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美大觀
-
2 # 華嚴
談到這問題,許多人會毫不客氣地說:當然是湘軍了,因為曾國藩領導的這支軍隊最終將太平天國送進了墳墓,給大清王朝延續了近五十年國祚。這是事實,但卻不能得出湘軍強於或者比太平軍更能打的結論。要知道,自從“天京事變”後,太平軍各路將領各自為戰且互不救援之情況相當嚴重,以致屢戰屢敗,難以抵擋湘軍的進攻。此外,西方列強出兵干涉,明確支援湘軍,特別是其分支李鴻章淮軍更是清一色的西洋裝備。所以,在大戰後期,湘軍打贏太平軍很正常,這裡面的影響因素太多。那麼,若是雙方均處在實力的巔峰時刻且精銳盡出,在沒有外部勢力介入之情況下下,誰更厲害呢?1854年12月——1855年3月,一場驚心動魄的主力對決,告知了答案。
在此,我們首先來看看此次雙方都派出哪些高手參與角逐,細細品味下這場精彩的戰役。
湘軍陣營:
曾國藩:湖南理學經世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首,為大清國祚的延續立下汗馬功勞。雖說帶兵打仗不行,但選將、招兵、練兵則比較內行,屬於統帥級別人物。
胡林翼:晚清中興名臣裡的實際一哥,在用兵、籌集糧餉上很有一套,有湘軍“奶爸”之稱。沒有胡林翼,就不會有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出頭之日。
羅澤南:湖南理學大師,早年家境貧困,妻兒大多死於飢餓,命運慘淡。但是,羅澤南品德高尚,手下願效死力者一大堆,如李續賓、李續宜、王珍等均是他學生。此外,他是湘軍創始人之一,也是猛將一枚。
李續賓:羅澤南手下第一猛將,也是湘軍第一悍將,陳玉成說此人乃堪稱對手之一。
彭玉麟:湘軍水師大將,中國近代海軍的開創者之一,其編練的長江水師成為北洋艦隊的主要基礎
楊載福:湘軍水師大將,當時排名在彭玉麟之前,只是後期名氣沒那麼大。
塔齊布:湘軍前期第一“猛將”,曾在城陵磯一戰擊殺太平軍悍將曾天養。
太平天國方面:
東王楊秀清:晚清一流軍事家、戰略家,太平天國能夠迅猛發展,楊秀清功不可沒。李秀成對其評價是:“東王佐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軍民佩服”。九江、湖口大戰,由楊秀清策劃,石達開執行。
翼王石達開:太平天國最完美的英雄,雖然後來單幹時屢戰屢敗,但在得力隊友和好領導的幫助下,石達開打防禦戰和運動戰還是很厲害。此外,石達開擅長民政和地方事務,在籌集糧草上很有一套,是天國版的“奶爸”。
燕王秦日綱:整體實力不強,但擅長挖掘地道(所部礦工多),對太平天國也是忠心耿耿。當時,秦日綱在江北牽制湘軍增援部隊,尤其是阻止湖廣總督楊霈所部綠營兵南下。
陳玉成:當時未封王,但其軍事能力非同一般,打惡仗、血杖、運動戰都很厲害,時隸屬秦日綱部。
羅大綱:天地會出身,太平天國著名水師將領,金田起義後一直充當開路先鋒。沒有羅大綱,估計太平天國連永安之圍都無法突破。
林啟榮:後封勤王,晚清最善於防守的戰將,攻防兼備,驍勇善戰。此外,他很得民心、軍心,連紀律散漫的廣東花旗軍都堪願為他效死力,共同防守九江。
胡以晃:太平天國創業時的主要贊助者,也是驍勇善戰之大將。要知道,號稱大清第一“救火隊長”的江忠源就在廬州死於胡以晃之手,其武力值由此可見一斑。
綜上可知,此次大戰,雙方可謂是精銳盡出,陣容相當豪華。當然,戰況也是相當激烈,智慧、謀略、血性、忠誠,在這些人身上顯露無疑。
1854年8月,林紹璋率領西征軍主力在湘潭之戰中全軍覆沒,主帥僅帶四騎兵逃跑。經過短暫休整後,曾國藩再次從長沙出師,攻克嶽州,隨後在城陵磯與西征軍陸軍交戰,驍將曾天養陣亡,太平軍退出湖南。緊接著,胡林翼、李續賓率湘軍過長江進逼武昌,守將石鳳魁、黃再興沒做絲毫像樣抵抗便棄城而逃,武漢就此陷落。而後,曾國藩、彭玉麟、李續賓、塔齊布順江而下攻破太平軍田家鎮、半壁山防線,秦日綱、陳玉成敗退安徽,駐守宿松、太湖一線。大勝後,湘軍乘勝直奔九江、湖口,並揚言要東征金陵
面對危局,東王楊秀清重新部署西線軍務,命令石達開率翼殿精銳西征,大本營屯駐安慶,石達開則要親臨九江、湖口督師。石達開到達前線後,立馬收縮兵力,將主力調往江西,先肅清贛南之清軍,鞏固大後方。而後,石達開書信秦日綱,讓其與陳玉成牽制湖北清軍楊霈部,並伺機再圖武昌。緊接著,強化九江、湖口、梅家洲、石鐘山各要塞防務,同時加緊建造戰船,充實水營力量。此外,強調水陸兩軍相互配合,均要靠岸紮營,互為支援。
1854年12月,曾國藩、彭玉麟率湘軍水路兩師進犯九江,隨後,胡林翼、李續賓、塔齊布、周鳳山等相繼從湖北、湖南趕來增援,湘軍總兵力一萬有餘。大軍雲集後,胡林翼、李續賓、塔齊布猛攻九江城,採取圍堵、攻堅等方式強攻。林啟榮不慌不忙,指揮守軍從三個方向同時向湘軍開火,連續擊敗敵軍進犯,曾國藩大吃一驚。強攻不成,曾國藩命令胡林翼、李續賓、彭玉麟分兵攻擊梅家洲,誰知又被羅大綱打得落花流水,死傷慘重。趁著湘軍分兵之際,林啟榮派兵出城,偷襲塔齊布,連連得手,太平軍士氣大漲。
雖然連獲勝利,但湘軍的水師優勢並沒有被打破,以民船為基礎的太平軍水營難以戰勝按戰船標準建造,並配有西洋火炮的湘軍艦隊。所以,石達開一直都在為如何破除湘軍水師之優勢大傷腦筋,因為制江權決定著這場決戰的最終結局。很快,機會來了。由於久攻城池不下,私人色彩濃厚的湘軍很快就面臨著糧餉供應問題,因為非編制軍朝廷很少也很難撥給軍餉和糧草。為此,曾國藩只能自己想方設法籌款,否則這支軍隊會立馬潰散,淪為一幫烏合之眾。
要籌糧餉,湖南、江西是主要供應地,因戰場在江西,所以理應由贛省負責。不過,由於鄱陽湖掌控在太平軍之手,湘軍無法直接與省城南昌透過水路聯絡,所以,湘軍必須得打通糧道。1855年1月,悍將蕭捷三率領水師輕便戰船一百餘艘突破太平軍湖口防線,摧毀要塞多座,直接闖入鄱陽湖。曾國藩萬分高興,以為糧道就此打通,誰知卻中了石達開誘敵深入之計,湘軍水師被分割在長江與內湖兩處,難以相互接應。
石達開見湘軍已經中計,於是下令封鎖湖口要塞,不讓蕭捷三衝出湖口,只要敢闖關,對面石鐘山上的太平軍則立馬用火炮伺候,讓其有來無回。由於鄱陽湖內湘軍輕便戰船出不來,留在長江上的水師都是以“快蟹”、“長龍”等大型運輸船為主,這就給太平軍水營創造了良好的機會。趁著月黑風高之夜,石達開命令羅大綱率領水營出擊,將滲透燃油的乾草裝滿小船,對湘軍採取火攻,焚燬敵艦多艘,曾國藩被迫將水師撤往九江。石達開乘勝追擊,在九江再次擊敗湘軍水師,太平軍攻入曾國藩坐艦,差點將其活捉,曾國藩隻身逃往羅澤南、塔齊布大營。於此同時,太平軍陸師擊敗塔齊布,所部五千餘人潰散,塔齊布靠藏進茅草堆而躲過一劫。經此大敗,曾國藩只能將水師調往武昌(已被太平軍收復)江面,名為救援武昌,實則是修理戰船,順便躲避太平軍鋒芒。
從九江、湖口這場雙方精銳對決的戰役可以看出,在準備充分之條件下,太平軍和湘軍各有優勢,打得難分難解。但是,若一旦一方出現戰略失誤,則很容易被對手抓住戰機,而後迅速擊敗。所以,太平軍和湘軍都很能打,遺憾的是兩者不能團結合作,一致對抗西方列強。
-
3 # 經典守望者
戰爭從來就沒有殘暴不殘暴一說。兩軍相對,各為其主,殺敵立功是常理。但是,如果要談到對於百姓的傷害,那麼太平軍對於百姓的傷害是更強的,不僅是屠殺還有各種生存上的迫害。
僅僅就是“家財歸聖庫,男女不同營”一條就是的無數百姓家破人亡。太平天國不允許百姓擁有私人財產,全部都要充公,要歸聖庫所有。所以,基本上百姓的民宅都被搜刮一空,太平天國統治江南多年,江南百姓的生存狀況可想而知。再加上男女不同營,使得幼年子女得不到父母照顧,老年男女得不到子女贍養。這一點相對於有曾剃頭之稱的曾國藩湘軍而言還是要好很多的。此外,太平天國屠城的歷史也不少,
簡又文《全州血史》雲:城既破,勝軍縱火焚燒,下令屠城,無論官民兵勇,老幼男女,一概不留,亦可見其仇恨之深矣。大殺三天,始下令封刀。至第四日,即隨街高聲呼喊:“老百姓可以出來”。全城兵民被屠殺者,或被焚斃者無數。(《粵氛紀事》載事後檢查積屍千三百餘具,另焚斃者未計。《盾鼻隨聞錄》則雲:死者四千餘人。據傳說:實數尚不只此,當在萬人以上。)(《民國叢書》第三編《金田之遊及其他》第70頁)曾國藩的湘軍主要的屠城有如下幾次,咸豐八年三月,湘軍攻破太平軍堅守的九江城。曾國藩聞訊歡喜若狂,寫信給九弟曾國荃說:“接手書,知九江克復,喜慰無量。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咸豐十一年9月5日,曾國荃率領湘軍終於攻陷了圍攻2年之久的安慶。曾國藩寫信說:“二十九日有三壘出降,全數殺之”、“初一日一律踏平,殺賊八千”、“安慶克復,城賊誅戮殆盡,並無一名漏網,差快人意。”當中具體的殺戮人數並不清楚。
-
4 # 韓之豫史話
任何歷史都不是絕對的,是透過時間的演變而發生的,不同時期來看待太平天國和湘軍,會有不同的結果。
太平天國運動產於清朝社會、政治、經濟都已到腐爛不堪的時候。嘉慶年間,人口增加到三萬萬左右,而那時落後的生產條件並不足以支援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普通百姓吃不飽飯,於是土匪四起。洪秀全此時藉助於宗教,以耶和華為天父,基督為天兄,成立拜上帝教,雖然不倫不類,但當時貧苦的群眾多有信奉於他者。
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起兵,佔據永安,始建太平天國。其後,咸豐二年攻桂林,不克,改圍湖南,被湖南當地鄉勇擊退,長沙也沒有打下來,只好順著湘江往下,打下洞庭湖旁嶽州,獲得吳三桂留下來的不少軍械,鳥槍換炮,又搶了不少船,此時太平天國才真正有了實力,其後沿途都成功攻克,直接達到了南京,改天京,定都於此。
初期的洪秀全,有志於驅除異族、光復河山,此時他對待貧苦的百姓還算盡心盡力,所以才能獲得廣西不少客家族人的支援。但他抵制佛教、道教以及中國自漢以來治政的儒家,凡是太平軍攻克的地方,孔廟道觀寺院通通損毀無一倖免。洪秀全又極為痛恨滿人,稱之為妖,所以無論官民,只要是滿人盡皆屠戮。
但此時的太平軍還遠稱不上殘暴。對比史上歷來未成功的農民起義,遠到漢朝黃巾,近時明朝李自成,他們的軍隊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隨著擴張,軍隊的成分越來越雜,目標越來越偏離初衷,從反抗暴虐變成了實施暴虐。所以,當太平天國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擴張以後,又沒有一套正式的軍隊制度,紀律便開始潰散。
再加上洪秀全的上帝會吸收了許多三合會的分子,是類似於白蓮教等地下的秘密組織,他們惑眾斂財,結黨成群,在當地都是屬於那種欺壓一方的黑社會集團。於是整個太平軍的風氣慢慢就開始變化了,不像是一個已經建國有制度的部隊,而更偏向於流寇了,洪秀全又偏安南京,開始猜疑部下,太平天國內訌,自己人打來打去,整個軍隊就更亂了。沒有紀律,沒有操練,後期加入太平天國的兵完全就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根本就不會打仗,反而去禍害其餘的百姓綽綽有餘。於是太平天國統治的區域就亂套了,各地土匪、亂民趁火打劫,此時才能說太平軍對待百姓是殘暴不堪的。
中國舊式的民間運動是不能救國救民族的。
說完了太平軍,再看看他們的死對頭湘軍,湘軍又怎麼由嚴軍變成了一支亂軍的呢?
太平天國南下嶽州、湘陰的時候,曾國藩以侍郎主持團辦,效仿戚繼光,使用忠勇的書生(有勇有謀有忠),訓練一批純樸的湘民。利用中國曆來的禮教作為思想基礎,用宗族觀念和鄉土觀念增加凝聚力,凝聚力、團結力上去了,戰鬥力也就慢慢上去了,湘軍互助精神特別濃,成為主要的特點之一。
而湘軍初建,曾國藩決定陸勇(步兵)發餉四兩二錢,水勇發三兩六錢,比別的軍隊餉額多了一倍還多,在待遇上享有的特殊權利,讓湘軍生活富足,也就沒有什麼魚肉鄉里的事,更不用提曾國藩對於兵士操練十分認真,也不寬縱他的軍官,更不寬縱士兵了。
而湘軍戰鬥力逐漸增強以後,曾國藩的仕途卻出了問題。曾國藩可以說是救了清政府,但當時之朝政以無藥可醫。
湘軍之退化起始於陳玉成殲其精銳於三河集,後招的湘軍則是沒有經過之前曾國藩的訓教,人數多了,事業大了,湘軍就退化了。收復南京之後,曾國藩自己就承認,湘軍之中已經出現暮氣衰敗之像,所以他遣散了很多。
而湘軍之前的一些軍官已經坐大,他們的兵士都是他們自己的家鄉人,於是兵士幾乎是只知道直接長官,而不知道他們最終歸誰領導,更不用提清政府。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有次回湖南去招兵,委託曾國藩代管一陣他的親兵,而曾國荃的部隊竟然不聽曾國藩的指揮,不守規矩,曾國藩又沒有辦法,只好催促曾國荃快點回來。
湘軍是私有部隊的開始,曾國藩以後,湘軍分散各地,先後分化為左宗棠和李鴻章的部隊,李鴻章創立淮軍,倒是把湘軍的壞毛病一個不少全給傳過去了,私有部隊的形式,則是直接導致了民國以來北洋軍閥四處割據的現象。而湘軍的殘暴,也能類比於北洋政府一些地方軍閥,大體上是跟太平軍不相上下的。
有人認為湘軍亂,其實到最後他們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湘軍了,湘軍的軍官立功以後遍佈全國各地,把手下的親兵也都帶過去了。在我的認知裡,只有最初的,那個由曾國藩親手訓練出來的,由純樸湘民組成的,由儒式教育統一思想的,那個部隊,才是純正的湘軍。
說起太平軍與湘軍的聯絡,說起來好笑,曾經兩隻部隊在南方打的頭破血流,但是太平天國覆滅以後,有的太平軍衣服一脫,重新又成為了農民普通百姓,然後在後來湘軍擴招之時,竟有人入伍當湘軍的,這是歷史上的真事,啼笑皆非。
最終,無論如何,受苦受難的永遠是那一批順從而又質樸的百姓,他們沒有什麼遠大見識,沒有什麼理想目標,只想吃了上頓有下頓,只要生活得下去,就感天謝地,就安安穩穩的當一個農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然而歷史的交替,總是因為這一群偉大的人,這可能就是歷史之厚重,令人唏噓。
回覆列表
太平天國運動確實給南方地區造成了非常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是這些賬不能全記載太平軍頭上。
天平天國運動從1851年—1864年共計持續了14年的時間,在這14年中清軍和太平軍圍繞著長江中下游地區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給江南人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痛苦。目前眾多學者都推測整個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江南的人口損失達到了千萬級別,有的人甚至估算這場戰爭造成了5000萬人以上死亡。
不可否認的是,太平軍在整個戰爭期間多次犯下重大的戰爭罪行,屠城也並不少見。太平軍比較大的屠城有“全州之屠”和“滄州之屠”。
不過對於全州之屠的真實性,現在史學界爭論很大。根據當年守城清軍的求援信中所說,此時全州所剩軍民不過幾千人,但地方誌上卻說太平軍破城之後縱兵屠城,遇難者達到了萬人級別,這明顯是前後矛盾。
當然,滄州之屠確實是屬實的,這也是太平軍在北伐時所犯下的重大錯誤。不過相對而言太平軍的軍紀還是湊合的,並且在楊秀清的主政下,太平軍對儒家文人的態度也大為緩和,楊秀清十分注重拉攏知識分子,這一點是非常有眼光的。
但相比於太平軍,湘軍的軍紀就要敗壞的多。平心而論,湘軍對江南人民的殘害是要遠遠大於太平軍的,曾國藩頂著“半個完人”的頭銜卻縱兵姦淫擄掠,有著“曾剃頭”之稱。
湘軍在戰爭後期接連於九江、安慶、南京屠城,特別是南京之屠空前慘烈血腥。
據曾國藩幕僚趙文烈的記載:“沿街死屍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在地”。從趙文烈的表述中可以看到,湘軍在攻克南京之後肆意殺掠,連老人和兒童都不放過,甚至以此為樂。而據南京的老人回憶:官軍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
誠然,湘軍在與太平軍的戰爭中損失慘重,而湘軍皆是由鄰里鄉黨組成的,軍官和士兵大多都是同鄉親朋。看到自己的戰友和親人戰死,湘軍必生報復之心。並且湘軍在本質上屬於地方團練,軍費糧草都要自籌,朝廷是不管的。於是掠奪戰利品就成為湘軍士卒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這一切都不能成為湘軍殘害百姓的藉口。
由於湘軍實在過於殘暴,甚至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湘軍水師大佬彭玉麟就多次要求曾國藩大義滅親,誅殺屢次屠城的弟弟曾國荃。但面對彭玉麟的指責,曾國藩則是反唇相譏,加以拒絕,鬧得彭曾二人十分不愉快。
其實彭玉麟心裡也知道,這些屠城行徑都是曾國藩指使的。曾國藩曾在給曾國荃的家書中多次要求,因為傷亡太大,讓曾國荃在克城之後屠城以報復。由此坐實了曾國藩的屠夫之名。
至於清朝統治者則更不會憐惜百姓的生命,在清廷眼裡死多少人都不重要,保住自己的權力和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而太平軍對百姓則稍微有點人性。在天京被圍的最後一段時間裡,由於缺糧,英王李秀成放大量婦孺出城,沒有讓南京出現人盡相食的慘狀。而這些出城之人也是極為幸運的,因為他們躲過了城破之後的湘軍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