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西風悍馬
第一位,田豫
兩個人少年的時候就認識,那時候田豫對劉備的品德還是非常讚賞的。當劉備成名之時,本有心追隨,但有老母需要照顧,不能遠走,就一直留在了魏地。曹操對他非常佩服,但怕他和劉備關係交好,對自己不利,也捨不得這樣一位人才。就把任命到北疆,在與烏丸、鮮卑、公孫淵的戰鬥中表現出色。
第二位,陳登
此人文武雙全,雖然能力不及諸葛亮,但超越五虎上將沒問題。他也屬於個人能力極強的奇才,呂布、曹操、孫策都被他擊敗或算計過。陳登與曹操和劉備都有深交,在最後抉擇的時候跟隨了劉備(當時諸葛亮還沒人知道)。可惜沒過多久就病死了,英年39歲。
第三位,荀彧
王佐之才的荀彧跟隨曹操後終被賜死。賜死的原因就是曹操稱王,不願意輔佐漢室了,而荀彧一生的追求就是匡扶漢室,與劉備的目標一致。悲催的是,荀彧在尋找主公的時候,劉備還只是個縣尉,壓根不知道此人的存在。等到劉備成名之時,荀彧已經追隨曹操很久,改換門庭不現實了。
很多人說,荀彧要是在能多等幾年,整個中國就是劉備的了。原因有三:
1、兩人志向相同,在一起不會產生任何摩擦;
2、能力上荀彧不比諸葛亮差,在曹營沒有驚天的大動作,是因為曹營人才太多了;
3、人脈資源和聲望上荀彧表現突出,荀攸、郭嘉、司馬懿、陳群這些人都是他推薦給曹操的。
當然歷史不能重演,劉備不能得天下其實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太唯諸葛亮是舉了,不像曹操陣營,人才五花八門,文官獻策、武將衝鋒。而在他這邊諸葛亮最大,鬧到最後關羽等人與之心生間隙,只是演義中沒有講出來而已。結果也證明,蜀漢後期人才極具匱乏。
-
3 # 歷史檔案館
提到劉備手下有哪些人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諸如五虎大將、臥龍鳳雛之類的。
其實劉備這一生顛簸流離,曾經遇到了無數英才,只是可惜有些人才由於各種原因最終離開了他。
第一個就是田豫。
田豫最初跟隨劉備,後來由於老母年邁,就辭別劉備回鄉了,劉備涕泣著與他告別,說:“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
後來田豫常年鎮守曹魏北疆,從徵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多有功勳;也曾參與對孫吳的作戰,在成山斬殺周賀,於新城擊敗孫權。官至太中大夫,封長樂亭侯。
第二位:太史慈
劉備於青州救援孔融的時候遇到了太史慈,當時太史慈還沒有投靠劉繇,劉備完全可以有機會收服他,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這麼做。
太史慈後來在孫策手上屢立戰功,孫權用他擔任廬陵守將,擋住劉磐和黃忠的東進勢頭。
第三位:陳群
這一位當真是可惜,堪稱是丞相之才,九品中正制和魏律的創始人,擁有他就相當於擁有無數中、基層人才。
陳群最開始被劉備徵辟為豫州別駕,後來由於戰亂失散,最後投奔曹操,歷任三公,出將入相,為曹魏平定北方出力甚大。
第四位:甘寧
甘寧最開始在黃祖帳下任職,一直不受黃祖重視,幾次三番這樣之後,他才投奔孫權。
如果劉備當時有意,只怕無需費多少力也能將甘寧收歸帳下吧。
後來甘寧在孫權手下立功無數,那句魏有張文遠,孤有甘興霸,不知羨煞多少人。
如果有這樣一位大將幫襯,關羽只怕也未必那麼容易失了荊州了。
第五位:文聘
文聘此人原先是劉表帳下大將,後來隨劉琮投降曹操。
他鎮守江夏數十年,孫權竟然拿不下半個江夏,足見文聘的本事。
當時如果劉備能夠得到文聘的投效,赤壁一戰也不會沒有話語權,讓周瑜專美於前了。
而且之後文聘如果守江陵就能讓關羽放心北伐,或者諸葛亮北伐時也多了一員值得信賴的大將。
第六位,陳登
當年陳登及其父陳圭助劉備坐穩徐州,可謂是深得劉備信任,可惜最後劉備沒有守住徐州,陳登也就沒有隨劉備離開。
後來陳登投靠曹操,鎮守廣陵,先後擊退孫策、孫權等人的進攻,看看他的敵人就知道他有多大能耐。
-
4 # 無咎之胡說歷史
不管小心求證,只管大膽胡說
劉備的前半生顛沛流離,流竄於多個勢力之間,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不少英雄好漢。雖有五虎上將,臥龍鳳雛但是錯過的也不少。
一,田豫當時劉備在跟著公孫瓚混的時候,田豫就跟著他。當時田豫歲數還小,劉備非常重視他。一直到劉備做到了劉豫州,田豫以家中老母體弱多病要回家侍奉母親為由離開。劉備哭著說,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主要功績是一直替曹操鎮守北疆,征討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也曾和孫權作戰,成山斬周賀,新城擊敗孫權。
二,太史慈太史慈因為孔融經常照顧幫助自己的母親,在孔融被管亥圍住北海後,突圍向劉備求救,劉備發兵三千救下孔融而結識太史慈。其實當時劉備根本沒有注意太史慈,而是把全部經歷放在了孔融身上,一句孔北海也知這世間有劉備嗎?就讓他欣喜若狂,而忽略了太史慈。從而失之交臂。守信,重義,報恩,射術無雙。還有一副好鬍子。三國裡就三人的鬍鬚出名,關羽,程昱,太史慈。曹操夜曾寫信招攬太史慈,我發現曹操估計對好看的大鬍子有點小偏愛。
三,陳群劉備在做劉豫州時徵辟陳群為豫州別駕。曹操入主徐州後跟隨曹操。徐州陶謙病重時把徐州託付給劉備,陳群勸阻現在不是時候入主徐州,因為旁邊的袁術也一直虎視眈眈。結果劉備被袁術大敗。後離開劉備到徐州避難。是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的創始人。
四,陳登劉備入主徐州的時候,他和其父親陳圭那是真心擁戴,可是劉備不爭氣啊,沒幾天就被呂布趕跑了。陳登懷恨在心,破壞呂布和袁術的聯姻。跑曹操哪裡獻計除掉呂布。曹操欣喜封廣陵太守,當曹操出兵呂布時,親自帶兵包圍呂布。鎮守廣陵多年深受百姓愛戴,而又於孫權比鄰,多次打退孫權的進攻。早年曾多次進言在東吳根基未穩時進攻東吳。後曹操赤壁大敗後,每次想起陳登都後悔不已。
五,張遼。為什麼這裡說張遼呢?都知道張遼忠義,在呂布死後才跟隨曹操。再呂布那麼困難的時候也不曾離去,怎麼可能跟劉備呢?個人分析,其實劉備非常喜愛張遼,明裡暗裡的拉攏過張遼。尤其是讓關羽多親近張遼。這也是在華容道關羽再被曹操和張遼求情後就放走他們的原因,而張遼更是關羽那傲慢的丹鳳眼裡所看重的少數幾人之一。其實劉備當時是可以得到張遼的,白門樓呂布被殺,高順,陳宮拒不投降被殺,為什麼只有張遼投降了?估計張遼早就對呂布不滿,從呂布殺丁原,董卓後就對這個三姓家奴反覆無長見利忘義的呂布失去信心了,而因為自己的忠誠才一直跟著呂布。如果當時劉備還不是寄人籬下的時候,再有關羽的勸說,張遼很可能就跟隨了劉備。
總結,這些人才都是劉備早年時錯過的,可能是生不逢時,或者實力不夠,或者是識人不明。那時的曹操已經初露鋒芒羽翼漸豐,展現了雄主的風采,才讓這些人才沒有歸到他的麾下。但是錯過了就真錯過了。 -
5 # 小太陽D
三國時期的蓋世奇才,主要就是用來描述文臣武將的吧。雖然劉備身邊有臥龍、鳳雛(去世得早),再有五虎上將,甚至還有法正等一眾謀士,但是他還是錯過了很多題目所說的蓋世奇才,其中就包括三大武將兩大謀士,下面我們就來仔細說一說他們都是誰,並且有什麼樣的成就。
三大武將之一——龐德龐德最早是跟隨曹操的,所以,在跟隨曹操之前的時候,龐德是完全有可能跟隨劉備這位江湖上十分有名的皇叔的。為什麼沒有跟隨劉備呢?建安十七年,曹操攻破馬超、韓遂的聯軍於渭南,於是龐德便跟隨馬超逃入漢陽,留守冀城。兩年後,龐德又跟隨馬超逃往漢中投奔張魯。
但是,在馬超歸屬劉備麾下的時候,龐德因為留守漢中沒有跟隨馬超一起加入到蜀漢陣營,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馬超在率軍進入益州的時候,龐德留在漢中的性質類似於人質,是被張魯扣下來了,所以曹操平定漢中的時候,曹操就將龐德這位猛將招攬到麾下了。
至於龐德的成就嗎,最主要的成名之戰襄樊之戰時,龐德率軍支援樊城曹仁,在與關羽的戰鬥中,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之後遭逢漢水暴溢,龐德連同于禁都全軍覆沒。兵敗被擒後,龐德誓死不降,為關羽所殺。被追諡為壯侯。龐德經常騎白馬作戰,因而被稱為白馬將軍。
三大武將之二——太史慈太史慈大家應該更加的熟悉,東漢末年名將,弓馬嫻熟,射術精良,最早報恩於北海孔融(就是讓梨的那位),因為太史慈因為衝動而受難的時候,孔融對待他的母親十分好,所以當孔融被黃巾軍圍攻的時候,太史慈單槍匹馬找到了劉備,並且勸動劉備出兵三千幫助孔融。從這裡看出,太史慈和劉備還是見過面的。
但是孔融被困之難被解之後,劉備和太史慈的交集也沒有了,太史慈因緣巧合之下遇見了小霸王孫策,之後在敗給孫策之後,就成為孫策麾下之猛將了,孫策平定江東的時候,太史慈每每率軍衝鋒,立下不世戰功,只可惜死得早,不然太史慈也會在東吳發揮更大的作用。
太史慈的主要成就就是北海救援孔融,以及在江東平定戰役中發揮很大的作用,官至建昌都尉。
三大武將之三——田豫劉備和田豫可以說是有緣無分吧,因為最開始的時候,田豫是跟隨劉備的,但是劉備投奔公孫瓚之後,田豫的母親以年紀老邁希望田豫回家為理由,將田豫召回,當時二人分別還依依不捨。
劉備逐鹿中原的時候,田豫又回到了公孫瓚麾下,一直到公孫瓚敗亡,田豫有跟隨曹操,自此之後,成為曹操麾下得力干將,只不過因為很少參與到曹魏和蜀漢、東吳的作戰中,所以在三國中他露臉很少。
不過田豫確實勇猛,北征代郡平定烏桓叛變,在沙漠中斬殺烏丸王骨進威震沙漠,他所管轄的幷州界內清靜安寧,百姓都歸心於官府。官至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加官振威將軍,領幷州刺史。
兩大謀士之一——徐庶徐庶大家就更加熟悉了,本名徐福,劉備在新野時,徐庶化名單福,投效與劉備,被拜為軍師。徐庶為劉備出謀劃策,擊敗曹將呂曠、呂翔,鬥陣勝曹仁,並計取樊城。不久曹操手下謀士程昱識破了徐庶的身份,稱徐庶之才十倍於己。曹操欲拉攏徐庶,於是程昱取來徐庶老母,用偽書賺徐庶來降。徐庶臨走前向劉備“走馬薦諸葛”,並立誓在曹營“終身不設一謀”。後徐庶跟隨曹操參加赤壁之戰,在龐統建議下,主動請命去散關防守馬騰、韓遂,逃過赤壁大火。
徐庶最主要的成就莫過於走馬薦諸葛了,可以說沒有徐庶的建議,劉備哪怕遇見諸葛孔明,也不知中間會經歷多少曲折了。而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也是流傳至今的一個典故了。
兩大謀士之二——陳群陳群大家應該在虎嘯龍吟中比較熟悉吧,那個和司馬懿惺惺相惜的文臣。早年間,陳群一直都是跟隨劉備的,被劉備拜為豫州別駕,後來隨著劉備的顛沛流離,陳群和劉備也是分道揚鑣,後來曹操入主徐州,陳群就歸屬了曹操麾下。
而陳群才能超群也被曹操看了出來,歷任曹魏的尚書令、振軍大將軍、中護軍。曹丕臨終前還將陳群、司馬懿、曹真、曹休四人任命為託孤大臣,可見陳群的能力多受重視。
結語其實劉備錯過的武將謀士還不止這些,當然了,因緣際會之下,每個人的發展道路都是不同的,所以即便沒有錯過他們,也會錯過其他人吧,正是這些錯過成就了劉皇叔的蜀漢王朝,有失就有得吧,這件事就需要智者見智了。
-
6 # 秋嬋說
陳群。 在智謀上不次於諸葛亮,早年被劉備闢為豫州別駕,不得重用。當曹操入主徐州時,陳群被闢為司空西曹掾屬。在跟隨曹操後,陳群獲得重用。 這一位算是最可惜的了吧
第二位是徐庶
這是個有脾氣的人才
本是一個寒門子弟,與司馬徽(水鏡先生,諸葛亮師傅)是知己好友。當時司馬徽推薦徐庶去跟劉備,並且在徐庶投奔劉備後還推薦了諸葛亮,但是可憐的徐庶在南下的時候他媽被曹操給抓起來了,最後被逼無奈,只能跟了曹操,不過徐庶的脾氣就在於跟了曹操後,一言不發,一計未獻。
第三個是陳登
一位滿腔扶世濟民的文武雙全的大才,在劉備的事業剛有起色,剛接下徐州的時候,就跟了劉備,但是劉備沒在徐州待幾年,就被呂布給趕走了,陳登沒跑的了,被呂布收麾下了,但是內心對呂布很不爽,在曹操打呂布的時候,給曹操獻計,很順利的讓曹操拿下並殺了了呂布,最後陳登也跟了曹操。劉備不僅丟了徐州,還丟了這樣的大才。
第四位,龐統
能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臥龍鳳雛的美稱。醜歸醜,智謀卻是很出色,連司馬徽都對龐統大為驚異,說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可想而知,龐統確實有大才,而後跟了劉備後也出過幾次計策。但是這裡說的錯過是生命的錯過,
從投奔劉備,到落鳳坡身死。一共五年都不到。
諸葛亮跟了劉備有16年。這種錯過,是生命的錯過。
以上都屬於謀士和政治人才
將領方面呢
先說第一個,太史慈
太史慈跟了劉備,劉備很拽,看不上人家太史慈,哪怕太史慈弓馬一絕,箭法精湛,哪怕跟東吳小霸王孫策戰成平手,也看不上。最後太史慈因為自己的母親,最後跟了劉繇,劉繇降給了孫策,自此太史慈走向了名將的道路。
第二個叫做張任
勇猛無比叫張任,一生只奉一仁主
張任是劉璋的一名大將,劉璋對其十分的信任。劉備討伐劉璋,劉備獲勝。第二年,劉璋不服氣,討伐劉備,但是敗了,連張任也被劉備捉了。聽說張任勇猛無比,不忍心殺害,想勸降,但張任說:自己不會效力於兩個主人。最後勸不動,只能殺了。
第三位叫龐德
無緣無份是龐德。
龐德剛開始是馬超的麾下,劉璋出事後,唯獨龐德生病了,所以才沒去營救劉璋,最後馬超輸了,降了劉備,而生病的龐德卻還在病床上,沒跟來。不過劉備後來也沒想過要去收龐德,畢竟如果想要收龐德其實不難,只要讓馬超去說,八成回來投劉備的。所以才說,從開始的無緣,到最後劉備也沒想著去收的無份。
最後總結:這種錯失,也是夠夠的了,活該劉備最後一事無成,生個兒子屁用沒有。
-
7 # CPA學習院
公元221年,漢昭烈帝劉備在成都延續大漢正統,建立季漢。然而他不曾想到的是,僅僅幾十年後,蜀國便被魏國滅亡,說到蜀漢滅國的原因,有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等等,但可以說,在中後期的蜀漢人才缺失,青黃不接才是導致其較早退出歷史舞臺的最大原因。
早期的蜀漢以英才眾多立足於亂世,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但到了三國中後期,蜀國第一代精英們漸漸亡故。反觀他們的頭號強敵魏國,自曹操那一代文武之後,司馬懿、郝昭、鍾會、鄧艾等文臣名將層出不窮,而蜀國僅僅靠一位輔漢將軍姜維,難免會走上覆滅的道路。但以招納賢才知名的劉備,其實在早期發展的過程中,曾經錯失了六位文武奇才,若有他們在,西蜀的結局或未可知。
田豫
早期劉備寄人籬下,在公孫瓚手下混飯吃的時候,就很看重田豫,而後者也準備將自己託付給劉皇叔。但在劉備擔任豫州刺史後,田豫因家中老母年邁需要人照顧的原因,只能淚別劉使君。俗話說: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數年後,曹操徵召田豫出鄉做官,並任命他為丞相府謀掾,劉備如果知道此事,恐怕會後悔不已。
在劉備和曹操帳下都有效力的經歷,這本身就十分神奇,然而田豫在三國邊疆的一系列舉動則只能用“傳奇”來形容。在效命曹丞相之後沒過幾年,田豫就被調往邊陲,在這裡,他遠交近攻,降服各部少數民族,威震塞外。再加上他為人忠清在公,憂國忘私,名聲極好,所以在魏廷內外口碑都很好。
陳登
這位算是劉備早期錯失的最強謀士了,不過陳登先後效力過陶謙、呂布、劉備和曹操,從大體上看,作為徐州本地人的他不會安心效力於任何諸侯,只會忠心於自己的故鄉。投降曹操後,被任命為廣陵太守,在他的治理下,此地百姓安居樂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且陳登不僅善於識人,精於治政,而且還通曉兵事,他所管轄的廣陵由於地接長江,向來被東吳窺視,孫策和孫權兄弟倆數次派大軍進攻廣陵,卻又屢次被陳登擊敗,而且在任之時,陳登就建議曹操趁江東孫氏還未壯大就予以剿滅,不然日後必成心腹大患,不知曹丞相被火燒赤壁之時有沒有嘆息一聲:悔不聽陳元龍之言!
陳群
劉備在任豫州刺史之時,曾徵召陳群為豫州別駕,但我們知道,劉備在這裡只是個掛名刺史,實際上地盤還是屬於曹操的,所以日後陳群就理所當然地投身於曹丞相帳下。
陳群是三國中少有的律法、政治雙雙精通的人才,後來官至魏國的尚書令,魏晉南北朝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的律法《魏律》均出自他手。
徐庶
又是一位因為母親而淚別劉使君的,在《三國演義》中,徐庶為報劉備知遇之恩,發誓終生不為曹操出一條計策。而在正史中,徐庶卻是因為母親被曹操俘獲,主動投奔了曹操,並且在魏國後期做到了御史中丞,還曾經上書勸曹丕更進一步,以魏代漢。真可謂是,自古忠孝難兩全啊。
張任
此人忠勇堪稱蜀中第一將,比吊死在成都城頭的王累多了一份謀略,又比賣主求榮的李嚴多了一絲忠義。在被荊襄大軍圍困在雒城之時,張任於金雁橋上死戰,終力盡被擒。劉備知道其忠勇無比,想招降他,他卻義正辭嚴:終不能侍奉二主!可以說張任當得起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他的評語:老將安能扶二主?張任忠勇死猶生。高名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龐德
而在這些人中,劉備最可惜的是痛失了西涼悍將龐德。馬超在被夏侯淵擊敗後,攜馬岱和龐德三騎入漢中,投效張魯,但在後來東西兩川大戰的時候,龐德由於染病,並沒有跟隨馬超馬岱兄弟出征,就這樣留在了漢中,也就沒有隨故主一起投效劉備,直到曹操攻下東川,才歸降曹丞相。
論武藝,龐德是能和關羽、許褚過招的猛將;論治軍,他可以帶兵支援被關雲長圍困在樊城的曹仁。在水淹七軍後,同“五子良將”于禁一起被俘。而不同於屈膝投降的于禁,他寧死不降,最終被關羽斬首,曹操聽聞後也感嘆:於文則跟了我幾十年,反而不如降將龐德!
回覆列表
劉備開創的事業之所以不及曹操,究其原因,跟謀臣良將數量不足有很大關係。其實,劉備的身邊曾聚攏過不少奇才異士,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最終都離他而去。其中,有4人的能力非常出眾,毫不誇張地講,只要能得到其中的一位,便可以安定蜀漢,而如果能“集齊”的話,則必能完成統一天下的目標。這4位蓋世奇才分別是:
田豫,漁陽郡雍奴縣人,早在劉備依附於公孫瓚期間,便因仰慕他的名聲而前來投靠。田豫雖然非常年輕,但成熟穩重、見識過人,經常令劉備讚歎不已。興平元年(194年),劉備在陶謙的推薦下出任豫州刺史,此時田豫卻因母親老邁多病、無人照顧,便忍痛與劉備訣別後返鄉。田豫離開劉備後,轉而依附於公孫瓚,在公孫瓚敗死後又投靠曹操。
曹魏建國前後,田豫歷事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主要活躍在邊疆戰場,長期與烏桓、鮮卑、匈奴等異族作戰,立下過赫赫戰功,有力地阻止了他們對內地的進犯,堪稱一代名將。田豫雖然成就輝煌,但因為性情孤傲、不肯巴結上司,所以遲遲得不到升遷,終其一生都不過是刺史、將軍而已。嘉平四年(252年),田豫因老病去世,終年82歲。
陳群,潁川郡許昌縣人,祖父陳寔、父親陳紀、叔父陳諶皆是享譽海內的大名士。陳群自幼聰慧過人、博學多才,與大名士孔融等人關係親密,並經常參與品評天下名士的優劣,很早便知名於天下。劉備出任豫州刺史後,徵辟陳群為別駕,對他甚是倚重。徐州牧陶謙臨終前,將職位讓給劉備,陳群以袁術、呂布覬覦徐州為由,勸說主公不要接受。
對於陳群的建議,劉備並沒有聽從,而是興沖沖地接任徐州牧。但不久,呂布便聯合袁術進攻劉備,迫使他退出徐州。經此一事,陳群發覺劉備見識短淺,絕非自己需要效力終生的明主,便主動辭官歸隱,數年後又轉而依附於曹操。陳群竭盡心力地為曹操服務,在推薦人才、諫言國事、制定禮儀、改革選官制度等方面,都做出過卓絕的貢獻。
曹魏建立後,陳群又歷事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因為功績赫赫,累官至司空(宰相)、錄尚書事,封潁陰侯,被視為朝廷股肱。相較於同時期的名臣良相,陳群之所以被後世頻繁地提及,是因為他創設了一套影響深遠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選官制度一直得到沿用,直到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才廢止,時間長達300餘年。
陳登,下邳國淮浦縣人,出身於官宦之家,祖父陳亹官至廣陵太守,伯祖父陳球官至太尉,父親陳珪官至沛國相。陳登自幼智謀過人、志向遠大,成年後透過舉孝廉的途徑入仕,侍奉徐州牧陶謙多年,歷任東陽縣長、典農校尉,在任期間頗有政績。陶謙病重期間,陳登勸說他將州牧一職讓與劉備,並在劉備主政徐州期間,對他傾力支援。
然而陳登在侍奉劉備期間,發覺他見識短淺,遂有了改換門庭的打算。等到曹操消滅呂布、佔據徐州後(198年),陳登就此歸附於曹操。此後3年間,陳登以廣陵太守的身份為曹操效力,不僅接連擊敗孫策、孫權兄弟的進犯,而且還獻上攻略江東的計劃,由此被進封為伏波將軍。建安六年(201年),陳登轉任東郡太守,但不久便因病去世,終年才39歲。
陳登去世後,孫權在江東的勢力壯大,曹操深感後悔沒能早些實施陳登制定的計劃。同樣感到後悔的,還有陳登的舊主劉備。劉備曾稱讚陳登有“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見《三國志·卷七》),但他最終卻沒有用好陳登,以至於錯失一位能臣良將。直至多年後,劉備依然為此深感懊悔。
徐庶本名徐福,潁川郡長社縣人,年輕時因為替朋友報仇從而犯下死罪,所以才更換姓名、避難荊州,並在此結識了諸葛亮。建安六年(201年),徐庶投靠駐軍於新野的劉備,成為後者的首席謀士,6年後又主動推薦諸葛亮,由此更受主公欣賞。次年(208年),曹操襲破劉備後,因為抓獲徐庶的老母,並以此來召喚他時,後者才無奈離開劉備。
徐庶雖然屬於被迫投降,但在曹魏陣營卻並沒有得到刻意壓制、排擠,最終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官職並不算小。不過,在諸葛亮看來,徐庶有王佐之才,憑藉著他的真本領,完全可以做到宰相的位子,區區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的職務,根本不足以展示他的才能。徐庶擔任御史中丞數年,最終病逝於家,並葬在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