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人愚見

    面對中華優良傳統文化,迷茫了。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已傳承了幾千年了。當然,不孝,歷朝歷代都有。但那畢競是少數,故百姓稱之為逆孑。

  • 2 # 天馬行空128039981

    《三綱五常》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孔子最先提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以及“忠義禮智信”的道德觀念文化的重要思想,後來孟子繼續孔子的理論也提出了“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加友有信,”的道德規範。三綱五常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倫理道德,是維護古代宗法等級秩序的重要支柱。值得我‘們民族去提倡。

    首先我們要理解“三綱五常,”中一個“綱”字的理解:綱是網的總繩,任何事物的關鍵部分,如:“鋼舉目張”,既綱領。

    臂如:1,君為臣綱,是封建帝王維持社會王權的統治的支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充分顯示君王主宰朝庭一切的。

    2,父為子綱,強調了孝敬父母,在父子之間的生活之中,無論對與錯都要維持父輩的意願和尊嚴。

    3,夫為妻鋼,體現了古代女子的社會地位低下,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的真實寫照。

    三綱五常最為體現封建社會的人性道德,是我們這代人瞭解得甚少。但其中的文化精華我們得繼續發揚光大,如體現“孝”的方面,還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具備的道德觀,百善孝為先,尊老愛幼是整個社會應該弘揚的傳統美德。

  • 3 # 無氏木

    題主一下子問了許多問題,我來做下簡單的解答,解答順序如下:

    1、三綱五常到底指的是什麼?

    2、不孝如何,孝又如何?

    3、倫理是不是強加思想?

    三綱五常

    從上圖可以看出,除了“夫為妻綱”這一條,其他八個中國傳統的道德規範在如今是同樣廣受推崇的。

    為什麼?

    因為大家推崇的道德規範在當今的社會體制下,它們所表達的行為已經發生了變化。

    許多人一說三綱五常或是我們的傳統道德就想當然的把古社會的背景套用上去,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

    道德規範是高於社會背景的基礎準則,社會背景只是給予它們具體的行為模式而已。

    接下來,我以忠為例,講下社會背景對道德規範影響。

    古時社會是極不平等,人可以是別人的私人物品的:子女是父母的財產,妻子是丈夫的財產,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的財產。

    所以,當我們把三綱五常套用在這些背景上時,就會出現“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這種表達忠,我們卻無法接受的古代思想。

    但是這種“臣不得不死”的行為,只是封建時期的表達方式而已。

    現在,我們也會談到忠。我們忠於自己的國家,但我們的表達形式並不是國家叫我們死,我們就去死,而是我們選擇為國家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它是建立我們社會全員平等和我們的自由選擇意志之上。

    所以,我的結論是三綱五常等一些道德規範並不是糟粕(夫為妻綱除外,它就是),但因為封建社會的不平等,才導致了許多行為表現為不符合當前現實的行為模式。

    不孝如何,孝又如何?

    法律上有規定:子女是有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的。

    所以,首先,不孝是違法的。

    而我們從情理上講的話,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人是懂得報恩的動物。

    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我們是需要給予迴應的。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孝是我們自然會去做,也必須去做事情。

    當然古代的孝和如今的孝的表達形式也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以前講的是無條件的孝順,而現如今我們的孝更多講的是尊敬,善待。

    所以很多時候,當父母不善待,甚至拋棄子女時,社會並不總是站在父母之方的。

    倫理

    倫理道德是人類的基礎,法律也是如此。

    但相對於法律的強制性,倫理道德更像是人類達成的一些共識。

    我說的是人類,不僅僅是我們東方有這些東西,西方也有的,而一些國家更多。

    這些共識在一定程式是會在限制著我們的行為,但它同樣維繫著整個文明的發展。

    有些時候,這此共識是可以被打破的,因為這些共識在一些情況下是會發生衝突的。

    就比如“忠義兩難全”的局面,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打破其中的一樣東西。

    同樣的,就算沒有“忠義兩難全”的情況出現,我們同樣可以選擇不忠或者不義。

    而這其中的關鍵是選擇

    我們需要想清楚,更多的時候,是我們選擇了遵守某種規範,而不是我們被迫接受某種規範。

    至於怕被別人鄙視,那是因為我們習慣於選擇不想被別人鄙視的人生而已。

  • 4 # 使用者zc榮

    就”三綱五常是不是糟粕,不孝如何,孝又如何”?據查獲悉,”有好有壞; 棄之糟粕,取其精華”。但也有認為,”絕對的糟粕。君為臣綱這個不多說了,皇帝比大臣地位高,這個沒什麼問題,不過現在也沒有君主制度了,這個說法也無處可用了。但是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兩種就是過分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地位差,對家庭關係和諧很不利。某些大男子主義者,利用夫為妻綱來強迫自己的妻子怎麼怎麼樣,妻子犯錯了,身為丈夫的毫無包容之心,這也是當今離婚率高的原因之一。父為子綱更是兩代人產生代溝的元兇,有的人自以為為人父,就可以對子女為所欲為,濫用權力,毫不考慮子女的想法”。

    對不孝如何,孝又如何?”這個問題很複雜,首先你是個重病患者需要有個好的心態去看待生活,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疾病,至於關係孝不孝這個話題是當事者盡力而為,為人兒女理當盡孝,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人母,如果我們的兒女不孝我們會傷心嗎?孝是在你有能力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可以尋求幫助,找政府民政部門或暮捐,相信我們的祖國會管我們的”。當然,”行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天下孝為先。作為兒女必須行孝。如果不行孝,輕責違反道德,會受到家人、親朋好友、單位、社會的遣責,重責會違反法律,追糾刑事責任”。

  • 5 # 真行文化

    倫理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潛意識,更是一種遺傳基因,“三綱五常”只是一種文字表述,談不上糟粕與否,不同時代對其理解不同。

    在現時代“三綱五常”可以理解為尊重自我價值,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具有工匠精神,要做好人要做有價值的人,為什麼要如此呢?!因為有不好的人,有肆意妄為不勞而獲的人,好人要與壞人鬥爭社會才能進步發展。

    中國文化的根本是變化與創新,把握這個實質就可以活學活用,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僵化刻板,說教的味同嚼蠟索然無味。

  • 6 # 使用者白洲浪平

    在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象北歐、紐西蘭人民的生、老、病都由國家承擔,是國家責任,社會、家庭和諧。

    而在古代封建社會,由於缺乏侵略性,統治者的窮奢極欲只能剝削人民,而人民不但要供養統治者、官員,人民更自己養活自己、子女、父母;三綱五常是統治者巧妙地透過儒家思想對人民教化,讓人民逆來順受,並形成理所當然,並形成惡性迴圈,所以歷代統治價層都大談特談傳承,站在道德高地指責它們的衣食父母″必須尊守三綱五常,不忠不孝是重罪,絕口不提它們的衣食父母也同樣理應享受社會發展福利。

    所以,中國形成了一個虛偽、世風日下的封建社會。

  • 7 # DazenSun

    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則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清明節、寒食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是祭祖日。祭祖也是漢人宣告自己為炎黃子孫最直接的方式。

    回到題主的問題,孝順又如何,不孝順又如何?我用一部我看過的電視劇來回答。

    《天道》是一部很深刻的電視劇,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作者豆豆。電視劇非常震撼心靈。

    劇中第3集的一開頭,講述了丁元英父親病危,他回到家都的一段情節,十分鐘的時間,用兄弟二人的對話,揭示了天道和倫常之間的衝突。在此,我不做評判,把對話錄在下面,請讀者朋友來評說吧。

    丁元英接到妹妹的電話,父親突發腦溢血住院,他表現得很平靜,馬上決定返回家中。在醫院裡,大哥,元英和妹妹秋紅,面對主治醫生,醫生給出得結論是極有可能是植物人。

    元英:醫生,那我怎麼做才能讓我父親死。

    醫生:中國沒有安樂死的立法,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這裡是醫院,只要病人沒有死亡,只要病人賬上還有錢,醫生就要繼續治療。

    一夜護理之後,元英回到家中。

    秋紅:二哥回來了。

    丁母:情況好點兒沒有啊?

    秋紅:二哥,你剛熬了一夜,趕快休息一會兒吧。

    大哥:秋紅,醫院賬上還有多少錢?

    秋紅:還夠用幾天的。錢快用完的時候,護士會通知家屬去交錢的。

    大哥:今天是第11天了,上呼吸機也5天了,我跟咱媽商量了一下,咱開個會,看看咱爸這事兒該咋辦,這錢該咋攤。

    元英:如果是攤錢的事,我就不參加了。

    大哥:為啥?你憑啥不參加?

    元英:我只知道他是我的爹,他還是誰的爹我不知道。

    大哥:你這是啥話呀?你不知道他也是我爹嗎?你不知道他也是丁秋紅的爹嗎?

    丁母:哎呀,你們兩個真是一對冤家,那麼大的人了,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

    大哥:我看見他就彆扭,從來就沒從他嘴裡聽到過一句人話,你幾年不回一趟家,一進門就打聽怎麼能讓咱爸死,那是人話嗎?你跟人家醫生說,錢不是問題,那人家還不往死了給你用高價藥?現在呼吸機、血透機用上了,連空氣過濾機都用上了,你以為你是誰呀?咱是不是有了倆錢兒,就非得這麼燒啊?

    秋紅:二哥,那你說一下,你那句話是什麼意思,我是真沒聽懂。

    元英:我不是跟大哥置氣,是好好說的。大哥現在說的是攤錢的事,如果我知道咱爹不僅是我的爹,也是你們的爹,那就一定會想到分攤責任,否則心裡就會不平衡,只要你是個人就會這麼想。我和大哥都在外面,如果秋紅在給父母端茶倒水的時候,也這麼想,他也是你們的爹,那這碗水就端不下去了,結果就是咱爹喝不上水了。

    大哥:秋紅照顧父母,將來遺產都是她的。

    元英:那沒有遺產的父母就該扔牆頭上了。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上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本該如此。孝順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的乾淨地兒都弄髒了,才踏實的東西。

    大哥:我說不過你,你也別淨撿好聽的說,你就說你咋辦吧。

    元英:原則上說,父親的醫療費和可能的長期醫護,可能的後事所發生的費用,都由我來負擔。為什麼說原則上呢?因為他也是你們的爹,這裡面有一個感情表達的問題,如果秋紅大哥覺得秋紅這兩年照顧老人挺辛苦,想放幾個錢表達一下心情也可以。

    大哥:你那是有錢啊,你要是沒錢呢?沒錢你也會這麼說嗎?

    元英:沒錢的子女多了,辦到哪裡是哪裡,盡心盡力是標準,辦到什麼程度不是標準。

    秋紅:什麼時候了,你們兩個就不要吵了。二哥,你在北京給的那些錢,不就是為了兩個老人準備的嗎?現在還多,還是說一下眼前該怎麼辦嘛。

    元英:爸還在病危階段,先搶救生命,爸的左手還有反應,現在還不能確定是病危的無意識還是植物人的無意識,不到確定是植物人的最後一刻,絕不能放棄,如果過了病危階段確認是植物人了,那就停止交費,我就把氧氣管子拔了。

    大哥:就算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長子,這個家輪不到你說話,我不能讓別人說我們做兒女的不孝順,不能讓人家戳脊梁骨。別說家裡還有點兒錢了,就是砸鍋賣鐵也得保住爸的這一口氣。

    元英:注意,我下面說的話只針對我自己。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真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了。

    大哥:你也注意了,你的是個東西,是以咱爸的命為條件。

    丁母:元英啊,那可是你爸,拔管子這種絕情的話你也說得出口,養兒防老,他落就落了這麼個下場,自己的親生兒子要給他拔管子,生兒育女還有什麼用啊?

    元英:媽,如果您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著呢,碰到我這麼個不孝順的,您就算賠了。

    大哥:你想把媽氣死啊,這麼多年你在外面自在了,我怎麼沒見你給媽盛過一碗粥,端過一碗水呀,既然是血緣關係的本來,你先本該如此一個讓我瞧瞧。

    元英:對於父母,我很慚愧,也很內疚。我不適應家長裡短的生活,父母也適應不了我那種生活,這很矛盾,所以我一直很感激秋紅和謝輝,是他們一直在照顧著老人。

    秋紅:哥,不說了,都守在家裡面給爸媽端水,那咱們端一碗水去交醫藥費算了,問題是人家醫院幹不幹嘛。

    丁母微微地點點頭,沒說話。

    秋紅護理的晚上,丁父突然沒了心跳,搶救無效,去世。元英、大哥和妹夫謝輝趕往醫院。

    大哥:這回也省的你拔管子了,咱爸自己走了。

    秋紅:還是老爸心疼你啊,怕你落個不孝順的名聲,他自己走了。哥,我覺得你不該那樣子說媽,養兒防老,不都是這樣子過來的嗎?

    元英: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你看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秋紅:我想問你個問題啊。

    元英:問。

    秋紅:這是一個假設,如果我們已經砸鍋賣鐵,再也借不來錢了,但是還差一萬塊錢就能救活爸,那你說該怎麼辦啊?

    元英:那他就死。

    秋紅:你還是一個人過吧,沒有任何人能受得了你啊。

    畫外音:對傳統文化的成見已經滲到骨子裡去的人,自然會做出讓常人看來離經叛道之事。

  • 8 # 盛京楊員外

    三綱是封建統治工具,是糟粕,應摒棄。五常是人的內在屬性。

    倫理道德是人的內在屬性,這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動物的本能是餓了吃,渴了喝,總結起來就是趨利避害。

    人會為了某些有意義的事,而違反動物的本能,比如消防員不懼危險可以衝進火海救人。疫情中的醫護志願者等不顧危險,可以救治病人。

    以上的例子,人違反動物本能,而堅守的“意義”就是倫理道德,倫理道德構成人的本性,西方稱人格,有人格才稱其為人。

    否則就是動物或者不是完整的人,比如“狼孩”,剛被發現時只是人形的野獸。醫學上腦死亡才算死亡,但是他依然是人,要獲得尊重,只是從此後這具身軀的人格不會外顯,但是他的人格還存在著。

    既然倫理道德是一個人的內在屬性,那麼遵守道德就是保證人格完整的方式。所以不是社會強加給人的,社會強加於人的叫法律。不遵守道德,是自我沒有約束好自己的動物性本能,確實容易讓人鄙視。

    何為孝

    惻隱之心乃天生,人無惻隱之心那就是殘疾了。惻隱之心產生仁心,仁即愛,愛是人格的外顯也是組成,動物只有本能的喜好。以仁心對父母就是孝,以仁心對兒女就是養,以仁心對事業就是敬業,以仁心對朋友就是信。

    所以不孝可能有兩點原因,一個原因可能是被私心雜欲所矇蔽了,西方哲學稱“物化”,另一個原因可能沒有惻隱心,天生殘疾,西方稱人格不健全。

  • 9 # 清右漁人

    三綱五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不過有的已經過時了,比如夫為妻綱,大部分東西華人民一直在用,儘管有些人反對,把孔子文化說的一無是處,但他在社會生意也在無形中尊從,比如仁義禮智信,如果一個人無仁無義,沒有禮貌,沒有信益,不孝敬父母,試問誰還與你交友,誰還敢與你合作共亊,你還能在社會上立足嗎

  • 10 # 吃雜書的螻蟻

    如果,三綱五常是糟粕那麼禮義廉恥是什麼?是不是題主教育兒女、子孫做人要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做人要以忠孝仁義為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也就幾個回合,為何卻拿不下紀靈戰不倒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