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一個藍胖子

    也許很多人都會以為,武則天身後,武氏宗族這種試圖顛覆朝綱的宗族,豈不立刻要被斬草除根?然而,前史有時分即是這麼莫測。事實上,在李唐復位後,武氏宗族仍然過了一段風風景光的日子,比李家很多人都要風景!

    要說武氏宗族,需從武則天這輩說起,武則天呢,有兩個異母哥哥,分別叫武元慶和武元爽,待她和她娘都不怎樣滴,所以,武則天一當上皇后,就把這倆厭煩的哥哥打發的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

    也許打發的地兒真是太遠太荒涼了,古代條件又差,武元慶剛到地兒就一命嗚呼了。他弟武元爽比他好一點點,真的僅僅一點點。武元爽到屬地後仍是活蹦亂跳的,武則天也許看不過眼,所以又給他換了個地兒,接著他也完蛋了。至此,武則天同輩份的親朋友悉數玩完。

    親朋友完蛋了,堂朋友也不能放過!武則天還有倆倒運堂哥叫武惟良和武懷運,被武則天直接給詭計掉了。咋回事兒呢?其時李治喜歡上了武則天的親外甥女賀蘭氏,武則天很不爽,爽性一舉兩得,在武惟良朋友送給賀蘭氏的食物裡下了毒,這下不只除掉了賀蘭氏,礙眼的武惟良朋友也沒了。被當作踏腳石也就算了,武則天還給這朋友倆改了個姓,叫“蝮”,真是絕了!

    武則天這麼厭煩孃家,那她當上皇后以後,封給她爹武士矱的爵位周國公怎樣辦呢?武則天只當孃家沒人,把她親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過繼給了她爹,襲封周國公。賀蘭敏之不太會辦事兒,後來又惹惱了武則天,所以也完蛋了(冷史君不由得YY一句,這一位但是出了名的佳人啊)。

    而賀蘭敏之的死即是武家的起色。賀蘭敏之死了,但親爹的爵位不能沒人承繼啊,所以武則天從流放地召回了她二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襲封周國公。跟著武則天一步步的搶班奪權,武氏族員也都走到了高位,而比及武則天真實稱帝,這些大大小小的武家人便封了王。

    前頭說過了武承嗣,是武則天二哥的兒子,他承繼了追封給自個親爹的爵位魏王,這位魏王一心想當皇太子,但是武則天不讓,最後乃至抑鬱而死。大兒子武延基襲了魏王,找死的惹惱了武則天,所以便“被自殺”了。武則天便令武承嗣的二兒子武延義襲爵。另一子武延秀封淮陽郡王。

    大名鼎鼎的武三思,是武則天大哥武元慶的兒子,承繼了追封給自個爹的爵位梁王。次子武崇訓封高陽郡王。武氏其他人就暫且不說了。

    比及李顯十分困難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請求廢棄武家人的王爵,成果李顯對武家還挺有豪情的,硬是不讓,僅僅降爵完事,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國公。

    武崇訓娶了安泰公主,成果後來安泰公主和武延秀好上了,比及武崇訓死了,安泰公主便嫁給了武延秀。大家都知道安泰公主十分之得寵,夫憑妻貴,武延秀跟著安泰,混得也著實潤澤。不過,比及安泰她親媽韋后被殺,這夫妻倆便也走到了盡頭。

    再說回武三思,這貨更了不得了,很得李顯的寵信,乃至把協助李顯復位的敬暉等人都給貶低斥責了,還把早年被敬暉等鎮壓的心腹又從頭提拔了起來。可以說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權傾朝野,交鋒則天在位時也不差什麼了。其時的太子是李重俊,跟武三思和安泰公主都不抵擋,覺得自個位置不穩,便造反了,殺了武三思武崇訓及同黨十餘人,最後意外兵敗而死。

    親兒子死了,李顯卻為武三思罷朝五日,又給武三思追封了梁王,武崇訓追封了魯王。安泰公主乃至還拿兄長李重俊的頭去祭拜武三思和武崇訓。終李顯一朝,武家人都活得挺潤澤。

    直到李旦即位,把武三思等人定為謀逆,武家人才倒了黴,被殺的亂七八糟。但其間又有兩人很特別。

    一個是太平公主的老公武攸暨,李旦剛即位沒多久他就死了,死的很是時分再加上一個得力的老婆,這傢伙還被追封為定王。不過,太平公主一壞事兒,他的墳便也跟著遭殃了。

    而另一個人,武攸緒,才是個傳奇。他是被武則天坑死的武惟良的兒子,武則天在位時,武攸緒被封為郡王,不過人家很快便棄官歸隱嵩山了。比及李顯即位,召他為官,成果回來沒多久,人又客客氣氣的辭官歸隱了。所以,比及李旦朝武家人動手時,只有他還好好的,乃至李旦還專門下旨表彰了他一番。六十九歲,年終而卒

  • 2 # 餅藏2

    事實上,在李唐復位後,武氏家族依然過了一段風風光光的日子,比李家很多人都要風光。

    賀蘭敏之的死就是武家的轉機。賀蘭敏之死了,但爵位不能沒人繼承,於是武則天從流放地召回了她二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襲封周國公。隨著武則天一步步的搶班奪權,武氏族人也都走到了高位,而等到武則天真正稱帝,這些大大小小的武家人便封了王。

    武承嗣,是武則天二哥的兒子,他繼承了追封給自己親爹的爵位魏王,這位魏王一心想當皇太子,可是武則天不讓,最後甚至抑鬱而死。大兒子武延基襲了魏王,找死的惹惱了武則天,於是便“被自殺”了。武則天便令武承嗣的二兒子武延義襲爵。另一子武延秀封淮陽郡王。

    武三思,是武則天大哥武元慶的兒子,繼承了追封給自己爹的爵位梁王。次子武崇訓封高陽郡王。

    李顯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要求廢除武家人的王爵,但是李顯對武家還挺有感情的,所以不讓,僅僅降爵了事,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國公。

    武崇訓娶了安樂公主,結果後來安樂公主和武延秀在一起了,等到武崇訓死了,安樂公主便嫁給了武延秀。安樂公主十分得寵,夫憑妻貴,武延秀跟著安樂,日子也過得不錯。

    武三思,很得李顯的寵信,甚至把幫助李顯復位的敬暉等人都給貶斥了,還把從前被敬暉等打壓的親信又重新提拔了起來。可以說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權傾朝野,比武則天在位時也不差什麼了。當時的太子是李重俊,跟武三思和安樂公主都不對頭,覺得自己地位不穩,便造反了,殺了武三思武崇訓及同黨十餘人,最後不幸兵敗而死。

    親兒子死了,李顯卻為武三思罷朝五日,又給武三思追封了梁王,武崇訓追封了魯王。安樂公主甚至還拿兄長李重俊的頭去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訓。終李顯一朝,武家人都活得挺好的。

    直到李旦即位,把武三思等人定為謀逆,武家人才倒了黴,被殺的七零八落。

  • 3 # 邵武豬小宇

    武則天死之時,武承嗣已經死了。武

    三思

    身居要職主要是因為,皇帝李顯的姑姑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勢力過大,需要藉助以武

    三思

    為首的武氏家族的勢力,來對抗太平公主。武家是一個大家族,後人多,後代中出一個宰相也可以理解。

  • 4 # 逆戰西訣

    武氏本來出身寒族,武士彠是一個商人,只因為政治投機比較成功成為了唐朝的開國功臣,被封為公爵,這已經算是極大的幸運了,但武氏一族又遇到了另一件幸運的事(好像這樣說不是太合適,詳見後)。

    武士彠在軍中上班期間,他的原配夫人相里氏不幸去世,還留下了兩個孩子(武元慶、武元爽)。唐高祖李淵為了表彰他,牽線搭橋,讓他娶了隋朝皇族楊達之女續絃,這在講究門第出身的隋唐時代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新朝顯貴與舊朝宗室聯姻,以提高社會地位,本就是當時的風俗,武氏一族在唐高祖的幫助下也算和關隴貴族沾上了親。武則天(這個稱呼其實很不恰當,但想簡單明瞭也只好如此了)能夠被選入宮中充當才人,可能也與她母親的高貴血統有關,正合關隴貴族“尚冠冕”(柳芳《氏族論》)的傳統。

    武氏一族行事不拘禮法,沒有一點世家大族的樣子,兒子不待見後母、姨甥爭寵(南韓夫人也參與其間)、外孫與外祖母通姦、指定外孫為接班人、姦汙表妹隨從(還好沒有對太平公主做什麼),這些都不是一個合格的貴族家庭中所能認可的行為,都在武家上演,讀了只能讓大家感嘆“貴圈真亂”,武氏子弟的道德水準都很差,幾乎無好評。當然,楊隋李唐皇族沾染胡風甚深,也為當時山東世家大族所不齒,太宗納弟媳、高宗娶庶母、玄宗幸兒媳,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

    武則天為了稱帝,在位期間不斷打擊李唐皇族、關隴貴族,重用武家子弟(雖然她的哥哥姐姐們的表現都不好,但還是不得不用孃家人)、進士詞臣,使自己的統治能夠穩固。但她面對著一個巨大的難題,就是究竟該把皇位傳給李家(自己的兒子)還是武家(自己的孃家侄子)。如果傳位給李家,那麼自己“武周革命”豈不是徹底失敗了?但如果傳位給武家,那侄子從來沒有祭祀姑媽的道理,自己會面臨“不血食”的悲慘身後事。當然,還可以選擇傳位給女兒(太平公主),但女兒一直傳下去,就不知道傳到誰家了,只會更亂。這是一個在現有倫理框架下從根本上講無法解決的矛盾。

    晚年的武則天鑑於天下人心歸唐,而武氏根基尚淺,口碑又差,在眾多她所信任的大臣(也包括男寵)的勸諫下,她決定傳位李顯、還政李唐。同時,她還想保護武氏子弟周全,讓武氏世世代代與李氏同為最高之顯貴。這其實是一個比較矛盾的想法,武氏的上臺本來就是伴隨著對李唐皇族的大清洗,李武兩家為了爭奪皇位的繼承權更是在武則天稱帝后勢同水火,擺在武則天面前的,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武則天(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了這個任務,她透過聯姻的手段和自己的威望,將李武兩家融為一體,建立了一個以李氏居虛名,以武氏掌實權的一個畸形政權,陳寅恪先生將其稱為“李武韋楊婚姻集團”(陳寅恪《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黃永年先生將其命名為“李武政權”(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

    在“武周革命”稱帝之後,武則天建立了武氏七廟,追封武士彠為皇帝,並封武承嗣和武三思為親王並先後擔任宰相,其他十二個武氏子弟為郡王,降睿宗李旦為皇嗣(親王和太子之間的一個身份)並賜武姓,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開始準備嫁個武承嗣,太平公主因故罷婚,遂賜死武攸暨原配,太平公主的原配為薛紹,薛紹之母乃高宗之妹,後因其兄參與謀反而餓死獄中),立李顯為太子後,又使李武兩家通婚。

    除了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之外(武攸暨因此進封定王,成為武氏除武承嗣、武三思之外的第三號人物),中宗李顯的女兒好幾個都嫁到了武家(也有幾個嫁到韋家,應是韋后的安排),這些都是武則天有意使李武兩家融為一體的表現。這裡有意思的是相王(也即睿宗)李旦一支沒有與武氏通婚,李旦的子女也不少。這可能與李旦不是太子有關,誰料到後來韋氏之亂後李隆基(玄宗)政變成功讓睿宗一支掌握皇權,睿宗一支與武氏並無通婚,武氏也只剩下太平公主夫妻的勢力,最後被玄宗平定,武氏政治勢力算是完全被剿滅,這應該是武則天生前始料未及的。

    此外,武則天晚年害怕李武兩家關係弄不好,還使李武兩家的首腦人物李顯、李旦、武三思、武攸暨(時武承嗣已死)立誓於明堂,也就是叫他們發誓一直合作下去。 這個做法固然顯得比較幼稚,但武則天對此已有政治準備,老太太這麼做也是為了讓自己放心,哎,手心手背都是肉呀!

    在安排好了自己死後的政權交接問題後,武則天就更加寵幸以張昌宗、張易之為首的男寵,使男寵的勢力迅速膨脹,這其實是為了讓男寵勢力制衡已經聯姻的李武兩家勢力,保證自己大權不旁落。之前李家勢利、武家勢力和酷吏勢力幾種政治力量相互牽制,武則天能夠充分利用,保證自己大權在手,而如今酷吏勢力已經消亡(用酷吏是為了給武周政權鋪路,廢酷吏還給武周政權漲人氣,武則天的政治手腕真是爐火純青),而為了自己死後李武兩家不死掐李武勢力也已經被武則天合成了一股勢力,為了保證自己晚年大權不旁落,武則天又扶持了男寵勢力,男寵和酷吏類似,缺乏社會基礎、口碑很差,只能依賴於君主,不然很難成氣候,武則天活著的時候能利用男寵制衡李武勢力,死後李武勢力想除掉男寵勢力也不算難,我徹底被則天大帝的巧妙安排所折服。

  • 5 # 求之

    武則天有兩個異母哥哥,分別叫武元慶和武元爽,待她和她娘都不好,於是,武則天一當上皇后,就把這倆討厭的哥哥打發的偏遠荒涼之地,武元慶貶為龍州刺史出任刺史,到任即病逝。武則天讓武元爽出任濠州刺史,後又因事配流振州(今海南三亞)而死。

    公元666年八月武則天趁她的兩個叔伯兄弟武惟良、武懷運隨同各州刺史前往泰山朝見李治並跟隨到長安的機會,在武惟良呈現的祭品中下了毒藥,送給賀蘭女士吃掉,賀蘭女士立馬毒髮香消玉殞,當時李治喜歡上了武則天的親外甥女賀蘭氏,武則天於是趁機迅速查出兇手武惟良、武懷運,將其斬首,以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因為這兩個人過去對武則天的母親態度惡劣,武則天早就懷恨在心,必欲除之而後快!武則天還給這兄弟倆改了個姓,叫"蝮",真是絕了!

    前頭說過了武承嗣,是武則天二哥的兒子,他繼承了追封給自己親爹的爵位魏王,這位魏王一心想當皇太子,可是武則天不讓,最後甚至抑鬱而死。大兒子武延基襲了魏王,找死的惹惱了武則天,於是便"被自殺"了。武則天便令武承嗣的二兒子武延義襲爵。另一子武延秀封淮陽郡王。

    大名鼎鼎的武三思,是武則天大哥武元慶的兒子,繼承了追封給自己爹的爵位梁王。賜實封一千戶。神龍三年(707年),謀廢太子李重俊,卻在重俊之變時被李重俊所殺,唐中宗李顯追贈他為太尉,諡曰宣,唐睿宗李旦廢其諡號並開棺戮屍,毀其墓。次子武崇訓封高陽郡王。

    等到李顯好不容易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要求廢除武家人的王爵,結果李顯對武家還挺有感情的,硬是不讓,僅僅降爵了事,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國公。李顯卻為武三思罷朝五日,又給武三思追封了梁王,武崇訓追封了魯王。安樂公主甚至還拿兄長李重俊的頭去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訓。終李顯一朝,武家人都活得挺滋潤。

    直到李旦即位,把武三思等人定為謀逆,武家人才倒了黴,被殺的七零八落。但其中又有兩人很特殊。

    一個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李旦剛即位沒多久他就死了,死的很是時候再加上一個得力的老婆,這傢伙還被追封為定王。

    武攸緒,才是個傳奇。他是被武則天坑死的武惟良的兒子,武則天在位時,武攸緒被封為郡王,不過人家很快便棄官歸隱嵩山了。

  • 6 # 文史宴

    因為以下幾點:

    一、武則天雖然退位,但並沒有被廢殺,名分還在。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敬暉、桓彥範、袁恕己、崔玄暐發動神龍政變,趕武則天下臺。武則天雖然不能再當皇帝了,天后或皇太后的名分還是有的,畢竟張柬之他們推上去即位的唐中宗李顯本來就是武則天的兒子。

    武則天可以殺兒子李弘、李賢但李顯不能殺武則天,否則就違背了儒家的孝道大倫,所以武則天雖然退位了,但皇太后的外戚武氏宗族的地位還得以保持。

    二、唐中宗李顯跟弟弟李旦有矛盾,要藉助武氏宗族來制衡

    武則天廢了三子李顯的帝位以後,立四子李旦為帝,之後又廢掉李旦。但李顯被流放到湖北房陵,李旦卻長期留在長安,李旦雖然不是皇帝,但是潛勢力很大。武則天晚年把李顯從房陵叫回長安,立為太子,這時的李顯在長安無兵無勇,遠不是弟弟李旦的對手。

    所以李顯跟李旦並不是想象中那樣和睦友愛。張柬之等人推李顯即位後,李顯外有朝廷大臣的逼迫,內有親兄弟李旦這個隱患,他自己完全沒有實力,所以急需找一支實力派結盟,這時武三思也想維持武氏的富貴,於是李顯就與武三思結盟,害死了張柬之等五大臣,逼得李旦辭去掌管南衙禁軍的要職。

    三、武氏的終結

    李顯之子李重俊發動政變誅殺武三思不過是跟韋后母子不和,是一個小節。李旦之子李隆基發動政變才真將李顯、武三思的勢力連根拔起,甚至李顯是不是真的被女兒安樂公主毒死的都可以存疑。但就是這樣,李隆基的宮廷中還有武惠妃,武惠妃還想扶立兒子李瑁,行武則天之事。直到安史之亂後,唐朝政治大變,武氏才在唐朝宮廷中銷聲匿跡。

  • 7 # 古今史事

    感謝邀請!1.武則天擔心武家未來,曾想傳位給侄子,被狄仁傑勸諫說:百年後有子祭母,可曾有過侄祭姑?云云,武則天明白後決議還位李氏。2.張柬之發動的“神龍政變”其實是和武則天一個妥協的結果,並不是李氏佔據了上風。3.武則天退位政治影響力和朝中勢力依然在。4.李氏宗親和武氏家族多有聯姻,殺武氏男子就是殺李氏丈夫,殺武氏女子就殺李氏老婆,這……。5.從史書上可以看出,繼位的李顯是個孺弱的皇帝,沒有那狠心和膽識剷除武家。6.武則天願意去帝位歸後位,還位李氏,應該是有保武氏家族的條件吧!7.退後的武則天除了在朝中依然有勢力之外,她依然是李治皇后,李顯之母,李顯怕慣了,不敢也不會動武氏家族。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8 # 小布丁的世界

    主要是唐中宗當太子時,聽了他的老婆韋后的建議,為了鞏固他的勢力,把女兒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結成了兒女親家。

    後來神龍政變後,中宗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一直沒有動武氏家族,反而給了更大的權利。

  • 9 # 路衛兵

    張柬之等人神龍革命的目的是清除二張——張易之和張昌宗,並出於安全考慮逼退了二張的後臺武則天,所以武氏一族並未受到衝擊。李顯被裹挾而充當旗幟,即位後最擔心的不是武家,而是進入行政中樞的“復國五王”——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範和袁恕己。一直被武則天壓制的李顯,其政治依靠是由老婆韋后、女兒安樂公主以及大秘上官婉兒組成的女人集團,勢力單薄需要尋找新的同盟。而因為各種關係的存在,武氏一族無疑是最佳選擇。

    武則天曾召集李、武兩家核心人物一起在明堂盟誓,相約為一家之親。而維繫這一誓約的手段就是聯姻: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嫁給了武攸暨,李顯的女兒新都和永泰二公主,嫁給了武承嗣的兩個兒子武延暉和武延基,他最喜歡的小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精力旺盛的武三思還與韋后和上官婉兒一人有一腿,交情可謂不淺。

    當然以上這些關係,在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都司空見慣的大唐帝國中並算不了什麼。然而在李顯韋后需要同盟、武家需要靠山的大政治背景下,這關係就顯得親密而牢靠了。武家因武則天的退位而懷恨“五王”,與中宗李顯的政治理念趨同。而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卻又受到五王干政指控的韋后,也同仇敵愾地力挺武三思,以至於中宗對這個隔壁老王非常信任。韋武二人透過封賞、賜爵等手段拉攏保持中立的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一系,並積極佈局,等五王回過神來朝堂風向已變,連他們安插在武三思身邊的耳目都反了水,最終被逐一清除。武家再次崛起於朝堂。

    武家能夠延續風光,還與中宗對武則天的態度有關。仁孝的中宗儘管拜母親所賜吃了不少苦,但並未記恨,依舊維繫了她身後的地位——比如對武氏宗廟的保持和維護,為母親追福而修建聖善寺,等等。政策上則一脈相承,“令百官復修則天之法”,進入後武則天時代,武家風光也是必然——從這點上看,武則天當年這個接班人選得很準。

    後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想讓安樂公主做皇太女,逼反了太子李重俊,二人也因此成了刀下鬼。武崇訓死後,韋后又將安樂公主許配給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秀,肥水沒流外人田,武韋聯盟仍在。作為武家新的代表,武延秀也繼續著武家的風光。李顯死後,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剿滅韋后集團,殺了安樂公主和武延秀。2年後武家最後一個核心人物武攸暨去世,接著李隆基二次政變滅太平,武攸暨的子女也被殺光。值得一提的是,武攸暨有個侄女自幼在宮中長大,後來被玄宗李隆基看中,就是武惠妃,差一點沒成為皇后。

  • 10 # 三生有畫

    武則天再怎麼奪權稱帝,但是繼位的唐中宗,終究是他兒子。加上唐中宗的老婆皇后,都是武則天安排的,與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等,都是閨蜜級別的關係。再說了,武則天的侄子們,與唐中宗兄弟,都是親老表。武則天孃家與李家多有聯姻。武則天死後,侄子大多表面上還是擁護他兒子的。這就註定,只要他們不謀反,暫時是沒事的。

    後來中宗死了,弟弟睿宗上位時,武家人就傻逼搞事,最後日子就不好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樓蘭和英菲尼迪QX50哪個車更適合跑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