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又做出“驚人之舉”,宣佈將位於伊斯坦布林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改造為清真寺,土耳其最高法院很快廢除了1934年將大教堂改為博物館的內閣法令,埃爾多安簽署總統令,表示穆斯林信眾7月24日即可在此處進行禮拜,聖索菲亞大教堂也會用新的地位歡迎所有人。

    埃爾多安7月10日簽署更改聖索菲亞大教堂地位的總統令

    埃爾多安這一舉動在西方世界引起軒然大波,美國、俄羅斯、歐盟對此事高度關注,希臘總理對此強烈譴責,俄羅斯東正教會發言人稱此舉無視基督徒的擔憂,方濟各教皇在7月12日的彌撒中對改建一事表示悲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此深表遺憾,要重新評估聖索菲亞大教堂在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地位……面對西方世界的眾怒,埃爾多安強勢迴應,稱聖索菲亞大教堂地位問題屬於土耳其內政,要求所有國家尊重土耳其的決定。

    伊斯坦布林聖索菲亞大教堂今貌

    一座教堂地位的變更,使得土耳其與周邊國家的形勢再次緊張,聖索菲亞大教堂為何沒有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摧毀?而教堂又是何時成為了博物館呢?

    象徵羅馬帝國榮耀的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昔日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公元330年,皈依基督教的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放棄“永恆之城”羅馬,看中了古希臘人的殖民城市拜占庭,在此建都,稱“新羅馬”,更多的人稱這座城市為君士坦丁堡,意為君士坦丁之城。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支援下,帝國境內興建起大量教堂,然而,帝國首都中最重要的教堂命運多舛,先後兩次建成,但都毀於地震和暴動。在君士坦丁大帝下令修建教堂100多年後,雄才大略的查士丁尼一世登上王座,其在位期間竭力擴張帝國版圖,從黑海之濱到西班牙海岸,都飄揚著查士丁尼的旗幟,系統化的羅馬法推廣到被征服地區,帝國處於鼎盛時期。查士丁尼一世希望建立一座巨大的教堂,用以鞏固自己的權力並表達對上帝的虔誠。

    聖索菲亞大教堂入口大門上方的壁畫,查士丁尼一世(左)手捧聖索菲亞大教堂,君士坦丁一世(右)手捧君士坦丁堡,二人將各自的“禮物”獻給聖母子,聖母瑪利亞是君士坦丁堡的主保聖人

    公元532年,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新教堂,教堂選址在曾經被摧毀的前兩代教堂的舊址上,命名為聖索菲亞,在希臘文中指“上帝的智慧”,查士丁尼一世將它敬獻給三位一體中的聖靈。為了這座宏偉的建築,查士丁尼一世請來了兩位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和特拉列斯的安提繆斯作為建築師,皇帝給予他們高位與特權,以便隨時交流工程的進度。

    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材料,查士丁尼一世決心傾全國之力建造教堂,他首先將參與叛亂的元老院成員的財產沒收,又透過巧取豪奪、調高稅收的方法徵調大量資金,他最著名的將軍貝利撒留從戰場上帶回的大量財富也被投入到了教堂建設中,僅工人們的報酬是每天一份白銀,教堂的花費高昂的難以想象。教堂的建築材料幾乎來自帝國各地,埃及的花崗岩、希臘北部的斑岩、敘利亞的黃石、義大利的大理石、羅德島的燒磚……它們透過航船被運到教堂工地修建教堂,用以彰顯帝國的強盛。

    教堂建造使用了多種石料,木材來自黑海沿岸,教堂內部9000餘平方米的馬賽克鑲嵌畫和壁畫約用1089鎊黃金,這使得教堂內部金碧輝煌

    教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穹頂,這一設計參考了古羅馬卡拉卡拉大浴場。在方形的教堂上構建拱頂,這是古代西方建築中一項極為艱鉅的挑戰。建築師們透過精密的力學計算,在沒有鋼筋的年代依靠磚石構建起了離地56米高,直徑30餘米的巨大穹頂,24座窗戶圍繞四周用以照明。圓頂坐落在四個厚重的拱門上,拱門由堅固的牆壁支撐,輔以四根花崗岩石柱加強,這樣進入教堂就看不到密密麻麻的承重柱,給人一種輕靈的感覺,神權與皇權在此合而為一。與查士丁尼皇帝同時代的歷史學家普羅柯比讚歎道:“教堂似乎沒有建造在堅實的基礎上,就像傳說中被金鍊懸掛在天空一般。”

    教堂巨大的穹頂在公元558年的一次地震中崩塌,伊西多爾的侄子小伊西多爾對穹頂進行修復,在修復中,他略微縮小了穹頂的寬度,但增加了6米的高度,使其更加陡峭,也更給人置身空中的感覺

    公元537年,這座動用上萬人,傾帝國財富而建造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完工,時人無不驚歎它的宏大與精美,這座教堂自建成這一天起,將“世界上最大的教堂”這一稱號保留了近千年,在落成典禮上,查士丁尼一世用虔誠的語氣高呼:“榮耀歸於上帝!只有他相信我能完成這樣偉大的工作!啊!所羅門!我已經超過你了!”《聖經》中,所羅門王建造了聖殿,可見查士丁尼一世面對完工的教堂是如何的震撼與激動,普羅柯比寫道:“親眼見過他的人無不歎服,道聽途說之徒難以想象。”

    自教堂落成之日起,這裡就成為拜占庭帝國皇帝舉行加冕和重要典禮的場所,代表拜占庭工匠們最高水平的壁畫不斷被繪製在教堂中,為教堂增光添彩。自教會大分裂後,聖索菲亞大教堂便成為東正教牧首的座堂,教堂中供奉著大量傳說中的聖物:真十字架碎片、刺穿耶穌基督的鐵釘、猶太人震毀耶利哥城牆的號角、裹屍布、諾亞方舟中被鴿子銜回的橄欖枝……

    聖索菲亞大教堂不僅是羅馬帝國榮耀的象徵,更是東方基督教世界的靈魂。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清真寺

    查士丁尼一世希望君士坦丁堡與聖索菲亞大教堂不朽,但殘酷的現實擺在帝國面前,由於連年征戰與國庫空耗,拜占庭帝國陷入停滯不前與萎縮的狀態,隨著塞爾柱突厥人的興起,拜占庭帝國的生存空間遭到嚴重威脅,戰場上拜占庭人連吃敗仗,失去了東方的大片領土,逐漸走向衰落。

    1202年,教皇英諾森三世發起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然而本欲進攻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十字軍調轉矛頭,利用拜占庭帝國諸皇子爭奪皇位內訌的機會攻陷君士坦丁堡,威尼斯總督丹多洛率領十字軍洗劫了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聖物也被十字軍掠走,成為西歐各教堂的“鎮店之寶”。十字軍佔領君士坦丁堡期間,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拉丁帝國的天主教教堂,當城市再次回到拜占庭人手中時,教堂已破敗不堪。

    德拉克洛瓦的《十字軍佔領君士坦丁堡》。威尼斯總督丹多洛死於君士坦丁堡,據傳葬於聖索菲亞大教堂,拉丁帝國的皇帝也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加冕

    拜占庭帝國在衰落,臨近的奧斯曼土耳其正在興起。自開國領袖奧斯曼一世開始,歷代信奉伊斯蘭教的蘇丹都將征服世界作為己任,14世紀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佔據了拜占庭帝國的大部分領土,並將勢力發展到歐洲,拜占庭帝國僅能控制君士坦丁堡周邊與幾個遙遠的飛地。

    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繼位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新蘇丹,這位君主通曉多種語言,眼界開闊,將自己視為古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希望比肩亞歷山大大帝,而這一切首先需要征服拜占庭帝國,完成歷代蘇丹未竟的事業。1453年,年輕的穆罕默德二世率大軍圍城,用上百艘戰艦封鎖了海灣,將巨炮對準古老的城牆。守軍人數處於絕對劣勢,拜占庭皇帝與民眾在絕望中齊聚於聖索菲亞大教堂中祈求上帝的寬恕。然而上帝沒有選擇拯救拜占庭,教皇組織的援軍還在路上,君士坦丁堡就已陷落。

    5月29日,土耳其人殺入城中,開始洗劫,驚恐的民眾湧進聖索菲亞大教堂尋求庇護,期待古老傳說中復仇天使衝下來狠狠教訓敵人的神蹟。然而,奇蹟沒有發生,蘇丹近衛軍劈開教堂的青銅大門,將牧首拉下聖壇。在這一天的下午,整座城市停止抵抗,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騎馬入城,來到聖索菲亞大教堂門前,他彎下腰捧起一把土灑在頭上,擺出宗教儀式裡淨化的姿勢,隨即走進教堂。他穿過驚恐的民眾,靜靜地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巨大的穹頂之下,注視著幾千只蠟燭的光影,年輕的蘇丹被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宏偉所震撼,他意識到這不僅是建築瑰寶,更是精神財富。穆罕默德二世沒有按照慣例摧毀基督教堂,他自認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而聖索菲亞教堂正是羅馬帝國權力的體現。他留下了東正教牧首,面向麥加進行禱告,隨後宣佈這所教堂成為清真寺,城市也更名伊斯坦布林。

    穆罕默德二世進入君士坦丁堡

    穆罕默德二世需要的不是一座廢墟,而是一座“羅馬帝都”,它保留了索菲亞教堂的名字,稱“阿亞索菲亞清真寺”,同時對教堂進行改造。在教堂內部,所有畫作均用石膏和灰泥進行了簡單覆蓋,這是因為伊斯蘭教禁止具像崇拜。土耳其人移除了聖壇,修建了指向麥加的神龕“米哈拉布”和講經壇。19世紀中葉,蘇丹的禮拜樓修建在在阿亞索菲亞清真寺中,同時清真寺內部四周掛上了阿拉伯語書法的寫成的圓形盾盤,書寫四大哈里發和先知的名字以及《古蘭經》的內容。在成為清真寺的歲月裡,蘇丹們對阿亞索菲亞清真寺的保護使它免於受到十字軍東征一般的毀滅。

    高大的宣禮塔取代了穹頂成為伊斯坦布林新的制高點

    在教堂外部,阿亞索菲亞清真寺周圍樹立起四根高大的宣禮塔,新的清真寺也在伊斯坦布林中不斷修建。16世紀著名的奧斯曼建築師科賈·錫南對阿亞索菲亞清真寺進行了抗震加固,在維修中錫南也折服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穹頂的精巧設計,這成為了後來奧斯曼帝國清真寺修建的“隱形藍圖”,錫南隨後設計的蘇萊曼尼耶清真寺和藍色清真寺的穹頂都有濃郁的拜占庭風格,清真寺的採光也遵循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設計,從此,高大的宣禮塔成為城市新的風景線,穆斯林的祈禱聲迴盪在阿亞索菲亞清真寺中。

    凱末爾的博物館與危險的政治工具

    伊斯坦布林沒能成為帝國征服世界的新起點,相反,自16世紀開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走了下坡路,而1918年一戰的戰敗更讓帝國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面臨被肢解的危險。一戰英雄穆斯塔法·凱末爾力挽狂瀾,打退了希臘干涉軍,廢除了蘇丹制,儘可能地保全了大部分領土,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在凱末爾看來,封建落後的政教合一體制是國家發展的最大阻礙,因此他在改革中不遺餘力地推廣世俗化,並不斷削弱伊斯蘭教的地位。1924年,土耳其廢除哈里發制度,奧斯曼王室全部被驅逐出境;1928年土耳其修憲時刪去了“伊斯蘭教是國家宗教”的條款,同時拋棄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宣禮時要用土耳其語。凱末爾還鼓勵婦女擯棄面紗,給予她們投票權,一系列的措施都表明凱末爾希望打造一個土耳其民族為主的、遠離宗教的現代民族國家,因此在1934年,凱末爾政府下令將阿亞索菲亞清真寺“世俗化”,改為博物館,四百年來回蕩在阿亞索菲亞清真寺周圍的祈禱聲逐漸沉寂,拜占庭時期的鑲嵌畫得以重見天日,凱末爾認為,阿亞索菲亞博物館“應該是所有文明的紀念碑”。

    凱末爾挽救了土耳其的命運,並不遺餘力地推廣世俗化改革。1934年,土耳其國會向凱末爾賜予“阿塔圖爾克”一姓,即“土耳其人之父”

    凱末爾的一系列舉措贏得了西方世界的好感,也締造了現代國家,但是,凱末爾的改革舉措仍有一些遺留問題,在土耳其內陸地區,宗教影響力強大,世俗化的好處不能打動他們虔誠的心。而阿亞索菲亞清真寺自改為博物館後,就不斷成為多方利用的政治工具,它的命運仍然受制於土耳其周邊複雜的政治宗教潮流。

    自凱末爾時代開始,博物館的地位沒能成為阿亞索菲亞“中立”的保護符,反而使得各種勢力躍躍欲試,穆斯林、基督徒、世俗化的土耳其人眼中的阿亞索菲亞博物館都是不同的建築。在國內,不斷有宗教團體要求恢復阿亞索菲亞清真寺的地位,而世俗主義者站出來堅決反對,要捍衛凱末爾留下的政治遺產和共和國的象徵。

    2006年,本篤十六世教皇訪問伊斯坦布林,這激起了一場宗派怒火,因為教皇在不久前的一次演講中引用了拜占庭皇帝將伊斯蘭教定義為暴力宗教的話語。成千上萬的民眾認為教皇出訪是在宣揚基督教對阿亞索菲亞的主權,因此他們聚集在博物館外,高呼“開啟鎖鏈,開啟清真寺”的口號,39名男性因在博物館中進行禱告而被逮捕。

    2006年12月1日,本篤十六世教皇在阿亞索菲亞博物館外放飛和平鴿。教皇希望平息宗派怒火,乘坐防彈車來到阿亞索菲亞博物館,沒有做出任何天主教祈禱姿態,然而梵蒂岡和阿拉伯世界至今也沒能消除隔閡

    阿亞索菲亞博物館在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教世界都很有影響力,這使得局勢越發複雜。希臘人和基督徒都希望讓它重現古羅馬榮光,成為一座教堂,美國政客克里斯·斯皮魯在2007年宣稱聖索菲亞大教堂被“囚禁”,號召所有人恢復它原本的地位,這引起了土耳其國內穆斯林的擔憂。世俗主義者與宗教團體互不信任,認為對方在利用阿亞索菲亞進行危險的陰謀——世俗主義者認為宗教團體背後有阿拉伯國家的資金支援,而宗教團體堅信世俗主義者要奪走他們的一切。

    2018年3月,埃爾多安與政府、宗教界人士在阿亞索菲亞博物館舉行了誦經儀式,被視為更改博物館地位的危險訊號

    阿亞索菲亞博物館的維護工作仍在進行,埃爾多安的總統令無疑對修復工作雪上加霜。時至今日,歷史學家和文物修復者們尚未完全調查清楚這座宏偉的建築,修復中總有新的歷史發現,研究價值不可忽視。上世紀九十年代,文物工作者們在對穹頂維修時發現了10世紀東羅馬帝國工匠們的塗鴉,他們在搖搖欲墜的腳手架上寫下祈求上帝保佑的話語。阿亞索菲亞博物館在一千多年裡不斷老化,天花板逐漸剝落,鑲嵌畫因為滲水和光照而變色,最危險的是建築的抗震性是否還能經住考驗——幾百年來圍繞著教堂主體結構進行的增修與改建,使得博物館成為了一個複雜的受力體,而維修的費用也是巨大的數字。

    阿亞索菲亞博物館二樓中創作於13世紀的《三聖像》,其右下角為復原圖。三聖從左到右分別是聖母瑪利亞、耶穌、施洗者約翰。畫面下方已嚴重損毀,畫作與地震威脅下的建築牆體成為文物保護工作艱鉅的縮影

    儘管埃爾多安宣稱改造的清真寺將對所有人開放,但大眾們最關心的是壁畫和鑲嵌畫能否保留,穆罕默德二世震撼於它的壯美,只用石膏遮擋,為後代留下了珍貴的遺產,歷代蘇丹也沒有更改建築的主體結構,幾百年裡只增加了一些清真寺的細節元素,使得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和基督教世界的藝術在此大放光彩,象徵著不同文明和諧共存,這一次的地位變動,不知能否再讓這座飽經滄桑的博物館前飛翔著和平鴿。

    參考文獻:

    Fergus M.Bordewich《A Monumental Struggle to Preserve Hagia Sophia》

    查爾斯·金《佩拉宮的午夜:現代伊斯坦布林的誕生》

    帕特里克·貝爾福《奧斯曼帝國六百年》

    奧爾罕·帕慕克《伊斯坦布林:一座城市的記憶》

    伯納德·劉易斯《現代土耳其的興起》

    陳志強《拜占庭帝國史》

    劉雲《凱末爾改革中的伊斯蘭教》

    常天樂《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文明下的建築穹窿頂研究》

    王雲清《查士丁尼統治時期拜佔廷帝國建築資金問題探析》

    周霞《查士丁尼時期君士坦丁堡建築初探》

    安冬《從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歷史變遷看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畢健康《土耳其國家與宗教——凱末爾世俗主義改革之反思》

  • 2 # 愛之育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拿下夢寐以求的君士坦丁堡後

    欣喜若狂

    雄偉壯麗的拜占庭首都

    終於匍匐在穆斯林的腳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心花怒放

    將壯麗輝煌的建築居為其有

    為他們服務

    將君士坦丁堡更名為伊斯坦布林

    聖索菲亞大教堂

    當然逃不了他們的掌心

    自然而然的變成了穆斯林的禮拜場所

    只是在四周增修了四座高大的宣禮塔

    與原建築相宣得彰

    恰似天成

    故,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凌遠長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晁蓋三打祝家莊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