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郭淮,字伯濟,出生於名門世家,經過多次征戰,他逐漸成長為曹魏中後期的大將。尤其是定軍山之戰,徵西將軍夏侯淵戰死沙場,群龍無首的時候,郭淮聯合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迅速穩定軍心,遏制住了敗勢。

    在曹魏建立後,郭淮常年坐鎮邊界,與蜀漢諸葛亮、姜維等人相抗衡,料敵準確,屢立戰功。有人說,演義中的郭淮是死在自己自己的箭下,這是真的嗎?他為什麼會死在自己的箭下呢?正史上他又是如何死的呢?

    演義中第一百零九回,姜維派使者帶著金銀珠寶,交好羌王迷,令其起兵五萬,和姜維一同夾擊魏兵,瓜分曹魏州郡。魏左將軍郭淮得知之後,向洛陽的司馬師求援。司馬師於是派出弟弟司馬昭和猛將徐質前去救援。徐質確實厲害,名不虛傳,掌中大斧,戰不數合連續戰敗廖化和化張翼兩人,並殺敗蜀兵。

    姜維看到徐質難以取勝,想到當年諸葛亮傳授的戰略,想故意引誘司馬昭大軍劫糧,再將其包圍斬殺。司馬昭果然中計,被困鐵籠山,向郭淮求援。郭淮左右為難,羌人大軍來到,如果自己帶兵前去救援司馬昭,城池必失,因此先要解決羌人。

    說實話,論武力,羌人驍勇善戰,但是論陰謀詭計,這些羌人差太遠了。郭淮很輕鬆解決羌人,俘虜羌王迷當,令其為先鋒,夾雜魏兵魏將,準備混入鐵籠山蜀軍大營,裡應外合,消滅蜀軍。

    淮乃說迷當曰:“公今為前部,去解鐵籠山之圍,退了蜀兵,吾奏準天子,自有厚賜。”迷當從之,遂引羌兵在前,魏兵在後,徑奔鐵籠山。

    姜維不清楚羌人已經被郭淮收編,看到盟友到來,於是親自出營迎接,將羌王迷當等數百餘人迎入中軍大帳內。迷當數百人剛剛進入大帳,還沒開口說話,夾雜的魏兵魏將便動手了。姜維突然遇襲,外面的羌、魏之兵也一齊殺入,蜀兵沒有招架之功,四分五落,各自逃生。

    姜維逃走時,太匆忙了,連兵器都沒帶,只有腰間的一副弓箭(只有弓,還沒箭)。背後郭淮緊追不捨,看見維手無寸鐵,更加肆無忌憚。他在快追上姜維時,聽到響了十餘次,卻沒有箭射出,知道姜維是虛張聲勢,於是放心大膽地追殺。

    郭淮在即將追上時,拈弓搭箭射了姜維一箭,卻被姜維徒手抓住,扣在弓弦上,反手向郭淮面門上射去。郭淮應弦落馬,姜維本想上前給補上一刀,由於魏兵趕到,只能放棄。郭淮被魏兵救回後,受傷太重,還是不治身亡。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淮連躲數番,不見箭到,知維無箭,乃掛住鋼槍,拈弓搭箭射之。維急閃過,順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門上盡力射去,淮應弦落馬。

    以上便是郭淮死在自己箭下的全過程。本來姜維無箭,郭淮射了一箭,相當於送給了姜維箭,姜維反手反殺,這簡直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那麼,鐵籠山之戰,郭淮為什麼會死在自己箭下呢?原因如下。

    郭淮沒想到姜維能在緊急情況下能超常發揮,徒手接箭。

    一把射出的箭,到底有多快的速度?古代弓箭速度一般每秒30到90米,速度非常快,徒手是接不住的。郭淮也沒想到這個世上有人能接住自己射出的箭,太驚訝了,而演義中的姜維卻做到了,並反手反殺郭淮。

    因此,姜維這一手,連呂布、關羽、趙雲等超一流高手都做不到,而他卻做到了。他肯定是超常發揮,超越自己的極限,幾乎超越人類極限。

    郭淮沒想到姜維能夠接住自己的箭,更沒想到的是姜維將箭徒手接住自己的箭之後,還能在逃跑的同時搭弓射箭,準確度還不低,射中他。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即使以百步穿楊的老將黃忠也不一定能夠辦得到。黃忠可以在馬上射箭,但是特接不住敵人射來的箭。

    正史上郭淮結局

    正史上,郭淮也是曹魏大將,常年與蜀漢交戰,多次抵禦諸葛亮和姜維的進攻,他還擊敗收服羌人,最後官至車騎將軍,受封為陽曲侯,食邑共二千七百八十戶。他也不是死在姜維手裡,而是公元255年病逝的,在死後被追贈為大將軍,獲諡貞侯。

    朋友們,你們認為三國時期誰還能徒手接箭,並反殺對手?

    (本文以三國演義為主。)

  • 2 # 畫素說

    郭淮的一生可以說是壯烈的一生,因出身優越,往曾祖父起便是漢朝的刺史,祖父、父親都是在朝廷重臣,所以自己在年輕時便憑藉著自己的出身被推舉為孝廉,並在平原任職,郭淮也正是從這個位置開始了自己榮耀的一生。

    公元215年,曹操攻下漢中,為防止劉備回攻,便留夏侯淵鎮守漢中,同時郭淮也被曹操特意留下來輔佐夏侯淵,任軍中司馬。

    219年初,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實力稍有恢復的他立即轉過頭來攻打漢中,期望能將漢中重新收回。劉備憑藉著險要的山勢隱蔽,迅速行軍至定軍山腳下,並在那裡紮下營寨。時刻準備著對漢中發動總攻。

    夏侯淵覺得劉備的大軍剛駐紮下來,並沒有做好戰鬥準備,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哪知老將黃忠勇猛無比,以突襲的方式斬殺了夏侯淵,曹軍大敗無奈只能夠退至陽平關。

    黃忠斬了夏侯淵後,曹軍失去了統帥,頓時陷入慌亂,這時郭淮站了出來力薦張郃擔任軍中主帥,這才將軍心安定下來。次日,劉備想要強渡漢水,郭淮提議先退到遠處,誘導劉備渡河,待劉備軍到河中央之時萬箭齊發。於是張郃採取了郭淮的建議,佯裝退軍,劉備來到河邊突覺有詐,在思考良久後撤兵。

    在曹操死後,郭淮繼續為曹魏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先後經歷了幾次抵禦諸葛亮北伐,雖有勝有負但也守住了魏國的疆域。諸葛亮五丈原病逝後,姜維出征隴西,郭淮任主將與之對壘。後郭淮又幫助胡人擊退羌族人。公元244年,魏國征討蜀國,郭淮作為主要將領參與其中,且有極好的表現。公元248年河關一戰,郭淮設計擊退了姜維、廖化被封侯。次年,又與陳泰一起逼迫蜀軍大將句安率眾投降。

    公元255年初,郭淮在與姜維對戰中中箭,並箭傷去世。作為一代名將,楊名於沙場、泯滅於沙場這也算是最好的歸宿。

  • 3 # 歷史檔案館

     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郭淮擁有非常壯烈的一生,他的出身比較優越,往上追溯到曾祖父那一輩是漢朝的刺史,而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在朝中擔任重要職位,年輕時的郭淮憑藉著良好的出身和不錯的品德被推舉為孝廉,在平原做官。郭淮從這個位置開始,開啟了榮耀的一生。

      夏侯淵犧牲以後,曹軍沒有了統帥,沒有統帥的軍隊是打不了仗的,於是軍中的官員們一起商討由誰來帶軍。這時郭淮站出來推薦張郃,說他作戰生猛,而且劉備懼怕他,是做統帥最合適的人選。其他人都同意郭淮的說法,於是讓張郃擔任軍中主帥,曹軍的軍心這才安定下來。第二天一早,劉備帶著軍隊想要強渡漢水,曹軍眾將想要在河邊佈陣,靠著地形優勢攻擊對手。郭淮又提議不妨先退到遠處,誘導敵人渡河,等到敵軍來到河中央的時候再向敵人射箭,這樣肯定能夠打敗敵人。張郃採用了他的建議,佯裝退軍,但是劉備來到河邊覺得有詐,一直不敢渡河,在思考良久以後就撤兵了。

      在曹操死後,郭淮為曹丕保持魏國的穩定也貢獻了不少力量,當時胡人經常在邊境作亂,郭淮率兵前去平定戰亂,關中的百姓從此過上了穩定安全的生活。後來曹丕稱帝,各位大臣都進京去祝賀,但是郭淮因為路上患上了怪病,導致遲到了,有人在宴會上指責郭淮,但是郭淮卻說:“以前的皇帝都是用德治國,到了夏朝之後朝廷腐敗才開始濫用刑罰,如今國家強盛、君主開明,我知道我來晚了也不會受到懲罰。”曹丕聽到這些話非常高興,於是讓他做了雍州刺史。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郭淮先後經歷了幾次抵禦諸葛亮北伐的戰爭,雖然有勝有負但是很好的守住了魏國的領土。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姜維再次帶兵出征隴西,郭淮作為主將和他在陣前對壘,在姜維撤退之後,郭淮又繼續幫助胡人擊退了前來騷擾的羌族人,隨後一大批胡人來到郭淮駐守的城市,在那裡安家生活。到了公元244年,魏國又主動發動了征討蜀國的戰爭,郭淮也作為主要將領參與其中,並且有很好的表現。公元248年在河關一戰中,郭淮用計擊退了姜維、廖化等數萬部隊,並且還俘虜了不少士兵,郭淮憑藉這次軍功被封侯。次年,他又和陳泰一起逼迫蜀軍大將句安率眾投降。

      公元255年初,一生征戰沙場的郭淮在與姜維的戰爭中中箭,最終沒能夠挺過來。他去世之後被魏國授予了很高的諡號,他的兒子也繼承了他的位置,繼續為國征戰。郭淮作為一代名將,最終犧牲在戰場上也算是一種值得尊敬的歸宿,他為曹魏政權做的貢獻不可磨滅。

  • 4 # 香姐逛歷史

    郭淮,三國名將,在《三國演義》後期曾經大放異彩,而在真實歷史中,郭淮也是一位難得的名將,有關郭淮的死,《三國演義》和真實歷史中,略有不同。郭淮,字伯濟,出生於名門世家,經過多次征戰,他逐漸成長為曹魏中後期的大將。尤其是定軍山之戰,徵西將軍夏侯淵戰死沙場,群龍無首的時候,郭淮聯合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迅速穩定軍心,遏制住了敗勢。

    1、在《三國演義》中是被姜維用箭射死。

    維望山中而走,背後郭淮引兵趕來;見維手無寸鐵,乃驟馬挺槍追之。看看至近,維虛拽弓弦,連響十餘次。淮連躲數番,不見箭到,知維無箭,乃掛住鋼槍,拈弓搭箭射之。維急閃過,順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門上盡力射去,淮應弦落馬。維勒回馬來殺郭淮,魏軍驟至。維下手不及,只掣得淮槍而去。魏兵不敢追趕,急救淮歸寨,拔出箭頭,血流不止而死。

    2、人物簡介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至車騎將軍,封陽曲侯。建安初(公元196)舉孝廉,先後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議令史、夏侯淵的司馬。夏侯淵戰死時郭淮收集殘兵,與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而得以穩定局勢。曹丕建魏稱帝后,賜郭淮爵關內侯,又任鎮西長史。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準確,多立戰功。魏國正始元年(240),郭淮擊退姜維,升任左將軍、前將軍;嘉平二年(250)又升遷為車騎將軍,進封陽曲侯,封戶2780戶。正元二年(255)卒,追贈大將軍,諡貞侯。

    在曹魏建立後,郭淮常年坐鎮邊界,與蜀漢諸葛亮、姜維等人相抗衡,料敵準確,屢立戰功。有人說,演義中的郭淮是死在自己自己的箭下,這是真的嗎?他為什麼會死在自己的箭下呢?正史上他又是如何死的呢?

    郭淮,字伯濟,出生於名門世家,經過多次征戰,他逐漸成長為曹魏中後期的大將。尤其是定軍山之戰,徵西將軍夏侯淵戰死沙場,群龍無首的時候,郭淮聯合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迅速穩定軍心,遏制住了敗勢。

    在曹魏建立後,郭淮常年坐鎮邊界,與蜀漢諸葛亮、姜維等人相抗衡,料敵準確,屢立戰功。有人說,演義中的郭淮是死在自己自己的箭下,這是真的嗎?他為什麼會死在自己的箭下呢?正史上他又是如何死的呢?

    演義中第一百零九回,姜維派使者帶著金銀珠寶,交好羌王迷,令其起兵五萬,和姜維一同夾擊魏兵,瓜分曹魏州郡。魏左將軍郭淮得知之後,向洛陽的司馬師求援。司馬師於是派出弟弟司馬昭和猛將徐質前去救援。徐質確實厲害,名不虛傳,掌中大斧,戰不數合連續戰敗廖化和化張翼兩人,並殺敗蜀兵。

    姜維看到徐質難以取勝,想到當年諸葛亮傳授的戰略,想故意引誘司馬昭大軍劫糧,再將其包圍斬殺。司馬昭果然中計,被困鐵籠山,向郭淮求援。郭淮左右為難,羌人大軍來到,如果自己帶兵前去救援司馬昭,城池必失,因此先要解決羌人。

    說實話,論武力,羌人驍勇善戰,但是論陰謀詭計,這些羌人差太遠了。郭淮很輕鬆解決羌人,俘虜羌王迷當,令其為先鋒,夾雜魏兵魏將,準備混入鐵籠山蜀軍大營,裡應外合,消滅蜀軍。

    淮乃說迷當曰:“公今為前部,去解鐵籠山之圍,退了蜀兵,吾奏準天子,自有厚賜。”迷當從之,遂引羌兵在前,魏兵在後,徑奔鐵籠山。

    姜維不清楚羌人已經被郭淮收編,看到盟友到來,於是親自出營迎接,將羌王迷當等數百餘人迎入中軍大帳內。迷當數百人剛剛進入大帳,還沒開口說話,夾雜的魏兵魏將便動手了。姜維突然遇襲,外面的羌、魏之兵也一齊殺入,蜀兵沒有招架之功,四分五落,各自逃生。

    姜維逃走時,太匆忙了,連兵器都沒帶,只有腰間的一副弓箭(只有弓,還沒箭)。背後郭淮緊追不捨,看見維手無寸鐵,更加肆無忌憚。他在快追上姜維時,聽到響了十餘次,卻沒有箭射出,知道姜維是虛張聲勢,於是放心大膽地追殺。

    郭淮在即將追上時,拈弓搭箭射了姜維一箭,卻被姜維徒手抓住,扣在弓弦上,反手向郭淮面門上射去。郭淮應弦落馬,姜維本想上前給補上一刀,由於魏兵趕到,只能放棄。郭淮被魏兵救回後,受傷太重,還是不治身亡。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淮連躲數番,不見箭到,知維無箭,乃掛住鋼槍,拈弓搭箭射之。維急閃過,順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門上盡力射去,淮應弦落馬。

    以上便是郭淮死在自己箭下的全過程。本來姜維無箭,郭淮射了一箭,相當於送給了姜維箭,姜維反手反殺,這簡直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那麼,鐵籠山之戰,郭淮為什麼會死在自己箭下呢?原因如下。

    郭淮沒想到姜維能在緊急情況下能超常發揮,徒手接箭。

    一把射出的箭,到底有多快的速度?古代弓箭速度一般每秒30到90米,速度非常快,徒手是接不住的。郭淮也沒想到這個世上有人能接住自己射出的箭,太驚訝了,而演義中的姜維卻做到了,並反手反殺郭淮。

    因此,姜維這一手,連呂布、關羽、趙雲等超一流高手都做不到,而他卻做到了。他肯定是超常發揮,超越自己的極限,幾乎超越人類極限。

    郭淮沒想到姜維能夠接住自己的箭,更沒想到的是姜維將箭徒手接住自己的箭之後,還能在逃跑的同時搭弓射箭,準確度還不低,射中他。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即使以百步穿楊的老將黃忠也不一定能夠辦得到。黃忠可以在馬上射箭,但是特接不住敵人射來的箭。

    正史上郭淮結局

    正史上,郭淮也是曹魏大將,常年與蜀漢交戰,多次抵禦諸葛亮和姜維的進攻,他還擊敗收服羌人,最後官至車騎將軍,受封為陽曲侯,食邑共二千七百八十戶。他也不是死在姜維手裡,而是公元255年病逝的,在死後被追贈為大將軍,獲諡貞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江華和郭艾倫誰在國家隊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