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群眾參謀部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確實有難度。封建社會里什麼政清吏廉,軍權在握,由民使之,都比不過皇權永固這四個字的重要性。我在之前的答述中提過,內庭外朝,皆有制衡之法,內傷內治,外傷外治,只要天下人還認皇帝一家,皆不足慮。但皇權不穩,如同蝴蝶效應,其人心人事,立根立本可就從頭埋下了隱患。

    讀史不僅讀事參理,更要追本溯源,一朝有一朝的道,有唐一代可以舉大旗篡位,這本沒什麼,但接連李世民囚父弒兄,武則天抑子代天,皇權內部動盪不穩,外界自然反映出政變不止。分析某群人,某種思想的反叛,最多是總結經驗,以防效尤。但歷代君王莫不以防微杜漸擺在首位,小到一家,夫妻各執爭當家,就給了子女趁隙的空間,最後父母反以子孫舉意是瞻,更何況一個國家?用自家兵,耗自家財,殺自家人如何不讓外人得逞。

    政不變,以權利獨一穩定為核心。政多變,以權利更替為必然。唐雖有中興之時,後有數代雖不變,但君權時時受開明蠱惑,受自家侵蝕,豈能幸焉!

  • 2 # 齊東威

    唐朝作為公認的中國古代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那麼作為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的唐朝經歷過哪些政變呢?

    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剛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結果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兒子李世民的支援下晉陽起兵。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封李元吉為齊王。

      天下平定後,李淵寵妃怠政,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後果。李淵想使太子、秦王、齊王各謀其位,相安無事,結果相反的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為了皇位明爭暗鬥,你死我活。而太子面對功名日盛的李世民,意欲儘快除之。武德九年(626年),突厥犯邊,李建成趁機向李淵推薦李元吉為出征元帥,想借此把秦王府的精兵驍將掌控於自己手下。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武將尉遲恭、侯君集和謀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君綽等人的協助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設下伏兵。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最終被亂軍殺死。

     李世民隨即派心腹尉遲恭帶甲入宮報告李淵,說: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已將他們處決,特派我來保駕。李淵聽後驚得目瞪口呆。三天後,高祖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並頒詔書將所有軍政事務交由太子處理。兩個月後,李淵被迫退位,時年29歲的李世民即帝位,尊李淵為太上皇。

    神龍政變

      天授元年,即公元690年的重陽節,67歲高齡的武則天正式實現她的女皇夢,自號”聖神皇帝”,以十一月為歲首改旗幟尚赤,建立大周王朝,唐朝皇帝睿宗李旦降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降為皇太孫。武則天改唐為周後,立即啟用武氏子侄為宰相、為將軍,臣下有功者也賜姓武,又免去天下姓武的田賦,改文水縣為武興縣。顯然,她想傳為於武氏子孫。

      當時,武則天有意立武三思為太子,於是詢問朝臣是否可行。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敢回答。狄仁傑作為一個堅定的李氏支持者,勸說武則天迎立廬陵王李顯為繼承人,以擁戴新皇帝的功勞來為自己免禍。長安元年(701年)九月,武則天終於派遣徐彥伯將廬陵王秘密迎回神都洛陽,氣死一心想當皇嗣武承嗣。

      武則天晚年,得益於女兒太平公主介紹的男寵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悉心侍奉,授之於高官,委以國政,成為她晚年最親信的人。文武大臣深為二張干政所惶恐,朝野上下議論紛紛。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經過一段時間的周密籌備後,宰相張柬之等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和左威衛將軍發動軍事兵變,並與太子一起斬關而入,來到了武則天的寢宮,殺死了二張兄弟。病榻上的武則天被迫遜位,唐中宗復位,李唐政權再度重建。

      正月二十五日,武則天被迫離開她坐了15年帝位的皇宮,遷居到洛陽宮城西南的上陽宮。十一月初二,82歲的武則天淒冷死在上陽宮仙居殿。臨終遺言:去EMGRAND EC7,稱則天大聖皇后,歸葬乾陵。中宗復國號唐,沿用武則天“神龍”年號不改,該事件因此史稱“神龍革命”。而曾與政變的張柬之、崔玄偉、袁怒己等五人,在唐朝復辟後都被封王,故歷史上把這次事件又稱作“五王政變”。

    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發生在公元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龍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由當時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於帝都長安城共同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李隆基以禁軍殺了韋后、安樂公主,並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這次政變的後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唐少帝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唐中宗以神龍革命復辟後,對與其共患難的妻子韋后十分縱容,導致朝政大權逐漸被韋后一族掌握。中宗七女安樂公主利用中宗墨敕納賄賣官,甚至要開創“皇太女”的先例。武三思在韋后和昭容上官婉兒的幫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他們沆瀣一氣,大肆打壓張柬之等神龍革命的功臣勢力。神龍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武三思父子,但因皇帝仍是中宗,羽林軍倒戈,最終兵敗被殺。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韋后、安樂公主假手馬秦客、楊均在中宗最愛吃的餡餅內放入毒藥,將其毒殺。韋后意欲臨朝攝政,她扶16歲的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家子弟統領,密謀清除相王李旦及其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其獨攬大權之心昭然若揭。經過這次政變,韋氏集團被全部消滅,武氏集團也剩寥寥無幾

      在這危急關頭,李旦三子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發動早已串通好的“萬騎兵”,突襲後宮,殺死韋后、安樂公主、武延秀等。經過這次政變,韋氏集團被全部消滅,武氏集團也剩寥寥無幾。最終,有太平公主出面收拾局面,逼少帝李重茂退位,扶持唐睿宗李旦再登皇位。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禪位於李隆基,自己當太上皇。先天二年(713年)六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姑侄之間的矛盾陡增並出現白熱化,雙方都在聚集力量,伺機發動軍事政變。但還是李隆基先發制人,迅速撲滅了太平公主及其全部黨羽勢力,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

      至此,自中宗朝以來朝局多年混亂的局面得以終結,由唐玄宗李隆基開啟了“開元盛世”,把唐朝推向了極盛!

    甘露政變

      中唐時期,天子只是宦官手中用來爭權奪利的玩物,稍不愜意,就可以廢舊立新。唐敬宗李湛只做了3年皇帝就被殺掉,李湛的弟弟李昂在宦官王守澄、梁守謙的擁立下當上了皇帝,是為唐文宗。文宗是唐朝中後期有所作為的皇帝之一,他看不慣宦官的胡作非為,一心想剷除宦官勢力,奪回政權,便從下層分別提拔了鄭注、李訓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為心腹。而“甘露政變”就是由他發動的,旨在懲治宦官,奪回權力的一次政變,但可惜是安排欠周密而以失敗而告終。大和九年,即公元835年11月21日,文宗上朝,李訓指使手下官員奏稱,左金吾大廳後的石榴樹上有甘露,李訓說這是祥兆,就帶領文武百官向文宗道賀。

    文宗命李訓率領百官去察看,李訓回來又說這不象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驚訝,命仇士良、魚志弘帶領眾宦官去復看。李訓事先已經在左金吾衙門埋伏了了親兵幾百人,當仇士良等宦官在李訓的黨徒禁衛軍將軍韓約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門口時,韓約顯得神情很緊張,臉色都白了,這使仇士良產生了懷疑。

      這時,一陣風吹動了門邊的布幕,仇士良等見裡面埋伏了許多兵士,知道不妙,退身逃回,將文宗推入軟轎抬著就走。李訓追上去拉住轎子不放,被一個宦官當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便簇擁著轎子逃入宮內。李訓見計謀敗露,化裝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揮神禁軍大加搜捕,屠殺了朝官一千多人,並於終南山追殺了李訓。鄭注聞變,引兵退回風翔,也為監軍張仲清所殺。這就是史稱的“甘露之變”。

    事變以後,文宗就被宦官軟禁,宦官氣勢凌人,威脅天子,藐視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文宗對此一籌莫展,只是飲酒求醉,賦詩遣悉,自嘆受制於家奴,不久,文宗李昂含恨而死。

  • 3 # 止於終老147614829

    總體原因就是帝王政權問題!強大的國家就需要一個強大的帝王!強大的帝王是需要更加集中自己的權利!唐朝主要是中央集團的一些領導變換的太快!君王必須加強自己的權利你要知道每個帝王要想做好江山就得先鞏固自己的權利!然而每一次鞏固自己的權利都會導致全中央集團的大變動!並且除李世民以外唐朝皇帝多偏善弱!帝王不強硬就導致政權不集中就容易發生政變!強大的帝國對君王的需求也是必要的!所以當一個君王不能或沒有能力駕馭它的時候就會產生政權變動的巨大危機!當初李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就打壓貴族!朝廷形成了貴族和寒門兩股勢力分庭抗爭!這本就使原本鞏固的政權得到威脅!不再是君王只需和貴族打好關係就能執行整個國家了!而是君王也得做好兩派的思想工作!自己說話也得得到兩派統一支援才能執行!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帝王的權利!不再是以他為中心!而是以兩派的利益為中心!帝王權利一旦受限制就會跳出許多問題!什麼改朝換代!什麼權臣當家!什麼官宦執政!什麼攜天子令諸侯!這些問題也就出現了!這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帝王就像被拔了牙的老虎!野狗豈不更加肆無忌憚!

  • 4 # 漩渦鳴人yy

    唐朝這個時代是我比較喜歡的時代。當然,我喜歡的那些點,基本上也就是唐朝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多政變的原因。

    第一是因為唐朝的最偉大的君王,也就是李世民就是透過政變來達成自己榮登皇位的目的。雖然說把鍋都甩給李世民這一點有點不怎麼道德。但是李世民確實開創了一股風氣就是以武奪權。而且他奪的是至高無上的權利。

    第二是因為唐朝時期民風尚武。在那個時代唐朝的軍事力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與此相對應的就是唐朝的人民十分尚武。幾乎個個都是拿起兵器就是兵的存在。而唐朝人民也是經歷過隋唐這一段比較動盪時期,所存活下來的人。在這段時間裡沒有手裡保命的傢伙,你是活不下去的。而存活下來的人都是武力值達到Max級別的人。所以他們留下來的後代,也基本可以想象會是什麼樣的人。唐朝時,雖然已經開始舉行科舉制度,但並不是後來的八股文制度。八股文之所以對中國如此毒害,其原因就是把人民的思想和能力束縛住了。因為越聽話的人民對於中央權力來說就越容易掌控。而武則天又破格的實行武科舉制度。這一點上來說,也是對唐朝尚武的精神的最大肯定。

    第三就是各個地方節度使擁有極大的權力。甚至有的時候可以與中央相抗衡。在這一點上來說,唐朝的政治體制,可以說失敗的。一個無法集權的中央集權給人民帶來的最大的結果就是無法平息的動盪與權力鬥爭。各個地方節度使在自己權力收到中央壓迫的時候。就會選擇放棄反抗,甚至有的時候就僅僅是因為自己的野心而選擇與中央,對峙。唐朝,在五代十國的初期是存在的,但是那個時候的他早已是名存實亡。

    第四,唐朝人才輩出,無論是什麼樣的人才唐朝都有拔尖的存在。而且是不停的出產。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須治本,但是當一個國家的權力無法給這些人才進行分配的時候,那麼這些人才將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可想而知,r大唐王朝就偏偏是封建王朝,無法分配出這麼多權力給人才進行發揮的餘地。這一點上來說,也是封建這個體制給人才應用上帶來無可避免的困難。

    第五,這個鍋就必須得摔給安史之亂。正是因為有這場動亂的存在是唐王朝中央的信譽達到了最低點,字詞唐王朝近乎百年的時光裡,動亂不斷。以小人以亂大國說的估計就是安祿山了。

  • 5 # 秉燭讀春秋

    唐朝時為什麼政變不休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很簡單:“示範效應”。

    唐太宗玄武門之變殺兄奪位給了後代太多的啟發和成功案例,而且當時帝王家的其他男子之福利安排也沒有固化,幹則可能成功,不幹可能滅絕滿門,為了自保,為了搏一搏的富貴,既然李世民能成千古一帝,我們為什麼不躍躍欲試呢?

  • 6 # 為國釣魚

    卸腰

    政變指統治集團少數人透過密謀,用政治或暴力手段等非正常途徑實現權力轉移的行為。政變不改變原有制度或根本政策,一般國民也不參與。~百度百科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誅太子、齊王,取代李淵上位。

    公元690年,武則天取代李顯稱帝。

    公元705年,神龍政變,李顯復辟。

    公元710年,唐隆之變,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清剿韋后勢力,廢李重茂,李旦復辟。

    公元713年,先天之變,李隆基稱太平公主謀反,剪除其勢力,李隆基上位,賜死太平公主。

    以上,開元前的政變發起人都是後來要做皇帝或者是其(當時)心腹成員,本質上都是家族成員之間的強者遊戲。

    有趣的是,伴隨著這一系列宮庭政變,唐朝從“貞觀之治”走向了“開元盛世”。

    公元820年,宦官陳弘志謀殺唐憲宗。

    公元827年,宦官劉克朋殺唐敬宗。

    公元904年,朱溫殺唐昭宗,立哀帝。

    公元907年,朱溫建後梁,迫使唐哀帝禪位。

    至此,唐朝滅亡,進入五代時期。

    (題外提兩提: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923年4月,另一李姓貴族李存勖建立後唐,同年十月,後唐滅後梁,也算替老李家出了一口惡氣。

    更值得一提的是,李存勖僅憑河東之地、馬一萬匹,一邊大戰後梁,一邊打敗了遼國雄主耶律阿保機的“空國入寇”。

    其實,在從未見過草原、大漠、白山黑水的宋朝人看來強大無比的遼國就是個戰五渣,真渣!)

    唐朝中後期宮廷政變多由宦官發起,宦官無把無子,當皇帝不是目的(不然如何面對三千佳麗,饞死?),目的是除強(長)扶弱(幼),控制皇權,實現本集團利益最大化。

    安史之亂後,唐朝內憂外患局勢動盪,幾次中興都未能根除隱憂。那些無把之徒這樣一搞,使朝廷聲望日降,對地方掌控力更趨薄弱。

    (題外再提五提:

    玄宗搞的權臣和強藩導致地方勢力坐大,安史之亂後國力大損,肅宗開始不得不依靠宦官集團平衡內外勢力,以致閹權凌架於皇權。

    唐朝政變不休,但是真正導致唐朝滅亡的不是政變,而是王仙芝黃巢起義。另:朱溫也曾是黃巢手下大將。

    所有的宮廷政變幹平民屌事?該幹嘛幹嘛。

    宋朝“鑑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虜騎所過,莫不潰散。”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漢民族帝國由唐朝極度自信、強大、開放、包容走向了內斂、保守、自我弱化、守內虛外。

    即便漢唐末期,對外戰爭依然取得了一系列驕人戰績。有機會再談。)

    綜上,個人認為,唐朝前期政變本質上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以繼位者的個人實力、聲望、人脈保證了政令暢通,為開創盛世打下基礎。而後期一系列政變令本已虛弱不堪的皇權雪上加霜,使大唐帝國在衰落中一步步走向滅亡。

    再提題外話:

    讀史的意義在於知興衰更替,以古鑑今;網路讀史往往讓人讀成“潮吹”“潮黑”。

    如此,也就失去了讀史的意義。

  • 7 # 馬先生2026

    唐朝前期屬於貴族政治。關隴貴族和門閥士族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這個時候皇帝為了防止外人篡位,提高皇族的權力和地位,這就出現了皇族威脅皇權的情況。唐高祖時,李世民火併李建成。唐太宗時,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爭權奪利,唐高宗時,長孫無忌借房遺愛高陽公主岸清洗了一大批皇族,到武則天時不斷對李唐皇族進行清洗,並最終改朝換代。後來李唐恢復,又出現韋后專權,李隆基在火併韋后和太平公主後最終掌握政權。唐朝前期在貴族政治下威脅皇權的力量較多,所以只能加強皇族的力量,這就出現了皇族威脅皇權的因素,所以唐朝前期政變頻發,高層鬥爭十分激烈。

  • 8 # 坐古談今

    唐朝政變較多隻集中在兩個時期,“武則天稱帝”後,以及“宦官專政”。題外話,玄武門政變在歷史上很常見,不要動不動就說唐太宗的示範作用

    武則天影視形象1

    (1)唐朝政變歸屬於兩大時期,性質不同:武則天稱帝后的五次政變,都是男權對女權的反駁,意味著非儒家思想佔據主體到儒家思想佔據主體的思想轉變

    唐朝“安史之亂”前期的歷次政變都屬於“為爭奪皇位”而發生的;“安史之亂”後則屬於“宦官專權”憲宗、敬宗、昭宗被殺對歷史影響並不重要,因為,“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皇權旁落”下,皇帝的個人生死已經不再重要。

    690年,“武則天稱帝”後,代表著“非儒家思想”對儒家思想有優勢地位存在!而其後的三次大型政變神龍政變(705年)、唐隆政變(710年)、先天之變(712年)分別代表著: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中宗李顯復位;韋后被消滅,李旦復位;太平公主被消滅,李隆基上位。

    武則天影視形象2

    可以看到這三次政變的被推翻物件是武則天、武則天的兒媳、武則天的女兒!推翻者是武則天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兒。

    (2)8年5次政變,是李唐反對女皇再現的努力

    在三次大型政變中,還有兩個小型政變,即李重俊、李多祚於707年滅了武三思及其全家,在攻殺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時被中宗打敗殺死;710年,韋后與姦夫、安樂公主毒殺中宗,毒殺皇帝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合發動政變消滅韋后集團,這就是唐隆政變。

    綜上所述,從705年到713年的五次政變,都是李唐從李氏男性權力集中的思想對女權地打壓。

    武則天影視形象3

    而之後,順宗(805年正月二十三繼位,八月退位,806年正月十九日死)、憲宗(805年八月繼位,820年正月被宦官粱守謙、陳弘志、王守澄殺死)、敬宗(824年正月繼位,826年十二月被宦官28人集體殺害)等被宦官謀害,期間還有數位在位北宦官鉗制。

    這一時期的政變,已經死去意義。皇帝已成玩偶,對政局影響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924集預告,最強三災登場!燼一腳踢飛bigmom海賊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