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唐王朝在無比強大的時候,依舊需要面對一個重要的對手,那就是吐蕃。唐太宗在的時候,就搞不定吐蕃,只能把文成公主送去和親。此後唐中宗時期,又將金城公主送去和親。吐蕃對河套地區以及安西都護府地區早就垂涎已久。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唐朝中原地區自顧不暇,只好將安西都護府的兵馬調往中原平叛。安西都護府一下子就空虛了下來,吐蕃趁機奪取了該地區,包括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區。

    宋朝就更不像樣了,壓根就沒有機會收復河西走廊地區。李元昊在河套地區建立了西夏王朝以後,宋朝就失去了對該地區的管轄機會,本來也沒實力管轄,所以也不心疼。

    張議潮起義歸唐,河套地區才重新回到唐朝手裡。

    吐蕃王朝一直對唐王朝不服氣,周圍的小王朝都臣服於唐朝了,可他們偏偏要跟唐朝平起平坐。不過人家有這方面資本,那就是他們的軍事實力強大。

    那地方的人,生活在高原地區,身體不好根本就活不下來。所以活下來的都是身體倍兒棒的人,戰鬥力自然也就很強悍了。

    就算是唐太宗李世民,也不願意跟他們打太多仗,只好選擇和親這條路。後來吐蕃王朝跟唐王朝還是有小摩擦,不過沒有大規模的入侵。

    吐蕃鑽空子:

    對於新疆、青海、甘肅和寧夏這些地方,他們早就垂涎,一直沒有機會奪取罷了。為此等到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唐王朝把駐紮在這些地方的兵馬都調往中原平叛,導致這些地方完全暴露在了吐蕃大軍的眼皮子地下。

    吐蕃人毫不客氣,一路收割,很快佔領了安西都護府,西平、武都、合川、懷道等地區,全都落入了吐蕃人手裡。此後安西都護府、北廷都護府所包括的隴右州縣全部喪失。

    當時整個河西走廊以西的地區,已經不受唐王朝掌控了。吐蕃大軍甚至虎視眈眈,想要奪取關中之地。

    張議潮歸唐:

    此後吐蕃也開始衰敗,沙州豪門張家出了個心向唐朝的張議潮。吐蕃對豪門的摧殘使得張議潮決心要反抗吐蕃,重歸唐朝。

    從公元848年開始,張議潮便帶領自己的武裝力量,逐漸收復了瓜州、沙州等地,並且將該地區獻給唐朝。

    五年三月,白敏中為司空,招討南山、平夏党項行營兵馬都統。四月,赦平夏党項羌。辛未,給得靈鹽夏三州、邠寧鄜坊等道三歲。六月,封子潤為鄂王。八月乙巳,赦南山党項羌。十月,沙州人張義潮以瓜、沙、伊、肅、鄯、甘、河、西、蘭、岷、廓十一州歸於有司。---《新唐書》

    此後又收復了哈密、吐魯番、張掖、酒泉等11個州,並且命人帶著版圖投靠了唐王朝。當時是唐宣宗執政,已經到了晚唐時期,其實對這些地方的統治也失去了實際意義。這些地方大多數也都被地方豪強們所佔領。

    宋朝對河套地區,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五代十國的時候,唐王朝分崩離析,天下被各路節度使所佔領。盤踞在河西走廊一帶的節度使家族老李家本打算自立為王的。

    三年,遼以義成公主嫁繼遷,冊為夏國王。四年,知夏州安守忠以三萬眾戰於王亭鎮,敗績,繼遷追至城門而返。端拱元年,繼捧之節制夏臺,言能歸款,即授洛苑使、銀州刺史。---《宋史》

    可是宋王朝經歷了一番掙扎以後,完成了中原大一統的局面。這個時候老李家也就歸順了宋朝。

    好景不長,老李家出了個李繼遷,他可不是個善茬。他帶著一幫兄弟公然反叛宋朝,將河西走廊地區佔為己有。

    為了保證自己的獨立,李繼遷不惜向遼國稱臣,遼國非常高興,因為他們早就希望削弱宋朝的力量。在遼國的幫助下,李繼遷不僅登基成為夏國王,還佔領了靈州地區。李繼遷的野心很大,不僅要佔領河西地區,更想要攻佔回鶻和吐蕃的地盤,結果被吐蕃設計負傷,不久便死掉了。後來李元昊正式建立了西夏政權,公然和宋王朝徹底決裂。宋朝曾經多次想要收復河西走廊地區,可是完全不是西夏兵馬的對手。

    再加上宋朝皇帝沒幾個有骨氣的,都不願意打仗,收復河西走廊的計劃,也就這麼擱淺了。此後西夏和遼國、金國始終都是宋朝最大的威脅。

    沒有河套地區,也就沒了西域地區。

    河西走廊到底有多重要呢?漢武帝時期,其實就已經給出了答案。當年漢武帝一直希望跟西域諸國通商往來,可是河西走廊一直被匈奴人霸佔著。

    漢武帝曾經不止一次派遣過使者前往西域,結果都被匈奴人給攔截了下來。漢武帝十分惱怒,派遣霍去病和衛青,將匈奴人趕出了河西走廊,這才打通了中原和西域的通商往來。

    大宛之跡,見自張騫。張騫,漢中人。建元中為郎。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隴西。經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單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史記》

    此後漢朝更是因為有了河西走廊,這才擁有了對西域的統治權。由此可見,河西走廊是非常重要的通道。

    後世任何一個大一統王朝都希望得到這條通道,唐朝打通了河西走廊,從而將西域設定為安西都護府,對西域有了實質的控制權。

    可是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失去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權,從而也就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權。即使晚唐的時候,河西走廊重歸唐朝懷抱,唐朝中央也無力去管轄這些地區了。

    宋朝也希望收復河西走廊,從而奪取西域。可是這裡一直盤踞著強大的節度使力量,顯然這是唐王朝遺留下來的問題,宋朝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總結:強大的軍事實力,才是佔領河套地區的關鍵。

    唐朝之所以失去河套地區的控制權,那是因為他們要把安西都護府的兵馬調回來平定安史之亂,給了吐蕃可乘之機。結果唐朝後期的軍事實力太弱,也就沒有能力收回來了。

    宋朝之所以沒有奪取河套地區的控制權,那是因為打不過人家。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速度有點小快了,國家尚未一統,就先收拾手下將領,這誰還敢給你們老趙家賣力呢?

    參考資料:

    《宋史》

    《新唐書》

  • 2 # 小依愛古詞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宋朝新立國之後,最初開始就重文輕武,很多需要將領的地方都是文管掌權,這些文人對打仗一竅不通,也服不了人心,而朝中武將寥寥無幾,有能力的更不要說了,因為順應政策與潮流,新出來的人才幾乎都是文人,所以宋朝的戰鬥力不強,而皇帝大力發展經濟貿易,不會像秦皇漢武那樣驅兵北上,宋朝雖然文學水平達到了歷史巔峰,然而宋朝的軍事力量非常虛弱,不是不想收復,是無能為力。

  • 3 # 鷹擊越長空

    讓那些文人騷客,主宰的朝代,練練嘴,用刀筆噴噴祖宗還行,打仗強國,還是算了。好些文人騷客一說起宋朝,就是宋朝沒有殺過一個文人騷客,就說得宋朝跟花兒一樣,這還真是什麼鬼,得什麼利益,就替誰拉磨。對於中國歷史上,還能有比岳飛死得更冤的?這些文人騷客團伙,就人間蒸發了。

  • 4 # 春先生的世界

    前言

    河套地區就是現在的內蒙古、陝西、寧夏一帶。黃河沿著賀蘭山向北,遇到陰山又折回,形成黃河幾字形的彎口,故稱河套。

    唐朝為什麼能佔有河套地區?唐朝皇帝主要支援勢力是關中豪強,初期政治中心放在關中一帶。而後為了加強對南方省份的控制,逐漸將政治中心轉向了河套地區,對河套地區較重視,控制比較嚴格。因此,唐朝雖然經過安史之亂,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地方節度使互相割據的情況下,安史之亂後還佔有河套之地。

    宋朝為什麼沒有佔有河套地區?宋朝是在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經歷了多年的戰亂,元氣大傷。另一個原因是宋朝的時候北方先後出現了強大的遼、金王朝,多年戰爭後河套之地被強敵所佔,無力爭奪,故失河套之地。

  • 5 # 千年歷史千面遊

    首先說,安史之亂後,唐朝對河套的擁有僅僅是名義上的,只是當地的節度使打他一個旗號而已,實際上早已無法控制了。而宋朝還提河套?先把幽雲十六週收回來都是夢想!

  • 6 # 記錄歷史人生

    一:唐軍的戰鬥力要比宋軍要強。

    唐強盛時期那樣,動輒數十萬大軍分路出擊,打擊遊牧民族政權。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為了防止軍閥割據情況出現,就採取了重文輕武的政治策略,而且宋朝的都城汴京無險可守,這也讓宋朝需要養活龐大的軍隊來拱衛京師,宋朝的軍人幾乎變成了一種職業,冗兵冗官的現象也是十分嚴重,戰鬥力自然不如唐朝的軍隊了。

    二:唐朝和宋朝的立國基礎不同。

    唐朝建立朝代之前,有一個短命的王朝隋朝,為他的統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宋朝立國之前中原大地經歷了數十年的分裂,在經過宋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匡義兩任皇帝的努力,才完成了中原地區的統一。如果宋朝能將河套平原和燕雲十六州等地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那麼和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勝負還真不好說?

    第三、唐朝和宋朝所面對的遊牧民族有本質上的區別。

    突厥和契丹雖然都可以被稱為遊牧民族,但是已經有本質上的區別了。突厥人都是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領地和完善的制度,也沒有經濟文化基礎。但是契丹人就不一樣,他們一直在學習中原的文化和制度,還以漢字為基礎創造了7自己的文字。突厥自始至終都是部落聯盟,而契丹在宋朝建國的時候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純遊牧民族部落聯盟了,而是一個佔據了一部分農業區的國,他們並不像匈奴那樣搶了就跑,而是慢慢經營逐漸向南發展。

    四、宋朝丟失了大量戰略要地。

    在古代作戰的時候,山河之險是非常重要的,這也讓宋朝的軍隊被限制住了。燕雲十六州的丟失,讓北宋只能在北方前線大量駐紮部隊來防守契丹人的南下,而河西走廊的丟失讓宋朝更是疲於奔走。而且燕雲十六州和河套地區都是重要的產馬地,宋朝丟失兩地之後只能發展步兵,步兵和騎兵的差距可想而知。

    五、恰恰是唐朝前期的軍政制度挖的坑,宋朝剛好掉進了這個坑裡,只能拼命來填。

    這是不能用一句唐朝可以擊敗強大的突厥而北宋卻無法擊敗契丹就來掩飾的。如果唐朝在邊境政策上沒有那麼激進,能夠有所保留,始終將農業區域牢牢控制在漢人手中,就不會導致安史之亂,也不會讓長城沿線以南的大片農業區陷落敵手,使中原地區失去自然屏障,不得不在邊境地區大量囤積常備軍來彌補。

  • 7 # 西安—豐鎬遺子

    唐玄宗開元盛世後,到了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爆發,但河西走廊一直在唐軍控制之中,叛亂平息,河西走廊一直隸屬於唐,其直接原因就是,唐朝重武,在開疆拓土的對外戰爭中從初至終一直處於強勢地位,就算安史之亂爆發後,瘦死駱駝比馬大,唐軍也處於強勢地位!

    但宋朝不一樣,與強漢盛唐相比,宋朝重文抑武,有弱宋之稱!雖有,楊家將,種家將,岳家軍等強悍的軍隊!但宋朝從建國之初到滅亡,在對外戰爭中,對遼國,對金國對蒙古,一直顯有勝績,處於劣勢地位!就算對佔據河西走廊的西夏,宋朝軍隊都彰顯不出優勢!

    唐朝貞觀時期,唐朝軍隊滅東突厥汗國,滅吐谷渾,擊潰吐蕃!唐朝永徽時期,唐軍滅亡百濟,擊潰日本,滅亡高句麗!唐朝顯慶時期,唐軍滅西突厥汗國;唐朝天寶時期,唐軍滅復國以後的後突厥汗國滅亡!

    唐朝咸亨元年至長安二年,唐與吐蕃第一次戰爭 :唐軍先敗後勝,保住了安西四鎮,吐蕃臣服於唐。開元二年至十七年, 唐與吐蕃第二次戰爭 :唐軍勝利,吐蕃臣服於唐。開元二十五年至大曆十四年,唐與吐蕃第三次戰爭 :唐軍先勝、中敗、後勝,河西隴右之地盡喪,吐蕃曾陷長安,而後吐蕃屢攻屢敗,雙方言和。貞元二年至十八年,唐與吐蕃第四次戰爭 :西域飛地被吐蕃、回紇瓜分,吐蕃軍力被唐、回紇、大食嚴重削弱。元和十三年至長慶二年,唐與吐蕃第五次戰爭 :唐軍勝利,吐蕃求和。大中元年至鹹通七年, 唐與吐蕃第六次戰爭 :唐朝收復三州七關、河西故地,吐蕃分裂。

    唐朝顯慶五年, 唐平契丹 ,契丹短暫反叛後全降。

    唐朝萬歲通天元年至開元三年,唐與奚契丹第一次戰爭 :唐軍敗多勝少;第二次戰爭 :唐軍勝利,兩藩內附於唐。開元二十五年至天寶十四載,唐與奚契丹第三次戰爭 :唐朝先勝後敗,兩藩時降時叛,最後附於回紇汗國。唐光啟四年至天覆三年,唐與契丹邊境戰 :契丹逐步征服掉勢弱的奚、室韋,但被唐軍擊破,牛酒之會求和。

    唐朝開元二年至十二年,唐與大食第一次戰爭 :唐朝先勝、中敗、後勝,倭馬亞大食勢力被阻,唐朝勢力在中亞擴大。天寶九載至十載, 唐與大食第二次戰爭 :唐軍慘敗,隨後阿拔斯大食逐步征服中亞。

    唐朝開元十四年 突騎施進犯安西 :突騎施在唐與大食之間壯大起來,掠安西四鎮而去。開元二十四年至天寶三載, 唐平突騎施戰爭 :突騎施分裂,被唐朝控制。

    唐朝天寶六載,唐攻小勃律之戰 :小勃律滅亡,併入唐朝。天寶十二載, 唐攻大勃律之戰 :大勃律被唐朝控制。

    唐朝天寶九載至十三載,唐與南詔第一次戰爭 :唐軍敗多勝少,南詔叛立,附於吐蕃。794年後附於唐。太和三年 南詔進犯西川 :南詔深入到腹地成都,大掠而去。大中十三年至乾符二年,唐與南詔第二次戰爭 :唐軍先敗後勝,南詔軍力被嚴重削弱,臣服於唐。

    唐朝大曆十年,唐與回紇邊境戰 :回紇被擊退。大曆十三年至建中元年, 唐與回紇第一次戰爭 :回紇臣服於唐。會昌二年至六年,唐與回鶻第二次戰爭 :回鶻汗國滅亡,黠戛斯汗國臣服於唐朝。

  • 8 # 南山史話

    唐宋河套之得失影響因素眾多

    “河套指的是黃河‘幾’字型彎以及其周邊流域,河套地區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水利工程:秦渠、漢渠、唐徠渠等,自古以來便有“塞上江南”之稱!民諺亦講“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可見河套之重。

    事實上,歷朝歷代一個地區是否被納入中國古代王朝版圖取決於其在該“王朝框架”內的戰略“地位”高低!而這一“地位”則直接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政治、經濟與文化等。

    政治

    自秦至唐河套始終匍匐於天子腳下!統治者對河套地區如此高效的管轄,與其政治架構有很大關係,秦至漢唐均以關中(長安)為核心,都長安!河套地處都城直北,是秦漢時期抵禦匈奴的屏障,秦始皇曾下令在河套以北,古黃河南岸修建秦長城以御匈奴!漢代則數次出兵深入漠北痛擊匈奴,以解除匈奴對河套地區的威脅!

    唐朝時期,河套地區的戰略地位同樣受到高度重視!作為帝國北部唯一屏障,突厥南下之要衝,河套成為唐朝控制全國的戰略區域制衡點,唐後期河套地位大大下降,長安西北地區的地位逐漸上升,這與唐後期突厥的消亡,北部威脅逐漸削弱加之吐蕃的崛起有很大關係,但由於地緣政治的緣故,河套地區在王朝框架內仍保有某種地位!

    宋朝建立後定都開封,河套地區戰略價值大打折扣,其戰略地位逐漸降低!失去河套不再意味著帝國都城將“朝夕不保”,被邊緣化的河套地區遂降為區域性防護地帶,失去了帝國戰略資源支援的河套自身“朝不保夕”。宋朝為避免重蹈唐朝藩鎮割據實行“抑武國策”,致使軍隊作戰效率低下!加之北部草原崛起的遼宋金西夏 ,中原王朝勢力逐漸被擠壓,最終被擠出河套!

    經濟

    秦漢至唐河套地區經濟地位逐漸上升!由於秦至漢唐時期,國家的行政中心始終在長安地區,也就是說,當時的河套地區擁有足夠的人口發展農業,河套土地肥沃,有“塞上江南”之美稱!春秋時期,趙武靈王在河套設雲中郡,客觀上加快了河套地區的開發,秦統一六國後,派蒙恬率10萬大軍逐匈奴出河套,徙3萬戶至河套,並增設九原郡。自此河套開始更深入參與中國古代經濟活動!

    漢代河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經濟地位不斷上升!漢改秦制,在河套地區設朔方、五原、西河等郡,一方面不僅降低了匈奴的威脅,另一方面為河套的開發也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唐朝時,唐太宗李世民遷突厥於河套,基本解除了來自北方的壓力!河套地區發展空前,以至有了唐詩中的“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這樣的詩句。

    宋代經濟重心南移,河套經濟作用衰減!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共三次大規模南移,第一次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中後期的“五胡亂華”使經濟重心又迅速向南遷移,兩宋時期,隨著人口與政治中心轉移完成,經濟重心逐漸脫離西北地區,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河套地區的經濟作用日漸式微!草原民族重回河套,自此河套與中原王朝脫鉤!

    文化

    從唐至宋中原王朝對河套的文化輻射減弱!中國古代王朝對河套地區的文化輻射,大致與其在河套地區的政治影響成正比,也就是說,自秦至唐由於河套地區靠近政治中心長安,河套地區始終籠罩在中原王朝的文化影響之下,宋代定都開封以後,河套地區遠離政治中心,重新被遊牧民族佔領,秦漢時期所形成的文化輻射不復存在,逐漸被排除出中原王朝勢力範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坦克世界雙管線值不值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