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出生在哪個國家?
19
回覆列表
  • 1 # 明月清5

    一戰中最先使用氯氣、介子氣的是德華人。有個得了諾貝爾獎的猶太人,叫弗裡次哈伯,他得獎,是因為發明從大氣中獲取氮氣,發展農業生產,一戰前,他在德國領導一個化學武器工廠。他可以算現代化學戰之父。

  • 2 # 歐陽說

    現代化學戰之父是弗裡茨哈伯,出生於德國

    弗裡茨·哈伯於1868年12月9日出生在德國西里西亞佈雷斯勞市(今波蘭弗羅茨瓦夫)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哈伯的父親是當時德國最大的天然靛藍染料進口商,哈伯自幼對經商沒興趣,但對靛藍很感興趣。哈伯出生後沒多久母親因病去世,所以哈伯的父親十分疼愛他,經常給他講述那些德國著名化學家成長的故事,哈伯從小就渴望成為一名偉大化學家。

    哈伯上中學時化學成績一直很好,經常提出一些獨特的見解,老師十分欣賞哈伯,認定他日後會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化學家,當地很多人稱哈伯為“神童”。

    哈伯中學畢業後,先後在德國的卡爾斯魯厄工業大學、柏林大學、海登堡大學、夏洛騰堡工業大學學習,師從一些著名化學家(如霍夫曼),進步很快。1891年哈伯寫了幾篇論文,由於論文獨特新穎,在德國化學界引起巨大轟動,德國皇家工業科學院破格授予哈伯化學博士學位,這時哈伯年僅23歲,是全院最年輕的博士。哈伯還到瑞士蘇黎士工業學院進行了博士後研究工作,回國後先在他父親公司工作了幾個月,不久拿起教鞭當大學老師,先是在耶拿大學任助教,1896年起哈伯開始在卡爾斯魯厄工業大學當講師,1906年在該大學任化學教授。

    氨是一種基礎化工原料,氨的合成不僅可以大量產出氨肥,可以極大提高糧食和其它農作物產量,使農業靠天吃飯的依賴程度大幅度減弱,而且在戰爭中還大有用處。儘管不少[來自WwW.lw5u.Com]著名科學家從18世紀就開始研製合成氨,但是毫無進展。1904年哈伯開始了對合成氨的試驗,1906年哈伯使用鋨催化劑在20.3兆帕、600C的高溫下獲得了濃度為8%的氨,1909年哈伯又用原料氣迴圈使用的新方法,成功地解決了氨、氮混合氣轉化率不高的科學難題。這項偉大發明在當時是個重大突破,在世界化學界引起巨大轟動。為此,德國著名的巴登苯胺純鹼公司(當時德國最大的化工企業)搶先預付了哈伯2500美元的預訂費,並答應購買哈伯以後的全部研究成果。巴登公司表示不管以後合成氨的銷售價格如何,公司每出售1噸氨,哈伯都將得到10馬克,永不改變。巴登公司於1911年正式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合成氨工廠,1913年開始投入量產,日產合成氨達30噸。合成氨在人類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不僅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而且推動了其它科學技術的發展,例如超高溫技術、石油化工技術等,可以說哈伯開創了化學領域和技術的一個新時代。

    19世紀是世界人口急劇增長的時代,哈伯利用合成氨技術生產出化肥,使糧食產量大幅度增產,這一偉大創舉不知使多少人從飢餓的死亡線上活了下來。為此,哈伯獲得19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不少人讚揚哈伯: “他是天使,為人類帶來豐收和喜悅,是用空氣製造麵包的聖人。”所以哈伯也被稱為“化解世界糧食危機的化學天才”。

    二、開啟潘多拉魔盒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隨著德軍在馬恩河會戰中失利,雙方開始進入曠日持久的塹壕戰,任何進攻一方都會受到防禦一方重機槍等猛烈火力的射擊,死傷慘重。為了能減少進攻時的傷亡程度,交戰各國都在研製和發明能迅速突破防禦一方的新式武器,很多科學家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毒氣,在這方面德華人走在了前面。

    由於哈伯聲名遠揚,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對哈伯十分欣賞,早在1911年,威廉二世就來到卡爾斯魯厄,親自邀請哈伯去柏林擔任新成立的愷撒·威廉物理化學及電化學研究所所長,並授予哈伯普魯士科學院院士稱號,還給哈伯鉅額薪金,以便讓哈伯發揮他的聰明才智,更好地為德國服務。面對威廉二世的邀請,哈伯感恩不盡,立即走馬上任,同時還兼任柏林大學教授。一戰爆發後,威廉二世多次會見並表揚哈伯,鼓勵哈伯為德國打贏這場戰爭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貢獻,把各項發明最大程度地應用在軍事和戰爭中。

    早在1912年哈伯就開始研究製造毒氣了。1915年1月,哈伯向德國參謀總部提出了大膽的建議:大量使用氯氣鋼瓶,藉助風力把毒劑雲團吹向敵方,用以大量殺傷敵人。氯氣通常以液態形式存放於鋼瓶之中,一旦施放在空氣中就馬上會氣化成一種強烈的、窒息性的有毒煙霧,空氣中只要有0. 3%就足以讓人咳嗽、嘔吐,濃度只要達到1%就可致人死亡。德國參謀總部馬上採納了哈伯的意見,為此,德國還增設了一個專門的秘密機構——Al0局,由哈伯擔任局長。哈伯還與其他著名化學家(如19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瓦爾特·能斯特)共同研究毒氣,同時德國成立了一個專門進行氯氣研究的實驗室,由哈伯負責,哈伯不僅成為德國毒氣戰的科學負責人和科學帶頭人,而且兼任化學兵工廠廠長。氯氣研究很快取得重大突破。德軍在科隆附近的一個訓練場進行了用鋼瓶吹放氯氣雲團對羊群殺傷作用的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於是,德軍把第35工兵聯隊(團)改編為“毒氣施放團”,這不僅是德軍也是世界上第一支毒氣部隊。

    早在1914年9月德軍與英法聯軍就開始在位於比利時西南部的伊普雷地區進行對峙,這樣長時間陣地對峙顯然對德軍不利。因為伊普雷地區地勢平坦,刮的是西北風,有利於進行毒氣攻擊,德軍決定在伊普雷地區實施毒氣戰。1915年4月22日下午5點,德軍利用順風幾乎同時擰開了6000具氯氣鋼瓶,僅僅5分鐘就施放了180噸氯氣,一人多高的黃綠色濃煙隨風向英法聯軍陣地滾滾而來,滲到掩體、掩蔽部、掩蔽工事裡,毫無思想準備的英法聯軍亂作一團,由於沒有防毒面具,許多官兵窒息倒地死亡,正如一名目擊著所說:“當第一陣濃煙籠罩整個地面,人們悶得喘不過氣,拼命掙扎時,最初的感覺是吃驚,隨之便是恐懼,最後軍隊中一片混亂。還能行動的人拔腿逃跑,試圖跑在徑直向他們追來的氯氣前面,但多數人是徒勞的。”一名作家在採訪目擊者後這樣描寫當時的可怕場面:“……黃綠色氣體在風的吹拂下緩緩向前推進。這種致命的氣體灼傷了協約國士兵的眼睛和肺,讓他們嘔吐並在痛苦中倒地。數以百計的人在口吐鮮血和綠色泡沫後死去。士兵們的銀質徽章和皮帶扣也變成黑綠色。”那些中毒不深官兵馬上離開陣地逃跑,而臉上纏著紗布繃帶的德軍很快突破英法聯軍防線,一個小時就佔領4公里縱深的陣地,英軍陣地和法軍陣地之間出現了一個三公里半寬的缺口。德軍也沒有想到毒氣進攻會產生這麼強的效果,因為擔心毒氣是否有效,所以發起進攻時行動較遲緩,加上德軍指揮部已經沒有預備隊,無法將已取得的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英法聯軍馬上用汽車調來大批的步兵、騎兵、炮兵堵住缺口,加強防禦。

    據統計,英法聯軍共有1.5萬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還有5000人被俘,還丟失火炮60門、重機槍70挺以及大批物資裝備。這次毒氣戰給英法聯軍以巨大的心理打擊和創傷,不少士兵想起來都心有餘悸。哈伯坐飛機考察戰場,看著德軍迅速突破陣地,高興地喊叫起來,威廉二世得知戰果後也嘉獎了哈伯。德軍戰史記載:“在4月22日開始的伊普雷之戰……是想在前線充分試驗毒氣這一種新武器。”

    1915年4月22日是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實施化學戰,這天被稱為“人類的忌日”。19世紀後期,愛好和平的人們把希望廢除化學戰的願望正式納入國際法,為此,1899年和1907年召開的兩次海牙會議都將禁止化學武器問題列入議事日程,並通過了《海牙公約》。《海牙公約》是第一種正式生效的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國際戰爭法規,然而哈伯卻無視《海牙公約》,公然違反國際法規,大規模製造和使用化學武器。

    毒氣鋼瓶結構簡單、價格便宜、便於生產,毒氣存在著毒性強、殺傷力大、散佈面廣、空氣流動性強等一系列優點,是最簡單的化學武器。德軍立馬大規模建造毒氣鋼瓶並在重大戰役中經常使用,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1915年10月,德軍在法國蘭斯地區對法軍發起攻擊時共施放2.5萬個氯氣鋼瓶中的550噸氯氣。

    1915年5月在哈伯的建議下,德軍又在波蘭華沙附近博利矛夫一帶對俄軍連續3次使用毒氣作戰,致使2500名俄軍傷亡。

    哈伯還研製出了新毒氣“光氣”,光氣殺傷力比氯氣大10倍。1915年12月9日,德軍在伊普雷地區對英軍進行了光氣作戰,使1000名英軍中毒。

    1917年7月12日,德軍又在伊普雷地區對英軍首次使用“芥子氣”,短短10天時間就使英軍中毒者達1.4萬餘人。芥子氣擁有很強的毒性和滲透能力,落在人的面板上會造成嚴重毒害,一旦沾染即會肺部水腫、聲帶撕裂、雙目失明,甚至常常導致死亡,被稱為“毒劑之王”,成為德軍進行化學戰的首選武器。一位遭受過芥子氣攻擊的英國軍官這樣描寫: “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層瓦斯幕,具有洋蔥的氣味。當時並沒有顯出它對眼睛和喉嚨有什麼作用。因為瓦斯好象對眼睛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我下令只戴上防毒面具的護口罩和鼻夾,以免吸入瓦斯,然後繼續工作。第二天早晨,我同曾和我在一起的八十個人一樣,什麼也看不見了。”

    在一戰中哈伯幾乎參與了研製、指導、指揮德軍每次主要的化學戰,所以哈伯被稱為“現代化學戰之父”、“化學戰的創始人”。據統計,在一戰中化學戰共造成127萬人中毒,佔一戰傷亡總數的4. 6%,其中死亡者為9萬多人,倖存者中大約有60%的官兵因為傷殘不得不離開軍隊,很多大難不死的中毒者變成了重傷或殘廢,經濟損失更是難以計數。為此,愛因斯坦曾經氣憤地指責哈伯是“科學界的無賴、一個喪心病狂的走狗”,哈伯卻這樣辯解說:“一名科學家在戰爭期間屬於自己的祖國,在和平期間才屬於全人類。”英國一家雜誌也評論到:“正是哈伯這個化學家把他的聰明才智用在了戰爭和殺害人類,化學武器的使用奏響了野蠻化學戰的序曲。這永遠是哈伯的恥辱,德華人的恥辱。”

    哈伯的妻子克拉拉·哈伯一直反對哈伯研製和使用毒氣。克拉拉·哈伯才貌雙全,她是佈雷斯勞市大學的第一個女博士,當初追求她的男性可以排成長隊,她敬佩哈伯的才智和發明,便於1901年嫁給哈伯。這一對博士夫妻成為不少德華人羨慕的伴侶。在多次勸說丈夫停止研製化學武器無效的情況下,克拉拉·哈伯於1915年5月憤而自殺。然而執迷不悟的哈伯馬上收拾行李,又來到前線指導化學戰。很多德國的科學家和官員、平民也強烈譴責哈伯的行為,一名德國科學家甚至寫信給哈伯,指責哈伯是“使用毒氣作戰的化學家和劊子手。”而哈伯不以為然,反而認為這是愛國主義行為。後來有人這樣評論哈伯:“他是魔鬼,給人類帶來災難、痛苦和死亡。”

    伊普雷戰役後英法聯軍不僅發明了防毒面具,而且也研製成功了各種化學武器(如化學炮彈、面板糜爛性毒劑),僅1915年下半年法國工廠一晝夜生產的毒氣炮彈高達6000發之多。英法聯軍也把化學武器相繼投入戰場,造成德軍大量傷亡。面對化學武器帶來的惡果,哈伯開始認識到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內心感到無比悔恨和痛苦,決定不再研製毒氣,1917年哈伯辭去了化學工廠廠長和軍隊中的所有職務。

    哈伯又開始專心致力於化學研究,1918年哈伯提出借熱化學迴圈來求出晶體點陣能的方法,稱為哈伯迴圈。

    為了解決德國因戰爭而急需彈藥的窘境,哈伯還利用了氮的氧化使德國大量生產了黃色炸藥和硝酸,大大解決了德國軍火短缺的難題。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戰敗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有不少軍事專家指出,如果沒有哈伯,戰爭會早早結束,因為哈伯給德國提供了軍火和糧食。也有軍事專家指出,如果哈伯在一戰後期繼續研製化學武器的話,那麼戰爭在1918年還不會結束,會繼續拖延下去。由此可以看出哈伯在一戰中發揮的作用是何等的巨大。一位美國化學家甚至說到:“我懷疑如果沒有哈伯的發明,德國是否會發動戰爭。”

    一戰結束後哈伯因為首創太規模化學武器而險些受到協約國的審判,因為害怕被人認出來而蓄起了長鬍子,隱姓埋名逃到瑞士隱居了一段時間。

    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瑞典科學院考慮到哈伯發明的合成氨極大地促進全球經濟和農業的發展,決定把19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哈伯,哈伯也成為一戰結束後首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哈伯獲得19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的訊息一經傳播,馬上在全世界引起極大反響,很多科學家表示強烈反對和不解,一些人甚至還要求取消這一決定,他們認為哈伯根本不能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認為這是科學界的悲哀和恥辱,哈伯應該對那些化學戰的死難者負責,主張對哈伯以戰爭罪的名義進行審判。一名法國科學家當眾說:“從道義上講,哈伯根本不配獲得諾貝爾獎的榮譽和獎金。”但也有.不少科學家還是表示理解和支援,他們認為哈伯儘管有罪,但也是各為其主,而且哈伯後來也表示悔過,哈伯發明的合成氨也確實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能因為哈伯發明化學武器就否定他的一生,哈伯完全有理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在接受諾貝爾化學獎時,哈伯說到: “我是罪人,我無權申辯什麼,我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彌補我的罪行。”哈伯不久建立了一個大公司,專門銷售他研製的新型農藥。

    20年代哈伯又研製出氰化物氣體的配方“齊克隆B”,哈伯的本意是把它放在穀物倉庫中用作殺蟲劑,但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德國卻把它放在集中營毒氣室的淋浴噴頭中,殺死了許多猶太人,不過此時哈伯已死,無法看見這一人間慘劇了。

    由於德國要向協約國支付鉅額戰爭賠款,為了能盡一份力量,哈伯把注意力轉向對黃金的提取。哈伯設計了一種能從海水中提取黃金的裝置,還組織了幾艘特殊的船隻進行試驗,希望提取大量黃金來支付戰爭賠款,後來哈伯發現海水中黃金含量極低,只有他估計的千分之一,所以此項努力沒有成功。

    為了反省自己在一戰中犯下的錯誤,哈伯致力於與世界各國同行的研究、交流、往來。哈伯領導的威廉物理化學研究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化學研究中心之一和第一流的科研單位,他的科學實驗室裡幾乎有一半科學家是來自歐洲其他國家,不僅極大地促進了一戰後世界化學界的發展,培養出許多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人員,而且提高了自己在世界化學界的地位和形象,從而消除了同行對哈伯的歧視和誤解,不少科學家都原諒了哈伯在一戰中所犯下的錯誤。

    四、晚年厄運

    1933年1月希特勒當上了德國總理,納粹分子開始在德國到處迫害猶太人。即使作為一個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哈伯也不例外受到迫害,他的名字被改為“猶太人·哈伯”,不能再在研究所工作,他領導的威廉物理化學研究所也被改組。

    當時曾有人提出重用哈伯,利用哈伯繼續為德國研究新型的化學武器,但因希特勒在一戰中遭到芥子氣攻擊而負[來自WwW.lw5U.com]傷,險些雙目失明,經過醫院精心治療後才得以康復。毒氣給希特勒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他特別討厭毒氣,在二戰期間德軍從未使用毒氣作戰,這對盟軍來說無疑是件大喜事。

    1933年4月30日,哈伯發表了一份反對種族歧視政策的宣告,“40多年來,我一直是以知識和品德為標準去選擇我的合作者,而不是考慮他們的國籍和民族,在我的餘生,要我改變認為是如此完好的方法,則是我無法做到的。”隨後,哈伯移居中立國瑞士。

    1934年初,哈伯又應邀前往巴勒斯坦,準備擔任由著名猶太科學家組成的西夫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哈伯在上任途中因心臟病突然發作,於1月29日在瑞士巴塞爾去世,終年66歲。

    哈伯作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一生充滿爭議,因發明合成氨被稱為“天使”,又作為“現代化學戰之父”、“現代化學戰的創始人”被稱為“魔鬼”!

  • 3 # 歷史救生圈

     20世紀,有一個人首先發明瞭合成化肥,使世界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他為人類擺脫飢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此他獲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同時他也是人類歷史上首創大規模化學戰的先驅,被稱為現代化學戰之父,他就是弗裡茨·哈伯。

      弗裡茨·哈伯,1868年出生在德國一個猶太富商家,中學畢業後,他曾在卡爾斯魯厄工業大攻讀有機化學。大學畢業後,由於他所發表的論文見解獨到,德國皇家工業科學院破格授予他化學博士,此時他只有23歲。

      1894年,哈伯在卡爾魯厄工業大學任教。1906年,哈伯使用餓催化劑在20.3兆帕、600度高溫下,獲得了8%的重要無機化合物氨,以它為主要元素製成的氮肥使全世界的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他製作冷凍劑、硝酸的主要原料,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用途,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大的突破。哈伯的科研成果極大的震動了世界化學界。

      一戰爆發後,合成氨和世界上其他的新發明原一樣,很快被運用到了軍事領域。在這個時期有很多的歐洲科學家不同程度的被捲入到了這場戰爭中,哈伯也很快的變成了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者。1919年,哈伯首先提出了一個滅絕人性的建議,在戰爭中大量使用氨氣鋼瓶,藉助風力把這些毒劑吹向地方,用來殺死大量的敵人。

      氨氣是一種強烈的窒息性氣體,在空氣中存有萬分之0.3就會使人咳嗽,千分之一的氨氣就可以使人當場斃命。

      隨後,德國當局採納了哈伯的這個意見,並在1915年成立了世界第一毒氣部隊。據統計在一戰中,化學武器共造成了大約有130萬人不同程度上的傷亡。

      哈伯和他所發明的化學戰受到了世界上很多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譴責,他終於意識到了自己已經犯下嚴重的罪行。隨後,哈伯辭去了當時擔任的所有職位,一年之後,德國宣告失敗。

  • 4 # 故事老男孩

    現代化學戰之父——佛裡茨哈勃哈勃

    艾倫,圖靈,一個可以媲美愛因斯坦的科學家,在二十世紀,只有他,可以和愛因斯坦相比,另一方面,他戰功赫赫,破獲了德軍密碼,二戰勝利功不可沒,另一方面,他是現代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的開創者。但是,他是個同性戀,最後用蘋果自殺,並且,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成了喬布斯的標誌,我們不能忘記他。

    1912年6月23日,圖靈出生在倫敦。上中學時,他的才華表現出來,他十分喜愛科學,但對文學毫無興趣,典型的偏科。

    他在加拿大,可是真的做過數學家。不過,他對前人的成就毫無興趣。後來,他來到普林斯頓,並開始計算機的雛形。二戰爆發後,圖靈進入英國情報部門,德華人有一種計算機器人,可以設計密碼,圖靈製造了一臺破解器。它由馬達和金屬製成,是現代計算機的雛形。

    珍珠港後,圖靈前往美國,1943年歸國,他與戰友在一座莊園破解密碼。是二戰密碼第一功臣,卻長期不為人知。他的三個同僚也不幸,一個波蘭人雷耶夫斯,被髮配到企業,另一個破獲了日本迷電。但想不通,美國為何不用他預測珍珠港。於是,瘋了,一個人做了叛徒。唯有圖靈,這個天才,最慘。他回了劍橋任教。1951;12月,他懷疑一男子偷竊他家,就上訴。但是,他和這個男子保持的同性戀關係也因此敗露。圖靈說,要讓同性戀合法。但是,在英國雞姦罪從1533年開始死刑,後又為有期徒刑,王爾德因此坐牢。圖靈則必須化學閹割,既注射雌雄激素,圖靈接受了,所有人都以為結束了。但半年後,圖靈被發現死在家中,鑑定是吃了毒蘋果,是自殺。

    他死時並無媒體關注。但三十年後,資料公開,圖靈受到了無數尊重。他是現代計算機的始祖。所以計算機獎叫圖靈獎。同時,他還是人工智慧的始祖。他十六歲時,遇見他一生的唯一朋友,他的師兄莫克姆,不幸,莫克姆早死。圖靈設計了一臺機器模仿人,取名莫克姆。這是人工智慧開端。

    喬布斯用他的商標來紀念圖靈。向偉大的圖靈致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玻利維亞臨時當局爆發內訌,阿涅斯解散內閣,莫拉萊斯機會來了嗎?