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淵閣007

    我們在觀看武俠電視劇《倚天屠龍記》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裡面提到波斯明教,那麼古代的波斯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世界古代歷史上有兩種交流方式,一種是和平交往,一種是戰爭衝突。總體而言,波斯帝國的對外交流方式,主要以對外征服為主,波斯帝國作為公元前一個曾經影響巨大的國家,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一定融合作用,同時也溝通了農耕與遊牧兩大種類文明,但是後來由於帝國經常對外征戰,窮兵黷武,導致國家政局不穩,經濟軍事衰落,從此一蹶不振,最終被之後強大起來的亞歷山大帝國所吞併。

    帝國崛起

    西亞的伊朗高原東起興都庫什上和蘇萊曼山,西到扎格羅斯山脈,北臨裡海,南達印度洋,這裡曾經是古代波斯人的故鄉,波斯人主要集中在高原的西南部,臨近波斯灣一帶,在公元前6世紀初,古代西亞強國米底王國幾乎統治著整個伊朗高原,波斯人也在其控制範圍之內。

    公元前550年,由於米底王國的殘酷壓迫,波斯人在其首領居魯士的率領之下,發動了起義爭取獨立。最後,憤怒的波斯人打敗了米底人,佔領米底王國的首都埃克巴塔那,並俘虜了米底國王,波斯人從而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王朝。此後,波斯人繼續向外擴張,經過十幾年的戰爭,征服了埃蘭、亞美尼亞、呂底亞在內的廣大地區,還佔領了小亞細亞沿岸的許多希臘人控制的城市。

    在公元前539年前後,居魯士趁新巴比倫王國內部爭權奪利的混亂,統軍滅了新巴比倫王國,進入巴比倫城,並以此為新的都城。居魯士統治巴比倫後,放寬了對猶太人的統治,允許猶太人回到故鄉,使他們得以重建猶太教的聖城耶路撒冷,由於這些寬容的民族政策,使得許多地區的人民歸順了波斯,隨著軍事實力的強大,版圖的擴張,人口的增加,波斯帝國逐漸建立並強大起來。

    公元前529年,居魯士在遠征中亞的馬薩吉特,於途中陣亡,他的兒子岡比西繼位後,繼續推行擴張政策,並於公元前525年,利用埃及內部矛盾征服了埃及。這時,波斯已經成為了西亞和北非一帶最強大的帝國。

    公元前522年,波斯國內發生了聲勢浩大的高墨達起義,岡比西聽聞訊息後,快馬加鞭從埃及趕回,在回伊朗途中死去,不久後,其部將大流士與其他貴族鎮壓了高墨達起義,並靠陰謀奪取政權,登上了王位,成為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一世,大流土一世統治波斯期間,即公元前522至前486年,波斯帝國盛極一時,成為世界古代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征服了三大文明中心,即埃及、印度、兩河流域,並打到第四個文明地帶希臘的邊緣。波斯從居魯士到大流士當國王,前後僅僅經歷了28年,就從一個部落發展成為大帝國,可謂神速,在大流士時期又佔領了印度河流域和巴爾幹部分地區,帝國疆域遼闊,面對如此超級大國,時間久了,難免會出現危機,於是大流士把對外擴張的步伐停了下來。

    大流士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內政方面,大流士一世鎮壓了米底、埃及、巴比倫和亞述等地的叛亂;確立君主專制,調整了國王與貴族間的關係;在地方上設定行省,總督負責管理,後來被羅馬及中國古代元朝所沿用;加強軍隊建設。

    對外方面,他向西侵佔了色雷斯,控制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使黑海掌控在波斯手中;開通尼羅河與紅海之間的運河,加強南北聯絡;修建了許多水庫。經過這些措施,緩和了內部矛盾,並促進了帝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流士由此成為波斯一個有所作為的君主。

    當時,波斯帝國的疆域西至埃及,東到印度,南達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北到裡海及黑海一帶,帝國有四大都城,分別是帕塞波里斯、埃克巴塔那、蘇撒、巴比倫,波斯不但有強大的陸軍,還有強大的海軍艦隊,擁有的船艦數量最多達一千艘。為了更好地維持統治,大流士一世還下令修築了通往帝國各重要地區的道路,並實行驛道制度,方便中央政令的下達,還能快速出兵平定地方叛亂。此外大流士一世統治期間,還十分重視農業、工商業的發展,大力推廣鐵器的傳播和運用,鐵器的廣泛使用,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大大提高,所以波斯帝國的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為對外征戰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保障,可以說波斯在大流士一世時期國勢達到了鼎盛。

    帝國隕落

    公元前5世紀初,大流士一世繼續對外推行擴張政策,發動了對希臘的戰爭,著名的希波戰爭由此爆發,這場戰爭曠日持久,持續了近半個世紀之久,並貫穿至波斯帝國的消亡。之前波斯征服了小亞細亞的許多希臘城邦,對當地居民進行打壓,在公元前500年,當地居民於是發動起義反抗波斯的統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米利都人起義,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鎮壓了起義之後,心裡想這些地區之所以會叛亂,主要是後面有希臘的雅典和斯巴達在撐腰,於是便開始著手征服希臘本土。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發兵進攻希臘本土,主力海軍在路上遇到大風暴,導致海軍葬身於海,陸軍又遭到色雷斯人的襲擊,初次遠征宣告失敗。公元前491年,大流士一世又從外交方面入手,派遣使者到希臘各城邦索取“土和水”,即要求對方屈服,歸順波斯,但遭到斯巴達和雅典等城邦嚴詞拒絕。

    公元前490年,希波戰爭進入白熱化狀態,波斯大軍在馬拉松平原登陸,雅典大將米太亞得率領近一萬勇士前往阻擊,其採用兩翼埋伏、正面佯攻、最後包餃子的戰術,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績,取得馬拉松大捷。公元前480年,大流士去世後,其子薛西斯繼續統率大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希臘北部。斯巴達王李奧尼達和他所率領的300名步兵在溫泉關抵禦波斯大軍,英勇戰死,譜寫了希臘史上光輝壯麗的一頁。後來希臘人將李奧尼達稱為“雄獅”,並在山口修建了獅子雕像來紀念他。同年七月,希臘海軍在地米斯托克利指揮下,在薩拉米斯島東面的海峽中重創波斯海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公元前479年,希波再次發生大戰,波斯戰敗,海陸兩大戰場都失去了主動權,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長期一蹶不振,第一階段的希波戰爭基本上結束。這以後,希臘和波斯之間的戰爭時斷時續,互有勝負。公元前449年,又出現了第二階段的希波戰爭,主要戰場出現在地中海領域,在地中海塞普勒斯島以東的海上,雙方進行了殊死搏鬥,最終雅典海軍徹底打敗波斯海軍,當時波斯國力下降,難以維持大量的軍費開支,於是雙方坐下來進行和談,並簽訂了和約,主要內容是波斯退兵,並承認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獨立,後來由於雅典與斯巴達矛盾激化,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兩城邦因戰火而衰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趁機控制了希臘地區,從而扳回了一局。

    但是波斯不可能笑到最後,公元前4世紀後期,波斯的強大對手——馬其頓王國興起,波斯帝國的剋星亞歷山大橫空出世。馬其頓王國崛起後,也進行對外擴張,打著為希臘人報仇的口號,於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繼續向外發動戰事,率軍侵入小亞細亞,第二年,與波斯帝國在伊蘇斯一帶發生大戰,波斯被擊敗,之後亞歷山大又揮師南下,佔領了埃及,待埃及局勢穩定後,亞歷山大回師亞洲,繼續追著波斯大流士三世吊打,最終攻佔波斯帝國的大城市巴比倫等城市,獲得財寶戰俘無數。公元前331年,大流士三世率領波斯軍隊在高加梅拉作最後的生死拼搏,結局是又被亞歷山大大帝打得大敗,後來大流士三世被殺。公元前330年,歷時200多年的波斯帝國至此滅亡。

    結語:一個國家的衰落有很多因素,其中常年窮兵黷武都是世界古代帝國的共性,對外征戰勢必導致國家財政負擔過重,為解決財政緊張,統治階級就會加大對百姓的搜刮,百姓無法生活下去,就會發動叛亂,使國家內政不穩,階級矛盾激化,進而影響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經濟基礎影響上層建築,最終形成惡性迴圈,政局動盪,國勢衰落,波斯帝國的敗亡就有此原因,當然也同時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徵服就沒有帝國。波斯雖然消逝在了歷史長河中,但為後繼者亞歷山大、羅馬提供了文明借鑑,準確地說波斯在西方文明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橋樑作用。

  • 2 # 歷史土豆包

    談波斯文化,首先要知道的是,波斯是外人對他們的叫法,他們自己只叫自己是伊朗。當然波斯這個稱呼被外人叫的久了,也慢慢深入人心了。

    波斯是個很有意思的文明古國。

    首先,在古代伊朗高原,受鄰近的兩河流域古文明的影響,出現了埃蘭古國。埃蘭古國的世界觀裡,伊朗高原有兩個民族集團,一個就是定居的埃蘭人,一個是遊牧的圖蘭人,他們之間互相征戰。然而很不幸……

    世界歷史上有名的以洗劫他人為生的征服民族亞述人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洗劫了埃蘭之後,埃蘭的歷史斷層,在這個過程中原本被埃蘭人視為遊牧蠻族的圖蘭人開始和埃蘭人融合,逐漸形成了最初的伊朗民族集團,他們自稱伊朗人。伊朗人的另一個音譯稱呼,也就是在近代被西方種族主義者篡改的面目全非的雅利安人。

    接受了埃蘭文化定居的遊牧民族便由此成了伊朗人,而尚未融入伊朗人的其他曾被稱為圖蘭的遊牧民族,就被稱為西徐亞人,或者被翻譯為斯基泰人。而以前或許並不屬於圖蘭範疇的更東方的遊牧民族,就被稱為塞克人和馬薩革泰人。

    這些原本可能是圖蘭人的族群接受埃蘭人的文化後開始建立了一些新的伊朗國家,其中最強大的兩個,一個便是米底王國,一個是波斯王國。

    其中波斯王國,起家於法爾斯地區,波斯人自認為是神話人物阿契美尼德的後代,所以他們的王族便被稱為阿契美尼德家族,建立的帝國也被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在埃蘭古國時期,他們曾與埃蘭人結盟共同對抗亞述入侵。而波斯這個詞語,雖然不知道埃蘭人管他們叫什麼,但不論在亞述語還是希臘語中,波斯都有“邊界”的意思。大概就是說,他們是來自邊緣地區的族群。

    在埃蘭國被亞述洗劫後,波斯人逐漸佔據了埃蘭人的原有領土,大概從此時波斯人有了將埃蘭視為法理正統的思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波斯人的首領開始以埃蘭的古都安尚為號,自稱安尚王。

    起初,波斯實力弱小,臣服於米底王國。後來波斯在一代雄主居魯士的率領下,吞併米底王國,並從此開始使用“萬王之王”的稱號。在吞併米底王國後,居魯士舉兵西征,征服了小亞細亞第一大國呂底亞,,然後又揮師南下,佔領了巴比倫。隨後又開始東征馬薩革泰人,結果不幸戰死。

    隨後到了大流士時代,大流士皇帝時代,波斯終於完全征服了東方遊牧民族,完全擊潰了斯基泰人聯盟的首領斯昆哈,將領土深入了中亞腹地,甚至輻射到了中國新疆邊境。向西波斯攻入歐洲,征服色雷斯,開始威脅歐洲唯一的文明希臘諸國。向西南,在岡比西斯皇帝吞併埃及的基礎上遠征利比亞。向東南,遠征印度。

    這時候除了希臘和地理偏遠的衣索比亞,波斯幾乎統一了他們所知的所有世界。而對征服地區波斯並沒有像以前的征服者那樣只知道燒殺搶掠洗劫一空,而是派遣總督進行管轄。在中央,波斯建立一支常備軍以維持中亞的軍事優勢,便是赫赫有名的長生軍。

    從這時起,波斯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準帝國。

    而這個時候,希臘還是一群城邦,羅馬還是原始人,中國還在處於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

    而被西方人鼓吹為世界征服者的亞歷山大帝國,其全盛時的版圖幾乎也跟波斯完全重疊。可以說,亞歷山大只是接了波斯的盤而已,談不上有一絲半點的開創,甚至由於他的英年早逝和希臘人不成熟的政治經驗,導致根本無法維持從波斯人手中接來的這個巨大的盤。

    希臘入侵後,波斯帝國土崩瓦解。伊朗高原基本被亞歷山大部將建立的塞琉古王朝統治,塞琉古王朝拒絕亞歷山大生前的學習波斯文化的舉動,對伊朗高原只能維持鬆散的羈縻統治,基本上可以說,這樣一次大倒退。導致波斯這個再差一步就能像秦漢這樣的集權帝國的準帝國又倒退回了西周,而後繼的波斯王朝也無法再恢復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輝煌,致使中亞大片可以被波斯人同化的同源遊牧民族遊離于波斯之外。這也算是後來深入中亞的突厥人和華人的萬幸。

    塞琉古王朝在新興的羅馬和帕提亞人東西夾擊下亡國,同樣如波斯一般起源於邊緣地界的帕提亞人逐漸統治了伊朗高原,建立了安息國,也就是波斯帝國帕提亞王朝。然而帕提亞王朝除了維持伊朗高原大部分和兩河流域以及安納托利亞部分領土外,對埃及、利比亞、印度、甚至他們的起源地中亞都喪失了控制權,已經完全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了。而且他們的集權程度也大為倒退,對地方的控制完全依賴大家族的世襲領主自治。

    帕提亞王朝雖然對埃及、利比亞、印度的領土沒有了野心和能力,但對於廣泛接受波斯文化的中亞還是有野心的。可是這時候中亞又來了兩股敵人,北部的中亞城邦都成了匈奴的附庸,南部被月氏建立了貴霜帝國,而西邊的羅馬又不停地入侵,他們就被侷限在了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

    接著,法爾斯地區,也就是以前波斯人崛起的地方有個叫阿爾達希爾的世襲領主開始宣佈要驅逐帕提亞恢復中華,哦不……恢復伊朗。最後成功推翻了帕提亞王朝,建立了波斯帝國薩珊王朝。

    薩珊王朝建立之初,基本扭轉了帕提亞時期的頹勢,向西深入到了安納托利亞,向東蠶食瞭解體後的貴霜帝國不少領土。

    然而到了薩珊王朝晚期……

    東邊來了突厥人,西南方向來了阿拉伯人,西邊的拜占庭又屢次中興……

    然後在被希臘人摧毀了第一帝國後,阿拉伯人帶著伊斯蘭教,摧毀了薩珊這個波斯的復興王朝。

    接著,波斯人基本都被伊斯蘭化了。由於阿拉伯帝國的核心領土和人口基本還是波斯人,為了制衡起見,阿拉伯人開始大量吸收突厥人。而原本跟波斯人同源的中亞大量遊牧民族,隨著突厥汗國殖民統治和阿拉伯帝國重視突厥的政策的發展,幾乎全部被突厥人同化,其中最著名的稱呼,便是突厥蠻(有譯土庫曼、土克曼)。隨後伊朗高原的軍事,幾乎都被這些土庫曼人掌控。

    阿拉伯帝國後期,阿拉伯帝國最高統治者哈里發逐漸被架空,中央軍事被突厥人掌握,地方被各式各樣的伊朗軍閥割據。

    於是,塔希爾王朝應運而生。

    塔希爾王朝的建立者塔赫爾是個伊朗人,他在阿拉伯帝國內戰中擁戴哈里發麥蒙,趁機統一了伊朗高原,隱然成為國中之國。然而由於阿拉伯帝國手裡還有突厥馬穆魯克軍團的支援,塔赫爾無法做到完全推翻阿拉伯帝國的最終目標。於是求取其次,便是承認哈里發的宗主地位,但實質上將阿拉伯帝國一分為二。

    從這時起,阿拉伯帝國名義上統治所有領土,但實際上只有兩河流域的土地。塔希爾王朝名義上是阿拉伯的封臣,但實質上是伊朗高原的獨立政權。

    大概從這個時候起,兩河流域的波斯影響逐漸變小,最終就有了現代伊朗和伊拉克的分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恩比德稱為聯盟第一中鋒,為何會被小加索爾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