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孔乙己亂彈
-
2 # 武研社
坦克自誕生以來,各國相繼研製出了很多坦克,有的很出名,當然也少不了奇葩的坦克,下面就列出來幾個。
德國A7V坦克A7V坦克,也被成為A7V戰鬥坦克,作為德國第一種坦克,這款坦克從外觀就能看出來非常奇葩,像一個方方的盒子。以往的坦克乘員比較少,就有駕駛員,車長,炮長,裝填手等。A7V坦克打破了這一佈局,它能裝18個人,除了車長,炮長,裝填手,駕駛員外加2個機械師,其餘12二人是機槍手,就是多炮塔坦克也沒有那麼多的機槍,這傢伙相當一個移動的堡壘,多達6挺機槍和一門57毫米火炮,這個火力再當時也是非常恐怖的。裡面駐紮一個排的火力。這款坦克戰鬥全重將近30噸,相當一輛現代的輕型坦克的重量了。這款奇葩坦克裝備的數量也不多,只生產了22輛,坦克也有缺點,高大笨重,經常發生故障。不過也是德國研究坦克的一次嘗試,為後來的坦克設計奠定了基礎。
蘇聯T-35坦克上世紀30年代之後,各國生產的坦克火力和重量不斷增加,有一種觀念很奇葩,就是“陸地巡洋艦”概念,各國陸續研製出多個炮塔坦克,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蘇聯的T-35坦克。
該坦克一共裝備5個獨立的炮塔,主炮塔在中央上方,裝備一門76.2毫米的坦克炮,下面就是圍繞主炮塔的兩個小炮塔,外加兩個機槍塔,成對角線佈置;兩個小炮塔位於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後方,2個機槍塔位於主炮塔左前方和右後方。245毫米火炮,2個機槍塔裡面各裝有1挺機槍,這樣的佈置為了火力配系和重量分佈比較均衡。當然,炮塔多,乘員也少不了,一共11個人,車長1人,炮長3人,裝填手3人,機槍手2人,還有無線電員和駕駛員各1人。
T-35坦克的缺點比較明顯了,裝了這麼多的炮塔,速度低下,行程也比較短,還不能原地轉向,機動性比較差,容易讓人吊打。另外,其裝甲防護能力差,該坦克的裝甲僅能防槍彈,炮彈和炸彈碎片,在火炮面前就像紙糊一樣,產量也不多,後來就有新的坦克替代了。
義大利CV33型超輕型坦克1928年,義大利從英國購買4輛1928年向英國購買了4輛卡登-洛伊德MK.VI型超輕型坦克,並取得了英華人的生產許可證,引進仿製之後改稱CV.29,後來對義大利這款坦克並不滿意,研製除了CV.33坦克。這款呆萌的CV.33坦克長僅3.2米,寬僅1.4米,高度只有1.28米,戰鬥全重3.2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作為坦克該有的東西基本都有了。有乘員2人,車長兼機槍手,還有一名駕駛員,主要武器是一挺雙聯裝的機槍,這傢伙就像玩具一樣,小巧呆萌。
日本94式輕型坦克二戰時期日本也裝備了一款超輕型坦克,被稱為“豆戰車”,94式超輕型坦克長3.08米,寬1.62米,高1.62米,戰鬥全重僅僅3.45噸,武器是一挺7.7毫米機槍,其實按照規格,這傢伙也就是個輕型裝甲車,在諾門坎戰役,日本被蘇聯吊打,裝甲部隊也不例外,這種小萌車只有被俘或者吊打的待遇,當時有不少94式輕型坦克被俘虜,對於人高馬大的蘇聯官兵來說,這種坦克內部空間過於狹小,只能站進去坐不下,轉身都費勁。
腦洞大開的球形坦克球形坦克,就是球的形狀,一個球加上炮塔,最初設計是為了讓敵人打不到,上面安裝雙76毫米火炮,還有機槍。當時想象的場景是,如果它火力全開,就能把在它周圍的步兵和其他目標全部一掃而空,再加上它超快的移動速度,簡直就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啊,敵方的坦克打不中,不僅如此,球形坦克還能適應各種不同地形地貌,無論是凹陷還是壕溝,它都能很輕鬆地越過去。後來沒有裝備,完全是異想天開。
-
3 # 班副
坦克是陸軍機械化思維的延續品,是現在陸上作戰主要的武器之一,有著“陸戰之王”的美稱。而在一戰、二戰時期,坦克由於剛剛被創造出來,存在著各方面的不足。由於處於摸索階段,所以存在很多奇葩的思維。
前蘇聯T—35坦克T—35重型坦克又被稱為移動的“百貨市場”,“陸地巡洋艦”。
T35不是某一個坦克型號簡稱,而是蘇聯30年代生產的一系列多炮塔坦克的統稱,總共生產了600輛,由於這個系列的坦克炮塔數量、發動機馬力、底盤樣式、主炮口頸都不太相同,但是他們的設計思路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像海上的軍艦一樣,使用三個以上的炮塔,加強火力密度,以便更好的挺身進攻、側身防繞、背後護菊。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總是骨感。由於T35系列的坦克炮塔太多,結果每個炮塔的裝甲都薄如紙。全車裝甲只有11-35毫米厚,很容易就被打穿。機動性也特別差,由於車身太長,無法原地轉彎,車速只有30公里每小時,爬坡的能力極差。
直到1938年,斯大林視察坦克部隊的時候,就說同志們啊,這個坦克炮塔是不是太多了,我好像感覺到每個炮塔都在嘲諷似得說:來啊來啊,小帥哥快來玩啊~~~~,而且你這個跑的也太慢了,還沒運動會的攝像師跑得快。自此,蘇聯坦克開始走上正軌,發展單一炮管坦克。
說了大號的坦克,我們再講個小型的坦克。
戰場蘿莉——義大利CV33超輕型坦克第一次看到CV33超輕型坦克時,深深的被它嬌小的樣子震撼到,此等萌物也是天下少見 。一直都認為日本的坦克——94式輕戰車(豆戰車)挺小的了,看過義大利人的小坦克才發覺日本的小坦克看著還挺威猛。
CV33超輕型坦克是意大利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研製的、一直使用到二戰中期的超輕型坦克,曾用於西班牙內戰、衣索比亞戰爭和北非戰爭,1943年被淘汰。戰鬥全重為3.2噸,乘員2人,主要武器為兩挺8毫米機槍,彈藥基數3200發。動力裝置為42馬力的汽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2千米/小時。機動性不錯,但火力弱、裝甲太薄,是它的致命弱點。
CV33坦克則十分小巧,甚至比如今人們所熟悉的QQ汽車和SMART都要小,別看他小,衝鋒起來卻一點都不含糊,雖然只能搭載2人,武器也只有機槍,但是在對付衣索比亞土著人的時候,還是十分給力的。
-
4 # 點兵論道
二戰英國弓箭手坦克殲擊車:倒著走比正著走還要快的奇葩!
英華人的A30“挑戰者”巡洋坦克無疑就是借鑑了“老滑頭”的17磅炮塔,加之延伸了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底盤而成的。
瓦倫丁步兵坦克,最大時速只有24Km/h,相對於德軍坦克來說,最厚處有65毫米的裝甲,在加上斜面,早期只安裝了37毫米炮的三號坦克和只有20毫米炮的二號坦克。然而機動性是它最大的弱點。它所使用的火炮還是40毫米炮版本,後期強化後可以上76毫米炮。
-
5 # 榮華之武器堂
從坦克誕生以來,奇葩坦克有不少,比如俄國設計過的門捷列夫超重型坦克和列別金科輪式坦克、德國設計過的鼠超重型坦克,不過還要量產的話相對就不多了
舉幾個量產的奇葩坦克
蘇聯的雙炮塔輕型坦克T-26。最大特徵是採用並列雙炮塔,可安裝多種武器。一般為右炮塔安裝火炮或重機槍,左炮塔安裝輕機槍。T-26Б及其以後的改進型坦克,均採用了較大的單炮塔,裝1門短身管的37mm火炮,後改為裝1門45mm火炮和1挺機槍,彈藥基數為:45mm炮彈165發,機槍彈3654發。其動力裝置為專門設計的T-26型4缸風冷汽油機,最大功率91hP(67kW)。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採用平衡懸掛裝置,每兩個負重輪為一組,每側有8個小直徑的負重輪、4個託帶輪。
該系列坦克共生產1.2萬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一種坦克。這種坦克參加過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和1939年在中蒙邊境上蘇軍對日軍的哈拉哈河戰鬥(日方稱為諾門坎事件),還參加過1939年的蘇芬戰爭。該坦克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它在蘇聯坦克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一環。
著名的多炮塔坦克之一的T-35坦克,共生產60輛,它的戰鬥全重為50t,乘員多達11人,包括:車長兼機槍手、駕駛員、無線電員各1人,炮手和裝填手各3人,另有機槍手2人。車體長為9.72m,車寬3.2m,車高3.43m。車體和履帶過長,使坦克的轉向效能極差,幾乎無法實現原地轉向。
它的最大特點是車上有5個炮塔(含機槍塔),分兩層排列。主炮塔是中央炮塔,在最頂層,上面裝1門76.2mm短身管坦克炮,另有1挺7.62mm並列機槍。下面一層是4個炮塔/機槍塔,兩個副炮塔呈對角佈置,分別位於右前和左後,各裝1門37mm或45mm火炮以及1挺7.62mm機槍;兩個小機槍塔分別位於左前和右後,各裝1挺7.62mm機槍。
鮮為人知的敖德薩坦克 這款坦克是1941年8月敖德薩被圍期間,由拖拉機改裝的坦克,生產了68輛。
"敖德薩"坦克的裝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裝甲,只是普通的鍋爐鋼板而已,比較軟,為了增強防彈效能,往往是在兩層鋼板之間加上木材或橡膠等填料,製成"三明治"式的結構。車體頂部有一個小炮塔或炮座,但不能轉動,裝載機槍、37毫米火破或者45毫米火炮。坦克真正名稱是НИ坦克,是俄文 НаИспуг的縮寫,意思是"驚奇或恐嚇"。不過,人們習慣稱它為"敖德薩"坦克。儘管坦克很土,羅馬尼亞士兵卻被嚇得不輕。
-
6 # 東斯坦因
一戰與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次世界戰爭。在這兩次大戰中,各國為了能在戰場上佔據優勢並贏得戰爭的勝利,腦洞大開的設計了不少奇葩的武器。坦克和裝甲車作為陸戰的主戰裝備,自然也是無法“獨善其身”,湧現出了很多奇葩型號。
德國“新能源”坦克二戰中後期,由於盟軍飛機的猛烈轟炸和切斷海上運輸線的影響,德國油料供應更是幾近崩潰。面對能源短缺,德國開始採用燃氣、木炭作為坦克煤氣,來代替原來的汽油和柴油。
燒煤氣的坦克,原理和現在使用天然氣的計程車和公交車一樣,透過將煤氣注入發動機燃燒,來帶動發動機轉動。這種燒煤氣給坦克提供動力的方法還算比較靠譜,一輛“黑豹”坦克攜帶6個裝滿煤氣的高壓鋼瓶,能在公路上跑100多公里。
燒木炭的坦克,原理也並不複雜,就是在坦克車體的尾部裝上一個燒木炭或木材的大鍋爐,靠產生的燃氣推動發動機轉動。燒木炭提供動力是一種不得已臨時湊合的辦法,平路上跑一跑還算可以,但不能爬坡和高速越野行駛。
德國潛水坦克二戰中期德華人研製的潛水坦克,算得上是“一絕”。因為,單就潛水深度來說,二戰後70年來研製的各種主戰坦克,沒有一種能超過它的。
1939~1940年,為了實施“海獅計劃”,德國陸軍秘密研製了以II,III號坦克為基礎的潛水型號,旨在對灘頭實施突然打擊。德國總共改裝了168輛Ⅲ型潛水坦克,數量相當可觀;並能下潛到15米的水深。不過由於“海獅計劃”夭折,這批潛水坦克也沒能派上用場,成為“曇花一現”式的另類坦克。
沙俄沙皇坦克沙皇坦克是由沙皇俄國發明一款坦克車。驅動裝置為一套兩前一後的三個輪子,由前面兩個直徑達 9 米的放射狀輪幅巨大輪子推動,後面一個單輪直徑 1.5 米;發動機為兩臺德國邁巴赫發動機,單機輸出功率可達 240馬力;其上安裝了巨型重炮,是為數不多的無履帶坦克之一。
不過,由於其造型相當龐大,也不適於戰場使用,故不久即遭棄。
蘇聯KT-40飛行坦克KT-40,又叫“坦克飛翼”,主要由上下兩個大型機翼組成,類似早期的雙翼飛機,機翼由優質木材等材料製成,機翼下面可以安裝一輛5噸重的坦克,坦克成為整個滑翔機的機身,機翼成為坦克的翅膀,坦克裡面可以搭載乘員。“飛行坦克”降落時,坦克的履帶充當飛機的起落架使用。蘇軍的作戰設想是,一旦需要,大型轟炸機Pe-8或TB-3或大型運輸機把“飛行坦克”運到目標附近空域投放,然後,“飛行坦克”將瞄準地面目標。
蘇聯TR-26C加油坦克蘇聯在二戰期間使用的加油坦克,以蘇聯的T-26輕型坦克為基礎改裝而來,用來為其它坦克加油,可以攜帶2000升燃油。
蘇聯T-35重型坦克T-35重型坦克,全重50噸,安裝一臺500馬力汽油發動機公路時速30千米,越野時速19千米,最大行程150千。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擁有5個旋轉炮塔。主炮塔是中央炮塔(裝備一門76毫米坦克炮),在最頂層;下面一層有4個炮塔和機槍塔,兩個小炮塔(配備兩門45毫米火炮)位於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後方,兩個機槍塔位於左前方和右後方。這樣佈置的好處是,火力配系和重量分佈比較均衡。
T-35重型坦克雖然看著挺威猛,但是其根本就是個紙老虎。在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中,T-35裝甲太薄,機動力太差,火炮也不夠有力,既無法摧毀敵軍的新型坦克,又承受不住反坦克武器的攻擊;同時由於過於人高馬大,倒成了戰場上最好的活靶子。
蘇聯球形坦克1941年4月,球形坦克完成了模型設計和製作。該車直徑10米,極速90Km/h;引擎2000馬力,戰鬥重量:50噸;裝甲:200~250毫米。機動性非常優異,可以輕易地轉向目標,平衡系統也非常獨特,使用是類似陀螺儀的原理,行進過程中很平衡。車體兩側還各有一門L-10 76mm主炮。
義大利MIAS單兵突擊車MIAS單兵突擊車,是義大利二戰的一款“傑作”。該武器的火力裝備是一挺口徑為8毫米的機槍和一款榴彈發射器,在戰場上只需單兵即可完成操控,其周圍的裝甲為5~8毫米,可以阻擋普通步槍彈的射擊,卻無法應付大口徑機槍的鋼芯彈。不過由於該突擊車外形矮小,士兵必須得彎著腰或蹲著才能操作射擊,對士兵來說非常的不方便作戰。
義大利CV33型超輕型坦克CV33超輕型坦克是在義大利進口的英國卡丁·路易得MKIV超輕型坦克基礎上研製開發的。於1933年定型。該型坦克長3.2米,寬1.4米,高1.32米,戰鬥全重3噸左右,發動機功率41馬力,時速43km/h;成員兩人,駕駛員一名,車長一名兼任機槍手。武器配置為一部雙聯裝8mm機槍。薄薄的裝甲無法給予成員足夠的安全感,裝甲採用鉚接工藝但是質量非常差勁,有時中彈後鉚釘亂飛,這些被打飛的鉚釘像高速飛行的子彈一樣將很多成員殺死。
193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CV33在面對只裝備大刀和長矛的衣索比亞土著人在開始還表現出了一定優勢,畢竟衣索比亞人很少有見過裝甲機器的。但是過了初期的恐懼以後,衣索比亞人逐漸瞭解CV33的虛實,衣索比亞人將它引到狹窄地域,而後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上一起動手將只有3噸重的坦克掀翻在地。
日本九四式超輕型坦克九四式超輕型坦克 九四輕裝全長3.36m,寬1.62m,高1.63m;重3.45噸。全車裝甲由鉚接接成,厚度8-12mm不等。這個厚度是非常尷尬的,有時中國軍隊裝備的7.92mm口徑的中正式步槍就有機率穿透九四輕裝,更不要提戰間期的37mm反坦克炮了。但由於中國缺乏反坦克武器,九四輕裝依舊能像一戰中的馬克一型坦克般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這種坦克俗稱“豆坦克”。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回覆列表
坦克…panzer-Tank被譽為“陸戰之王”,將坦克叢集稱為“鋼鐵洪流”!
坦克、已經成為現代化陸軍的標配最優先發展的裝備。
沒有坦克、裝甲車的陸軍不如一支游擊隊。一次大戰坦克橫空出世、1916年9月索姆河戰役、英華人首次將“馬克1”型坦克革命性地投入到戰場、開創了機械化戰爭的先河。世界上第一臺實戰型坦克marki“馬克1型、以這副模樣出現在世介面前。“馬克1”獨特菱型造形、需要8個人共同操作、一戰中還沒有區分坦克與裝甲車。(一戰中沒有大規模列裝、但是已經有了一點現代坦克模樣的英國“小遊民”坦克)(一戰中法華人的“雷諾FT-17”輕坦)
法國“坦克之父”-尚.巴普蒂斯特.尤金.埃斯蒂安、一戰前的名言:“勝利屬於能夠將火炮裝到越野車輛的一方”!雷諾-17/Type.M.17.FT輕型坦克、重6噸、可旋轉炮塔、配1門SA-18型37mm坦克炮、1挺M1914型8mm機槍、動力為1臺18CW4缸水冷汽油機(35馬力)。
雷諾-17輕坦奠定它成為世界上第一型現代坦克的榮耀地位!二戰世界大戰、是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蓬勃發展的輝煌時期、德、美、英、法、蘇、日幾個主要參戰國都拿出了自己的“陸戰之王”投入戰場。
最具代表的是…蘇聯的“T-34”、德國的“黑豹”/“虎”式、美軍的“M4/謝爾曼”、英國的“丘吉爾”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蘇/T-34)(`美/M4謝爾曼)(德/“虎式”)(英/克論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二戰坦克)二戰時期參戰國都腦洞大開設計了很多“黑科技”武器裝備、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更是到了登峰造極。
但是、很多稀奇古怪的坦克-裝甲車還沒有來得及上戰場、二戰結束了。二戰時期最奇葩的坦克設計當數德華人、德國設計出了“巨鼠”系列變態巨型坦克從幾十噸到上千噸都有。因為技術的原因、這些奇葩的坦克僅僅是停留在技術論證和試驗的狀態。戰爭結束了!
冷戰中後期世界的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長相都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