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里奔騰依舊

    2016年5月19日到5月30日,微博首屆“超級紅人節”拉開大幕,來自直播、影片、時尚領域的1000多位網紅同臺亮相,與粉絲共同上演了本年度最火爆的線上網紅盛典。

    5月30日“超級紅人節”當天,各領域“超級紅人”集體發力,在微博共進行了6.88萬場直播,有2.08億人次線上圍觀,點贊超過8億次。還有十幾位紅人主播參加了24小時直播活動,“馮朗朗i”更是連續直播24小時8分24秒。當天,吳克群、何潤東等明星紛紛現身為24小時直播助陣,杜海濤、賈乃亮還親自開播與粉絲互動。

    6月16日,“超級紅人節”藉著熱度還舉行了盛大的線下晚會。當晚紅毯上,近百位網紅在上海齊聚,這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網紅集結”氣勢驚人,而且大大滿足了網友們的好奇心,爭相目睹網紅們的真面目。

    在這場“紅人”頒獎典禮上,十大影響力影片欄目獎、最受歡迎時尚紅人獎、十大網路主播獎、十大影片紅人獎等多項大獎一一揭曉。其中,第一次正式亮相的Papi醬在拿下“十大影片紅人獎”後向粉絲興奮高呼:“你們喜歡對啦!”“Mc天佑吖”“社會你球姐baby”(趙本山之女趙一涵)等獲得網路主播獎。已經83歲的遊本昌老當益壯,以趣味橫生的影片成為微博紅人。

    值得一提的是,當晚最為重磅的“十大影片紅人獎”由Papi醬、回憶專用小馬甲、艾克里裡、穆雅斕、谷阿莫、黃文煜小盆友、王尼瑪、谷大白話、國民老岳父公和李大霄獲得。這10位紅人的微博粉絲加起來超過4000萬,可謂網紅中的網紅。“超級紅人節”,成為今年網紅行業的一大盛事!

  • 2 # 花亭湖畔

    網紅經濟的直播新套路:更真誠地賺錢?

     

    為什麼總是網紅?

    “網紅”這個詞又火了,直播讓其迅速擁有商業價值,並快速兌現。

    “由來已久,只是Papi醬的迅速躥紅和廣告拍賣作為標誌性事件,把網紅經濟推到了公眾關注的焦點上。”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陳端說,“網紅經濟本質是注意力經濟。”

    “在早期影象傳播階段,芙蓉姐姐、鳳姐都可以說是當年的網紅,到了文字傳播時代,部落格女王徐靜蕾、微博女王姚晨也都是網紅,只是當時沒有這個概念。”陳端說,“不能說直播是為網紅經濟而生的,但是直播強化了網紅經濟。”

    心理學科普作家唐映紅告訴記者,網紅和美女主播成為直播平臺上的主流是一種必然。“一方面,網路直播由於相當便捷,網紅或美女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粉絲,才有足夠的價效比。另一方面,內容安全的要求也讓經營者心中有數,他們會自覺把握好內容的主體方向,規避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內容的可選範圍較為明確。而對於圍觀的粉絲來說,那種需要一定理解力和知識背景的內容,也是不具有太大吸引力的。這樣,內容就變得更多趨向於簡單愉悅。”

     相互依賴的生態鏈

    “你下巴整過嗎?嘴巴弄了嗎?下眼線做了?”……與大多數女主播不同,佳琳耐心詳細地解答著:“雙眼皮,全臉脂肪填充,下巴,面部吸脂,埋線,我都做過。”

    佳琳是某城市輕軌系統的一名普通員工。“一次演出商家說我又胖又醜,把我照下來發給領隊,說這種人永遠不要出現了,我跳了17年的舞蹈,當時我就決定,就算貸款也要整容。”

    孟立波認為,網際網路下的社交,內容是更加個性化的。“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只要有自己的粉絲群體就行了。像鳳姐、芙蓉姐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相互依賴的生態鏈

    直播平臺給網紅成長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網紅的直播節目又能讓直播平臺在粉絲中佔有流量。“以往的秀場直播內容上爭議比較大,主播不願意分享,讓周圍的朋友知道,但是映客開始做全民直播,人們接受直播是一種社交形式,主播在朋友圈廣泛的分享,可以引爆直播行業。”孟立波說。

    顏值是第一生產力,粉絲是將生產力變現的核心。“現實中無法被滿足的,能夠在直播中實現,這會吸引粉絲持續消費。目前直播平臺做的就是粉絲打賞的變現營收。”孟立波說。

    然而對於直播平臺上不惜花費重金打賞主播的粉絲,心理科普作家唐映紅則認為這之中有太多尚不能肯定的因素,需要長期沉澱下來穩定觀察。

    “如果是一個自然自發的網路消費,那無可厚非,遊戲裝備升級也好,網路直播送禮也好,閱讀文章打賞也好,網路消費是隨著技術進步、消費文化變遷之下的一個自然的結果。像現在,理論上說不需要帶現金和信用卡,只需要移動支付;傳統娛樂消費在很大程度上轉移到網路空間,是因為網路帶給人們的快樂或其他積極感受,取代了傳統的娛樂消費。”唐映紅說。

     “主動式”造星模式

    “我一開始是想走線下的,但是發展太困難,走線上的路線來直播能吸引更多的粉絲,沒想過透過直播能火,現在反而能夠走到線下,公司會幫助我發唱片,參加更多的線下活動。”網紅馮朗朗談到的,實際上是網際網路邏輯下的造星模式。

    艾媒諮詢今年釋出的《網紅行業專題研究報告》稱,如今的網紅經濟已經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游緊密聯動的專業化生產產業鏈,網紅更像是一種產品,上游負責生產產品,中游負責推廣產品,下游負責銷售產品,形成了擁有推廣渠道、內容、銷售途徑等環節的營銷閉環。不同網紅變現方式也有所差異,但主要的變現渠道在於廣告、打賞、電商收入及付費服務。而當網紅成為了IP之後,其變現能力將更加強大,形象代言、出書、進軍影視界、衍生品製作等都可能作為變現的方式。

    孟立波告訴記者,傳統造星門檻高,需要大資本,網際網路造星則是批次生意,只需要海選,海選的標準也很簡單:顏值,才藝,情商,每天穩定的開播時間。“網際網路造星能夠維繫幾千位藝人的穩定收入,我們透過網際網路做收入和粉絲,優秀的主播公司會著重培養,發單曲,出唱片,參加網路大電影等等。”

    相比較傳統的經紀公司,直播平臺下網紅的選拔也有其新的邏輯。秀吧直播CEO王豫華向記者表示,傳統的經紀公司同時可培養的人不超過三位,而網際網路是海量的使用者群體,只要設立一個機制,一個跑道規則,讓參與者自發的競爭,進行海量的層層選拔,最後領跑的就成為網紅。“網紅是在不停地湧入,只要建立好機制,就會自動的進行篩選。傳統的選拔是人為的判定和挑選,而在網際網路的邏輯下,實際上我們是在做大資料。有多少粉絲,獲得多少贊,各種比賽、數值的體現,誰能上熱門,持續人氣和使用者關注度,都算是機制。”

  • 3 # 子龍霸金

    我對"網紅"的認知是從2016年阿里巴巴的逍遙子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談到的"網紅經濟"開始的。從那以後,彷彿整個行業都開始以"網紅經濟"的角度形成了成熟的產業圈。若以這個角度來理解當前的產業,投資界的“網紅”當屬徐小平(面向的客戶是有創業夢的年輕人)、雞湯帝的"網紅"是李開復(面向的客戶是校園裡的好學生壞學生)、影視業的“網紅”我就不說了(面向客戶是大眾娛樂無聊的年輕人)、商業界的"網紅"是馬雲(面向的是網際網路轉型的商人們),以此類推。這些"網紅"們可能要創造哪些爆點、貼那些標籤、說什麼話寫什麼文章做什麼事情,都是有一大幫人在背後策劃、開發、運營、推廣的,而非簡單的個體行為。網紅只是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的一種方式。

    如果以理論角度理性看待,網紅經濟也滿足了人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社交需求。人們存在找到與自己有共同點的同伴的需求,譬如"明星粉絲後援團"、"校友會"、"佛友"、"公司"。並且很多時候人們想要找到同伴需要具象化的精神及理念的載體。這個載體可以是公司商標、名人、一系列儀式,然後我們把這一系列商標、名人、儀式,稱之為文化。這個文化延續得越久,我們通常稱之為"文明"。

    一項“文明”的從無到有,通常需要大量資本推動。當大量資本匯聚一起突破了一個臨界點,他就能形成自迴圈。從一種"商業活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商業活動往往耗資巨大,而成為生活方式之後才可能盈利並且把之前的虧損挽回。這個或許比較難以理解,舉一些具體而形象的例子:淘寶在2003年成立,初期人們是沒有電子商務這個習慣和理念的,光是培養使用者習慣就需要消耗大筆資金。這種逆勢而為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大眾及媒體把馬雲稱作"騙子"。只要停止阿里巴巴B2B的資金供養,淘寶活不過一個月就會資金鍊斷裂死掉。而今淘寶及天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其GMV超過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體,這與B2B長期輸血付出有非常大的關係。客觀上看淘寶、天貓只是品牌名、商標名,他們代表的是“在網上購物”的生活習慣。背後實際創造價值的是那麼一幫不知名的開發、測試、運營、PR、PD。他們把自己做出來最優秀的產品灌輸以淘寶、天貓的名稱。一些不過關的產品則在內部創業及死掉。

    其他同類情況包括了"滴滴"從無到有地建立了移動叫車的生活方式,其付出的成本高達數十億。uber、快的叫車的行業競爭加速了變革;移動支付的使用者習慣是支付寶拿大量紅包催熟的;過年使用手機發紅包則是微信和支付寶催熟。在創造使用者生活方式變革中,是"贏者通吃"的模式,即大家只會記住第一名,而第二名第三名則極有可能越來越遠,而被歷史逐漸淡忘。

    回到主題來當我們再談網紅經濟,我們就清楚我們在談什麼。網紅在聚關燈下的是一個人、商標、品牌、宗教、生活方式。在其具象化的形象背後,是有著跟著上萬為之努力的人,我們稱之為"生產者"。而更多人是被耳濡目染地受影響,或許是跟風或許是真正受益,我們稱之為"消費者",資本推動著使用者習慣的產生,也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改變生活方式"這是一招險棋。耗資巨大,若是撐不過去就會血本無歸,但是撐過去之後會賺得很爽,這或許是為何經歷過大事兒的馬雲會有"今天很艱難,明天更艱難,但是後天很美好"的感悟。

  • 4 # 博侃侃

    冷靜看待“網紅”……

    專家們研究發現啊,人們會把口紅當做一種比較廉價的奢侈品,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的收入減少了,那一些原來的大額的消費,比如房子,車,旅遊度假這種比較貴的東西就消費不起了,但是人還有這種消費的慾望啊,買買買,尤其是美華人,從來不存錢是吧,那大的買不起就買點小的唄,就轉而買這種口紅啊等化妝品這樣看起來很高大上,名牌,但是價格還能承受的東西,同時也能給自己一些心理安慰,你看我還能消費的起這樣的名牌,這就是所謂的口紅效應。

    再後來專家們還發現啊,除了口紅這樣的化妝品之外呢,像電影、動漫、遊戲等這樣一些行業都有類似的效應,這個原因其實也一樣嘛,都不太貴,沒錢去高消費,看看電影、玩玩遊戲也挺不錯的,他們還有一個統一的學名,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

  • 5 # 第一營的小飛

    網紅經濟預測1

    “被打散重來”的網紅供應鏈正式迎來生產方式變革的開始

    從這個表可以看到在移動網際網路影響下,零售商業的核心會發生3次轉變,伴隨商業核心的轉變,生產也發生了三次變革。於是賣產品被明顯劃分出來三個時期:線下零售,線上電商,再到社交電商,目前我們處在中產階級消費崛起時代中商業閉環完成核心依賴於粉絲經濟、網紅經濟以及最終的社群圈層,與此同時與之匹配的生產方式“被打散重來”。

    網紅經濟預測2

    網紅自媒體運營是一門快速賺錢的手藝

    藍瘦香菇、蛇精臉、直播捅馬蜂窩、葉良辰等現象級網紅事件是可以瞬間火爆網路,於是就有很多人擠破頭要當網紅,(我也是這個時候和飛翔小夥計一起推出了網際網路上第一份網紅培訓系統課程),但是這些現象級事件根本沒有可複製性,再來一遍打死也火不了了,這些除了其背後網路傳播規律之外根本沒有什麼好學習的,都是偶然,你說你這麼跟風當網紅豈不是水中望月。

    papi醬的出現才打破了這個偽命題——靠內容當網紅!用內容換取流量,用流量換取粉絲,用粉絲換取影響力,用影響力換取變現。這至少邏輯上就通了。個人做內容那不就是自媒體嘛,只不過更加側重突出人物,透過自媒體把自己捧紅不就是網紅,也有同行給取了個更容易理解的名字叫“自明星”,所以透過做自媒體成為自明星就是網紅。

    有些網紅你當不了,而有些網紅越來越輸出有價值內容可以實現!緣木求魚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爬到樹上去找魚,就像很多人拿著各種無底線挑戰的勇氣要當明星一樣一樣的。

    網紅經濟預測3

    直播、網紅在整個營銷過程中不再只是噱頭

    去年我曾經參與指導一個一線城市大型商超開業營銷的案子,定的主題是透過網紅直播的新媒體營銷,結果在時間操作層面還是o2o推廣的思路,請一群漂亮姑娘去現場直播只是噱頭,作為這個營銷活動中負責創意吸引眼球部分。

    不可否認這個創意部分至少可以解決易傳播的作用,但是無法切中活動持久帶來消費客源的終極營銷目的。

    而在未來隨著直播+購物車,網紅粉絲影響力精準轉化等深度營銷經驗的釋放,直播、網紅營銷將逐步走向實實在在的效果,撐起網紅經濟時代重任。

    網紅經濟預測4

    只會聊天的主播成為網紅成為IP太難了

    很多人以為註冊個直播平臺,加入個有一搭沒一搭的主播公會就是網紅了,美女在直播平臺聊聊天有無聊的人給打賞就是網紅了,那真是對網紅巨大威力的褻瀆。

    萬萬沒想到是ip,本本熊是ip,羅胖是ip,迪士尼米老鼠是ip……主播和這些區別在哪裡?是不是網紅要看有沒有影響力,是不是ip要看有沒有橫向跨界撬動新商業價值的實力。

    聊天主播網紅化,網紅在某領域權威化,權威網紅ip化這是一條神聖的天路。

    網紅經濟預測5

    內容型行業網紅正式登場,這才是網紅經濟第一主力軍團

    只靠顏值的中國式網紅,推不動網紅經濟這部時代列車

    人人都可以開自媒體,人人都可以直播,都說這是個人崛起的時代,我看未必。一件過季老款羽絨服線上下商城不好賣,你去電商平臺賣,去直播平臺賣一樣不好賣;一個無趣蒼白的人現實生活中朋友少,讓他去電視臺說,去雜誌說,去網路自媒體說,直播平臺說一樣沒有粉絲。內容是王道,內容型網紅有自己的專業,有自己的可持續輸出的觀點才會有影響力,也更容易和各個細分行業資源相互融合開啟網紅經濟大門。

  • 6 # 南七道

    2016年,誕生了如Papi醬、薛之謙、MC天佑等如今被中國青年一代所熟知的“爆款人物”,在一個又一個網紅猶如躥天猴般的“拔地而起”的神奇故事後,“網紅經濟”這個現象級的經濟現象自然也隨之而生。

    百度搜索資料顯示,papi醬的搜尋量自去年2月開始上漲,到4月中達到17w+的峰值(與招標時間一致),但從去年7月開始呈下滑趨勢,目前的平均搜尋指數不及4w,已接近其爆紅前的數值。在微信端,papi醬每篇推送的閱讀量仍保持在10w+,但平均點贊數銳減,從去年同期的2萬左右到現在不足一萬。

    網紅最終成為過眼雲煙,這似乎已經成了必然的規律。在Papi醬火爆之前,“國名校草”、“武大女神”、“人大女神”、“小葡萄”、“小月月”、“南笙”.....這些一串串名字,似乎有印象,又似乎記不清了,然而這些名詞背後代表的個人,也曾經是攪動天涯、人人網、微博等社交網路,享受千萬流量級的網紅,但是他們就像流星一樣,最終被大眾遺忘。

  • 7 # GodsKiss

    網紅模式本質是導購模式,當商品數量不足的時候,商品本身就是奇貨可居,不需要什麼導購,但是當商品極大豐富之後,問題產生了,到底該怎麼選?

    這時候專業的導購人士出現了,這就是網紅。

    商品會越來越豐富,網紅會一直存在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史上,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一共交手幾次?勝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