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血青春網

     說到劉備的謀士,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他曾三顧茅廬請出的諸葛亮,然後再是鳳雛--龐統,但是他們都不是劉備最信任的謀士,那劉備最信任的謀士是誰呢?劉備為什麼會最信任他呢?

    公元222年8月,蜀主劉備統帥的東征大軍在夷陵在東吳大將陸遜擊敗,蜀軍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訊息傳到成都,負責留守的丞相諸葛亮慨嘆道:“法孝直若在,一定能制止主公,不讓他東征;即使東征,也一定不會潰敗!”那麼問題來了,連諸葛亮都無法改變劉備的主意,為何說他為何能左右劉備的東征?原因很簡單,因為劉備最信任的謀士,不是伏龍鳳雛,而是法孝直。法孝直不僅深得劉備的信任,而且讓曹操悔恨不已。先說說法孝直是個怎麼樣的人。

    法孝直名法正,字孝直,176年出生,扶風郡郿縣(今陝西省眉縣)人。法正的祖父法真號稱“玄德先生”,精通陰陽讖緯之學。法正自幼跟隨祖父學習,因此在少年時他就具有極高的軍事才幹,特別是在謀劃用兵方面。建安初年,天下大亂,遍地饑荒,法正與同郡好友孟達為謀生路,入蜀依附益州刺史劉璋。但劉璋不善於用人,法正僅做了個新都縣令,之後又被任命為軍議校尉。懷才不遇的法正又被益州當地士族誹謗,他十分苦惱。益州別駕張松與法正是好友,他倆覺得劉璋不能成大事,因此常在一起感嘆。208年,張松出使曹操歸來後,建議劉璋結交劉備。劉璋於是問應該讓何人出使劉備,張松極力舉薦法正。法正一開始推辭,但後來不得已只好前往。令法正沒有想到的是,劉備見到他後,“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法正覺得劉備雄才大略,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後,便與張松密謀協規,暗中與劉備聯絡。

    211年,張松遂勸劉璋迎接劉備入蜀,以討伐張魯。法正於是再次被任命為使者,與孟達各率兩千人迎請劉備入川。法正直接向劉備獻策:“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劉備正苦於地盤狹小,無法施展,法正無疑給自己打開了一扇門,一扇通往益州的大門。

    214年,劉備佔據益州,急需與蜀中士族豪強結交關係,因此有人勸劉備迎娶劉璋舊將吳壹之妹吳氏。但吳氏的前夫是是劉璋的已故兄長劉瑁,劉備認為自己與劉瑁同族,如果這麼做有違禮法。法正則用歷史典故勸諫:“論其親疏,何與晉文之於子圉乎?”之後劉備封賞群臣,其中法正與諸葛亮、張飛、關羽的賞賜最高,為黃金五百斤、白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要知道那三個人可是跟劉備一路風雨走過來的,法正才跟隨劉備三年而已。同時法正被封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他“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極受劉備的信賴,大權在握。但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眥必報,“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有人看不過去了,對軍師將軍諸葛亮說道:“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諸葛亮知道法正是劉備身邊的紅人,因此言道:"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法正雖然專橫,但對劉備可謂竭盡心力。217年,法正獻策:“舉眾往討(漢中),則必可克。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之後的定軍山一戰,法正觀察敵勢,建議劉備出兵,劉備命黃忠率軍衝擊,大破敵軍,曹操心腹愛將夏侯淵當場被斬殺。曹操聽聞訊息後,又悲又怒。當聽說是法正的計策後,曹操說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接著,曹操又不無遺憾的說道:“我將天下英雄豪傑收盡,怎麼就沒有得到法正呢?”當曹操親統大軍與劉備爭奪漢中時,一次劉備所部作戰不利應該撤退,但劉備大怒,堅決不肯撤退,當時每人敢勸諫。曹軍箭如雨下,法正毅然走到了劉備的前面。劉備馬上說:“孝直避箭。”法正卻說:“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劉備這才說曰:“孝直,吾與汝俱去。”於是才撤軍而去。之後劉備斂眾拒險,不與曹操交鋒,曹軍人數眾多,糧草消耗殆盡,曹操不得已而引軍還,劉備遂佔據漢中。219年秋,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同年冬天關羽敗亡,被東吳俘殺。

    220年,被劉備視為“謀主”的法正因病去世,終年45歲。劉備聞訊後十分感傷,一連哭泣數日。法正年長諸葛亮四歲,“劉備視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雖然兩人性格和興趣彼此不同,但雙方始終能以公事大義為重,諸葛亮總理後方,足兵足食;法正則隨軍征討,出謀劃策,配合十分默契。221年4月,劉備稱帝,此時龐統、關羽、法正、張飛均已離世,但只有法正一人得到諡號(翼侯),其他幾人是後來劉禪追封的,由此可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是蜀漢大臣,對法正極為推崇,甚至將他比作劉備的“郭嘉”。

  • 2 # 永登的姑舅

    真實的歷史上究竟是怎麼樣的咱也不清楚,就根據小說中的來說,肯定是諸葛亮了,不然也不會有白帝城 託孤,然後成為丞相,最後北伐中原的故事了!

  • 3 # 南門江

    應該是法正。

    那一年出兵伐吳,劉備大敗的訊息傳到了成都,諸葛亮就嘆息說:“可惜法正死了,否則必能阻止陛下東征之舉。”法正為什麼有這樣的本事。來看他是怎麼勸劉備的。

    裴松之注的《三國志》裡有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啥意思,就是劉備這個逃跑將軍這一天和曹兵打仗,忽然轉性,面對箭雨就是不肯撤退,沒人勸得進不知道哪根筋搭牢的劉備。這時法正出現了,他沒有去勸劉備,而是擋在劉備身前,這一擋,劉備就由面對箭雨的主角,轉變成了法正面對箭雨的旁觀者,俗話說,旁觀者清,劉備立即察覺到了無比的危險,於是不用勸就和法正一起撤了。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靈,關鍵就在於沒有換位思考,位置一旦換了,思考的角度也就換了,法正在勸說劉備時就用了這個辦法,當然前提是劉備關心法正,就如法正關心劉備,不然的話,就悲劇了。

    另外,劉備信任法正,還有另一個陰暗心理。因為法正是個有缺點的人。對喜歡的人可以大開後門,對得罪自己的立即打擊報復。龐統早死,孔明太完美,太完美的總是不大令人放心的,特別是位高權重的完美人,很容易搶了皇帝的風頭。怎麼比得過有缺點的人讓人放心。

    所以在219年,法正去世,劉備十分感傷,可能是認為沒了可能制衡孔明的人,連哭數日,追諡法正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 4 # 好嗨喲讀歷史

    最信任的應該是法正,諸葛亮在劉備東征失敗後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劉備東征時,只有法正能勸阻劉備東征,就算劉備執意東征,只要法正在,劉備也不會慘敗。為何諸葛亮這麼說呢,主要是法正在劉備從葭萌關反攻劉璋時,一直呆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劉備親眼見證法正幫助自己從兵不滿萬的弱勢情況下(左將軍懸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越打越強(劉璋派出的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先是被擊潰,然後李嚴帶軍到達綿竹後直接投降,所以劉備軍隊越來越強,原文為璋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最後派諸將分兵平定諸縣(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當然,龐統也在這個過程中和法正一起出了力,只是龐統沒有等到勝利的那一刻,可惜了。

    法正幫助劉備攻下成都後,法正就來了個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已者數人。有人就去諸葛亮那裡勸說諸葛亮告訴劉備,讓劉備制止法正。諸葛亮來了一個比喻:“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直接表示這事沒法管,告訴劉備也無濟於事。而且這時的法正是“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比諸葛亮都更要得到劉備的信任。

    隨後,法正勸說劉備道:“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合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今策淵、合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劉備聽從了法正的建議,奪取了漢中。在漢中爭奪戰時,還有個小插曲。一次劉備的軍隊進攻,打的不好導致劉備大怒,親冒矢石來到前線督戰。但是沒人敢去勸劉備撤退(打下去已無意義),法正不管不顧來到劉備前面替劉備擋箭,劉備趕忙說:“孝直避箭”法正道:“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劉備不得不說:“孝直,吾與汝俱去”。劉備才下令撤退。

    奪取漢中後第二年,法正去世。劉備是痛哭流涕數日,並給了法正諡號的尊榮,而且劉備時期只有他一人得到諡號(為龐統可惜啊,死早了)。而且法正諡號是“翼”,大概是說如同他的羽翼一樣。

    我個人覺得,法正排第一,龐統排第二。因為這兩人和他相處就像朋友一樣,而且有奪取益州的戰鬥友誼。對於諸葛亮,劉備更多的是尊敬,就像尊敬老師一樣。

  • 5 # 火煮瑣事666

    縱觀劉備身邊謀士,有名者,龐統,徐庶,法正,諸葛亮,四人中跟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最多,劉備最倚重,最信任之人,不是諸葛亮,乃是法正。

    劉備與法正結緣,全因劉璋闇弱,派法正邀劉備來拒張魯,二人一見之下,劉備以禮待之,以恩惠之,法正在劉璋手下不被重用,懷才不遇,屬邊緣人物,今見劉備氣度言談乃大家風範,知是成事之人,遂棄璋投備,降了劉備,並和張松獻圖,把益州這塊肥肉獻於劉備。

    劉備對法正偏愛,行軍打仗中法正多有奇謀。定軍山一役 劉備與曹操相拒於漢中,法正出謀,以黃忠斬殺夏候淵,曹操驚曰:“此必孝直之謀,惜得天下謀士,不得此人爾。”

    後曹操引兵拒劉備,劉備拒守,曹操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就像雞肋一樣。後來無功而返,退回了許昌。劉備遂立為漢中王,封法正為中書令,相當於丞相之職,而當時諸葛亮只是左將軍府軍師之職,可見法正在劉備心目中地位。

    法正乃是劉備集團的主謀,

    性格直率,瑕疵必報。結怨蜀中,時人進言諸葛亮:“何不報於主公,抑其威福。“

    亮曰:“孝直乃主公身邊紅人,雖有瑕疵不掩美玉。“

    連諸葛亮也懼怕法正之威名,不敢動之分毫,可見法正在劉備身邊的地位,在蜀漢的名聲。

    法正在公元220年病逝,

    劉備痛失法正,怮哭數日,怎奈天不與壽。若法正多活二十年,與劉備東征西戰,天下最終歸於誰手也還未知。

    若法正活著,就不會有夷陵之敗,蜀漢實力不致下降,那蜀漢的權力也不會落於諸葛亮之手,就沒有了瘋狂的對外北伐戰爭。

    結語:

    哎!天不與壽,可嘆法孝直奇謀遠慮,與曹魏鬼才郭嘉匹敵,可憐法孝直為劉備倚重之謀臣,君之一去,遇事當問誰?

    可惜可嘆!法正死時才45歲,還有多少奇謀全葬土中,哎,斯人已去,奈何!奈何!

  • 6 # 爬山虎的虎

    劉備手下有四大謀士,諸葛亮僅排第三,第一死的太可惜了

    提到劉備手下的謀士,相比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諸葛亮,單從智謀講諸葛亮在劉備謀士中僅排在第三位,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劉備手下的四大謀士。

    第四、徐庶

    曹操欣賞徐庶的才能,把徐庶的母親抓了過去,徐庶迫不得已投了曹營,但是《三國志》中並不是像野史那樣徐庶進了曹營心在漢,也並不是在曹營一言不發,他很好的起到了謀士的作用,不然也不會官至三公。如果撇開忠義不談,徐庶真是一個不錯的謀士。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畫質圖片

    第三、諸葛亮

    其實劉備三顧茅廬不僅是看重了諸葛亮的才能有謀略,而且劉備更是看重了諸葛亮家族是名門望族。

    第二、法正

    法正,字孝直,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出征四川的智囊,可以說沒有法正,劉備就拿不下四川。後獻計將曹操的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於用奇謀,深受劉備賞識和敬重。他死後,劉備哭了好幾天,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第一、龐統

    龐統小時候很樸實,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龐統20歲時拜見時潁川司馬徽,司馬徽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兩人坐於樹下交談一直從白天說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大為驚異,說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

  • 7 # 大頭微記錄

    據史料記載: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劉備圍攻成都之時、正是法正勸說劉璋投降,之後又與劉備一起攻打漢中,出謀劃策與劉備,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所以說法正才是劉備最信任的謀士!

  • 8 # 阿淵經典影視

    龐統是荊州襄陽人,字士元,號鳳雛,和孔明一樣是劉備的軍師中郎將。

    龐統在當時也很有名,他以出眾的才華的驚人的判斷力,獲得了“鳳雛”的稱號,民間甚至有人說,如果能得伏龍和鳳雛其中一人,便可得天下,可見龐統的能力可以和孔明並駕齊驅的。

    龐統是個十分有個性的人,他雖然長相不出眾,甚至有點醜,但他卻志向高遠,是個不折不扣的怪才。可惜龐統時運不濟,沒等劉備安天下,他就在落鳳坡遇刺身亡。但是,雖然他輔佐劉備很短的時間,卻也為蜀漢做出許多貢獻。

    龐統到底多有才呢?陳壽對他的評價是:龐統的才華可比曹魏的荀彧,而法正則相當於郭嘉。大家都知道,荀彧為曹魏作出極大的貢獻,在曹魏人才眾多的地方,他尚且是一個重臣,深得曹操賞識,算是興魏第一人,陳壽拿龐統與荀彧相比,說明龐統確實能力出眾,但他也不算劉備手下的謀士,法正更像劉備的軍師,為他出謀劃策,和程昱、郭嘉一樣。

    龐統對蜀漢的貢獻,表現在奪取益州上。當時的蜀漢地域十分狹窄,僅有一個州的地界,龐統在此時能夠幫助劉備奪得益州,也算開國功臣了。

    在軍事上,龐統的能力也非常強,他用兵如神,最出名的就是赤壁之戰中火燒連環戰船就是他獻的連環計,龐統之所以這麼大膽走這個險招,其實就是看清了曹魏的形式,當時曹操的手下沒有出眾的謀士,他使的這個計策曹魏無人堪破,這才使得曹操打了敗仗,曹操事後還說,如果奉孝在,他也不至於如此慘敗!其後。龐統於劉備應對諸葛亮的隆中對,在成功擁有荊州領地為根本,提出入川幫劉璋防張魯,此為虛招.實則伺機奪下西川以為帝業。

    龐統對於“隆中對”的計劃十分重要,他同時也是巴蜀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惜他在三十六歲的時候卻因為失誤而送了性命。如果龐統能再活幾年十幾年,他的成就不一定比孔明少,可惜這也只是如果了。

    法正也是劉備手下不容忽視的存在,他亦是當時頂尖的謀士,他的軍事才能並不比龐統等人差,可惜他本人有性格缺陷,太過看重個人的私怨,還為此殺了幾個人,不過,在戰亂年代,這種過失也不算大事了,他依然是劉備手下的得力干將,也是蜀漢功勳卓著的賢臣,他去世以後,劉備也少了一個能夠直言指出他的缺點的直臣,一旦沒有人勸阻得了劉備,他就會犯大錯了,後來的慘敗就是一個鐵證,所以孔明才會嘆,如果法正還在,說不定能夠勸阻得了主上。

    在劉備手下的謀士中,法正是深得劉備信任和寵愛的,就連孔明和龐統等人都不及,所以若論龐統和法正誰厲害,那自然是法正了。

  • 9 # 維摩詰de花雨滿天

    劉備作為集團首領,不可言簡意賅說他信任誰,但是結合背景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三人在劉備集團中各自扮演的角色。

    按入職時間來說,首先是諸葛亮,次為龐統,後有法正。諸葛亮在劉備集團智窮力竭之時被一眾高人接力推薦,劉備擇良辰三次求見才請得出山,孫劉聯盟前遣諸葛亮先行入吳舌戰群儒,方有赤壁火之壯觀,周郎成此大功,後來更是留守諸葛亮和關羽鎮守荊州,可見如果不是信任斷然不會委以重任。

    龐統仕途失意,最初進入劉備智庫也是鬱郁不得志,最後在入川路上被張任射殺,和諸葛亮留守荊州效果一樣,如果不信任龐統,怎麼能安排他做入川軍師呢,顯然鳳雛與臥龍在社會上被人並列讚譽,可見二人能力在伯仲之間,更重要的是龐統人品和忠誠度也不會差,況且龐統被免官是又是諸葛亮極力推薦的,所以劉備對龐統的信任不低於諸葛亮。

    法正有其獨特性,他是益州土著,劉璋部下,良禽擇木而棲,因為劉璋闇弱,所以他轉而倒向劉備,有魏延之行而無魏延之惡,所以劉備作為外來移民,意圖治理益州必須要和本地土著搞好關係,那麼法正就是這個紐帶,所以益州原住民裡面,劉備入川前後接觸張松和法正比較多,但張松被殺,所以法正作為這條紐帶就更值得重視。

    所以說,結合不同的歷史背景,諸葛亮、龐統、法正三大謀士在劉備心中各有不同地位,諸葛亮前期輔助劉備篳路藍縷拓展基業,龐統轉折期指導劉備入主西川,卻中途殞命,法正是劉備立足西川的土著謀士,雖有背主但仍舊深得劉備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凱多太傻,苦苦尋找人造惡魔果實卻放走4顆神級果實,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