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意風向標

      阿比路錄音室(Abbey Road Studios)是英國唱片公司EMI在1931年於倫敦開設的一家錄音室。這裡曾是披頭士、平克·弗洛伊德等眾多世界搖滾殿堂級樂隊的專輯錄音地,曾經出產了大量世界搖滾音樂史中的經典作品。

      Siavash Mahdavi是探索人工智慧和音樂交流的英國科技公司的AI Music的執行長。他的公司是目前參與“Abbey Road Red”計劃的兩家AI公司之一,該公司是由工作室經營的創業孵化器,旨在建立新技術公司和音樂行業之間的聯絡。

      這絕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該領域的其他公司包括倫敦的Jukedeck,柏林的Melodrive,舊金山的Humtap,以及谷歌的家鄉城市Groov.AI。同時,Google還擁有自己的AI音樂研究專案,名為Magenta,而索尼在巴黎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CSL)也有類似的專案,名為Flow Machines。

      無論是企業還是研究人員,這些團隊都在嘗試回答同樣的問題:機器能否創造音樂,使用像神經網路這樣的人工智慧技術,在製作自己的人造音樂目錄之前就要接受培訓?那這也引發了另一個人們關注的問題:若機器可以創作音樂,那人類音樂將何去何從?

      如何用AI快速創作出一首歌曲?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和自動化正在逐步顛覆人類自認為不會被其他取代的觀念,而我們始終把創造力視為人類與機器不同的最後堡壘。”Mahdavi說。

      然而事實上,這道最後的堡壘已經坍塌。

      據悉,登入Jukedeck的網站,只需輸入音樂型別、心情、速度快慢、演奏樂器以及長度等基本資訊,就可以輕易創作出一首優美的歌曲。Amper Music也提供類似的音樂創作服務。

      例如,輸入以80次/分鐘的節拍速度、由尤克里裡演奏的、時長兩分鐘、歡快節奏的民謠歌曲,Jukedeck的系統就會迅速創作出一首符合條件的歌曲,並命名為“富足之路(Furtive Road)”。倘若是賣給個人或小型企業,可免版稅售價0.99美元。倘若是賣給大型公司,則直接出售版權售價21.99美元。

      “幾年前,AI還沒有到達可以為任何人寫出足夠好的音樂的階段。但是現在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Jukedeck執行長Ed Newton-Rex說。

      音樂自古是個主觀性很強的領域,沒有人會去比較哪首歌曲更好,AI音樂的創作也不是為了和人類音樂進行競爭,因此AI音樂並不會帶給人類音樂危機感。但是,對於人類音樂來說,AI音樂的意義又在何處?能給人類帶來什麼?

      音樂行業顧問馬克·馬里根(Mark Mulligan)表示,這種AI音樂是關於“音質”而不是音樂質量的。他說:“只要這首音樂作品能夠找到平衡點,就有足夠的和絃配合,間雜適當的創新和休止符,那就足夠好了。”

      AI帶你玩轉音樂

      並不是每個AI音樂創業公司都瞄準音樂的創作。 目前,AI Music正在開發一種工具,將“改變”現有的歌曲,使其符合聽者的背景環境。這可以從微妙的速度調整到適合聽者的步行速度,從而實現最佳聽覺感受。對於同一首歌曲,你可能會在不同的時間、做不同的事情時聽到不同的版本,例如,你去健身房健身的時候聽到的是架子鼓演奏的節奏感快的版本,但同一首歌曲到了夜晚可能就會變成爵士樂版本。

      澳洲初創企業Popgun又有不同的做法。該公司名為“愛麗絲”的AI音樂系統正在學習彈鋼琴,就像一個孩子一樣,透過聽數千首歌曲,觀看有經驗的鋼琴演奏者如何演奏。目前,只需給愛麗絲幾個音符,她就可以自行創作,甚至完成像人類一樣的二重奏表演。該公司接下來將會致力於如何實現愛麗絲與人類之間關於音樂的互動。

      Vochlea是“Abbey Road Red”計劃裡的另一個AI創業公司,與Popgun的企業架構類似。將Beatbox樂曲輸入到VM Apollo麥克風,該AI軟體將會把音樂轉換為架子鼓版本。對此,Vochlea執行長喬治·菲利普·賴特(George Philip Wright)說:“這有點像語音識別,但它是非言語的。”

      目前,人工智慧尤其是機器學習很多的被用於音樂推薦上。例如在Spotify的Discover Weekly和Apple的My New Music Mix等個性化播放列表中。

      音樂中的創造力和人性

      AI Music的自動化、個性化混搭的改變可能會同樣帶來麻煩。“如果一個應用程式允許你改變一首歌,直到你甚至聽辨不出原來的歌曲,那這是否意味著新歌曲的誕生?”Mahdavi說。“如果你修改的東西改變到一個你無法識別的地步,那這就會變成你的嗎?那麼你如何衡量它不再屬於原來的呢?”AI音樂在帶來新音樂創作的同時也會帶來諸如版權之爭的麻煩。

      目前,所有的初創公司和研究團隊都在致力於解決創造力和人性的根本問題,這也是非常哲學的。

      “所有這一切最有趣的是,這可能會讓我們深入瞭解人類組成過程的工作原理。我們在不知道其背後原理的前提下,很難去定義它,“Newton-Rex說。“但是要想了解這些原理,最根本的就是了解系統在人腦中的運作方式。”

      AI是把雙刃劍

      未來,這些人類的大腦會面臨被機器替換的風險嗎?即使有人大膽地預言,“很快我們就無法區分AI音樂和人造音樂”,Amper Music的執行長Drew Silverstein表示,“即使AI音樂和人類音樂的藝術產出是無法區分的,我們也將永遠重視與另一個人坐在一起並做藝術的過程,那是我們作為人類的一部分,永遠不會消失。”他說。

      目前關於人工智慧的許多爭論都圍繞著AI對人類生存的威脅、無人駕駛的安全性以及無數被機器人搶走的工作崗位。對此,特斯拉的老闆Elon Musk警告說,如果沒有適當的監管,AI很可能會成為人類文明的最大威脅。有人認為,我們終將成為人工智慧的奴隸,人類終將被AI取代。

      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執行Abbey Road Red孵化器的Jon Eades表示,AI將是一把雙刃劍,那就像是當初的網際網路。

  • 2 # 工業採購寶

    從Elgar到Adele,從Beatles、Pink Floyd到Kanye West……倫敦Abbey Road Studio自1931年開設以來,已經數不清招待過多少耀眼的音樂明星。但現在當參觀者走進錄音棚,卻發現在大堂用鋼琴演奏旋律的卻不是他們其中任何一人。

      現在站在John Lennon曾經彈奏《A Day in the Life》的鋼琴旁的人是Siavash Mahdavi,他是英國科技初創公司AI Music的CEO,希望探索更多將人工智慧和音樂相結合的奧秘。

      這家公司是與Abbey Road Studio合作的兩家AI公司之一,也會孵化一些想要將科技與音樂行業與科技相結合的工作室。無獨有偶,今年早些時候由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部分出資成立的位於洛杉磯的創業加速公司 Techstars Music也宣佈了他們旗下的兩個AI音樂孵化專案——Amper Music 和 Popgun。

      而這絕對算是一個新興的分支行業。其他玩家還包括位於倫敦的Jukedeck、柏林的Melodrive,舊金山的Humtap以及在Google老家Mountain View的Groov.AI。與此同時,Google也有自己的AI音樂研究專案 Magenta,索尼在巴黎的計算機實驗室也有一個差不多的專案叫Flow Machines。

      無論是商人還是是研究員,這些團隊都在嘗試回答著同一個問題:機器真的能創作音樂嗎?——即利用例如神經網路這樣的AI技術,讓機器像人類的方式一樣創作音樂嗎?當然,這些工作還帶來一個問題:如果機器都可以創作音樂了,那麼我們人類的音樂家們又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這項研究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機器在創作上超越某某音樂大師“,而是它是否可以給我們帶來幫助?

      事實上,這種按鈕已經存在了。開啟 Jukedeck網站,設定音樂型別、情緒、節奏、樂器和音軌長度,你就可以自己建立一首歌曲。Amper Music也在做差不多的事。他們的目標不是單純地讓AI創作出隨性的節拍,而是希望可以為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或遊戲配樂。

      

      當你以每分鐘80次的節拍建立了一首2分鐘的民謠歌曲後,Jekedeck 的系統會給你這首歌取一個歌名。如果你是個人或者小企業,它會以 0.99 美元賣給你;如果你是稍大規模的公司,則是21.99 美元,或者直接以199 美元的版權費賣給你。

      “幾年前,AI的水平還不能為任何人編出一首好曲子。但現在,已經有一些不錯的案例了。”Jukedeck CEO Ed Newton-Rex說道。“其實AI創作的歌曲並不需要與Adele或者Ed Sheeran這些專業歌手一爭高下。畢竟音樂是主觀的,一段音樂是好是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這樣比沒有什麼意義。它的意義在於能否幫助到我們?對我們是不是有用?在特定場景和要求下AI創作的音樂可能很難令人滿意,但對於某些人來說,AI創作音樂本身或許就很有價值。

      曾經與幾家AI音樂初創公司都有過合作的倫敦律師Cliff Fluet認為,“像Christopher Nolan這種大導演當然不會在短時間內與作曲家Hans Zimmer停止合作。但對於那些製作短影片,擔心影片的配樂由於版權問題被下架的個人,可能會覺得AI音樂幫了他們大忙。”

      音樂行業顧問Mark Mullligan對此卻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AI作曲的瓶頸在於“音波質量”而不是“音樂質量”。“一個音樂作品只要在想要的樂器中掌握了其中的平衡點,有足夠吸引人的和絃、適量的停頓,那就已經足夠好了。AI 音樂還沒有成熟到會在某一地區大熱,這也不是它的點。它正在成為21世紀一種新型的Muzak背景音樂。就像95%的人不會抱怨電梯裡背景音樂的質量一樣,大多數人應該也覺得在影片中的AI音樂也還不錯。”

      “比如一首你總的歌,當你要去健身房邊擼鐵邊聽歌的時候,AI會把它調成充滿鬥志的低音bass版本;而到了晚上,同一首歌可能又會變成紓緩的爵士版本。”Mahdavi說道。

      澳洲的AI音樂初創公司Popgun則有他們不同的方法,他們的人工智慧“愛麗絲”可以透過聽數千首歌曲和觀看有經驗的鋼琴演奏者的表演進行學習。在目前這個階段,你隨便寫下一兩個音符,她就會應用你前面幾個音符即興地做出一首二重奏。

      Alice,請開始你的表演~

      “這是一種新穎、有趣的音樂互動方式。我十歲的女兒正在學鋼琴,但工作原因我們很難時刻陪伴她練習彈奏,你也不知道她到底有沒有興趣學鋼琴。但自從與愛麗絲一起,她會覺得這是一個遊戲,每天都會彈幾個小時。” Popgun CEO Stephen Phillips分享道。

      Vochlea是Abbey Road Red孵化的另一家AI創業公司,與Popgun類似。他們將Beatbox樂曲輸入到VM Apollo麥克風,該AI軟體將會把音樂轉換為架子鼓版本。對此,Vochlea CEO George Philip Wright說:“這有點像語音識別,但它是非言語的。我們想做的是建立一種靈感的輸入,而不是剝奪它。這源於你的思想,當你腦子裡有了好的旋律,那是不是有一臺裝置可以幫你表達出來、捕捉到這些靈感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呢?”

      目前關於人工智慧的爭議基本都圍繞在它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從自動駕駛汽車是否會導致數以百萬計的卡車、計程車司機失業,到擁有智慧的人工智慧會不會威脅到人類的安全。

      但對於AI音樂公司來說大家普遍認為前途還是光明的,他們希望利用技術讓人們更加喜歡上音樂,因為它可以隨著你的場景不斷調整變得合適。Popgun和Vochlea也希望AI可以成為音樂家創作的新源泉。

      Abbey Road Red孵化專案負責人Jon Eades認為,AI 會是一把雙刃劍,就像人類的最終技術一樣,它將顛覆音樂產業以及藝術家們的創意社群。

      “我認為會有附帶的後遺症,就像當初的網際網路那樣,創造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存在一些風險或威脅。網際網路跟 AI 編曲一樣,這當中的利與弊其實取決你的收穫或損失,因此每個人的看法都各不相同。而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人工智慧將成為音樂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基本因素。”

      前流媒體服務的巨頭之一Spotify就順應了AI的趨勢,用AI的一部分學習能力為使用者提供音樂推薦。

      目前,Pachet正任職於Spotify。業內猜測在Spotify,Pachet可以組建一個團隊,繼續他之前的工作。例如,探索人工智慧是否可以為Spotify基於情緒的音樂播放列表創造音樂,例如用於放鬆、專注和入睡。

      目前,Spotify拒絕透露Pachet的工作計劃。Jukedeck的Newton-Rex表示:“現在還不能說。但對於另外一個問題‘將來是不是會有一款瞭解你的軟體,能譜寫出可以使你入睡的音樂。’,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這是一定的。這正是AI的奇妙之處。”

      AI Music的個性化自動混音計劃可能會遇到麻煩。“如果一個app允許你把一首歌變得都聽原作是什麼樣了,那它是否就已經是自成一派了呢?”Mahdavi表示。

      對於這些問題,Mahdavi顯示地很謹慎:“其實我們也正在學習,因為很多東西目前還都是灰色地帶。”

      其實這也是很有哲理的問題,而所有的初創公司和研究團隊都在努力解決創造性和人性之間的基本問題。

      “這其中最有趣的是,我們可以去了解人類作曲的過程是如何起作用的。”Newton-Rex表示,”其實我們真的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生效的,這很難去定義。但是,構建這些系統讓我們開始問自己在人類的大腦裡,這些系統是如何生效的呢?”

      如果瞭解了更多,會將人類置於被機器替代的險地麼?Amper Music的CEO Drew Silverstein表示:“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人們將很難分辨AI創作的音樂和人類創作的音樂之間的區別。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

      “即使未來人工智慧和人類創造的音樂將會很難被區分,我們人類也將永遠珍惜與他人在一起並創造藝術的體驗。這是我們作為人類的一部分。這是永遠都不會消失的。”Silverstein表示。

      Mark Mulligan對此表示同意。“無論人工智慧怎麼發展,也無法將人類替換掉。因為那些讓人感動、讓人蹦起來、跳起來、哭起來、笑起來的音樂都是需要情感的。”

      “如果人工智慧能夠學會模仿人類的情緒,那麼最終的邊界可能會被打破,但這是一個太漫長的過程了。”

      創業者們其實是希望透過人工智慧創作音樂來激發人類,而不是威脅他們。“也許這不會成為人類的音樂。也許它會創作出我們從未聽過的音樂,”Phillips表示。“但這並不威脅人類。”如果真有什麼的話,那就是它展示了人類尚未開發的音樂是什麼樣的。

      “每一位我所接受過的藝術家,都將這項技術視為一種全新的嘗試。如果年輕的Brian Wilson 和Paul McCartney 知道這項技術,他們會用麼?我想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我敢說,如果David Bowie 還在世的話,他也會和AI來合作譜曲的。我100%的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LNG上單選手Flandre(聖槍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