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造作的楚狂人

    死於弓箭,正說明這幾個人武力高強,戰場上正面交鋒,沒幾個人能傷到他們,因而只能使用計謀,或者暗算。

    個人認為這個名單還可以加上黃忠、張郃。

    不過,在這些人當中又可以分出兩人,與其他人不同。這兩人是誰?孫策和張郃。

    因為這兩人在歷史上真的是死於暗算。孫策是狩獵時遇刺身亡,張郃大家都知道,死於追擊蜀兵,遭遇埋伏中箭身亡。

    至於其餘幾人,可以歸為一類。太史慈、張遼、甘寧、徐晃、郭淮、黃忠,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戰功卓著,地位高,深受曹操、孫權、劉備的器重。

    但同時,他們在歷史上的記載,都沒有寫明死因,大機率是病死,而非死於戰場。

    這就非常奇妙了,由於沒有寫明具體死因,便給了《三國演義》發揮的空間。

    小說中寫他們死,寫得非常精彩、壯烈,令人扼腕,而且死亡的形式大同小異。

    太史慈:冒險入城刺殺張遼,計謀被識破,反遭埋伏,傷重而死。死前大呼: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張遼:死於曹丕伐吳時,為保護曹丕,被丁奉射穿腰部,回營後死去

    甘寧:參與了夷陵之戰,被蜀國蠻將沙摩柯一箭射中額頭,此後逃到一棵大樹下坐著死去。

    徐晃: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身處魏國上庸的孟達意圖迴歸蜀國,徐晃以司馬懿的副將身分,跟隨征討孟達;在城前叫陣時,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後不治身死。

    郭淮:姜維北伐時,郭淮大勝姜維。追殺過程中,被姜維射死。而且死得非常奇妙,見I姜維彼時有弓無箭,窮途末路了,卻徒手接住了郭淮射來的箭,反將郭淮射死。

    黃忠:劉備興師伐吳時,感嘆老將無用,黃忠不服,於是單槍匹馬出戰,遇到吳將潘璋使關羽所用青龍偃月刀,急於給關羽報仇,中了吳軍的埋伏,被馬忠一箭射中肩窩,年老血衰而亡。

    以上眾將之死,皆是《三國演義》刻意為之。英雄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才是最好的歸宿,死於病床,則可悲可嘆。

    因此,小說裡描寫他們中箭而死,而不是寫單挑中被敵人所殺,一方面保留了名將英雄的尊嚴,另一方面,給了他們一個壯烈的結局,有助於提升英雄形象。

    但其中,郭淮又與眾不同,他的死是為了襯托姜維之勇。有箭的郭淮反而被無箭的姜維射死,並且是在兩人一對一交鋒中敗亡,可以說死得很慘也很恥辱了。

    總結來說,列舉的這幾個人可分為三檔。

    第一檔:孫策、張郃。真的是中箭而死。

    第二檔:太史慈、張遼、甘寧、徐晃、黃忠。本為病亡,《三國演義》對他們進行了藝術加工,拔高英雄形象。

    第三檔:郭淮。本來是正常病故,被《三國演義》拉出來當作反面人物,襯托主角(姜維)。

  • 2 # 王廣返程火車

    沒什麼特別的,冷兵器時代弓本來就是最常規最強大的武器。按照小說裡的設定,只要不是單挑被殺那基本就是病死或被弓箭射死。所以這沒什麼特別的意義,普通的戰死常規死法而已。

  • 3 # 小樓聽雨71514

    羅老爺子那時沒有手槍!只能用箭!因為這些人是軍事指揮員,在戰場上很少有陣亡的,羅老爺子為了讓這些人死在戰場上,只能用箭!

  • 4 # 亞瑟真好玩

    常規操作,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死於箭下,說明這幾個人武力高強,戰場上正面交鋒,沒幾個人能傷到他們,因而只能使用計謀,或者暗算。

  • 5 # 小龍女5505

    以上六位三國名將之所以都死於弓箭之下,原因有三。原因一、武藝高強,正面交鋒很難殺死。原因二:都在毫無防備之時中箭身亡,戰死沙場。原因三:用弓箭射殺更精準更快速,便於更早結束戰鬥。一句俗話概括:一將功成萬骨枯,猛將難免陣中亡。戰場交鋒你死我活。

  • 6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引言:

    孫策等人都死於弓箭,則說明弓箭在特定的條件下是最厲害的冷兵器。在攻堅戰、防禦戰、伏擊戰中弓箭手都處於第一梯隊,只要武將處於弓箭的射程之內,是有被射殺的可能的。

    冷兵器時代攻擊最遠的武器

    弓箭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攻擊距離最遠的武器。

    攻城時能夠對守軍造成傷害的最佳選擇就是弓箭。可以利用弓箭壓制守軍,給依靠血肉之軀攻城計程車兵創造機會登上城頭,打亂城牆上防守讓更多計程車兵登上城牆。

    防禦戰時城牆上計程車兵可以利用弓箭壓制攻城軍隊,在軍隊搭雲梯之前加大敵軍的傷亡。而且站在高處向下俯射弓箭的上海會加大,還可以提升有效的殺傷距離。

    孫策等諸將之死

    題主所說的這些武將並不是全部都是被弓箭射殺的,但是依照《三國志》中的記載這些武將都未明確說明是被弓箭射殺的。

    孫策:孫策死於刺客偷襲,孫策被擊成重傷挺至夜間就去世了,並未說明孫策是被弓箭所殺。孫策會遭到刺客襲擊,主要是因為孫策在橫掃江東時傷害了太多當地士族豪族的利益。孫策被稱為小霸王,武藝了得從不帶侍衛出行,結果被許貢的小兒子和門客擊傷。許貢就是當時江東計程車族之一,但是在孫策橫掃江東時被孫策所殺。

    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摘自《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

    太史慈、甘寧、張遼、徐晃幾人根據記載均是病死,而郭汜是被自己的手下殺死的並未查閱到被弓箭射殺的記載。

    《三國志》中記載被弓箭射殺的幾員名將

    三國時期被弓箭射殺武將可能不在少數,但是記載中明確說明被弓箭射殺的我只找到了兩位,一位是劉備帳下軍師龐統,另一位是東吳基礎的奠定人孫堅。

    龐統:劉備帳下的軍師,隨劉備入川龐統率領軍隊攻擊雒城時不幸被亂箭射殺了。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摘自《三國志•龐統法正傳》

    孫堅:孫權的父親孫堅是東吳根基的奠定人,孫堅在南征荊州時,被劉表的部下黃祖設定的伏兵射殺。

    堅擊破之,追渡汗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摘自《孫破虜討逆傳》

    總結:人們常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可見在冷兵器時代弓箭的重要意義。三國中被射殺的武將肯定不止幾人,只是記載中並沒有明確說明。古代戰爭萬箭齊發是非常大範圍殺傷,射殺武將並不奇怪。

  • 7 # 唯我逍遙8j3c

    這些人在三國都是名人名將,死於弓箭說明在古代弓箭是殺傷力巨大的武器,而現在用的槍械可認為是弓箭的進化版本,其殺傷敵人的方式原理沒有大的改變。

  • 8 # 不知道叫啥子3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沒事別裝逼,裝逼一時爽,轉頭火葬場…不但槍打出頭鳥,箭和其他任何傢伙什,肯定都是第一個招撥出頭鳥的…

  • 9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三國演義》中,許多名將都死在箭下。很多人的死法都透著奇端詭異。咱們一個個來分析一下。

    一、孫策

    大家都知道,孫策號稱是“小霸王”,武藝高強,橫行江東,所向披靡。

    在《三國演義》第7回,孫策隨父親孫堅出征,在鄧城與黃祖交戰,黃祖部將張虎出陣搦戰,孫堅麾下韓當飛馬迎住,兩人大戰三十回合,張虎力怯。黃祖的另一員部將陳生出馬助戰,孫策張弓搭箭,一箭射去,“正射中陳生面門”。

    而孫策是怎麼死的呢?主要原因就是受了刺客的箭傷。在《三國演義》的29回,孫策兵至丹徒,獨自出去打獵,卻遭到三名刺客的襲擊,其中一個刺客“拈弓搭箭射來,正中孫策面頰”。

    孫策曾經射中敵人面頰,他也是面頰中箭。

    二、太史慈

    太史慈號為東吳第一勇士,不但武藝高強,他還有一手出眾的箭術。

    在《三國演義》的第11回中,北海城孔融被巨寇管亥包圍,太史慈奉母命前去救援。孔融派他殺出重圍去向劉備求救。太史慈披掛上馬殺出城去,城外眾賊寇追來將其包圍,太史慈停馬倚住鋼槍,“拈弓搭箭,八面射之,無不應弦落馬”。太史慈射了很多箭,傷了不少人。

    而後來在《三國演義》的第53回,太史慈率兵夜襲合淝城,中了敵人的埋伏,城頭上一聲炮響,亂箭齊發,“太史慈急退,身中數箭”。

    在北海城,太史慈“八面射之”,射死很多小兵。而在合淝城,眾小兵“亂箭射下”,把他幹掉了。

    三、張遼

    在“五子良將”中,張遼的軍事才華最為高超,成就最大,他也是一員善射的勇將,有一手好箭法。

    在《三國演義》的第49回中的赤壁之戰,黃蓋詐降,率領火船隊將曹軍燒得焦頭爛額。黃蓋駕駛著戰船四處搜找曹操,張遼掩護曹操逃走,趁著形勢混亂,張弓搭箭,一箭向黃蓋射去,“正中肩窩,翻身落水”。黃蓋雖然被韓當救起,但從此後就從戰場上銷聲匿跡了,應與這次受傷有關。

    而在《三國演義》的86回,張遼隨曹丕南征東吳,遭到火攻,曹丕慌忙下船上岸,在眾士卒的保護下撤退,途中遇到了東吳大將丁奉的攔截,張遼挺刀迎戰,“被奉一箭射中其腰”許,徐晃救下。回到許昌後傷病發作而死。

    同樣是火攻,同樣是未射中要害,同樣是被戰友救走,後來傷發而死。

    四、甘寧

    甘寧是東吳陣營中戰績最好的將領,他技術非常全面,馬、步、水戰皆精,還善使各種兵器,箭法也是一流,他是三國時代射死射傷敵人最多的將領。

    在《三國演義》的第68回的濡須口之戰中,東吳猛將淩統與曹魏老將樂進廝殺,正鬥間,淩統戰馬中箭,跌落塵埃,樂進正欲挺槍刺之,甘寧放箭,“一箭射中樂進面門”。樂進被救後,從此就消失了,再未上過戰場。

    在《三國演義》的第83回的猇亭之戰中,甘寧正在養病,蜀軍突然殺到,甘寧帶病上馬,匆忙迎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頭顱”,帶箭而逃,在富池口大樹下血盡而死。

    甘寧射敵人的頭部,他也死於頭部中箭。

    五、徐晃

    不要看徐晃的兵器是一柄開山大斧,應該是個力量型的猛將,而他同時也是一名神箭手。

    在《三國演義》第56回中的銅雀臺比武中,徐晃展示了自己超群的箭術,一箭射去,“恰好射斷柳條”,再策馬奔去,將在空中墜下的錦袍披在身上,這一手可謂是精妙絕倫,豔驚四座。

    在《三國演義》的94回中,徐晃路遇去討伐孟達的司馬懿,自告奮勇為前鋒,先率兵殺到新城。沒想到坐下馬突然失驚,“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被城上的反賊孟達趁機一箭射來,“正中徐晃頭額”

    徐晃箭術奇巧,捱了一箭也奇巧。

    六、郭淮

    做為曹魏陣營中的壯年派將領,郭淮與蜀軍對抗多年,屢立戰功。

    在《三國演義》109回的鐵籠山之戰,郭淮率兵奇襲圍困司馬昭的姜維。姜維猝不及防,慌忙逃走,手中沒有兵器,只拿了一張弓,箭支也全都掉落了。郭淮在後面緊追不捨,姜維數次虛拽弓弦,“連響十餘次”,郭淮數次閃躲也不見箭至,於是放心追來,“拈弓搭箭射之”,被姜維空手將箭枝接住。姜維見他追近,反身“望面門上盡力射去”。郭淮不防,中箭落馬,血盡而死。

    姜維的箭術如何呢?也很不理想,大家知道,在長城之戰中,他曾經與魏軍小將鄧忠交鋒,三四十合不分勝負,姜維詐敗,以箭射之,被鄧忠閃過;沓中之戰中,姜維“只一合”殺敗魏將金城太守楊欣,追射之,“連射三箭皆不中”,氣得把弓都折斷了。

    姜維箭術一般,射別人都射不中。可他偏偏就射死了想要射他的郭淮。

    透過以上將領的經歷來看,這就叫“一報還一報”,善泳者死於江河,善射者死於箭下,逃不出的因果迴圈。

  • 10 # 大飛熊騎士

    《三國演義》裡,許多名將都栽在弓箭之下,比如說孫策,太史慈,甘寧,徐晃,張遼,郭淮等等;另外,還有樂進(被甘寧射中臉,退出小說舞臺),張郃(木門被射殺),凌操(被甘寧射殺),龐統(被張任射殺)等等。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名將也受過弓箭之苦,比如五虎上將裡除了趙雲和馬超沒有中過箭,關羽被三次射中(一次韓福,一次龐德,一次流箭),張飛只被嚴顏射中頭盔,而老黃忠直接被馬忠冷箭射中去世等等。

    所以,弓箭絕對是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作戰手段之一,也是小說中決定勝負的關鍵手段之一,因此形容一個合格的將領除了武藝高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弓馬嫻熟”。在小說中,就有幾個神射手,比如:呂布的“轅門射戟”;黃忠射關羽;趙雲射中東吳飄蕩的船繩;關興和張苞比試箭術,一箭射中第三隻大雁等等;這些都是神乎其技的射法,還有銅雀臺比試箭法,先後出場的有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徐晃,表現一個比一個出色,就不一一贅述了。就連身為諸侯的劉備和曹操,也在打圍時表現過箭術,曹操射中鹿背,劉備射中一兔,顯然劉備的箭術要好一些。

    但是,弓箭畢竟只是戰場上的輔助,武藝才是根本,所以,超一流的高手中呂布,關羽,顏良,馬超,許褚,典韋在單挑時沒有用過弓箭;張飛唯一一次是在和馬超大戰二百二十回合後,馬超詐敗用流星錘,張飛用射箭迴應,只是做做樣子而已;趙雲平時也不消用弓箭,否則以一箭射中帆繩的精妙,死在他的手下的將領會更多;文丑是在敗退的過程中,一人雙戰徐晃,張遼,所以想一箭解決張遼,再和徐晃形成單挑,只是第一箭被徐晃提醒了,第二箭才射中張遼坐騎;黃忠是用箭最多的超一流高手,諸葛亮都說他的箭法是百發百中的,但是黃忠也是僅僅射中關羽盔纓,射中夏侯尚後心裡才使用弓箭,漢水之戰,黃忠被徐晃,張郃等人圍困,也沒見黃忠用弓箭解圍。

    所以,弓箭只是一種輔助,甚至要在偷襲或者突發的情況下才能奏效,還是以長沙之戰為例。黃忠先是和關羽打了近二百回合,此時關羽已經不敢輕敵,所以黃忠要射中關羽也不容易,於是兩次射空箭麻痺,這才奏效。再比如馬岱射魏延,也是先敗走後射箭;而龐德射關羽,也是詐敗等等。另外,孫策被許貢門客射中,屬於突發性質;太史慈是因為遭遇反埋伏;張遼是在衝陣中,被丁奉偷襲射中腰部;甘寧則是生病影響了體力和判斷力,被沙摩柯從背後射中後腦,也算是偷襲;徐晃是冷不防被孟達射中,也屬於偷襲;郭淮比較特殊,本來要射姜維的,沒想到姜維反過來用郭淮的箭射殺郭淮,意料之外;

    綜上所述,弓箭本來是戰場上的最重要輔助武器之一,而且具有突發性和偷襲性,所以自然會出現武藝低的武將射中或者射死武藝高的武將,這主要還是戰場環境和兵器屬性,個人狀態等因素綜合構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是中型戰鬥機,殲十與陣風誰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