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炎黃之血

    弗裡德曼在《美國貨幣史》裡詳盡的揭示了經濟危機的原因是:美聯儲在經濟大危機之前向經濟體注入了大量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完全脫離了實體經濟的增長,由於在短期內造成的“貨幣幻覺”,生產者被通脹扭曲的價格所誤導,以為產品很受歡迎,於是擴大再生產,所有人都感覺自己的收入上升了,於是擴大消費,這種預期卻真的導致了產品供不應求,在短期內造成的“繁榮的假象”,被歷史學家稱為“怒吼的二十年代”。人們對企業利潤增加的信心十分足,股票市場也是牛市沖天。但是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隨著時間的流逝,生產者發現自己的生產成本也在上升,於是便不再擴大生產,消費者也發現雖然收入在上升,但是物價也在上升,於是削減開支。風向一變之後,股市這種對風向異常敏感的地方首先暴跌,是大量先前不能承受高風險的資金化為烏有,進而引發了銀行的擠兌風潮。在實體經濟領域,通脹引起的假象導致過多生產的產品積壓,出現了生產過剩。“生產過剩”既是馬克思定義的經濟危機。

  • 2 # 娛樂音樂播報

    生產(供給)和銷售(需求)的矛盾。

    ①貧富差距過大: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人民相對貧困,購買力低於生產能力。

    ②信貸消費過度膨脹,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加劇生產與銷售的矛盾。

    ④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的影響,使整個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根本原因

    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

    股票投機活動猖獗,掩蓋了生產和銷售的矛盾。

    政策原因

    各國國內政策失誤,即經濟危機是自由放任政策的產物。

  • 3 # 鋒在起時

    1.大蕭條的歷史

    咆哮的二十年代

    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前,美國經歷了長達10年的經濟繁榮,史稱“咆哮的二十年代”或“柯立芝繁榮”(約翰·柯立芝與1923年至1929年擔任美國總統)。

    這10年間美國出現經濟繁榮的原因,主要有二:在供給側,流水線革命推動了以汽車產業為代表的工業部門生產效率的增長;在需求側,一戰及戰後美國民眾積累的財富逐漸轉化為旺盛的購買力。

    2.槓桿牛市的形成

    20年代的經濟繁榮,在美國金融市場上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史無前例的美股大牛市。美國股市從1921年開始單邊上漲,到1929年10月崩盤為止,道瓊斯指數從67點上漲至365點,漲幅超過4倍。

    美國股市出現牛市的原因有三:一是經濟繁榮時期,企業利潤不斷增長;二是寬鬆的貨幣環境;三是金融監管寬鬆,催生出槓桿泡沫。

    在“咆哮的20年代”,美國經濟呈現供需兩旺的格局,美股上市公司利潤節節增長,成為牛市的堅實支撐。從1921年末至1929年末,美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長了450%。

    3.蕭條的歷程

    1928年開始,美聯儲覺察到了股市過度上漲帶來的風險,因此開始提高貼現利率,增加股市資金拆借成本。受此影響,部分槓桿資金開始撤離股市。1929年10月,在緊張的市場情緒下,美股突然崩盤,危機發酵。

    在1929年至1933年的大蕭條期間,美國經濟前後經歷了三波危機,分別為1929-1930年上半年的金融危機;1930年下半年-1932年的經濟危機;1933年上半年的銀行危機。

  • 4 # 小韭菜長的快

    美國的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也是美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久的一次經濟危機,持續了四年時間。

    主要原因:美國貧富差距太大,資本家盲目擴張生產,民眾購買力低,生產嚴重過剩。

    股市過渡投機,大量資金進入市場,導致股市泡沫破裂

  • 5 # 陳湘餘536

    美國I929年的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資本主義固有矛盾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一戰以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提前消費,造成了資本主的虛假繁榮,富人更富,窮人更窮,造成資本主義生產相對過剩,終於在1929年股票下跌,暴發了資本世界的空前危機。

  • 6 # 史海逐浪大徐

    工業化導致的貧富差距太大,財富集中在金字塔頂端,基尼係數爆表。沒有錢就信貸消費,廣大消費者信貸消費,導致通貨膨脹。股票投機猖狂,股市崩盤。百姓蜂蛹到銀行擠兌,銀行接著崩盤。惡性迴圈,一波接一波就都崩了。後來的羅斯福新政頂著壓力,可沒少學社會主義先進經驗。

  • 7 # 小丑dog

    要論“經濟大蕭條”的可怕程度,最生動的例子,就是1929年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

    對於經歷過那場危機的西方人,特別是當時的美華人來說,這場經濟危機,更像是飛來橫禍:1929年10月之前,作為經濟危機爆發地的美國,還是一片大好繁榮。美國經濟已是連續十多年高速增長,樓市股價全是狂飆突進,“分期付款”“超前消費”的呼聲甚囂塵上,有點閒錢的美華人,不是家裡屯了好些房,就是手裡捏著好幾支股票,天天做著發財夢。

    誰知1929年10月下旬,美國紐約股票交易市場突發狀況,股票從此瘋狂暴跌。這聲晴天霹靂後,美國各生產部門也相繼被波及,生產消費全面崩盤。繼而這場風暴,又迅速蔓延到整個西方社會:1929—1933全球經濟危機,全面爆發。

    為什麼會有這“飛來橫禍”?後來的經濟學家們,早總結出一大票原因。但常被無視的一條,卻是危機爆發後,西方列強們的“甩鍋”醜態。美英法等西方強國,非但沒有“負責任大國”的覺悟,反而互相忙拆臺。美國率先提高了89種商品關稅,英法也紛紛跟風,“關稅戰”打的一塌糊塗。英國又從1931年起放棄金本位制,造成英鎊拼命貶值。美元也跟著貶,本來就悽風苦雨的全球經濟,這下加劇動盪。

    如此做法,就好比大家同坐一條船,面對風暴來襲,卻是彼此互相搶,結果,當然是把所有人,一起往漩渦裡帶。

    除了互相甩鍋,焦頭爛額的西方各國政府,也是毫不猶豫朝著本國老百姓甩鍋。比如美國總統胡佛,就一再鼓吹“自由經濟”,哪怕全國水深火熱,卻堅決拒絕政府幹預,全程當起甩手掌櫃。窮瘋了的英法各國,更是無視全國大批工人失業的事實,拼命削減失業補助金,並向老百姓徵收多種新稅。如此不作為或亂作為,叫本就空前的經濟危機,幾年間到了十分糜爛的地步。

    這場經濟危機的破壞力有多嚴重?西方列國的經濟損失高達2500億美元,比一戰損失還要高。英國每年工業減產百分之二十四,法國每年工業減產三分之一,每年五千戶企業和五萬戶商賈破產。美國工業生產每年下降百分之四十六,四年裡一萬多家銀行破產,一千三百萬人完全失業,另有五百萬人半失業。以當時美國報紙記錄,許多昔日紅紅火火的工廠區,幾十公里範圍內的廠區,竟全成了無人區,只剩了生鏽的機器,號稱“機器墓地”……

    如此慘淡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就以家底最厚實的美國來說,美國兒童的童謠都在唱“華爾街拉響警鐘,美國往地獄裡衝”。真實的生活有多地獄?看上去穿著光鮮的美國“中產”們,冬天都是把報紙塞到襯衣裡禦寒,麻布片包起腿來當棉褲,工人工資天天暴跌,伐木工的工資每小時一毛錢,康涅狄格州100家工廠的工人,每週工資六毛錢。《時代週刊》哀嘆:“美國工人的工資已經壓低到中國苦力的水平了”。

    但即使這樣薪水微薄的工作,當時的美華人,也都是搶破頭皮。職業介紹所的門口,永遠是通宵排長隊,只招百人的工作,往往能報名五千多人。之前一直被美國“精英”們痛罵的蘇聯,一次想在美國招六千熟練工人,報名者竟突破了十萬人。不招工的時候,蘇聯駐美國的機構,每天都能收到數百份申請——全是申請移民蘇聯的。

    困頓的生活,也讓美華人“住不起房”“讀不起書”。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各大城市裡,“房東攆房客”的景象隨處可見,美國小孩都發明瞭遊戲“攆房客”。全國有三十萬學生失學,老師們只能領八個月薪水,就這麼點薪水,領到的還常是政府的白條,上面寫著“大蕭條過後補發工資”的字樣。在芝加哥,一半以上的教師,都靠借高利貸維持生活。

    以1932年美國許多州的報告,有些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兒童,都處於嚴重營養不良的狀態。美國報紙上,一位小女孩的話,更成了這場經濟災難的辛酸註腳:“我很餓,可我們家是輪流吃飯,今天該我妹妹吃了。”

    當然,別看這生活如“地獄”,美國的有錢人,還是好過得多。許多資本大鱷們也是毫無壓力,撒腿就跑到國外。留在美國的?花天酒地也常照舊。比如在發不起教師工資的芝加哥,照樣常舉辦“博覽會”等奢靡活動,博覽會上跳舞的脫衣舞娘,每週就能賺6000美元。

    如此生活,美國老百姓也終於忍夠了,從1929到1932年,美國爆發暴動2700次以上。美國總統胡佛來底特律演講時,臺下民眾憤怒喊出“絞死胡佛”的口號。美國更先後有200萬農民發起暴動,艾奧瓦州的所有公路,都一度被憤怒農民封鎖。還有農民喊出激動宣言:“美國也應該來一場像俄國那樣的革命”。正是這生死存亡般的局面,才令繼任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痛下決心,啟動了著名的“羅斯福新政”。

    作為西方世界“最有錢”的美國尚且如此,西方其他國家,當時的局面也只有更慘。由於民眾對政府的絕望,德國法西斯勢力才迅速膨脹,併成功奪取了政權,形成了二戰的策源地。窮急生瘋的日本,也加速了侵華的步伐。更因為在經濟危機中損失慘重,美英法等國,也試圖用綏靖政策對抗法西斯,結果卻是割肉喂狼,令二戰的戰禍蔓延全球。一切,都與這場大蕭條,有著重要的聯絡。

    那場危機已過去,但其中的教訓,至今,值得警醒。

  • 8 # 微虹中年觀自在

    生產的相對過剩,一部分人生產了太多的東西,導致另一部分人沒有錢購買,不得已只能毀掉,究其原因還是分配不均衡造成的!

  • 9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經濟大蕭條的成因:

    一、20世紀20年代的“經濟泡沫”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第一次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之下,美國政府透過股票、債券等“經濟泡沫”振興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倒退的大環境下,美國經濟逆流而上,創造了資本主義經濟史上的奇蹟。從1923年到1929年秋,美國的年生存率增長都達到4%。發家致富成為美華人觸手可及的夢想,投資活動受到美華人的青睞,似乎在美國只要有理想就能夠發達,這就是所謂的“美國夢”。

    二、農業長期處於不景氣

    雖然在短期間美國靠著經濟泡沫成就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但背後其實暗流湧動。工業發展雖然十分迅速,但卻沒有兼顧農業發展。1919年,美國農業的收入佔國民收入的16%,但由於工業過於發達,許多在工廠工作的年輕人收入甚至遠比農場主要高,10年間農業生產力大量流失,1929年時美國農業的產值只佔全部國民收入的8.8%,當時的農民收入只有當時美國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三、工業內部增長不均衡

    事實上,上個世紀20年代的美國工業內部增長也非常不均衡。新興工業集中了大部分的生產力,而採礦、造船等傳統工業部門卻開公不足,部分企業還出現了減產危機。除了部分新興工業外,大部分傳統工業的的發展都不樂觀,大批工人失業。大財團又趁虛而入,開始了收購潮。當時美國的國民收入有三分之一都被佔總人口5%的富人擁有,而一半以上的美國家庭收入僅僅能解決溫飽,五分之一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與美國強大的生產力相對,大部分美華人的購買力卻日益下降。種種跡象表明,一場巨大的危機即將到來。

  • 10 # 走進伊拉克

    大蕭條從1929年持續到1939年,是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蕭條。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指出,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崩盤是經濟衰退的開始。但事實是,導致大蕭條的因素很多,而不僅僅是一個事件。

    在美國,大蕭條削弱了赫伯特·胡佛的總統地位,最終使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羅斯福向全國承諾一項新政,他將成為美國任期最長的總統。經濟衰退不僅僅侷限於美國,它影響了許多發達國家。歐洲大蕭條的一個原因是納粹在德國上臺,播下了二戰的種子。

    1929年股市崩盤

    1929年10月29日的股市暴跌不是大蕭條的唯一原因,也不是那個月的第一次暴跌,但它通常被認為是大蕭條開始的最明顯標誌。就在那個夏天,股市曾創下歷史新高,但在9月份開始下跌。

    10月24日,星期四,市場在開盤時大跌,引起恐慌。儘管投資者設法止住了跌勢,但就在5天后的“黑色星期二”,股市暴跌,市值縮水12%,140億美元的投資也隨之蒸發。兩個月後,股東損失超過400億美元。儘管股市在1930年底前收復了部分損失,但經濟卻遭到重創。美國真正進入了所謂的大蕭條。

    銀行破產

    股市崩盤的影響波及整個經濟。在1929年衰退的幾個月裡,有近700家銀行倒閉,1930年有3000多家銀行倒閉。聯邦存款保險還聞所未聞,所以當銀行倒閉時,人們損失了所有的錢。一些人驚慌失措,導致銀行擠兌,人們拼命取款,這反過來迫使更多的銀行關門。到本世紀末,已有9000多家銀行倒閉。倖存的機構,不確定經濟形勢,擔心自己的生存,變得不願意借錢。這加劇了局勢,導致支出越來越少。

    全面減少採購

    隨著人們的投資一文不值,他們的儲蓄減少或耗盡,信貸緊縮到根本不存在,消費者和公司的支出都陷入停滯。結果,工人們被集體解僱了。在一個連鎖反應中,隨著人們失業,他們無法支付透過分期付款計劃購買的物品的費用;收回和搬遷是司空見慣的。越來越多的未售出存貨開始積累起來。失業率上升到25%以上,這意味著用於緩解經濟形勢的支出將減少。

    美國對歐經濟政策

    大蕭條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政府被迫採取行動。國會發誓要保護美國工業免受海外競爭者的侵害,通過了1930年的關稅法案,也就是眾所周知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這項措施對大量進口貨物徵收了接近創紀錄的稅率。一些美國貿易伙伴對此進行報復,對美國製造的商品徵收關稅。結果,1929至1934年間,世界貿易下降了三分之二。到那時,富蘭克林羅斯福和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新的立法,允許總統與其他國家談判大幅降低關稅稅率。

    乾旱

    大蕭條的經濟破壞因環境破壞而變得更為嚴重。多年的乾旱加上不採用土壤保護技術的耕作方式,造就了從科羅拉多州東南部到德克薩斯州狹長地帶(後來被稱為沙塵暴)的廣大地區。大規模的沙塵暴阻塞了城鎮,殺死了農作物和牲畜,使人們患病,造成了數不清的數百萬損失。隨著經濟崩潰,成千上萬的人逃離了這個地區,約翰斯坦貝克在他的代表作《憤怒的葡萄》中記錄了這一點。

  • 11 # hording

    關於1929年經濟危機的解釋有很多,主流解釋包括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兩種解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解釋。另外,大蕭條並不是簡單的金融問題,也不能稱為金融大蕭條,而是從股市開始,最終將幾乎國民經濟所有領域都牽扯進去的低水平經濟活動和高失業率並存的大蕭條。

    大蕭條的標誌性形象《移民母親》:大蕭條中加利福尼亞州的七個孩子的32歲母親佛羅倫斯·湯普森,1936年3月(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館藏標題為:加利福尼亞的貧困豌豆採摘者、七個孩子的母親、年齡三十二歲、加利福尼亞州尼波莫

    (來源:Wikipedia,下同)

    根據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由於經濟總支出的降低,導致收入和就業人數大幅度下降,遠低於平均水平。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在低水平的經濟活動和高失業率下達到了平衡。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凱恩斯的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私營部門投資不足以使生產難以維持在正常水平,為了充分就業,政府在經濟放緩時,採取赤字政策,透過增加政府支出或(和)減稅來彌補,從而擺脫經濟衰退。羅斯福新政就是採取這種辦法,來重啟美國經濟的,即嘗試公共工程、農業補貼和其他方法,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羅斯福從未真正使得經濟擺脫衰退。

    美國實際年度GDP:1910年至1960年,注意粉色區域是大蕭條時期(1929-1939)

    而貨幣主義者則根據弗裡德曼和施瓦茨的解釋,認為大蕭條是銀行業危機導致的。銀行業危機導致三分之一的銀行消失,使得銀行股東的財富大量蒸發。更重要的是,銀行業危機導致了貨幣緊縮,他們稱之為“大收縮(The Great Contraction)”,這導致了貨幣價格下降了33%(通貨緊縮)。由於美聯儲不降低利率、不增加準備金、不向銀行注入流動資金,導致了正常的衰退變成了大蕭條。因此弗裡德曼和施瓦茨認為,如果美聯儲能夠及時採取積極行動,那麼從股市崩盤開始,經濟下滑可能只是一場普通的經濟衰退。

    美國1919年至1960年的失業率:注意藍色區域是大蕭條時期(1929-1939)的失業率

    從上述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的主流解釋來看,之所以1929年股市會崩盤,原因就在於由於科技的發展導致企業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企業盈利增加。這導致大量貨幣湧入美國進行投資。而這些投資直接或間接的擴大了美國的生產,但卻沒有相應的增加美國的消費。而大量資金進入必然推高房價和股價。因此,在經濟繁榮期間,所有人都發現,自己的紙面財富在快速增長,但實際的存款卻沒有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會傾向改變消費習慣,大量消費,甚至負債消費。

    反應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到1933年3月6月“銀行假日(根據“緊急銀行救濟法”,羅斯福宣佈全國銀行停業四天)”之間貨幣供應量大幅度減少情況的圖表

    但如果經濟泡沫破滅,導致房價和股價大幅度回落,那麼由於在經濟繁榮期間的消費,導致大家的資產變成了負資產。這樣的話,大家為了還債,就必然要多賺錢,減少消費。這樣必然會導致整個社會的災難。因為當一個人的工作量增加,導致的結果是社會的失業率增加,而失業率增加,則導致收入進一步降低。而消費的減少導致社會需求下降,社會需求下降導致供過於求,供過於求導致惡性競爭,導致企業倒閉或裁員,而企業倒閉或裁員則進一步加劇了失業率,失業率的增加,導致社會需求進一步減少,社會需求減少則進一步導致經濟惡化。從而使得經濟陷入低水平的經濟活動和高失業率的怪圈之中無法自拔。

    從貨幣政策角度看美國的大蕭條

    (藍色線為基於1996年美元價值的實際生產總值;紅色線為價格指數;綠色線為貨幣供應量M2;灰色為銀行數量。以1929年為100%)

    而按照主流解釋的理論,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該努力使得相互關聯的宏觀經濟總量保持貨幣供應和(或)總需求穩定增長。當面對衰退預警時,央行應該向銀行系統提供緊急貸款,加強貨幣流動性,而政府應該減稅和增加支出,以保持名義貨幣存量和名義需求不再崩潰。也就是說,根據主流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解釋,之所以美國在1929年發生大蕭條,原因是當時美國政府信奉的是自由放任的經濟理念,當經濟出現衰退時,美國政府沒有及時出面干預,導致本身只是一場普通的經濟衰退演變為“大蕭條”。

    大蕭條初期的銀行擠兌潮:聚集在紐約的美國聯合銀行的人群

    當然,主流貨幣主義解釋有兩個問題無法解釋,那就是第一為什麼在1930年到1931年初期經濟衰退期間,貨幣需求的下降速度比供應更快;第二為什麼在短期利率接近於零而且貨幣供應仍在下降的情況下,1933年3月美國經濟發生了復甦。因此很多人在貨幣解釋基礎上,增加了非貨幣解釋。比如說,有人認為導致大蕭條的主要因素是貨幣緊縮和過度負債的惡性迴圈(debt-deflation theory )。

    1929年大蕭條期間華爾街外的人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的免疫系統是不是進化程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