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陽裡市豐邑區中陽裡

    劉邦非小混混,其實為老謀深算。漢初三傑皆其謀士,劉邦遊學懂得用人之術,更會駕馭帝王之術。總之人家能建立大漢帝國,絕非爾等一輩。??

  • 2 # 夏言冰

    《史》載,是劉太公也就是劉邦的老爸說他是流氓我、是混混。

    劉邦是個亭長,嚴格來說他是一個小官,但是天天跟混混混在一起,而且好吃懶做。

  • 3 # 帝國的臉譜

    劉邦是不是個小混混,這得從時間和經歷的節點去分析和判斷。劉邦當上了皇帝,他就不是個小混混,而是個大混混。倘若他沒有當上皇帝,甚至沒有走出沛縣豐鄉,那他就是個十足的小混混。為什麼這樣說呢?請看看他年輕時在家鄉的那些作為。

    一、好吃懶做。劉邦家在沛縣豐鄉陽裡村,父親劉太公,母親劉媼,夫妻倆生了生了四個兒子,劉伯、劉仲、劉季、劉交,劉季就是劉邦。

    劉邦成年後,生得牛高馬大,卻最恨務農,除了東遊西蕩,就是結友交朋,不過父母疼他,不過於責備。只是,大哥劉伯的妻子不喜歡這個小叔子,認為他好吃懶做,不為家裡分擔,因此經常嘮叨。作為父親的劉太公不高興了,乾脆同劉伯、劉仲分了家,自己帶著劉邦過活。

    二、結交狐朋狗友。劉邦不但懶惰,而且好結交狐朋狗友,天天與一夥酒肉朋友醉氣熏天,後來連劉太公都厭惡他,罵他為無賴,衣不給制,飯不給吃。於是,劉邦乾脆不回家,在哥哥家裡輪流吃和睡,畢竟親兄弟,嫂子雖然繼續嘮叨,哥哥們倒也嫌棄。

    然而,後來長兄劉伯因病去世,大嫂本來就討厭劉邦,如今丈夫一死,更甚。一天,劉邦拉了一大幫朋友,到大嫂家吃中餐,大嫂卻跑到廚房,用瓢猛刮鍋子,發出聲響,拒客的意思。朋友們知趣,都藉故離開。劉邦到廚房一看,鍋裡有大半鍋羹湯,他終於知道大嫂用意,便嘆息一聲,轉身離去,再也不來了。

    三、吃霸王餐。家裡是沒得吃了,劉邦就到外面打秋風。附近有兩家酒店,掌櫃都是當爐賣酒的“卓文君”,都是女掌櫃,一叫王媼,一叫武婦。劉邦經常來喝酒,有時還帶來好多酒肉朋友前來,劉邦有時有錢,有時沒錢,有時付錢,有時賒帳,但無論是在王媼的酒店,還是武婦的酒店,兩個掌櫃都熱情接待,從不因錢的問題給臉色、來態度。

    有這麼好的店、這麼好的人,劉邦便天天泡在酒店裡,樂不思蜀,認認真真地吃起了“霸王餐”。然而,特別神奇的是,兩位掌櫃不但從不計較,到了年底時,她們也不催討,幾年累積,想必不少,但到後來,兩位女掌櫃竟然還將劉邦的欠賬一筆勾銷。

    其實,無論是誰,他的人生和事業的道路上都會遇到貴人,父親是,哥哥是,嫂子也是,兩個酒店的女掌櫃更是,如果沒有他們,劉邦結交不了那麼多朋友,後來也不可能走出沛縣,成為漢朝皇帝。而如果不能走出家鄉,劉邦就永遠會是那個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的小混混。

  • 4 # 曉木曰兮歷史系

    笑他是混混,因為你沒看懂劉邦布的局

    我叫劉季,打小長在沛縣,因為長得老,身邊的一群小兄弟尊我為大哥。但有人笑我是混混,我只能說,你根本沒有看懂我布的局。

    從小我就是聽著信陵君的故事長大的,在我十歲那年,公子無忌統領五國軍隊合力抗秦,大敗不可一世的蒙驁,把秦軍攆回了函谷關。從此,我的理想就是到魏公子門下做一名食客,其實也別把理想說的那麼高尚。只不過不想在沛縣這個窮酸地方的受苦,老爺子整天逼著我跟兄長們下田種地,聽著就心煩。另外,也是聽說魏公子門下好應聘,殺豬的、看門的都有機會,想罷,我運氣也差不到哪裡去。既吃穿不愁,社會地位又高,何樂而不為呢?

    年輕的我,初到大城市,自然而然的碰了釘子,魏公子樂善好施,但魏公子的門客卻都不是善茬兒,看到又一個混吃混喝的泥腿子來搶飯碗,自然沒有好話。其實,他們也沒比我強多少。在大梁,我就好像是最後一個擠上電梯或者地鐵的人,總是平白的遭人白眼。應聘不上,直接回老家,實在是太沒面子了,出來前都已經跟樊噲、盧綰他們吹噓過,“混不好,我就不回來了……”

    魏公子不招人,又不想回老家,我就只得屈尊,做了魏公子門客的門客,我的老闆就是張耳。張耳這個人很有意思,對我也不錯。最重要的是,他教了我很多人生的道理。有一次,他喝多了,非要拉著我聊天,也是在那次,我窺見了成功的法門。

    “老劉啊,你知道我為啥有錢又有名麼?”張耳面露桃花,眼角含波,這明顯是多了。

    “那還用說,老闆,你善良正直,誠實勇敢,愛崗敬業,救國救民……”

    “停停停,這些我都知道,但畢竟是小節。”張耳不待我說完,便打斷我。

    “那是為啥?”我一臉真誠,但心中實在是厭惡聽他吹牛B。

    張耳叨叨個沒完,突然情緒激動起來,有些攔不住了,“老哥最潦倒的時候,戶口都讓人登出了,我能東山再起,我憑啥?我憑啥?”但他是我老大,他願意咋吹就咋吹,我識趣的又給他斟滿酒。

    沒想到的是,老闆喊著喊著,竟然嗚咽起來,“憑啥?憑啥?憑我媳婦有錢唄,憑我老丈人有錢唄。啊啊啊啊啊啊~”這段往事,我不曾聽過,嫂子美豔異常,只聽說是改嫁的,不成想還是大富人家的千金。

    張耳也自覺失態,用衣角拭了拭眼淚,嘴角一撇,非常不屑,“你也不用瞧不起大哥,陳餘你知道不?挺年輕的那個,傍上了公乘老爺子的小女兒,一步登天啦,哈哈哈,哈哈哈……”

    老闆笑裡帶淚,我不清楚他在人後經歷了什麼,我只羨慕他在人前的榮華富貴。哪怕犧牲比他更大,我也在所不惜。

    我下定決心要在大梁闖出一番事業,但在潮流面前,我還是太單薄,秦軍如風暴一般從函谷關席捲到東海灣,張耳跑了,成了通緝犯,我也灰頭土臉的逃回了沛縣。

    實話實說,我並沒有多厭惡新王朝,因為,我成了體制內的人,屁股決定思維,我計劃著從一個芝麻綠豆大的亭長折騰成富甲一方的大亨。

    我有一幫過命的兄弟,盧綰、樊噲、周勃、夏侯嬰,尤其是夏侯嬰,我是當了亭長才認識的,當初我開玩笑誤傷了他,上級因為我知法犯法要整死我,還好夏侯嬰抵死不認,蹲了一年大獄,遍體鱗傷,我才能保全性命。蕭何和曹參跟我也不錯,每次我家裡有事,他倆隨份子都是雙份,但畢竟人家是縣裡的領導,屬於上級照顧下級,沒有那麼貼心。

    我的工作就是送村裡小夥子們出徭役,閒暇的時候很多,一幫兄弟常聚在一起喝酒,輪流做東,我家裡條件不好,但酒店武大姐對我不錯,常跟她的合夥人說,“劉季總帶著兄弟來關照咱們生意,年底的條子就抹了把。”

    盧綰就像我肚子裡的蛔蟲,看出了我跟武大姐有意思,便攛掇著起鬨,要吃喜酒。我不高興,武大姐精明能幹,長得也漂亮,但我不能娶她,張耳的話猶在耳畔,我有我的籌謀,無奈,好好的一桌酒不歡而散,武大姐知道我的抱負,我也知道她的柔情,沒辦法,眼下的,姑且算我欠她的。

    時間過得很快,就在我蹉跎於一日又一日的平靜生活時,一戶姓呂的人家搬到了沛縣。

    我知道,機會來了。

    呂老爺家貲萬貫,跟縣令的關係又很好,初到沛縣,大家都爭搶著送禮結交。我也不能免俗,當然,一般的禮他看不上眼,就算看上眼,我也送不起,我要送,就送他一份大禮。

    在蕭何那,我打聽到,呂老爺舉家遷到沛縣,無非兩個字——避仇。光天化日來尋仇的,有當官的擋著,但是暗地裡搗亂的,卻要靠我收拾。我管這些年徭役,沛縣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我認得七七八八,平日裡多多少少都受過我些恩惠,所以說,在沛縣的地界,幾個跳梁的小丑,我還拿得住。尤其像樊噲、周勃這些,都是下手狠的人,有人來胡鬧過兩次也就再也不敢了。官老爺做不了的,我劉季可以。

    蕭何能看出來我的手段,也不失時機的跟呂老爺透漏一二。不錯,做了好事,就要讓他知道。呂老爺也很領情,有一次全縣都去他家賀喜,蕭何問我帶了多少喜錢,我呵呵一笑,翻了翻空口袋,說“你隨便唱個數吧,我得做最上邊”。蕭何笑笑喊道:“亭長劉季,賀錢萬!”同僚們一頭霧水,蕭何也不願多費口舌,“劉季你們還不知道麼,一貫吹牛的。”

    這件事,在他們嘴裡傳開了,說我是混吃的流氓,但呂老爺當時就起身恭迎我,他和蕭何都知道,我的賀錢豈止是一萬,有我劉季在,便保他在沛縣一世太平,接下這份厚禮,他得想清楚,該如何回禮。

    呂老爺邀我和蕭何進了內堂,繼續飲酒談歡,我畢竟是在大梁見過世面的,和一般鄉野村夫不一樣,藉著酒勁越聊越興起。唾沫橫飛的時候,我連大腿上有一片黑痣的事都說了,蕭何也不客氣,竟然當著呂老爺的面數了起來,滿滿一大片,他硬說是72個,暗合陰陽五行之成數,呂老爺心驚,也要上來數一數,昏黃的燈光,一大把年紀,數的清才怪。反正在他眼裡我已經是天選之人,必將大富大貴。

    在呂老爺眼裡,我既能給他看得見的太平,又能給他看不見的富貴。在我眼裡,呂老爺絕對是勢力變現的基礎。準翁婿一拍即合,不幾日,呂雉姑娘就進了我劉家的門,我以為大戶人家的千金,都很單純,沒成想,妻子卻是一個剛強果敢之人,謝天謝地,該當我劉季大富大貴。

    十年間,在沛縣,得呂公襄助,我交遊,我經營,我成了沒注意人的主心骨,我成了有主意人的定心丸。終於等到我47歲那年,秦皇死了,天下大亂,我意識到只做一個鄉下的富家翁滿足不了我,帝王的儀仗才是大丈夫的志向。

    蕭何、曹參首先找到我,他倆在縣裡,訊息靈通,陳勝的隊伍已經快打過來了,沿途的郡縣要麼開城投降,要麼被洗劫一空。富貴的人想的是保命,所以在拼命的時候他們就要來找我。變天的機會,稍縱即逝,大丈夫當仁不讓。蕭何和曹參顯然是商量過了,心甘情願追隨我,嚴詞懇切,說的我有些動容,但我心中清楚,他倆是精明人,大事成了,他倆是首功,大事敗了,他倆也能抽身而退,倒是我,要麼成王,要麼敗寇。

    “主公,起事之時,您當縣令,我們皆聽調遣。”曹參躬身一拜,

    “不,我不是舊朝的縣令,也不會做新朝的縣令,要做,就做王公!”

    “對,‘沛公’在上,蕭何誓死追隨,永不相負。”

    時局變換,天下紛紛攘攘,但在沛縣,仍是波瀾不驚。秦皇已逝,皇陵卻還未竣工,徭役一歲重過一歲。我押送著新一批青壯去往驪山,隊伍裡有演員,有觀眾,一出好戲就要開始了。

    一路上,我授意幾個演員陸續離開隊伍,造成人員逃亡的假象。途徑芒碭山時,我解了所有人的枷鎖,慷慨激昂的背誦了一篇稿子,如今想來,已記不得了,意思就是,人都跑很多了,大家隨我到驪山也是集體處斬,不如在此分道揚鑣,逃到異鄉苟且安身也好,跟我劉季落草為寇,奮力一搏也罷,我都不做強求。只盼大家都好,有緣再會,臨到結尾,我還象徵性的擦了擦淚。

    我演完了,蕭何他們安排的演員也很賣力,口號震天,山呼萬歲。這些被我拉上路的觀眾,從一開始,就整日間皺著眉頭,食無味,寢難安,他們心裡清楚,就算到了驪山不被處死,也要活活累死。我在他們的絕路上開了唯一一條生路,願與不願,我都吃定他們了。

    戲還沒有結束,行不過半日,探路的幾位演員沒命的跑回來,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繪聲繪色的描述,半路上一條巨大白蛇當途作惡,已經有人葬身蛇口了。我自然是不怕的,提劍而往,待這幫觀眾到時,只看見幾丈餘長的灰燼印記。行至夜深之時,有演員假扮老太太在路上低聲啼哭,這位演員水準高超,我都被嚇壞了,以為是碰瓷的。古人真誠,馬上就有不明真相的群眾上去攙扶。

    老太太哭著說,“我有一子,為人所殺。”

    群眾義憤填膺,“婆婆,您看見是誰殺了你兒子麼?”

    “我兒子化為白蛇,在路上曬太陽,被赤帝的兒子一刀砍死了…嗚嗚嗚…”

    眾人大驚,天黑無月,老太婆奮力滾入草叢,不見了蹤影。卸了妝的演員溜到我身邊,抿嘴一笑,假裝睡覺去了。而後一幫群眾紛紛跑來,跪在我跟前,叩頭不止。“高祖斬白蛇起義”的事到此就完整了。

    沛城之外,進行的很順利,聲勢造的很大。但在沛城之內,僅靠我媳婦和一干兄弟替我吹噓,卻很難形成轟動,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說,有神秘老人誇讚我妻兒有大貴之命;妻子每次來芒碭山都能看見帝王氣象,所以一找一個準兒;我出生之前,天有異象,母親跟神和龍都見過,也很熟。能說的都說了,但收效甚微。

    我知道,事到如今,只能找她了。

    我不能回沛縣,只得託人傳話,這件事兄弟們去不合適,只能讓最不該去的人去。出乎意料,妻子答應的很平和,我明明很相信妻子的手段,但心裡還是有些忐忑,我從不擔心會洩露了天機,我只是害怕會傷了她的心。

    不出幾個月,我的隊伍迅速壯大,每一個從沛縣投奔而來的弟兄,嘴裡都念叨著從酒館裡聽來的訊息。每次劉季喝醉,總有真龍在其上徘徊,劉季喝酒不付賬是出了名的,但武大姐的酒館卻越做越紅火。酒肆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一應傳聞在醉漢口中總要添油加醋,再大肆宣傳,效果自然無可比擬。但我眼看著隊伍不斷壯大,心裡卻不是滋味,這份虧欠越來越多,想我劉季如何能夠還得起呢?

    我在芒碭山中徘徊一年,再回沛縣,已是兵臨城下,而沛縣之內,風言風語,鋪天蓋地,家鄉父老無不簞食壺漿以應王師。沛城的縣令死於自己人手中,面對全城百姓,他什麼也給不了。但我不同,我是義軍,在烽煙四起的時候,我改變了他們在破城之日慘遭屠戮的命運;我是赤帝之子,在群雄爭霸的時候,我給了他們前途無量的未來。

    我的故事還沒有完,我改了一個更氣派的名字叫劉邦。但你們還在笑我是混混,說我在亡命天涯時,拋妻棄子;說我在父兄受困時,怯懦無情;說我在面對項羽時,膽小如鼠。是啊,項羽永遠是你們心中的英雄,但在他坑殺降卒的時候,我任賢選能;在他征戰殺伐的時候,我施恩結緣;在他猜忌眾部的時候,我高歌大風,在他榮歸故里的時候,我兵定三秦,在他四面楚歌的時候,我咸陽築宮。

    從頭看到尾,我還是個混混麼?

  • 5 # 陽明山夫

    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說這樣話的,還是小混混嗎,把家天下活用到極致了,沒有拼搏,怎麼能成家立業。劉邦從起兵之時,就志向高遠了。小混混非項羽莫屬,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劉邦衣錦還鄉都是帝王氣勢,那個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個大風歌都流傳幾千年了,這個不會是帝王包裝吧。

  • 6 # 遙望燕園

    對於漢高祖劉邦舉事之前的人生,整部《史記》用墨極少,我們只能透過太史公碎片化的描寫進行拼圖,拼湊出一個模模糊糊的劉邦前半生出來:

    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薛治之,時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乃是也。

    漢高祖劉邦做亭長的時候,自己用竹皮設計了一種帽子,這種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帽子,劉邦工作的沛縣生產不了,於是劉邦請泗水亭上負責“求盜”的同事幫他到薛地找到代工廠。對於自己設計且遠到薛地方可生產的帽子,劉邦很是喜歡,經常戴,日後做了沛公做了漢王甚至做了皇帝,也經常戴,於是,這種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帽子,就被時人命名為“劉氏冠”。▷罵著官署的吏◁

    (劉邦)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

    劉邦成年之後,經過考試,成為沛縣的泗水亭長。做亭長期間,整個沛縣的吏,無論大小,都被劉邦欺侮捉弄過。

    某一回,單父人呂公搬到沛縣來,沛縣所有前去恭祝喬遷之喜的豪傑和官吏們,給不到一千錢紅包的,就只能在堂下就坐。

    劉邦一分錢沒帶,卻聲稱帶了一萬錢的紅包,被呂公請到上座。

    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

    就連去吃霸王餐,劉邦也沒忘記欺侮捉弄沛縣的豪傑和官吏。待到劉邦成為皇帝,這種陋習依舊沒有戒掉,竟公然騎到御史大夫周昌的頭上。

    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史記·張丞相列傳》

    對於劉邦這種動輒謾罵欺侮同僚和屬下的行為,薄太后的前夫魏王豹深惡痛絕:

    酈生說豹,豹謝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耳。令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吾不忍復見也。”《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而劉邦唯一的女婿趙王張敖則不以為意,張敖的相國貫高則因此事謀刺了當時已是皇帝的劉邦,但劉邦命大,僥倖逃過了 一劫。

    漢八年,上從東垣還,過趙,貫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廁。上過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於人也!”不宿而去。——《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劉邦為什麼動不動就罵人就欺侮人呢?或許劉邦本性粗魯,又或許是劉邦胸內有不平事,具體原因為何,我們已經不得而知。

    ▷喝著孤獨的酒◁

    (劉邦)好酒及色。

    酒和女人,是劉邦一生中從未斷過的兩大喜好。即便劉邦後來貴為沛公為漢王為皇帝,依舊故我。剛逼秦王子嬰投降入主咸陽的時候,劉邦看見秦宮中有都是好酒好肉好女人,就想留在秦宮中不出去了。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史記·留守世家》

    剛剛攻破項羽的都城彭城時,劉邦好酒及色的老毛病又犯了,不但在項羽的王宮中大擺筵席,而且霸佔了項羽的妻妾。

    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史記·項羽本紀》

    就因為好酒及色的毛病,劉邦差點喪命彭城,劉邦親自指揮的漢軍,也在彭城死傷十餘萬,如果沒有韓信幫著收攏殘兵,如果沒有蕭何幫著徵兵,彭城一敗,劉邦怕是就要輸個底兒掉了。即便如此,劉邦還是改不了好酒及色的毛病,就連去女婿張敖家作客,也睡起了張敖的妾。

    淮南厲王長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趙王張敖美人。高祖八年,從東垣過趙,趙王獻之美人。厲王母得幸焉,有身。《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或許張敖的相國並不是因為劉邦好罵人才謀刺劉邦的,而是因為劉邦睡了張敖的妾,劉邦給女婿帶綠帽子的這種無恥行徑,不但是對女婿的侮辱,也是對女婿治下的整個趙國的侮辱,趙相貫高怎麼能忍,怎麼能不謀刺劉邦?比起發跡後喝酒有人陪,好色有人幫著搶有人主動獻,發跡前的劉邦,喝酒喝的是賒賬的酒,好色好的是外婦。

    (劉邦)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

    發跡前的劉邦,經常到王媼或武負的酒館中賒賬喝酒。媼和負以及母都是當時對年老女性的尊稱,相當於現代人口中的大媽或大娘。也就是說,劉邦這個泗水亭長,經常到王大媽或武大娘的酒館中去喝酒,喝酒還不給錢,一律打白條。王大媽和武大娘老眼昏花,經常能發現,醉臥酒館的劉邦身上有不明生物若隱若現,當地的鄉親也跟王大媽、武大娘一樣是好奇寶寶,等到劉邦在酒館睡著,就來酒館坐著要酒要菜,等著劉邦身上出現不明生物。就這樣,每逢劉邦到店,王大媽和武大娘的酒館,營業額都能翻數倍,王大媽和武大娘也常常因為這個原因,免去劉邦的賒賬。然而,雖然每次喝酒,酒館中的客人都翻倍,但客人卻不是劉邦的朋友,劉邦的孤獨,營救只能藉著酒精來排解,排解過後,倒頭便睡,睡夢中,劉邦或是夢見了長子劉肥的生母,或是夢見了咸陽城內威加四海的始皇帝。

    齊悼惠王劉肥者,高祖長庶男也。其母外婦也,曰曹氏。《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做著遙遠的夢◁劉邦做泗水亭長的時候,曾以亭長的身份到秦都咸陽去服徭役。或許是服徭役之初,又或許是服徭役結束,劉邦秦都咸陽擁擠的人群中,看到了出行的秦始皇。

    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秦始皇的威儀給劉邦的心靈帶來巨大的震撼,曾以做門客為人生理想的劉邦意識到,真正的男人,根本就不是去做什麼門客,而是像秦始皇一樣,威加海內。但於劉邦來說,威加海內是無比遙遠的夢。秦始皇什麼出身?秦王室的太子,奮六世之餘烈,方才統一了天下,成了至高無上的秦始皇。他劉邦什麼出身?不過是豐沛的一小小布衣,身無尺寸之地,也無三三兩兩的家臣,比金庸小說中的慕容復還遠遠不如。劉邦當然知道,這夢,是多麼地遙不可及。或許正因為夢想的遙不可及,劉邦才會苦悶地經常去喝悶酒,才會經常地狎侮官署的吏吧?但劉邦從未放棄過夢想,一有機會,劉邦就要為夢想去奮鬥。

    何曰:“……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史記·淮陰侯列傳》

    如果換做陳王陳勝、常山王張耳、雍王章邯、燕王臧荼、九江王英布等其他諸侯王,有個王做,就已經阿彌陀佛了,還要爭什麼天下呢?但劉邦不中,劉邦覺得,只做個王,太鬱悶了。

    ▷愛著賢惠的妻◁劉邦年輕的時候,跟陳平一樣,對農活是不屑一顧的。

    (劉邦)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後來,劉邦透過考試做了泗水亭長,透過一頓霸王餐娶了呂雉,性情大變。

    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

    曾經對農活不屑一顧的劉邦,再也不是那個從來不跟家人一起上地種田的劉邦了。劉邦不但經常上地幹農活,而且經常請假回家幹農活。為什麼劉邦對農活的態度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折?因為愛情,因為他愛著家裡那位賢惠的妻。他的妻便是呂雉,雖然呂雉可能是大小姐出身,但在嫁給劉邦之後,呂雉身上全然沒有大小姐的樣子,即便帶著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會跑到田地裡去除草。

    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

    呂后不但勤勞,而且善良,會像當年接濟過韓信的漂母那樣,把自己從家中帶來的水分給過路的老農喝。呂后善良喜施的性格,也和劉邦極合拍。

    (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多年以後,劉邦成為皇帝,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二人同床共枕的次數少了,劉邦對呂后的熱情也消減了,但對呂后的愛卻從未褪色。

    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史記·呂太后本紀》

    劉邦做了皇帝,仍舊經常御駕親征,而呂后則常常留守在關中輔佐太子劉盈治國,就這樣,二人同床共枕的次數少了很多,《史記》中的描述是“希見上”,劉邦和呂后也好像疏遠了。但是,劉邦對呂后的愛,應當一如當年。劉邦還是會因為呂后,做很多重大的決定。因為呂后,劉邦放棄了讓魯元公主去匈奴和親的打算。

    呂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長公主,而取家人子名為長公主,妻單于。《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因為呂后,劉邦誅殺了梁王彭越。

    呂后白上曰:“彭王壯士,今徒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國除。《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因為呂后,劉邦拖著病且老的身軀,親征淮南王英布,並在徵英布的戰鬥中受了致命傷,回長安後便一命嗚呼。

    (商山四皓)乃說建成侯曰:“君何不急請呂后承間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今諸將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將此屬,無異使羊將狼,莫肯為用,且使布聞之,則鼓行而西耳。上雖病,強載輜車,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強。’”於是呂澤立夜見呂后,呂后承間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豎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於是上自將兵而東,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史記·留侯世家》

    或許,當日送行的群臣已然想到,皇帝這一去,恐怕是凶多吉少。留侯張良也叮囑劉邦,英布所統領的楚兵彪悍,別跟英布擲氣。但劉邦沒忍住,見英布擺出了當年項羽擺過的陣型,大怒,直接和英布開打。

    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軍置陣如項籍軍,上惡之。與布相望見,遙謂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為帝耳。”上怒罵之,遂大戰。《史記·黥布列傳》

    這次征戰後,劉邦被流箭射中,回長安後,身體愈發不行,很快便病逝了,病逝前,劉邦拒絕醫治,並賞賜要給自己醫治的大夫五百斤,而後從容等死。一代雄主,在病痛中結束了複雜的一生。

    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打著普通的工◁劉邦舉事前,幹得最長的一份工,便是泗水亭長。亭長大約相當於今天的派出所所長,但比今天的派出所所長工作量要大,比今天的派出所所長工作職責要廣。用今天的話說,當時的劉邦,不過是基層工作人員,是體制內的一枚螺絲釘,是大秦帝國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然後,劉邦就被搬到秦都咸陽去了,以亭長的身份到咸陽去服徭役。

    高祖以吏繇咸陽。《史記·蕭相國世家》

    到距離豐沛幾千裡外的咸陽去服徭役,肯定不是什麼好事情,所以沛縣的大小官吏才會主動給劉邦拿路費,在家千般好,出門萬般難嘛。

    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史記·蕭相國世家》

    除了蕭何以外,其他的官吏只給劉邦三個錢的路費。三個錢是什麼概念呢?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三百塊吧,也算不上什麼錢。

    蕭何多給的那兩個錢,讓劉邦記了一輩子,劉邦後來成了皇帝,給蕭何論功行賞時,額外多給了蕭何兩千封戶,就是因為當年那兩個錢的深情厚誼。

    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帝嘗繇咸陽時何送我獨贏奉錢二也。《史記·蕭相國世家》

    做到後來,這份普通的工也做不下去了,因為沛縣又派給他一個重擔,往驪山押送徭役。驪山是秦始皇的陵墓所在,去驪山修陵墓,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於是,徭役們想方設法地逃跑。劉邦押著徭役走到豐縣西邊大澤的時候,劉邦粗略計算了一下,照著徭役當時逃跑的頻率,等他趕到驪山的時候,只能剩下他老哥一個了。那樣的話,是送徭役呀,還是送自己啊?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

    劉邦把押送的徭役們放了之後,自己也躲了起來。▷去過繁華的地◁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發跡前的劉邦,雖然最高職位僅是一小小的泗水亭長,跟接濟過淮陰侯韓信的南昌亭長和力勸項羽渡江的烏江亭長平級,但劉邦卻是行過萬里路的亭長。做亭長前,劉邦曾去過魏國的外黃,在外黃令張耳的家中做門客。

    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然而,這段做張耳門客的經歷,僅僅持續了幾個月便戛然而止。中止的原因或是劉邦想另謀出路,或是張耳受到了秦國的通緝。多年以後,劉邦成了漢王,張耳成了常山王。成了常山王的張耳被打出趙地,抱頭鼠竄之際,記起故人劉邦,投靠了劉邦。僅僅幾個月的相處,張耳便能在眾多門客中清楚地記得來自豐沛的只有布衣之身的劉邦,這說明,在當時,劉邦一定以其出類拔萃的才學,令張耳刮目相看。

    張耳敗走,念諸侯無可歸者,曰:“漢王與我有舊故,而項羽又強,立我,我欲之楚。”《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抱頭鼠竄之際,張耳雖然第一個想到的人是劉邦,但隨即便想到了項羽,張耳認為,項羽強大,劉邦弱小,應當去投奔強大的項羽。幸好,張耳的臣子中,有劉邦一樣出類拔萃者,名為甘公。甘公勸張耳說,雖然眼下項羽很強大,但笑到最後的一定是漢王劉邦,我們應當去投靠劉邦。於是,張耳就去投奔了劉邦,劉邦對前來投奔的張耳非常好,更在張耳逝世之後,把唯一的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

    漢五年,張耳薨,諡為景王。子敖嗣立為趙王。高祖長女魯元公主為趙王敖後。《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外黃之外,劉邦更去過繁華的秦都咸陽,也就是在咸陽,劉邦見到了秦始皇帝,從而發出了“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慨。

    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讀過艱澀的書◁曾有一句詩這樣寫道,“原來劉項不讀書”。但實際上,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都讀書,而且都讀過艱澀的書。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史記·項羽本紀》

    這段記載明確顯示,項羽接受過完整的基礎教育,並在少年時代學過艱澀的《尚書》,學過劍術,學過兵法,不過很可惜,項羽學什麼都沒長性,是典型的厭學少年。那麼劉邦呢?有記載顯示,劉邦跟發小盧綰一起學過《尚書》,劉邦同父異母的弟弟劉交跟荀子的弟子浮丘伯學習過《詩經》。

    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當然,也有意見認為,項羽和劉邦所學的,並不是艱澀的《尚書》,只是當時很流行的普通的文化知識。但劉邦同父異母弟弟劉交學習《詩經》的事,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楚元王交字遊,高祖同父少弟也。好書,多材藝。少時嘗與魯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詩於浮丘伯。伯者,孫卿門人也。及秦焚書,各別去。《漢書·楚元王傳》

    雖然劉邦學過艱澀的《尚書》,但劉邦對於《尚書》和劉交學習的《詩經》卻持懷疑態度,認為不實用。

    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在劉邦的認識裡,《詩經》、《尚書》沒有實用價值。什麼有實用價值呢?劉邦認為,能幫他在馬上打天下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即謀略和兵法,劉邦很可能在舉事之前就深入地鑽研過謀略和兵法。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史記·留侯世家》

    張良初遇劉邦的時候,劉邦剛剛舉事不久,張良就多次跟劉邦講《太公兵法》,張良一講劉邦就懂,並且常常使用《太公兵法》中的計策。

    同一部《太公兵法》,由同一個研習了十年的人給其他人講,其他人就聽不懂。為什麼劉邦遇到《太公兵法》時會和別人產生天差地別一樣的差距呢?

    我認為,劉邦應當在舉事前就深入地學習過謀略和兵法,從而有了建立了和《太公兵法》相似的知識體系,所以才能在張良講解《太公兵法》時一聽就懂一學就會。

    否則,任是多聰明的人,也不能趕上十個張良聰明吧?張良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都是謀士中的佼佼者,這樣的佼佼者苦學了十餘年的《太公兵法》,在劉邦那裡竟然好像也學過一樣,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劉邦就是學過類似《太公兵法》的只是,所以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說,劉邦雖是布衣出身,但很有可能既學過《詩經》、《尚書》一類的知識,還學過謀略和兵法,只不過,劉邦對《詩經》和《尚書》的學習應當比較粗略,所以即皇帝位之後讀到陸賈對《詩經》和《尚書》分析之後連連稱善。

    高帝不懌而有慚色,乃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恨過虛假的親◁太史公司馬遷介紹劉邦的籍貫時,是這麼說的: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

    為什麼司馬遷要把“沛”和“豐”連在一起用呢?對此,學者有過多種解釋,在我看來,恐怕是因為,劉邦生於豐長於豐學於豐但卻仕於沛,所以司馬遷就把“沛”和“豐”連在一起用。這就好像是說一個人在哈爾濱出生在長春讀大學在大連工作,最後這個人取得了莫大的成功,作家為他寫傳記的時候,簡單地說他是哈市人或長春人或大連人,都不能精準地覆蓋他的全部身份,最好只能說他是東北人,或“哈長大人”。劉邦前半生的經歷可以簡單地概括為,生於豐長於豐學於豐遊於外黃仕於沛縣,為什麼劉邦不在豐縣謀職呢?或許是因為當時只有沛縣有公務員招錄名額,又或許是因為,劉邦討厭家人,所以到沛縣去闖蕩。為什麼劉邦會討厭家人呢?據劉邦當皇帝以後的供述,劉邦的老父親劉老太公並不喜歡他的生活方式,經常耳提面命地教導他,讓他向他的二哥學習。我們現在常說“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在劉邦那裡則是“有一種兒子叫父親的另一個兒子”。

    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劉邦當眾提起舊事的時間,距離劉邦老父親過世不足一年,距離劉邦過世不足三年,都說人老了會看開的,但劉邦當時已經那麼老了,還能對於“有一種兒子叫父親的另一個兒子”的往事耿耿於懷,這說明劉邦對家人的厭煩,達到了一定程度。劉邦的老父親畢竟是為了劉邦好,所以劉邦雖然耿耿於懷但卻很是善待老父親。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

    但對於虛假的長嫂,劉邦可就沒那麼客氣了。劉邦的大哥劉伯過世早,留下他的長嫂和他的侄子劉信,劉邦即皇帝位以後,封弟弟劉交為楚王,封二哥劉仲為代王,封堂兄弟劉賈為荊王,但卻獨獨不封大哥劉伯留下的獨苗劉信,為何?

    始高祖微時,嘗避事,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為羹盡, 櫟釜,賓客以故去。已而視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史記·楚元王世家》

    劉邦的長嫂非常假,有粥裝沒粥,結果還被劉邦給發現了。至此之後,劉邦就怨恨起長嫂來,認為長嫂的人品不行,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不長者”,而劉邦是楚懷王君臣乃至酈食其等謀臣眼中的“ 寬大長者”,二人世界觀迥異,自然也就有分歧了。

    懷王諸老將皆曰:“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交過真心的朋◁

    其實,在沛縣地面上,劉邦不過是一小小亭長,就算是成了地頭蛇,也不可能如某些網友想象的那樣,可以呼風喚雨,沛縣的官吏中,真心佩服並願意和劉邦做一輩子好友的,大概也就蕭何、樊噲、夏侯嬰、任敖四個而已,盧綰、周勃等人並不是官吏。

    蕭何沒什麼話可說,是沛縣的主吏椽,劉邦做亭長的時候,就經常護著劉邦,別人給劉邦三個錢,蕭何則給劉邦五個錢。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史記·蕭相國世家》

    陳勝吳廣舉事時,蕭何更是主動地向沛縣縣令推舉劉邦,希望劉邦能徹底洗白。

    蕭何、曹參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眾,眾不敢不聽。”乃令樊噲召劉季。

    說樊噲也是官吏,大概會有人反駁我,但在《史記》中,除了記載樊噲屠狗之外,也記載過樊噲的官吏身份,大概樊噲家裡是屠狗的,但樊噲後來從政了吧?

    於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

    這段記載中,樊噲是和蕭何、曹參並列的“少年豪吏”,當時奉沛縣縣令命令去請劉邦出山的,也是樊噲,據這兩點,我們可以對端,樊噲當有是著體制內身份的。否則不可能作為縣令的特使去請劉邦。為什麼說樊噲要和劉邦做一輩子的朋友呢?因為劉邦常常隱匿,隱匿時,除了盧綰之外,經常跟著劉邦的,就是樊噲。

    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說夏侯嬰是官吏,應該沒什麼問題,即便夏侯嬰沒做過正式的官吏,也至少做過合同工。

    汝陰侯夏侯嬰,沛人也。為沛廄司御……嬰已而試補縣吏,與高祖相愛。《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就算夏侯嬰後來可能因為劉邦的牽連,丟掉了“補縣吏”的機會,夏侯嬰的“廄司御”也可以算做體制內的合同工了。

    整本《史記》中,明確記載著和劉邦“相愛”的,僅有盧綰和夏侯嬰而已,夏侯嬰和劉邦之間的感情有多深,不言自明。

    夏侯嬰做車伕時,每次送完客人回到沛縣,都要到劉邦的辦公室裡坐上一坐,一坐就是大半天。

    每送使客還,過沛泗上亭,與高祖語,未嘗不移日也。《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這還不算什麼,夏侯嬰甚至為劉邦坐過牢,捱過四五百的鞭刑。

    高祖戲而傷嬰,人有告高祖。高祖時為亭長,重坐傷人,告故不傷嬰,嬰證之。後獄覆,嬰坐高祖系歲餘,掠笞數百,終以是脫高祖。《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最後一個有必要特意提一提的,是很多人都沒聽說過的任敖。

    (任敖)故沛獄吏。……任敖素善高祖。《史記·張丞相列傳》

    任敖待劉邦有多友好呢?在劉邦私放徭役躲在豐縣大澤周邊時,沛縣的官吏們把劉邦的妻子呂雉抓到了監獄中。負責抓捕呂雉的官吏可能是看到呂雉漂亮於是心生歹意,對呂雉做出了不夠尊敬的事,此事惹惱了任敖,任敖上去就給不尊敬呂雉的官吏一頓揍,把人給揍傷了。

    高祖嘗避吏,吏系呂后,遇之不謹。任敖素善高祖,怒,擊傷主呂后吏。《史記·張丞相列傳》

    ▷躲過暴虐的君◁別看劉邦曾經在秦都咸陽觀看過秦始皇,但在秦始皇有來豐沛的苗頭時,劉邦就躲了起來。為什麼呢?迷信一點說,或許是因為王不見王吧。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壓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

    其實,所謂的“東南有天子氣”不過是扶蘇口中的“遠方黔首未集”的神話說法,秦始皇東遊壓“天子氣”就是向包括項羽在內的所有不服秦始皇的百姓炫耀武力,讓他們放下造反的心。當然了,炫耀武力可不能僅僅是皇帝的儀仗隊走過去那麼簡單,配合皇帝的東遊,適當地抓捕一些不老實分子消除一些不穩定因素,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劉邦、盧綰、樊噲等人,可能就是沛縣地面上的不老實分子和不穩定因素,所以劉邦會在秦始皇東遊時躲起來,盧綰會跟在劉邦身邊,樊噲會和劉邦“俱隱”。劉邦的躲避,是一種聰明,也是一種膽怯,但這種聰明和膽怯,竟被劉邦和呂雉合謀出一個神蹟來,甚至後來遠傳到匈奴去,所以我前邊說,呂雉是賢惠的妻。

    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身上有云氣的說法,根本就是假的,呂后之所以能夠找精準地找到劉邦,無非是因為,劉邦和呂后之間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暗號,加之呂后對劉邦生活習慣和脾氣秉性的熟稔,呂后自然而然地就能找到劉邦了。至於後來劉邦身上有神蹟的說法傳到匈奴,冒頓單于竟然還相信了,就只能用“好玩”二字來評價了。

    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史記·匈奴列傳》

    ▷追過流行的星◁劉邦當年為什麼會去給外黃令張耳做門客呢?因為劉邦當時的偶像不是秦始皇,而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

    對於信陵君這樣賢達人士,劉邦是真心向往,不過很可惜,待到劉邦跑到大梁,想要追隨信陵君的時候,信陵君已經過世了。劉邦無可奈何,只好去追隨曾追隨過信陵君的張耳,因此成了張耳的門客。待到劉邦做了皇帝之後,每一次經過大梁,劉邦都要去拜祭信陵君,並在生命的最後一年,為信陵君安排了守墓人。

    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

    漢高祖劉邦傳奇的一生,始於聽聞信陵君的賢達,終於為信陵君設定守墓人。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留侯世家》、《史記·楚元王世家》、《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魏豹彭越列傳》、《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史記·張丞相列傳》、《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史記·匈奴列傳》、《史記·魏公子列傳》、《漢書·楚元王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蜂轉場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