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修圖系

    調色,一直是修圖師永遠感興趣的話題,熟練掌握各種“典型色”的調色技巧,是大部分修圖師追求的目標,比如說:小麥色,古銅色等等。

    所以,今天的文章和上面的“典型色”沒關係,我們來聊聊調色中最實用的可選顏色調整工具。

    由於可選顏色可以有選擇性的調整各個主要顏色,且不改變其他顏色,所以可選顏色,是目前調色手段中位列前三的常用工具。

    不過小修發現大部分修圖師,在使用可選顏色的時候,都是XJB蒙,左拉一下,右拉一下,蒙到就是賺到。

    1、認識可選顏色面板

    可選顏色面板比較簡單,一共有九個顏色選項,每個顏色選項下的調整滑塊都是一樣的(青,洋紅,黃,黑),最下面有兩種調整模式:相對模式和絕對模式。

    機智的你們肯定會發現,可選顏色中的九個顏色選項,分別是三種原色,其中,紅綠藍是RGB三原色,青黃洋紅是CMY三原色,黑白灰是明度三原色。而下面的調整滑塊則分別對應CMYK。

    至於可選顏色的調整滑塊為什麼是CMYK,這是因為在最初的時候,可選顏色是用來印刷中還原掃描分色的一種技術,主要用在更改印刷的時候改變每個主要原色的中的油墨數量來控制色彩。

    可選顏色面板中的青、洋紅、黃、黑,分別對應CMYK中的四個顏色,但是可選顏色中的黑和CMYK中的K並不相同。

    有一定色彩知識的同學一定知道,青、洋紅、黃等量混合在一起會產生黑(灰)色,但是在實際印刷中,由於油墨的限制,配不出真正的黑色,所以在有了額外的黑色油墨。

    但是可選顏色中的黑,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黑,是CMY三原色混合在一起產生的黑色。

    2、九個原色

    顏色分類:

    R:300度-60度之間都受紅原色影響。

    G:60度-180度之間都受綠原色影響。

    B:180度-300度之間都受藍原色影響。

    C:120度-240度之間都受青原色影響。

    M:240度-360度之間都受洋紅原色影響。

    Y:0度-120度之間都受黃原色影響。

    明度分類:

    黑:RGB小於128的區域受影響。越靠近128,效果越弱。

    灰:除純黑色和純白色以外的所有區域受影響。以(128.128.128)為中心向黑白兩端輻射,越靠近兩端,效果越弱。

    白:RGB大於128的區域受影響。越靠近128,效果越弱。

    透過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在顏色分類中,各種主色之間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我們可以影響到每種主色左右的類似色,但是隨著偏離主色的角度越大,效果越弱,直至消失。

    比如,我們需要調整膚色(如下圖),肉眼可辨的是,這個顏色在紅原色的範圍內,也在黃原色的範圍內。

    當我們確定了需要調整的顏色,處於哪個原色的範圍裡,選擇這個原色,調整這個原色的CMY三原色和黑色分量,來改變顏色。

    當我們單獨調整CMY三個滑塊中某一個的時候,是不會影響到其他兩個的,當我們調整黑色滑塊的時候,等同於同時作用在CMY三個滑塊上。

    3、可選顏色的調色原理

    拒絕左右滑來滑去XJB蒙,搞定可選顏色的原理,只需要記住下面這張圖就可以了。

    可選顏色的原理屬於減色法(不懂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上圖是各個原色之間的混合關係。

    紅=黃+洋紅。

    綠=青+黃。

    藍=青+洋紅。

    青+紅=青+(黃+洋紅)=黑(灰)

    綠+洋紅=(青+黃)+洋紅=黑(灰)

    藍+黃=(青+洋紅)+黃=黑(灰)

    所以,黑(灰)是CMY等量混合而產生的,所以黑色和灰色可以分離出三種原色,比如前幾年特別流行在暖調的片子中暗部加點冷色,來凸現圖片的冷暖對比。

    掌握了上面的原理,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可選顏色,多練習練習,爭取能把各種顏色的混合關係爛熟於胸。

    下面用紅色來舉個栗子:

    R:255 G:0 B:0 純紅色,透過資訊面板,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純紅色中是沒有青原色的。

    我們開啟可選顏色面板,選擇紅色,分別調整CMYK四個滑塊來看一下效果,都是在相對模式下調整。

    在青色滑塊上,無論我們是+100還是-100,顏色都沒有變化。原因就是因為紅色中沒有青原色。▼

    透過前面的理論,我們知道,紅=黃+洋紅。所以當我們把紅色中的洋紅油墨去掉了以後,就是,黃+洋紅變成了黃+0,所以結果是黃色。▼

    而我們再增加洋紅的時候,因為本身紅色中的洋紅油墨已經達到了飽和,所以再加洋紅,也改變不了它的顏色,依然是紅色。▼

    同理,我們減去紅色中的黃原色,紅色就變成了洋紅色,增加黃原色,結果不變。

    我們知道,黑=C+Y+M,所以紅+黑=紅+C+M+Y,由於紅色中沒有青,而洋紅和黃已經達到了飽和,所以增加黑色,效果無變化。▼

    而紅-黑=紅-C-M-Y=(洋紅+黃)-(洋紅+黃+青),因為紅色中沒有青,洋紅和黃被相互抵消掉了,所以最終的結果是白色。▼

    4、相對模式VS絕對模式

    肯定有人想問,紅色中沒有青色,當我們在紅色中加入青色的時候,難道不是應該這樣:

    紅色+青色=(黃+洋紅)+青=黑

    這個問題問的好,這就是相對模式和絕對模式之間的計算區別了。

    可選顏色中,我們增加的都是顏料的百分比,最大為100%。

    在相對模式下的運算模式是按照總量的百分比來更改現有的C、M、Y、K的量:

    C=A+A*N。

    C是結果,A是原本的原色的量,N是透過可選顏色增加的量。

    比如說我們往原本是50%的黃中加入10%的黃,結果就是C=50%+50%*10%=50%+5%=55%

    在上面的例子中,紅色中沒有青色,所以A=0%,任何數和0相乘都等於0,所以,我們增減再多的青都是沒有效果的。

    而絕對模式,就是說了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直到100%為止,比如我們往50%的黃中加入10%的黃,結果就是60%的黃了。

    在絕對模式下,紅色中加入100%的青,結果就變成了黑色。紅+青=黃+洋紅+青=黑。

    在日常使用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同等條件下,相對模式對顏色的改變幅度要比絕對模式小一些。而且“相對”選項對不存在的油墨不起作用。

    “絕對”選項可以向影象中的某一種原色內新增不存在的油墨顏色。油墨的最高值是100%,最低值是0% 。

    結 語

    死記硬背公式什麼的是很無聊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在不知道原理的情況下,XJB亂拉滑塊更無趣,我們在大概瞭解了原理的情況下,再有目的性的動一動滑塊,找到想要的顏色,往往會事半功倍,更能加深對工具的理解。

    希望大家都能熟練運用可選顏色這個神器,而不是一通亂拉。

    起碼在別人問起的時候,能說出思路來,而不是一句“不要死記硬揹我的引數,你自己回去拉拉就知道了。”

    啊呸!死記硬背自然不對,但是什麼叫回去自己拉拉就知道了?

    色彩平衡這個工具的效果特別粗暴直觀,不同於曲線需要建立各種各樣的錨點,拉出千奇百怪的線條來,它僅僅只有三個滑塊+三個模式,加青就是加青,加藍就是加藍。

    雖然色彩平衡簡單粗暴,不過用起來還是需要有一定思路的,跟可選顏色一樣,左右亂拉拉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1、認識色彩平衡調整工具

    色彩平衡一般是用來做色彩校準的,在最初有這個命令的時候,主要是用於印刷校色,我們仔細的觀察面板,我們會發現,面板左邊是CMY三色,右邊是RGB三色,兩種不同的三原色,兩種不同的色彩模式,色彩平衡的作用就是在完成色彩模式轉換以後來平衡色彩的。

    色彩平衡調整工具的面板很簡單,RGB三原色以及他們對應的青、洋紅、黃。

    在色調裡,有三個調整模式:陰影,中間調,高光。以及下方的保留明度選項。

    這個沒什麼好介紹的,接觸過PS的人基本上不會對這個面板陌生,我們主要來看看色彩平衡工具中,色調分別對應的範圍,以及三個滑塊。

    我們新建一個黑白漸變,然後分別都在陰影,中間調,高光都執行加青100的操作。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三個色調中的哪一個,除了黑白二色以外,幾乎都被青色影響了,只是三個模式的影響程度並不相同。

    陰影:畫面中較暗的地方影響最大,當亮度超過128之後,影響逐步減少。

    中間調:亮度為128時,影響最大,且平均向兩端減弱,減弱幅度比較不明顯。

    高光:畫面中較亮的地方影響最大,當亮度低於128之後,影響逐步減少。

    所以,這三個色調的影響區域是互相重合的,不同於可選顏色有明確的分割槽,以至於很多人在使用色彩平衡的因為它影響的範圍太大,難以控制,最終把這個工具定為“垃圾命令”!

    2、色彩平衡的工作原理

    要想善用色彩平衡工具,首先要理解加色、減色原理。

    比較懶,網上找來的配圖

    簡單來說,

    黑=青+洋紅+黃。

    白=紅+綠+藍。

    紅色+綠色=黃色

    紅色+藍色=洋紅藍色+綠色=青色

    有一個有趣的小實驗,我們新建一個明度小於等於128的純灰色圖層。

    然後把三個色調模式中的三個滑塊全部都拉到最右,不勾選保留明度,我們會發現原本灰色的圖片變成了黑色。

    因為我們在三個不同亮度等級的色調中都將青,洋紅,黃的數量增加到最大,而(黑=青+洋紅+黃),所以原本是灰色的圖片變成了黑色,這裡的黑色,應該理解為“將圖片變暗”。

    另外一個小實驗,我們開啟一張普通的圖片:

    我們同時增加紅色和綠色,我們發現畫面中的黃變多了。

    這是因為黃=紅+綠,不太懂的朋友可以補一下色彩構成方面的知識,起碼瞭解一下各個原色間的轉換。

    3、色彩平衡的用途

    校色是色彩平衡的初心,隨著PS的更新,它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初心。

    左邊的原圖因為逆光的原因,畫面比較灰,整體偏黃,我們使用色彩平衡工具,分別對不同亮度等級進行處理,改變不同區間的色彩,畫面會變得通透許多,而且色彩也更趨向真實。

    其次,色彩平衡工具可以營造較好的冷暖對比

    對照色環圖,我們透過色彩平衡我們讓暗部偏冷,高光偏暖,營造一種冷暖對比的效果,增加圖片的層次。

    當然了,僅僅只用色彩平衡一個命令很難達到符合眼下審美的效果,下面小修介紹嘗試只用色彩平衡命令,但不限使用次數,來試試能不能達到我們平時的調色效果。

    很多人摒棄色彩平衡這個命令的一大原因,是因為覺得透過色彩平衡增加的顏色,不真實且浮誇。我們不妨結合圖層混合模式一起使用。

    我們開啟一張原圖:

    透過觀察,我們發現原片整體偏灰,膚色暗沉,我們希望最終能得到一副對比適中,膚色通透,較為舒適的色彩。

    我們新建一個色彩平衡調整圖層,將模式改為“柔光”。

    我們發現不做任何調整的色彩平衡工具,在柔光模式下使圖片的對比度增加了,陰影和高光區分的更加明顯了。

    透過前面的知識,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勾選色彩平衡的“保留明度”選項,透過調整三原色是可以增加畫面的亮度,所以我們再新建一個色彩平衡調整圖層,模式為正常,將其置於剛剛的調整層的下方。

    畫面增加了對比,同時我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亮了陰影的明度。

    此時,我們選中柔光模式的色彩平衡圖層,對其執行如下調整:

    得到如下效果:

    然後再新建一個色彩平衡,稍微的微調一下色彩,得到最終結果:

    在不使用其他調整工具的前提下,使用多個色彩平衡命令互相作用,我們依然可以為圖片調整出想要的效果。

    同樣的,我們還可以得到下面這種類似膠片的效果:

    調色嘛,無外乎做了三件事:

    1、讓色相發生轉變。2、讓明度發生轉變。3、讓飽和度發生轉變。

    大家多嘗試一下,其實調色還挺簡單的。

    色相/飽和度(下稱:飽和度工具),在日常修圖中有非常高的使用頻率,理解飽和度工具,可以融匯貫通色彩知識,在使用其他工具的時候,也更能得心應手。

    認識飽和度工具

    還是老規矩,先看看工具面板:

    這個面板,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飽和度工具一共有七個調整選項:全圖和紅黃綠青藍洋紅。

    選中某一個選項,就可以調整它的色相、飽和度、和明度。

    每個調整模式下方有三個滑竿,分別是我們熟悉的色彩三要素:色相/飽和度/明度。這個就不多做解釋了,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

    下面聊一下吸管工具和下方的色相條工具

    我們先回憶一下之前聊過的色相環,大概瞭解每一個色彩的區間:

    當我們選擇黃色,做為目標調整選項時,底部的吸管工具和色相環都被激活了。

    注意右下角的75°/105°,這代表黃色區域位於色相環上70°到105°之間,這個區間稍微的影響了一些紅色區域和綠色區域。

    上面一根色相條表示原本我們選中的色彩區間,下面一條表示經過調整後,色彩改變的結果。

    我們可以滑動色相條上的滑塊,以此來調整我們想要改變的色彩區間,中間亮度較高的灰色,表示我們的調整會百分百的應用在這個色彩區間,明度較低的區域表示我們的調整對這兩個色彩區間影響較弱。

    (我們根據自己的想法調整影響區間)

    吸管工具就比較簡單了,我們想要調整畫面某一個顏色的三要素,但是我們不知道這個顏色屬於紅黃綠青藍品哪一個區間裡,這時候選擇吸管工具,在目標顏色上點一下即可。

    習慣上,帶加號和帶減號的吸管工具,和選區工具的用法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把選中的色彩區間看成是一個選區,帶加號的吸管點一下其他區域,就會把這個區間的顏色也選中,反之亦然。

    使用重心

    飽和度工具雖然是調整色彩三要素,但是我們在處理人像的時候,很少會去大範圍的改變圖片的色相,道理大家都懂。

    (膚色變成這樣,也太不像話了。)

    所以,我們一般對於色相的調整,都是很微量的。

    比如說,我們感覺膚色有一些偏紅,想要它偏黃一些,就會將色相往右偏移一點,數值一般在10以內。

    (色相往右便宜一點)

    大量的應用反而在飽和度和明度上,改變不同色彩的飽和度和明度,來實現舒服的配色。

    我們發現這張圖背景上的花色非常奪目,加上整體曝光有些偏高,導致這一塊的顏色很不舒服。

    通俗點來說,就是我們這樣的調整,讓這塊色彩更有質感一些。

    使用案例

    我們開啟這樣一張圖片,我們發現海水的顏色和礁石的顏色並不是很理想。

    開啟飽和度工具:

    分析原圖:我們發現這個海水的顏色有點綠,亮度偏高,而且飽和度有點高,我們嘗試把色相往藍色偏移一點,降低明度,增加飽和度。

    得到下圖:

    由於海水並不是全部是藍色,左下角靠近礁石的地方偏綠很嚴重,我們再新建一個飽和度調整層,選擇綠色,選擇小吸管工具,在畫面左下角偏綠色的地方點一點。

    這個時候,我們再新建一個飽和度圖層,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柔光”,根據效果,把不透明度改為50%。

    我們又覺得礁石的明度和飽和度偏高,和海水同樣處理一下,因為膚色也在這個色彩區間裡,所以我們要在蒙板裡把面板部分擦出來。

    最後,因為女生右手手臂處於背光的位置,所以我們再新建一個飽和度調整層,微調一下手臂。

    到此,就差不多了。

    裁一個大圖:

    調整原理

    之前文章裡說,調色無外乎就是調整色彩的三要素,調出合適舒服的配色。

    小修打完一句話以後,眼睛已經瞎掉了。

    我們分別改變紅藍飽和度和明度,顏色就勉強可以接受了。

    比如下面這張圖:

    背景上的草地非常的豔,如果想要降低濾色的飽和,我們先來試試直接降低飽和度。

    效果還可以接受,同樣的,因為後面草地的飽和度太高,在視覺上有一種非常刺眼的感覺,感覺明度非常高,我們再試試降低明度,看看效果如何?

    看上去也還可以,我們把兩張圖放在一起比較一下。

    同樣都降低了背景色的存在感,突出了人物主體。

    不同的圖片,選擇的方式也不同,小修的建議是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將二者結合在一起使用,靈活選擇。

    像上面這張圖,我們可以降低多一些的飽和度,輕微加一些明度會更舒服。

    這裡有一個小的知識點:

    降低明度並不會改變顏色的飽和度,它只會慢慢的變暗,到最暗的時候,飽和度忽然降為零(純黑色)。

    提高明度會降低顏色的飽和度,隨著明度的變高,飽和度慢慢變低,最後變成白色。

    善用飽和度,可以更直觀的調色,更快的得到想要的結果。

    最近帶孩子有點累,狀態不是很好,見諒見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ython怎麼執行py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