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雞史

    兄弟情義自然是不可少的一個決定因素,但是,光靠這一點顯然是不夠的。關羽和張飛是欽定的萬人敵,是實力派,既然是實力派,就自然是非常有個性的。

    史載: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就是說,關羽和張飛在性格上都還不是很完美的。

    當然,相比關羽,張飛跟著劉備,我個人還是可以理解的,第一,張飛和劉備都是涿郡人,是老鄉,第二,張飛小劉備五六歲,認劉備做大哥,也不奇怪,第三,劉備在涿縣那會,才二十來歲,別看他平常賣草鞋草蓆,但是其實他更像一個人,就是古惑仔裡的主角陳浩南,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在當地,劉備的人氣很高,街上的小混混,都想拜他做大哥,張飛應該更早認識劉備,認劉備做大哥也就很正常了。

    這就好比劉邦,那些什麼蕭何,樊噲,夏侯嬰,曹參,周勃啊,都是熟的一塌糊塗的,推舉劉邦當老大,也就順理成章了。

    然而,相比張飛,關羽不但和劉備年齡相仿,關羽可能就小劉備幾個月,而關羽是外鄉人,最重要的,關羽的脾氣非常火爆。特別是作為一方大員,鎮守荊州時,他性格中的火爆脾氣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東吳孫權,他簡直就是蔑視,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你不答應人家的求親,也是正常的,但是沒有必要罵人了,孫權好歹也是江東之主,本和劉備是一個級別的,現在,孫權自降身份,遣使求親,算是給關羽天大的面子了。可見,當時,來自中原的關羽對處在江東的孫吳,很是瞧不起。

    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自負的關公,對他大哥劉備卻是非常的忠心,唯一我看到的一次,關羽竟然對劉備發怒,起因就是著名的許田圍獵了。

    許田圍獵,在三國演義裡,描述的很精彩,先說了一大段曹阿瞞如何如何不敬天子,然後,關公大怒,就要舞起青龍偃月刀,劉備急忙止住關公。原因嘛,後來,說是劉備因為投鼠忌器,怕誤傷天子,所以制止了關羽。

    在關羽傳裡,則敘述的比較簡單,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後來,當陽慘敗,漂泊江中,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

    做小弟的敢對大哥“怒曰”,可見,關羽始終認為,當年,就該一刀劈了曹阿瞞,此怒,乃是為國事而怒,並沒有傷害兄弟間的感情。

    但也說明,關羽確實是一個非常的自負的萬人敵。因此,很多人就更難理解,關羽為何要放棄曹操的寵愛有加,一定要跑回到窮困潦倒的劉備集團,和劉備風餐露宿,到處寄人籬下。要知道,自負的人是最要面子的。

    關羽為何連面子都不要了,就一定要跟定劉皇叔了?

    我覺得,價值觀應該是一個重要原因。一提到價值觀,很多人都笑了,這都哪跟哪,還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了?

    但我認為,價值觀還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每個人都有判斷對錯的能力,貪官難道不知道自己是貪官?貪官難道會認為自己是那公正廉明的包龍圖?我不相信。

    但是,對的事情,常常門可羅雀,沒什麼人喜歡做,錯的事情,反而車水馬龍,人人趨之若鶩,這就涉及到價值觀的問題。

    大家應該知道,孔門七十二高徒,孔子最喜歡的是顏回,顏回號稱復聖,論語中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真可謂是安貧樂道,應該是大家效仿的榜樣,可是,古往今來,有幾個人喜歡顏回這樣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現在,如果強迫大家學習顏回,恐怕,有無數人要發瘋。

    這就是對的事情,常常沒什麼人喜歡做。

    關羽的性格不是很完美,不像諸葛亮那樣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但是,兩個人骨子裡的東西都一樣,就是仍然以漢室為正統。

    雖然,這種想法,在當時,已經屬於恐龍級的人才會擁有,但是關羽仍是其中一個。限於資料,我對許田圍獵,關羽為什麼動了殺機,要斬曹操,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個事實是不可否認的,關羽對曹操不滿。

    然而,關羽和曹操並沒有深仇大恨,總不可能是為了貂嬋動了殺機吧!那最後剩下的一個理由,還真就是和劉大哥在寄居許昌時,看曹操欺凌天子,因此,生了殺機。

    正因為觀念和立場不同,雖然曹魏陣營裡,氣氛也很好,關羽和徐晃,張遼是老鄉,私交很好,關羽和徐晃,張遼都是互稱兄弟那一類的。而且曹操當時更是近乎狂熱的喜歡關羽,想盡一切辦法想讓他留在曹魏陣營。

    然而,關羽最終選擇了離開,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關羽心目中,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價值理念,簡單說,關羽有自己的理想,而曹操,徐晃,張遼等人,無法幫助他實現他的理想,所以,他只有選擇離開。

    那誰能幫助他實現他的理想呢?只有劉備。

    但其實,要說到興復漢室,益州劉璋,荊州劉表,都是漢室宗親,且在劉備窮困潦倒時,劉璋已經是一方諸侯,劉表不但是一方諸侯,而且在中原名望很高。然而,關羽卻為何認定,劉備就是最好的主公呢?

    關羽傳中,曹操非常欣賞關羽,但看出來,關羽是假投降,暫時投降,無久留之意,於是,派出張遼,想讓張遼用老鄉情打動關羽,最終,關羽還是拒絕道:吾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那麼,劉將軍到底對關羽有何厚恩,讓關羽一定要抱有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跟定劉備?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一,從價值觀來看,關羽和劉備的價值觀完全疊合,那麼這價值觀具體點是什麼呢?《出師表》裡說的很明白了,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黃巾之亂後,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地方上的豪強貴族各擁立自己認為有能耐的官員,角逐中原。這時候,是讓漢王朝毀滅,建立一個新的政權,還是再次中興漢王朝,延續劉家香火,就成了有識之士的一道選擇題。

    是要當保皇派,還是要當造反派?很顯然,許多人本來是要當保皇派的,比如曹操,當年,王芬,許攸,周旌等人想弄掉靈帝,要拉阿瞞一起參與,阿瞞說的正義凜然: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另外,從保皇派轉成地方軍閥的,還有如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劉璋等等等等。公孫瓚原來和劉備很要好,都是大名鼎鼎的盧植的門生,這個盧植不得了,當年,劉備,曹操,袁紹等人還是愣頭青時,他和皇甫嵩就扛起了剿滅黃巾軍的重任。

    漢王朝因為有了這兩人,才能順利的剿滅黃巾起義,苟延殘喘。

    跟著盧植學習的時候,劉備還一度叫公孫瓚大哥。但不過多久,劉備就看透了公孫瓚,不是匡扶國家的人才,於是,借支援陶謙之際,脫離了公孫瓚,投奔陶謙。

    那劉備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我覺得辛棄疾概括的很恰當,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有人說三國演義,把曹阿瞞抹的很黑,其實,三國演義裡表現的曹操,和歷史上的曹操,怕也很接近,倒是劉備,完全被羅貫中先生弱化了。

    現在,一提到劉備,很多人就想起一句歇後語,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其實歷史上的劉備根本不善哭,但也有哭,有兩次,一次是龐統中流矢,不幸去世,先主痛惜,言則流涕;另一次是法正過世,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哭了好幾天。

    歷史上的劉備,我以為,有一些像光武帝劉秀,每必親臨前線,敢作敢當,年輕的時候,曾在平原的郊外和賊不期而遇,劉備奮戰受傷倒地,陽死躲過一劫;後來痛打督郵二百鞭;再後來和毌丘毅在下邳又和賊惡鬥,再後來投奔公孫瓚,領平原相,再後來,義助孔北海,再後來,支援陶謙。

    這些都是劉備早期的奮鬥史,而關羽和張飛是一路看過來的。可以說,劉備早期和劉秀有些相似,劉秀起兵時,是騎著牛上戰場的,在和新莽最重要的昆陽之戰中,劉秀身先士卒,以一萬之兵,大破新莽四十萬大軍,而且這是一場沒有長江,黃河這樣天險的對攻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皆不能和其相比。

    我也一直認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最重要的一條,要以身作則,更高的層次,就是孔子說的,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身正,不令而行。

    關羽口中的吾受劉將軍厚恩,我猜測,一個可能是關羽曾亡命奔涿郡,當時,應該是出了大事,有些像望門投止的張儉,而劉皇叔毫不猶豫的幫助關羽,渡過險境,因此,關羽才感恩戴德;

    後來,隨劉備舉兵起事,劉備和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因此,關羽深受感動,要知道,不是隨隨便便的阿貓阿狗,就能和劉皇叔寢則同床,還有一個人,有這個資格,他的名字叫做趙子龍。

    而有一個叫許汜的,就被劉備羞辱的體無完膚,君求田問舍,言無可採,吾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這才是一個真實的劉備,一個愛憎分明的劉備。

    說了這麼多,關羽張飛為什麼鐵了心一定要跟著劉備。張飛的原因,一個是同鄉,可能打小就認識,一個是劉備在郡中名望很高,年少爭附之,張飛自然也在其中,一個是劉備是漢室之後,這也是一張王牌,一個是劉備的人格魅力,理想抱負,感染了張飛。

    關羽的原因,一個是價值觀相同,都有興復漢室的夢想,二是劉備有恩於關羽,關羽是燕趙之士,當年燕昭王高築黃金臺,延攬英雄,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的君臣一體的史實,一定讓關羽無限嚮往。三是劉備是漢室之後,是一張王牌,四是劉備的人格魅力,也令關羽折服。

    因此,關羽張飛常在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也因此,在浩瀚的中國歷史,名將輩出的風雲之世,關羽張飛卻能奠定了自己忠義的牢不可破的猛將地位。

  • 2 # 春風融化的冰水退出

    燕趙自古多義士!劉,關,張三人雖然沒血緣關係,但不是兄弟勝似兄弟。劉備有長者之風,自幼交結豪傑,在當地有相當的威望。關羽殺人後避誰於涿郡,耳儒目染,應是佩服劉備的為人,否則以關羽高傲的性格,不會看上一個織蓆販履之輩,關羽本身也是以忠義著稱。而張飛與劉備是同鄉,更加了解劉備的為人。劉關張三人寢則同床,患難與共,感情甚篤。劉備對待兄弟勝過夫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顯示他為人豪爽。另外其三人都是嫉惡如仇,匡扶正義的性格,也是投緣。燕趙還有句名言:君子養義士,關羽張飛是萬人敵,甘願輔佐劉備,說明劉備有過人的馭人之術,就此看來,關張認為劉備絕對是位君子,否則在東漢末年,豪傑並起,勢力名望高於劉備的比比皆是,何必跟著一個既沒地位,又沒權勢的劉備呢?大丈夫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 3 # 藍色星球fly

    我覺得原因只有一個,性格。

    寧死不屈的性格,張飛和關羽都沒有當皇上的心,只願在一明主之下當一員無可取代的人。

    投降比死更可怕,兩人的性格都是非常剛硬的,都是非常忠誠的。他們覺得到了曹操帳下,就不會像在劉備帳下那樣無可取代了,尤其是張飛。

    古代人都是愛自在的。

  • 4 # 西瓜島主

    小說寫了劉備的小時候,接著寫他在招募榜文的文書下長嘆,此時引出關羽張飛二人,那關羽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張飛豹頭環眼燕頷虎鬚,都是舉止異常的大丈夫,論武藝劉備根本不是關張的對手,論財產劉備更是一文不名,二人為何拱手揖拜劉備,讓劉備做老大。

    江湖以為其中有以下原因:

    其一,劉備是帝室之胄。劉備一直自稱是大漢景帝的玄孫,中山靖王的後代,出身高貴。眼前雖然是個破落子弟,可是來頭很大。

    其二,劉備雖然生活窮困,可是志向遠大。常言道:相貌壓君子,言語壓小人,意思是一個人的言談可以說明自己的志趣,那劉備胸懷大志,口口聲聲要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一點與關張二人不謀而合。

    其三,劉備雖然不濟,可是關張二人也並不如意。關羽是個在逃犯,身上有人命官司,儘管武藝高強,可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張飛儘管頗有家財,可是一個殺豬的莽漢,在當時也不被人看好。倒是劉備粗讀詩書,又有良好的社會背景,因此他做老大,順理成章。

    其四,劉備很有名氣,小時候家住的樓桑村也很出名,在當地都知道,樓桑村樹下必出貴人,劉備小時候那句話“我當天子,必乘此車蓋”,肯定也不脛而走。

    其五,劉備的膽略和才智。關羽飄零四海,閱人無數,可惜沒有一個像劉備那樣的人物看重自己,張飛也是如此,而劉備慷然論天下大事,讓二人折服。三人都胸懷大志,因此相同的理想抱負把他們緊緊的團結在一起。

    其六,三人都是社會的底層,儘管都有種拼搏的意識,可是不被人看好。在重視門第的時代,劉備雖然自稱是大漢皇族的後代,可是大漢皇帝始終不承認,再說當時的皇親多的去了,因此無濟於事;關羽愛好打抱不平,儘管武藝高強,但一直到處流竄,也屬於社會壓榨的物件;至於張飛乃是屠狗之輩,下九流的勾當,更是遭人白眼。想起三國演義其中的一段詩句: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這話確實不假。

    因此在當時關張擁護劉備做老大,不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向上拼搏的一種必然形式。三人無兄無弟,無有親眷,沒有任何社會背景,只有靠著自己的雙手去奮發去開拓,比起其他人的創業,劉關張的創業更是一種頑強拼搏力量的彰顯。

  • 5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三國時期,軍閥混戰社會動盪,“忠臣不事二主”的傳統慣性事實上已經受到了“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的挑戰。但即使不考慮“君為臣綱”、“威武不能屈”的傳統思維,從“投資”的角度來講降將的發展前途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三國的降將依然還是比較少的。

    我們且不提關羽,張飛看看三國時期那些降將。比較出名的前期有張遼、呂布、張郃等,中期有黃忠、魏延等,後期有孟達、姜維、夏侯霸、于禁等。這裡面,張遼、張郃、黃忠、魏延等屬於降將中的主流,就是主公被擒(或被殺),身份由“有君之將“轉化為”無主之將“。這時如果敵以禮相待甚至予以殊榮,作為降將也並不那麼丟人(魏延是被《三國演義》黑了,“腦後有反骨“成了一個經典橋段),可以說大多數降將都是如此模式的。這裡呂布在自立之後本身是一方諸侯,投降就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另一個小主流是在本陣營受到迫害,不得以而降。孟達是因為關羽北伐時不發兵相救得罪了劉備;夏侯霸是因為司馬懿殺死曹爽後怕受株連。姜維其實也屬於此例——諸葛亮大軍一到,姜維的上級馬遵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扔下姜維等人跟隨郭淮逃往上邽;姜維欲逃竟無城收留,不得以而降,這種降將也不丟人,畢竟不是戰場上的懦夫,還是能被人接受的。

    還有一種就比較不光彩了,是被俘虜後投降的。這就要說說姜維和于禁了,哎……于禁作為五子良將之一,名聲就是因為投降而臭的。當時于禁投降,曹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在主公沒有被消滅、內部又沒有迫害等特殊情況下,是很少有降將的生存空間的。也就是說降將不是不能被接受,但要滿足主公被滅或受到迫害兩種前提條件之一。劉備雖然一直沒有發展起來,但也一直沒有被滅亡,只要劉備還在,張飛、關羽又怎會輕易當降將呢?當然,關羽是有降曹經歷的,再回到劉備身邊也有特別的原因,《三國演義》裡的故事,千萬別太當真。

  • 6 # 巴山夜雨涮鍋

    劉備才能出眾,文武雙全。他的畢生對手曹操在“煮酒論英雄”時曾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袁紹這種根本不算啥。後來曹劉翻臉,曹操又評價說,劉備水平和我差不多,就是智謀方面稍微遲鈍一點。

    劉備的性格也是相當果決,敢作敢當,絕非《演義》中的鼻涕蟲。當初參加鎮壓黃巾起義時,劉備有一次全軍覆沒,躺在屍體堆裡面裝死人才逃過一劫,算是從鬼門關上爬過來的。劉備當安喜縣尉(縣公安局長)時,就敢綁架毒打上級派來的督郵(紀檢人員)。劉備很能打仗,從20多歲參加鎮壓黃巾,戎馬生涯半輩子,先後打敗過曹操的部將蔡陽、車胄、劉岱、王忠。

    劉備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人格魅力。無論是有權有勢的軍政官員,普通士人,草莽豪傑,還是一般平民,劉備都能與他們坦然相交。早年有仇人派刺客到劉備這邊臥底,準備刺殺劉備,結果那刺客被劉備一番真誠接待,推心置腹,感動得當場把僱主的計劃和盤托出。靠了這種人格魅力,劉備前半生雖然經常被打得跟喪家之犬一樣,但走到哪裡都能得到很好的接待,鎮守哪裡也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援。

    相比霸氣蓋世而又率意而為的曹操,劉備才能略遜,卻更有親和力,尤其待下寬厚,基本不殺戮百姓,在士人中間也有更“仁義”的名聲。相比老邁的劉表或年輕的孫權,劉備表現的進取心和英雄氣場更強。

    就拿著名的三顧茅廬為例子,與其說是在長諸葛亮的身價,不如說是在讚美劉備的誠摯。47歲的“大漢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新野城主”,前往面見27歲的鄉下書生,居然一次二次沒見著,還能繼續前往。在庸人看來,劉備這是丟臉掉份,但在有識之士看來,大耳朵的三顧之行,展現的是過人的胸襟與氣魄。

    這也正是劉備能屢敗屢戰,在48歲落魄流離之際,還能糾集一幫文武之才,成就三分天下的原因。

    而關羽和張飛,不但有以上因素,他們還是劉備起家的老弟兄,自然更是同生共死,不離不棄了。

  • 7 # 小刀三國

    幾個因素,主要因素就是劉備的人格魅力,參考我的文章《歷史上劉備有什麼樣的人格魅力,讓一大批人甘願效犬馬之勞?》,另外還有幾個因素是劉備皇叔身份和劉備手下施展空間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元的信用危機一旦爆發,會給世界經濟帶來何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