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唐風骨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中國民間對古代四大美女的雅稱,她們分別指的是西施(沉魚)、王昭君(落雁)、貂蟬(閉月)、楊玉環(羞花)。她們傾國傾城的容顏,以及身上發生的許多悽美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然而她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就很少有人說的清楚了,那麼這四位古代美女各自的結局究竟如何呢?

    西施

    西施,中國出名最早、影響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聲,與吳越春秋、與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沼吳復仇聯絡在一起;伍子胥忠貞被讒、伯嚭奸佞亡國,與“女色禍水”的信條聯絡在一起;與巾幗報國、與紅顏薄命、與浣女範郎的悲喜姻緣聯絡在一起;與“西子捧心”、“東施效顰”、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等聯絡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來,它身上負載著更多的歷史文化負荷。

    西子故事的歷史真實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莊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這就是“東施效顰”成語的來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的話。《韓非子》亦云:“善毛嗇、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看來,西施確實是先秦時代的一位知名度極高的美女,不過,與後世傳說不同的是:她並未與吳、越爭霸的政治軍事鬥爭發生關係,而且,管仲比勾踐滅吳還早二百多年呢。

    《左傳》和《國語》等先秦史傳,都提到了勾踐向吳王獻美女之事,但並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漢時代的《史記》也是如此。在賈誼的《新書》、劉向的《說苑》、陸賈的《新語》及《淮南子》中,西施也僅僅是作為美女出現。只有《墨子·親士》篇提到,西施因為太美,結果被沉入江中,可見“太盛難守”雲。

    最早把西施與吳越爭霸聯絡起來的是東漢時的兩部野史《吳越春秋》和《越絕書》。

    在《吳越春秋》中,文種向越王獻破吳九術,其四為“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勾踐“使相者國中,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縠,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于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越絕書》的記載大致相同,不過西施的結局卻迥異。前者說,亡吳後,越人認為這尤物是禍根留不得,把她沉於江中,算是對被吳王殺害的鴟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這是一個殘酷的悲劇。後者則讓她與范蠡結為伴侶,泛五湖而去,以喜劇而告終。後世關於西施的種種故事和傳說,率多由此生髮開來的。

    王昭君

    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兩千年來,經過許許多多戲曲家、小說家、詩人的不斷生髮改造,這一故事變得十悽怨和迷離,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遠的含義。

    將昭君的悲劇歸罪於畫工毛延壽,晉人筆記小說《西京雜記》為始作俑者:

    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至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閒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按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鉅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醜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棄市。”

    在各種傳說中,也有說在和親前毛延壽索賄陷害事即已敗露,毛懼罪逃入匈奴,獻上昭君畫像,單于倚勢向漢君強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愛,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結局,有說其哀怨愁悶,抑鬱而終的,也有說其在呼韓邪單于死後不願再嫁飲藥自盡的。宋以後強調貞潔,《漢宮秋》則讓她在漢番交界處投江自盡。現代人摒棄了狹隘的民族意識,則從增進民族團結的角度去認識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劇《王昭君》,就是從這一角度去立意的。

    王昭君的真實面目到底如何呢? 范曄《後漢書》有如下記載: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昭君為南郡秭歸人,與大詩人屈原同裡,她出身“良家子”,為出身清白的平民,並非知府或御史大夫之類豪門。入宮之後,她未得召幸,尚未有級別,只是待詔掖庭的普通宮女,她被稀裡糊塗地賜給呼韓邪單于時方光耀漢庭,可是這時漢元帝后悔已晚,只好如約行事,成就這美豔悽惋的千古美事,使這一民族團結的使者永垂史冊。

    經過衛青、霍去病的征討,匈奴的力量大衰,昭君和番,是呼韓邪單于入朝漢庭主動請求的結果,不存在脅迫問題。昭君入胡後,被封為寧胡閼氏,生一子曰伊屠智牙師。婚後的第二年,呼韓邪即過世,按照胡人習慣,單于大閼氏之子繼位的復株累單于要娶她,昭君要求返回故國,漢成帝顧全大局敕令她學從胡俗,於是她又成為繼任單于的閼氏。其後又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叫須卜居次,一個叫當於居次。十年之後,復株累單于也死了,昭君之子在爭位鬥爭中犧牲,卜須居次在王莽當政時曾到漢宮入待太后,王莽失敗後也受株累而死。昭君卒於何年,則不得而知了。

    貂蟬

    隨著三國故事的廣泛傳播,貂蟬也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她絕美的容顏,以及和呂布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令三國迷們津津樂道,然而這樣一位深受民間關注的人物,在正史中卻無任何記載,也就是說貂蟬這個形象很可能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那歷史上到底有無貂蟬其人呢?

    《後漢書·呂布傳》有這麼一段記載:

    “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嘗小失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私通,益不自安。”

    從這一記載裡,可以看到貂蟬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與呂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國演義》“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髮出來的。在這裡,“侍婢”僅僅是一個被汙辱與被損害者,談不上什麼品格。後來,經過人民群眾和許多藝術家的創造,這一“侍婢”才變成光彩奪目的貂蟬女形象。

    也有學者認為貂蟬實有其人的,梁章鉅就是一個代表。在《歸田瑣記》中,他說:“貂蟬事,隱據《呂布傳》,雖其名不見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虛。”而到了《小棲霞說稗》,他則肯定“是蟬固實有其人”。

    三國英雄的故事在他們的身後就開始進入民間,貂蟬故事的流傳也是比較早的。元代雜劇中貂蟬戲已經形成一個系列,《錦雲堂暗定連環記》、《奪戟》、《關公月下斬貂蟬》等搬演的都是貂蟬的故事。

    在《錦雲堂》劇中,貂蟬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紅昌,靈帝時選入宮中,掌貂蟬冠,故名“貂蟬”。後來皇帝把她賜予了幷州刺史丁建陽,建陽將其配給了義子呂布。在黃巾之亂中,貂蟬與呂布相失,而為王允所得。貂蟬後來在花園燒香,禱呂布,為王允發覺,因此密議,訂出連環記。

    在宋元講史中,貂蟬也是呂布之妻,失散後流落到王允府中。《白門樓》和《斬貂蟬》的故事,則明顯看出封建落後意識的影響。白門樓呂布被擒本來是咎由自取,然該戲卻要讓貂蟬對呂布的失敗負責,居然讓她在受到痛罵之後被處死。

    《關公月下斬貂蟬》則寫呂布失敗後,曹操別有用心地將貂蟬送給了劉備,為了不蹈董草、呂布的覆轍,關羽竟將她斬於月下。

    《三國演義》電視劇在董卓被誅後讓貂蟬悄然隱去--“貂蟬已隨清風去”,這一奇女子的命運到底如何?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這也許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做法。

    楊玉環

    楊貴妃,小字玉環,唐蒲州永濟(今山西永樂)人。父楊玄琰,做過蜀州司戶,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楊玄璬。唐玄宗開元3年,他被選入皇子壽王李瑁邸被冊為壽王妃。

    開元4年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死了,“後宮數千,無當意者”,討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兒媳婦“姿色冠代”。開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驪山溫泉,就讓她出家當了道士,號曰太真。為李瑁重娶個媳婦,暗暗地將玉環納入宮中。《舊唐書》稱:

    “太真資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宮中呼為‘娘子’,禮數實同皇后。”

    白居易《長恨歌》雲:“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寢無容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天寶4年,玉環冊為貴妃,一直到14年她縊死馬嵬,她都是這個名號,故後世稱其為“楊貴妃”。

    楊妃被寵,正是玄宗後期大踏步走向腐敗的時期。宮中僅“貴妃院織錦刺繡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鎔造,又數百人”。她的家族,則“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說,楊妃的三個姐姐,都封為國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開,僭移宮室,車馬僕從,照耀京邑,遞相誇尚。每構一堂,費逾千萬計,見制度閎壯於己者,即徹而復造,土木之工,不捨晝夜。玄宗頒賜及四方獻遺,五家如一,中使不絕。開元以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

    一次五家夜遊,與廣平公主的騎從在出西市門時發生爭執,楊氏家奴揮舞馬鞭打著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馬來,駙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後公主到玄宗跟前泣訴,玄宗雖然殺了楊氏家奴,但駙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傾城傾國的美人,唐玄宗盡情地揮霍與享受,政事全權交給了奸相楊國忠。在歌舞昇平的掩蓋下腐敗也積累到了極限,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軍如入無人之境,潼關陷落後,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帶著楊氏兄妹逃離長安。勉強到了馬嵬驛,羽林軍譁變,殺了楊國忠,之後,六軍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愛,將楊貴妃縊死在佛堂。

    結語: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她們本身除了有絕美的容顏,還有著許多悽美的故事,千百年來經過文人墨客的手得以廣泛流傳。而關於她們的結局,除了楊貴妃在正史中有明確記載,其她三個人由於年代久遠和資訊閉塞的原因,多少顯得有點撲朔迷離。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能在故事中,看著在不同的時代歷史背景下,關於她們各自結局的演繹。

  • 2 # 德厚致遠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從古至今常用來形容女子美貌,而且還從古代四位美女的精彩故事演繹成了優美動聽的成語典故: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講的是春秋的時候,越國美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溪中的魚看到她的美麗,覺得自己丑而羞愧得不敢浮出水面,躲起來沉在水底。

    “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指漢朝的時侯,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歸降漢朝,呼韓邪單于入京朝貢,以盡藩臣之禮,並請求做漢朝的女婿,漢元帝遂選王昭君賜給了他。王昭君出塞的時候,天空飛過的大雁,看到王昭君長得那麼漂亮,都驚訝地忘記怎麼飛了,全都墜落在地。

    “閉月”,說的是貂蟬拜月的故事;說的是三國時,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皎潔的明月也比不過貂蟬的嫵媚,月亮也不好意思地趕緊躲在雲彩後面。

    “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唐朝的楊玉環進宮後,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等不由得伸手要摸花,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趕緊捲起,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

    至於他們的結局,也是紅顏多薄命,西施本是越國施展的美人計,越王勾踐用美女西施贈送給吳王夫差,使夫差由此迷戀美色,驕奢淫逸,不理朝政,等到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滅掉吳國後,西施下落不明,有的說西施自縊而亡,有的說是西施隨范蠡泛漾五湖而去。

    王昭君由於沒有賄賂畫師,畫師故意將她畫醜,到了漢匈和親時,漢元帝見到王昭君的真容後悔不已,但為守諾言仍將她嫁給了歸降漢朝的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死後,王昭君又下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兒子,最後抑鬱寡歡客死他鄉。

    昭君出塞,既促使匈奴結束了多年的分裂和戰亂,也加強了漢匈雙方的文化與經濟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產生了效仿中原的先進制度。

    《三國演義》中,貂蟬是司徒王允的義女,當時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把持控制,董卓的義子呂布又驍勇善戰是董卓的親信,王允為了為民除害,王允就和貂蟬設下美人計,先將貂蟬許配給呂布,再將貂蟬送給董卓做妾,貂蟬嫁給董卓後仍對呂布暗中曖昧挑逗,最終離間了董卓和呂布的關係,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之後貂蟬成為呂布的愛妾,後來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貂蟬也從此下落不明,有的說是被亂兵所殺,又有的說她自縊而亡,還有的說她被關羽所殺。

    楊貴妃先是嫁給唐玄宗的兒子壽王,壽王的母親武惠妃去世以後,唐玄宗非常思念,這時恰好看見了兒媳婦楊玉環,於是唐玄宗李隆基父佔子媳,將楊玉環納為貴妃,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避難逃往蜀中成都,途經馬嵬驛時,隨駕禁軍發生譁變,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亂刀殺死了楊國忠,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的情況下,用白綾賜死了楊貴妃,據傳後來“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李隆基對楊玉環仍念念不忘,進行改葬時卻沒有找到楊貴妃遺體,傳說到了日本。

  • 3 # 老街味道

    問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指哪四位古代美女,各自結局如何?前言

    沉魚落雁,很多人說是西施與王昭君。 《莊子·齊物論》中,第一次提到了沉魚落雁的美女:

    “ 毛嬙 、 麗姬 ,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後人化為沉魚落雁這個成語。莊子是戰國時期的人,當然不會知道漢朝王昭君這個人。

    閉月羞花,有人說是貂蟬與楊玉環,不知道出處在哪裡。

    一、沉魚落雁之毛嬙

    唐朝道家學者成玄英註疏時說:

    毛嬙,越王嬖妾;麗姬,晉國之寵嬪。此二人者,姝妍冠世。

    莊子提到的毛嬙,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之一,大體與西施同時。是不是越王嬖妾,也有爭議。

    宋朝張邦基《墨莊漫錄》中說:

    管仲之書,已言毛嬙、西施,是二人者皆前古之人矣。豈越之西施,冒古之美人以為名耶?是有兩西施矣。而毛嬙亦非越王之美姬明甚。

    二、沉魚落雁之驪姬

    莊子提到的驪姬(?-前651年),有的版本寫作麗姬,名不詳,她時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的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

    公元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於是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驪姬深得晉獻公的寵愛,獲立夫人,並生下兒子奚齊。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像後來的武則天一樣,開始參與朝政。她設計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晉獻公死後,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后。不過在喪禮過程中,裡克殺死了奚齊,和驪姬。

    三、閉月羞花

    1、閉月羞花

    閉月羞花的故事,似乎出自於元雜劇散曲中。例如《越調·採蓮女》:

    採蓮湖上採蓮嬌,新月凌波小。記得相逢對花酌,那妖嬈,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閉月,沉魚落雁,不恁也魂消。

    又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

    則為你閉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不過,在唐宋時,似乎沒有連用的閉月羞花。

    2、閉月

    唐宋詩詞中,閉月並不是讚美佳人的容貌。例如陸游的《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

    娥江道上欲三更,垣屋參差【閉月】明。倚柂賦詩無傑思,斷腸分付棹歌聲。

    梅堯臣的《和範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並次韻其二》詩云:

    天子賜燭昏夜時,嫦娥【閉月】栽桂枝。稱量高下唯妍辭,相與盡心無附離....略

    這裡的閉月,是指擋住月光,與美人容貌無關。

    3、羞花

    宋朝詩詞中,羞花有讚美佳人容貌的意思了。例如王澡的《祝英臺近·玉東西》:

    玉東西,歌宛轉。未做苦離調。著上征衫,字字是愁抱。月寒鬢影刁蕭,舵樓開纜,記柳暗、乳鴉啼曉。短亭草。還是綠與春歸,羅屏夢空好。燕語難憑,憔悴未渠了。可能妒柳【羞花】,起來渾懶,便瘦也、教春知道。

    宋朝吳百生的五律《宮詞》中也用到了羞花:

    妙選昭陽進,【羞花】妒六宮。行階蓮落地,隨御柳含風。

    按舞天光近,徽歌燭影紅。夜深金殿合,環佩月明中。

    這裡的羞花,似乎並沒有用典。

    結束語

    明朝彭大翼撰《山堂肆考》中,解釋“沈魚落鴈、蔽月羞花”時說:

    《麗情集》有沈魚落鴈之容,有蔽月羞花之貌,。又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鳥見之髙飛,魚見之深入,麋鹿見之決驟。

    不過,老街在宋人張君房的《麗情集》中,沒有看到這些內容。不知道是不是另有一種《麗情集》

    另外,唐宋詩詞中的沉魚和落雁單獨使用時,幾乎也和美人無關。

  • 4 # 宇航王者1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四大美女、四大丑女,還有四大美男。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那四大美女到底美不美、到底有多美?他們的缺點是什麼?他們的結局又怎樣?歷史當中沒有具體的影象資料留下來,但是仔細研究歷史資料不難發現四大美女的優缺點。

    一、政治犧牲品女間諜-西施

    西施----沉魚

    桃花河邊挽紗情

    月光水面西施影

    楊柳依依佛粉面

    沉魚紗地靜觀容

    二、王昭君

    王昭君-落雁

    昭君出塞單于歡

    馬嘶沙鳴傷心肝

    琴聲塞外催孤雁

    落地一睹美人顏

    三、貂蟬

    貂蟬-閉月

    國色天香屬貂蟬

    月下容貌動心絃

    嫦娥不及佳人豔

    四、歷史背鍋人---楊玉環

    楊玉環-羞花

    深宮鎖住楊玉環

    含羞草葉立即卷

    自慚形穢不及嫻

    玄宗得知立即宣

    楊玉環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後宮佳麗三千人,萬千獨寵集一身。這樣的唐玄宗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呢?所以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和楊玉環的受寵不無關係。歷史註定把一個天大的鍋甩給了一個女人-楊玉環。在安史之亂之後,唐玄宗丟下百姓,帶著自己寵愛的楊貴妃一路逃亡。到達馬嵬坡的時候,群臣死諫,要唐玄宗殺死楊玉環。楊玉環無奈之下自縊身亡。從此一代豔妃香消玉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eiyan復出,離禁賽不到2天,看到新身份,condi都沒這麼明目張膽,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