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人劉文俊
-
2 # 農民宋大哥
感謝邀請,關於水產養殖:春季池塘水質有什麼變化,如何處理和調控原則,個人觀點:水產養殖包含的養殖種類有很多種,我是從事小龍蝦,黃鱔這一行的,因養殖模式不同,對於春季蝦塘水質變化,如何處理和調控原則說說個人的看法和做法:春季塘口水質變化主要是,水溫,溶氧,酸鹼度和營養原素的變化。現在養殖講究綠色生態養殖,我走的也是這條路子,仿野生模式,不使用化肥,魚藥等。對於水質變化的處理:因春季氣溫不穩定透過加深水位來穩定水體溫差。透過培植適量的水草透過光合作用來提高水體的溶氧量。透過施肥改變酸鹼度和水體營養原因的缺少。小龍蝦,黃鱔養殖,生態條件是首先要做好的,想透過捷徑去改變生產上出現的問題無疑是加大了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成本。
-
3 # 德哥在鄉村
從事水產養殖的朋友都知道,池塘的水質好壞,常常制約著各種魚蝦養殖。而春季,池塘的水質,也經常出現各種異常,很不穩定,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給池塘裡的魚蝦帶來各種危害。
——————————————————————
一:池塘綠濁水。池塘水質形成綠濁水,常發生在淤泥過厚的老池塘。投餵草料過多,魚蝦未消耗完,也會引起綠濁水發生。
▲形成原因:①池塘投餵草料過多,魚蝦未消食完的草料在池塘堆積、腐爛,從而影響水質。②池塘內魚蝦密度過大,擁擠,攪動,致水體經常渾濁。③池塘底部淤泥過厚、多年未清塘,使的池塘有機質含量多,為形成綠濁水創造了條件。
▲解決方法:
①控制每天草料的投餵量,未吃完的草料儘量撈出,避免成為隔夜草料,汙染水質。
②適當給池塘補充新鮮活水,淨化水質。可以配合使用生石灰進行池塘消毒和改善池底環境。目前我們當地有養殖戶直接使用“海聯科3212"濁水清藥劑撒施,改善效果不錯。
——————————————————————
▲形成原因。池塘水位低,魚群不停攪動,加上春季風雨過多,導致池塘水體經常波動。
▲解決方法。
①提高池塘水位。
②使用海聯科3212濁水清藥劑淨水,可使水中懸浮的顆粒沉降。
——————————————————————
三:黑水。池塘黑水也是春季池塘常見的水質情形,水質發黑,極易引起魚類浮頭甚至泛塘。
▲形成原因。①有機質過多,池塘水質老化。常見於多年未清淤的老塘。漚肥的魚塘也經常發生。②池塘中隱藻大量繁殖。這是一種耐低溫低光的藻類,喜歡高氯環境,多在春季規模性爆發。使的池塘水色發黑,晴天極易引起氣泡病,嚴重危害池塘中的魚類,甚至導致死亡。
▲改善措施。
①每年冬季對池塘進行清淤,改善池底環境。
②池塘平時如果需要施肥,不能過量。特別是氮肥。
——————————————————————
四:青苔水養殖的朋友都知道,有些池塘經常會大面積的長出很多綠色的青苔來,一看,整個池塘的水都呈現綠顏色。這也是春季池塘常見的,人們把這種因為青苔引起的水質叫做青苔水。
▲青苔水特點:水體透明度很大。池塘水質清瘦。溶氧能力低。水呈深綠色或黃濁色。
▲形成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池塘內青苔生長,導致池塘水中溶氧含量低,使得水質變差。
▲預防措施:
①越冬時配合清塘,使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消毒,並曬塘,可減少來年春季青苔產生。
②加深池塘水位。青苔多生長在看的到塘底且水體偏瘦的淺水池塘,利用這一特點,加深池塘水位。保持在20cm-40cm深即可。
④使用藥劑清殺,“特效清苔淨”就可以很快速的消除青苔危害。
其實春季池塘還會有其他水質異常,因時間關係,只介紹了上述四種常見的異常。對於我們來說,總的調控原則還是預防為主,平時多注意各種小細節,儘量從源頭上杜絕這種異常發生。
-
4 # 老王的養魚生活
由於入春以後魚攝食和排洩量增大,就容易導致池水水質老化,池水缺氧,有機物質含量升高,水體及底質酸化,易造成池魚暴發魚病甚至是泛塘。所以隨著投餵量的增大需要做好池塘水質調節工作,這也是加快魚類生長,減少病害發生,提高餌料利用率,取得穩產高產的關鍵。
那哪些常規工作是需要做的呢?以下建議您可以參考:
一是勤加新水。適當換水,能夠更好的讓高產魚池的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要求,生產中一般依據透明度的高低來確定是否加水或換水。精養高產魚池的透明度一般應保持在30~40cm之間,池水水質過濃透明度低於20cm,可排出池中三分之一的老水,然後加註新水,一般每7~10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0~20cm,儘可能使池水保持在最高水位。加註新鮮水在清晨為好,下午3-5點切忌不要給池塘注水,以免引起魚類的浮頭。
二是加強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充足。精養高產魚池在養殖的中後期,由於池水有機物含量較高,池底有機物的耗氧增加,很容易就發生缺氧現象。加強增氧,對改善池水水質,減少疾病發生,降低餌料係數和提高魚產量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適時開啟增氧裝置,不僅能增加水體中的溶氧量,打破水體溶氧分層,補償氧債,平衡整個水體中的溶氧量,穩定池水酸鹼度,而且還能有效排出水體中的氨氮、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並促使池水中的有機物在好氧細菌的作用下分解成無機物,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抑制厭氧細菌的繁殖,降低厭氧細菌的危害,降低病害發生的風險。
三是穩定池塘pH值。一般養殖水體最適pH為7.5~8.5。在養殖前期,池水水溫較低,載魚量小,水質較好,pH值較適宜。在養殖的中後期,由於池中有機物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較高,池水pH值較低,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則應全池潑灑生石灰水來提高pH值,通常每畝用生石灰10~20公斤,既穩定池水pH值,又調節和淨化,還能提升水體的總硬度和總鹼度,好處多多。
另外還可根據水質情況使用生物製劑,每月可使用1-2次底質改良劑或在配合飼料中新增複合菌或全池潑灑光合細菌等方法,使水體中的物質始終處於良性迴圈狀態,解決池水老化等問題。
-
5 # 懸崖在我面前
早春水質普遍偏瘦,常出現渾水,黑水,綠濁水,清瘦水,白濁水,油膜水等異常水質,很不穩定,若不及時處理,會給後期養殖帶來很大危害。
一、青苔水 特點:水體透明度很大,池水清瘦或黃濁,肥水難,池塘溶氧低。形成原因:越冬之後水體肥力偏低,同時池底長青苔,生物繁殖不起來,藻類丰度低。解決措施:首先沿邊殺青苔,消除青苔對肥料的消耗,之後補充適量的氮磷肥,並根據實際情況補菌。
二、黑水形成原因:“黑水”有2種類型,一種是有機質過多的老化水,常見於多年未清淤的老塘或漚肥的池塘;另一種是因為隱藻的大量繁殖引起的黑水。常見於淤泥較深,氨氮含量較高的區域,隱藻是一種耐低溫低光的藻類,在早春池塘中極具競爭力,喜歡高氮環境,如果池塘施肥過量,特別是氮肥過量,極易使隱藻成為優勢藻種,使得水色發黑,成為“黑水”。這種黑水如果藻類丰度適當,則池塘溶氧充足;一旦藻類丰度偏大,晴天極易引發氣泡病,如果營養元素缺乏,極易引發倒藻,導致浮頭甚至泛池。解決措施:對於有機質多引起的黑水,避免過度施肥,施肥前引進新水,適量補菌分解過多的有機質,根據情況補充適量氮、磷肥。對於隱藻黑水,需要定期補充磷肥,維持水體中的營養鹽濃度(氨氮濃度維持在0.1-0.3mg/L,磷酸鹽濃度維持在0.1-0.2mg/L),控制藻類丰度,防止倒藻。
三、黃渾水
特點:水體懸浮顆粒多,透明度低,溶氧低,易滋生寄生蟲,常見於水位較低的砂質土壤池塘。形成原因:池塘水位偏低,早春風大、水體波動大,同時魚群也會不斷的攪動水體。解決措施:1、先提高水位,再使用腐殖酸吶對水中懸浮顆粒進行沉降;2、補充適量氮磷肥,並根據實際情況適量補菌。
四、綠濁水
特點:多見於前期投草較多和淤泥深厚的老塘,一般氨氮含量較高,透明度低(250px左右),表面上水色呈綠色,看起來很肥,但撥開表面水,下層水渾濁。屬於假肥水;溶氧低,藻類稀少,有機質與雜質較多;該水極易引發寄生蟲病並繼發細菌性疾病。形成原因: ①多年未清塘,池塘底泥厚,有機質含量多,為寄生蟲繁殖提供了條件; ②存塘魚較多,覓食攪動導致水渾;③投草過量導致草料在水體腐爛、魚體未消化草料排到水中。解決措施:① 使用生石灰或進行淨水和改底;②適當新增新水補充藻種,同時補充營養鹽,主要以補優質磷肥為主;③補菌:補充芽孢桿菌及乳酸菌,促進有機質及絮凝團的分解;④ 控制好草料的投餵量,下午未吃完的草要儘量撈出,避免成為隔夜草汙染水質。
-
6 # 秦巴阿松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春季魚塘有如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水量不足。春季降雨量普遍較少,蒸發量卻是逐漸增大,乾旱影響比較明顯,池塘應及時注水。二是水質較差。越冬後的池塘水質呈老化狀態, 水體下層往往會積聚大量亞硝酸鹽、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質,對魚類的生長髮育造成不利影響。三是容易缺氧。老化的水體溶氧含量明顯減少,若出現陰雨天氣,氣壓降低,水中更容易缺氧。四是病蟲較多。過冬的水體中可能含有較多的病菌和害蟲,所以,水黴病、豎鱗病、赤皮病、小瓜蟲病、車輪蟲病、錨頭蚤病、三代蟲病等疾病在春季具有很高的發病率。五是餌料缺乏。冬季氣溫很低,不利於浮游生物繁殖,又加上冬季很少投料施肥,所以,過冬的池塘水體容易缺乏營養。六是PH值變化明顯。特別是在氣溫大幅回升或施肥後,水體PH值最容易發生變化,這對魚類的生長髮育會造成一定影響。
春季魚塘管理的重點在於加強水質調控、及時投料施肥。一是加註新水。加註新水不但能補充池塘水量、增加水中溶氧、稀釋有害物質、改善水質環境,還可以刺激親魚性腺發育和繁殖產卵。一般是在水體溫度達到10℃左右開始加註新水,加水可採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每次加入20ml左右,每隔7一10天加入1次。如果過冬水質太差,可以先放水再加水。二是水質調節。要及時檢測水質,若發現水質酸敗,可使用生石灰化漿後全池潑灑進行調節,若發現水體PH過高,可使用磷肥或醋酸進行調節。
另外,還可根據水質的肥瘦合理施肥調節,一般每667m3水體每次可施腐熟的豬糞或牛糞200~300kg,也可施用碳酸氫銨、磷肥各2.5kg,或尿素1kg、過磷酸鈣2kg,施用化肥時應加水20~30倍,溶解後全池潑灑。一般情況下,要保持魚塘水質有30~1000px的能見度。在施肥後4天左右,浮游植物將達到最高峰,施肥後7天左右,浮游動物達到最高峰,此時更要注意檢查水質環境,採取必要的調節措施。三是投餵餌料。當表層水溫上升到5℃ 以上時,魚類已開始攝食,此時可適量投餵餌料,每天投餵1~2次,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左右。魚的攝食量會隨水溫的升高而逐漸增大,投餌量也應隨之適當增加。若發現水底到池面出現多處小面積混濁,說明魚類活動頻繁,可能處於飢餓狀態,應加大投餵量。當春季出現寒潮時,水溫降低,魚類活動減少,此時可暫停投餌,等氣溫回升後再恢復投餌。四是消毒防病。魚塘消毒可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強氯精等藥物全池潑灑。若針對寄生蟲,可全池潑灑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或相應的殺蟲劑殺蟲後再殺菌。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踏火逍遙說魚
水產養殖,春季池塘水質有哪些變化,該怎樣處理?有哪些調控原則?
有句諺語叫做“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句話用在水產養殖中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對於水產養殖來說一年的春天不僅要計劃怎樣去放養魚,還得將現有的魚養好。因為魚經過一個冬季的低溫之後,魚的體質變的很弱,加之這時氣溫不是很穩定,因此水質也不是很穩定,這種情況下魚很易生病。那麼在水產養殖雖,春季魚池水質有哪些變化,要怎樣處理呢或者說要有哪些調控原則?
一般情況下魚塘裡的水質到了春季之後,很易出現氨氮過高或者水質發黑的情況,別外就是易出現那種帶綠色的渾水,這種水是水中的綠藻死掉之後造成的。有一些瘦的塘則易因水質過清而長青苔。因此對於所出現的這些情況,個人建議到了春季之後,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處理魚塘水質的問題。
改底:開春之後當水溫回升到14度左右時可以根據魚塘的底質來用藥改底,因為經過一個冬季之後,魚塘裡的有機質積累都比較多,因此要先改底,要不水溫一高塘裡的有機質分解加快,這時很易出現水質變黑、氨氮過高的情況。
-
8 # 養龍蝦的小哥哥
一般來說,4月份以前氣溫會逐漸上升,但整體水平並不太高。不論是養魚還是養蝦,水質惡化的問題並不是很突出。以小龍蝦養殖為例,實踐證明4月中旬以前,小龍蝦的生長速度最快,水質惡化的程度較輕,病害也較少。很多問題基本都於4月中旬以後陸續出現,並逐漸加重。
但針對某些情況,我們也不能完全掉以輕心。
魚類養殖一般的養魚塘,多為深水老塘口,特點淤泥較厚。淤泥過厚的情況下,一般性的清塘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進入春季以後,當氣溫超過15度以上,淤泥中沒有徹底被殺死的有害細菌繁殖速度會逐漸加快,淤泥中的有機質在高溫與有害菌的雙重作用下,也會加速腐爛,出現底質惡化、底熱、返底、水質惡化的情況。
此外,養魚塘秋冬季若使用尿素等速效化肥肥水,氮磷比例易失衡或過度富餘,於春季升溫後,易形成水體富營養化,進而導致單一藻類過度生長,出現倒藻,表現為水質發綠,發濃,最後出現水質惡化,缺氧等問題。
小龍蝦養殖在稻蝦養殖塘口,春季對水質造成不良影響的最關鍵因素是塘口內殘留的稻草。稻草經過秋冬兩季並不能徹底分解,進入升溫期後,會進入二度腐爛期。主要表現為水色發紅、發黑,透明度降低。情況嚴重的,會對蝦苗造成較大的傷害。
預防措施不論是養魚還是養蝦,定期清塘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使用化肥肥水一定要慎重。小龍蝦塘口不建議直接使用化肥類產品肥水。
肥水的原則:秋冬季寧肥勿瘦,春夏季寧瘦勿肥。
如果春季出現了上面所說的兩種情況,其本質就是水體有機質過多,也即耗氧源過多。採取措施的關鍵在於:減少有機質的有害分解。
如本人很清楚塘口記憶體在稻草過多或淤泥較厚的問題,在問題尚不明顯的時期,就應該提前進行預處理。處理方法:於氣溫上升到15度左右,每週潑灑一次芽孢桿菌,這個操作可以一直貫穿整個養殖週期。
芽孢桿菌的主要功能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同時將有機質分解為無毒害的大分子化合物。也正是因此,芽孢桿菌可以防止水質惡化,但並不能起到淨水清水提高透明高的目的,用菌後,有時水體透明高反而更低。但不用擔心,這是正常現象。如果想提高水體透明度,用芽孢桿菌後,可繼續使用光合菌。其作用與芽孢類似,但光合菌不耗氧,且能將大分子化合物分解為小分子化合物,從而起到提高透明度的作用。
利用芽孢與光合菌進行水質處理,日常也稱為生物改底。
除此以外,日常還可以定期潑灑EM菌進行調水。當有益菌成為水體的主要優勢菌種後,有害菌就能得到抑制。而有機質被有益分解後,還能轉化大量可被浮游微生物、藻類與水草直接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
為了防止營養過剩,水體還應接種培育有益藻類,如適宜春季以後生長的小球藻(綠藻),以維持水體生態中的菌藻平衡。
因此在水產養殖中,菌藻的合理利用非常關鍵。相比化學調水改底產品,其持效久,副作用小,成本低,且對水產品的生長與品質都有著極大的改善作用。
如果塘口的水質已經出現老化或惡化的現象,在使用菌藻產品之前應優先考慮換水。水體得到初步的改善以後,再使用化學改底(如過硫等)解毒(如有機酸)產品,使水質惡化問題在最短時間內得到緩解,最後使用有益菌藻產品進行深度調理(前期使用化學產品改善水質,有利於菌藻的生長與繁殖)。
以上是兩種較為特殊的情況,一般來說,春季的水質與病害問題是較少的。
回覆列表
在開春季節,外界環境相對不穩定,天氣變化頻繁,晝夜溫差大,水溫變化較大,這個時候水質調控非常關鍵。“魚兒離不開水”這句漁諺說出了水對魚蝦蟹等養殖品種的重要性。水是魚類繁殖、發育、生長的環境,池塘水質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養殖的成敗,關係到經濟效益的高低,春季是一年養殖的開始,春季池塘養殖水質調控應注意如下問題:
1、水量不足
早春池塘水位低,池塘水量少,易受殘餌、魚類排洩物、施肥等多種因素影響易變質,因此在水溫逐漸升高的情況下,應在晴天中午加入符合漁業水質標準的外源水(河水應取表層水)每隔7-10天,每次加註20-30釐米,提高水位,增加池塘的蓄水量,形成一個穩定水體, 易保持良好水質。
2、水質較差
經過一年的養殖,雖然經過清塘消毒,但潛伏在底泥中的致病菌、寄生蟲卵在水溫升高時就表現出致病性,水體中的亞硝酸鹽、氨氮有機物含量高,水體PH值變化快,水質差,魚類易中毒,因此春季水黴病、豎磷病、赤皮病、小瓜蟲病、車輪蟲病、錨頭鰠病、三代蟲病等病蟲害易發,因此定期用生石灰化漿潑灑(10-15千克/畝)池塘消毒,調節水體PH值呈弱鹼性,同時用微生態製劑(適當增氧)來調節水質,使有益菌群佔優勢,用底質改良劑改善底質,營造一個適於魚類健康生長的水環境。
3、科學投餵
殘餌是造成水質變壞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科學合理的投餌是關鍵。如果發現魚類活動頻繁,區域性水體發混,說明投餌量少。發現投餵之後一段時間有未吃完的餌料,則說明投餌量多。應根據“四定”“四看”原則,按照載魚總量的2-3%適當投餌,減少殘餌量。
4、合理施肥
春季池塘一般浮游生物少,水質清瘦,易發生青苔與纖毛蟲。魚種下塘缺乏適口餌料,如何做到水質的“肥、活、嫩、爽”讓魚種下塘有適口的餌料,減少青苔與纖毛蟲的發生,合理施肥(少施、勻施、勤施)是有效的措施之一。大體來說,肥料分為有機肥與無機肥。要肥效持久,用發酵熟透的有機肥(缺點:分解時消耗氧氣,過量易汙染水質),要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用無機肥(缺點:肥效不持久)。施肥的方式有基肥與追肥。基肥就是在池塘清塘消毒注水後在魚種放養前7-10天,施發酵熟透消毒的有機肥(200-300千克/畝)培肥水質,利於浮游生物的生長,培育有益的藻類(如缺乏藻類應補充藻種)。追肥就是根據水質的情況(透明度≧40釐米),適當施肥(有機肥100千克/畝)如無機肥要用過磷酸鈣與尿素,先施過磷酸鈣(1千克/畝,)後施尿素(2千克/畝)。
5、合理放養
放養時要根據池塘的水質確定放養品種,如水質較肥,應以濾食性魚類(鰱魚、鱅魚)為主,水質清瘦以吃食魚為主,適量混養鰱、鱅。如放養草食性魚類,也可考慮栽種水草,提供餌料與淨化水質。在放養密度上,要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使其產生的代謝產物與投入品的殘餘物能在水體的有效淨化能力內,可保持良好的水質。
6、適時增氧
增氧是調節水質的措施之一。水中溶氧豐富,可促使有機物與有害物質的轉化,提高魚類攝食、增強魚類體質,減少病害發生。增氧有物理增氧與化學增氧。物理增氧是利用增氧機械的增氧、攪水、曝氣的作用,增加水體溶氧,讓有害氣體逸出,改良水質。化學增氧是在池塘急劇缺氧水質突變的情況下用增氧劑(過氧化氫、過氧化鈣、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增加水體溶氧,在短時間內改良水質,增加溶氧,解救魚類缺氧狀態。
總之,透過以上措施使池塘水質能呈現出良好的水色(茶色、茶褐色、淡綠色、翠綠色、黃綠色)做到水中物質迴圈的動態平衡,使魚類增強抗病力,達到健康養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