了燕國,趙王心裡當然很不是滋味。

    這個時候廉頗挺身而出,帶領大軍在鄗城擊敗並且殺死了慄腹,又前往代地俘虜了卿秦。為了給燕國一個教訓,廉頗甚至長驅直入,將燕國國都給包圍了起來。最終燕王不得不選擇割讓五座城池休戰,可見廉頗依舊沒有放棄趙國,而且戰鬥力的確很強。也因此廉頗被封為信平君,成為了趙國的相國,此後廉頗又攻取了魏國的繁陽。可惜這個時候找想成為死了,趙掉襄王上臺以後,立刻用樂乘取代了廉頗。廉頗當時還在外帶兵,得知這個訊息以後非常憤怒,所以帶兵擊敗了樂乘。

    這麼一來廉頗可就犯了大罪了,於是他索性就逃到了魏國大梁。此後廉頗再也沒有回到趙國為母國效忠。後來楚國將他接了過去想要重用他,可惜他心在趙國,所以沒有建立什麼功勳。

    李牧的發展時期,是在戰國末年了。

    其實李牧和長平之戰是完全不沾邊的,因為趙括在打長平之戰的時候,李牧還沒有成名,至少並沒有為趙國立下多大的汗馬功勞。

    為此趙王也不可能將李牧安排到主帥的位置上去,廉頗是老成持重的老將,趙括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他們都是有理由成為主帥的,唯獨李牧當時還沒有。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史記》

    李牧發跡的時候,已經到了趙掉襄王時期,這個時候廉頗已經被趙國趕到了魏國去了。放眼整個趙國,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也就李牧了。

    他之前一直在北方抗擊匈奴,沒辦法他自己就是趙國北方邊境出身的人,所以自幼對抗擊匈奴有著天然的興趣。

    長大以後李牧便投入到了抗擊匈奴的事業中,他對付匈奴有自己的辦法。從長期來看,他一直以防守為主,可是一旦抓住機會,就會把匈奴引入包圍圈,進而全殲敵軍。

    這種方法屢試不爽,匈奴人就好像沒長記性一樣,一連幾次都是這麼被李牧給擊敗的。此後十多年,匈奴人都不敢南下侵犯趙國的邊境。

    當李牧聞名天下的時候,長平之戰已經打完了好多年,廉頗也已經離開了趙國。整個趙國都靠李牧支撐著。

    這個時候進入到了秦始皇的時代,他想要一統六國,大將王翦發現李牧實在是一個難纏的對手,為此便動用了反間計。最後趙王遷居然自毀長城,把李牧給殺了,趙國也就滅了。

    廉頗和李牧都沒能參與到趙括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廉頗負責的,後半部分是趙括負責的。廉頗負責的部分,雖然沒有什麼功勞,但是也沒有什麼錯誤,屬於穩中求發展的狀態。

    而趙括負責的長平之戰,卻是一個積極向上、打算和對手決一死戰的階段,結果我們也知道,趙國幾乎是滿盤皆輸。

    而趙括在負責長平之戰的時候,廉頗是被閒置不用的,他手裡沒有兵權,所以也幫不上趙括任何忙。

    李牧就更不用說了,長平之戰的時候,他還遠沒有到達堪當大任的時候,所以李牧也不可能出現在長平之戰的戰場上。

    戰國四大名將,趙國雖然佔了倆,可是這兩個都沒有在長平之戰中發揮自己的特長,所以活該趙國被秦國打得沒有還手的餘地了。

    總結:如果李牧和廉頗同時參戰的話。

    開個小腦洞,如果長平之戰中,李牧和廉頗都能夠參戰,那麼趙國大軍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由李牧、廉頗和趙括來帶領,每個人有15萬人馬,這已經相當充裕了。

    廉頗長期負責防守,使得趙國之地固若金湯,趙括長期負責進攻,不斷襲擾秦國的軍隊。至於李牧則是趙國的殺手鐧,前期負責防守,觀望尋找機會,到了後期一旦找到機會,就對秦國軍隊發起猛攻。

    李牧還可以設下埋伏,在長期防守後,派遣一部分人馬前去誘敵,等到對方進入包圍圈,李牧和趙括聯手出擊,至於廉頗,千萬不能動,這是趙國的根本所在。如果真的能夠這麼做,趙國自然是不會那麼快滅亡的。

    參考資料:《史記》

  • 2 # 周朝文DMU

    首先要說明一點,廉頗被換下來之後,並沒有負責運糧,而是閒賦在家。至於李牧,當時還沒有成長為名將。下面具體說說兩人在長平戰役換帥後兩人的情況。

    一、廉頗

    長平之戰換帥,是趙孝成王最臭的一步棋,廉頗堅守長平,雖然不能取得勝利,至少不會導致全軍覆沒。可趙括一上來,就把趙國45萬大軍毀於一旦。

    那麼換帥以後,廉頗到底去了哪兒?

    廉頗擊退燕軍,卻被趙悼襄王給罷免了。

    廉頗被換下來以後,心裡當然很不爽。在趙括徹底敗亡以後,一直閒賦在家,當國家有難時,廉頗也沒有因為被換掉而置氣,依舊選擇保衛趙國,畢竟是自己的母國,他不忍心放棄。

    當時秦軍圍困邯鄲一年多的時間,差點就把趙國給滅了。要不是後來魏無忌竊符救趙,或許秦昭襄王就提前完成稱帝的想法了。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餘,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史記》

    隔了一年,燕國也不淡定了,燕國丞相慄腹去了一趟趙國,發現趙國的壯丁基本都沒了,家家戶戶戴白孝,小男孩兒還沒長大,這正是滅亡趙國的好機會。

    於是在燕王的支援下,慄腹帶著兩路大軍直奔趙國而來。慄腹進攻鄗城,而卿秦進攻代地。剛對付完秦國,又來了燕國,趙王心裡當然很不是滋味。

    這個時候廉頗挺身而出,帶領大軍在擊敗並且殺死了慄腹,又前往代地俘虜了卿秦。為了給燕國一個教訓,廉頗甚至長驅直入,將燕國國都給包圍了起來。

    在廉頗的猛烈反擊中,燕國選擇割讓五座城請求講和,趙孝成王才答應停戰。對於久經沙場的廉頗,再一次證明了自己,表明自己不僅在防守上經驗豐富,也在進攻上實力不俗。經此一戰,趙孝成王把廉頗封為信平君,並任假相。公元前245年,廉頗帶兵攻取魏地繁陽(今河南內黃縣西北)。不過,就在這一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對於剛剛即位的趙悼襄王,選擇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在外領兵的廉頗。而這,自然讓廉頗非常不滿。一怒之下,廉頗選擇投奔三晉之一的魏國。

    最後,不過,因為年齡較大、曾經進攻過自己等原因,雖然魏國國君收留了廉頗,但是卻沒有信任和重用他。之後,就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歷史典故,因為有人從中作梗,廉頗最終沒有能夠回到趙國。不過,作為和白起、王翦、李牧齊名的將領,廉頗還是吸引了楚國的關注。但是,在成為楚國的將領後,廉頗卻沒有什麼較大的功勞。對此,廉頗認為這是楚國計程車兵不如趙國所致。最終,廉頗抑鬱不樂,老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一帶)。 總的來說,廉頗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雖然人生的後半生顛破流離,但是,相對於白起、李牧甚至趙括,廉頗還是獲得了一個善終的結局。

    二、說說李牧

    而趙國換下廉頗後為什麼沒用李牧呢?

    第一:時間上長平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60年,而李牧從邊關入朝為官時已是公元前246年,相差了十幾年。

    第二:長平之戰時李牧還在駐守雁門郡防禦匈奴,只是趙國邊境的一名普通將軍,並且還不是很得到趙王信任,曾因固守被召回,還沒有成為當世名將。長平之戰這樣關乎到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爭絕不會讓一個小將軍統帥的,就是後來換趙括,那也是因為他是名將趙奢的兒子,而趙奢曾打敗秦軍並斬殺8萬,可以說是當時少有的戰績。

    第三:假設當時李牧已成名,趙孝成王派李牧出戰李牧也可能不會贏。因為他也是名將,名將沒有必勝把握是不會出戰的。

    李牧在對抗匈奴時,也曾經據守不出戰,導致當時趙王誤以為他害怕匈奴,派人頂替他,結果那人每次戰鬥都失敗,只好又調李牧去前線,李牧不戰是在等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後來果然大敗匈奴。

    李牧在對抗匈奴時,也曾經據守不出戰,導致當時趙王誤以為他害怕匈奴,派人頂替他,結果那人每次戰鬥都失敗,只好又調李牧去前線,李牧不戰是在等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後來果然大敗匈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牧在面對白起的時候,雙方都不會去貿然進攻犯錯誤,就像廉頗面對王齕一樣堅守不出,因為廉頗三年沒有發現戰機,白起更不會犯錯誤。

    第四:李牧最後是死於反間計的,趙括上任也是反間計,當李牧接任廉頗繼續堅守的時候,趙國國力無法支撐,還是會中秦國的反間計,最終還是趙括出馬。

    所以,即使當時真是李牧來打長平之戰,恐怕也難改變戰局,畢竟他們都是戰神,畢竟他的國君昏庸還是會中反間計的。

    那麼幻想一下,假如是李牧,能打贏長平之戰麼?

    答案是不行。

    戰國時期任何一場戰爭本質上都是外交戰(除了秦滅齊),我們可以看一下當時的局勢:

    紅圈是長平。當然,這場仗不可能只有這麼簡單。

    我們看看白圈的邯鄲離著黃圈的鄴縣有多近......

    再看看看秦國賄賂魏國許諾的那個垣雍(綠圈)在哪裡,看看之後魏國奪下的那個高都在哪裡......

    實際上,這是一場從頭到尾都在看魏國臉色的戰爭......

    魏國不表態,秦、趙就只能耗,耗到魏國表態為止,再或者耗到一方耗不下去為止。

    當魏國表態之前,連已經站在趙國一邊的齊國都不敢有任何動作,糧食都不敢借一顆。

    而且,魏國也不能隨便亂表態,因為它的後面還有楚國——楚國不表態,魏國也不敢亂表態。

    但秦、趙這麼耗下去的話,楚考烈王睡覺都會笑醒啊。

    以上的問題,是換不換李牧能解決的不?

    接下來想一個問題:

    在白起把趙軍包圍以後,為什麼秦昭襄王敢動員河內幾乎全部14週歲以上的男丁放棄秋收去當援兵。看一下河內的位置:

    你覺得魏國不在私底下意思意思,他敢這麼玩嗎?

    再想一想,就算換了是李牧把秦軍給包圍了,會是如何?

    正在憋大新聞的魏安僖王可隨隨便便動個小手指頭,就能讓李牧前功盡棄。

    所以,趙國自李兌以後,缺的從來不是優秀的將軍,而是優秀的縱橫家。虞卿雖然聰明,但面對魏楚的野心依舊無能為力。

  • 3 # 居然天上客

    這個問題明顯帶風向啊!廉頗,李牧什麼時候負責運糧和打援?長平之戰,開始的時候是廉頗主將,秦國沒有取得進展,無奈適應反間計,放出風聲說秦國不怕廉頗,只怕趙括,趙王中計,用趙括替換廉頗。趙括之父趙奢再三苦勸,趙王不聽。廉頗無奈,只能把兵權交給趙括,因此並沒有廉頗負責糧草之事。之後廉頗至於李牧,長平之戰時,還沒有出名,所謂負責打援之說更是莫名其妙!

  • 4 # 弄潮兒2231

    你咋不說韓信為啥不去幫忙?還李牧呢!李牧與白起他們不是同一時代的人,李牧第一次出現在趙國曆史書上大約是在長平之戰結局近二十年後即公元前243年李牧第一次出現在趙國的歷史舞臺上,長平之戰是公元前260年結束,相差十七年,加上長平之戰趙國大量軍官死亡和李牧的才能,第一次出現的李牧大機率在三十歲左右,推算出李牧出生時間大約在公元前278年到前273年之間,也就是說李牧在長平之戰時,還未成年怎麼可能去與白起pk!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邦是個小混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