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曉曉

    旅大”級的艦炮口徑和佈置方案都在模仿“科特林”級,不過當時沒有相應的雙聯裝130毫米艦炮可以選用,真正的海軍艦炮只有07型“鞍山”級驅逐艦那樣的人工裝填的單管130毫米艦炮,顯然不能滿足70年代以後的需求和發展,甚至後期裝艦的100毫米艦炮也是單管人工裝填。惟一在結構上與“科特林”級艦炮相近的是50年代引進仿製的66型130毫米海岸炮。這種海岸炮是“科特林”級艦炮的簡化型,去除了火炮穩定裝置,以及自動裝彈揚彈裝置和炮塔炮瞄雷達,因為岸防炮在混凝土基座上,沒有海上波浪的影響,而且主要遂行對海面目標射擊,整個炮兵連採用1臺322型校射雷達測量彈著點水柱反射訊號進行修正。蘇聯海軍“科特林”級的130毫米艦炮負有打擊空中目標的使命,因此除在驅逐艦上配備射擊指揮儀和對水面目標的校射雷達外,2座130毫米炮塔上還安裝了可以跟蹤空中目標的圓錐掃描炮瞄雷達。在設計“旅大”級時,在66型海岸炮基礎上加以改進同樣也是較為穩妥和別出心裁的主意。但是中國沒有能夠安裝在炮塔上的小型炮瞄雷達,最終對海和對空解決辦法是由炮塔右側的光學向量瞄準裝置進行瞄準,而對海面目標射擊則由艦橋上的343型校射雷達和光學指揮儀控制炮塔隨動射擊,與此同時補充研製了火炮穩定系統和揚彈系統。1976年這種由海岸炮改裝發展而來的艦炮才最終定型為76式,此時已經在“旅大”級驅逐艦上使用了5年以上。

  • 2 # 兔哥哨位

    軍艦生活在海上,戰鬥在海上,面對茫茫大海,波濤洶湧的海浪,顛簸中的軍艦上的艦炮是如何準確命中目標的呢?這確實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下面我們就一同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軍艦在海上是一個動態存在的,海浪、海風使軍艦時刻都在晃動,軍艦的晃動是隨著海浪的晃動而搖擺的,海浪的運動形式是以運動的波峰浪谷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對軍艦的影響就有左右搖擺,也就是橫搖,還有前後搖擺就是縱搖,還有艦艏左右擺動叫艏搖。軍艦左右移位(竄動)叫橫蕩,前後移位(竄動)叫縱蕩,上下叫垂蕩。但軍艦是一個整體,因此,不論怎樣搖擺都是有一個週期的,所以,人們就利用這個週期並適合它,用人工、機械、現代的技術來處理軍艦的搖擺。早期風帆時代,火炮都安裝在艦體的側面,橫搖會使火炮炮口上下移動,那個時候射程近,縱搖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只需要解決橫搖就可以了,例如,人工控制火炮根據船的橫搖上下調整炮口指向,船舶進入波谷時最穩定,此時開炮射擊。

    軍艦進入機械動力時代,交火距離逐漸變遠,而且不依靠風帆也使火炮射向變得扇面更大,火炮橫向90度射擊時可以克服橫搖,縱向射擊時可以克服縱搖,只需要上下提前預定炮口射角即可,也就是炮口上下不斷調整仰俯角。但軍艦火炮都是由炮耳軸固定在炮座上的,而且軍艦是搖擺是三軸向的,軍艦即便是縱向射擊時,軍艦也是有橫搖的,怎麼辦呢?這就必須解決炮軸傾斜問題,但火炮是和整個艦體連在一起的,這個重量太重了,即便是現在軍艦火炮依然不能透過調整炮軸傾斜來實現三軸穩定,通常是一軸或者是兩軸穩定。此時的艦炮簡單講就是利用陀螺儀瞄準目標,利用陀螺儀測定炮口軸向穩定(上下仰俯角),利用陀螺儀測量出炮耳軸傾斜角,根據炮彈的彈著點,綜合修正艦炮射擊角度實現準確射擊。此時,艦炮射擊時需要校射,並且不斷的測算炮口仰俯角和炮耳軸傾斜角的變化,做不到一擊即中,射速也受影響。簡單說就是利用陀螺儀透過火炮伺服機構解決炮口仰俯角,至於炮耳軸傾斜角變化對火炮的影響,不做任何調整,只測量炮耳軸傾斜角,由炮耳軸傾斜感測器給出修正資料,透過計算機結算出射擊諸元。

    現在的艦炮除了擁有縱、橫雙軸穩定,還有控制炮耳傾斜穩定的垂直穩定系統,這個系統並非是讓火炮身管可以脫離炮耳軸做平衡轉動,也非整個炮塔脫離艦體轉動調平,而是艦體,火炮綜合聯動。例如,減搖鰭,這是克服艦體搖晃最有效的一個設計,現在的減搖鰭已經智慧化,使船舶受海浪影響的搖晃減少到最低,也有利於透過火炮控制系統進行穩定調整艦炮射擊資料,而現在的火控計算機和火炮伺服機構更加快速有效,能夠給出火炮射擊最佳時間,最佳彈道,保證命中率。

    海水配平穩定系統,智慧化重力平衡系統等等也是船舶本身克服顛婆晃動的重要裝置,艦炮垂穩系統是一個綜合穩定系統,在軍艦採取上述穩定系統後,艦炮射擊時受海浪顛簸影響就更加具有規律性,這樣一來,在雷達、計算機、電液伺服機構的配合下,艦炮射擊精度大幅提高。軍艦火炮穩定系統各國都有所不同,但原理都是大同小異,不過先進性如何沒人會說出來的,凡是說出來的都是不重要的。總之,現在軍艦火炮射擊已經實現自動化,克服顛婆晃動實現智慧化,保證命中精準。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路。

  • 3 # 兵器知識譜

    海洋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而海況則指的是海面狀況、海情,是指在海洋水文觀測中,由風浪和湧浪引起的海面外貌特徵,根據視野內海面狀況、波峰的形狀及其破裂程度和浪花泡沫出現的多少等,人們把海況共分為10級,海況等級越高,海況越複雜。

    鑑於海況的存在,航行在海洋上的軍艦在使用艦炮對目標實施射擊時射擊精度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海況等級越高,艦炮受到的影響就越大,射擊精度就越低。

    海況對艦炮的射擊精度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海況通常以浪高來劃分等級,0級海況無浪;1級海況浪高0.1米;2級海況浪高0.1~0.5米;3級海況0.5~1.25米;4級海況1.25米~2.5米;5級海況2.5~4米;6級海況4~6米;7級海況6.9米;8級海況7~14米;9級海況>14米。

    可見當海況在2級以上時就能產生明顯高海浪,軍艦將無可避免地發生搖晃現象,很顯然這樣的搖晃是會對艦炮射擊精度產生嚴重影響的,所以為了保持對目標的精確射擊,艦炮需要克服海況造成的影響。

    那麼艦炮究竟是如何實現在不斷搖曳的情況下保持保持射擊穩定性的呢?我們從以下幾點來進行分析。

    ▼下圖為6級海況中航行的中國海軍054A型導彈護衛艦,在這樣惡劣的海況中艦炮是無法做到穩定射擊的,甚至可以這麼說:軍艦上的大部分武器裝備都無法在這樣的海況下發揮正常功能。海浪是海水有規律的波動現象,可根據海浪波動現象特徵為軍艦設計火炮穩定系統

    通常所說的海浪是指海洋中由風產生的波浪,是包括軍艦在內的航海器發生“顛簸”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引起船員出現“暈船”的主要原因,它包括風浪、湧浪和近岸波。無風的海面也會出現湧浪和近岸波,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無風三尺浪”的證據,但實際上它們是由別處的風引起的海浪傳播來的。

    廣義上的海浪,還包括天體引力、海底地震、火山爆發、塌陷滑坡、大氣壓力變化和海水密度分佈不均等外力和內力作用下,形成的海嘯、風暴潮和海洋內波等,它們都會引起海水的巨大波動,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海上無風三尺浪”。

    海浪是海面起伏形狀的傳播,是水質點離開平衡位置,作週期性振動,並向一定方向傳播而形成的一種波動,水質點的振動能形成動能,海浪起伏能產生勢能,這兩種能的累計數量是驚人的。

    在全球海洋中,僅風浪和湧浪的總能量相當於到達地球外側太陽能量的一半,海浪的能量沿著海浪傳播的方向滾滾向前,因而,海浪實際上又是能量的波形傳播,海浪波動週期從零點幾秒到數小時以上(6級以下海況海浪週期為0.5至25秒),波高從幾毫米到幾十米,波長從幾毫米到數千千米。

    海浪由無限多個振幅不同、頻率不同、方向不同、相位雜亂的組成波組成,這些組成波便構成海浪譜此譜描述海浪能量相對於個組成波的分佈,故又名“能量譜”。

    它用於描述海浪內部能量相對於頻率和方向的分佈。為研究海浪的重要概念,通常假定海浪由許多隨機的正弧波疊加而成。

    不同頻率的組成波具有不同的振幅,從而具有不同的能量。設有圓頻率ω的函式S(ω),在ω至(ω+ω)的間隔內,海浪各組成波的能量與S(ω)ω成比例,則S(ω)表示這些組成波的能量大小,它代表能量對頻率的分佈,故稱為海浪的頻譜或能譜。

    同樣,設有一個包含組成波的圓頻率ω和波向θ的函式S(ω,θ),且在ω至(ω+ω)和θ至(θ+ω)的間隔內,各組成波的能量和S(ω,θ)ωθ成比例,則S(ω,θ)代表能量對ω和θ的分佈,稱為海浪的方向譜。

    將組成波的圓頻率換為波數,可得到波數譜;將ω換為2π(頻率為週期的倒),得到以表示的頻譜S()數,以上各種譜統稱為海浪譜。

    求得海浪譜的主要方法有兩種:第一、利用觀測得到的波高、週期的推導,得出半理論、半經驗形式的海浪譜;第二、利用某一固定點測得的波面隨時間變化的這段記錄,來推算相關函式,然後求譜。

    當然了,也有透過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式來求譜,目前得到的海浪譜主要是建立在觀測資料的基礎上求出的,但由於目前尚缺乏精確的風和海浪的觀測資料,故已提出的一些譜,彼此相差較大。

    海浪譜的分析研究是很重要的,根據海浪譜,可以較合理地設計防坡堤及海面對雷達的反射部分,利用海浪譜,可以算出波高、週期等海浪要素,在研發艦載武器時可根據海浪譜設計出自動控制系統,以達到校正包括艦炮在內的艦載武器發射偏差的目的。

    ▼下圖為國家海洋預報臺公佈的海洋風暴預報,海洋預報臺之所以能準確預報海況的原因除了氣象衛星、氣象雷達等高科技裝備預測以外,還有中國科技工作者常年列月蒐集的領海海況資料製作的“海浪譜”,“海浪譜”不但可以為海洋氣象預報提供參考,而且還能為軍事服務。艦炮可以利用海水有規律的波動進行瞄準射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軍艦的火炮主要依靠經驗豐富豐富士兵透過手動方式操作來實現穩定,從而達到對目標的準確射擊,而實現艦炮穩定的方法就是利用海水有規律的波動現象。

    比如說在2級海況下,軍艦的搖曳會導致艦炮瞄準器在對準目標時產生5~10mm的上下晃動,當炮長指揮艦炮瞄準目標後,會在第一時間記住目標在瞄準器裡的刻度位置;當艦體在搖擺時瞄準器刻度套住目標一瞬間,炮長下令開火或者直接踩動擊發踏板擊發艦炮。

    這就是艦炮專業術語中所說的“人工射擊校正”,相當於以人工操作火炮方向角和俯仰角的形式來達到穩定炮身的目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艦炮開始使用陀螺儀原理來對炮身進行穩定控制,即陀螺儀閉環校射系統,也稱“艦載火控系統”。

    該系統最初由納粹德國發明並應用到128mm防空炮上(即40型128毫米雙聯防空炮),它利用陀螺儀的迴轉效應來實現對火炮的炮身進行穩定控制。

    它的穩定原理是這樣的:當高射炮的瞄準儀套住(鎖定)目標以後為陀螺儀設定指向角度,開啟穩定器液壓站電源,液壓系統根據陀螺儀的指向隨時調整炮身俯仰角,始終保持炮身指向目標或者設定的射擊角。

    比如說當目標爬升時,液壓系統會驅動炮身上調仰角;當目標俯衝時,液壓系統驅動炮身下降仰角。

    陀螺儀閉環校射系統應用到艦炮以後,其控制原理與防空炮基本相同,區別在於軍艦受到海浪影響,艦炮是處於一個搖曳的環境中工作的,好在海水的波動是有周期性的、規律性的,所以只要為炮身穩定系統多安裝幾個陀螺儀就能實現像陸地上的防空炮一樣穩定炮身。

    這就是現代軍艦的艦炮穩定系統中的陀螺儀組,海浪譜對軍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振幅、頻率和方向這三個因素,所以陀螺儀組至少需要4個陀螺儀組成。

    其中3個陀螺儀分別用來感知海浪的振幅、頻率和方向對軍艦造成的搖曳,另一個用來控制炮身的指向穩定,在艦炮對目標進行瞄準射擊時,陀螺儀組將會根據軍艦搖曳的程度來對炮身實施穩定控制,從而達到“精確射擊”的效果。

    ▼下圖為海軍三級軍士長正在操作艦炮對目標進行瞄準射擊,由於該艦炮屬於小口徑傳統艦炮,並無炮身穩定裝置,因此軍士長只能透過瞄準器刻度盤來操作艦炮射擊角,以此來達到穩定炮身的效果。艦炮克服海浪影響進行精確射擊的方法

    想要在搖曳的軍艦上使用艦炮對目標進行精確射擊,那就得解決艦炮的炮身指向穩定性,這種能夠達到炮身指向穩定性的裝置叫做“火炮穩定器”,即上述中提到的使用陀螺儀原理製成的“閉環校射系統”。

    現代軍艦已經普遍採用先進的計算機進行控制,火炮穩定器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對炮身的穩定效果遠遠超過機械控制的“閉環校射系統”,因為計算機不但能透過感測器更好地感知陀螺儀動作,而且還能在軍艦行進過程中不斷蒐集所在海域的海況,製成“海浪譜”,當艦炮系統啟用以後,火炮穩定器除了在陀螺儀的穩定下對目標進行瞄準以外,計算機系統還能根據“海浪譜”對炮身進行輔助穩定。

    當艦炮鎖定目標以後,不論軍艦航速、航向以及海況如何變化,火炮穩定器在計算機的控制下透過驅動液壓系統和電機系統使炮塔始終旋轉面朝目標,並且保持炮身始終指向目標或者在計算機所設計的彈道角度上,以此達到艦炮穩定射擊的效果。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論是多精準的陀螺儀組、不論是多麼敏感的伺服電機組、不論是多麼先進的計算機系統,在進行艦炮穩定瞄準和彈道設計時以及匹配海浪譜時都難免出現誤差,所以為了提高命中率(即射擊精度),艦炮需要較高的射速來提高單位時間內的火力輸出,用火力密度來彌補射擊偏差。

    比如說俄羅斯956型“現代”級驅逐艦所使用AK-130型雙聯130mm艦炮,它的射速高達每分鐘70發,是中口徑火炮中射速最高的一款,相當於每秒鐘可向目標投送1.16發130mm炮彈。

    如果計算機對目標機設定的射擊諸元為5.2秒連續射擊,那麼該型艦炮將會在這個時間段內向目標投送6發炮彈,以確保至少有一發炮彈命中目標;假設目標為一艘4000噸的大型護衛艦,那麼AK-130艦炮只需要連續5次實施5.2秒的連續射擊就足以讓這艘護衛艦失去戰鬥力。

    艦炮計算機控制的火炮穩定器技術還被應用到岸基火炮上,最典型的代表是主戰坦克的火炮,這也是現代主戰坦克具備行進間射擊的原因所在,而且坦克是一種在陸地上機動的裝備,並不受海洋上覆雜的“海浪譜”影響,所以坦克炮在火炮穩定器的控制下常常能夠做到“首發命中”,不需要艦炮那樣透過高射速來彌補射擊偏差。

    ▼下圖為艦炮“炮身穩定器”中所使用的陀螺儀組,它在計算機的控制下能夠實現對艦炮炮身的穩定控制,使炮身在對目標進行瞄準時保持始終指向目標或者按照計算機設計的導彈射擊角,以達到穩定射擊的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第一、艦炮是一種艦載武器系統,受複雜的海況影響,所以艦炮需要在一個不斷搖曳的環境中工作,為了提高命中率艦炮需要一種能夠在搖曳的環境中保持炮身穩定的措施,以確保在對目標進行瞄準射擊時炮身穩定,使炮身在搖曳的環境中始終保持指向目標。

    第二、在計算機發明之前,艦炮的穩定性是透過使用陀螺儀組成的機械式火炮穩定器來實現炮身穩定射擊的。在計算機發明以後,火炮穩定器開始實現自動化控制,艦炮系統不但能夠實現陀螺儀炮身穩定控制,而且還能透過計算機蒐集和分析“海浪譜”來輔助炮身穩定,提高了艦炮射擊精度。

    艦炮雖然是傳統的火炮,但是現代先進艦炮技術是一種不亞於導彈的高科技,所以世界上能夠獨立研發先進艦炮系統的國家屈指可數,艦炮技術除了上述中提到陀螺儀+計算機控制的炮身穩定器以外,還涉及到雷達系統、光電觀瞄系統、供彈系統等等技術,因此有人認為艦炮技術是海軍裝備領域上“CROWN”。

    ▼下圖為美國2014年度“環太平洋軍演”中的我軍054A型導彈護衛艦“岳陽”號正在參加艦炮射擊科目,由於往年這個科目美、英、日、澳等國的艦炮需要進行3輪以上的射擊才能命中目標,但是該年度我軍在實施炮擊時居然做到了首發命中,造成參演的美、英、日、澳等國軍艦無靶標可射擊的尷尬局面,可見中國艦炮穩定技術已經超越西方國家。
  • 4 # 史海淘金客

    淘金客說:這個問題要分開來看,小口徑的防空炮和大口徑對艦對地火炮的處理方式並不一樣。

    自穩定的防空炮

    艦上的小口徑防空炮重量比較輕、後座力也比較小,一般會採用穩定炮座讓射擊變得穩定,原理和上圖的坦克炮的穩定系統一樣,以陀螺儀給出的訊號為基準,透過快速改變火炮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全自動補償海上顛簸引起的偏差。早在二戰時期英、美就率先推出了這種穩定炮座用於40毫米高射炮的穩定射擊,甚至還集成了雷達,如下圖。

    大口徑艦炮

    艦載的大口徑艦炮,特別是重巡洋艦、戰列艦上那些重達上百噸的重炮,整體質量實在太大了,調動火炮的速度又很慢,慢到只有每秒幾度,當然就不可能透過穩定系統來修正海浪引起的顛簸,因此這類火炮採用了另外一種辦法,通俗地說就是:火炮調整到合適的角度後發出開炮命令,火炮並不立刻開火,而是等!艦上的火控系統監視到艦身恰好搖到合適的角度時,火炮立刻發火射擊!

    這個等待的時間可以長到好幾秒鐘,對射速有一定的影響,不過大口徑火炮本來射速就低,影響不太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爾法元(AlphaGo Zero)為什麼能無師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