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青聊史
-
2 # 葉飄刀
牌不爛,有機會改動稅收,收取部分玉米、土豆、紅薯,這三種作物明末傳入中國,清朝大規模推廣,並且靠此成就康乾盛世,使得國家人口從一億左右,增加到末年的4億左右,明朝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推廣,在於擁有大量土地計程車大夫階級,這些賣錢不高,不能納稅就沒有用。所以以此部分來納稅,可以大規模的推廣,這個東西,就能極大的緩解災難帶來的損失。重用太監,明末黨爭劇烈,崇禎自己擺不平,就用祖宗的辦法,重用太監錦衣衛吧,改革來不及,利用太監,儘量撈錢。攘外安內,當時的明朝不要想著兩面作戰了,對於滿清,採取守勢,如果不發動松錦大戰,明朝也不會賠掉最後的老本。對滿清採取守勢,對起義軍絕不留情,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不只一次投降,降而復反。如果在投降的時候下殺手,雖然說不是殺了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就沒有了,但打掉頭,那麼稍微消停個幾年是可能的,明朝就總有個緩衝之期。
-
3 # 歷史吧檯
不是爛牌!是因為崇禎在錯誤的道路上南轅北轍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大明王朝共傳十六帝,崇禎就是明朝作為大一統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崇禎(1628年——1644年)是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的年號,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異母弟弟。
(崇禎帝)
他當上皇帝純屬天上掉餡餅,是個天大的意外。
他的哥哥明熹宗天啟帝在西苑湖上游玩時,竟被一陣大風颳落水中,救上來後因驚嚇過度,不多久去世,沒有留下子嗣,便將帝位傳了給他。
此時的明朝,內憂外患,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國內,宦官魏忠賢專權,殘酷迫害東林黨人,不斷激起民變;陝北一帶連年大旱,農民莊稼顆粒無收,急等賑災;多地有小股的饑民嘯聚山林,聚眾叛亂;國庫空虛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關外,尚處於奴隸社會的遼東建州女真,軍民食不果腹,只能不時南下掠奪明朝邊境人口與財物,告急的邸報象雪片一樣飛到他的御案上。
所有這些,讓這位剛承大統的17歲少年天子整天忙得團團轉。
他很勤奮地治理著國家,但根本沒有治國經驗,並且性格多疑,剛愎自用,優柔寡斷。
回家的人,如果走在南轅北轍的道路上,走得越快就離家越遠!
那麼,走到這事關國家前途的十字路口,崇禎該如何著手才能力挽狂瀾拯救社稷?
一 剷除閹黨,恢復朝綱。
將閹黨首腦魏忠賢及其羽翼兵部尚書崔呈秀等一網打盡,自己掌握兵權。
重樹皇權,一舉扭轉“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的被動局面。
(崇禎與魏忠賢劇照)
二 虛心納諫 善於用人。
治國之本在於重用人才。
劉邦文不如蕭何張良,武不如韓信英布,卻能戰勝西楚霸王項羽,關鍵在於用人得當。
明末的賢臣猛將多著呢,崇禎只要用人得當,平天下、固邊關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內閣首輔有楊嗣昌、周延儒等飽學之士。
文武雙全的大臣有薊遼督師孫承宗、袁崇煥,天下最強精兵——“天雄軍”統帥、宣大總督盧象升,薊遼總督洪承疇、兵部尚書傅宗龍、陳奇瑜、熊廷弼,陝西總督孫傳庭、鄭崇儉等。
火炮專家有明末科學家徐光啟的弟子、登萊巡撫孫元化。
威震天下的良將則有曹文詔、曹變蛟、秦良玉、吳三桂、毛文龍、滿桂、祖大壽、周遇吉、賀人龍、左良玉等。
用好這些人才,國家中興是一定的。
三 “外示羈縻,內修守備”。
繼續沿用萬曆首輔張居正的邊防新政“外示羈縻,內修守備”。
趁滿洲皇太極提出和談要求,派使者同後金進行和談,以贏得時間恢復國力。
國內大力加強戰備,訓練新兵,加固城防防禦工事。
( 萬曆首輔張居正)
四 剿撫並用,以撫為主。
對農民起義軍採取剿撫並用,以撫為主的政策,收編後駐守邊防。
(闖王李自成)
調派洪承疇,孫傳庭等大臣,對各地起義隊伍分兵合剿,允許投誠,對投誠者既往不咎,厚加賞賜。願回家者發給路費遣送回鄉,願為國效力者進行整編,駐守邊關,從而削平內亂。
五 丈量土地,攤丁入畝。
繼續推行張居正以前的財政新法“清丈田地”和“一條鞭法”,進行經濟改革,用白銀代替實物稅,重新丈量土地,攤丁入畝,增加中央財政收入。
六 加徵商稅。
明朝的商稅只佔整體稅收的約7%,而富甲天下的宋朝卻是70%,相差十倍!
1567年明穆宗隆慶元年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海外通商。
(隆慶開關通商)
隆慶開關後,明朝的絲綢,瓷器、鐵器、棉織品、茶葉等遠銷歐州,一船船的白銀透過海外貿易流入大明朝,1567—1644年,透過海外貿易流入明朝的白銀有三億三千萬兩,佔世界的三分之一!富庶繁華舉世無雙!
(明末繁華的市鎮)
可明末的國庫卻為什麼空虛呢?錢去哪裡了?
原來是大明的商人們賺得盆滿缽滿!
因為明朝時的商稅只有三十分之一!
這就造成當時朝廷財政捉襟見肘,而富得流油的商戶們卻大量屯銀,用銀子買田、屯糧,使千千萬萬的百姓失去土地,流離失所成為難民!
所以朝廷要立即加徵商稅,由“三十取一”改為“五取一”,增加朝廷財政收入!
七 免稅振災。
免除連年大旱的陝北災區各州縣的賦稅,並迅Superb幹練大臣賑濟災民,撫卹流亡。
八 嚴厲抑制王室兼併土地。
嚴格約束各地藩王恪守王法,不得兼併民田。
派御史巡視各地,將情況奏報皇上。不守法度者減俸甚至除藩。
王室子弟軍前效力,按軍功授爵;廢除世襲罔替制,以解決宗室開銷巨大之難題。
崇禎時期,全國朱氏宗室達到了30萬人口,每年藩王俸祿支出達上千萬兩白銀,而整個萬曆三大徵的軍餉不過1700萬兩。
僅此一項,明朝每年即可節省上千萬兩白銀,可用這些錢財加強軍事,鞏固邊防,改善民生。
九 統一全國
採取以上措施,實現富國強兵後,遣使後金談判,要求後金臣服,否則就選派能征慣戰的將領,大舉統兵出關征討,一勞永逸解除邊患,統一全國。
如此,一個繁榮昌盛的大明王朝完成了復興大業,史稱崇禎中興。
-
4 # 宋書齋
崇禎手裡的牌有多爛,我們要看一下當時的情況。
這事要從他爺爺萬曆說起,萬曆三十年不上朝,大明的事情不管不問,一直和大臣鬥氣,有空缺的職位也不讓人去補,三十年,整整一代人,官員的精神氣都被消耗沒了,崇禎死的時候說,朕不是亡國之君,大臣都是亡國之臣。那個時候的大臣就一推三六五,混一天是一天,這樣的團隊怎麼管?
你想想老闆想幹點事,員工沒有一個接盤的,說句話沒反應,就知道這種感覺了。
可能你說不是所有的大臣都這樣,也許是的,剩下的能幹事的大臣,又被他哥哥一朝給禍害完了,如楊漣,左光斗,等。你說他一個孤家寡人能救大明嗎?你能說出崇禎朝有哪些有名的大臣嗎?好像沒有,對了,有個袁崇煥,可是他也為魏忠賢修過生祠啊。
沒有人才就算了,那有錢嗎?對不起,毛都沒有,崇禎連絲綢都捨不得穿!可想而知節儉到什麼程度。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當時的內憂。
咱們再說說外患,天啟年間高迎祥就已經成氣候了,已經是個很厲害的角色,但是崇禎當政以後呢,很快就把高迎祥滅了。
後來李自成當了大哥,但是說實話李自成真的被崇禎打的很慘,多次差點送命,最著名的就是他被圍在車廂峽,靠著詐降得以活命,被逐到青海,身邊只有幾十個人。從他建立大順,到四十天滅亡就可以看出,他和朱元璋,劉邦,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甚至連黃巢都不如。
而且他還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皇太極幫他,當然是間接的。
就是說崇禎當時是一打二,人人都說皇太極是個明君,可就是他到死也沒能過了崇禎這一關,從這裡就能看出崇禎的厲害。
人人都說崇禎這裡錯了,那裡錯了,尤其是殺了袁崇煥,其實袁崇煥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孫承宗守遼東的時候,皇太極過來了嗎,沒有。那吳三桂守遼東多爾袞進來了嗎?也沒有(降清不算)。崇禎到死清朝也沒有讓清朝入關。
這就是外患,崇禎一打二。其中皇太極還是個厲害角色。可以這樣說,在“盡人事”這方面,他幾乎打贏了。但是還有“聽天命”。
崇禎的運氣太差了!他執政期間,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千年不遇。還有洪澇,百年不遇。還有鼠疫,蝗蟲,等災害(有史料)。
要不是因為這,李自成到哪弄這麼多軍隊,都是天意。
崇禎一打二不說,還要對抗天意,他二十多歲一個青年如何抵抗的了。
所以我認為,崇禎手裡的爛牌誰也打不了。秦始皇剛當秦王那會,大權在他母親和呂不韋手裡,他就是個擺設。漢武帝剛繼位只能偷偷練兵,一切聽竇太后的。千古一帝面對當時的難題也只能一籌莫展,何況崇禎乎。
-
5 # 夜讀史書
不少人認為崇禎皇帝志大才疏、剛愎自用,正是他一意孤行才造成了明朝不可挽回的敗局,其實這種指責對崇禎皇帝頗為不公。至於說為什麼不公,那就得先來看看明朝後期兩個直擊要害的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明朝後期土地兼併現象非常嚴重,權貴階層用各種手段從農民那裡巧取豪奪,強佔土地,或是以劣地換良田。明朝的國家制度讓這些權貴們可以透過特權免於向國家繳稅,而農民失地之後又無稅可繳,這就造成國家財政收入大幅減少。朝廷沒錢可用就只能向下面增派收稅任務,如讓明末百姓深惡痛絕的“三餉”(遼餉、剿餉、練餉)。然而原本最應該被加徵稅賦的權貴們卻依舊有辦法可以逃避徵收,結果朝廷的絕大部分增收負擔就落在了無權無勢的普通農民身上。這就導致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許多不堪重負的農民被迫揭竿而起,最終演變成燎原之勢的義軍烽火。
第二個問題是明朝後期一面要對抗關外的清軍,一面要鎮壓內部的農民起義軍,長期兩線作戰耗盡了國家的財力。朝廷沒錢就只好多徵稅,稅賦加重又導致參加起義的農民越來越多,朝廷又要支出更多軍費用於戰爭。大明王朝就這樣無可奈何地走進了死迴圈之中。
崇禎皇帝在位時期,上述兩個超級大難題就已經擺在他面前。雖說農民起義在崇禎朝初期剛剛萌芽,但以當時的環境而言,大規模起義已成了必然趨勢。此外,像吏治腐敗、黨爭、天災等問題也時刻困擾著這位初登皇位的帝王,隨便哪一個都在短期內難以解決。
有人說崇禎刻薄寡恩,對人對己都極為吝嗇。這話確實是沒錯,但崇禎小氣的另一個原因卻是他手裡真的沒錢。皇帝富有四海,說沒錢恐怕沒幾個人會相信。是的,李自成也是這樣想的。後來他率起義軍攻下北京後在紫禁城裡挖地三尺找銀子,結果把宮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拆下來算算總價值也不足十萬兩銀子。
崇禎在位前期還能缺斤少兩地給軍隊發糧餉,後期就只能靠“打白條”和“畫餅”來應付了。將軍和士兵們想談錢,皇帝卻只和他們談理想。後來沒什麼人願意為理想而賣命,於是固若金湯的北京城就輕而易舉被李自成攻破了。
還有人說崇禎不會用人,把許多名將都白白折掉了。可事實上,當時的大明王朝最稀缺的並不是袁崇煥、孫傳庭這些會打仗的將領,而是像管仲、桑弘羊這種會搞錢,能搞錢的財務高手。錢不到位,其他說什麼都沒用。更何況明末的這些名將也只是打起義軍很牛,遇到關外的清軍照樣歇菜。因此即便崇禎皇帝沒處死袁崇煥,沒逼死孫傳庭,明朝的結局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崇禎皇帝根本沒機會挽救明朝,哪怕是一個現代人穿越到崇禎身邊給他出謀劃策,那也很難力挽狂瀾。因為當時明朝所面臨的難題都是一環套著一環,哪個都不容易解決。你想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吧,權貴集團不答應;不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吧,底層百姓們不答應。你想先搞定關外的清軍吧,實力不允許;你想先搞定起義軍吧,清軍又時不時就給你來個入關打野,讓明軍時刻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此外,崇禎皇帝既沒什麼辦法搞錢,也沒什麼辦法不燒錢。所以明朝持續掉血直至衰竭的情況根本無法改變。唯一能續命的機會就是提前放棄北部,退守江南半壁江山,提前讓明朝變成南明,除此之外別無他解。
參考文獻:《明史》、《明季北略》、《平寇志》
-
6 # 看得出來你很乖
明朝滅亡的主要責任就是崇禎!因為崇禎遇到的那些問題,實際上在所有王朝的後期都會遇到,但是一個數百年的統一王朝底蘊是很強大的,絕不可能區區十幾年就被覆滅了。東漢黃巾起義僅僅一年就被平定,之後經歷了數十年的軍閥混戰東漢才滅亡;唐朝安史之亂不到8年就平定,之後又是軍閥割據,唐朝堅持了上百年才滅亡;北宋雖然垮得很快,但是南宋也很快站穩腳跟,並延續了上百年。統治過百年的統一王朝唯獨就只有明朝,面對天下大亂居然只堅持了十幾年,對外打不過滿清,對內打不過起義軍,百萬大軍或敗或降,全部灰飛煙滅。滿清入關後,居然都沒受到什麼抵抗,南明後期的主要力量居然是前大西軍和大順軍。能把一個底蘊雄厚的統一王朝的所有力量在十幾年敗得乾乾淨淨,幾千年來也就是崇禎一個人了。
-
7 # 歷史堆中的胖子
崇禎手裡的牌爛不爛,那得看跟誰比了,如果是與漢獻帝相比,那崇禎的牌可一點也不爛啊。
別看崇禎亡國時那麼慘,連身上的衣服都是補丁,關外的皇太極帶著滿清屢屢入關搶劫,裡面是李自成和張獻忠帶著農民軍四處攻城略地。然而,崇禎剛繼位時可不是這個樣子啊。
崇禎繼位時,皇太極也當大汗沒多久呢,金國內部的糧價到了八兩銀子一斗,就這還是有價無米,瀋陽城內天天要往城外拉餓死的人,甚至到了人相食的地步,這個時候的後金用岌岌可危來形容也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大明朝內部,雖然爆發了農民起義,但農民起義還沒有形成規模,只要賑濟得力,那這農民起義很快就可以平息。
可以說,崇禎繼位之初,政令可以通行全國,還有上百萬的軍隊效忠,後金只是佔據東北一地,天下大體還是安定的,可以說,任誰也不會想到,僅僅十七年的時間,大明朝就亡了。
再看看漢獻帝,繼位之初就是個傀儡,朝政都在董卓手裡,天下各地更是群雄並起。特別是董卓死後,漢獻帝更是飢一頓飽一頓,連最基本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如果不是曹操去洛陽接駕,漢獻帝真有可能就餓死了啊。
然而等到漢獻帝跟著曹操到了許昌,漢獻帝還是個傀儡,只不過是生活條件好一些的傀儡。漢獻帝什麼事都做不了主,更沒有一兵一卒聽漢獻帝的。可以說,如果把崇禎與漢獻帝換下位置,那漢獻帝是睡覺也能笑醒啊。
然而崇禎一繼位就打破了明朝原有的政治平衡,造成東林黨一家獨大,從此工商稅不收了,茶稅也沒了,礦稅也不要了,就連一年幾百萬的海稅也不收了。這就玩脫了,整個明朝的財政一下子就垮了,對外沒有錢打後金,對內沒有錢賑濟災民,結果後金在皇太極的帶領下就跑到關內搶劫,而災民們在跑到李自成和張獻忠那裡參與了造反事業,整個明朝一下子就掉進了內憂外患之中。
更重要的是,崇禎太過剛愎自用,做事急於求成,十七年的時間裡竟然更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而當農民軍兵臨城下之時,他更是不遷都也不讓太子去南京留守,將明朝最後的正統全部葬送在了北京城。
可以說,明朝的滅亡,崇禎這個皇帝要負相當大的責任。因為但凡他舉措恰當,即便最終無法避免明朝走向滅亡,但是絕對可以推遲明朝滅亡的時間,甚至說與滿清隔江而治,形成南北朝也是大有可能的。
-
8 #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祟禎未年,需要供養的朱氏家族增加,土地兼併嚴重,再加上貪官汙吏盤剝,人民苦不堪言,才有了大量的農民起義,國家的危機首先是財政危機,而作為體制內官員,當然是從精減體制外事業單位人員節源,一不小心原來在驛站工作的李自成下崗了!而李自成又沒有技術專長,只能落草為寇投奔高迎祥了,失去工作的李自成仇恨社會,作戰勇敢,在高迎祥死後,繼任闖王,成為壓挎明朝的第一根稻草!
當年的明朝內憂外患,內有農民起義,外有滿金在關外鬧事,崇禎知道攘外必先安內,決定由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毛文龍在皮島策應,調兵關內專打李自成,可是遇到了胡誇海口的袁崇煥,聲稱五年平遼,而袁從一開始的寧遠大捷,然後就是殺毛文龍,導致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降清,導致遼東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私賣軍糧助敵,失去了皮島毛文龍,清兵沒有後顧之憂,繞道山海關打到北京,而袁收到報急,並沒有一路阻擊,而是尾隨清兵到了北京,並且在城下 擊傷守護北京的滿桂將軍,崇禎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千刀萬剮袁祟煥,胡誇誤國袁崇煥就是第二根稻香!
李自成從商洛山復出,出兵河南,攻開啟封,福王捨不得財富助軍餉,將士非常憤怒,然後就是城破人亡!福王被李自成煮了!這個時候,朝廷財政已經非常困難,要求官員贊助,可是官員害怕露財(明律對貪官汙吏處理非常殘酷),都是根據自己的奉祿贊助,杯水車薪,大家坐等朝廷完蛋!這個時候,河南的路還沒有封死,遷都南京國事仍有可為,但是皇帝不好意思開口,大臣也不敢勸進(害怕遷都成功,皇帝秋後算帳),最後皇帝煤山自殺,官員也是受到了嚴刑拷打,強迫拿銀子救命,真正的皇帝和大臣一起完蛋!君臣相疑,都不願意承擔風險和責任,就是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若是崇禎一開始就關注民生,適當減少貴族的供養資金,讓老百姓有一口飯吃,就不會有饑民造反了,第二,攘外必先安內,調兵關內專打李自成、或者是安排張獻忠打李自成、,不服從命令?那就把李自成張獻忠一起滅了!第三,到了最後時刻,命太子監國,組織南京政府,為明朝留一條後路!這樣處理,南明朝還有可為!
-
9 # 明樂胖哥
雖然崇禎皇帝很勤勉,節約,但並不是一個明君,很多人都說崇禎生錯了年代,是個非常勤政的君主,但問題是國家興亡,和君主是否勤政沒有直接關係。作為一名君主關鍵還是要會崇禎用人有著他致命的缺陷剛愎自負,用人多疑,優柔寡斷。
崇禎繼位時,大明王朝雖然憂患重重,內有農民軍起義,外有後金皇太極虎視眈眈,但並非沒有機會翻盤。只是機會都被崇禎自己放棄了。崇禎元年,清皇太極便積極聯絡,尋求與明廷和議,但是自負的崇禎以及大臣們認為流匪不足為懼,以大明的軍事力量完全可以對付清軍,議和時機就此錯過,清軍旋即入關,明朝也集中軍隊與清朝開戰,結果明軍潰敗。此後中原叛亂再起,明廷疲於兩線作戰。同樣,李自成攻入北京前,曾給崇禎明確表過態,只要明廷能招安封他為王,他甚至可以帶領軍隊跟清軍開戰,但崇禎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在他心裡壓根就沒有瞧起過農民軍。
其實,如崇禎能將李自成招安封王,封他個徵北王,利用李自成的虎狼之師聯合吳三桂去對付清軍,歷史應該會重寫,李自成不攻克京城,而是被招安,就不會掠走陳圓圓,也就不會有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件,大明軍民一致對外,大清(後金)就不會輕易入侵關內,大明王朝有可能重塑輝煌。可惜,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
-
10 # 大明130508551
說實話,爛牌的確的爛。但崇禎比歷代末帝還要強些,有"王炸″護體,那就實打實的權利,用好少還是可放手一搏的,至少能為晚明續命若干年,不要作亡國皇帝。
-
11 # 靜得像影子
其實還並不算太爛。最起碼皇帝本人還是有實權的,各地的軍隊統帥還歸中央排程,而且將領方面,兵員質量方面也還都不算差。如果他不那麼急著幹掉閹黨讓東林黨一家獨大,再在兩黨之間平衡各方面利益,也許還有戲。
-
12 # 飛翔的迷夢劉敏
崇禎,一個文官被忽悠瘸了的小孩子!嘉靖可以說是明朝最後一個能和文官集團掰腕子的皇帝了,後面的皇帝一個不如一個!到了崇禎時期,想不流血或者少流血從朝堂上改革基本上不可能了!崇禎要想破局,最大矛盾是在關內而非後金,對後金前中期主防守!登基後初期要安撫魏忠賢一黨,同時安排親信有能力的太監加入魏忠賢一系,讓魏黨和文官集團繼續摩擦,親信太監斂財,要掌握好度,鬥而不破!有錢了,強化錦衣衛,擴充數量,打造人數不少於10萬的禁衛軍(少了,皇帝位子不穩,多了文官不會允許!這10萬,常駐京城的也就5萬),然後透過對北方的地方衛所少量多次換防訓練逐步淘汰老弱無能兵將(淘汰下來不能遣散,可以當生產建設兵團,可以減少農民徭役,提高支援度和聲望),杜絕吃空餉等問題,提高軍隊戰鬥力和對皇帝的衷心!當能掌握大多數北方軍隊且軍隊戰鬥力有顯著提升後,就進入第二階段了!後面的有點黑暗了!文官地主集團造的孽是要還的!對,農民起義,也可以說是各路反抗地主集團剝削的鬥士!中國的農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農民,只要有口吃的絕對不會造反,但是架不住地主文官集團能耐啊,都逼造反了,這鍋我崇禎不背!用精兵把不屈的農民們趕到江南去,讓他們去打破以東林黨為首的地主文官掌控固化的南方土地和人口資源,順帶收拾下只吃不拉的廢物皇親!然後用精兵收拾暴亂,誅除首惡餘者輕罰(都死了誰種地生產),從北方官員中挑些能用的調入江南等地,收拾亂局,恢復生產,以錦衣衛監察之,以防固態萌生,腐敗,營私結黨!然後崇禎可以轄此時的聲望和軍勢壓服北方地主文官集團讓步進行改革和進一步擴軍練兵(萬一暴民再來一次,就問你北方地主怕不怕?)!這時候,大明的明面上的腫瘤挖的差不多了,當然沒完,肯定會有反撲,但不會有滅國之禍,後面就是一個長期的改革過程了!然後第三階段開始了,刮骨療毒差不多了,休息會兒吧!對內繼續練兵休養生息,反腐不能停,借暴亂事件抑制/控制下土地兼併禁止是不可能的,畢竟皇帝是地主階級最大的代表,不能絕了根基(皇權和臣權也是對立的,所以臣子的鍋崇禎他不背)!改革的過程中資本必須要有個出路,才能不固定在土地兼併上,沒錯,就是你海貿,要大力發展海貿,資本有了出路,朝廷有了稅收,水師有了實力,拳打東海腳盆雞,腳踢南山越南猴,再遠點憑啥不能是我大明殖民美洲大陸?然後就是第四階段收拾後金了,有錢,有人,懟死努爾哈赤那二貨!當然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設個局,看看能套出多少頑固不化的殘存下來的以東林黨作風為代表的地主官僚,就像割了腫瘤還得掃淋巴一樣(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第五階段就是科舉和官吏改革了,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中間還要穿插著滅倭(日本)平南(越南),官吏太多了,冗官腐儒還得找地方安置,去霍霍倭寇和安南吧!本子的金銀和安南的水稻對於冰河期的大明而言是必須的!做完這些,估計崇禎該安享晚年了!
-
13 # 張道君478
他如果像他哥哥和父親一樣,啥事不管,大明也許還能多存活一段時間,這個人,志大才疏,運氣極差,總是在重大戰略問題上選錯,選項有三種,好,一般,和錯,他能選錯,如果是差,極差,非常差,他能選非常差,總是這麼神奇,簡單的來說,他和太祖一樣猜忌心重,好殺,和成祖一樣殘忍,但是唯獨缺少這二人的英明決斷,和對戰略全域性的把握,像太祖和成祖一樣獨擅大權,去沒有萬曆和嘉靖分而治之,他缺少皇帝應該具備的一個特點,就是體察臣心,他不會識人善用,無容人之量, 如果有自知之明,放手讓手下人去做事,無論孫承宗,袁崇煥,楊嗣昌,還是熊文燦,盧象升,孫傳庭雖然各有缺點,但是都是一介能臣,獨當一面,但是崇禎或殺之,或貶之,在他手下必須是完人,不能有一點錯誤,有錯,殺,換,大明,就這樣完了
-
14 # 天山月3
崇禎手裡牌並不爛,爛的是崇禎本人。一個十八歲的小青年,長期被壓抑,突然獲得了至高無上的生殺予奪大權,他視皇權重,個人威嚴重,眾大臣在他眼都是對不起他的奴隸。他猜忌心強,疑心重,完全對大臣失去了信任,功輒隨意殺戮國家的棟樑。他見的功,容不得過,缺乏對困難的理解,只允許臣子建功立業,見不得別人的閃失。殺袁崇煥,孫傳庭等於自毀長城,逼戰盧象升、洪承疇使得他失去股肱。容不下孫承宗和錢龍錫使得他棟樑盡。登基十七年內閣首輔更換五十有整,可稱得上反覆無常,變化不定,誰是可用之人?他恐怕至死都沒認準。表面上看他生活簡樸,不近女色,勤勉於政,頗有志向。然這些優點都被剛愎自用的性格所抵消。他對大臣相當刻苛,不然楊嗣昌何以自殺謝罪,洪承疇以降清免罪,都與他缺少寬仁有關。
崇禎在客觀上和主觀上都無力迴天,一是明朝已是氣數已盡,日薄西山。二是崇禎也不具備力挽狂瀾的能力。大明當亡,大清當興是歷史的必然,後人空發惆悵。
-
1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崇禎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他在當皇帝的時候,所面臨的局面和歷史上其他朝代的亡國之君,確實都是不一樣的。歷史上的其他朝代,當王朝走向最後階段的時候,皇帝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對朝廷的控制。大多數情況下,皇帝都是小皇帝,或者是很弱的皇帝。朝廷中都是權臣當道,這些權臣們,同時也是想奪取皇位的奸臣。比如秦朝末年的趙高、東漢末年的董卓、唐朝末年的朱溫等等。
(崇禎)
另外,地方上往往擁兵自重,諸侯們各自擁有一些地盤和勢力,朝廷已經失去了對這些地方諸侯的控制。還有就是盜賊四起,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瘟疫盛行,天災不斷,老百姓食不果腹,妻離子散。
崇禎上臺的時候,也存在天災不斷、農民起義不斷的現象。不過,相對來說,崇禎手裡面其實是有一把好牌的。朝中雖然有魏忠賢這樣一個奸臣,但是崇禎一上臺就把這個奸臣扳倒,把他的黨羽清理掉。接著,崇禎牢牢掌控了朝中大權。而且,當時朝中的大臣,也主要是以東林黨為主的清流派人物,清流派,在當官的時候,不會趁機搜刮民脂民膏,不會大發國難財,給老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同時,地方上也沒有諸侯擁兵自重的現象,天下兵權,還牢牢地控制在朝廷的手裡面。
雖然出現了李自成起義、張獻忠起義,但是崇禎一度已經消滅了這些農民起義,讓他們歸順了朝廷。至於天災人禍,只要能夠保持了太平,這些都不是事。稍微麻煩一點的,就是北邊後金的入侵。但是當時後金還沒有強大到有能力推翻明朝統治的地步。
總之,崇禎手裡確實是一手好牌。可是最終,明朝卻敗得那麼慘。崇禎把一把好牌打爛了。那麼,崇禎究竟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對?他應該怎麼做,才能夠確保大明江山繼續延續下去呢?
(李自成起義)
崇禎的問題是很多的,不過這些問題,都集中到一點,就是崇禎對人不信任。
由於朝廷中曾出現過魏忠賢當權臣這樣一種情況,因此,雖然崇禎把魏忠賢消滅了,但是他對大臣,尤其是對掌兵的大臣,一直都很不信任。
崇禎曾經殺過不少大將,他所殺的這些大將,都是因為他覺得這些大將對他不忠誠,有擁兵自重的嫌疑,因此就以殺人的方式來立威。
其實,在明末那樣的官場生態下,帶兵的大將要能打勝仗,必須有兩點:一是要有威信,二是要有策略。
袁崇煥殺毛文龍,就是在整肅軍隊,樹立威信。但是卻被崇禎理解為袁崇煥想做大,把袁崇煥殺掉了。
還有,在和後金打仗及和農民起義作戰的時候,都應該講究手段,講究策略。尤其是農民起義,只要方法得當,農民起義的問題是可以解決,但是大臣們都不敢輕易使用,因為崇禎為此殺過不少大臣。誰要是和農民起義者講策略,就被認為是通匪。
我們看上古中古時期的很多大將,他們在作戰的時候,為什麼能夠打勝仗?就在於君王相信他們,願意把兵權交給他們。如果孫權不把兵符交給周瑜,不相信周瑜,周瑜也不可能打贏赤壁大戰。如果漢景帝把兵權交給周亞夫的時候,對周亞夫猜忌不斷,尤其是對周亞夫不就梁王的做法不信任,周亞夫能平定七國之亂嗎?
(袁崇煥)
崇禎皇帝就明顯缺乏這樣的自信和氣度,不放心他的大臣們,所以,造成大臣們畏首畏尾,不敢採用戰術。
有人說,中國古代中原國家兵法非常多,為什麼後代很少用?就是因為害怕一旦用錯了,皇帝就會殺人。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味蠻打。在戰爭中打死了很多人,總比用錯了兵法強。
另外,崇禎也很容易受人影響。明朝本來就是一個黨爭非常嚴重的朝代,那些大臣們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會饞陷敵對大臣,崇禎就很容易受他們的影響。崇禎殺袁崇煥,就是因為他聽信了身邊人的讒言,覺得袁崇煥想做大,袁崇煥是個奸臣,所以才把袁崇煥給殺掉了。
總之,崇禎雖然手中有一把好牌,但是他缺乏一個力挽狂瀾的統治者應該有的氣度自信和手腕,所以最終一把好牌給他打爛了,明朝滅亡了
崇禎死的時候是很不甘心的,他覺得他是一個好皇帝,大臣們都糟糕,所以才丟了江山。他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因此就算是死的時候,他還在推卸責任,這也是他的悲哀。
(參考資料:《明史》等)
-
16 # 醉美木瀆
崇禎繼位之後,手裡確實是一手爛牌,很難起死回生,但又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明朝是先亡於李自成之手,後來南明又亡於清朝之手,所以崇禎想要力挽狂瀾,首先要解決西北的民變問題,其中的關鍵還是政府的財政問題。西北民變起源於朝廷加徵的“練餉”,已經人吃人的西北貧民揭竿而起,“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為了一條活路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屬於典型的官逼民反。
但是練餉不得不收,不收哪來的錢去對抗東北鬧得越來越兇的女真人。
因此,崇禎帝想要翻盤,首先就是要改革明朝整個的財政體系,加強徵稅的能力,但是又不能從可憐的農民身上刮油。
明朝工商業發達,但是政府稅收自張居正改革之後,一直以土地稅為主,政府無法從發達的工商業身上得到切實的好處。這裡不但是奸商誤國,或者是官商勾結的問題。明朝對於工商稅的徵收實際上陷入了怪圈,由於商業產出,不能像土地產出那樣準確估計收入。導致明朝對於工商稅要麼不收,要麼瞎收。
明朝後期,東林黨人提議廢除工商稅,除了官商勾結的原因在裡面,最重要的是,面對稅務機關對商人的無盡盤剝,江南工商業面臨破產的危險。所謂“魏忠賢不死,國家不滅”純屬扯淡,這群無恥小人,無不是雁過拔毛的好手,政府財政的崩潰,和他們脫不了關係。
崇禎要解決政府的財政問題,還是隻能從工商稅上下手,關鍵是“怎麼收,收多少,誰去收”,才不會造成殺雞取卵,民怨沸騰。這又牽出明朝起死回生另一個重點,吏治問題。
從制度上解決明朝末期官吏的貪腐現象,提高官員系統的辦事效率,從根本上扭轉自朱元璋時代就存在的官員待遇問題。到這裡還是要說一說所謂的“魏忠賢不死大名不滅”。一些人總認為崇禎皇帝愛民如子,明朝滅亡的鍋應該大臣來背,如果魏忠賢這樣的“忠臣”還在,明朝沒準能夠續命。
明朝自朱元璋開始就苛待官員,官員俸祿之低,令人髮指。作為頂級官吏的正一品官員,俸祿不過月俸87石,有人算過摺合現在米價月薪不到12000,這裡沒有住房公積金和三險一金,也沒有失業保險,養老金也不一定有。不僅如此,這點俸祿還要包括官員自己秘書團隊的工資,僕人的費用,根本不可能夠花。
朱元璋對自己的子孫倒是大方的很,皇帝的兒子一律封親王,親王年俸10000兩白銀再加上10000石米,一年抵得上一品官100年的工資,而且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碳敬,親王世子獨立開工資,親王府官員工資朝廷另給,除了世子其他的兒子封郡王,一樣的高薪高福利。
於是,官員們為了生存開始了瘋狂的斂財,剛開始為了生存,後來就變了致富,要解決貪腐必須解決官員的待遇問題。同時嚴厲整肅吏治,一定不能讓閹黨一類“唯上不恤下”,吃人不吐骨頭的官員上位。
-
17 # 國風文化小棧
大家好,我是國風
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骨子裡就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弊習——從不能正確認識自我,不能檢討自我的過錯。而但凡自己的統治出現了任何動盪,他們能做的事千篇一律。先推卸責任,然後暴力鎮壓。也正因為此,浩蕩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沒有不敗之朝,不亡之國。
天啟七年(西元1627年)年僅16歲的崇禎皇帝繼位,此伊始,最大的威脅並不是來自於,國政和外侵,而是天啟妖孽著稱的魏忠賢客氏奸黨(據說崇禎連御膳都不敢吃,餓了只能啃自備的幹饅頭)魏客黨爭幾乎拆散了大明王朝堅實的政治架構。以致崇禎登基後朝中幾無人可用。雖然崇禎以雷霆萬鈞之勢拔除了魏客奸佞,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大明王國失控了。(以致現在還有一些奸惡之徒,以此為亡明之根本,認為不應該殺了魏忠賢。)
此時的崇禎雖然貴為九五之尊,實則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沒什麼兩樣。王命而不行,王命而不效。便是崇禎有沖天之志,也是難以施展。
明朝末年,(自萬曆伊始)。加之天啟之亂,封建地主階級農民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全國的土地高度化集中在地主階級手中,而萬千的農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到了崇禎年間,這個矛盾已經到了難以破局的地步。顯然崇禎並沒有意識到這個矛盾,魏客奸黨誅除之後。崇禎萬般不得已啟用了沒落的東林黨人,(這些人都是些誇誇其談,百無一用的噴子。貶損朝政闊論高談,計出令行又百無一能。)形成了新一輪的黨爭。
但是現在朝廷最大的問題是——缺錢!為此又不得不增加稅賦。而這沉重的負擔又無可厚非的落到了徘徊於生死邊緣的農民身上。最終導致各地民亂四起。朝廷又不得不派兵鎮壓,徒耗國帑!而戰爭又需要錢,還得加稅。又導致更多人的起義,朝廷更多的鎮壓。由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死迴圈!
除此之外,崇禎還要面對北方的一個重要的敵人——新興的努爾哈赤滿人政權的騷擾。
當然,我們以上帝的視角縱觀歷史,可以想怎麼說怎麼說。所謂旁觀者清,當事者迷。如果以自我的思想穿越到崇禎身上,如何破這個局呢?(當然,這必要改變了崇禎性多疑的秉性和祖上骨子裡的堅忍。)
魏客奸黨苦大明久矣,除之可謂大快人心。此後的崇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加強中央集權,吸收新鮮的政治血液,啟用一些出身低微的人才。(一年兩科恩考,盡收天下之才委以重任)從上到下整肅吏制,收攏貪官汙吏的田產用以均天下田畝。儘量緩解地主階級和農民之間的矛盾。
對於少量的農民起義,要自我檢討,追究導致農民起義的原因,並積極改治。對於農民起義要恩威並施加以綏靖。
明朝末年,中國已初具資本主義雛形。如大明政府在政策上對此加以扶持,無論於民間資本的發展和綜合國力,都會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因此增加的政府財政收入用以逐步收買土地國有,然後平息租賃給百姓。以此杜絕重利,可謂與國與民之幸。
對於滿清以實力計,可以先分封為王,使其從屬明朝。待國力大盛之時,徐徐而圖之!
即便是到了大明最糟糕的時刻,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猶可自救,因為李自成提出的要求是——免罪,封王!只要崇禎可以放棄祖輩遺傳下的寧死不屈的耿直血性,稍可委曲求全。官封李自成為陝王,著其出兵山海關平定滿清,此驅虎逐狼之計。以李自成百萬之眾平滿清十萬,即便是不勝也可大大削其實力,而李自成之患可除。如其大勝,可令其駐兵關外以保大明。何其一舉雙得?大明自可許圖改革,以求中興!
歷史上的定論,崇禎是一個不錯的明君。只不過祖宗的惡果被他一個人吃了!落得暴屍荒野,國破家亡!
-
18 # 天道酬勤36
崇禎繼位之初,大明確實內憂外患,但是並不代表到崇禎手裡的就是一把爛牌,是他自己硬生生的把牌給打爛的,有人說崇禎本來只是一個閒散王爺,沒接受過專門的帝王教育,所以導致他的能力有限,這個觀點真的不敢苟同,因為他哥哥的情況和他一樣,當年他爺爺萬曆不待見他爹朱常洛,一心想廢了朱常洛,改立朱長洵,不惜發動二十多年國本之爭,雖然最後還是沒能擰過那幫子文官,朱常洛也如願以償接了班,可惜朱常洛短命,只做了不到一個月的皇帝就追隨他爹萬曆去了,朱由校匆忙之間登基繼位,他本人也沒接受過專業的帝王教育,但是朱由校聰明,知道自己扛不過這幫文人,懂得借力打力,扶持魏忠賢,打壓文官,終天啟一朝,東林黨也好浙黨也罷,始終翻不了身,朱由校臨終前,對崇禎是千叮嚀萬囑咐,魏忠賢可當大用,誰知道崇禎這個二百五,一上臺就七尺咔嚓,把魏忠賢給弄死了,幹掉了老魏,你倒是再找一個聽話的奴才來抗衡文官集團啊,可他偏偏沒有,致使東林黨一家獨大,朝堂政治失去了平衡,再也無力挽回。從宣德開始,到天啟年間,歷代皇帝無不是靠提拔太監來壓制文官,哪個奴才不聽話,立馬拿下,正德朝強悍如劉瑾,朱厚照反手就能捏死。
崇禎如果能像他哥哥那樣,退居幕後指揮,讓太監和文官鬥,至少能保證明朝不亡在他的手上,所以說以崇禎的能力,給他哥提鞋都不配。直到他死,也沒能認識到是他自己作死,葬送了大明王朝,反而推卸責任給臣子,他並不值得人同情。
-
19 # 山水南峰
“朕非亡國之君,然臣皆為亡國之臣”從崇禎臨死前的這句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崇禎的性格——剛愎自用。崇禎是國家一把手,最後亡了國,居然連責任都不敢擔,這也說明他不是一個有責任擔當的人。這樣一個剛愎自用,出了問題把責任一推了之的人,什麼牌都會被他打成爛牌的。
根據題主的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崇禎是不是拿了一手爛牌。
說實話,確實夠爛的,但我認為還沒有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首先崇禎的繼位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因為熹宗沒有子嗣,崇禎才得以繼位。結合崇禎幼年的不幸來看,他沒有一個國家一把手的政治素養。戰略眼光和知人善用,這兩塊是崇禎最大的短板。
偏偏崇禎在繼位初期,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搬倒了閹黨魁首魏忠賢。從時間上來看,崇禎搬倒魏忠賢只是適逢其會罷了,東林黨與閹黨的黨爭到了節骨眼上,閹黨內部又出現了權利分歧,魏忠賢最後哆嗦了一下……等等,這些才是崇禎能夠輕鬆倒魏的主要原因,這是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的。
一個十七歲的少年,沒有經過帝王職業培訓,更沒有人生履歷和工作經驗,結果他成功了。你能想象這會對他的人生三觀造成何種影響嗎?
我認為這個影響很壞,壞到足以改變他今後的人生之路。崇禎剛愎自用的性格形成與他輕易搬倒魏忠賢這件事有著很大關係。
從順利剿除閹黨這件事情來看,崇禎繼位時的政治環境真的不爛。皇權依然在握,崇禎並沒有被閹黨或東林黨架空權力,這比起歷史上許多末代皇帝來說,他的處境簡直就是在天堂啊,有木有?
政令通達的一個皇帝,即使有著土地兼併、國庫空虛、內亂不斷、外敵環伺等等矛盾,相信看這篇文章的各位看官,把你放在崇禎的位置上,你做的也只會比他更好。
有槓精要說小冰河時期的影響了。確實,從崇禎繼位以來,天災就沒有斷過,旱災、蝗災、瘟疫等等此起彼伏。但要這樣來看待問題,這些天災確實是沒有斷過,但也不是突然一天就爆發的,天災的背後往往還伴隨著更大的人禍。
如果崇禎應對得當,組織有力,天災的影響是可以消除到最低限度的。而且小冰河時期的影響是影響了整個中國北方的。後金也在這次影響範圍內,為什麼皇太極之輩能夠應對,崇禎就沒辦法應對了?
沒有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就不能以自己拿了一手爛牌為藉口。從崇禎對待楊嗣昌、孫傳庭、袁崇煥等一些能臣名將的行事方式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崇禎是一個朝令夕改,急功近利的人。一個沒有長遠戰略眼光的君王,偏偏他還很勤奮,這樣只能是做的越多,錯的越多。崇禎就這樣在亡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下去。
題主第二問,崇禎怎樣做才能力挽狂瀾?
崇禎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根據網上扒來的史料記載,崇禎常常為處理公務徹夜不眠,他當政十七年,從沒有對家裡的宮殿裝修過一次,他對後宮大小老婆的吃穿用度方面也很節儉,自己也能做到身體力行。這樣一個皇帝在封建時代已經是很難得的了。
可為什麼國庫還是沒有錢,錢又去了哪裡?
從遼餉、剿餉上我們能夠看出錢去了哪裡。從李自成入京後大肆拷打明朝官員的舉動上,我們也能看出錢去了哪裡。
戰事不斷,貪腐不絕。國庫自然就沒有了錢。
想要有錢,無非就是開源節流兩步走。開源方面,大力扶持工商業,加快資本市場在中國的萌芽發展,開放海禁,加大海外貿易。
南方工商業的發展能夠充實國庫,反過來反哺北方脆弱的農業,從而將天災的影響降到最低位。
節流方面,對內兩步走:一,整頓吏治,杜絕貪腐和黨爭內耗。打壓東林黨,扶持第二個“魏忠賢”。二,收拾民生,對流民招撫。以工代賑,發展工商業。工商業起來了,土地兼併的問題自然而然的就化解了。
在充盈國庫,發展經濟的同時,在軍事上,對內還是以招撫為主,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之輩堅決招撫。對左良玉之輩要加以節制,讓民生得到修養。
在對外軍事上要主動和蒙古結盟,達到牽制後金的目的。在寧遠防線崩潰後,就應該主動放棄關外,以山海關.北京為節點,打造第二道防線。遷都南京,與後金議和。
對內對外都採取議和態度,待休養生息,肅清吏治,發展經濟,不用十七年亡國,十年修養,反推後金,易如反掌。大家覺得怎麼樣?
-
20 # 葉知秋211
在末代皇帝中,崇禎繼位時牌面還是不錯的,最起碼手握大權,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比漢獻帝、光緒帝這些傀儡皇帝強多了。從輕鬆解決魏忠賢,可以看到他的強大。但為什麼弄到吊死煤山、家破人亡這麼悲慘境地呢,除了內憂外患的國內外形勢,和他剛愎自用、刻薄濫殺有很大關係,北京城破時他媳婦周皇后臨死前說“妾服侍皇上18年,未曾聽妾一言!”。
性格決定命運,搬倒魏忠賢的成功,使他極度自負,不納忠言,又極度好名,不敢承擔責任,屢次錯失給帝國續命的良機。比如在內有農民軍、外有後金威脅下,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拿破崙、希特勒都沒扛的住,更別說內憂外患的明朝了。這時,有人建議和後金議和,畢竟後金只是想要個名分和一些好處,跟要你命的農民軍有本質區別,集中力量解決農民軍不很好麼?崇禎心動了,但又不想擔議和的責任,想讓手下大臣提出來,手下那幫東林黨嘴炮肯定不願意,一些有擔當的大臣又怕事後算賬、當了替罪羊,結果不了了之。同以後北京城破前李自成西北封王要求及遷都南京的建議,都因崇禎好名,不敢擔責任,都沒答應,最後弄個身死國滅下場。
崇禎力挽狂瀾挽救帝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政治上:政治講究平衡,不能讓一黨獨大,不能打破閹黨和東林黨微妙的平衡。處死魏忠賢沒關係,應該及時推出魏忠賢第二,比如忠心耿耿的王承恩,繼續打壓東林黨,繼續收商稅,維持帝國財政平衡。重用孫承宗、袁崇煥、韓爌等大臣。
孫承宗
二、軍事上:避免兩線作戰,勇於擔當,和後金議和,承認後金政權,復出一些錢糧,保證邊疆穩定。集中兵力、財力打擊農民軍,信任盧象升、孫傳庭、滿桂等將領,注意災區撫卹,令錦衣衛參與,對貪腐貪汙救災物資的大臣嚴懲不貸,災民有了飯吃,自然不會冒著殺頭危險造反。平定國內叛亂後,休養生息,改革軍備,採用募兵制,整頓軍隊,建立一支完全聽命中央的精銳。最後再出兵北伐,消滅皇太極。
橫掃千軍的關寧鐵騎
三、經濟上:重視農業,勸課農桑,推廣外來馬鈴薯、紅薯等高產作物,減免災區稅賦,與民休息。建立一隻海軍,從海路南糧北運,還可以為海上貿易保駕護航。發展南方工商業,嚴格收取商稅,保持財政穩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的崩潰必然導致財政的崩潰。保持經濟、貨幣穩定,非常重要。
四、外交上:主動與後金議和,保持單線作戰。拉攏分化蒙古諸部,分化後金力量。同西方諸國在平等基礎上開展國事往來,開展對外貿易,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比如鐵炮鑄造、燧發槍、帆船建造,師夷長技以制夷!
回覆列表
不是爛牌,是崇禎把牌打爛了,用勤奮來彌補自己戰略上的失誤,真的很可笑。
1627年,年僅十八歲的朱由檢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但對於崇禎來說,這就是噩夢的開始,不同於明朝其他皇帝,朱由檢接手的明朝是一個大廈將傾的明朝。
軍事上:關外有女真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入關,關內有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縱橫在各個地方,就是沿海地區也並不安靜,有來自西方殖民者的不斷騷擾。政治上: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持續殘害忠良,一眾文官也是毫無作為,軍事機構名存實亡,軍隊戰鬥力急速下降,常年天災導致農業發展減產,百姓流離失所。在面對種種難題下,沒有人給崇禎學習的時間,剛上任就要開始工作,沒有帝王術教導的崇禎雖然有一腔熱血,但卻不知如何發力,最終在多次判斷失誤的情況下,守城軍打開了北京城門迎接李自成,這位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選擇自縊在煤山,明朝宣佈滅亡。
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大一統朝代,對於明朝的滅亡很多人表示惋惜,認為崇禎雖有救明朝於水火之中的心,卻並未有明君實,做事猶豫不決並且喜歡猜忌。
那麼崇禎要怎麼樣做才能守衛好江山,復興明帝國呢?
第一步:再扶持出一個聽話的“魏忠賢”魏忠賢掌權期間殘害忠良不假,但也同時制衡了文官集團,而崇禎為了聲譽選擇處決了魏忠賢,這樣的後果就是朝廷中以文官為大,稍有不滿意便可罷工,只因沒有了閹黨,而崇禎又不好下手,因為文官的作用就是勸諫。
這樣就需要一個平衡,再扶持出一個魏忠賢就再合適不過,作為跟皇權息息相關的宦官,可以說是皇帝最好的打手,如果文官有小動作,宦官則可趁機敲打,是不是要問為什麼不重用之前那個魏忠賢?一個親手扶持起來的和一個早就掌權的,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其實就是在自己還不夠一定分量的情況下運用平衡術,互相制衡雙方,皇帝打壓宦官,宦官打壓文官,文官打壓皇帝,相互制衡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有文官的支援,後面很多小事就不用崇禎一個人操心了。
第二步:徵稅解決財政問題財政問題一直都是最困擾崇禎的問題,明朝的滅亡跟錢有很大的關係,上面發不下軍餉,下面計程車兵就沒有戰鬥力,士兵沒有戰鬥力就會出現一面倒的情況,可以說是一個蝴蝶效應。
但明朝真的沒有錢嗎?非也非也,明朝還是很有錢的,只是大家都不願意交出來共渡難關,在崇禎借錢的時候文官集團一個比一個窮,但是在李自成入京之後就是在這些清廉的文官家中搜出了幾千萬兩白銀。
當時最有錢的地區應該是東南地區,崇禎也明白,但是這些地區的富商背後是文官集團,沒有宦官制衡,崇禎也不好下手,而第一步就是扶持一個魏忠賢出現,讓宦官來針對這些人,前線的兵餉是沒一點問題,士兵的戰鬥力也大大提升,這樣最起碼對付李自成是沒有一點問題。
第三步:加強防線,扶持蒙古與後金內鬥雖然在軍事上明朝有多方面的威脅,但是威脅最大的還是要屬關外的女真,在經濟能力充足的情況下,優先修建跟女真之間的防線,防止女真突然入關從而毫無防備。
與此同時聯絡位於蒙古的林丹汗,蒙古和女真原本就勢不兩立,雖然此時女真強大,但是有明朝的扶持,蒙古也是不落下風,兩虎相爭的時候明朝可以趁機休養生息。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則可想辦法拉攏後金內部的阿敏,阿敏雖是在後金陣營但卻一直不滿皇太極的指揮,只是礙於實力太弱,明朝這邊可以給阿敏一定的幫助和承諾,這樣皇太極就是想南下也不可能了,外有蒙古林丹汗,內有阿敏政治鬥爭。
第四步:穩定發展,做大做強按照前面三步走並且順利的話,明朝這時候應該是沒有什麼重大危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穩定發展,將朝中的文官武將還有宦官控制在一個可控範圍內,接下來就是穩定發展並維持下去,這樣明朝必然還可以再延續百年曆史。
結語你肯定會覺得當時崇禎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局面,但我上面講述的確實是崇禎當時擁有的資源,只是崇禎更願意相信自己的決策,用勤奮來掩蓋自己不會治國的事實,至於崇禎臨死前的那一句“朕非亡國之君,然臣皆為亡國臣”
對於這句話我是非常不認同的,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他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你覺得明朝滅亡是崇禎的責任,還是大勢所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