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羽居士

    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導演專門為張茂則安排了與皇后曹丹姝的新婚偶遇、溫言相勸、處處維護等感情戲碼,把一個處處為女主著想的貼心暖男塑造成萬千少女心中的溫潤如玉謙謙君子形象。歷史上的張茂則卻因為司馬光的關係被打入“元祐黨人”。死後不得安寧,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張茂則,字平甫,開封人。史書記載他習慣了簡樸的生活,吃穿上不大講究。穿的衣服縫縫補補十多年不肯扔掉,這一點跟電視劇《清平樂》上講得倒是吻合。

    張茂則剛入宮的時候只是個小黃門,後來因為差事辦得踏踏實實在經過多次升遷後做到了供奉官,幹當內東門。一天夜裡,皇宮大內忽然出現飛賊,張茂則第一個衝進去與飛賊對峙並高呼示警,等到大內侍衛和值班太監趕過來大家一起把飛賊捉住。張茂則立下功勞,升遷至御藥院與任守忠做了一段時間的同事。

    事實上,到御藥院工作,就宋代宦官而言,這非常重要和尊貴的一個職位。御藥院即宮中御用藥房,是最重要的內廷官司,太醫負責開方,御藥院負責抓藥,歷史劇中很多後宮的陰謀詭計,鴆酒毒藥都出於此處。責任十分重大,因此任領御藥院的宦官非尋常之輩,宋朝規定,進入宮廷三十年以上的太監,十年未升遷並有重大突出貢獻的才可入選御藥院。

    御藥院的太監也並不是照方抓藥這麼簡單的差事,還兼任隨時伴隨皇帝左右,傳達聖旨和宣讀詔書已經監督朝廷命官差事等事務。有時候還會根據需要,在皇帝上朝的時候,侍立在身邊或者殿角,以供隨時傳喚。因此,出任這種職務的太監一把都被看作皇帝的近臣親信,這工作也充分地為他們提供了向上晉升的機會

    一次,仁宗夜裡發病緊急召見張茂則,張茂則剛剛踏進皇帝所在的福寧殿門,左右太監打算把宮門給關了,張茂則嚴厲斥責了這種行為:

    宋史記載茂則曰:“事無可慮, 何至使中外生疑耶?

    仁宗的病越發的加重了,張茂則打聽到皇帝打算處置御藥院一干人等,最起碼也要看看有沒有以次充好,製造假藥等問題出現。張茂則怕出了紕漏皇帝遷怒自己,趕緊找門路請求外放。放在電視劇中,恐怕是就是和曹丹姝有關,遠離是非之地。

    不多久,新的任命下來了張茂則轉宮苑使、出任由永興路兵馬管轄的果州團練使,根《水滸傳》中血濺鴛鴦樓的張團練,屬於同一行政級別。遠離了權力漩渦的張茂則唱出了一口氣,終於可以不用被御藥院的事情煩心了。仁宗去世後,風頭已經過了,張茂則的心思又開始活泛起來,他疏通關係重新走了門路,調回宮廷進入內侍階層,後升任副都知。至於是不是找的皇后,就不得而知了。

    宋神宗熙寧初年,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嚴重影響黃河下游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皇帝召見翰林學士司馬光巡視黃河水利工程,並讓張茂則作為監工一同前去。司馬光和張茂則在工作過程中達成共識,對建造生堤及六塔、以及二股河疏導工程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事實上,司馬光是為了反對王安石,進而反對疏浚河道工程。張茂則根本就屬於人云亦云,一個御藥院出身的半吊子御醫哪裡懂得治理黃河這種水利大事。皇帝也不是太明白水利工程這種大事,想著張茂則出門巡視了一圈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給他晉升為“內都知”。

    後來,精通水利的內侍程昉提議疏通二股河,賭塞被河道,使黃河歸入東流,此舉受到王安石的讚賞和大力支援。後來,程昉受到重用,在治理黃河以及黃泛區的淤田中做出了很大成績。

    而張茂則因為上元夜宮中起火,自己指揮眾人救火得力受到皇帝嘉獎,賜窄衣金帶。等到他終於熬到了退休年齡,皇帝照例要加封官爵,再賜予一些金銀財產之類,張茂則推辭不受說自己世受皇恩,俸祿已經基本夠用了,不用賞賜了。皇帝還是按照慣例給他升了官。

    蔡京一直對守舊派大臣懷恨在心,等他大權在握後,以後,開始大肆排擠“元祐黨人”。雖然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很多大臣都已經去世,這並不妨礙蔡京的復仇大計。他把張茂則因為之前與司馬光當過同事,一起巡視過黃河一個鼻孔出氣的事蹟翻出來,將他一併被打入“元祐黨人”序列。將其追貶為左監門衛將軍,也就是個看門的小太監。張茂則泉下有知,估計氣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白羽點評:縱觀張茂則的一生,貼心暖男、好好先生這些電視劇中賦予他的人設和標籤都是子虛烏有的。他只是碰巧契合了廣大女性心目中那個俯首帖耳永不背叛,暖心太監的一個虛構想象。相信很多女性觀眾看到這篇文章後,對他都有著淡淡的失望。

    相反,一個成長於皇宮大內,根植於金枝玉葉之中,懂得趨利避害,明哲保身,人云亦云的普通太監才是張茂則的真實面目。

    至於觀眾是以靜觀平和的心態中去體味電視劇製造出輝煌王朝的殘夢,想繼續陶醉張茂則於曹丹姝那纏綿深宛的情致,還是理性地看待真實的歷史。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 2 # 炒米視角

    正史通常為尊者諱,只描述事件結果,不描述內心以及晦澀私事。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正史上的張茂則跟《清平樂》劇中的張茂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張茂則在仁宗趙官家年間,的確是從一層的小黃門做起的,一路之上往上拼搏,的確也歷經艱幸。光做到“西頭供奉官”這麼個小角色,前後都花了好多年,五次升遷才達到的。

    從這一點來說,張茂則在沒有任何關係背景的情況下,一心往上爬,他就必須不能放棄任何一個機會,所以成為一個暖男,那是他在宮廷裡生存必須掌握的一個本領。

    所謂的暖男就是默默地給予幫助,從來都“潤物細無聲”,敏銳的發現機會點,去幹預點什麼,但是平時就像空氣一樣。

    正史不會記錄他和曹皇后有什麼關係,但是張茂則的幾次發跡,其實背後真的和曹皇后有脫不了的干係。

    張茂澤第一次發跡,源於內庭夜裡有賊,他第一個衝進去抓住了賊 。此舉得到了趙官家的賞識,並且讓他統領整個御藥房。趙官家身體不好,讓張茂則掌管御藥。這充分說明了趙官家對他的信任,得到了趙官家的信任,接下來他的官運即將亨通。

    成為趙官家最信任的太監,又可以出入宮闈,而趙關家又不怎麼待見曹皇后,張茂則成為曹皇后的藍顏知己、大暖男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關鍵趙官家後來身體不好,身邊常伴不離的就是朝皇后以及張茂則。

    但是在趙官家生病期間,張茂澤主動提出外派,做過宮苑使、果州團練使、永興路兵馬鈐轄。回來後,又遷升副都知。在熙寧初年,還和司馬光一起去視察恩、冀、深、瀛四州生堤及六塔、二股河利害,回來後,又遷升為都知。

    經過多次的歷練、出去鍍金,張茂則官越做越大。他和曹丹姝最大的緋聞就是,趙官家臨終前說胡話,說張茂澤和曹丹姝有一腿,嚇得張茂澤差點要去上吊自殺。不過還好,文彥博說,官家病得意識不清,在說胡話。

    後來哲宗即位之後,張茂則又繼續升官,升為寧國軍留後,加兩省都都知。但是我們知道啊,哲宗即位之後,實際上真正掌權的還是曹皇后,真正給張茂澤升官的人會是誰?

    張茂則生前很風光,但是他怎麼也沒想到死後受司馬光牽連,被蔡京打為“元佑黨人”,追貶為左監門衛將軍(相當於環衛工人的頭頭),死得都不安生。

  • 3 # 一半秋色

    《清平樂》誰的顏值最高?

    估計大多數人會選梁懷吉,面若冠玉、唇若塗脂,滿足了迷妹的所有幻想,除了少了一件重要零件之外,其他都是一頂一的好。

    除了梁懷吉,第二位的帥哥是誰呢?也許要屬張茂則了,一號男主宋仁宗只能屈居第三。

    不知道歷史上真正的梁懷吉、張茂則顏值如何,但梁懷吉與趙微柔月夜對飲,有史可考,能深得公主垂青,想來顏值一定不錯的。

    至於張茂則,他打小跟著仁宗,小心服侍著仁宗,仁宗當了皇帝之後,他依然鞍前馬後地伺候著,深得仁宗信任。

    仁宗是個顏值控,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都要帥,要美,所以張茂則顏值一定不賴。

    劇中,張茂則與曹丹姝偶然相遇,中間發生不少趣事,二人互為知己,後來大臣舉薦曹丹姝入宮為皇后,然而仁宗愛的是陳熙春,內心極為不悅。

    曹丹姝入宮之後,仁宗對她不理不睬,採取冷暴力,並將心腹張茂則派到了曹丹姝身邊,名為服侍,實則監視。

    然而,張茂則與曹丹姝早就認識了,這一點仁宗並不知曉,張茂則去了之後,很快就被曹丹姝“俘虜”了,變成了自己人,他不僅不揭皇后的底,還到處宣傳皇后的好。

    仁宗本想揪皇后的小辮子,瞅機會廢掉皇后,結果半點錯也找不到,這要歸功於張茂則,沒有張茂則,曹丹姝只怕早就地位不保了。

    至於張茂則愛不愛曹丹姝呢?

    或許心裡有愛,但一直小心翼翼地掩藏著,不敢絲毫表露,因為哪怕有一點點越軌之舉,帶給他的一定是彌天大禍,前有梁懷吉前車之鑑,他更是“有賊心沒賊膽”了。

    歷史上的張茂則與《清平樂》中極為相似,最初是小黃門,為人謹慎,做事圓滑,深得仁宗信任。

    後來,張茂則進入御膳房。宋朝規定,進入宮廷三十年以上的太監,才有資格進入御膳房。

    御膳房是給皇帝抓藥的,藥可以治病,也可以毒死人,沒有足夠的信任度,是不可能進入御膳房的。

    仁宗去世之後,張茂則升任副都知,與司馬光一起治理黃河,二人配合默契,幹了不少政績。

    大家印象中,太監都是歪瓜裂棗的,一副醜惡嘴臉,譬如魏忠賢、趙高等等,《清平樂》中的兩個太監,溫文爾雅,氣質溫婉,盡職盡責,顛覆了傳統認知。

    太監有好的,也有壞的。

    縱觀整個宋朝,沒有一個太監把持朝政、禍亂朝綱的,反倒是後來的明朝,出現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蠅營狗苟,沆瀣一氣,太監的形象就此敗壞,一落千丈。

    太監本沒錯,錯在皇帝。

  • 4 # 桑梓說娛

    張茂則一個小小太監卻可以讓仁宗次次予他晉升,甚至說從一個小黃門最不起眼的奴才進入內都知,與其生活態度、往日作風有極強的關聯性。

    小太監卻讓兩代君主為其升遷

    張茂則的發達在於禁庭夜有盜賊,而他茂則,手無縛雞之力,卻第一個進入屋內,將小賊擒獲。遷到當時待遇特別好、幹活又輕鬆的御藥院,於是開始逆襲。

    由於本身待在御藥院的緣故,仁宗突發疾病,大半夜急召。兩個侍衛卻多加阻攔,張茂則一下五除二,在仁宗恢復病情的階段,要求調離宮外。畢竟給皇帝治疾這事兒需得是醫術過硬,於他來說不過是一墊背的,要治不好,一大群人都要遭殃。

    《清平樂》那時候,張茂則已經成為皇帝眼前的紅人。可因為對皇后的喜愛,陪皇后練劍,又是求著皇后赦免懷吉,兩人關係越發的像是知己。仁宗已經開始發覺,故而暗中提醒,之後又將張茂則調離。

    宋神宗繼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過張茂則似乎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的社交圈似乎總是很廣,可以和司馬光一起到恩、冀、深、瀛四州生堤及六塔進行視察,期間還又升了官。這發達的速度,要說攀上曹皇后,是曹皇后這邊的人也未嘗不可。

    上元節那天,宮裡面起火,碰巧張茂則指揮眾人滅火,又得了一個“宮禁不驚,帑藏如故,惟忠與力,予固嘉之。”有得了個窄衣金帶嘉獎,張茂則就算退休,依然一直晉升,可見其情商之高,以及上下關係,對於細枝末節的顧慮周全。

    平時簡樸節約,不奢靡浪費。做事方面又細緻大膽,懂得察言觀色。社交圈廣泛,能力尚可,晉升之路一直逆襲。和《清平樂》相比裡面境遇要好很多。

  • 5 # 蕭郎君

    無論是哪部歷史電視劇,其中的人物必然會和歷史上真正的人物有所區別。《清平樂》中的張茂則也不例外。今天就來說一說歷史上真正的張茂則。

    張茂則一開始只是一個小黃門,“小黃門”就是太監的意思,也叫宦官。後來經過五次升遷,終於到了西頭供奉官。

    在宋朝初期時設立了三班使臣,使臣有三種,分別是左、右使臣以及供奉官,他們歸三班院管,所以統稱為三班使臣,而西頭供奉官就是其中一個小使臣。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哲宗時期,將西頭供奉官設為了八品官。

    這可是張茂則經過五次升遷才到達的官職,足以可見張茂則一開始的時候有多麼辛酸。

    後來皇宮內出現毛賊,被張茂則所抓,張茂則因立功遷到了御藥院。有一次,宋仁宗生病,召張茂則,張茂則進屋後,其他宦官把房門關上,但是被張茂則制止了“事無可慮,何至使中外生疑耶?”意思是說,皇帝只是生了小病,如果把門關上會讓人心生懷疑,對朝局不利的。

    後來張茂則多次升遷,先是宮苑使、果州團練使,後又升為內侍押班、副都知等官職,最後升為了都都知,這是宋朝宦官最高的官職。

    據《宋史》中記載,張茂則吃東西口味很清淡,穿衣服也特別簡樸,尤其是一身衣服數十年不換,他做人也是一種樸素、剋制的性格,這種風格保持了幾十年,有種世外高人的風範。

    “茂則性儉素,食不重味,衣裘累十數年不易”。

    而且張茂則也是個會看臉色行事的人,對皇上的心意經常能一眼看穿,最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候能說得出話,在這一點上是深得宋仁宗的信任。

  • 6 # HuiNanHistory

    近來收視率撲街的《清平樂》的劇中人物,和歷史都是對不上號的。

    無論是宋仁宗、曹皇后、張貴妃還是福康公主,都和歷史上的真實形象相差甚遠,更不用提張茂則這個小配角了。

    誰是張茂則?

    這個人是一個宋朝的宦官。在《宋史·宦者傳》中也有他的一篇記載。根據史書的描述,我們可以勾勒出人物的生平。

    張茂則原本是開封府人,後來自宮為宦官。最初在御藥房工作,然後平步青雲被提拔。

    宋仁宗患病期間,張茂則補外任,為永興軍路兵馬鈐轄,而後入朝擔任內侍押班、副都知。

    宋神宗年間,他與司馬光過從甚密。等到宋哲宗紹述的時候,這名宦官被打為元祐黨人,算是受到貶謫。

    關於張茂則與曹皇后的關係,史書也有相關記載。

    這件事記載於《續資治通鑑長編》:

    庚申,詣內東門小殿問起居,上自禁中大呼而出,曰:“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語極紛錯。

    宋仁宗臨死前,覺得曹皇后與張茂則要聯手害他。至於《清平樂》的所有故事,大概也都是從這句話中演繹出來的。

    總而言之,不要迷信電視劇,這部電視劇的形象很失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備一生敗多勝少,屢敗屢戰。為何夷陵之戰敗會讓他一蹶不振,抑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