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碧海藍天我向前

    我向來不喜歡用“好看”和“不好看”來評價一部電影,我覺得電影不應該用“好看”和“不好看”來分類,我更傾向於說它們好不好,或者值不值得看。

    從《盲山》到《親愛的》,到《二十二》,再到《嘉年華》,都告訴我們有些電影可能不夠精彩,不夠有趣,但它們承載的意義超過了電影本身。電影的功能從來就不只是娛樂,有時它們也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嘉年華》是今年威尼斯電影節唯一入圍主競賽的華語片,也是今年最好的華語片之一。

    電影圍繞女孩小文和小米展開,聚焦未成年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社會惡意和困境。

    小文是一名12歲的學生,父母離異後和媽媽一起生活。

    有一天,小文和同學小新被高官劉會長帶去旅館,並實施了性侵,這將成為伴隨小文、小新一生的陰影。

    然而比性侵更可怕的是,小文身為受害者在事後還受到各種折磨。

    醫院兩次對小文檢查,先後得出了不一樣的結果,第一次說小文失貞,第二次由於被收買竟然說小文的身體完好無損。

    醫生不顧小文的感受,在媒體面前公開發表檢查結果,意味著小文年紀輕輕就將面臨人們的議論紛紛。

    除此之外,警察以查案為由多次逼迫小文回憶當晚的遭遇,不斷讓小文回想起她這一生最痛苦的經歷,不斷讓小文遭受二次傷害。

    而小文的媽媽不撫慰小文受傷的心靈,反而剪掉了小文的頭髮。媽媽不想辦法讓壞人伏法,反而譴責受害者,口口聲聲對小文說:“叫你穿那些不三不四的衣服!”

    爸爸更是軟弱無能,面對女兒的離家出走,竟然說要讓媽媽把她接回去。

    而經歷這一切磨難的小文,僅僅只是個孩子。我們無法得知她的身心有多麼痛苦,也無法得知她是如何挺過來的。

    我們看著這一幕幕畫面,心如刀絞,想要幫助小文分擔一點傷痛,卻又無能為力。

    另一邊,酒店的服務員小米透過監控錄影目擊了案發經過,她有劉會長犯罪的確鑿證據,但為了保住月薪不足600塊的工作,選擇了沉默。

    酒店一晚上的房費就要700多,可能她覺得能住在這裡的人,永遠不需要她的幫助。

    原來,小米也是廣大女性弱勢群體的一員,她三年前從老家逃出來,顛沛流離了15個城市。至於她為什麼離家出走,我們無從得知。

    我們只知道當人們問她想不想回家的時候,她說不想。

    我們只知道她寧願守住這份月薪不足600塊的工作,寧願每天打掃房間、洗碗、倒垃圾、做別人不願做的活,也不願回家。

    在我們看來,這位10多歲的未成年少女,本應該像同齡人一樣在學校上課、和同學玩耍,此時卻幹著與年齡不匹配的髒活累活,拿著比法定最低工資還低的收入,堪稱地獄般的生活。但在她看來,和老家的待遇相比這不算什麼。

    如果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現今這個年代,還有女性具有如此悲慘的遭遇。

    發生在小文和小米身上的故事看似誇張,但絕不僅僅是電影中的虛構故事,它們每年都在發生,就在我們身邊上演。

    關於性侵兒童的案件,很多都無疾而終,還有更多的是根本就不為人知。

    導演將它拍成電影,讓男女老少能夠在電影院觀看,就能夠在一定範圍提高人們的關注,那這部電影就比十部、二十部爆米花電影更有價值。《嘉年華》的劇情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南韓的《熔爐》,但《嘉年華》絲毫不比《熔爐》遜色。

    《熔爐》憑藉優秀的劇本、臺詞而非常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帶動觀眾的情緒,讓人看得咬牙切齒、義憤填膺,甚至潸然淚下。

    和《熔爐》相比,《嘉年華》平淡了許多,或者說冷靜了許多,顯得不夠催淚,給人一種“不好看”的錯覺。

    一部電影是否富有感染力、是否催淚並不是評判電影好壞的標準,反而我恰恰認為剋制正是《嘉年華》的優點。

    我們一向容易給感人的電影打高分,比如《7號房的禮物》《假如愛有天意》。並不是說它們不好,但我們打高分總是僅僅因為它們感人,而不是因為電影好。

    久而久之,我們會產生“催淚的就是好片,不那麼催淚的就是拍得一般”的錯覺。其實,如果一部電影不刻意煽情,你所看到的才是這部電影是最真實的樣子。

    還記得前不久上映的《敦刻爾克》,很多人說它和以前的戰爭片相比不夠燃,不夠好看。恰恰相反,優秀的戰爭片絕不會以“燃”“熱血”來宣揚戰爭、美化戰爭。剋制、冷靜地敘述才更能還原戰爭的真實,表面上不夠好看,但內在所蘊含的藝術造詣卻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

    同樣的道理,優秀的倫理片,也絕不會盡可能地催淚、煽情、感人。畢竟要把電影拍得煽情太容易了,煽情的電影人人都會拍,一年至少幾百上千部。

    只要你刻意將主角拍得多麼多麼慘,將其它人拍得多麼多麼無情,正常人都會哭成狗。

    但是哭過之後呢?

    大家看哭了,就會去關愛兒童嗎?就會去關愛女性嗎?根本不會。

    大家只是當時覺得電影很感人,三天之後還是該幹嘛幹嘛。

    就好比看到那些性侵的新聞,我們會難過、會傷心、會流淚,但我們無法阻止性侵案的發生,並且當下次發生性侵案的時候,我們能做的還是隻有難過、傷心、流淚。

    我們不只是需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更需要知道社會的反應,更需要知道事情後來怎樣了、有什麼進展、有沒有解決。

    《熔爐》整部電影都是在講小孩有多麼慘,校長權力多麼大,司法多麼不公,你當然覺得催淚了,但這是遠遠不夠的。《熔爐》這部電影好嗎?當然好,而且非常好。

    但如果後面的電影再這麼拍,就沒多大意義了。

    《嘉年華》和《熔爐》講述的是相似的題材,但側重點完全不同。

    導演最大程度地弱化了小文被侮辱的過程,而是著眼於事後。導演沒有透過“賣慘”來打動觀眾,短短10分鐘就把小文的遭遇講完了。而剩下一兩個小時都是在講人們對這件事的態度、人們的所作所為,畢竟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這些才能真正讓觀眾深思,更有實際的意義。

    導演沒有摻雜過多的個人見解,沒有過多的感情宣洩,沒有把觀眾往特定的方向引導,而是客觀、踏實地講故事,讓觀眾自己思考。

    導演選擇了還原電影的原始之美,沒有刻意煽情,敘事非常剋制、冷靜,節奏略顯緩慢。《嘉年華》表面上平淡、不好看,其實讓觀眾更有時間去思考更多的問題。

    看完《熔爐》,我們只知道不應該傷害未成年人,只知道罪犯可以憑藉權力減輕處罰。但看完《嘉年華》,我們還會思考當未成年人被傷害後,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嘉年華》絲毫不比《熔爐》遜色。

    這也是為什麼觀影結束之後,全場掌聲不停。

    我當然希望再也不會有未成年人被傷害,但即便是司法再健全,永遠都會有罪犯。我們不應該逃避性侵話題,應該勇敢面對,應該思考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做什麼、不做什麼,才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壞。

    媽媽怪小文穿著不保守,還剪了小文的頭髮,直接導致了小文離家出走。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從中學會與孩子溝通?是否應該用教育代替責備?

    無獨有偶,小米寧願幹髒活累活、寧願受非人的待遇也不願回家,我們是否該反思對孩子的關愛還不夠?

    劉會長提出私下解決,承諾承擔小文、小新所有的學費,那我們應該怎樣制訂法律,才能既讓罪犯受到懲罰,又能讓受害者得到物質和精神上的補償?

    小新的父親選擇了與劉會長私了,理由是:“就算判了劉會長又怎樣?他關幾年再出來可以繼續呼風喚雨。但我們的孩子呢?就要被人們說三道四。”

    性侵案時有發生,是否是因為犯罪成本太低,罪犯出獄之日就是放虎歸山之時?我們怎樣有效減少罪犯再犯的機率?

    當我們得知兒童、女性受到傷害,又是否應該停止議論紛紛,多多給予關懷?

    我們知道,女性地位最低的國家之一是印度,印度女性頻遭性侵,2014年一年之內強姦案數量高達3萬多起。

    電影《寶萊塢機器人之戀》中,機器人將一名全身赤裸的女性從火災現場成功救出來,無良媒體竟然紛紛拍攝,導致這位女生連忙說自己沒臉活下去了,衝上街頭羞憤自殺。

    這種事情,真的僅僅只是發生在電影之中嗎?

    蘇珊伯特倫指控“T-bag”羅伯特·克耐普對她性侵,竟然有人說女人太矯情。

    章子怡多次拒絕韋恩斯坦,竟然有人說她蹭熱度。

    章子怡身為國際最知名的華人影星之一,需要靠這種新聞提升知名度?

    格溫妮絲·帕特洛稱曾遭到韋恩斯坦性侵,竟然有人譴責她過河拆橋。

    還有人質疑韋恩斯坦的受害者們事後出來裝聖母婊,早幹嘛去了?

    難道不正是因為《嘉年華》中小新的父親怕人們說三道四,不正是因為《寶萊塢機器人之戀》中無良媒體肆意拍攝,不正是因為受害者怕人們議論紛紛,不正是因為這群鍵盤俠譴責受害者,她們才不敢說出來嗎!

    難道在不尊重女性方面,我們已經變得和印度人一樣了嗎?

    發生了性侵案,我們可能的確幫不上忙,但我們可以停止譴責受害者,她們不是被八卦的物件,也不是我們宣洩苦悶的工具。

    我們總是對壞人太寬容,對受害者太苛刻。

    《嘉年華》中,小米的同事莉莉說“下輩子再也不做女人了”,隨後離開了這裡。

    而故事的最後,小米也騎著摩托車踏上了征途,駛向未來,駛向自由。

    這讓我想到了印度的《炙熱》,三位婦女在受盡苦難之後結伴踏上了尋找樂土的道路。

    我佩服她們的勇氣與堅強,但同時我又希望有那麼一天,女生們不需要以這種方式追求自由,她們在家裡,在學校,在公司,在整個社會的任何角落都能受到平等的對待。

    而史可飾演的律師不怕困難與危險,為了幫助小文討回公道,公然與警察、與劉會長作對。

    當人們問她:“你幹這行十多年了,就沒想過做點別的嗎?”

    律師說:“這類案子需要做。”

    沒錯,這類案子需要做,《嘉年華》這樣的電影也需要存在。不僅如此,還需要家長帶著孩子、需要老師帶著學生去看一遍。

    《熔爐》上映引發南韓民眾持續關注,南韓國會因此改變法律。南韓警方再次著手對“仁和學校事件”進行調查,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斷背山》讓人們明白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正常;《一個國家的誕生》影響了人們的種族觀念……

    我們總覺得看電影只是消遣娛樂、放鬆心情,對生活、對社會不能帶來任何幫助。實際上優秀的電影小到能夠改變我們的三觀,大到能夠改變整個世界。

    電影之中,小文媽媽把責任歸咎於小文的頭髮和衣服的行為實在讓人心寒。

    人們總是批評受害者打扮得太美,什麼時候才會譴責壞人的禽獸行為!

    人們總是安慰受害者要學會堅強,什麼時候才讓壞人接受應得的懲罰!

    人們總是告訴女生好好保護自己,什麼時候才教育男生不要傷害別人!

  • 2 # 電影味道館

    《嘉年華》主要講述的是小文和他同學被一箇中年男人(換句話說就是高官)帶入酒店並實施了性侵,這一切被一個打工的未成年少女拍下來,但她卻為了能保全工作,而隱藏了真相,而與這件事有關的人員,似乎都被收買,而事件逐漸演變成一個全城議論的性侵女童案件,而女主角小文就成了人們非議的物件。而慢慢的權利在握的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受害者的家中也風暴漸起,掌握關鍵證據的小米卻把它當做這個城市生存的下來的救命稻草。作為整個事件不多的正義者律師終於讓小米說出了真相,而正當真相即將大白的時候,事情似乎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簡單,而有人用權利讓事件再生波折。

    第一次聽說這個電影是發生在紅黃藍事件的後面幾天,隨之這部電影以及《熔爐》和《素媛》都被推上的熱浪,其實這三部電影我都有看過,但是更讓我印象深刻是中國很少有這樣子的貼近生活的電影而其他兩部都是其他國家的電影,相比他們我更能在《嘉年華》中看到中國社會中有些人的冷漠與無情。

    記得影片中有個場景讓我很難忘記,小文的媽媽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並不是心疼自己的女兒,而是看她看她怎樣子都不順眼,剪掉了她的長髮,撕碎了她的裙子,說實話看著小文無助的流下眼淚的時候我真的很想抱抱這個還沒有成年的孩子,她真的承受了太多她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事,更何況她還是這個事件最大的受害者,而看到這裡我發現真正傷害小文的並不全是這件事的本身,而是小文周圍人的冷漠與無情和自己親人所做的一系列傷害小文的舉動,這些舉動讓我一個外人都感到心寒,而警察的調查和醫生的二次證明時,小文的第二次傷害無疑比第一次傷害更大。

    而整個影片除了律師之外大概也只有這個人身上折射著一點溫暖,當看到他那無助的眼神,想要為他的女兒做些什麼但最後什麼也做不了的時候,我相信他應該是絕望的,雖然什麼也沒有做但他帶給小文比起他媽媽帶給她的真的好太多。

    《嘉年華》這部電影從很多角度來說都沒有《素媛》與《熔爐》這兩部劇情催淚,但這部中國為數不多題材的片子,這部影片更多的事情發生後人們對這件事的態度,這部影片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看的他折射出來很多現實的問題,從高層到低層,不同的人承受的後果都不一樣,電影中的情節令人絕望,而這部片子我們能從裡面找到很多現實的影子,不單單是指性侵這件事,很多人性的泯滅社會的黑暗都能間接的反應出來。但很多時候黑暗是無法戰勝光明,就像影片中犯罪的人一樣,他們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這部影片裡的每一個人,在這些不同的人身上可以看出他們對金錢做出的不同選擇,小小年紀就出來打拼,從最開始的隱藏真相,最後卻又說出真相的小米,整個事件唯一在伸張正義的律師,被收買捏造事實的醫生等他們身上都可以看出他們的不同選擇,而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在金錢與正義之間做選擇。但是我覺得會有很多人都會站在正義的一方。

    《嘉年華》這部電影大概是2017年上映中少數幾部讓人落淚的電影,希望以後中國的電影中能多出現幾部這樣子貼近生活的片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理解書法創作中的“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