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地帶
-
2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家鄉奇聞軼事,你從來不知道的神木歷史故事……
據傳,南宋時期,因境內有三株神松,就把這個地方取名為“神木寨”,駐兵守邊。到了元代,蒙古族消滅了南宋,統一了中國。開國之君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內蒙古的伊金霍洛旗,伊旗和神木是近鄰,蒙人愛屋及烏,也就將神木寨升格為神木縣。
誰見過神松?既曰松樹而又何言其神?神松神在哪些地方?近千年來,誰也沒有考證過這些無根無底的問題。神木得名成了一個謎,誰也不願揭開也揭不開的謎。
其實,神木就是神木,神松並未遠走,它還留在原地,還在神木縣。不過是已經轉入了地下,化為了一種更堅實的形體。它就是煤,神府東勝煤田大量埋藏的煤。神木縣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500億噸,神府煤田被列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這些煤,就是神木走入地下的結果。
神木已得名近千年,神府的煤又不知在地下埋藏了幾多歲月,怕是尚無人類存在以前就有了煤炭了吧。到了二十世紀末,人們才最終識破了它,尋寶者的目光才在這兒一齊聚焦。陝北有“神木”,名不虛傳。
神木的煤炭資源不僅儲量大,易開採,而且質量優良,具有低硫、低磷、低灰,中高發熱量的特點,是理想的環境保護用煤。近年來,已成了國家的重點煤炭基地。大柳塔到內蒙古的烏蘭木倫河一線,露天煤礦宛如長城蔚為壯觀。在表土不足十米之下,便是十幾米的煤層,去除了表土,掘煤機便可開到煤層前盡情挖掘。於是,一車又一車煤被運出去了,運到一切急需煤的工業基地去了。為了運這些煤,國家已先期在神木縣修通了神朔鐵路,包神鐵路。現在,神延鐵路也已開通。神木縣沾了煤的光,已成了陝北的唯一的鐵路交通樞紐。
據探測,神木的煤是一條條長長的地下走廊,以神木為中心,延續到府谷,延續到伊金霍洛旗,延續到東勝,還延續到橫山一帶。因此,說煤海似乎有點誇大,說煤河煤江呢,那就肯定是名副其實的。
當然,神府煤田的開採,仍然是經歷了一個過程,仍然是遇到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百年不遇的機遇。未經大規模勘探前,神木人就知道地下有煤,也祖祖輩輩地刨挖這些煤。但一是沒有找到準確的位置,二是小打小鬧,三是艱苦地挖出來也運不出去,有時只好眼睜睜看著它們自燃。因而,由“神木”幻化出來的煤炭就只能埋在地下等待,就只能是藏在深處無人識。
那末,儲存著這樣多的煤的神木縣究竟是怎樣的一塊地方呢?神木東臨黃河,和山西省隔河相望;北接內蒙古,是毛烏素沙漠的前緣境內丘陵密佈,溝壑縱橫;草灘綿延,沙梁翻滾;無疑,是一塊荒涼的土地,歷史上多次發生過戰爭,狼煙四起,喊聲震地,白骨曝野,卻少有商賈問津,少有通衢大道。
神木是陝西省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個縣,總面積7635平方公里,比太平洋中一個普通的島國的面積還要大,更超過了中國東南沿海的商埠與賭城。但神木卻人煙稀少,最多時也不過是現在的二十幾萬人。自然地,是一塊貧瘠的土地,歷史上就只有饑民逃荒,不見富戶榮歸故里,人們對它是毫無留戀之意,毫無想往之心。
神木作為一塊邊陲之地,當然常有將軍領兵駐守,這些將領對它的評價也多為貶詞。北宋著名的宰相范仲淹在知延州任時,就多次到過神木,並且寫下了一首詞《漁家傲》。詞曰:“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極其蒼涼悲壯,描摹神木當時的情景是,連大雁都無留意,耳中只能聽到肅煞的“邊聲”,目中只是長煙落日,亦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為防敵寇,小小的一座在千山萬壑中的孤城也時常緊閉了大門。有沒有娛樂呢?有羌管,即少數民族吹奏的木管,在一片白茫茫的寒霜之時,將軍飲著濁灑的邊塞之地上吹的,這隻能增加將士們的思鄉之情。但是故鄉在何處呢?在萬里之外。何況屯兵守邊就是為了防止敵人入侵,可如今敵人並未被打敗,所謂“燕然未勒”,還未到燕然山上勒石祝捷的時候。這晨光是怎樣的一種現狀呢?放眼望去,就只能看見“空老玉門關”的將軍的白髮與士卒們思念親人的眼淚了。歷代的神木文人很欣賞這首詞,《神木縣誌》中也將詞的標題改為《麟州秋詞》,可詞裡寫到的這塊邊陲之地,倒確實令人望而生畏,是並不美好的。
如此荒涼貧瘠的神木,在北宋初年,卻誕育了一個“麟兒”,這便是赫赫有名的抗遼名將楊繼業。楊繼業,許多人都認為他是山西人,就連楊家將演義中,也說他是在山西投的宋太宗。可據考證,他確切地是麟州新秦人,也就是神木縣人。後人已不知道這楊繼業的成長史,很難詳盡地瞭解他和他的夫人佘賽花,是怎樣在這塊蠻荒的土地上嶄露頭角,後來又成了參天大樹的。可他為抗遼而死,這在崇尚英雄的中國老百姓的眼中,自然就成了正義的化身,勝利的象徵。
楊繼業是宋太宗時的將領,範中淹守延州也在北宋中期,只比他遲了幾十年。楊家將演義中把楊繼業的子孫寫成代代英雄,人人都是國之柱石,棟樑之材。但事實恐怕未必如此,范仲淹守邊,為什麼不見楊門後人或楊門族人?北宋與強大遼國尚可對峙,面對小小的西夏,又緣何“燕然未勒”呢?可見是朝中乏人,尤其是缺乏良將。這樣所謂楊繼業的殺敵立功,所謂佘太君的百歲掛帥,怕也就是僅其一身,僅其一世而已。可我們還是不能漠視了養育了楊繼業的神木。中華大地雖然處處皆熱土,中華兒女雖然輩輩為捍衛白己的領上而英勇抗爭,可有名有姓,頭角崢嶸,且又經過了說書人多年演義的英雄人物,實在也可為這塊土地新增光彩。
內陸省份陝西,水資源嚴重不足,就是屬於長江流域的陝南,也鮮見大片大片的水域。而千山萬壑、支離破碎的陝北黃土高原,更是十年九旱.水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水成了扼住農民咽喉的一隻無情巨手。
但在陝西省的最北頭,在毛烏素沙漠的深處,在神木縣境內,卻有一大批星星點點的小湖泊,當地人稱為海子,這些海子,山於所處地理位置,只儲水不能灌溉農田,很是令人可惜。其中的紅鹼淖海子,水面達10萬畝,儲水6億立方術.水深在15米以上.是陝西省最大的淡水湖,但是多年以來、也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待字閨中,就那麼默默無聞地閒擱置著。
榆林地區文化旅遊部門的有識之士們最先發現了它的價值。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們就有計劃地陪同來榆林市的觀光者,途經紅鹼淖海子,到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成左思汗陵參觀。久而久之,紅鹼淖成了和鎮北臺、紅石峽並列的榆林市的工人景點之一。慕名而來的遊客也逐年增多,塞上明珠紅鹼淖終於睡醒了,終於贏得人們的認識,迎來了問津者。盛夏到紅鹼淖.一湖清水,碧波盪漾,小船兒輕輕搖盪.直把遊人送到湖心深處。這時候,好風徐來.山風乍起,使人有飄飄欲仙之感。一杯香茗,更能讓遊人寵辱皆忘,頓感心曠神怡。說實在的,遊紅鹼淖的興趣並不低於遊西湖。在西湖,江南水鄉,湖光山色,自然樂趣無窮。可放眼一望,近側就是杭州市的街衢,仍能感覺得到是在繁華鬧市區,並未遠離人間煩惱。且遊客太多,宛如開水鍋中煮了餃子,往往使人愉悅中略感掃興。可在紅鹼淖,就沒有了這些陪襯物。放眼望去,周圍是草灘,是沙丘,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如果適逢遊客不多,僅僅是一葉孤舟,那就不啻是到天河中游玩了一回一樣,使人永生永世銘刻於心。
遊湖歸來,簡易的當地群眾居住的房窯裡,好客的主人早已精心地給你準備了紅鹼淖的精靈,鮮魚宴,供你品嚐。紅鹼淖歷來盛產鯽魚,味道十分爽口。近年來,黃河鯉魚也定居於此,鯉鯽聯袂,二美相伴,更使遊人一時品嚐不出孰高軌下,只有連連咋舌,嘖嘖稱歎。這可是在不毛之地塞外啊,這可是隻產五穀雜糧的苦寒之地啊,一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一旦被當地群眾識破了奧秘,西湖也可移位塞外,北國也可成為“魚米之鄉”。
神府煤田建設開採以來,以大柳塔為中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不少的經紀人。大柳塔高紅鹼淖不遠,紅鹼淖完全可以作為風景名勝地,修建渡假村,帶動神木縣的旅遊事業迅猛發展。
神木的風景名勝,並不只紅鹼淖一處,還有縣城西的二郎山。二郎山下,窟野河無晝無夜地流過。稍遠處,還有一條禿尾河。窟野河與禿尾河,是神木縣最大的兩條河流,流程都比較長,走向平行,都是由西北流向東南,都是最終注人黃河。可兩河的流量,顯然窟野河又大得多。窟野河,發源於與神木緊鄰的內蒙古的伊金霍洛旗。平常時,靜悄悄地,很少聽見水流聲音,很少看見浪花翻滾。但到了陝北的雨季,就是每年的七八、九月份,尤其是上游下了大雨或暴雨後,它就憤怒了,狂放不羈了。山洪暴漲,泥沙俱下,洶湧的浪頭,惡狠狠地直直豎起來,又惡狠狠地一頭跌倒,摔得粉碎。前浪才消,後浪又起,又是直直豎起猛乍摔下。站到岸邊看浪,常使人頭暈目眩。而峰尖浪口,就不僅飄浮著一大堆枯枝敗葉,黑乎乎一層,還裹帶著地下的煤炭,將煤炭直衝人黃河中。毫無疑問,在陝北的諸多河流中,窟野河實在是很“野”的一條,一點也不馴順。名曰“窟野”,名副其實。
二郎山就在窟野河岸邊。唐時,詩人曹歧就有一首詩詠麟州(神木原名):“山城突兀枕寒流,界限華夷是此州。隔岸人家多上室,依稀僧巖半雲樓。茄聲便咽蒼崖晚,月影婆婆碧樹秋。行見穹廬歸德化,將軍何用試吳鉤。”可見那時的二郎山,大概就已有了神廟。
後來,虔誠的、敬神畏鬼的神木人逐年增修,二郎山已成了一座神山,是九天諸神的聚集地。以二郎神為首的天宮諸神諸仙,都怡然自得地佔有了一座小廟,端坐在專為他們設計的神位上。沒有神位的,也可用壁畫代之。總之是,樂陶陶,喜眯眯,終日接受善男信女的跪拜,終日冷眼他們根本不知曉的人間的煩惱。當然,也須終日接受香菸燻蒸,直到泥塑木雕也為之變色。
二郎山的神靈應不靈應?自然是沒有佳縣白雲山的神的名氣大。而且又因所處地理位置,以前也沒有什麼大的廟會,所以諸神諸仙的閒暇時間較多,多半倒是些不用為神木而外眾多的老百姓操心的散仙。散仙無權,當然也就沒有呵護一方土地的義務。
然這二郎山的神廟,又有它的十分奇特處。奇就奇在建築設計的精巧,奇就奇在地理位置的得天獨厚。原來,二郎山頂端,有一條綿延的山脊,山脊長約十數華里,是由較低處到較高處延宕上去的。神廟的設計,也就因地造型,從山脊低處修起,逐層向高處建,宛然成了一條山頂走廊。遊二郎山,遊客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逢廟必進,逢廟必參觀。因為你縱使不願再拜識那些飄飄渺渺中的諸神話仙,不願再看到在全國各處廟字裡都可看到的那些神的千篇一律的尊顏,但你總須愛惜自己的體力。走了一小段狹窄也略帶險要的山路後,碰見座小廟,進得廟來看看是何神主,藉此也就略微小憩了。大概正是因了這奇特的建築,沾了地理位置的光,二郎山才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近年來香火才一年更比一年繁盛。
隨著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的連年建築,隨著神木鎮一步又一步的城市化,隨著煤炭基地的經濟的突飛猛進的發展,二郎山也必然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城鎮人口多了,閒暇之日總要找個去處,總要找塊可供遊玩的地方。上一回二郎山,自然無疑就是一次登山活動。而一邊是登山遊玩,一邊也就領略了一些道教的知識,一舉兩得,誰又何樂而不為呢?
因為地近蒙區,歷史上長期胡漢雜居,神木縣的一些鄉鎮或村莊,就以蒙古語或其他少數民族的語言命名,使人無論如何都不能用漢語破譯它的真正的含義,甚至覺得簡直就有點古怪彆扭。可歷來都這麼稱呼,任何人也就見怪不怪,習慣成自然了。爾林兔,這是神木縣一個較大的鎮子,漢語就沒法弄清它說的是什麼。金雞沙、申雞、大保當、瓦羅,都可用漢字書寫,也都有漢語的本意,可連寫在一起,又不知所言為何。這隻能證明現在的神木人,幾乎是一律為漢人的神木人,是漢族和少數民族通婚後的子女,血管裡不僅流淌著漢族的血液,也流淌著蒙古族或一些已經消亡了的少數民族的血液。現在的神木人,普遍操漢語,一種特有的陝北地方方言,聽起來倒也很流暢,並沒有少數民族的音調。但在生活習慣上,神木人嗜酒,神木人愛大塊吃肉,就有點遊牧民族的特色了。在神木朋友家裡作客,飯菜怎麼樣且不必議論,酒是必備的,而且一定是度數較高的白酒,一定勸你開懷暢飲,甚至到酩酊時方休。在神木,飯吃好了沒有就意味著酒喝好了沒有。與其說在那個朋友家吃了一頓好飯,還不如說在這個朋友家美美地喝了一次酒。
神木群眾歷來好客,有朋自遠方來,必然要請到家中小坐,籌備一餐飯予以招待。宴席上,主人還會殷勤地為客人唱神府民歌,而且是一首接一首,不停地唱。尤其在勸酒的時候,客人為保持慎重,不願多喝了,主人就會唱民歌加以勸酒,直到你把已經斟滿杯子的酒一仰脖子灌下去方休。有時,年輕的夫婦還會當著客人的面扭一回二人臺,藉以侑酒。
神木的民間文化藝術,和府谷合起來自成一個體系。二人臺、神府民歌,就自立門戶,是一種特殊的民間藝術品種。有人曾試著將神府民歌和眾多的陝北民歌加以區別,獨出心裁地將神府民歌命名為“神府曲子”,以示它的與眾不同處。是論雖一時不能稱作定論,但神府民歌的特有的韻味,卻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神木的民間剪紙也頗具特色。在神木縣農村,過年時節,隨處可見貼上在窗戶紙上的紅紅綠綠的窗花。窗花剪紙多為單色,紅就紅,綠就綠,一剪子下去就是一張花鳥人物造型。騎馬的人是綠人,馬也是綠馬;喂毛驢的人是紅人,毛驢也是紅毛驢。這單從顏色上來說,就和現實生活相差老遠,誰見過綠人紅毛驢?但那是藝術,農婦們心目中的藝術,它已經高於生活,你就再不能任意指點,妄加評論了。神木剪紙所以紙的顏色歷來都是紅色與綠色,這是因為這種剪紙作品一般要貼在白生生的窗戶紙上,白底而紅畫綠畫,就更為醒目,更能招惹門前走過的村人的注視,也更能使遠方來的客人一目瞭然地加以欣賞。
因為境內多草灘,宜於放牧,神木縣養羊較多。就地取材,神木出產地毯。神本製造地毯的年份已經很久了,過去,到延安一帶擀氈彈毛的匠人“毛毛匠”,就多半是神府人。可見就是當地的農民,也有加工羊毛製作成品的技能。神木的地毯,花色好,質量好,造價較高,在全國評比中還得過第一。這樣的奢侈品,過去,當神木還是貧困縣的時候,就是隻用來外銷,或者出口,換回一定數額的人民幣,以增加地方財政收人,以彌補農民家用的不足。現在,煤炭大量開採,絕大多數神木人已經不再為衣食操心,開始過上了小康生活。神木的地毯,內銷也便一時火爆起來。在神木鎮,在大柳塔,在爾林兔,日子過得好的人家,差不多都鋪地毯,而且多半是當地產的地毯。這既是富裕生活的一種標誌,也充分反映了當地居民的故土之情。“肥水不澆外人田”,製作地毯已經再不是為生存計了,地毯的圖案花色設計製造,必然也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神木縣由神松得名,關於神松,尋根問底者少,道聽途說者多。而清道光年間的神木訓導劉世瑞,卻是一個好事之徒。他寫了一首《登楊家城得神松舊處》的詩。詩曰:“欲尋神木識根由,直上讒巖到此遊。好溯金時初建寨,還徵宗相舊題樓。勳傳柱國楊家將,說誤搓仙博望候。更莫浪傳松見處,山城改徙自雲州。”詩裡既點出了神木的歷史,又緬懷了楊繼業,提到了北宋朝的另一個明宰相文彥博。但劉公不從地下找神松,偏從高阜處的讒巖間找神松,這就大謬不然了。難怪神木的煤已在暗無天日的地下不知靜待了何許年。假使神木的資源不能得到開發,假使鐵路、公路永遠和神木無緣,單從土疙瘩林裡刨飯吃,單從風沙草灘上找衣穿,神木當然就會永遠是貧困縣。
-
3 # 漢周讀書
“姦婦劉鞏氏,自稱活佛,私收女徒。眾女終日與一條白花大蛇混居,迷亂淫穢,波及縉紳……”這些文字不是神話小說,而是大清四川總督巴嶽特·錫良寫給皇帝的奏摺。
四川嘉定府著名鄉紳——原潮州知府鞏固有個女兒劉鞏氏,丈夫去世後就回到了孃家居住,整天和一條白蟒蛇居住在一起,因為懂得一點周易,所以經常有人找她算卦看相。
劉鞏氏孃家有錢,她自己算卦也有收入,於是就給白蟒蛇修了一座家庵,同時收留一些年輕的寡婦在此修行,逐漸發展到十幾個人,本來這屬於個人信仰問題,可是寡婦聚堆兒,難免出事兒。
鄉里瘋傳鞏家那條白蟒蛇成精了,到了夜晚就會幻化成白衣少年,和那些年輕的小寡婦輪流親熱纏綿。
還有傳聞說得更離譜,說劉鞏氏是個陰陽人,弄一條白蛇做幌子,之所以專門招年輕寡婦,是為了滿足自己下半身多出來的那個東西。
當地縣令是個貪財好色的傢伙,他聽說劉鞏氏的老爹鞏固曾經當過瓊州、潮州的知府,如今退休在家,一定很有錢,於是就想狠狠敲詐一筆。
有一天,縣令派人到鞏府傳話——劉鞏氏聚眾淫亂,有傷風化,你家要惹官司了!趕緊拿五千兩銀子,我就替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否則我要上報知府,你丫就得身敗名裂!
鞏固當過知府,官場老油條一枚,啥陣勢沒見過啊,一個狗屁芝麻官也敢敲老子竹槓,於是把來人臭罵一頓,轟出大門。
縣令惱羞成怒,令差役抓捕了劉鞏氏及其信眾十餘人,縣令審了好半天,沒有得到有價值的線索,他不甘心就此罷手,於是派人去家庵,尋找白蛇等物證,結果毛都沒有,狗咬尿泡,空歡喜一場。
縣令已經徹底得罪鞏固了,索性惡人做到底,於是上報嘉定知府熊汝珍,熊汝珍也是一個老滑頭,不想得罪知名鄉紳,畢竟鞏固在嘉定地面算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
看熱鬧的當然不怕事兒鬧大,於是上報給四川總督巴嶽特·錫良。
錫良和鞏固是同治年間同科進士,算是有點交情,他不想為此事和鞏固翻臉,就把皮球踢給了皇帝,於是就出現前文那個奏摺。
光緒帝和幾個大臣商議了一番,責令由嘉定知府熊汝珍親自審理,熊汝珍又把皮球踢給了當地縣令。
有了皇帝聖旨墊底,縣令鳥槍換炮,更加有恃無恐了,再次派人到鞏固家傳話:你家的醜聞已經上達天聽了,這回想平安無事,五千兩銀子不行了,需要五萬兩銀子擺平。
鞏固人如其名,是個頑固分子,再次一口回絕,要銀子沒有要命一條。
兔子急了咬人,縣令一著急直接跳牆了,將劉鞏氏一干人關進大牢,把家庵值錢的東西全部沒收充公。同時放出狠話,花錢也沒用了,必須重判。
鞏固終於鬆動了,趕緊找好友——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出面,希望保住女兒的性命。
趙爾豐早就惦記四川總督的寶座,機會來了,於是上奏摺,彈劾錫良,說他縱容屬下貪贓枉法,敲詐勒索退休老同志,無故騷擾百姓,民怨極大。
光緒帝一看——我靠,這咋又踢給朕了?這點屁事兒都整不明白,一群酒囊飯袋!
穩定民心最為重要,劉鞏氏等莫須有傷風化,立即放人,鞏固罰銀兩萬兩,錫良,走你,任命趙爾豐為四川總督,齊活兒!
-
4 # 稗史候說
血戰黑瞎子溝:一群黑熊鏖戰30個日本兵,利爪尖牙全殲日軍討伐隊
抗聯老人王興國是一名交通員,他曾講了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這件事情也記錄在方正縣的縣誌之中,現在說寫給大家一閱。
1943年3月初,方正縣的地下組織得到可靠情報,日軍準備在山上樹木沒有放葉之前進行圍剿抗日聯軍。組織上交給王興國一封密信,讓他火速趕進山裡,將信交給聯軍。
黑瞎子
軍情緊急,刻不容緩。第二天天還沒亮,王興國就即刻朝白石砬子山的抗聯第三軍營地奔去。當時從方正縣到密營,距離有150多里,需要走一天半,走近路可以減少半天時間,但是必須要穿過黑瞎子溝。
黑瞎子溝是一處山溝,裡面是黑瞎子聚集的地方。現在春寒料峭,大雪還沒化完,熊瞎子一般都貓在洞裡不出來,但也說不準會不會出現意外。
黑瞎子溝
王興國多次經過黑瞎子溝,對那裡的一切瞭如指掌,於是決定冒險從黑瞎子過,節省半天時間。
王興國躡手躡腳地前進,儘量將聲音降到最低。當他穿過一片開闊地,即將走進黑瞎子溝時,山下突然響起了一連串的槍聲。
王興國迅速走進樹林,躲在一棵大樹之後,他定睛往槍聲響起的方向一看,只見一支30多人的鬼子討伐隊打著膏藥旗正往這邊走來。
日軍討伐隊
日軍顯然是發現了自己,王興國利用大樹左躲右閃,很快將鬼子甩掉。走出黑瞎子溝後,王興國遇到了前來檢視情況的劉隊長一行。王興國將鬼子討伐的情況彙報後,劉隊長決定給鬼子來一場伏擊戰。
王興國聽說要打鬼子,於是快速走到劉隊長身邊,對劉隊長低聲耳語了一番。劉隊長聽完後,一面狐疑地望著王興國,王興國卻用手拍了拍胸脯道:“放心吧,這是個好辦法!”
黑熊樹洞
王興國帶著幾個戰士悄悄繞到鬼子前面,開槍吸引鬼子朝黑瞎子溝方向邁進。劉隊長等人則選擇一個伏擊地點,擺好陣勢等待鬼子來臨。
抗聯小分隊將鬼子引到了黑瞎子溝裡,然後故意加大火力誘使鬼子開槍。日軍果然上當,架起機槍朝樹林裡就是一陣狂掃。
此時,躲在樹洞中過冬的10多隻黑熊被驚醒,黑熊暴怒地衝出樹洞,從四面八方向鬼子撲去。鬼子只聽見樹林響動之聲,待回過神來時,黑熊已經衝到了跟前。
健壯的黑熊將鬼子撲倒在地,張開大口將鬼子咬死,一些黑熊則用爪子將鬼子抓死。
黑熊咆哮
這一幕發生得非常突然,日軍猝不及防被熊殺死不少,一些日本兵慌亂地朝黑熊開槍。但黑熊毫不畏懼地撲向鬼子,一些黑熊被打穿了肚皮,鮮血直流但還是一個勁撲向鬼子。
一鬼子隊長拔出武士刀,喊叫著衝向一頭暴怒的公熊。鬼子隊長衝到熊身邊時,黑熊一爪子就將日本刀打飛,再一撲就將鬼子軍官撲倒在地,隨即一口將鬼子的腦袋咬開了瓢。
鬼子從未見過這種陣仗,一些黑熊被機槍打死,剩下的黑熊越來越暴怒。鬼子抵擋不住,紛紛往後逃跑,但鬼子哪能跑過黑熊,一些鬼子在逃跑時黑熊追上殺死。
就在雙方激戰之時,5、6名殘餘鬼子往樹林深處撤退,劉隊長等人早已經等候在了那裡,殘餘的鬼子被當場擊斃在樹林裡。
黑熊擊退猛虎
這一仗,鬼子討伐隊全數被滅,日軍被黑熊殺死20多人,黑熊大概有5、6頭死傷。這是一場傳奇般的戰鬥,被記錄在王興國的回憶錄裡,在抗聯部分資料中也有記載。
黑熊殺死日本兵,如果記錄完全屬實,那這有可能是抗戰史上唯一的一次傳奇戰鬥。
參考文獻:《方正縣誌》
回覆列表
在一些地方縣誌中,也很可能記載著一般的國官正史官所寫史書沒有的東西,比如一些奇異的事情,或者有的也有一些妖魔鬼怪記錄在其中都有可能,所以我覺得參考一段歷史,不能只看比如說司馬遷的史記,還應該檢視地方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