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峰峰說史
-
2 # 清山雅舍
△臧洪
我們往往通過歷史人物在史書上的篇幅和順位,能夠一定程度上看出某一人物的歷史地位,而臧洪在《魏書》第七卷中與呂布、張邈同列,就不難看出臧洪絕非是無足輕重的三華人物。
雄氣壯節,烈志難立臧洪,廣陵射陽人,出生名門,他的父親臧旻曾出任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原太守。臧洪體貌魁梧,異於常人,在郡中舉孝廉為郎,後出任縣長。
當時,董卓殘暴無道,挾持天子,專斷朝政,天下群雄結成討董同盟,聚兵圍攻洛陽。當時盟主袁紹屯河內,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駐紮在酸棗,袁術屯駐在南陽。
按照當時的規矩,聯盟這麼重大的事必須要先有一個聯盟儀式,由盟主在高壇之上帶領群雄歃血為盟,完成儀式。
結果奇葩的是盟主袁紹居然在河內沒有來,以致於沒有人敢僭越上高壇主持儀式,使得聯盟居然停滯在酸棗徒耗時間。臧洪看不過去了,便挺身而出,自願代替袁紹登壇主持聯盟儀式。
△袁紹
這裡必須要說明的是,代替袁紹登壇絕對是一件得罪人不討好的事,畢竟袁紹為人器量狹小,之前群雄們個個畏縮不前,都是害怕得罪袁紹,臧洪為了大義而犧牲個人利益,其品行義勇著實可嘉。但看在臧洪為袁氏門生故吏的份上,袁紹算是勉強可以接受。
那麼後來袁紹為何又殺了這個有名望持大義的門生故吏呢?這是因為臧洪在救張超的事情上,與袁紹發生了嚴重的分歧。
當時張邈、張超、陳宮等人密謀引呂布入兗州,反叛曹操,搞得曹操只剩下三城。後來曹操反敗為勝,驅逐呂布,圍困張超於雍丘,張超性命危在旦夕。要說明一下張超任廣陵太守時,臧洪郡中任縣長,張超正是他的郡君,在漢朝事郡守如君父乃是大義,因而張超對於臧洪而言是很重要的人。
△張超
已被袁紹表為青州刺史的臧洪得知後,便要從青州發兵救援並向袁紹請求增兵。袁紹自然不許,因為當時袁紹和曹操本是反董同盟,關係親密,從這一邏輯上說,曹操平叛誅逆賊,袁紹又怎麼好出兵妨礙。
最後張超身死族滅,臧洪氣憤之下,便與袁紹斷絕了關係。而袁紹面對臧洪的背叛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於是發兵圍攻臧洪。臧洪在堅守數年之後最終城破被俘,袁紹本還想安撫招納於他,但是臧洪認為袁紹不明大義,憤然拒絕。最終臧洪被袁紹殺害。
結語與臧洪在同一天被袁紹處決的,還有他的追隨者陳容。袁紹一天之內殺兩位忠義之士,為時人所詬病,世人對於臧洪之死無不嘆息,壯其大義高節,悲其烈志難續。
-
3 # 您猜怎麼著
首先在亂世中,一個人可能很難保證始終跟隨一個主公,而主公的變化雖然不能阻止,但是主公有先後之分,並且能夠忠於故主,這也以視為一種忠誠於主公的忠誠,這顯然是一種亂世中的道德變通,臧洪正是這樣一個早於關羽的行動者。
也正是亂世中,前一任主公與後一任主公,透過同一個部下的轉換而達成了某種默契,也就是這個人對兩個主公的基礎效忠,都需要得到雙方的尊重,誰也別壞誰的事情。而袁紹拒絕出兵,就打破了這種默契,坐視臧洪無法救援前一任主公。
臧洪的激烈選擇,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三國即將到來的亂世中,道德的一直堅守已經非常困難,因為主公、友人甚至敵人的切換都實在太快,甚至還會反覆切換,而在這樣的亂世中,只有擷取某一小段的恩仇,對於其他置之不理,才能夠把正義與邪惡分的清楚明白,稍微再多截一點,就要混亂了。
而臧洪面對故主張超被殺,他擷取的就是最直接的一小段,我要報恩,你袁紹阻止我報恩了,我要跟你死磕,也正是這種擷取一段而不問其餘,才能讓後面一連串的感念其忠義而爭相赴死的故事,得以發生。
-
4 # 白龍赤子
藏洪,字子源,廣陵射陽人,東漢末年名人。他身材魁梧,做事幹練,起初被地方政府推舉為孝廉。後來由於董卓之亂的發生,藏洪跟隨了張遼的弟弟張超,希望拯救江河日下的漢朝。藏洪得到了張超的賞識,可謂是千里馬遇到了伯樂。後來,藏洪又服務於袁紹,袁紹給予了藏洪特殊的待遇。可就在此時,張超被曹操所圍困,眼看著自己恩人有性命之憂,藏洪去求袁紹解救,可是被袁紹殘忍地拒絕了,張超被滅了族,藏洪也就離開了袁紹。下面我將詳細介紹:
匡扶漢室的人藏洪是有家庭背景的人,他的父親藏旻歷任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守、太原太守,在當時有很高的威望。所以,在這樣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藏洪,對漢朝有著特殊的感情,始終感覺自己欠漢朝的太多。董卓殺害漢少帝後,藏洪一心想著救國家而找到了張超,希望可以化解危機。藏洪認為王室危機之際,正是忠義壯烈之士報答國家之時,希望張超可以召集本地人馬,消滅亂賊,匡扶漢室,得到了張超的贊同和賞識。
從中可以看出,藏洪對漢室有著特殊的情結,是一個愛國的義士。
張超和藏洪的關係當初,張遼向張超問道:“聽說弟弟擔任郡守,政令和教化、刑罰和賞賜,都不由自己定出來,總是委任給藏洪,藏洪到底是什麼人?”。張超沉思了片刻,指出:藏洪的才能、膽量和權謀都超過我,我非常喜歡他,他是個了不起的人。於是,張遼也特別看重藏洪。
當然,藏洪對張超也很好。張遼、張超、劉岱等人結成了盟約,但是沒有人敢出來主持這場活動,畢竟是亂世,槍打出頭鳥!但是藏洪沒有退縮,登上祭壇喝下了牲血,帶頭舉行了宣誓活動,提高了張超的威望,令張超對藏洪感激不盡!
袁紹對藏洪的冷酷無情有了董卓之亂後,此時的天下已然群雄並立。就在藏洪找劉虞商量匡扶漢室的路上,碰見了公孫瓚、袁紹等人。袁紹很看重藏洪,任命藏洪為青州刺史。藏洪心想,袁紹是“四世三公”之後,匡扶漢室一定指日可待。藏洪想起自己和父親一樣,可以為一方百姓帶來安寧,心裡由衷的滿足。可是,另一件事的發生,徹底改變了藏洪的人生。
這件事就是張超被曹操的圍困,前面已經說過,張超和藏洪有著知遇之恩。張超有了困難,以藏洪的為人來看,肯定會出手幫助。於是,藏洪去找了袁紹,結局令人意外,袁紹拒絕解救張超,最後張超被曹操滅了族。正是袁紹的這種舉動,導致了藏洪的背叛,也在情理之中吧!
結語
藏洪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人物,有著匡扶漢室的夢想!他早年跟隨張超,得到了張超優厚的禮遇,加深了他對“士為知己者死”的認識。後來,藏洪遇到了生命中的又一位貴人——袁紹,藏洪得到了重用。但是就在這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張超遇到了危險,藏洪的求救得到的只是袁紹的拒絕,也導致了藏洪最終離開袁紹。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臧洪是徐州廣陵郡人,同時也是個官二代,他的父親臧旻在東漢做過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官職,太守的官職在東漢也算是二千石的高官,在東漢當官一看出身,二看道德,三看才能,因此臧洪託父親的洪福,在20歲時就被人舉為孝廉為郎官,一隻腳踏入官場。
臧洪無疑是個有才能的人,他的才能得到了廣陵太守張超、陳留太守張邈、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的肯定,很少有人知道,就連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臧洪才是始作俑者。
袁紹
臧洪生活的年代是東漢最黑暗的桓、靈二帝時期,因為朝廷黑暗,臧洪辭官回到徐州廣陵郡的家中,被廣陵郡太守張超徵辟為功曹,也就是太守的輔佐官員,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東漢朝廷被董卓掌控,臧洪算是最早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人,就跟太守張超商議起義後匡扶朝廷,張超同意了,就去找自己的兄長陳留太守張邈。
當時的曹操正在陳留郡募兵,自然也認識陳留太守張邈,當時的曹操也是一心匡扶漢室的,所以曹操也響應臧洪、張超、張邈共舉義後討伐董卓的行為,之後關東諸郡都聯合起來,彙集到一個叫酸棗的地方,共同推薦袁紹為盟主。
臧洪
而為關東聯軍起草討伐董卓的設壇盟誓演講就是臧洪說的,足以說明臧洪的才能,袁紹也是在這個時候認識了臧洪,也對臧洪的才能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才會在張超派臧洪去幽州聯絡大司馬劉虞時,袁紹在拜訪了因為戰爭而被困在當地的臧洪,同時任命臧洪為青州刺史。
袁紹的這一行為有些不地道,因為臧洪在當時是張超手下的官員,卻被袁紹半路上拉走了,但是袁紹給臧洪的職務是青州刺史,這一官職甚至超過了臧洪原來的老上級廣陵太守張超的官職,可算是重用了,要知道袁紹當時也不過是冀州牧。
張邈
換句話說,袁紹用重用把臧洪從張超手下挖過來了,當然臧洪也同意了這事,如果當事人不同意,沒有人可以逼臧洪留下來,畢竟袁紹在當時的名聲非常大,又在冀州得到大量計程車族支援,很有威名,袁紹和臧洪兩個畢竟也算是你情我願,於是臧洪就當了青州刺史。
臧洪在治理青州時,還算有些功績,但是發生一件事,導致袁紹與臧洪翻臉,袁紹還親自率軍討伐青州刺史臧洪,臧洪最終也因此而死。
臧洪在任職青州刺史時,兗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兗州刺史曹操在率軍攻打徐州之際,後方留守的陳宮聯合廣陵太守張超、陳留太守張邈兩兄弟,迎立呂布到兗州,與曹操為敵,兗州之戰曹操經過兩年多的戰爭,打敗了陳宮、張超、張邈、呂布的聯軍,並在雍丘包圍了張超,張超於是向曾經的手下青州刺史臧洪救援。
臧洪
這個時候的臧洪雖然名為青州刺史,但是沒有實際權力的,因為臧洪的一切都是袁紹給他的,以從屬關係來看,袁紹是臧洪的君主,臧洪向袁紹報告請求救援張超,但是袁紹不同意,因為當時曹操是依附於袁紹的,袁紹不可能為了臧洪去救張超,而在客觀上與曹操為敵,於是袁紹就拒絕救援張超。
這邊張超被曹操圍了三個月後,城破張超被曹操誅死三族,臧洪因為張超之死而怨恨袁紹,於是宣佈脫離袁紹而獨立,臧洪的這一行為激怒了袁紹,袁紹發動大軍包圍了臧洪,臧洪誓死不降,在城中缺糧時,臧洪殺了自己的愛妾給將士充飢,但仍然無法扭轉戰局,經過一年的圍攻,城中百姓七八千人被餓死,臧洪也被袁紹俘虜而殺害。
很多人讚歎臧洪的行為,認為臧洪是個義士,愛民如子、堅韌不屈、誓死不降的節氣很多人敬佩,但個人認為臧洪的行為不可取,有以下原因:
袁紹
1、臧洪背叛張超投靠袁紹是他個人的行為,沒有人逼迫他,袁紹是用高官厚䘵留下了臧洪,又不是拿馬架在他脖子上,說起來還是臧洪貪戀官職,才捨棄了舊主,怪不得別人。既然臧洪捨棄了張超,投靠了袁紹,就應該為袁紹效力,卻在舊主遇到危險時與新主翻臉,這種行為看起來叫懷舊,實際上叫喜舊厭新。
東漢時期有一種二元君主論,作為臣子的除了要效忠皇帝外,還要效忠自己的主公,袁紹家族門生故吏遍天下的一個原因就是袁家曾經四世三公,提拔了很多門生故吏,這些人不僅要效忠皇帝,還要效忠袁家的,如果背叛,就相當於背叛君主,所以臧洪的行為理論上是背叛。
曹操
2、從道義上說,曹操是兗州刺史,經朝廷同意任命的,陳宮、呂布、張超、張邈等人發動政變想奪取曹操的地盤,是張超等人不義,而不是曹操,如果臧洪講道義,忠君愛國的話,應該支援曹操,支援朝廷,可是臧洪並沒有,他只是從個人情感上想問題,而不是從國家大義上想問題,這是小義,不是大義。
3、張超被圍,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從道義上,袁紹沒有救援的理由,但是臧洪卻以個人意氣相逼,以獨立來威脅袁紹,這是臧洪的意氣用事,由此產生的後果就是戰爭,如果僅僅是臧洪一個人被殺也沒啥大不了的,但是臧洪卻導致整個城池的百姓跟著他一起死亡,這就是臧洪的不對了,畢竟百姓沒有錯,他們的死是無辜的。
回覆列表
臧洪,這個名字似乎不太出名。其實,臧洪也是三國中的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而且有著很傳奇的一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當時,張茂的弟弟張超為廣陵太守,此時的臧洪也頗有名氣,所以,張超就請臧洪做自己功曹,董卓進京殺害少帝,禍亂朝綱,所以,臧洪就勸張超討伐董卓,張超一直非常敬仰臧洪,後來將他介紹給了自己的哥哥張茂。又聯合了幾個當時勢力,他們在商議之後,決定誓師討伐董賊。當時這個聯盟的盟主就是臧洪,因為別人不敢坐。只是後來這個聯盟沒有成事,所以就不了了之了。所以說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前,就已經有一個盟主了,袁紹是第二個。
再後來,臧洪就與袁紹結識,袁紹對臧洪極為器重讓他做了東陵太守。可是,後來因為一件事讓二人反目成仇。
曹操圍攻張超,張超不敵,便向臧洪求援。因為臧洪曾是張超的下屬,而且對臧洪有知遇之恩。當他聽到張超有難時,他嚎嚎大哭,赤著腳跑著去糾集部下要去支援張超,從臧洪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講義氣!他向袁紹請求兵馬,援助張超,袁紹跟張超是對頭,怎麼可能會同意呢!
由於袁紹的不支援,張超最後被曹操破城,不但張氏兄弟被曹操殺害,而且被誅三族。就因為這件事,臧洪決定與袁紹反目,而且佔著東陵與袁紹絕交,袁紹想要回東陵,只能派兵攻打,堅守了一年的臧洪,最終被袁紹攻破。
再破城前,臧洪命令手下將士帶著自己的家人出城逃命,但是沒有一個逃的,可見臧洪多麼得民心。破城之後,城中將士百姓相枕而死,沒有一個背叛的,足足有七八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