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物質文化史

    司馬徽對三國最大的影響當為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

    劉表於198年在荊州設立太學和學官,聘請當時的名士司馬徽任教。劉表死後次子劉琮繼位投降曹操,司馬徽也隨之歸順。但不久就死於疾病。

    司馬徽一生識人,“臥龍”、“鳳雛”和“冢虎”等名稱就是他給諸葛亮、龐統和司馬懿取的。其一生作為隱士而湮沒不聞,沒有什麼重大影響於當時社會。

  • 2 # 一斗書生說歷史

    在《三國志》正史中,是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不是司馬徽。

    正史中,司馬徽也沒有向劉備推薦龐統,只是在龐統早年,評議他為南郡屈指可數計程車人,對龐統早期提升知名度有幫助。

    事實上龐統投奔劉備,一開始並不受重用。後來因為有魯肅的舉薦信,諸葛亮的推薦,劉備才和龐統進行了深談,並認可龐統的才華,把龐統作為副軍師使用。

    因此司馬徽只是荊州一個知名文人,對三國政局影響很有限。

  • 3 # 閒將西話

    司馬徽,潁川人,人稱水鏡先生。玄德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眾所周知,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留下了“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可安天下!”的三國之謎。

    首先,水鏡先生最大的特長,就是做人物鑑定,決定三華人才流向。

    其實,在三國時期人物鑑定界有三個老大,最早的算是水鏡先生了。緊接著的就是許劭,他的月旦評也很有名氣,他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後期最有名的是曹魏思想家劉邵他著有《人物誌》一書,揚名後世。

    無論是誰,一經品評,身價倍增,從此躋身上層社會。《三國志》記載說:“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這些人的一張嘴,可謂一字千金。

    譬如水鏡先生說:“廣元、公威忠清幹事,素業純固。”石廣元和孟公威就能入仕於魏。水鏡先生又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諸葛亮和龐統就見用於劉備。

    被水鏡先生品評過的人最小是個郡守,最大的就是丞相尚書了。

    雖說三國時諸侯,唯才是舉,看重的是經天緯地的能力,但是名士的品評也是很重要的參考條件,這相當於一個敲門磚,它決定了諸侯對你的第一形象。

    大家還記得,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時,袁術斷喝關羽的話嗎?“汝欺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關羽遭斥,不就是人微言輕嗎,他沒資格與華雄一拼。

    水鏡先生的影響力,可以說獨步荊襄。這種影響力,主要是輿論、道德、文化等層次,對三國時局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深刻持久的。在水鏡先生的推薦下,諸葛亮力促孫劉聯盟,使劉備有了立錐之地荊州,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涯。

    其次,水鏡先生透過控制經典文化資源,操控時局走向。

    諸葛亮舌戰群儒,東吳嚴畯責之,“且請問孔明治何經典”。在關羽掛金封印章節裡,張遼試探關羽時說:“公看《春秋》管、鮑之義,可聞得乎?”說明關羽就經常讀《春秋》經典。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流傳下來的所謂經典,大多數都被水鏡先生及其座下文人墨客註解或者詮釋過。這一點《三國志》記載:“益部多貴今文而不崇章句。李仁、尹默知其不博,乃遊學荊州,從司馬德操、宋仲子受古學,以修文自終也。”而他們修書修的最多的就是《左傳》和《春秋》。

    上面提到的尹默就是水鏡先生的得意弟子,另外他還是劉禪的老師呢。他就經常拿水鏡先生和自己一起修過的《左氏春秋》教授劉禪。

    史書記載是:“先主定益州,以默為勸學從事,及立太子,以默為僕射,以《左氏》傳授後主。”

    那麼,劉禪制定蜀漢國策,多半也得按尹默等人傳給他的學問中獲得靈感吧。

    第三、水鏡先生還透過口誅筆伐來把控輿論是非和清議當局,左右權貴。

    袁紹曹操官渡之戰,陳琳在檄文中寫道: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飛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這就是早年曹操,在兗州殺了一批天下名士,包括邊讓,所造成的後果。陳宮也因此最後個曹操鬧掰,叛逃離曹降,歸降呂布。

    水鏡先生總是按照自己的立場開解讀當局者的言行,如果違背了這些人的是非標準,這還了得,他們亂髮脾氣,不跟當局合作,不給國家做事,就會口誅筆伐,非議當局。像曹操這樣的梟雄都忌憚不已。

    當時有個叫張薊的,是司馬徽得意弟子李仁的朋友,他也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評頭論足,給曹操扣大帽子。

    他說:“操蹈藉彝倫、強忍寡義,人神共憤,異代同憤!”意思是曹操這個人是畜生,缺了半輩子大德,連兒女都受到譴責。

    從此,曹操在荊襄地區就留下了“害賢”的惡命。以至於多年後,曹操對罵他出口成章的禰衡竟不敢下手。

  • 4 # 公明淏

    這個問題真是難住我了!我試著回覆一下,不當之處請見諒。

    兩漢時期的察舉制是國家選拔官吏的基本制度,當時的鄉閭輿論則是最初東漢時孝廉察舉是地方士人進入仕途的一條重要方式,其依據是鄉里評議。

    所謂鄉閭,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至東漢末年鄉里評議掌握在清議名士手中,他們甚至干預政府用人,互相交結。這些名士又往往是地方大族或受大族支配的人,他們交結在一起,任意臧否政治(人物),形成一股浮華之風。《後漢書•許劭傳》“少峻名節,好人倫,……故天下之拔士者,鹹稱許郭……初劭與靖(從兄許靖)俱有高名,好共檄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許劭)

    然而,司馬徽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荊州牧劉表設立學校、學官,廣泛尋求天下名士。司馬徽客居荊州襄陽,他知道劉表心胸狹隘,一定會謀害善者,所以緘口不言,不談論時勢。司馬徽不受劉表等豪強大族的支配,不同流合汙,認真履行鄉閭清議。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得!

    漢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司馬徽品評人物、鑑別人才基本上還算是實事求是的。為此,南郡人龐統聽說司馬德操(司馬徽)住在穎川,所以走了兩千里路去拜訪他。獲得了司馬徽給予的”南州名士之首”的讚譽!使龐統漸漸為他人所知。

    諸葛亮、龐統雖隱居在襄、漢之間,淡泊名利,不輕易投靠他人,但是司馬徽卻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

    與其說是對三國的影響,倒不如說司馬徽在東漢末年察舉滋生了種種腐敗現象的官吏選拔制度中,保持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議名士的高貴品格。為後來的《九品中正制》的創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為什麼要給司馬徽這麼高的評價?

    (何夔何叔龍)

    何夔對曹操說:“我聽說根據才德來制定爵位,那麼百姓就會注重道德修養;根據功勞來制定俸祿,那麼百姓就會爭相建立功勳。我認為從現在開始任用人,一定要先在鄉里考察,使得長幼次序,不相互超越。顯揚對忠誠正直的人的獎賞,昭示對公正樸實的人的酬報,那麼有才德和無才德的區分,就顯然辨別開了。

    在朝廷的大臣,當時接受教令和各曹一同被選拔而授職的人,各自承擔責任。上可以觀察朝廷大臣的節操,下可以堵塞爭官奪位的根源,如果這樣做,天下就非常有幸了。”曹操稱讚他說得好。

    何叔龍說得鄉里的考察,誰來考察?這個考察的人本身是否具備這種資格?你給他錢他能說你不好嗎!司馬徽就是表率,他品評人才,不是為他自己升官發財,而是為了國家選拔出色的人才。只有司馬徽這樣的人才有資格擔任中正官。《九品中正制》的出發點,就是這樣來的。

    (陳群)

    可惜的是,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馬徽在此後不久就病死了。

  • 5 # 風起雲湧5186

    影響還是挺大的,如果沒有他的伯樂推薦,或許就沒有三分天下之說,歷史說不定就改變了。沒有他可能就沒有諸葛亮的一世成就。

  • 6 # 子正尋道

    導讀:司馬徽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士,學識淵博,被好友龐德公稱為:水鏡先生。由於喜好清雅,司馬徽避開東漢末年中原地區的紛爭,而隱居於襄陽一帶。在隱居期間,司馬徽結交了許多才華橫溢之人,像諸葛亮、龐統等,因為當時的荊州牧劉表並非名主,因此司馬徽不願給他舉薦賢才。

    司馬徽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大學問家,對後面的三國建立,有一定的影響,但大多都是間接的影響。比較直白的一點就是,劉備來到荊州以後,司馬徽給他舉薦了許多經天緯地之才,其中以諸葛亮為首。還有司馬徽的學生劉廙、向朗,後來分別成了曹魏和蜀漢的重臣,而且都獲得了封侯的待遇。

    下面詳細敘述一下,司馬徽對三國的間接影響。

    其一: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後來成為了蜀漢的重要謀臣。

    劉備之所以非常渴望見到諸葛亮,即使三顧茅廬也要把他請出來,源自於司馬徽的強烈推薦。其實之前徐庶也向劉備推薦過諸葛亮和龐統,現在司馬徽再次推薦,讓劉備充分肯定諸葛亮就是千年一遇的大才。自從劉備投奔荊州牧劉表以後,被安排駐防於新野一帶。在此期間,劉備經常拜訪司馬徽,然後暢談天下大事。司馬徽看出了劉備乃英明之主,才向他推薦諸葛亮和龐統。從此諸葛亮和龐統開始走入了劉備的心裡,為以後蜀漢的事業打下了基礎。

    其二:司馬徽的學生劉廙和向朗,分別服務於曹魏和蜀漢,為各自國家做出了相應的貢獻。

    曹操拿下荊州以後,劉廙就歸附了他,被徵為丞相府屬官。後來曹丕當上了曹魏的皇帝 ,對劉廙特別器重,授予他關內侯的榮耀。至於向朗,起初跟隨劉備入川,後來又協助諸葛亮北伐,立下了許多功勞。在劉禪執政時期,被賜予顯明亭侯。

    總之,司馬徽作為一代名士,對三國當然有大的影響,不過都是間接影響。要麼是透過舉薦的賢才,如:諸葛亮和龐統;要麼是自己的學生,如:劉廙和向朗。可以推測一下,司馬徽應該也是一位大才,若不是已經年老,說不定也會跟隨劉備出山。

  • 7 # 文笑如歌樂逍遙

    當然了。生了個好兒子司馬懿,有個好孫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有個好曾孫司馬炎。還有兩個個忘年交名字叫徐庶和諸葛亮。

  • 8 # 回望歷史的青年

    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馬徽從不說別人的短處,與人說話時,從來不問別人的好惡,都說好話。鄉中曾有人向他問好,他回答說:“好”。有一次,有人告訴司馬徽自己兒子的死訊,司馬徽便回答說:“很好”。司馬徽的妻子知道後便責備他:“人們認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訴您。您為什麼忽然聽說他人的兒子死了,而對他人說好呢!”司馬徽回答說:“您的話也很好。”因此在明代時,司馬徽被人們稱為“好好先生”,成語“好好先生”由來於此。

    荊襄的有能之士,或多或少和水鏡先生司馬徽有點關係,諸葛亮,龐統,徐庶這三個頂級謀士,都師承水鏡先生司馬徽。

    話說劉備被蔡瑁領兵追趕沒命的逃跑,多虧了的盧馬飛躍檀溪河救了他老哥一命。一身泥水坐在樹下正不知身在何處,遇見一個童子方才知道自家糊里糊塗竟然來到了水鏡莊。由此見到了水鏡莊主司馬徽水鏡先生。經先生指點劉玄德明白了自己闖蕩天下,一事無成,是因為手下無有能人。關張趙雲只是武將,不會兵法,不懂得如何排兵佈陣,縱覽全域性。並且告訴他“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需要你自己去誠心誠意地訪求。

    水鏡先生對孔明給出了驚人的評價,其本領超乎管仲、樂毅之流,“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無疑更進一步堅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決心。然水鏡先生在辭別劉備出門之後,卻留下了一句令人過目難忘的話:“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簡直就已經將後來的歷史給定格了。事實上也確如此,諸葛孔明先生儘管滿腹經綸,神機妙算,然終其一生鞠躬盡瘁,仍未能實現劉備的復興漢室、匡扶天下之理想,讓後人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嗟嘆。身前已知身後天下事,水鏡先生實乃高人!他在評論徐庶離開劉備之前走馬薦諸葛這件事時所說的另一句話“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也充分暗示了孔明出山之後的命運和結局。

    水鏡先生還說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我們來看一下時間表:

    郭嘉:170年-207年,196年開始到曹總手下打工,此時郭嘉26歲。

    諸葛亮:181年-234年,196年時15歲。

    龐統:179年-214年,196年時17歲。

    好,我們來對一下時間,國家207年去世,同一年(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

    水鏡先生,神算也!

    喜歡就加個關注吧~~~~~~~~~~~~~~

  • 9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三國的諸葛亮可以稱之為古代的傳奇人物,有“妖人”之稱。當然,諸葛亮的成功離不開他的老師司馬徽的大力支援和推薦。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有兩大特點:一是本領強: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二是淡名利,他擁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不熱衷於功名利祿,而是甘願在亂世中做一個隱士。

    三是綽號響。他有兩大綽號。一方面,司馬徽為人和善,對人只栽花不栽刺,因此有“好好先生”的美稱。另一方面司馬徽善於識人,如清水和明鏡一樣會識人,因此被人稱之為"水鏡先生"。

    其實,三國中高人,一般有三種選擇。

    一是主動出山。一些才子能人為了尋求明主,主動下山相投,為其潛心輔佐,建立功業而以期封妻廕子,萬世留名,比如說荀彧,程昱、戲志才等謀士出山輔佐曹操,就屬於這一型別。

    三是以待明主。這種人心懷不世之才,也期一展抱負,但卻暫時隱居鄉野,以待明主來求。諸葛亮和龐統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而司馬徽雖然甘當隱士,但卻廣招門徒,其中諸葛亮和龐統等人都曾拜他為師。司馬徽是個識才之人,不但把自己畢生所學潛心交給了諸葛亮和龐統等人,而且極力推薦他們。

    據史料記載,司馬徽為了向世人推薦自己的得意門生,向外公然打出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廣告語,並且把 “臥龍”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

    司馬徽之所以說“得其主而不得其時”,是因為他對天下之事瞭然於胸,曹操方面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牢固佔領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在人力、物力、財力、地域資源都遠遠高於劉備勢力,而孫權據守江東,經過父兄的打拼,也成了一方霸主。天下有曹操和孫權兩位雄主在,幾乎左右了整個天下的格局,而這時諸葛亮選擇隨劉備下山,顯然已經失去了“天時”。

    也就是說司馬徽顯然已知漢王朝大勢已去,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大力向劉備推薦自己的得意弟子呢?

    司馬徽作為年長的智者,對世道、人心都瞭然於胸,他之所以將諸葛亮先生舉薦給劉備,原因很現實。

    一是看中了劉備是“大漢皇叔”,禮賢下士,仁義厚德,聲名遠播,口碑不錯,是當世英雄。同時,劉備手下缺乏有才氣的謀臣,推薦才華橫溢的諸葛亮去輔佐劉備,正好可以讓他一展才幹。

    二是司馬徽儘管知道漢朝氣數已盡,大勢已去,但他不想自己的弟子和他一樣終老山林,因此,想讓他下山去追求夢想,實現人生價值,成就千古之志。同時,司馬徽雖知漢朝大勢已去,但也斷判出真命天子還沒有現世,沒有人能統一天下。因此極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作總之,劉備是一代人傑,有智謀出眾、才華出眾的諸葛亮輔佐,必定建立新的功業,這樣,諸葛亮勢必名揚千古,而作為諸葛亮的師傅,司馬徽也揚名立成了。

    現在,一千七百多年過去了,諸葛亮在後世人傳頌的同時,水鏡先生司馬徽也成了後人心目中念念不忘的“世外高人”。

  • 10 # 木子卿53662013796

    司馬徽(173—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隱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 11 # 那擱夾裡的草

    司馬徽號水鏡先生,臥龍,鳳雛便是出自其口。諸葛亮是劉備的丞相,替劉備借了荊州,讓劉備躋身一方實力諸侯。一番隆中對,定下了三國的基礎。龐統為劉備取了蜀中,讓劉備正式成為了三國鼎立的一足。這二人均是司馬徽推薦給劉備,沒有這二人的幫助,劉備無法建立蜀國,自然也就沒有三國一說。所以,司馬徽對三國影響很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斯諾克歷史上的十大經典名局是哪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