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
2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因為阿拔斯王朝兵力弱雞,和蒙古人是一比十。蒙古大軍的構成是右翼6萬,中軍四萬,左翼三萬,兵力是13萬以上。巴格達的哈里發集合了全部兵力才湊出了12000突厥戰士,主動出擊迎戰旭烈兀。在這之前蒙古人已經重創了阿拔斯王朝,綽爾馬罕奉窩闊臺的命令以3萬蒙古軍為核心,以諸王部眾和其他附庸武裝為輔,連年進攻中東。
因為阿拔斯王朝兵力弱雞,和蒙古人是一比十。蒙古大軍的構成是右翼6萬,中軍四萬,左翼三萬,兵力是13萬以上。巴格達的哈里發集合了全部兵力才湊出了12000突厥戰士,主動出擊迎戰旭烈兀。在這之前蒙古人已經重創了阿拔斯王朝,綽爾馬罕奉窩闊臺的命令以3萬蒙古軍為核心,以諸王部眾和其他附庸武裝為輔,連年進攻中東。
1240年底,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統領的西征已經接近尾聲,蒙古的幾位統帥之間卻發生了衝突。
朮赤的生母孛兒帖曾經被蔑兒乞部搶走,鐵木真擊敗蔑兒乞人,奪回家人之後,孛兒帖生下了朮赤。雖然成吉思汗本人從來沒有對朮赤有任何偏見,但其他家族成員一直在懷疑朮赤的血統。
成吉思汗死後由第三子窩闊臺繼任大汗,但在西征軍中,大汗窩闊臺的兒子貴由卻要聽從疑似血統不純的拔都指揮,兩人從出征起就不合,到了西征接近尾聲時,矛盾徹底爆發,雙方的軍隊為此大打出手。
▲孛兒只斤·窩闊臺(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窩闊臺汗”。圖源於網路
窩闊臺聞訊把貴由調回了東方,不到一年窩闊臺就去世了,貴由順勢繼承了汗位。因此貴由與拔都的矛盾,上升為蒙古帝國東西兩部分的矛盾,拔都東征,貴由西征。
就在雙方的大決戰一觸即發之時,貴由在西征軍中猝死,這場大戰沒能打得起來。貴由之死,很多人認為是拔都派出的刺客所為。在拔都的主導之下,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
蒙哥再次將目光投向西方,但並非拔都所在的東歐、高加索地區,而是中東。
1251年,蒙哥大汗派遣弟弟旭烈兀統率大軍向西進發,開啟了蒙古第三次西征的序幕。
這次西征,蒙古軍隊的終極目標是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區,而他們首先要征服的是中東。如果戰略成功,蒙古的統治區域將覆蓋古代任何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世界帝國,實現蒙哥大汗的世界君主夢想。
01
世界的阿拉伯帝國
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後,沒有指定繼承人。阿拉伯世界的大家族們決定採取選舉的方式推出穆罕默德的繼承人,稱“哈里發”。
661年,倭瑪亞家族的穆阿維葉當選哈里發後,將哈里發的接班制度由選舉制改為世襲制,建立了倭瑪亞王朝。
▲倭瑪亞王朝的勢力範圍 圖源於網路
倭瑪亞王朝統治後期,教派矛盾加劇,帝國內部出現了一群自稱先知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後裔的阿拔斯派,倭瑪亞家族的統治陷入危機。
約750年左右,阿拔斯派的首領阿布·阿拔斯聯合什葉派和波斯呼羅珊人的力量,推翻了倭瑪亞王朝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達。
什葉派認為,穆罕默德的真正繼承者應該是他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他的父親是穆罕默德的一位叔叔,而阿拔斯派自稱穆罕默德的另一位叔叔阿拔斯的後裔,雙方比較能夠建立聯合戰線。
由於阿拔斯王朝的統治中心在今伊拉克、伊朗一帶,所以如今這一地區的民眾多為什葉派穆斯林。
▲公元800年,哈倫·拉希德時期的阿拔斯王朝極盛時的領土疆域 圖源於網路
阿拔斯王朝建立最初的100多年間,迎來了阿拉伯帝國的極盛時期,文化昌盛、經濟發達、人口眾多,首都巴格達是與君士坦丁堡齊名的國際大都市。
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研究發現,阿拔斯時代的巴格達城位於今伊拉克巴格達市的西半部,是一座圓形的城池,直徑約為2.35公里。
巴格達城防由三層城牆組成,像三道同心圓,也象徵著阿拉伯帝國統治的三個圈層——伊拉克的核心圈、海灣地區的外圍圈和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輻射圈。
在巴格達城中,中心是一個圓形核心區域,直徑1.8公里,包括宮殿、官署和高官住宅。哈里發的宮殿大門以黃金製成,被稱為“金宮”。金宮旁邊是皇家清真寺,綠色穹窿頂,高達37米。
▲公元10世紀的巴格達示意圖 圖源於網路
君主所在的都城建造成圓形,是來自波斯薩珊王朝的傳統,體現著阿拔斯家族與波斯人的密切聯絡。
圓形區域並不算大,還有大量的宮殿、官署等區域,無法容納很多人居住,但並不影響人們向這座城市集中。
在圓形城市區域之外,有繁榮的市場和鱗次櫛比的住宅,寬闊的道路向各個方向延伸,物資和各地的情報都透過這些道路向哈里發的宮殿傳遞。
此外還有發達的海運,伊拉克地區彙集了全世界的物資和商旅,還有各色學術知識,儼然世界的中心。
02
蒙古西征前的中東
十世紀中葉開始,阿拔斯王朝開始從內部瓦解,外部的威脅也漸漸擴大。法蒂瑪家族於969年征服埃及,對巴格達虎視眈眈。
法蒂瑪是穆罕默德的幼女,也就是穆罕默德堂弟阿里的妻子,法蒂瑪家族的首領就是阿里的後代,被認為是什葉派正統。
阿拔斯王朝是依靠聯合什葉派而興起,但阿拔斯家族畢竟不是什葉派本身,看起來法蒂瑪家族才更加符合什葉派的宗教信仰。
不過,並非所有什葉派都擁戴法蒂瑪家族,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十分在意由哪個家族統領伊斯蘭世界,只有其中最激進的伊斯瑪儀派才狂熱的擁護法蒂瑪家族。
▲法蒂瑪王朝極盛時代的疆域(公元969年) 圖源於網路
法蒂瑪家族也稱哈里發,在北非與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禮。在阿拔斯王朝內部,哈里發的控制力也逐漸變小,各地的總督和統治家族們紛紛獨立,只名義上遵奉阿拔斯哈里發。
倭瑪亞王朝的殘餘勢力逃到西班牙半島,繼續自稱哈里發。此時伊斯蘭世界裡,出現了三個哈里發鼎立的局面。
法蒂瑪王朝沒有能夠維持太長時間的統治,由來自敘利亞的維齊爾薩拉丁掌握了實權,並於1171年取代了法蒂瑪王朝,建立了埃宥比(阿尤布)王朝。薩拉丁的政權曾經長期控制耶路撒冷,與英國獅心王理查一世統率的十字軍交戰。
在巴格達,勢力日益衰微的阿拔斯哈里發不斷被各地的統治者脅迫,授予他們“埃米爾”的稱號。“埃米爾”意為“軍事統帥”,最初是阿拉伯帝國的一種官位,後來演變為地方統治者的稱號。
之後又出現了“蘇丹”,意為“統治”、“權力”,原是阿拉伯帝國內部地區總督的別稱,後來也成為地方統治者要求阿拔斯哈里發授予自己的稱號。
埃米爾、蘇丹本質上都是“國王”的意思,這些國王們雖然還需要由哈里發授予,但實際上這種授予僅僅是名義上的,他們都是獨立於阿拉伯帝國的國家,阿拔斯阿拉伯帝國已經名存實亡了。
▲ 1092年處於鼎盛時期的大塞爾柱帝國 圖源於網路
11世紀末,塞爾柱蘇丹國主導了阿拉伯帝國的政治,阿拔斯哈里發成為塞爾柱人的傀儡。
12世紀末,中亞新興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爾柱蘇丹國,控制了阿拔斯哈里發,短暫維持了約20年後,在蒙古第一次西征中被成吉思汗滅亡。
13世紀末,伊斯瑪儀派中的一個極端組織阿薩辛派以波斯西部的阿剌模忒堡為基地,專門從事暗殺活動,著名遊戲“刺客的信條”便是取材於阿薩辛派。
東方的史學家不瞭解阿拉伯世界的具體情況,認為阿薩辛派建立了一個“國家”,並將其稱為“木剌夷國”,其實是一種誤解。
阿拔斯王朝也好,法蒂瑪王朝也好,甚至是阿薩辛派,他們有的與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有家族血緣關係,有的直接是阿里的後代,但當他們掌握了現實中的權力,他們掌權的目的就脫離了教派意識,轉變為單純的捍衛政權了。
更多的什葉派教眾則是始終堅持正統意識,並不完全臣服於某一個統治家族之下,統治者的權力衰微之後,便沒有多少人繼續追隨他們。
03
旭烈兀的西征
1253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率領著從蒙古各部族的軍隊中選出的精銳力量,從哈拉和林開拔,向中東進發。與前兩次西征不同,旭烈兀的西征進軍速度非常之慢。
蒙古的主要軍事力量並非在哈拉和林集結完畢,而是由已經駐紮在歐亞大陸各地的各派勢力原地整兵,等待旭烈兀從哈拉和林經過時,再與旭烈兀的部隊會師,合併一處。
旭烈兀先透過窩闊臺家族的領地,再進入察合臺家族的領地,分別接收他們提供的部隊。拔都在西方的軍隊則向東進發,與旭烈兀會合。
▲ 孛兒只斤·旭烈兀(Hülegü Khan,1217年—1265年2月8日) 圖源於網路
經過三年的進軍和擴編,旭烈兀的軍隊終於在1255年11月到達中亞的河中地區,蒙古的伊朗總督阿魯渾正在這裡迎接他們。
並且,這次西征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是鞏固蒙古在中亞的統治,緩慢進軍,有向中亞地區各族人民炫耀武力的作用。
旭烈兀一邊進軍,一邊向伊朗、欽察、安納托利亞等地的統治者傳遞訊號,希望他們歸順蒙古。同意歸順蒙古的,就必須向蒙古大軍提供補給,蒙古人將保障他們統治地區的安全。
結果,除了阿薩辛派教團之外,幾乎所有勢力都願意歸順蒙古。在此基礎上,旭烈兀充分了解了中東地區的地理情報,為勝利作好了萬全的準備。
▲ 阿剌模忒堡遺蹟 圖源於網路
阿薩辛派的大本營在伊朗西部的阿剌模忒堡,此外還有星星點點的山城據點,受到一些伊朗民眾的支援。
旭烈兀選擇了1256年1月1日這個日期,渡過阿姆河進入伊朗。就在旭烈兀渡河之前,阿薩辛派內部悄然發生了政變,教主穆罕默德三世被殺,庫爾沙成為教主。
新教主改變了對抗蒙古的方針,與蒙古邊打邊談條件。在阿薩辛派看來,他們的據點大多是山中城堡,星羅棋佈,蒙古人要想全部攻下來非常困難。
但旭烈兀繞開了幾乎所有的外圍城堡,兵鋒直指庫爾沙居住的麥蒙迪茲堡。在被蒙古大軍團團圍困半年之後,麥蒙迪茲堡開城投降。教主被抓,其餘各城堡不戰而降,旭烈兀徹底消滅了阿薩辛派。
04
奪取巴格達
旭烈兀平定伊朗西部之後,經過了一段時間休整,在1258年再度發兵進軍巴格達。
此時的巴格達雖然還是阿拔斯哈里發的都城,但實質意義上的“阿拉伯帝國”已經不存在了。阿拔斯哈里發僅僅控制著巴格達周邊的一小塊區域,其餘地區則存在著各個不同的獨立政權。
雖然哈里發的帝國不復往日榮光,但哈里發的宗教地位卻是很值得旭烈兀重視的問題。在伊斯蘭世界裡,哈里發既是“阿拉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也是伊斯蘭教的“大掌門”。
▲ 阿拔斯王朝的軍隊 圖源於網路
雖然哈里發無法直接統治各大獨立政權,但這些政權的埃米爾或者蘇丹們卻都要由巴格達的哈里發來冊封。
旭烈兀一旦貿然對哈里發動武,極有可能傷害到伊斯蘭世界的宗教情感,進而引發來自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反叛,先前剿滅阿薩辛派時形成的萬邦來朝的局面很可能一夜瓦解。
儘管蒙古人已經掌握了十足的情報,他們知道沒有一個國家會派兵前往巴格達救援哈里發,但旭烈兀還是派出多路使者到各國展開聯絡斡旋,並許以地位和利益,確保周邊國家都站在蒙古人這一邊。
旭烈兀的外交戰產生的副效果,是瓦解了哈里發政權內部的鬥志,大維齊爾便不與哈里發同心,成為蒙古人在巴格達的內應。
為了抵抗蒙古人,哈里發糾集了中東各地的僱傭兵、遊俠、流氓無產者充作巴格達守軍。
這讓人想起了1453年拜占庭帝國覆滅之前的義大利僱傭兵團,但與君士坦丁堡守城戰中的熱那亞僱傭軍不同,巴格達的這些守軍完全是烏合之眾,看起來很兇,卻幾乎沒有作戰的實力。
▲ 旭烈兀將穆斯臺綏木和他的寶藏囚禁在一起 圖源於網路
在蒙古軍隊的包圍壓迫下,巴格達僅僅堅持了一個月就開城投降。
末代哈里發穆斯臺綏木被蒙古人抓到,遭受了蒙古處決貴族時採用的酷刑,包在毛毯當中,被馬踩踏而亡。
因為巴格達是抵抗之後才投降的,按照蒙古軍事傳統,巴格達的市民要遭殃了。
旭烈兀在1262年寫給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書信中自述屠殺了20萬人,另外的史書記載蒙古在巴格達屠殺了80萬人,但這一記載是不準確的,當時巴格達全城的人數最多隻有50萬,旭烈兀的說法應當是比較準確的。
05
阿拉伯帝國的滅亡
從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開始,逐漸形成了地跨亞非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歷經三十七代,總計延續了500年,最後被蒙古人滅亡。
阿拔斯王朝的滅亡,並非因為蒙古的征伐,因為蒙古奪取巴格達幾乎可以說是不費一兵一卒,阿拔斯哈里發的抵抗力量在蒙古征戰過程中遇到的無數敵手當中,可以說是最弱小的之一。
也就是說,蒙古滅亡阿拔斯王朝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 圖源於網路
在伊斯蘭世界,哈里發不僅掌握著阿拉伯帝國的最高統治權,也掌握著伊斯蘭教的最高教權,這是從先知穆罕默德開始就流傳下來的傳統。
但應該由誰擔任這個哈里發,並沒有形成一定之規。
穆罕默德去世之後的四大哈里發雖然是選舉產生,但選舉制也不是由教義中規定的,它有賴於一定時期掌握權力的大家族之間的默契。一旦這種默契消失,哈里發的繼任就會變得無序,並因此派生出了主張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伯克爾為正統的遜尼派和主張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為正統的什葉派。
這一結果證明,即使伊斯蘭世界需要一個既掌握世俗權又掌握宗教權的哈里發存在,但哈里發究竟應該是誰,從來就沒有獲得普遍認同。
即使倭瑪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在一段時間內統一了阿拉伯世界,但這兩個王朝的哈里發們僅僅是依靠武力征服獲得了統治地位,從來沒有在思想上讓全部伊斯蘭世界信服。
▲ 四大哈里發 圖源於網路
也就是說,哈里發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在破壞哈里發制度的宗教權威。這就稱為阿拉伯帝國最終必然崩潰的根本原因。
阿拔斯王朝後期,阿拉伯帝國實質上已經不存在了。伊斯蘭世界不僅存在著遵奉阿拔斯哈里發為共主的國家,也存在著不尊奉阿拔斯哈里發為共主的國家,甚至自立為哈里發。
旭烈兀的西征,充其量只不過是揭去了阿拉伯帝國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讓這個本不該再存在的帝國作了個正式了斷。
在滅亡阿拔斯王朝後,旭烈兀的軍隊繼續向西進攻。在戰勝巴爾蘇丹。於1258年9月,兵鋒直指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
然而,蒙古軍隊的征服之旅也走到了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