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樓哥看歷史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福忠王朱常洵之子,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之孫,原封福王世子。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大軍攻破洛陽,福忠王朱常洵被殺。朱由崧縋城逃脫,暫住懷慶府(府治為今河南省沁陽市)避難。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朱由崧襲封福王。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由於懷慶有警,福王朱由崧前往衛輝府投奔堂叔潞王朱常淓。但是義軍隨即逼近衛輝,福王又與潞王一同南下,暫住於淮安。

    當年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殉國。由於明朝實行兩京制,北方雖已殘破不堪,留都南京及南方各省仍然在明廷的控制之下。現在皇帝賓天,太子失蹤,最終倫序最近的福王朱由崧突破東林黨人的阻攔,於五月十五日在南京武英殿登基為帝。

    福王繼位之後,為了凝聚人心,不但給包括方孝孺在內的大批臣子平反,同時也給三位沒有享受應得待遇的皇帝朱標、朱允炆和朱祁鈺上諡號和廟號,這又是為了什麼呢?

    清軍入南京

    追尊朱標父子:迎合南方士子的歡心

    朱標,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嫡長子。從朱元璋的角度出發,朱標一出生,就意味著他日後會成為自己理所當然的接班人。所以太祖皇帝對這位長子,可謂進行了不遺餘力的培養。朱標六歲的時候,就拜在了當代大儒宋濂的門下。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稱吳王,朱標被封為吳王世子。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南京開國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吳王世子朱標也進封皇太子。

    朱標的這個皇太子,一向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權力最大,最得父皇信任的皇太子。在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的時候,剛過50歲的朱元璋甚至都當起了甩手掌櫃,下旨群臣今後所有的國家大事小事,都先由太子處分。這充分說明朱元璋極度認可太子的能力水平,朱標事實上已經如同副皇帝一般。

    丙寅,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啟皇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十三》

    朱元璋與朱標劇照

    可惜天不假年,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年僅38歲的朱標去世,諡曰懿文。朱標的死,不但對朱元璋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明朝歷史的走向也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當時大明帝國建立不過二十多年,開國皇帝本人已經65歲,料來在世之日已然無多。太子死後,到底是讓他的兒子,還是讓他的兄弟來做新一代接班人,朱元璋為此足足猶豫了四個月多月。

    最終在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明太祖冊封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意味著皇位將仍然在長子長房之中傳承。但由於此時的皇太孫年僅16歲,朱元璋為了確保自己哪天突然駕崩,政權依然能平穩過渡,下死手清除了以涼國公藍玉、宋國公馮勝和穎國公傅友德為首的開國武勳集團。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享年71歲,諡曰高皇帝,廟號太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改年號為建文。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朱允炆追尊其父懿文皇太子朱標為康皇帝,廟號興宗。

    朱元璋為了朱允炆的皇位雖然剷除了武將集團,但同時加強了戍邊親王的軍權,以對付北元殘餘勢力對大明帝國的威脅。而手握兵權的皇叔們,顯然讓朱允炆,和他背後的文官集團認為比蒙古人更為可怕。所以朱允炆在登基之後立刻著手削藩,而他不留任何餘地的鐵血手段,也終於逼反了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

    朱允炆劇照

    讓建文帝君臣沒有想到的是,朱棣如同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一般,在三年的靖難戰爭中以區區北平一隅,竟然頂住了朝廷傾天下之兵發動的無數次進攻。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得到南京空虛的線報之後孤注一擲,率領精銳傾巢南下,並於六月十三日依靠內應攻入金川門。最終奉天殿的一把大火,斷絕了朱標一脈子孫所有的皇帝夢。朱允炆死後,朱棣雖然宣稱以天子禮將其安葬,但卻廢除了建文年號,也根本沒有給這位侄兒上尊號和廟號,顯然是不承認他的皇帝身份。至於大哥朱標,也在當月二十六日被廢去皇帝身份,仍稱懿文皇太子,其在太廟之中的神主牌位也被扔回了懿文陵。

    戊寅,遣安王楹祭告懿文太子,遷其主於陵園。蓋建文初,尊諡懿文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升祭於太廟。致是禮官言考之古典,於禮未安。遂命以主置陵園,仍舊諡號曰懿文皇太子,歲時致祭如常儀。—《明太宗實錄卷九下》

    朱標和朱允炆父子,一直都是江南地主集團的代言人,在南方文人之中很有市場。福王因為其父福忠王朱常洵的緣故,在南京受到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人處處掣肘。為了籠絡這股重要的力量,弘光帝朱由崧決定向現實低頭,首先將被其先祖朱棣廢除皇帝身份的朱標,重新承認其康皇帝的諡號和興宗的廟號。而對於朱允炆,則默許了靖難之後駙馬都尉梅殷為他所上孝愍皇帝的尊號和神宗的廟號。

    說起來當時的弘光帝每天焦頭爛額,可能沒注意到朱允炆神宗的廟號,那麼東林黨人也沒注意到嗎?神宗是崇禎帝和弘光帝祖父,也是東林黨人最為厭惡的朱翊鈞廟號。這些人憋著不發聲音,真是其心何其毒也。一直到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七月,朱由崧才發現這個漏洞,下旨改朱允炆廟號為惠宗,重新為其上諡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東林黨人的目的達成了,朱允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明皇帝,可惜這樣的內耗白白削弱了明廷抵抗清軍的能力。

    明神宗金絲翼善冠

    追尊景泰皇帝,煥發北方軍民的血性

    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次子,仁宗朱高熾之孫,太宗朱棣曾孫,太祖朱元璋玄孫。在他之上是宣宗的長子朱祁鎮,所以朱祁鈺在宣德十年被封為郕王,本來的命運是成年之後就藩封國直到老死。如果有子嗣,那郕國還可以一直傳承到大明滅亡。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為了對付漠北的瓦剌部落在明朝邊境的進犯,同時也為了靠軍功來打出自己的威望,朱祁鈺的哥哥朱祁鎮決定御駕親征。而作為唯一在京的親王,朱祁鈺被賦予了居守北京的重任。

    八月十五日,明軍在土木堡因斷糧斷水而全軍崩潰。包括英國公張輔在內的幾乎全部扈從文武大臣被一網打盡,皇帝朱祁鎮本人也做了瓦剌人的俘虜。訊息傳回北京,明廷在短暫的慌亂之後,接受了主戰派大臣于謙的建議,強硬回絕了瓦剌一方挾皇帝以令明朝的無理要求。

    朱祁鎮被俘

    九月,郕王的嫡母孫太后下旨立朱祁鈺為皇帝,進朱祁鎮為太上皇帝。十月,瓦剌人帶著太上皇帝一起圍攻北京城。朱祁鈺堅決重用於謙和石亨等文武大臣,在京師城牆之下一舉擊敗瓦剌大軍,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捍衛了大明的社稷和宗廟,使得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恥”沒有在明朝重演。

    為了表示和哥哥的徹底切割,朱祁鈺將年號從正統改成了景泰。但究竟誰是真正的“正統”,一直是朱祁鈺的一塊心病。“父有天下,必傳於子”,這句話就像魔咒一樣深深地折磨著景泰皇帝。自己辛苦守住的江山,難道死後還要還給哥哥的兒子朱見深嗎?我不甘心。

    終於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羽翼漸豐的朱祁鈺廢掉了朱祁鎮長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獨子朱見濟為皇太子。可惜他終究不是真龍天子,一年後朱見濟早夭,而他本人卻再也生不出一個兒子。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鈺突然病重,連續三天難以視朝。此時以徐有貞為首的一批不得志官員為了自己的前途,開啟南宮放出被軟禁多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鎮,並且成功復辟。

    朱祁鎮重新登基之後,朱祁鈺先是被移居西內。隨即在二月初一日被廢去皇帝身份,複稱郕王。二月十九日,孤獨之中的郕王朱祁鈺去世,年僅30歲。死後被賜予一個惡諡“戾”,並葬以親王之禮。

    景泰帝劇照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當年被朱祁鈺廢去太子身份的侄子朱見深,為叔父平反昭雪,恢復他的皇帝身份,賜諡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但由於沒有廟號,朱祁鈺的神主牌位不能進入太廟供奉,仍然算不得一個真正的皇帝。

    朕祗服慈訓,敦念親親。誕告在廷,用成先志。其郕王可仍舊皇帝之號,所有尊諡,禮部會議以聞。務合人心,毌乖典禮。—《明憲宗實錄卷一百四十八》

    到了弘光帝朱由崧的年代,其實和當年的北京保衛戰有異曲同工之妙。先帝遭難,自己臨時繼位。當年瓦剌人包圍北京,現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清軍又在關外虎視眈眈,形勢比之當年更為艱難。在這種局面下,弘光帝無疑是想自比當年的景泰帝,能收保衛社稷,再造乾坤之功。同時也希望北方的大明軍民能夠遙想當年的血性,重新振作,與義軍乃至清軍對抗。因此朱由崧下旨,給景泰帝重新上尊號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則為代宗。太廟之中,終於有了這位再造乾坤的大明皇帝牌位。可惜此一時彼一時,弘光帝雖有追景泰帝之雄心,明末的形勢卻已和當年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朱由崧有心殺賊,卻也終究無力迴天。

    景泰陵

    結語:“我大清”出於維護其統治正統性的考慮,“我東林黨人”出於維護其投降正確性的考慮,雙方一拍即合,在弘光帝朱由崧頭上撒了無數的汙名。但是從他恢復朱標、朱允炆和朱祁鈺的帝號來看,這位明安宗絕對有著自己的想法。可惜他是一個無兵無權的空頭皇帝,很多時候確實也是無可奈何。

  • 2 # 江湖小曉生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這哥們簡直就是鹹吃蘿蔔淡操心,那個時候大明王朝已經沒了一半江山了,他不想著積極主動地抗擊農民軍和清軍,反倒是開始給古人們一一平反了。

    當時他不僅把自己老爹福王朱常洵給追封為皇帝,而且還相繼恢復了朱標、朱允炆和朱祁鈺的皇帝稱號,你說這是不是閒著沒事做?

    啥情況啊?多鐸的大軍已經快逼近南京了,你倒好,還在想著古人受委屈了,你不知道你馬上也要受委屈了嗎?果不其然,這哥們只做了8個月的皇帝,就被清軍給滅了。那麼他為啥非要給這票皇帝翻案呢?

    一、明朝宗室不得人心,朱由崧想要一改風氣。

    朱標是朱元璋時期的太子,這哥們命不好,做了幾十年太子,好不容易要輪到他接班了,他卻在自己老爸前面嗝兒屁了,因此沒輪到他繼承皇位。不過後來也被追封為皇帝。

    朱元璋思念朱標過度,所以就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給立為了皇位接班人。結果朱允炆這孩子非要聽身邊那幾個狗頭軍師的建議,搞什麼削藩。結果把他四叔朱棣給惹毛了,一口氣從北京打到南京,把朱允炆這個建文帝給滅了。

    至於朱祁鈺,我覺得這哥們是最可憐的。他哥哥朱祁鎮被瓦剌人抓走了,他臨危受命,成為了大明朝皇帝。好不容易趕走瓦剌,自己也勵精圖治做了8年皇帝。可就是因為他沒有兒子,因此大臣們跟他離心離德,最終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奪取了朱祁鈺的皇位。此後朱祁鎮把朱祁鈺踢出了太廟,不承認他這8年當過皇帝。

    朱棣、朱祁鎮的後代裡,又出了個崇禎皇帝朱由檢。這哥們很勤勞,可是卻是亡國之君。為啥?因為他不得人心。

    因此同樣作為朱棣、朱祁鎮後人的朱由崧,要想重新獲得人氣,是不是要做點不一樣的事情?為了讓大家再次相信明朝宗室,朱由崧開始給朱允炆、朱祁鈺翻案,讓他們重新做了皇帝。

    反正給個空頭銜,大不了就是在太廟裡多插個牌子而已,不吃多少虧。但是這種認錯的態度,卻能夠為南明弘光政權帶來一定的人氣。

    二、東林黨這幫人,正事兒不會幹,屁事兒都要管。

    東林黨是明朝晚期最可怕的一種存在,因為他們這幫人,懟天懟地懟空氣,只要你跟他們意見不同,那他們就要拼了命去懟你。

    這幫人尤其喜歡跟皇帝對著幹,為啥?因為有大唐魏徵作為表率,他們懟皇帝,懟贏了,那就是明朝的魏徵,懟輸了被皇帝宰了,那也能青史留名。

    這幫傢伙看重名節,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因此你壓根拿他們沒有任何辦法。魏忠賢夠厲害了吧?號稱九千歲,遇到這波東林黨,那可是氣得整宿整宿睡不著覺啊!殺了那麼多東林黨人,都沒有打壓住他們的氣焰。你越殺,這波人就越高興,最後還是被東林黨人給清算了。

    因此到了朱由崧時代,其實東林黨依舊還是充斥在南明朝廷裡。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分子,整天在朝堂中咋咋呼呼的。

    這幫人沒什麼太大的本事,但是引經據典,談古論今,那是一把好手,俗稱打嘴炮。那朱由崧要想讓大家信服,就必須要裝作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

    這邊說了一個小時,啥實質性內容說不出來,而那邊聽了一個小時,還得耐心地裝作很認真地在做筆記。你說頭疼不頭疼?

    因此這幫東林黨人建議給古人翻案,朱由崧自然是隻舉雙手贊成,為啥?給他們一點事情做一做,省得他們對國家大事瞎操心。這些人才就應該全都弄去給古人翻案,反正哪怕全都翻過來,也不影響現在的大局。

    三、東林黨人給這三人翻案,自然也有自己的目的。

    東林黨其實就是一幫文人搞的社團,這要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這波人就類似紅星和東昇那種社團型別,你壓根就惹不起。

    哪怕你是皇帝,都要忌憚三分,為啥?因為這些哥們為了名聲,那是一心求死的。以至於他們家裡人都不能理解,這幫大爺為啥非要寒窗苦讀十年出來做官。

    比如說有些哥們早上去上班,下午就被咔嚓了,他們都會提前跟家裡人打招呼:晚上不回來吃飯了啊!

    所以說做東林黨人的家屬,那要做好隨時改嫁的準備。那麼東林黨人為啥要給這三位名不經傳的人翻案呢?這裡面涉及的問題可就多了。

    首先就是朱標和朱允炆的問題,承認朱允炆的帝位,其實就等於是承認了朱標的帝位,這兩位的皇位是捆綁銷售的。

    而朱允炆身邊那一票大臣,忠貞不渝,寧可去死,也要給皇帝出餿主意。你說他們像誰?還不是像東林黨人嘛!比如說黃子澄就跟東林黨人很類似,本事不大,餿主意不少。

    此外像方孝孺這種盡忠殉國之人,更是後世東林黨人的楷模啊!他們恨不得一個個都找到被滅十族的機會,只可恨遇不到朱棣這種狠角色。

    給朱允炆翻案以後,等於就是給黃子澄、方孝孺這些人翻案了。那就是東林黨人想要看到的。至於給朱祁鈺翻案,其實也就是為了抨擊朱由崧的老祖宗朱祁鎮做得不對。這跟抨擊朱棣的道理是一樣的。

    總結:只顧著給古人找存在感,忘了自己快存在不下去了。

    為啥說東林黨人禍國殃民,現在我們應該會有一個基本認識了。那時候崇禎皇帝上吊自盡,不少東林黨人南下,在南京建立了新的政權,也就是弘光政權。

    可是當時北方大部分地盤,全都在農民軍和清軍手裡。你們東林黨人不想著幫明朝收復疆土,去給古人刷什麼存在感呢?

    結果古人的存在感倒是全都被刷上來了,南明弘光政權卻存在不下去了。8個月的時間,南京就被攻破了,朱由崧逃到了黃得功處,結果被清軍抓走殺掉了。

    而錢謙益這幫東林黨人,卻在城破的時候,帶領文武百官,主動出來向清軍多鐸部投降。錢謙益本人還接受了清朝的冊封,帶頭剃髮,後被任命為禮部侍郎。你說可笑不可笑。

    參考資料:《明史》、《南明史》

  • 3 # 逆流的魚L

    弘光帝朱由崧恢復了朱標朱允炆父子的皇帝身份,但是朱祁鈺的皇帝身份他不是恢復,因為朱祁鈺在明憲宗時就已經被承認恢復皇帝身份了,只不過朱祁鈺的皇帝身份很特殊,他沒有廟號,諡號只有五個字,嚴重低於其他皇帝,朱由崧則是給朱祁鈺上了廟號代宗,同時將他的諡號恢復成為明朝皇帝規定的十七個字,這樣一來朱祁鈺成為明朝皇帝中一個正常皇帝了。

    朱由崧是明神宗的孫子,他的父親就是神宗愛子福王朱常洵。也就是說朱由崧是朱棣的後人,眾所周知朱棣的皇位是從朱允炆手中搶來的,朱棣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廢掉大哥朱標的追封皇帝,並且不承認朱允炆的皇帝身份,為什麼朱由崧會恢復朱標父子的皇帝身份,而且朱祁鈺是明英宗的死對頭,被廢了皇帝身份,雖然明憲宗承認叔叔的皇帝身份,但是並沒有給朱祁鈺完全平反,那麼朱由崧作為明英宗後人要給朱祁鈺一個完整的皇帝稱號。

    其實朱由崧對這些已經死了兩百年的人沒什麼感情,他這樣做完全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同時團結一切人保衛大明江山。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大軍攻破福王的封地洛陽,朱常洵被殺。不過朱由崧逃了出來,在懷慶府待了兩年,崇禎帝命他襲封福王的爵位。如果是太平時節襲爵是好事,這個時候天下大亂,當這個親王絕對是倒黴。朱由崧被封為福王不久,懷慶府也不安全了,為了逃命,他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朱由崧他一路南逃到了南方。

    沒想到到了南方時來運轉,崇禎帝自殺了,太子下落不明,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推選新皇帝的事成為緊迫之事。

    朱由崧作為神宗三子福王的兒子,在長門光宗一系無人的情況下是最合理的人選。但是朱由崧由於個人作風和當年他父親國本之爭的影響,被東林黨人反對,落敗於他的堂叔潞王。

    不過經過一番操作爭執,還是朱由崧登上了帝位。

    朱由崧登上帝位必須鞏固自己的皇位。於是他想到了朱祁鈺。

    朱祁鈺和朱由崧的情況很相似,一開始都是無緣皇位,都是在國家為難之際被推為皇帝而且朱祁鈺最後成功的保住了大明江山,不過朱祁鈺因為出身庶出最後被廢,但是他的功績有目共睹,除了保住皇位這一點,是個明君。

    因此朱由崧抬出朱祁鈺,給他證名,追加廟號諡號,就是證明自己和朱祁鈺一樣會挽救大明江山,是有作為的明君。

    至於恢復朱標父子的皇帝身份,則是為了拉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按照宗法制度,朱標和他的兒子朱允炆是大明王朝的合法繼承人,而朱棣也是透過造反當上的皇帝,是徹頭徹尾的反賊,是不合法的。所以從朱棣登上皇位那一天開始,就有反對勢力對朱棣一脈不承認,不合作。而且這股勢力在南方比較多。

  • 4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新朝新氣象。

    其實你還落下一人,弘光帝一登基,馬上給他爹,老福王上了帝號,叫貞純肅哲聖敬仁毅恭皇帝,後來又改諡為孝皇帝。為福王爭了一輩子的老孃鄭貴妃,也做了孝寧太皇太后。

    保他的人不少都是當年參與國本之爭的東林黨,為了不讓他爹當上皇帝這幫人差點跟他爺爺萬曆皇帝拼命。你說他直接這麼幹得得罪多少人?大敵當前國家處於危難之際,這些事情只能緩辦。

    一個月以後,他才想起給殉國的崇禎帝上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號思宗。同樣自殺殉國的周皇后為孝節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聖烈皇后。

    顯然是為了平衡他給福王上帝號造成的負面影響,他又追尊了三位。第一位是懿文太子廟號興宗(當年建文帝上的廟號),諡號和天敬道憲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第二位就是建文帝,廟號惠宗,諡號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惠宗皇后馬氏為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皇后。

    為什麼選擇這兩位呢?討好東林黨啊。他所在的地方是南京,就是當年靖難之役成祖朱棣大殺建文帝朝臣的地方。以方孝孺為首的那幫大臣,一向被文人吹捧的跟神人一樣。明朝那麼多死諫的大臣無不以方孝孺為楷模。給方孝孺等平反,是東林黨人發自內心的要求,弘光帝上這二人帝號,是徹底平反方孝孺等所必須的。

    第三位就是景泰帝。他追上景泰帝廟號代宗,諡號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為啥?因為景泰帝當年就是在皇帝被俘、江山社稷風雨飄搖中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的。而且景泰帝跟他一樣,也是個藩王。景泰帝如果不算皇帝,他算啥?是不是等崇禎的兒子跑出來趕緊退位呀?

    當時還真有一位“太子”跑了出來,叫弘光帝把他關起來了。(有沒有點景泰帝囚英宗於南宮的感覺?)

    把這幾位皇帝的事辦完,他就開始追諡功臣了。有北京追隨崇禎殉國的21人,開國功臣24人,建文朝殉難大臣46人,在正德朝和天啟朝死諫的大臣共22人。其中,方孝孺給了“文正”,這是朝臣最高榮譽了。東林黨的左光斗給了“忠毅”(他是史可法的座師),楊漣給了“忠烈”。

    可惜他沒當成第二個景泰帝。

  • 5 # 良人執戟2

    福王朱由崧經過大臣史可法、馬士英及軍隊重要將領左良玉、高傑等的最終擁戴後在南京即帝位,史稱南明弘光皇帝。

    弘光皇帝隨即恢復已故三帝的帝位,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達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目的。‬(‬《‬論‬語‬.‬學‬而‬》‬‬‬曾‬子‬)‬

    曾子(孔子的儒家學派重要弟子)的這句名言成為後世慎重辦理父母喪事、虔誠祭祀遠代祖先必遵的規矩。

    朱標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嫡長子、稱王時的世子,以後的皇太子。無論從哪方面來看,朱標繼承皇位的地位不接受挑戰。

    令人遺憾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太子朱標薨,時年僅37歲。

    也許是朱標意外的早亡,導致悲傷的朱元璋立朱標兒子朱允忟為皇太孫,由他繼承皇位來平衡自己的心態。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推翻了建文帝朱允忟的政權,朱允忟下落不明,朱棣無法、也不可能對朱允忟追贈廟號與諡號,於是這段歷史成為朱姓皇室不可名狀的空白。

    朱允忟曾經在建文元年(1399)追尊自己的父親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這個舉措在當時來說,天經地義,沒有毛病。

    朱棣雖然沒有取消這個尊號與廟號,卻在日後淡化甚至儘量避免出現這個“不可說”的“難言之隱”。

    朱祁鎮與朱祁鈺都是宣宗章皇帝朱瞻基的兒子,朱瞻基其人的故事,電視劇已經作了詳細的演繹,餘不~

    (朱祁鈺)

    朱瞻基是一個個性鮮明、頗有一番作為的皇帝,至今口碑尚可。

    但是,他的兩個兒子卻有點差強人意,尤其是長子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鎮,面對蒙古瓦剌也先部落的挑釁,親率二十萬可謂是烏合之眾的大軍,盲目離京征伐蒙古也先部隊。

    懷來地區土木堡,明軍被漫山遍野的也先騎兵包圍,在激烈的交鋒中,飢渴難耐的明軍大敗,英宗被俘,一百多名隨行官員全部力戰而死。

    大明王朝失去皇帝,朝野震動,皇帝成為也先的人質,是對朝廷最大的威脅。

    留守大臣徐有貞認為,皇帝被俘,北方邊關大同、宣府將告急,京師勢如累卵,為了大明的延續,皇弟朱祁玉應該仿宋朝,南下遷都,因為金陵陪都應對危機有預案,機構框架保留著的。

    但是,忠貞不渝的侍郎于謙堅持要在北方擊敗也先,關鍵時刻,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孫太后支援了于謙,答應宣宗皇帝的次子朱祁玉登基稱帝,是為代宗景皇帝;為了向朝野表示這個措施的不得已,同時冊封被也先扣為人質的英宗,剛一歲的長子為太子。

    應該說這個非常時期的特殊應急預案是成功的、正確的。

    當時失去價值的朱祁鎮回到京師後,被兄弟朱祁玉尊為太上皇,軟禁於南宮。

    朱祁鎮左右密謀者如徐有貞、石亨等人,在個人利益的驅使下,於景泰八年(1457),趁代宗重病不能上朝的機會,集結400禁衛軍,將居住在南宮的英宗抬進皇宮,宣佈復辟帝位成功。史稱“奪門之變”。

    應該說這是一次嚴重的、典型的“陣變”,其實質是利益之爭。同年三月十四日,軟弱、老實的朱祁玉聽著上朝的鐘聲去世。

    所以明朝的英宗皇帝非常罕見地建立了正統、天順兩個紀曆。

    離景泰八年(1457)的“奪門之變”到崇禎十七年(1644),時間過去了187年。

    崇禎皇帝巳經“龍馭賓天”,他的三個兒子朱慈良、朱慈燦、朱慈煥均已失聯。

    但是,淮河以南仍是明朝天下,南京保有一套完備的中央機構。

    而此時的北方李自成正在與清軍作殊死搏鬥。明朝軍隊在南方尚有百萬大軍和左良玉、高傑、黃得功等大將。

    但是,首先要保證皇室繼承有人,否則天下群龍無首,就失去凝聚力了,那就談不上要重整河山,收復失地。

    經過激烈的幕前幕後操縱活動,最終由福王朱由崧“弟終兄及”,繼承了皇帝位。因為崇禎皇帝朱由檢與福王朱由崧都是神宗顯皇帝朱翊鈞(萬曆)的孫子,光宗貞皇帝(泰昌)的嫡庶兒子。

    鑑於南方地區軍民關係的複雜,為了獲得南方軍民的認可,維護南明王朝的權威和正統,統一思想和行動,南明弘光朝庭作出與福王血緣關係較遠的三位先帝帝號的追尊,就不難理解其目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熊掌多肉掉葉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